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72669A -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72669A
CN116872669A CN202310833188.7A CN202310833188A CN116872669A CN 116872669 A CN116872669 A CN 116872669A CN 202310833188 A CN202310833188 A CN 202310833188A CN 116872669 A CN116872669 A CN 116872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
vehicle
information
vehicle body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31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宁宁
路乐乐
张宗斌
孙德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318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26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72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726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7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when the vehicle is stationary, e.g. during loading, engine start-up or switch-of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8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signal treatment or control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8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signal treatment or control method
    • B60G17/018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specific signal treatment or control method involv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e.g. observer, Kalman fil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包括: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高度进行调节。本公开实现了根据不同用车人员的身高对车辆高度进行精准调整,满足不同用车人员对车辆高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车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同一车辆多人使用的情况,如多个家庭成员共同使用、公司员工共同使用。
不同用车人员的身高往往不同,因此不同用车人员对车辆的高度要求不同,过高或过低的车身高度会对用车人员的舒适度产生影响。
当前对于车辆高度的调节,通常为获取用车人员的身高,根据获取到的身高对车身高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存在用车人员的身高获取不准确、不全面造成车身高度调整不准确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根据不同用车人员的身高对车辆高度进行精准调整,满足不同用车人员对车辆高度的要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用以解决车辆高度不能适配不同用车人员的身高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
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的高度进行调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高度差计算模块,被配置为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目标高度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
车身高度调节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的高度进行调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当识别到目标用户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避免对无关用户进行识别及识别无关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减少不必要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后续对于车身高度调节的准确性。通过计算车身当前高度与头部高度信息的高度差,利用高度差确定目标车身高度,避免不能完整识别用户身高造成的车身高度调整不准确的问题出现。基于目标车身高度对车身的高度进行调整,对于不同身高的用户计算得到不同的身高差,得到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对应调整车辆车身的高度,使得所述车身高度满足不同用车人员的要求,提高用车人员的用车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身高度调节的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情境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情境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身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具体实施时,通过车辆包含的识别设备识别目标用户,其中所述识别设备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摄像头、红外探测及雷达探测,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摄像头。当识别到目标用户后,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其中所述头部高度信息为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的几何中心位置。
步骤102,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车辆高度与摄像头的高度保持一致,即通过摄像头高度即可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
具体实施时,依据上述步骤确定的第一高度差,通过查找数据库确定目标车身高度。所述数据库中包高度差与车身高度间的对应关系,所述对应关系形式可以包括下列至少之一:关系表、函数关系、曲线关系及柱状图关系,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信息表形式,如高度信息表。
通过多次实验测试,标定得到高度信息表,其中本实施例中实验测试时选取的用户的身高为标准用户身高,以保证高度信息表的应用广泛性。高度信息表中包括高度差与车身高度,示例性的,高度差1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1;高度差2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2;高度差3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3;高度差4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4;高度差5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5;高度差6对应的车身高度为高度6。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第一高度差,查找所述高度信息表,确定与所述第一高度差对应的车身高度,将所述车身高度作为目标车身高度。
示例性的,高度信息表如下表所示:
高度差 车身高度
>30cm 高度1
16~30cm 高度2
6~15cm 高度3
-4~5cm 高度4
-5~-14cm 高度5
<-15cm 高度6
通过上述方案,根据计算得到的第一高度差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目标车身高度,得到的目标车身高度更加准确。同时,对于不同情境下,在保证摄像头可以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均可识别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因此利用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摄像头识别到的头部高度信息间的第一高度差确定目标车身高度,实现了各种情境下对车身高度的调节,避免因识别用户身高不准确导致车身高度调节不准确的问题。
对于身高较高的目标用户,调高车身高度,进而匹配较高的车身位置,防止车门框上方对目标用户头部发生碰撞。对于身高较低的目标用户,调低车身高度,匹配车辆门槛较低的车辆姿态,如果车门槛离地高度较高时,会对目标用户上车带来挑战,避免出现上车费力、尴尬或碰脏衣物等情况的发生。
示例性的,
情境一:目标用户与车辆处于同一水平面;
如图2所示,目标用户与车辆处于同一水平地面,当识别到目标用户后,获取目标用户头部高度信息(即目标用户的人脸几何中心位置)。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头部高度信息间的高度差为高度差3,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3。
情境二:目标用户与车辆不在同一水平面,且目标用户所在水平面高于车辆所在水平面;
如图3所示,目标用户与车辆不在同一水平面,且目标用户所在水平面高于车辆所在水平面,此时车辆摄像头无法识别到目标用户的整体身高。当识别到目标用户后,获取目标用户头部高度信息(即目标用户的人脸几何中心位置)。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头部高度信息间的高度差为高度差2,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2。
情境三:车辆处于斜坡上,且目标用户与斜坡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
如图4所示,车辆处于斜坡上,且目标用户与斜坡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此时车辆摄像头无法识别到目标用户的整体身高。当识别到目标用户后,获取目标用户头部高度信息(即目标用户的人脸几何中心位置)。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头部高度信息间的高度差为高度差4,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4。
步骤104,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时,基于上述示例,计算得到第一高度差为13cm,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与第一高度差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3,依据高度3对车身高度进行相应调节。
另一示例,计算得到第一高度差为-20cm,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与第一高度差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6,依据高度6对车身高度进行相应调节。
又一示例,计算得到第一高度差为40cm,通过查找高度信息表确定与第一高度差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为高度1,依据高度1对车身高度进行相应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高度与摄像头的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摄像头的倾斜角度跟随所述车辆的倾斜角度变化。获取包含目标用户的图像信息,确定所述图像信息中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计算所述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及所述图像信息中目标用户的头部位置间的像素点个数。基于所述图像信息还可以确定所述车辆摄像头与所述目标用户头部间的相对方向。基于所述像素点个数及所述相对方向进行运算处理,得到所述第一高度差。
通过上述方案,当识别到目标用户时,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避免对无关用户进行识别及识别无关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减少不必要的信息获取,提高了后续对于车身高度调节的准确性。通过计算车辆高度与头部高度信息的高度差,利用高度差确定目标车身高度,避免不能完整识别用户身高造成的车身高度调整不准确的问题出现。基于目标车身高度对车身进行调整,对于不同身高的用户计算得到不同的身高差,得到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对应调整车辆车身的高度,使得所述车身高度满足不同用车人员的要求,提高用车人员的用车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识别目标用户的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10A,对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环境信息。
具体实施时,对车辆外部的环境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包括下列至少之一: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检测及雷达检测,本公开实施例优选为摄像头,得到环境信息。
步骤10B,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人。
具体实施时,根据检测到的环境信息,判断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人,示例性的所述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为0-100米,优选为2米,即判断车辆外部2米内是否存在人。
步骤10C,响应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内存在人,对车辆外部第二预设距离内的信号进行检测。
具体实施时,基于上述示例,当确定车辆外部2米内存在人,对车辆外部第二预设距离内的信号进行检测,其中检测方法包括下列至少之一:雷达探测及红外探测,所述车辆外部预设第二距离为0-100米,优选为2米。
步骤10D,响应于在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确定识别到目标用户。
具体实施时,基于上述示例,当在车外2米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后,确定识别到目标用户。此时车辆进入唤醒状态,车身高度准备进行调节。
通过上述方案,在车外预设距离内检测到存在人后,还需检测车外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车辆钥匙信号。只有在第一预设距离内检测到人,且在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存在钥匙信号后,才确定识别到目标用户。避免无关用户经过车辆后,车身高度进行不必要的调节,提高车身高度调节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1具体包括:
步骤1011,获取车内环境信息,根据所述车内环境信息判断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
具体实施时,在识别到目标用户后,获取车内环境信息,获取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传感器、摄像头探测、雷达检测及红外检测,本公开实施例优选为摄像头探测。根据车内环境信息判断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通过上述方案,根据获取到的车内环境信息判断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根据车辆驾驶位传感器进一步确定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其中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重力传感器及安全带传感器。
步骤1012,响应于所述车辆驾驶位不存在人,判断车门当前状态。
具体实施时,确定车辆驾驶位不存在人,对车辆车门状态进行判断。即当驾驶位存在人时,确定目标用户已在车辆内部,无需再对车身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了车身高度调节功能错误触发。
示例性的,当驾驶位存在用户甲,但车辆钥匙被驾驶位的用户甲递给了车辆外部的用户乙,当用户乙既在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内,且在车辆外部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但由于车辆驾驶位上存在用户甲,因此并不会进行下述其他步骤,退出车身高度调节功能。
步骤1013,响应于所述车门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具体实施时,当检测到车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获取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避免车门打开时对车身高度进行调节造成用户受伤的情况,保证了车身高度调节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步骤101具体包括:
步骤101A,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头部位置信息。
步骤102具体包括:
步骤1021,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头部高度信息及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得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
步骤1022,比较所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选取最小的目标高度差作为所述第一高度差。
具体实施时,当在车外第一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至少两个用户,且在车外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时,确定目标用户为至少两个。分别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分别与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得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比较所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的大小,选取最小的目标高度差作为最终的第一高度差。
示例性的,检测到目标用户为三个,获取所述三个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分别计算目标高度差,所述三个目标高度差为3cm,12cm,9cm,则确定第一高度差为3cm。
通过上述方案,当同时有多个目标用户存在时,选取目标高度差最低的作为第一高度差,实际情况下,当存在小孩或者老人时,优先满足小孩或老人的需求,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及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a,获取车辆驾驶位的传感器参数,根据所述传感器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进入车辆。
具体实施时,获取车辆驾驶位的传感器参数,其中所述传感器参数包括下列至少之一:重力传感器参数及安全带传感器参数。根据所述传感器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进入车辆,示例性的,当所述重力传感器参数大于第一预设参数阈值,和/或检测到安全带插入安全带槽时,确定目标用户进入车辆内部。
步骤10b,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进入车辆,获取车门状态。
步骤10c,响应于所述车门状态为关闭状态,将所述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其中所述初始高度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调节前的车身的高度。
具体实施时,当用户进入车辆后,获取车门状态信息。当确定车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确定目标用户上车完毕,将所述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示例性的,初始高度可为从数据库中调取的初始高度,也可为车辆初始设置的车身高度,所述初始高度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调节前的车身的高度。
通过上述方案,在确定用户上车完成后,将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一方面,保证对车身高度调节时目标用户已经上车完毕,避免在目标用户还在上车时调节车身高度,形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将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使得车辆启动运行时,车身高度处于初始高度,避免出现运行异常等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01,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获取图像信息。
具体实施时,对环境信息进行检测时,所述环境信息为图像信息,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获取所述图像信息。
步骤1002,判断所述图像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
步骤1003,响应于所述图像信息不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向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发送参数调整指令,以供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根据所述参数调整指令调整参数。
具体实施时,判断获取到的图像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若不符合则向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发送参数调整指令,以供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根据所述参数调整指令调整参数。所述预设的图像标准包括下列至少之一:图像亮度大于亮度阈值、图像曝光度小于曝光阈值、图像清晰度大于第一阈值或图像感光度大于第二阈值。
通过上述方案,对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判断,当不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时对图像识别装置进行调节,以保证图像信息的清晰完整,避免因图像信息过曝、亮度过低等导致识别目标用户不准确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车身高度调节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01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图像识别装置进行检测,判断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具体实施时,判断图像识别装置能否正常获取图像,若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关闭所述图像识别装置,避免不必要的电量损耗。同时发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为提示用户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无法正常识别的信息。
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及语音播报第一提示信息,其中显示第一提示信息的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HUD显示、仪表显示、中控屏幕显示、车窗显示及车内设备联动显示,其中HUD显示为抬头显示,示例性的,通过HUD显示,即将所述第一提示信息投影至所述目标用户的眼前。
另一示例,语音播报第一提示信息时,当用户进入车辆后,语音播报“车辆摄像头异常”的信息。
通过上述方案,对图像识别装置进行检测,以保证图像识别装置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当图像识别装置异常时,发送第一提示信息以供用户知晓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异常,进而用户对所述图像识别装置进行修理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04之前,还包括:
发送第二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提示信息为提示所述目标用户车身高度即将调节的信息。
具体实施时,在对车身高度进行调节前,发送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车身高度即将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的显示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控制车辆指示灯进行闪烁及控制车辆鸣笛,其中车辆指示灯的闪烁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双闪、频闪及定时闪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第一高度差的具体计算过程包括:
步骤102A,确定车辆处于水平状态,获取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图像。
具体实施时,获取车辆状态,其中所述车辆状态可由车辆传感器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通过陀螺仪确定车辆状态。当确定所述车辆的倾斜角度小于预设倾斜角度时,获取第一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中包含所述目标用户。
步骤102B,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及所述头部高度信息对应的第一位置。
具体实施时,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对应的第一位置。所述车身高度为所述车辆摄像头的高度,确定所述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所述中心位置为所述车辆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对应的位置。
步骤102C,获取所述当前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间的像素点个数。
步骤102D,确定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方向,其中所述相对方向为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上下位置信息;
步骤102E,计算所述像素点个数与所述相对方向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第一高度差。
具体实施时,当车辆处于水平状态时,车辆水平参考位置与所述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保持一致,获取当前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间的像素点个数,确定头部高度与车身高度的相对方向,其中所述相对方向为相对上下位置关系;
所述第一高度差为所述像素点个数与所述相对方向的乘积,其中,头部高度在车辆高度上方,相对方向取值为1,头部高度在车辆高度下方,相对方向取值为-1。
实现车身高度调节功能时,目标用户距离车辆的位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无需考虑目标用户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当车辆处于水平状态时,车辆水平参考位置与所述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保持一致,即可根据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与人员头部位置之间的像素差可直接匹配对应的车辆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2具体包括:
步骤A,确定车辆处于倾斜状态,获取车辆的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时,获取车辆状态,其中所述车辆状态可由车辆传感器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通过陀螺仪确定车辆状态。当确定车辆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倾斜角度时,确定所述车辆状态为倾斜状态,获取车辆当前的倾斜角度。
步骤B,基于所述倾斜角度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具体实施时,当所述车辆在不平整的斜坡上,车辆的水平参考位置会随车辆的倾斜方向变化,摄像头识别到的高度差向倾斜方向变化。获取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二图像,确定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当所述车辆处于倾斜状态时,根据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利用三角函数运算,计算得到所述车辆当前水平参考位置。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水平参考位置及所述头部高度信息计算得到所述第一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4之后还包括:
步骤105,将所述目标车身高度保存至数据库中。
步骤106,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即将下车,调取所述数据库中的目标车身高度,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辆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具体实施时,数据库中保存有目标用户上车时调节的最匹配的目标车身高度。当检测到所述目标用户准备下车时,从数据库中调取对应的目标车身高度,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车身高度进行调节。
确定目标用户准备下车的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获取车辆档位状态及档位持续时间,响应于所述车辆档位状态为驻车挡且所述挡位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确定目标用户即将下车。
具体实施时,当车辆档位为驻车档,且所述驻车档的档位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即可确定目标用户准备下车,判断更加准确,避免出现目标用户仅因为等待红绿灯而将挡位放在驻车档,造成不必要的车身高度的调节。
或者,
获取车辆档位状态及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响应于所述车辆档位状态为驻车档且所述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符合预设的第一参数条件,确定目标用户即将下车。
具体实施时,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包括下列至少之一:驾驶位安全带参数及驾驶位重力传感器参数,第一参数条件为所述驾驶位安全带离开安全带槽。当所述车辆档位状态为驻车档且所述驾驶位安全带离开安全带槽,确定目标用户即将下车。
通过上述方案,当目标用户下车前,调取数据库中存储的目标车身高度,对车身进行调节,提高目标用户下车的便利性,进而方便目标用户下车。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6之后,还包括:
步骤107,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离开车辆,将所述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其中所述初始高度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调节前的车身的高度。
具体实施时,当确定所述目标用户从车辆驾驶位离开,即目标用户下车完毕后,将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
确定目标用户下车完毕的方式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对车门状态进行检测,响应于所述车门状态为关闭状态,确定目标用户下车完毕;或者,
获取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响应于所述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符合预设的第二参数条件,确定目标用户下车完毕。
具体实施时,第二参数条件为驾驶位重力传感器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参数阈值,和/或所述驾驶位安全带离开安全带槽,当所述车辆驾驶位传感器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目标用户下车完毕。
通过上述方案,在确定用户下车完毕后,将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一方面,保证对车身调节时目标用户已经下车完毕,避免在目标用户还在下车时调节车身,形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将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以供后续其他用户用车时,依据其他用户的身高特征对车身高度进行重新调节。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利用上述方法对车辆悬架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车身高度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身高度调节装置。
参考图5,图5为实施例的车身高度调节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501,被配置为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高度差计算模块502,被配置为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目标高度确定模块50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
车身高度调节模块504,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户识别模块,所述用户识别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环境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对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环境信息;
信息判断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人;
信号检测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内存在人,对车辆外部第二预设距离内的信号进行检测;
用户识别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确定识别到目标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获取模块501具体被配置为:
车内环境判断单元,被配置为获取车内环境信息,根据所述车内环境信息判断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
车门状态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车辆驾驶位不存在人,判断车门当前状态;
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车门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信息获取模块501具体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头部位置信息;
所述高度差计算模块502具体被配置为:
高度差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头部高度信息及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得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
高度差比较单元,被配置为比较所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选取最小的目标高度差作为所述第一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自动调节模块,具体被配置为:
参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车辆驾驶位的传感器参数,根据所述传感器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进入车辆;
车门状态获取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进入车辆,获取车门状态;
自动调节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车门状态为关闭状态,将所述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其中所述初始高度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调节前的车身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在识别到目标用户之前,还包括参数调整模块,被配置为:
图像信息获取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获取图像信息;
图像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所述图像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
参数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图像信息不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向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发送参数调整指令,以供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根据所述参数调整指令调整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高度为车辆摄像头高度,所述高度差计算模块502具体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被配置为确定车辆处于水平状态,获取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图像;
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及所述头部高度信息对应的第一位置;
像素点确定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当前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间的像素点个数;
方向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方向,其中所述相对方向为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上下位置信息;
第一高度差计算单元,被配置为计算所述像素点个数与所述相对方向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第一高度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度差计算模块502具体包括:
状态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车辆处于倾斜状态,获取车辆的倾斜角度;
第二高度差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倾斜角度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公开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身高度调节装置,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上述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车辆设备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高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识别到目标用户,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确定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得到目标车身高度;
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对所述车身的高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目标用户的过程,包括:
对环境进行检测,得到环境信息;
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判断车辆外部第一预设距离内是否存在人;
响应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内存在人,对车辆外部第二预设距离内的信号进行检测;
响应于在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内检测到车辆钥匙信号,确定识别到目标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包括:
获取车内环境信息,根据所述车内环境信息判断车辆驾驶位是否存在人;
响应于所述车辆驾驶位不存在人,判断车门当前状态;
响应于所述车门当前状态为关闭状态,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高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用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用户的头部位置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目标用户的至少两个头部位置信息;
所述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头部高度信息及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计算得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
比较所述至少两个目标高度差,选取最小的目标高度差作为所述第一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车辆驾驶位的传感器参数,根据所述传感器参数确定所述目标用户是否进入车辆;
响应于所述目标用户进入车辆,获取车门状态;
响应于所述车门状态为关闭状态,将所述车身高度调整为初始高度,其中所述初始高度为基于所述目标车身高度调节前的车身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识别到目标用户之前,还包括:
通过图像识别装置获取图像信息;
判断所述图像信息是否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
响应于所述图像信息不符合预设的图像标准,向所述图像识别装置发送参数调整指令,以供所述图像识别装置根据所述参数调整指令调整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身高度为车辆摄像头高度,
所述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包括:
确定车辆处于水平状态,获取包含所述目标用户的第一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及所述头部高度信息对应的第一位置;
获取所述当前车辆摄像头的中心位置与所述第一位置间的像素点个数;
确定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方向,其中所述相对方向为所述车身高度与所述头部高度的相对上下位置信息;
计算所述像素点个数与所述相对方向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第一高度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包括:
确定车辆处于倾斜状态,获取车辆的倾斜角度;
基于所述倾斜角度计算所述车身当前高度信息与所述头部高度信息的第一高度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身高度调节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310833188.7A 2023-07-07 2023-07-07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Pending CN1168726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3188.7A CN116872669A (zh) 2023-07-07 2023-07-07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3188.7A CN116872669A (zh) 2023-07-07 2023-07-07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72669A true CN116872669A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63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3188.7A Pending CN116872669A (zh) 2023-07-07 2023-07-07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726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7751B2 (en) Learning data creation method, learning method, risk prediction method, learning data creation device, learning device, risk prediction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935401B2 (en) Vehicle control device, vehicle control method,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US10618528B2 (en) Driv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CN112339622B (zh) 一种座椅的调整方法、装置及车载系统
CN108016383B (zh) 自主车辆进出的系统及方法
US20210162985A1 (en) System for assisting parking a vehicle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17097695A (ja) 車両停車誘導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停車誘導方法
CN112829750B (zh) 车辆变道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13377B (zh) 用于停车距离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15394117B (zh) 一种车辆障碍预警方法及系统
US20200398699A1 (en) Occupant detection device, occupant detection system, and occupant detection method
KR101526425B1 (ko) 제스처 인식 장치 및 제스처 인식 방법
JP6996969B2 (ja) 運転支援装置、及び運転支援方法
CN116872669A (zh) 车身高度调节方法、设备及车辆
KR101449326B1 (ko) 운전 집중도 산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차량 충돌 경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2537267B (zh) 倒车预警性能测试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JP2008201146A (ja) 車両用操作案内装置
CN114475502A (zh) 一种乘车人员下车安全保护方法及保护装置
US11365975B2 (en) Visual confirmation system for driver assist system
US10404909B1 (en) Measurements via vehicle sensors
CN113844456B (zh) Adas自动开启方法及装置
CN118769888A (zh) 车辆屏幕显示控制方法、相关设备及车辆
CN118163712A (zh) 电子杂物箱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5743098B (zh) 泊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8366132A (zh) 驾驶员的行为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