CN116879158A -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9158A
CN116879158A CN202310646186.7A CN202310646186A CN116879158A CN 116879158 A CN116879158 A CN 116879158A CN 202310646186 A CN202310646186 A CN 202310646186A CN 116879158 A CN116879158 A CN 116879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avity
test
conductive adhesive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61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蔚
王根强
徐宜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Xin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Xin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Xin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Xin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61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91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9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9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 G01N19/04Measuring adhesive force between materials, e.g. of sealing tape, of coa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44Sample treatment involving radiation, e.g. hea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7/0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to the weather, to corrosion, or to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8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tensile or compressive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4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shear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6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e.g. refractory materials, to rapid heat chang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导电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包括外壳、温控腔、调换机构、检视机构、动力机构和控制机构;外壳是一个圆柱形的空心壳体,外壳内部设置有温控腔;调换机构是一个多段结构,并与温控腔相连;检视机构连接在温控腔的表面上;动力机构与调换机构固定连接;检视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和维护设备;温控腔、调换机构、检视机构和动力机构都与控制机构进行电连接,控制机构负责整个测试装置的运行和控制,通过电连接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和协调;设备整体大大减少了常规检测的长时间周期,实现了时间的有效化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导电胶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胶体材料,常用于电子器件、电路连接和电磁屏蔽等领域,主要由粘接剂、导电填料及助剂组成,其粘接剂的组成决定了导电胶的粘接强度及耐老化性能,对于具有高粘接强度和耐老化要求的导电胶而言,导电银胶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受到环境因素和物理力的影响,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的导电银胶对于温度变化、湿度、氧化等条件影响的时候,不进行预先的疲劳检测无法得知导电银胶的使用寿命以及在使用寿命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导电性能和可靠的连接效果。
由于检测的内容不同,使得运用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对于抗温差老化的检测环境,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温低温的转变,由于当前大多检测设备是采用多个腔室来模拟高温和低温之间的转变,对于导电胶而言需要模拟出温度逐渐变化的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检测方式由于方式的限制,设备不能较为精确地得出检测结果。
由于材料限制的原因,使得设备对于高温和低温的较大梯度内,会存在不精准的检测结果,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10949863.3(公开日:2021-11-16)公开了一种导电胶测试装置,包括底座、转盘、多个胶筒、测试组件和调温组件。转盘转动设置在底座上,连接有转动驱动组件;多个胶筒沿转盘周向间隔排布在转盘顶面,每个胶筒均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且该内腔中设有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电连接有导线,该导线贯穿内腔底壁并伸出;测试组件包括充电元件、第二导电件和检测元件;调温组件包括升温部和降温部;使用时,转动转盘调整多个胶筒的位置,通过升温部和降温部对其中两个胶筒进行温度调整,同时通过测试组件检测其中一个胶筒的导电胶性能;该发明提供的导电胶测试装置,能够实现胶筒自高温加热、低温降温和性能检测的往复进行,确保导电胶测试效果。
但是在设备运作过程中,是将导电胶位于同一处,随后通过改变温度来模拟导电胶的老化环境,但是当检测的时间或次数增多的时候,设备需要来回重复相同的操作,高温低温的反复转换会对设备内部元件同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且消耗的能源非常多,并且每次检测耗费的时间成本非常多。
于是,本发明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由于导电胶测试条件的要求,从开始检测到得出检测结果的过程十分漫长,并且需要反复重复高温和低温的操作,常用的设备无法满足模拟温度变化的同时保证设备的长久循环。
根据提出的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案主要针对特征内容、运行的原理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所述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包括外壳、温控腔、调换机构、检视机构、动力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外壳是一个圆柱形的空心壳体,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温控腔,所述温控腔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试片测试所需的环境条件,并能够半自动地调节温度,包括高温、低温和室温,通过所述温控腔,可以为试片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所述调换机构是一个多段结构,并与所述温控腔相连,其主要功能是同步的收回和释放多个试片,这样可以方便地更换和准备试片,以进行连续的测试;所述检视机构连接在所述温控腔的表面上,并且可以旋转;其作用是从所述温控腔中滑动取出试片,以提高测试效率,通过所述检视机构,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试片并进行预测试的操作;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调换机构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调换机构的运动;所述检视机构与动力机构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这样可以方便地调整和维护设备;所述温控腔、调换机构、检视机构和动力机构都与控制机构进行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负责整个测试装置的运行和控制,通过电连接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和协调。
作为主要的反应区域,所述温控腔包括高温腔、低温腔和冷却腔,所述低温腔采用多面体结构,并且其面的数量与调换机构的数量相同,通过此类多面体的结构,一方面可以满足所述低温腔和所述高温腔之间活动型密封的结构,另外一面可以使得多个所述调换机构之间的距离相同,实现整体活动的同时满足单个测试的要求;所述低温腔与所述高温腔同轴心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同轴心的方式满足试片高低温之间的快速转换;所述高温腔环绕在所述低温腔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所述冷却腔位于所述高温腔的上端。
所述冷却腔和所述高温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主要作用是隔离不同腔室之间的热量传导,以确保所述温控腔内部的温度能够稳定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在试片快速老化测试过程中,所述温控腔需要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温、低温和冷却环境,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在设备运作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所述冷却腔位于所述高温腔的上端,且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两端温差设置较大,其中,所述高温腔内部的温度范围在70摄氏度至150摄氏度之间,所以当每次需要进行室温冷却的时候,在与外界环境接触之前,试片需要进行冷却,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导电胶的效果,另外一方面用于防止高温气体逸出对工作人员或外界设备造成伤害,所以所述冷却腔设置在所述高温腔的出口处;通过高温腔和低温腔的设计,温控腔能够实现快速且精确的温度调节。高温腔可以提供高温环境,而低温腔则可以提供低温环境。冷却腔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高温腔的温度,以满足试片快速老化的需求。
所述高温腔为环形空心柱体,设置为环形空心柱体的目的是可以满足所述调换机构的同步转换,所述高温腔内部底面设置有下弧形滑槽,所述下弧形滑槽与所述低温腔连通,所述下弧形滑槽围绕所述温控腔轴心环形阵列多个,所述下弧形滑槽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相同,所述上弧形滑槽和下弧形滑槽的弧形结构,可以实现所述动力机构的转动,通过弧形结构带动所述调换机构整体的收放;所述高温腔上底面设置圆形孔,所述圆形孔可以满足所述载物台的垂直升降;所述圆形孔一侧设置有上弧形滑槽,所述上弧形滑槽与所述下弧形滑槽俯视水平面方向重合,从而满足所述载物台可以在所述高温腔和冷却腔之间垂直快速调换。
由于在测试过程中,设备需要保持不同腔室之前的密封和隔温,所以在所述载物台未升至所述冷却腔的时候,为了防止所述高温腔内的高温气体进入所述冷却腔,在所述圆形孔处设置有同样尺寸的所述载物台,只不过所述载物台并非用于放置所述试片,而是用于在所述载物台垂直升降的时候,在还未穿过所述圆形孔的时候对冷却腔进行隔温,避免高温气体从所述高温腔进入所述冷却腔,从而影响测试的结果。
为了实现所述冷却腔和高温腔之间的活动,所述冷却腔的外边缘设置有多个舱门,所述舱门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数量相同;所述冷却腔高度为1.5倍所述高温腔的高度,所述舱门高度与所述高温腔的高度比为1.2:1,由于所述调换机构需要通过所述动力机构进行旋转同步调换,在所述升降杆的高度制约下,所述舱门需要与所述升降杆进行匹配,所述舱门设置为1.2倍所述高温腔的高度可以满足所述升降杆得以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使得所述调换机构弧形出入所述低温腔;所述舱门边缘设置为活动型隔温结构。
另外,所述冷却腔设置的高度与所述高温腔的高度比为1.5:1,由于所述动力机构是位于所述低温腔的上表面,所以将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高温腔内是不现实的,所以所述低温腔的高度设置为1.5倍所述高温腔的高度,此时所述低温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动力机构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将所述低温腔进行拔高或者降低,当然最低也要超过所述高温腔,从而满足温度对所述动力机构的影响。
所述调换机构包括升降杆、载物台和弧形杆;所述升降杆上端位于所述圆形孔内,所述升降杆下端位于所述下弧形滑槽内,此类位置设置可以实现所述升降杆在所述下弧形滑槽内进行滑动,所述弧形杆一端与所述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另一端与所述舱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位于所述下弧形滑槽内,所述升降杆围绕所述冷却腔中心轴环形阵列6—8个,用以实现独立地对多个试片进行不同类型的性能测试。
根据试片测试的要求,由于所述调换机构要实现多个所述载物台同步的收回和释放,所述载物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所述动力机构的转动力转化并且均匀地分配,设置所述下弧形滑槽一方面可以将所述调换机构进行整体的收放,另外一方面与所述低温腔的外形,即多面体结构进行配合,所述弧形杆可以在弧形结构下很好地被收纳进所述下弧形滑槽内。
所述冷却腔中心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弧形杆铰接,所述旋转轴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延伸杆;所述电机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腔上表面,所述电机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旋转轴从而实现多个所述调换机构在所述冷却腔和所述高温腔两个腔室之间的同步调换;所述电机下表面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旋转轴上端设置为凹槽,所述凹槽内径和所述延伸杆直径相同,所述凹槽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卡接的卡接槽,用于将所述电机和所述旋转轴之间进行活动型锁定。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可靠的同步调换功能,通过所述电机和所述旋转轴的组合,实现了多个所述调换机构在所述冷却腔和所述高温腔之间的准确调换,从而使测试装置能够连续高效地进行试片测试;并且活动型锁定机制是这个结构的关键特点,通过所述延伸杆上的所述凸起和所述旋转轴上的所述凹槽,实现所述电机和所述旋转轴之间的可靠锁定。这种锁定机制确保了所述电机和所述旋转轴的运动同步,并防止它们之间的脱离或偏移,从而保证了调换机构的稳定运行;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弧形杆的铰接设计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灵活和可靠,允许了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冷却腔中心轴位置进行旋转,以适应不同的测试需求和调换机构的运动。
根据测试过程中的要求,正常高温和低温之间的转换过程,所述旋转轴和所述延伸杆是连通状态的,即所述凸起是位于所卡接槽内的,所以当所述电机转动的时候,所述延伸杆被同步转动,带动所述旋转轴转动,此时所述调换机构被动地在所述高温腔和所述低温腔之间转换,所述电机反转的时候,所述调换机构同样的被带出,实现高温和低温之间的循环;当出现部分试片的异常状况的时候,由于调换的过程是有固定的时间的,高温和低温之间各2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试片出现的异常状况,或者试片未完成整套检测之前,但是发现连接方式或者试片自身出现问题,此时所述延伸杆收回,即与所述旋转轴脱离,所述电机的转动此时不会带动所述调换机构的调换,所述电机转动带动所述检视机构转动至出问题的所述载物台位置,将所述载物台上的异常试片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可以通过所述延伸杆,使得所述电机再次与所述调换机构连接,满足其余试片的正常冷热循环。
所述检视机构包括检视杆、滑动板、伸缩杆和曳引头;所述冷却腔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以通过所述电机实现所述检视机构的旋转,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电机同轴心,所述检视杆位于所述环形槽内,从而可以对每个独立的所述载物台进行单独的检视和更换,所述检视杆通过所述环形槽实现旋转,所述检视杆下表面设置有滑轨,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内,从而实现所述伸缩杆在冷却腔和外界之间的推出和收回操作;所述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曳引头,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却腔内,所述滑动板一端开设有脱模孔,所述脱模孔尺寸和所述圆形孔尺寸相同,所述脱模孔用于与所述曳引头接触从而实现所述载物台的半脱离式活动型滑动,所述载物台可以短暂的脱离所述载物台,并且所述载物台会瞬间被所述曳引头吸附,实现承接的功能。
所述曳引头为电磁铁结构,所述载物台边缘材料为可被磁吸材料,所述曳引头可与所述载物台边缘继续吸附平移式曳引;所述滑动板上表面设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宽度与所述载物台直径相同,所述滑动板长度超出所述冷却腔0.5倍,所述外壳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检视孔,所述检视孔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相同。
需要提的一点是,所述脱模孔的功能是需要所述曳引头来实现的,因为所述载物台在被升至所述脱模孔的时候,由于所述脱模孔大小和所述圆形孔大小相同,所以当所述升降杆的位置达到极限的时候,所述载物台会脱离所述升降杆,当然,此时的所述曳引头是通电的,由于设置为电磁铁结构且所述载物台的边缘设置为可被磁吸的材料,在所述载物台脱模的时候,所述曳引头吸附住所述载物台,所述载物台此时在所述曳引头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轨滑动,直到通过所述检视孔,在外界进行调整。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S4为导电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数据测试步骤;
S1:按照标准GB7124-86准备测试样品及设备;
S2:将用于测试的铜片和硅片基材分别用乙酸乙酯进行擦洗去油,用125um的铁丝控制胶层厚度,然后将胶涂于需要粘结的表面,将铜片和硅片合拢;
S3:将试样放入150摄氏度的高温腔中,加热固化60min;
S4:通过检视机构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力测试,以测定粘接强度。设置试验速度为1mm/min,记录下载荷和位移的变化数据;测量粘接强度数据,记录下试样在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值和位移;并重复多次实验,使用不同的样品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粘接强度和标准偏差;
SS1-SS3为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步骤;
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
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高温腔(85摄氏度,85%湿度)中2000小时,进行老化测试;
SS3:通过检视机构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SSS1-SSS3为导电胶黏剂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步骤;
S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
S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温控腔中,进行老化测试,冷热冲击条件为相对湿度为50%,试片首先在-50摄氏度的低温腔内保存2小时,随后30秒内通过调换机构调至85摄氏度的高温腔内,保存2小时,再在30秒调换至低温腔,此为一个循环;
SSS3:500个循环后,将试片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定特殊的温控腔结构排列方式,为试片提供稳定的测试环境,且调换机构是一个多段结构,并与温控腔相连,实现同步的收回和释放多个试片,这样可以方便地更换和准备试片,以进行连续的测试;并且组合了检视机构和温控腔,实现了对测试过程中的旋转检视,实现从温控腔中滑动取出试片,以提高测试效率,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试片并进行预测试的操作;
2.本发明通过动力机构和调换机构结合,提供了可靠的同步调换功能,通过动力机构内部的组合结构,实现了多个所述调换机构在冷却腔和高温腔之间的准确调换,从而使测试装置能够连续高效地进行试片测试;并且电机与调换机构的活动型锁定,确保了电机和旋转轴的运动同步,并防止它们之间的脱离或偏移,从而保证了调换机构的稳定运行,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灵活和可靠,允许了所述旋转轴在所述冷却腔中心轴位置进行旋转,以适应不同的测试需求和调换机构的运动。
3.本发明通过设置旋转轴和延伸杆,实现电机反转或正转有不同的功效,实现高温和低温之间的循环;当出现部分试片的异常状况的时候,通过将设计的延伸杆收回,电机转动带动检视机构转动至出问题的载物台位置,可独立的对载物台上的异常试片进行更换或是检测,大大减少了常规检测的长时间周期,实现了时间的有效化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A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B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动力机构连接图;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C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单个调换机构连接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多个调换机构示意图;
图12为导电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数据测试工艺流程图;
图13为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工艺流程图;
图14为导电胶黏剂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工艺流程图。
图中:1、外壳;11、检视孔;2、温控腔;21、高温腔;211、下弧形滑槽;212、圆形孔;213、上弧形滑槽;22、低温腔;23、冷却腔;231、舱门;232、旋转轴;233、凹槽;234、卡接槽;235、环形槽;24、隔板;3、调换机构;31、升降杆;32、载物台;33、弧形杆;4、检视机构;41、检视杆;411、滑轨;42、滑动板;421、脱模孔;422、矩形槽;43、伸缩杆;44、曳引头;5、动力机构;51、电机;52、延伸杆;52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包括外壳1、温控腔2、调换机构3、检视机构4、动力机构5和控制机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的空心结构,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温控腔2,所述温控腔2的主要功能是为试片测试提供所需的环境条件,并能够半自动地调节温度,包括高温、低温和室温三种场景,所述温控腔2的存在使得试片能够在稳定的测试环境下进行,装置还包括一个多段结构的调换机构3,所述调换机构3与所述温控腔2连通,所述调换机构3主要作用是同步的收回和释放多个试片,从而便于进行连续的测试,所述检视机构4固定连接在所述温控腔2表面,并且具备旋转功能,它的作用是从所述温控腔2中滑动取出试片,以提高测试效率,通过所述检视机构4,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获取试片并进行预测试,所述动力机构5与所述调换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调换机构3的运动,所述检视机构4与所述动力机构5之间可以进行拆卸连接,以方便调整和维护设备;所述温控腔2、调换机构3、检视机构4和动力机构5均与所述控制机构进行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负责整个测试装置的运行和控制,通过电连接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和协调。
所述温控腔2包括高温腔21、低温腔22和冷却腔23,所述低温腔22采用多面体结构,并且其面的数量与调换机构3的数量相同,通过此类多面体的结构,一方面可以满足所述低温腔22和所述高温腔之间活动型密封的结构,另外一面可以使得多个所述调换机构3之间的距离相同,实现整体活动的同时满足单个测试的要求;所述低温腔22与所述高温腔21同轴心固定连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同轴心的方式满足试片高低温之间的快速转换;所述高温腔21环绕在所述低温腔22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所述冷却腔23位于所述高温腔21的上端。
根据测试的工艺,设备在进行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的时候,由于需要持续在85摄氏度的环境中2000个小时,在这类条件下,试片可长时间位于所述高温腔21内,并且由于所述调换机构3是互相独立的,所以在不同测试类型的时候,仅需做位置的变化,其他的改变依靠环境即可,做到的高效的作用;所述低温腔22采用多面体结构,并且其面的数量与调换机构3的数量相同,这种多面体结构一方面满足所述低温腔22和所述高温腔21之间的活动型密封结构,确保两个腔室之间的温度隔离;另一方面,它使得多个所述调换机构3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实现整体活动,同时满足单个测试的要求;低温腔22与高温腔21同轴心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这种同轴心的连接方式使得试片在高温和低温之间能够快速转换,以满足不同测试条件的要求;所述高温腔21环绕在所述低温腔22的外表面,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这样的结构可以保持高温腔21内的温度稳定,并有效地隔离高温腔21和其他腔室之间的温度交换;所述冷却腔23位于所述高温腔21的上端,这个位置的设定使得冷却腔23能够提供室温的环境,并对所述高温腔21进行散热,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之间设置有隔板24,所述隔板24的主要作用是隔离不同腔室之间的热量传导,以确保所述温控腔2内部的温度能够稳定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在试片快速老化测试过程中,所述温控腔2需要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温、低温和冷却环境,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通过设置所述隔板24,阻隔不同腔室之间的热量传导,有效减少所述高温腔21内部热量向所述冷却腔23传递的程度,从而确保所述温控腔2内部的温度能够稳定地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并且所述隔板24的存在有助于保持所述温控腔2内部的温度稳定,通过有效地隔离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冷却腔23,所述隔板24减少了不同温度区域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提高了所述温控腔2内部温度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在试片快速老化测试过程中,所述温控腔2需要能够提供稳定的高温、低温和冷却环境,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隔离不同腔室之间的温度变化,确保所述温控腔2能够分别提供稳定的高温、低温和冷却环境,以满足试片快速老化测试的需求,并可准确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变化情况。
设备运作过程中,所述冷却腔23位于所述高温腔21的上端,并且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板24,所述隔板24两端的温差较大,所述高温腔21内部的温度范围为70摄氏度至150摄氏度,因此,在每次需要进行室温冷却之前,试片需要进行冷却,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导电胶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高温气体逸出对工作人员或外界设备造成伤害,因此,所述冷却腔23设置在所述高温腔21的出口处;另外,通过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低温腔22的设计,所述温控腔2能够快速且精确地调节温度,所述高温腔21提供高温环境,而所述低温腔22提供低温环境,所述冷却腔23的存在有效降低所述高温腔21的温度,以满足试片快速老化的需求。
为了实现所述调换机构3的同步转换,所述高温腔21设计为环形空心柱体,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满足所述调换机构3的运动需求,在所述高温腔21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并与所述低温腔22相连通,所述下弧形滑槽21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围绕着所述温控腔2的轴心排列,所述下弧形滑槽211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的数量相匹配,通过所述上弧形滑槽213、下弧形滑槽211的特殊结构,所述动力机构5可以实现转动,并通过弧形结构的引导,带动所述调换机构3整体的伸缩。
如图4所示,所述高温腔21的上底面设置了一个圆形孔212,所述圆形孔212的存在是为了满足所述载物台32的垂直升降需求,所述圆形孔212的一侧设置了所述上弧形滑槽213,并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在俯视水平面方向上重合,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载物台32可以在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冷却腔23之间进行垂直快速调换,通过所述上弧形滑槽213的引导,所述载物台32可以平稳地在两个腔室之间移动,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所述高温腔21作为环形空心柱体,具备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和所述圆形孔212的设计,以满足所述调换机构3的同步转换和所述载物台32的垂直升降需求;这种结构和设计使得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的操作,满足在高温和冷却环境下进行快速调换的要求。
所述冷却腔23位于所述高温腔21的上端,并通过所述隔板24进行隔离,所述隔板24两端的温差较大,由于所述高温腔21内部温度范围为70摄氏度至150摄氏度,所以在每次需要进行室温冷却之前,试片需要进行冷却,这样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导电胶的效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高温气体逸出对工作人员或外界设备造成伤害,因此,所述冷却腔23设置在所述高温腔21的出口处,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高温腔21的温湿度;通过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低温腔22的设计,所述温控腔2能够快速且精确地调节温度,所述高温腔21提供高温环境,而所述低温腔22提供低温环境,使得所述温控腔2能够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精确控制,所述冷却腔23的存在有效降低了所述高温腔21的温度,以满足试片快速老化的需求;此外,所述高温腔21被设计为环形空心柱体,以实现所述调换机构3的同步转换,在所述高温腔21的内部底面,设置了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并与所述低温腔22相连通,所述下弧形滑槽211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围绕所述温控腔2的轴心排列,且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的数量相匹配,特殊的所述上弧形滑槽213和所述下弧形滑槽211结构,使得所述动力机构5能够通过弧形结构的引导实现转动,并带动整个所述调换机构3的伸缩。
所述高温腔21的下底面设置了一个圆形孔212,以满足所述载物台32的垂直升降需求,所述圆形孔212的一侧设置了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在俯视水平面方向上重合的所述上弧形滑槽213,这种设计使得所述载物台32可以在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冷却腔23之间进行垂直快速调换。通过上弧形滑槽213的引导,载物台32能够平稳地在两个腔室之间移动,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求。
需要提的一点是,由于在测试过程中,设备需要保持不同腔室之前的密封和隔温,所以在所述载物台32未升至所述冷却腔23的时候,为了防止所述高温腔21内的高温气体进入所述冷却腔23,在所述圆形孔212处设置有同样尺寸的所述载物台32,只不过所述载物台32并非用于放置所述试片,而是用于在所述载物台32垂直升降的时候,在还未穿过所述圆形孔212的时候对冷却腔23进行隔温,避免高温气体从所述高温腔21进入所述冷却腔23,从而影响测试的结果。
所述冷却腔23的外边缘设置有多个所述舱门231,所述舱门231的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的数量相同,所述冷却腔23的高度为所述高温腔21高度的1.5倍,而所述舱门231的高度为所述高温腔21高度的1.2倍,由于所述调换机构3需要通过所述动力机构5进行旋转同步调换,并受到所述升降杆31的高度限制,所述舱门231需要与所述升降杆31匹配,通过将所述舱门231设置为所述高温腔21高度的1.2倍,可以确保所述升降杆31在所述动力机构5驱动下,使得所述调换机构3能够顺利地进入和离开所述低温腔22,所述舱门231的边缘设置为活动型隔温结构,具备隔热的功能。
为了满足所述动力机构5的设置需求,所述冷却腔23的高度设为所述高温腔21高度的1.5倍,由于所述动力机构5位于所述低温腔22的上表面,将所述动力机构5直接设置在所述高温腔21内并不现实,所述低温腔22的高度被设为所述高温腔21高度的1.5倍,这样一来,所述低温腔2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腔23内,所述动力机构5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将所述低温腔22升高或降低,但最低高度仍要超过所述高温腔21的高度,以确保温度不会对所述动力机构5产生不利影响。这种设计能够满足温度对动力机构5的影响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调换机构3包括升降杆31、载物台32和弧形杆33,所述升降杆31的上端位于所述冷却腔23底部的所述圆形孔212内,而所述升降杆31的下端则位于所述冷却腔23内的所述下弧形滑槽211中,这样的位置设置使得所述升降杆31可以在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内进行滑动,所述弧形杆33一端与所述升降杆31的下端固定连接,而另一端则与所述舱门23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33位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内,而所述升降杆31则围绕所述冷却腔23中心轴形成环形阵列,设置有6个所述升降杆31。
通过这样的所述调换机构3设计,当所述升降杆31上升或下降时,所述载物台32可以随之在所述冷却腔23内进行垂直移动,所述升降杆31的滑动与所述弧形杆33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载物台32能够平稳地在所述冷却腔23内进行上下调换操作,所述弧形杆33的位置与所述升降杆31的环形阵列相匹配,确保了所述调换机构3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整体的设计使得设备能够高效地实现试片的调换操作,通过所述升降杆31、载物台32和弧形杆33的协同作用,所述调换机构3可以在所述冷却腔23内进行精确的垂直移动,并与所述舱门231进行同步转换,这样的机构设计不仅满足了设备快速调换的要求,还保证了试片的安全性和操作的稳定性。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冷却腔23中心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32,所述旋转轴232与所述弧形杆33铰接,所述旋转轴232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电机51和延伸杆52;所述电机51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腔23上表面,所述电机51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旋转轴232从而实现多个所述调换机构3在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两个腔室之间的同步调换;所述电机51下表面设置有延伸杆52,所述延伸杆52一侧设置有凸起521,所述旋转轴232上端设置为凹槽233,所述凹槽233内径和所述延伸杆52直径相同,所述凹槽233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521卡接的卡接槽234,用于将所述电机51和所述旋转轴232之间进行活动型锁定。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旋转轴232、弧形杆33、电机51和延伸杆52的设计使得所述调换机构3能够实现高效的同步调换操作,所述电机51通过所述旋转轴232的转动,驱动多个所述调换机构3在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两个腔室之间进行同步调换,实现快速而准确的位置转换;在该结构中,所述电机51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腔23的上表面,利用所述电机51的转动力量驱动所述旋转轴232进行运动,所述旋转轴232与所述弧形杆33铰接,使得所述调换机构3能够在所述冷却腔23内进行旋转运动;而所述延伸杆52作为所述动力机构5的一部分,连接在所述电机51的下表面,所述延伸杆5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凸起521,而所述旋转轴232的上端设置了与所述凸起521相匹配的所述凹槽233,所述凹槽233的内径与所述延伸杆52的直径相同,所述凹槽233的一侧设置了与所述凸起521卡接的所述卡接槽234,用于将所述电机51和所述旋转轴232之间进行活动型锁定,确保它们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整体看来,结构实现了所述电机51和所述调换机构3之间的精确协同操作,使得所述调换机构3能够快速、准确地在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之间进行同步调换,这种活动型锁定的设计还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了调换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正常的高温和低温转换过程中,所述旋转轴232和所述延伸杆52处于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凸起521位于所述卡接槽234内,当所述电机51启动时,所述延伸杆52与所述旋转轴232同步旋转,带动所述调换机构3在所述高温腔21和所述低温腔22之间切换,当所述电机51反向旋转时,所述调换机构3被带回初始位置,实现高温和低温之间的循环转换,然而,如果在切换过程中某些试片出现异常情况尚未完成整套检测,但发现连接方式或试片本身存在问题,此时所述延伸杆52会收回与所述旋转轴232脱离连接,所述电机51的转动将不再影响所述调换机构3的操作,所述电机51继续转动将使所述检视机构4旋转到出现问题的所述载物台32位置,以更换异常试片,更换完成后,通过延伸杆52再次连接所述电机51和所述调换机构3,以满足其他试片的正常冷热循环要求,这种设计允许在必要时暂停调换过程,解决试片异常情况,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检视机构4包括检视杆41、滑动板42、伸缩杆43和曳引头44;所述冷却腔23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槽235,所述环形槽235用以通过所述电机51实现所述检视机构4的旋转,所述环形槽235与所述电机51同轴心,所述检视杆41位于所述环形槽235内,从而可以对每个独立的所述载物台32进行单独的检视和更换,所述检视杆41通过所述环形槽235实现旋转,所述检视杆41下表面设置有滑轨411,所述伸缩杆4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411内,从而实现所述伸缩杆43在冷却腔23和外界之间的推出和收回操作;所述伸缩杆43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曳引头44,所述滑动板42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却腔23内,所述滑动板42一端开设有脱模孔421,所述脱模孔421尺寸和所述圆形孔212尺寸相同。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曳引头44为电磁铁结构,所述载物台32边缘材料为可被磁吸材料,所述曳引头44可与所述载物台32边缘继续吸附平移式曳引;所述滑动板42上表面设置有矩形槽422,所述矩形槽422宽度与所述载物台32直径相同,所述滑动板42长度超出所述冷却腔230.5倍,所述外壳1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检视孔11,所述检视孔11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相同。
当所述升降杆31的位置达到极限的时候,所述载物台32脱离所述升降杆31,此时的所述曳引头44通电的,由于设置为电磁铁结构且所述载物台32的边缘设置为可被磁吸的材料,在所述载物台32脱模的时候,所述曳引头44吸附住所述载物台32,所述载物台32此时在所述曳引头4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滑轨411滑动,直到通过所述检视孔11,在外界进行调整。
工作时,首先需要对导电银胶进行导电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测试,从而得出粘结强度具体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导电胶需要先将用于测试的铜片和硅片基材分别用乙酸乙酯进行擦洗去油,用125um的铁丝控制胶层厚度,然后将胶涂于需要粘结的表面,将铜片和硅片合拢,随后通过所述检视孔11,将试片放置在所述载物台32上,所述载物台32此时通过所述检视杆41,将试片运送进所述脱模孔421中,然后通过所述升降杆31将所述载物台32放置在所述高温腔21内,此时将环境温度升至150摄氏度,保持60分钟,再经过所述升降杆31将所述载物台32升起,试片此时位于所述冷却腔23内,经过24小时的室温冷却,随后经过所述检视机构4将试片逐个取出并进行检测。
随后对导电胶进行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或导电胶黏剂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同样的,由于设置的所述调换机构3数量大于5个,所以可以满足同时进行多种测试;首先,通过所述检视孔11将试片放在所述载物台32上,所述载物台32在所述曳引头44的磁吸作用下,所述曳引头44通过所述滑轨411将所述载物台32拖至所述脱模孔421上,随后所述伸缩杆43伸缩,将所述载物台32通过所述升降杆31进行升降,并放入所述高温腔21内;当需要进行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的时候,所述动力机构5通过所述控制机构的调控,所述电机51开始转动,带动所述调换机构3工作,所述旋转轴232旋转,在所述弧形杆33的拉拽下,所述弧形杆33在所述下弧形槽内滑动,所述载物台32被拉拽至所述低温腔22内,随后下一步骤的过程,所述电机51反转,所述弧形杆33按照同样的方式将所述载物台32释放。
在特殊情况发生的时候,或者在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中,假设设定冷热循环过程中,每50次,对试片进行提前检测,通过此类方式,对于不合格的试片或者是导电胶,可以提前得知,减少时间成本的投入;在这类设定的条件下,此时所述延伸杆52收缩,所述延伸杆52上的凸起521脱离所述凹槽233上的所述卡接槽234,此时所述电机51和所述旋转轴232处于非同步状态,此时所述电机51仅带动所述检视杆41转动,在所述控制机构的调控下,所述检视杆41对其中的试片进行取出检测工作。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2所示,S1-S4为导电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数据测试步骤;
S1:按照标准GB7124-86准备测试铜片和硅片基材,其中铜片长度50mm,宽度10mm,厚度0.5mm,硅片长度50mm,宽度10mm,厚度1mm,并且准备棉球和乙酸乙酯及拉力检测设备;
S2:将用于测试的铜片和硅片基材分别用通过棉球蘸取乙酸乙酯对铜片和硅片进行擦洗去油,乙酸乙酯每片材料擦洗时间为10秒,用125um的铁丝控制胶层厚度,然后将胶涂于需要粘结的表面,其中胶涂层厚度为125um,胶涂面积为10mm x 10mm,将铜片和硅片合拢;
S3:将试样放入150摄氏度的高温腔21中,加热固化60min;
S4:通过检视机构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拉力测试,以测定粘接强度。设置试验速度为1mm/min,记录下载荷和位移的变化数据;测量粘接强度数据,记录下试样在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值和位移;并重复多次实验,使用不同的样品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粘接强度和标准偏差;
如图13所示,SS1-SS3为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步骤;
实验过程:
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其中胶涂层厚度为125um,胶涂面积为10mm x 10mm;
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高温腔21(85摄氏度,85%湿度)中2000小时,进行老化测试;
SS3:通过检视机构4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经过针对导电胶黏剂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根据实验数据和测试标准,得出以下结论。在制备了5对试片并经过24小时室温放置后,试片被放入具有85摄氏度和85%湿度的高温腔进行老化测试。经过500个冷热循环后,试片被取出,并经过24小时室温放置后进行粘接强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试片1的粘接强度下降了20%,超过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不通过测试。然而,试片2、试片3和试片4的粘接强度下降分别为17.89%、16.33%和13.73%,低于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它们通过了老化测试。试片5的粘接强度下降了25%,超过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不通过测试。综上所述,部分导电胶黏剂在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中表现出良好的粘接强度,符合耐老化的要求,然而一些试片的粘接强度下降超过了预期,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图14所示,SSS1-SSS3为导电胶黏剂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步骤;
实验过程:
S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其中胶涂层厚度为125um,胶涂面积为10mm x 10mm;
S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温控腔2中,进行老化测试,冷热冲击条件为相对湿度为50%,试片首先在-50摄氏度的低温腔22内保存2小时,随后30秒内通过调换机构3调至85摄氏度的高温腔21内,保存2小时,再在30秒调换至低温腔22,此为一个循环;
SSS3:500个循环后,将试片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数据,通过老化测试的试片为试片1和试片4,未通过老化测试的试片为试片3和试片5。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粘接强度可能发生下降,并且根据规定的20%强度下降百分比标准,试片3和试片5未通过老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S4为导电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数据测试步骤;
S1:按照标准GB7124-86准备测试样品及设备;
S2:将用于测试的铜片和硅片基材分别用乙酸乙酯进行擦洗去油,用125um的铁丝控制胶层厚度,然后将胶涂于需要粘结的表面,将铜片和硅片合拢;
S3:将试样放入150摄氏度的高温腔(21)中,加热固化60min;
S4:通过检视机构(4)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
SS1-SS3为导电胶黏剂耐高温高湿老化测试步骤;
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
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高温腔(21)(85摄氏度,85%湿度)中2000小时,进行老化测试;
SS3:通过检视机构(4)将试样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SSS1-SSS3为导电胶黏剂耐冷热冲击老化测试步骤;
SSS1:按照S1-S4试片的搭接方式,制备5对试片;
SSS2:待试片室温放置24小时后,将其放入温控腔(2)中,进行老化测试,冷热冲击条件为相对湿度为50%,试片首先在-50摄氏度的低温腔(22)内保存2小时,随后30秒内通过调换机构(3)调至85摄氏度的高温腔(21)内,保存2小时,再在30秒调换至低温腔(22),此为一个循环;
SSS3:500个循环后,将试片取出,室温放置24小时,然后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测试得到粘接强度具体数据,若粘接强度较未老化时强度下降的百分比低于20%,认为通过测试,否则为不通过。
2.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工艺,所述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包括外壳(1)、温控腔(2)、调换机构(3)、检视机构(4)、动力机构(5)和控制机构;所述外壳(1)为圆柱形空心壳体,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温控腔(2),所述温控腔(2)用于提供试片测试的环境条件同时实现高温、低温和室温三个环境的半自动化调节;所述调换机构(3)为多段结构且与所述温控腔(2)连通,所述调换机构(3)用于将多个试片进行同步地收回和释放;所述检视机构(4)转动连接在所述温控腔(2)上表面,所述检视机构(4)用于将试片从所述温控腔(2)内滑动式取出从而对试片进行独立的预测试以提高测试效率;所述动力机构(5)与所述调换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机构(5)与所述检视机构(4)可拆卸连接,所述温控腔(2)、调换机构(3)、检视机构(4)和动力机构(5)与所述控制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2)包括高温腔(21)、低温腔(22)和冷却腔(23),所述低温腔(22)为多面体结构,所述低温腔(22)的面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数量相同,所述低温腔(22)用于提供试片最低-5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所述低温腔(22)与所述高温腔(21)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高温腔(21)围绕所述低温腔(22)外表面布置,所述高温腔(21)用于提供最高15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所述冷却腔(23)位于所述高温腔(21)的上端,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之间设置有隔板(24),所述冷却腔(23)温度设置为室温;所述隔板(24)用于隔绝不同腔室之间的热量传导以满足试片的快速老化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腔(21)为环形空心柱体,所述高温腔(21)内部底面设置有下弧形滑槽(211),所述下弧形滑槽(211)与所述低温腔(22)连通,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围绕所述温控腔(2)轴心环形阵列多个,所述下弧形滑槽(211)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腔(21)上底面设置圆形孔(212),所述圆形孔(212)一侧设置有上弧形滑槽(213),所述上弧形滑槽(213)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俯视水平面方向重合,用以实现所述调换机构(3)可在所述动力机构(5)的转动作用下整体收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23)的外边缘设置有多个舱门(231),所述舱门(231)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数量相同;所述冷却腔(23)高度与所述高温腔(21)的高度比为1.5:1,所述舱门(231)高度与所述高温腔(21)的高度比为1.2:1;所述舱门(231)边缘设置为活动型隔温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换机构(3)包括升降杆(31)、载物台(32)和弧形杆(33);所述升降杆(31)上端位于所述圆形孔(212)内,所述升降杆(31)下端位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内,所述弧形杆(33)一端与所述升降杆(3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33)另一端与所述舱门(23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33)位于所述下弧形滑槽(211)内,所述升降杆(31)围绕所述冷却腔(23)中心轴环形阵列6—8个,用以实现独立地对多个试片进行不同类型的性能测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23)中心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轴(232),所述旋转轴(232)与所述弧形杆(33)铰接,所述旋转轴(232)上端活动连接有所述动力机构(5),所述动力机构(5)包括电机(51)和延伸杆(52);所述电机(51)转动连接在所述冷却腔(23)上表面,所述电机(51)用于通过旋转所述旋转轴(232)从而实现多个所述调换机构(3)在所述冷却腔(23)和所述高温腔(21)两个腔室之间的同步调换;所述电机(51)下表面设置有延伸杆(52),所述延伸杆(52)一侧设置有凸起(521),所述旋转轴(232)上端设置为凹槽(233),所述凹槽(233)内径和所述延伸杆(52)直径相同,所述凹槽(233)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521)卡接的卡接槽(234),用于将所述电机(51)和所述旋转轴(232)之间进行活动型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视机构(4)包括检视杆(41)、滑动板(42)、伸缩杆(43)和曳引头(44);所述冷却腔(23)上表面设置有环形槽(235),所述环形槽(235)与所述电机(51)同轴心,所述检视杆(41)位于所述环形槽(235)内,所述检视杆(41)通过所述环形槽(235)实现旋转,所述检视杆(41)下表面设置有滑轨(411),所述伸缩杆(43)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轨(411)内,所述伸缩杆(43)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曳引头(44),所述滑动板(42)固定连接在所述冷却腔(23)内,所述滑动板(42)一端开设有脱模孔(421),所述脱模孔(421)尺寸和所述圆形孔(212)尺寸相同,所述脱模孔(421)用于与所述曳引头(44)接触从而实现所述载物台(32)的半脱离式活动型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头(44)为电磁铁结构,所述载物台(32)边缘材料为可被磁吸材料,所述曳引头(44)可与所述载物台(32)边缘继续吸附平移式曳引;所述滑动板(42)上表面设置有矩形槽(422),所述矩形槽(422)宽度与所述载物台(32)直径相同,所述滑动板(42)长度超出所述冷却腔(23)0.5倍,所述外壳(1)的边缘设置有多个检视孔(11),所述检视孔(11)数量与所述调换机构(3)相同。
CN202310646186.7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Pending CN1168791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6186.7A CN11687915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6186.7A CN11687915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9158A true CN116879158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59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6186.7A Pending CN116879158A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915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4406B (zh) 一种高铝瓷绝缘材料机械强度检测设备
WO2020207271A1 (zh) 一种模拟环境下的寿命试验装置
CN107248686A (zh) 一种面板插座自动装配机
CN116631752A (zh) 一种测量变压器顶层油温的机构
CN113009322A (zh) 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的芯片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CN116879158A (zh) 一种环氧/bmi复合粘接剂银导电胶的测试装置及工艺
CN206178104U (zh) 一种微型断路器寿命试验驱动装置
CN210626572U (zh) 一种模拟环境下的寿命试验装置
CN116298884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定子检测平台
CN216526011U (zh) 一种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电压测量装置
WO2023070652A1 (zh) 一种继电器接触压降测试夹具
CN113433359B (zh) 一种半导体低温电学性能测试夹紧工装及方法
CN212514343U (zh) 一种冷热冲击试验机用控制器安装结构
CN110823805B (zh) 一种电缆表面印字牢固度检测设备
CN221156727U (zh) 一种线性快速温变实验箱
CN112881898A (zh) 一种集成电路高温老化测试装置
CN220691046U (zh) 一种动车组变流器igbt快速装夹测量装置
CN220399496U (zh) 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通用测试探针座
CN220040131U (zh) 一种低温自动冲击试验装置
CN217954665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充放电检测的测试柜
CN218524816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电路故障识别定位机构
CN220188646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生产的耐压测试装置
CN219369617U (zh) 一种导电胶耐高温测试装置
CN216208135U (zh) 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用具有防护机构的万能材料试验机
CN217990064U (zh) 用于电极检测的检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