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4406B -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4406B
CN116854406B CN202310831712.7A CN202310831712A CN116854406B CN 116854406 B CN116854406 B CN 116854406B CN 202310831712 A CN202310831712 A CN 202310831712A CN 116854406 B CN116854406 B CN 1168544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ing
agent
warm mix
silicon nitrid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31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54406A (zh
Inventor
张晓春
张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17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54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5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4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54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4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75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for road constru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矿粉4‑8份、沥青8‑14份、发泡温拌剂0.8‑1.2份、稳定剂1‑1.5份、水0.16‑0.28份和集料200‑300份;所述发泡温拌剂包括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所述改性氮化硅为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其制备方法为:采用沥青微发泡技术,通过沥青,发泡温拌剂和水充分作用形成发泡沥青,然后和矿粉、集料和稳定剂混合拌合均匀,得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本申请提高了泡沫类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路面不易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温拌沥青混合料在保证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同时,其施工、成型温度降低约20-30℃,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兼具减少有害气体、降低能耗和保证沥青混合料性能等优点,使得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迅速发展为沥青路面材料领域一项很有推广前景的技术。
我国在温拌沥青领域的技术开发起步较晚,泡沫类温拌沥青混合料主要基于发泡沥青的技术原理,通过在热沥青中直接注入水,通过水的迅速汽化、发泡降低沥青的粘度,从而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泡沫类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广泛,但是采用泡沫类沥青的过程中,混合料中会引入大量的水,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埋下隐患,导致路面出现松散、坑槽等病害。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泡沫类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矿粉4-8份、沥青8-14份、发泡温拌剂0.8-1.2份、稳定剂1-1.5份、水0.16-0.28份和集料200-300份;所述发泡温拌剂包括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所述改性氮化硅为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采用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碳化稻壳粉提高了氮化硅的孔隙率,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疏水、防水和透水性能,含氟硅烷偶联剂还提高了氮化硅与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相容性,三者共同作用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混合物作为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发泡温拌剂,利用了脂肪酸盐的两亲性质及过渡金属阳离子与沥青形成强配位性原理,改善了发泡温拌剂的表面亲油性;改性氮化硅的孔隙率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和劈裂强度;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提高了沥青发泡的均匀性,还可以增大沥青在拌合时的体积,增大与矿粉的接触面积,实现沥青与矿粉间更好的裹覆性;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三者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比为(0.3-0.5):(0.6-0.8):(0.5-0.7)。
更优选的,所述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比为0.4:0.7: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调节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配比,可以调节发泡温拌剂的表面亲油性和透水性,调节沥青发泡的均匀性,本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比为0.4:0.7:0.6时,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三者共同作用,发泡温拌剂的效果好,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改性氮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稻壳粉碳化,得碳化稻壳粉;
将氮化硅粉、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含氟硅烷偶联剂和乙醇按质量比1:(0.05-0.1):(0.1-0.2):(0.15-0.25):10混合,搅拌,得改性氮化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碳化稻壳粉加入到氮化硅中,不仅增强了氮化硅的孔隙率,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能,还有效增强了氮化硅的强度,荷叶疏水剂具有极强的疏水、防水、防粘、防污性能,含氟硅烷偶联剂不仅具有优异的疏水和偶联作用,还能渗透至氮化硅内部孔隙中,提高氮化硅与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相容性。控制氮化硅粉、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在1:(0.05-0.1):(0.1-0.2):(0.15-0.25)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更优选的,所述氮化硅粉、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0.1:0.2:0.25。
优选的,所述含氟硅烷偶联剂为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是全氟长碳链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疏水性强和偶联作用好,能渗透至氮化硅内部孔隙中,还能更好的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相容,提高沥青发泡的均匀性,还可以增大沥青在拌合时的体积,增大与矿粉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所述氮化硅粉的粒度为1250-2500目。
更优选的,所述氮化硅粉的粒度为2500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氮化硅粉的粒度小,有利于提高改性氮化硅与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相容性,也有利于发泡温拌剂对沥青的膨胀,只需注入少量水就能使沥青产生大量微细的泡沫,从而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脂肪酸盐为硬脂酸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硬脂酸钙的两亲性质及钙离子离子与沥青形成强配位性原理,改善了发泡温拌剂的表面亲油性,同时与矿粉相容性好。
优选的,所述稳定剂为微晶纤维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晶纤维素是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稳定效果好,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沥青为SBS改性沥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BS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沥青微发泡技术,通过沥青,发泡温拌剂和水充分作用形成发泡沥青,然后和矿粉、集料和稳定剂混合拌合均匀,得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不仅提高了氮化硅的孔隙率,还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疏水、防水和透水性能,从而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本申请采用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混合物作为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发泡温拌剂,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三者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本申请采用微晶纤维素,利用其特性,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稳定效果好,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制备例1-5提供了一种改性氮化硅,以下以制备例1为例进行说明。
制备例1提供的改性氮化硅,其制备步骤为:
S1、将0.1kg稻壳用1kg 12wt%的稀盐酸浸泡2h,加热煮沸1.5h,用蒸馏水洗涤3次,置真空干燥箱中,在85℃条件下烘干1h,将产物置于高温炉中,在550℃温度条件下碳化2h,球磨机粉磨2h,过100目筛,得碳化稻壳粉;
S2、将1kg粒度为1250目的氮化硅粉、0.05kg S1制备的碳化稻壳粉、0.1kg法国SINOBASE西谱森荷叶疏水剂P800、0.15kg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和10kg乙醇混合,搅拌,得改性氮化硅。
制备例2-4,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氮化硅各制备原料的质量不同,具体见表1。
表1制备例1-4改性氮化硅各制备原料的质量
制备例5,与制备例4不同之处仅在于:氮化硅粉的粒度为2500目。
制备例6-15提供了一种发泡温拌剂,以下以制备例6为例进行说明。
制备例6提供的发泡温拌剂,其制备步骤为:
将0.3kg改性氮化硅、0.6kg硬脂酸钙和0.5kg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FP-50混合,搅拌均匀,得发泡温拌剂;
其中,改性氮化硅来源于制备例1;
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FP-50购买自聊城九坤建材有限公司。
制备例7-11,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发泡温拌剂各制备原料的质量不同,具体见表2。
表2制备例6-11发泡温拌剂各制备原料的质量
制备例12-15,与制备例8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氮化硅来源不同,具体见表3。
表3制备例8、12-15改性氮化硅来源
制备对比例
制备对比例1-3提供了一种改性氮化硅。
制备对比例1,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碳化稻壳粉等质量替换为氮化硅粉。
制备对比例2,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法国SINOBASE西谱森荷叶疏水剂P800等质量替换为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制备对比例3,与制备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等质量替换为法国SINOBASE西谱森荷叶疏水剂P800。
制备对比例4-9提供了一种发泡温拌剂。
制备对比例4-6,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氮化硅来源不同,具体见表4。
表4制备对比例4-6改性氮化硅来源
组别 制备例8 制备例12 制备例13 制备例14 制备例15
改性氮化硅来源 制备例1 制备例2 制备例3 制备例4 制备例5
制备对比例7,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氮化硅等质量替换为粒度为1250目的氮化硅粉。
制备对比例8,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改性氮化硅等质量替换为硬脂酸钙。
制备对比例9,与制备例6不同之处仅在于:硬脂酸钙等质量替换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FP-50。
实施例
实施例1-13提供了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以下以实施例1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提供的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其制备步骤为:
采用沥青微发泡技术,将8kg中石油昆仑牌高富道路用SBS改性沥青I-C、0.8kg发泡温拌剂和0.16kg水混合,充分作用形成发泡沥青,然后加入4kg矿粉、200kg集料和1kg纤维素
组别 制备对比例4 制备对比例5 制备对比例6
改性氮化硅来源 制备对比例1 制备对比例2 制备对比例3
混合,拌合均匀,得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
其中,集料的级配为0.075-26.5mm;
发泡温拌剂来源于制备例6。
实施例2-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仅在于: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各制备原料的质量不同,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1-3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各制备原料的质量
实施例4-12,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发泡温拌剂来源不同,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2、4-12发泡温拌剂来源
组别 实施例2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发泡温拌剂来源 制备例6 制备例7 制备例8 制备例9 制备例10
组别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发泡温拌剂来源 制备例11 制备例12 制备例13 制备例14 制备例15
实施例13,与实施例12不同之处仅在于:纤维素等质量替换为微晶纤维素。
对比例
对比例1-6,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仅在于:发泡温拌剂来源不同,具体见表7。
表7对比例1-6发泡温拌剂来源
性能检测试验按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T0729-2000)对本申请实施例1-13和对比例1-6制备的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检测,具体利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来评定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具体试验结果见表8。
表8测试结果
以下针对表8的测试数据,详细说明本申请。
从实施例3和对比例4的测试数据可知,本申请采用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不仅提高了氮化硅的孔隙率,还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疏水、防水和透水性能,从而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3和对比例1-3的测试数据可知,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三者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氮化硅的孔隙率和疏水、防水和透水性能,还提高了氮化硅与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相容性,从而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3和对比例5-6的测试数据可知,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提升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透水性和劈裂强度,脂肪酸盐的两亲性质及过渡金属阳离子与沥青形成强配位性原理,改善了发泡温拌剂的表面亲油性,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三者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2与实施例3的测试数据可知,提高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混合的发泡温拌剂的质量,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2、4-8的测试数据可知,实施例5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比为0.4:0.7:0.6,发泡温拌剂的效果较好,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5、9-11的测试数据可知,实施例11改性氮化硅中氮化硅粉、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质量比为1:0.1:0.2:0.25,提高了氮化硅的孔隙率,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疏水、防水和透水性能,从而提高了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11、12的测试数据可知,实施例12氮化硅粉的粒度小,有利于提高改性氮化硅与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相容性,也有利于发泡温拌剂对沥青的膨胀,只需注入少量水就能使沥青产生大量微细的泡沫,从而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从实施例12、13的测试数据可知,实施例13微晶纤维素是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稳定效果好,可以提高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为:矿粉4-8份、沥青8-14份、发泡温拌剂0.8-1.2份、稳定剂1-1.5份、水0.16-0.28份和集料200-300份;所述发泡温拌剂包括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所述改性氮化硅为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氮化硅;
所述改性氮化硅、脂肪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发泡剂的质量比为0.4:0.7:0.6;
所述改性氮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稻壳粉碳化,得碳化稻壳粉;
将氮化硅粉、碳化稻壳粉、荷叶疏水剂、含氟硅烷偶联剂和乙醇按质量比1:0.1:0.2:0.25:10混合,搅拌,得改性氮化硅;
所述含氟硅烷偶联剂为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
所述稳定剂为微晶纤维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粉的粒度为1250-2500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肪酸盐为硬脂酸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SBS改性沥青。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沥青微发泡技术,通过沥青,发泡温拌剂和水充分作用形成发泡沥青,然后和矿粉、集料和稳定剂混合拌合均匀,得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
CN202310831712.7A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854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1712.7A CN116854406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1712.7A CN116854406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4406A CN116854406A (zh) 2023-10-10
CN116854406B true CN116854406B (zh) 2024-03-26

Family

ID=88218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1712.7A Active CN116854406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54406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4295A (zh) * 2016-01-13 2016-04-27 河海大学 一种泡沫温拌沥青用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262A (zh) * 2016-04-05 2016-07-27 长安大学 稻壳灰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应用
CN10639650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4648A (zh) * 2019-01-19 2019-05-03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7688A (zh) * 2020-07-10 2020-10-09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度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8432A (zh) * 2020-06-21 2020-10-23 江阴市新远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2299755A (zh) * 2020-10-09 2021-02-02 句容市公路管理处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用改性沥青混合料
CN112376346A (zh) * 2020-11-06 2021-02-19 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橡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KR102405842B1 (ko) * 2021-06-07 2022-06-08 송봉규 아스팔트 포장용 채움재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아스팔트 포장용 채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도로포장용 아스팔트
CN115650636A (zh) * 2022-07-09 2023-01-31 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4295A (zh) * 2016-01-13 2016-04-27 河海大学 一种泡沫温拌沥青用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262A (zh) * 2016-04-05 2016-07-27 长安大学 稻壳灰作为沥青改性剂的应用
CN10639650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4648A (zh) * 2019-01-19 2019-05-03 江苏盛达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8432A (zh) * 2020-06-21 2020-10-23 江阴市新远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11747688A (zh) * 2020-07-10 2020-10-09 上海佳砼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度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9755A (zh) * 2020-10-09 2021-02-02 句容市公路管理处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用改性沥青混合料
CN112376346A (zh) * 2020-11-06 2021-02-19 常熟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橡胶沥青路面及其施工方法
KR102405842B1 (ko) * 2021-06-07 2022-06-08 송봉규 아스팔트 포장용 채움재 조성물,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아스팔트 포장용 채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도로포장용 아스팔트
CN115650636A (zh) * 2022-07-09 2023-01-31 河南沃克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稻壳低温制备多孔氮化硅陶瓷";荆涛等;《硅酸盐通报》;全文 *
"稻壳制备高性能硅质多孔陶瓷的研究";刘甜甜;《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全文 *
"稻壳氮化硅基多孔陶瓷的低温制备及性能研究";许晓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全文 *
微发泡型温拌剂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吴净洁;赵恒博;付建村;;山东交通学院学报(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4406A (zh)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3172B (zh) 一种开级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2567B (zh) 一种以三聚氰胺为基本征的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JP3547758B2 (ja) Epdm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AU2009232011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sphalt
CN109970405A (zh) 一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4406B (zh) 一种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796B (zh) 一种浮石酚醛树脂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60730A (zh) 一种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2275B (zh) 一种利用煤矸石生产的陶粒砂及其加工工艺
CN101486562B (zh) 一种用作导电混凝土集料的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3039B (zh) 一种直投式m树脂基改性沥青稳定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34416A (zh) 一种发泡陶瓷及其制备工艺
CN109809747A (zh) 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KR100916534B1 (ko) 폐고무발포체를 이용한 고무발포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736355B (zh) 一种耐水解阻燃透气透湿聚氨酯多孔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9721302A (zh) 一种利废现浇泡沫混凝土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861368B (zh) 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泡保温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9336487A (zh) 一种新型建筑用保温砂浆
CN115159896A (zh) 一种干法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0534B (zh) 一种浮石水泥酚醛树脂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0771A (zh) 一种高速公路泡沫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及其检测方法
CN113736271B (zh) 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4022A (zh) 一种耐腐蚀泡沫砖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20701A (ko) 계면활성제가 적용된 소수성 실리카 에어로겔 분말과, 실리카 에어로겔을 사용한 복합발포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실리카 에어로겔 복합발포체
CN109135171A (zh) 一种导热系数低的保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