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0781A -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0781A
CN116850781A CN202210316943.XA CN202210316943A CN116850781A CN 116850781 A CN116850781 A CN 116850781A CN 202210316943 A CN202210316943 A CN 202210316943A CN 116850781 A CN116850781 A CN 116850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opening
water
pipe part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69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永涛
范汇武
姚菲菲
张驰
刘兴国
刘通
王德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69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507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50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07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10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所述卷制反渗透滤芯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膜袋、净水导流网及浓缩水导流网;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隔离结构,以将第一管道分隔为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隔离结构,以将第二管道分隔为第三管部和第四管部,第三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第四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四开口;膜袋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侧壁连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包覆于膜袋的一端;膜袋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的侧壁连接,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包覆于膜袋的另一端。本发明能够延长卷制反渗透滤芯的使用寿命,提高制水效率。

Description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处理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元件,由多页反渗透膜袋组成,膜袋将废水导流网、反渗透膜、净水导流网三边分别涂胶密封,第四边开口贴合于有孔的导水管上,将膜袋按照同一方向沿导水管卷起,就成了我们所见到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
这种结构的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水流从元件的一端面的流入进水流道中,一部分水经反渗透膜片的过滤形成纯水,纯水沿着净水导流网流进导水管的净水收集孔,剩下未过滤形成的浓水被废水导流网引导至废水口排出,废水的流动同时冲洗了反渗透膜表面,带走部分杂质。
这种膜袋的进水方向和浓水排出的方向是一致的,起到水流的过滤作用,但由于进水在流道中的速度较慢,膜表面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从而导致膜元件污染,使得脱盐率和产水量降低,膜元件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的膜表面因为浓差极化现象导致的膜袋容易被污染、膜袋寿命短以及制水率低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膜袋、净水导流网及浓缩水导流网;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隔离结构,以将所述第一管道分隔为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隔离结构,以将所述第二管道分隔为第三管部和第四管部,所述第三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四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所述膜袋包括第一反渗透膜与第二反渗透膜;所述膜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包覆于所述膜袋的一端,以将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膜袋连通;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包覆于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以将所述第三管部和所述第四管部与所述膜袋连通;所述净水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背离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反渗透膜背离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的一侧;所述浓缩水导流网设于所述膜袋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之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膜袋内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从所述第一管道上对应的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管道上对应的第二隔离结构的位置当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以将所述膜袋分隔为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相连通或彼此隔离;所述浓缩水导流网包括第一导流网和第二导流网,所述第一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一水道内,所述第二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二水道内;所述第一水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管部连通,所述第一水道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管部连通;所述第二水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管部连通,所述第二水道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四管部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隔离带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所述第一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另一端之间形成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一隔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以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长度相等;所述第二隔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部,以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膜袋的第一侧边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连接,以对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包覆;所述膜袋的第二侧边沿所述第二管道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连接,以对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形成包覆;所述膜袋的第三侧边密封;所述膜袋的第四侧边密封;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为所述膜袋的宽度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分别为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所述长度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宽度侧边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第四开口分别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排布,并与包覆于所述膜袋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排布,并与包覆于所述膜袋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三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排布,并包覆于所述膜袋的另一端;多个所述第四开口分别沿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排布,并包覆于所述膜袋的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膜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一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一管部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二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二管部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三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三开口阵列;所述第三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三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三管部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四开口分别沿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四开口阵列;所述第四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四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四管部的侧壁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沿所述第一管道至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或者,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沿所述第二管道至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二管道上;或者,所述膜袋的一端与所述净水导流网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轴线沿周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与所述净水导流网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轴线沿周向卷绕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并排布置,且彼此靠近;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呈对折状态,并沿周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净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所述外壳的端部设有原水进水口、浓缩水出水口以及净水出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包括第一原水进水口和第二原水进水口,所述浓缩水出水口包括第一浓缩水出水口和第二浓缩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原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原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浓缩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并通过第一隔离结构将第一管道分隔、通过第二隔离结构将第二管道分隔,将管道的侧壁上的开口分为用于原水通过开口和用于浓缩水流出的开口,一方面,在相同水压的情况下,可以缩小原水流入膜袋的进水口面积,增大原水流入膜袋的速度,减少膜袋的进水口处的浓差极化现象,并通过水流的快速流动及时冲走沉积在膜袋的内表面的杂质,减缓膜袋被污染的速度,延长膜袋的寿命;另一方面膜袋的相对端采用同时进水、同时出水的设置,能够使膜袋内的各个部位水流的流速均匀,减少膜袋局部被污染的现象,延长膜袋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管道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第一管道;11:第一隔离结构;12:第一管部;121:第一开口;13:第二管部;131:第二开口;2:第二管道;21:第二隔离结构;22:第三管部;221:第三开口;23:第四管部;231:第四开口;3:膜袋;31:第一反渗透膜;32:第二反渗透膜;33:第一隔离部;34:第二隔离部;35:连通口;36:第一水道;37:第二水道;4:净水导流网;41:第三导流网;42:第四导流网;5:浓缩水导流网;6:外壳;61:第一原水进水口;62:第二原水进水口;63:净水出水口;64: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5:第二浓缩水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处理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元件,相关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能够起到水流的过滤作用,但由于进水在流道中的速度较慢,膜表面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从而导致膜袋3污染,使得脱盐率和产水量降低,膜袋3寿命缩短。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和净水装置,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由于浓差极化现象导致膜袋3污染,膜袋3寿命短、制水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结合图1-图1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用于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可应用于各种水处理场景中,例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制备或工业废水处理等。本发明提供的净水装置可应用于各种场合,例如家居净水装置、工业净水装置或科研净水装置等。
下面结合图1-图10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该卷制反渗透滤芯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膜袋3、净水导流网4及浓缩水导流网5;第一管道1内设有第一隔离结构11,以将第一管道1分隔为第一管部12和第二管部13,第一管部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1,第二管部13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131;第二管道2内设有第二隔离结构21,以将第二管道2分隔为第三管部22和第四管部23,第三管部22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221,第四管部23的侧壁上设有第四开口231。
其中,膜袋3包括第一反渗透膜31与第二反渗透膜32;膜袋3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的侧壁连接,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包覆于膜袋3的一端,以将第一管部12和第二管部13与膜袋3连通;膜袋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2的侧壁连接,第三开口221和第四开口231包覆于膜袋3的另一端,以将第三管部22和第四管部23与膜袋3连通。
其中,净水导流网4设于第一反渗透膜31背离第二反渗透膜32的一侧和/或第二反渗透膜32背离第一反渗透膜31的一侧;浓缩水导流网5设于膜袋3内,并夹设于第一反渗透膜31与第二反渗透膜32之间。
其中,第一管道1的两端敞开,第一管道1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第二管道2的两端敞开,第一管道1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开口121可以用于原水从第一管部12流入膜袋3内,也可以用于浓缩水从膜袋3流入第一管部12内,并沿着第一管部12流出;第二开口131可以用于原水从第二管部13流入膜袋3内,也可以用于浓缩水从膜袋3流入第二管部13内,并沿着第二管部13流出;第三开口221可以用于原水从第三管部22流入膜袋3内,也可以用于浓缩水从膜袋3流入第三管部22内,并沿着第三管部22流出;第四开口231可以用于原水从第四管部23流入膜袋3内,也可以用于浓缩水从膜袋3流入第四管部23内,并沿着第四管部23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31与第三开口221、第四开口231之间的组合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其一、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原水流入膜袋3,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浓缩水流出膜袋3。
其二、第一开口12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原水流入膜袋3,第二开口13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浓缩水流出膜袋3。
其三、第二开口13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原水流入膜袋3,第一开口12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浓缩水流出膜袋3。
其四、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原水流入膜袋3,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浓缩水流出膜袋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结构相同,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31、第三开口221以及第四开口231均包覆于膜袋3内,且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的开口位置和开口面积对应设置,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的开口位置和开口面积对应设置。
其中,如图1和图4所示,膜袋3包括第一反渗透膜31和第二反渗透,第一反渗透膜3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反渗透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第一反渗透膜3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反渗透的第一侧面的周缘密封。
具体地,膜袋3与第一管道1的侧壁、第二管道2的侧壁连接,形成密封,膜袋3的第一反渗透膜31与第二反渗透膜32连接,形成密封。密封的中间介质可采用防水胶水或防水胶带。
其中,浓缩水导流网5的网格较粗,浓缩水导流网5夹设于第一反渗透膜31与第二反渗透膜32之间,并贴合于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侧壁上,用于支撑第一反渗透膜31和第二反渗透膜32,以使第一反渗透膜31和第二反渗透膜32之间形成间隙,防止贴合,进而使浓缩水能够沿浓缩水导流网5流出膜袋3,浓缩水导流网5对浓缩水有导流作用。
其中,净水导流网4的网格较细,浓缩水导流网5设于膜袋3外,在膜袋3缠绕或折叠的状态下,净水导流网4设置于反渗透膜之间,净水导流网4用于对从膜袋3中渗出的净水的导流。净水导流网4可以根据膜袋3的不同卷绕方式和膜袋3的数量,设置在膜袋3的不同位置,具体的设置方式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具体的说明,在此不展开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原水进入膜袋3后,由于渗透压力的存在,将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袋3外,变成净水,从而达到除去原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净水导流网4设置于反渗透膜之间,防止反渗透膜的贴合,以使净水能够沿着净水导流网4流出,可以对净水起到导流作用。
相关技术中,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中,以膜袋3的某一侧边作为原水进水口,原水通过原水进水口进入膜袋3时压力较小,水流速度慢,而较慢的水流速度无法及时将沉积在膜袋3的内表面的杂质冲走,进而导致膜袋3的内表面的杂质逐渐积累,影响净水的渗透速率,膜袋3的更换频次增多,寿命缩短。
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通过设置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并通过第一隔离结构11将第一管道1分隔、通过第二隔离结构21将第二管道2分隔,将管道的侧壁上的开口分为用于原水通过开口和用于浓缩水流出的开口,一方面,在相同水压的情况下,可以缩小原水流入膜袋3的进水口面积,增大原水流入膜袋3的速度,减少膜袋3的进水口处的浓差极化现象,并通过水流的快速流动及时冲走沉积在膜袋3的内表面的杂质,减缓膜袋3被污染的速度,延长膜袋3的寿命;另一方面膜袋3的相对端采用同时进水、同时出水的设置,能够使膜袋3内的各个部位水流的流速均匀,减少膜袋3局部被污染的现象,延长膜袋3的寿命。
进一步地,膜袋3内设有隔离带,隔离带从第一管道1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与第二管道2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当中的至少一者朝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以将膜袋3分隔为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相连通或彼此隔离;浓缩水导流网5包括第一导流网和第二导流网,第一导流网设于第一水道36内,第二导流网设于第二水道37内;第一水道36通过第一开口121与第一管部12连通,第一水道36通过第三开口221与第三管部22连通;第二水道37通过第二开口131与第二管部13连通,第二水道37通过第四开口231与第四管部23连通。
其中,隔离带可以用于将第一反渗透膜31的第一侧面和第二反渗透膜32的第一侧面进行粘贴固定,隔离带的一侧边与膜袋3的侧边形成第一水道36,隔离带的另一侧边与膜袋3的另一侧边形成第二水道37,以使水流无法经过隔离带的粘贴区域从第一水道36进入第二水道37。
其中,隔离带可可采用防水胶水或防水胶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带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其布置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其一、隔离带从第一管道1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与第二管道2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朝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
在该布置方式中,隔离带包括第一隔离部33和第二隔离部34,第一隔离部33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膜袋3的长度侧边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第二隔离部34的一端与第二管道2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膜袋3的长度侧边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
在该布置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相连通或彼此隔离两种状态。
例如,第一隔离部33的另一端和第二隔离部3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彼此隔离,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中任一个用于原水流入,另一个用于浓缩水流出;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中任一个用于原水流入,另一个用于浓缩水流出。该布置方式使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彼此隔离,将膜袋3分为独立的两个水道,每个水道中均设置原水进水口和浓缩水出水口,减小浓缩水在膜袋3中的水流通道横截面的面积,在相同的水压下,可以增加浓缩水在膜袋3中的流动速度,以使水流的快速流动及时冲走沉积在膜袋3的内表面的杂质,减缓膜袋3被污染的速度,延长膜袋3的寿命。
例如,第一隔离部33的另一端和第二隔离部34的另一端之间形成连通口35,连通口35用于将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连通。
优选的,可将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原水流入,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浓缩水流出;或者,可将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用于浓缩水流出,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用于原水流入。该布置方式使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连通,并将同一水道中的管道开口设为相同功能的原水进水口或浓缩水出水口,以使水流需要从第一水道36流向第二水道37,或从第二水道37流向第一水道36,从而流出膜袋3,增长了水流通道的长度,增长水流的流程,以使浓缩水与膜袋3的接触时间增长,进而在相同时间和相同水压内,提高了净水的产出,提高制水效率。
其二、隔离带从第一管道1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朝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靠近第二管道2上对应的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或,隔离带从第二管道2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朝向膜袋3的中部延伸,靠近第一管道1上对应的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
例如,在隔离带靠近第二管道2上对应的第二隔离结构21的位置的情况下,隔离带的一端与第二管道2之间存在间隙;或者,在隔离带靠近第一管道1上对应的第一隔离结构11的位置的情况下,隔离带的一端与第一管道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能够用于浓缩水的流通,以使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连通。
在该设置方式中,将用于浓缩水流通的间隙设为隔离带靠近第二管道2的一端或隔离带靠近第一管道1的一端,以将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连通,并将同一水道中的管道开口设为相同功能的原水进水口或浓缩水出水口,在增加浓缩水流程的同时,降低膜袋3中原水进水口处的浓差极化现象造成的杂质积累,减缓膜袋3被污染的速度,延长膜袋3的寿命。
其中,在膜袋3分隔为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的情况下,将浓缩水导流网5分为第一导流网和第二导流网,第一导流网用于第一水道36中浓缩水的导流,第二导流网用于第二水道37中浓缩水的导流。
进一步的,在隔离带包括第一隔离部33和第二隔离部34的情况下,若第一隔离部33和第二隔离部34的长度相等,连通口35位于膜袋3的中部;若第一隔离部33的长度大于第二隔离部34的长度,连通口35靠近第二隔离部34;若第一隔离部33的长度小于第二隔离部34,连通口35靠近第一隔离部33。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将第一隔离部33和第二隔离部34设置的长度相等,以使连通口35位于膜袋3的中部,并将同一水道中的管道开口设为相同功能的原水进水口或浓缩水出水口。
同时,优选的,可以将第一隔离部33和第二隔离部34之间的连通口35的长度设为膜袋3的长度侧边的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范围之内,例如膜袋3的长度侧边长度的三分之一,从而使水流在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之间的流通更加通畅,尽可能避免水流经过连通口35因阻力作用而流速降低的现象,从而避免流通口处的膜袋3被污染,延长膜袋3的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隔离结构11可以设于第一管道1的中部,以使第一管部12的轴向长度和第二管部13的轴向长度相等;第二隔离结构21可以设于第二管道2的中部,以使第三管部22的轴向长度和第四管部23的轴向长度相等。
其中,将第一隔离结构11设于第一管道1的中部,将第二隔离结构21设于第二管道2的中部,则隔离带设于膜袋3的宽度侧边的中部,从而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以使水流在膜袋3中的流速较为均匀,避免由于膜袋3内的局部水流的速度较小产生膜袋3内局部杂质积累,产生膜袋3局部被污染从而整个膜袋3失效的现象,延长膜袋3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设为用于原水流入膜袋3的通水口,将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设为用于浓缩水流出膜袋3的通水口,则膜袋3中的水流流向如图6所示,原水从第一开口121和第三开口221流入第一水道36,浓缩水沿着浓缩水导流网5由连通口35从第一水道36流入第二水道37,再从第二开口131和第四开口231流出膜袋3。
进一步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膜袋3的第一侧边沿第一管道1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一管道1的侧壁连接,以对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形成包覆;膜袋3的第二侧边沿第二管道2的轴向延伸,并与第二管道2的侧壁连接,以对第三开口221和第四开口231形成包覆;膜袋3的第三侧边密封;膜袋3的第四侧边密封;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为膜袋3的宽度侧边,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分别为膜袋3的长度侧边;长度侧边的长度大于宽度侧边的长度。
其中,膜袋3包括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对设置,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相对设置,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长度小于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长度。第一管道1设置在第一侧边,第二管道2设置在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密封,水流沿着膜袋3的第三侧边或第四侧边的延伸方向流动。
其中,以膜袋3的宽度侧边作为水流的进出侧,以膜袋3的长度侧边作为水流通道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设置在膜袋3的两条宽度侧边,以使水流通道沿着膜袋3的长度侧边延伸,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膜袋3的宽度侧边作为水流通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水流通道沿着长度侧边延伸可以使水流通道进一步得以增长,以使水流与第一反渗透膜31、第二反渗透膜32的接触时间增长,从而能够从膜袋3中渗出更多的净水,提高制水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中用于原水进水的端口的方向一致,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端口的方向一致。该种设置可以将壳体的端口的原水进水口和浓缩水出水口设置在同一端部,便于连接和较为美观。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用于原水进水的端口方向相反,用于浓缩水出水的端口的方向相反,该种设置可以将壳体的端口的原水进水口和浓缩水出水口设置在相对端部,以适应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增加应用场合。
其中,壳体用于盛放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壳体安装于多种净水装置中,例如工业净水器或家用净水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31、第三开口221以及第四开口231分别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开口121分别沿第一管部12的轴向排布,并与包覆于膜袋3的一端;多个第二开口131分别沿第二管部13的轴向排布,并与包覆于膜袋3的一端;多个第三开口221分别沿第三管部22的轴向排布,并包覆于膜袋3的另一端;多个第四开口231分别沿第四管部23的轴向排布,并包覆于膜袋3的另一端。
其中,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的两端敞开,膜袋3的一端用于对多个第一开口121和第二开口131形成包覆,膜袋3的另一端用于对多个第三开口221和第四开口231形成包覆。
其中,第一开口121、第二开口131、第三开口221以及第四开口231分别设有多个,排布于管道和膜袋3连接的侧壁,能够在膜袋3内形成多个出水口和多个进水口,增大原水流入膜袋3和浓缩水流流出膜袋3的宽度,以使流动的水流较为均匀的冲走沉积在膜袋3内的杂质,减少膜袋3的局部杂质沉积,避免膜袋3局部被污染造成整体更换膜袋3的现象,延长膜袋3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使用中,膜袋3可以设有一个,一个膜袋3逐层卷绕于第一管道1和/或第二管道2的侧壁上,净水透过膜袋3渗出,卷绕方式简单,优化卷膜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同的水压和流量下,原水水流仅能够通过管道侧壁上的开口流入膜袋3,减少水流流入膜袋3的开口面积,提高水流速度,浓缩水水流仅能从另一端管道侧壁上的开口流出,增大膜袋3内的渗透压力,以使净水更快的从膜袋3内渗出,提高净水的制水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的侧壁上均布多列开口阵列,第二管道的侧壁上均布多列开口阵列。
具体地,多个第一开口121分别沿第一管部12的轴向排布呈第一开口阵列;第一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第一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第一管部12的侧壁上;多个第二开口131分别沿第二管部13的轴向排布呈第二开口阵列;第二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第二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第二管部13的侧壁上;多个第三开口221分别沿第三管部22的轴向排布呈第三开口阵列;第三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第三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第三管部22的侧壁上;多个第四开口231分别沿第四管部23的轴向排布呈第四开口阵列;第四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第四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第四管部23的侧壁上。
其中,第一开口阵列的列数、第二开口阵列的列数、第三开口阵列的列数以及第四开口阵列的列数相等,第一开口阵列与第二开口阵列在第一管道上的位置对应,第三开口阵列与第四开口阵列在第二管道上的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中,膜袋3设有多个。每一个膜袋3的一端设有至少一列第一开口阵列和至少一列第二开口阵列,另一端设有至少一列第三开口阵列和至少一列第四开口阵列,该多个膜袋3的设计可多路径过滤并行处理,在延长膜袋3的使用寿命的同时,大大提高制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设有一个,第二管道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管道2的数量和多个膜袋3的数量相同。多个膜袋3的一端与相同的第一管道1的侧壁连接,多个膜袋3的一端的另一端与多根第二管道2的侧壁连接,卷绕时可以以第一管道1为卷绕中心,将多个膜袋3沿相同方向进行卷绕,第一管道1位于卷绕的膜袋3卷的中心,多个第二管道2沿周向排布于膜袋3卷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膜袋3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膜袋3卷绕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四种卷绕方式。
其一、如图4所示,膜袋3与净水导流网4沿第一管道1至第二管道2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第一管道1上。
在该缠绕方式中,膜袋3、净水导流网4以及浓缩水导流网5以第一管道1的轴心为卷绕中心,沿第一管道1至第二管道2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卷绕后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如图8所示。
其二、如图4所示,膜袋3与净水导流网4沿第二管道2至第一管道1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第二管道2上。
该缠绕方式与第一种缠绕方式相同,可参照上述卷绕方式,卷绕后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如图8所示。
其三、如图4所示,膜袋3的一端与净水导流网4的一端相对于第一管道1的中轴线沿周向逐层卷绕于第一管道1上,膜袋3的另一端与净水导流网4的另一端相对于第二管道2的中轴线沿周向卷绕于第二管道2上。
其四、如图7所示,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并排布置,且彼此靠近;膜袋3与净水导流网4呈对折状态,并沿周向逐层卷绕于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上。
在该种卷绕方式中,将膜袋3和净水导流网4先对折,后卷绕。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所在位置为卷绕中心,沿周向逐层卷绕,卷绕完成后,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位于膜袋3卷的中心;或者,可以以对折线为所在位置为卷绕中心,沿周向逐层卷绕,卷绕完成后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位于膜袋3卷的外侧,卷绕后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如图9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种卷膜方式,且卷绕方式更为简单,相对于现有卷膜工艺而言,该卷膜方式能够通过多种卷膜机完成,卷绕方式简单,优化了卷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净水导流网4包括第三导流网41和第四导流网42;在膜袋3呈对折状态的情况下,第三导流网41夹设于对折的膜袋3的内侧,并以第一管道1和/或第二管道2为起点,向膜袋3的对折线延伸;第四导流网42贴附于膜袋3的至少一个外侧面,并以第一管道1和/或第二管道2为起点,向膜袋3的对折线延伸。
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净水导流网4的设置方式,以保证膜袋3呈对折状态时,能够将对折的膜袋3的内侧的反渗透膜撑开,在膜袋3呈对折状态卷绕时,能够将膜袋3的外侧的反渗透膜撑开,以使净水顺利由净水导流网4流出。
进一步的,第三导流网41和第四导流网42的表面积之和不小于膜袋3的其中一侧面的表面积,以保证膜袋3的任意位置均被净水导流网4撑开,进一步保证净水通道的贯通。
本发明提供的卷制反渗透滤芯,一方面通过采用设有开口的双管设计,可以加快原水流入膜袋3的速度,减少膜袋3入水口的浓差极化现象,同时,快速流动的水流能够及时冲走沉积在膜袋3内的杂质,减缓膜袋3被污染的速度,延长膜袋3的使用寿命;第二方面通过将双管设置在膜袋3的宽度侧边,使流水通道沿着膜袋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通过隔离带将膜袋3分为连通的第一水道36和第二水道37,大大增长了水流通道的长度,以使水流与膜袋3的接触时间增长,从而能够从膜袋3中渗出更多的净水,提高制水量;在第三方面,通过设置多种卷绕方式,能够优化卷膜工艺,以使卷制反渗透滤芯能够适用于多种卷膜机。
优选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包括外壳6,外壳6内设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外壳6的端部设有原水进水口、浓缩水出水口以及净水出水口63;原水进水口包括第一原水进水口61和第二原水进水口62,浓缩水出水口包括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4和第二浓缩水出水口65;第一原水进水口61与第一管道1的一端连通,第二原水进水口62与第二管道2的一端连通;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4与第一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浓缩水出水口65与第二管道2的另一端连通。
其中,原水进水口、浓缩水出水口以及净水出水口63在外壳6的端部的设置方式至少包括以下布置方式。
例如,外壳6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口61、第二原水进水口62和净水出水口63,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4和第二浓缩水出水口65;或者,外壳6的一端部设有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4、第二浓缩水出水口65和净水出水口63,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原水进水口61、第二原水进水口62;或者,外壳6的一端部设有第一原水进水口61、第一浓缩水出水口64和净水出水口63,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原水进水口62和第二浓缩水出水口65。
其中,第一管道1的开口的端部、第二管道2的开口的端部与原水进水口、浓缩水出水口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6的内部可根据需要放置一组或多组卷制反渗透滤芯,或者,净水装置的内部可根据需要放置一组或多组放置有卷制反渗透滤芯的外壳6。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装置能够满足多种水处理需要,增加适用场景。
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净水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则本实施例所示的净水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净水装置通过安装上述卷制反渗透滤芯,能够有效解决膜袋3的浓差极化现象,且高速水流能够有效减缓膜袋3的污染速度,延长膜袋3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膜袋、净水导流网及浓缩水导流网;
所述第一管道内设有第一隔离结构,以将所述第一管道分隔为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管道内设有第二隔离结构,以将所述第二管道分隔为第三管部和第四管部,所述第三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四管部的侧壁上设有第四开口;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用于原水流入,另一端用于浓缩水流出;
所述膜袋包括第一反渗透膜与第二反渗透膜;所述膜袋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包覆于所述膜袋的一端,以将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膜袋连通;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包覆于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以将所述第三管部和所述第四管部与所述膜袋连通;
所述净水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背离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反渗透膜背离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的一侧;
所述浓缩水导流网设于所述膜袋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袋内设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从所述第一管道上对应的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与所述第二管道上对应的第二隔离结构的位置当中的至少一者朝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以将所述膜袋分隔为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相连通或彼此隔离;
所述浓缩水导流网包括第一导流网和第二导流网,所述第一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一水道内,所述第二导流网设于所述第二水道内;
所述第一水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管部连通,所述第一水道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三管部连通;所述第二水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管部连通,所述第二水道通过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四管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带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
所述第一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道上对应第一隔离结构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道上对应第二隔离结构的位置连接,另一端沿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向所述膜袋的中部延伸;
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隔离部的另一端之间形成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用于将所述第一水道和所述第二水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部,以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所述第二隔离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部,以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长度和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袋的第一侧边沿所述第一管道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连接,以对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包覆;
所述膜袋的第二侧边沿所述第二管道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连接,以对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形成包覆;
所述膜袋的第三侧边密封;所述膜袋的第四侧边密封;
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为所述膜袋的宽度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分别为所述膜袋的长度侧边;所述长度侧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宽度侧边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以及所述第四开口分别设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开口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共同包覆于所述膜袋的一端;多个所述第三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第四开口分别沿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三开口与多个所述第四开口共同包覆于所述膜袋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设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一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一开口阵列;所述第一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一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一管部的侧壁上;
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二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二开口阵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二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二管部的侧壁上;
多个所述第三开口分别沿所述第三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三开口阵列;所述第三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三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三管部的侧壁上;
多个所述第四开口分别沿所述第四管部的轴向排布呈第四开口阵列;所述第四开口阵列设有多列,多列所述第四开口阵列沿周向排布所述第四管部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沿所述第一管道至所述第二管道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上;
或者,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沿所述第二管道至所述第一管道的延伸方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或者,所述膜袋的一端与所述净水导流网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的中轴线沿周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膜袋的另一端与所述净水导流网的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中轴线沿周向卷绕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并排布置,且彼此靠近;所述膜袋与所述净水导流网呈对折状态,并沿周向逐层卷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上。
10.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卷制反渗透滤芯;
所述外壳的端部设有原水进水口,浓缩水出水口以及净水出水口;
所述原水进水口包括第一原水进水口和第二原水进水口,所述浓缩水出水口包括第一浓缩水出水口和第二浓缩水出水口;
所述第一原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原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浓缩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浓缩水出水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通。
CN202210316943.XA 2022-03-28 2022-03-28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Pending CN1168507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6943.XA CN116850781A (zh) 2022-03-28 2022-03-28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6943.XA CN116850781A (zh) 2022-03-28 2022-03-28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0781A true CN116850781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25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6943.XA Pending CN116850781A (zh) 2022-03-28 2022-03-28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5078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92162A1 (zh) 一种全效反渗透膜元件以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109019777A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器
CN112246105B (zh) 一种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4159179U (zh)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滤芯、净水机
CN220257700U (zh) 原水局部导流膜元件及滤芯
CN110467240B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18795111U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0171240U (zh) 一种ro膜滤芯的膜片结构
CN116850781A (zh)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12188610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10595392U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04746106U (zh) 侧流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设备
CN115385419A (zh) 一种多重滤腔的反渗透膜装置
CN116850782A (zh) 卷制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2215145U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210065260U (zh) 内压式的卷式反渗透元件
CN211255368U (zh) 一种双膜水流非平行式滤芯装置及一种净水机
CN211920981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CN217600424U (zh) 一种水流速均衡的卷式膜装置
CN212687635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10595539U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CN220968708U (zh)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9209529U (zh) 反渗透膜组件及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