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8708U -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8708U
CN220968708U CN202322757207.0U CN202322757207U CN220968708U CN 220968708 U CN220968708 U CN 220968708U CN 202322757207 U CN202322757207 U CN 202322757207U CN 220968708 U CN220968708 U CN 220968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membrane
membrane unit
membran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57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濛
王焕
王汉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57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8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8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8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该膜元件包括:集水管;卷绕在所述集水管外围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膜单元导入原水的第一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一纯水口;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三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二纯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膜单元,再从所述第三出水口流出。本申请通过对膜元件的流道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能提高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而言,净水装置通常采用滤芯对自来水进行处理,从而获取可供人们饮用的饮用水。现有的净水装置中采用的滤芯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种类,其中一种滤芯为采用卷式膜元件的形式来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膜元件的正面夹层形成原水流道,背面夹层形成过滤水(纯水)流道。
其中,膜元件的流道设计能够直接影响膜元件的抗污染性能,从而可以影响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对膜元件的流道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通过对膜元件的流道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能提高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膜元件,包括:集水管;卷绕在所述集水管外围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膜单元导入原水的第一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一纯水口;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三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二纯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膜单元,再从所述第三出水口流出。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膜元件在展开状态下具有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同一侧边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或所述第四侧边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在朝着所述膜元件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侧边上,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或者,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时,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朝着所述膜元件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的第一纯水口和所述第二膜单元的第二纯水口均与所述集水管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膜单元、所述第二膜单元处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集水管平行的方向为宽度方向,与所述集水管垂直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长度。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膜单元的1/4-1/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至少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一侧均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共同卷绕在所述集水管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内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侧边,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为所述第三主侧边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段。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二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辅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的一侧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一侧密封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远离所述集水管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主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出水口包括两个,分别布置在靠近所述集水管的一侧和远离所述集水管的一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二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多膜页、单页折膜、M型折膜。
一种滤芯,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膜元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管连通的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的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原水入口。
一种净水装置,包括上述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膜元件存在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膜元件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增加第二出水口,使得原来流速较低的区域中流体的流速得到有效提升,接近膜元件的进水流速,即消除了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提升了膜元件的抗污染性能,从而延长了膜元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增设用于承接第二出水口出水的第二膜单元,利用该第二膜单元将第一膜单元的第二出水口流出的废水处理后与第一出水口的废水一同导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膜片的流速,而且还能够在基本不改动卷膜工艺的前提下,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地实现膜元件的过滤功能。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现有的一种膜元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记:
A、死区;
B、过流通道;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种膜元件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种膜元件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后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种膜元件处于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种膜元件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后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三种膜元件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后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三种膜元件处于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四种膜元件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展开后的连通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四种膜元件处于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种膜元件简化后的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A剖视图。
本申请的附图标记:
100、膜元件;
101、第一侧边;
102、第二侧边;
103、第三侧边;
104、第四侧边;
1、集水管;
11、第一端;
12、第二端;
2、第一膜单元;
21、第一进水口;
22、第一出水口;
23、第二出水口;
25、第一主侧边;
26、第二主侧边;
27、第三主侧边;
28、第四主侧边;
3、第二膜单元;
31、第二进水口;
32、第三出水口;
35、第一辅侧边;
36、第二辅侧边;
37、第三辅侧边;
38、第四辅侧边;
4、端盖;
41、原水入口;
42、纯水出口;
43、废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实用新型人在对现有的膜元件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现有膜元件的膜片表面局部流速很低,即存在死区A。膜片表面流速很低的位置,污染物易沉积,导致膜片通量变小,甚至是脱盐率不合格,过滤功能失效,从而直接影响膜元件的抗污染性能,降低了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通过对膜元件的流道进行优化改进,从而能提高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请综合参阅图2至图10,本申请说明书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膜元件100,该膜元件100可以包括:集水管1;卷绕在所述集水管1外围的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
所述第一膜单元2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膜单元2导入原水的第一进水口21、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一纯水口。
所述第二膜单元3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3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31、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三出水口32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二纯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31进入所述第二膜单元3,再从所述第三出水口32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膜单元2可以用于作为主过滤单元,用于对从第一进水口21进入膜元件100的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经过第一膜单元2过滤后的一部分水通过第一出水口22排出,一部分水通过第二出水口23导入第二膜单元3。该第二膜单元3可以用于作为辅过滤单元,该第二膜单元3设置有第二进水口31,该第二进水口31用于承接第一膜单元2自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该这部分水进入第二膜单元3后,被进一步净化处理,最后废水通过第三出水口32排出。
其中,如图1所示,对于未设置第二出水口23的膜元件而言,在其原水进水口至废水出水口之间形成的过流通道B上,由于过流通道B中的流体在流动时会发生方向的改变(即存在至少一个拐弯部),导致该过流通道B中,特别是与拐弯部相对的位置(具体为背离拐弯部的区域)流体流速较低。经过测试发现:该区域的流速通常在0至3毫米/秒之间,一般接近0,可以认为该流速较低的区域形成了死区A。
针对现有膜元件存在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膜元件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增加第二出水口23,使得原来流速较低的区域中流体的流速得到有效提升,接近膜元件100的进水流速,即消除了局部流速较低的区域,提升了膜元件100的抗污染性能,从而延长了膜元件100的使用寿命;并且增设用于承接第二出水口23出水的第二膜单元3,利用该第二膜单元3将第一膜单元2的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废水处理后与第一出水口22的废水一同导出,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膜片的流速,而且还能够在基本不改动卷膜工艺的前提下,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地实现膜元件100的过滤功能。
其中,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层叠设置,并且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可以共同卷制在同一个集水管1上,从而使得膜元件100的制备工艺简单,不额外增加过多的加工工序。
所述第一膜单元2和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膜页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该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可以均为反渗透膜,即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均可以为反渗透膜单元,从而利用该膜元件100作为滤芯的核心部件,对进入该膜元件100的水进行高质量地过滤,达到净水处理的目的。此外,该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的膜页片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该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的膜页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该第一膜单元2的具体结构可以在现有侧流膜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第二出水口23改造获得。当然,该第一膜单元2的具体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精髓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的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3具体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多膜页(如图7所示)、单页折膜(如图9所示)、M型折膜(如图4所示)。在以下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将以该第二膜单元3为不同的形式进行举例说明。
当然,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具体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其他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描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技术精髓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的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效果与本申请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附图和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4,其中,所述膜元件100在展开状态下具有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侧边101,与所述第一侧边101相对的第二侧边10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101与所述第二侧边102之间的第三侧边103,与所述第三侧边103相对的第四侧边104,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所述第二进水口31位于同一侧边上。
其中,所述膜元件100可以具有与集水管1相连接的第一侧边101,其中,该膜元件100的纯水出口42,即所述第一膜单元2的第一纯水口和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纯水口可以设置在该第一侧边101,均与所述集水管1相连通。由此,由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制出的纯水可以从集水管1导出。
其中,该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位于同一侧边上,从而使得由第一膜单元2的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能够直接、准确、高效地导入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进水口31。也就是说,通过将第二进水口31和第二出水口23进行位置匹配设置,能够将第二膜单元3与第一膜单元2在水路上进行巧妙地衔接,并且无需额外增加其他过渡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所述第二进水口31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103或所述第四侧边104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膜元件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整体卷绕在集水管1上。当该膜元件100处于展开状态下,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相对的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其中,该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可以为相对的短边,其延伸方向可以与集水管1的延伸方向一致。该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可以为相对的长边,其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的延伸方向呈一定夹角,例如当夹角为90°时,两组侧边呈垂直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可以均设置在第三侧边103上,或者,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可以均设置在第四侧边104上。当该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均位于第三侧边103或第四侧边104上时,相当于该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设置在靠近集水管1的端部,有利于将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在端部以极短的路径导入第二进水口31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所述第二进水口31在朝着所述膜元件100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当该第一膜单元2的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进水口31在朝着膜元件100的展开表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有利于进一步保证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能够以极短的路径可靠地导入第二进水口31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位于同一侧边上,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或者,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10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位于同一侧边上,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流出的废水可以利用同一个废水口,从而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膜元件100制作难度。
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均设置在第三侧边103上,或者,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均设置在第四侧边104上时,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设置在与上述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相对的侧边上。具体的,当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位于第三侧边103上时,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设置在第四侧边104上。当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位于第四侧边104上时,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设置在第三侧边103上。当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设置在第三侧边103或第四侧边104上时,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利用同一端部的废水出口43进行出废水。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与所述第二出水口23和第二进水口31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时,所述第三出水口32和所述第一出水口22在朝着所述膜元件100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当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在朝着所述膜元件100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时,使得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利用同一侧边的相同位置进行出废水。当利用该膜元件100制作成滤芯时,无需额外考虑该新增加的第三出水口32所带来的结构变化。
此外,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均设置在第二侧边102上时,该第三出水口32和第一出水口22可以相连通,均利用第二侧边102上形成的出水口进行侧向出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膜单元2、所述第二膜单元3处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集水管1平行的方向为宽度方向,与所述集水管1垂直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一膜单元2的长度,该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可以与膜元件100的进水流动宽幅相匹配设置,两者可以接近相等或相等,从而使得新增加的第二膜单元3与第一膜单元2的结构匹配度更高。此外,由于该第二膜元件100作为辅助过滤单元,其主要用于处理死区A的少量水,若宽幅(即长度方向尺寸)过大,可能会使得流速效果无法得到可靠保证。
具体的,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膜单元2的1/4-1/2,当该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在第一膜单元2的1/4-1/2时,其既可以保证与第一膜单元2具有较高的结构匹配度,保证通过增加第二膜单元3后不会过多影响膜元件100的结构,同时也能够可靠地提升膜元件100内原水流道的流速,消除死区A。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至少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口23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当该第二膜单元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出水口23在长度方向的开口尺寸时,该第二膜单元3和第一膜单元2卷绕在一起后,可以保证该第二膜单元3长度方向的侧边可以覆盖该第二出水口23,从而保证从该第二出水口23流出的水高效、可靠地导入该第二膜单元3内。
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2和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一侧均与所述集水管1相连接;所述第一膜单元2和所述第二膜单元3共同卷绕在所述集水管1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膜单元2的一端和第二膜单元3的一端均与集水管1相连接,其中,该第一膜单元2的第一纯水口和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纯水口直接与该集水管1相对接,从而将过滤得到的纯水通过该集水管1内部的中空流道向外导出。
当该第一膜单元2的一端和第二膜单元3的一端均与集水管1相连接时,所述第二膜单元3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膜单元2的内侧,从而能在较小的结构变动下,利用该第二膜单元3消除该第一膜单元2中的死区A。具体的,请参阅图4或图7,该第二膜单元3位于第一膜单元2的上方,进行卷绕时,可以同时沿着逆时针方向卷绕,此时,第二膜单元3位于第一膜单元2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靠近所述集水管1设置。当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均靠近集水管1一侧设置时,有利于将该第一出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23设置在膜元件100的同一径向位置,再结合将第二膜单元3靠近集水管1设置,能够便于将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进行合理布局,能够在现有的膜元件的基础上以较小的变动实现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目的,而不需增加复杂的结构。
请结合参阅图3、图6或图8,所述集水管1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膜元件100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第一种膜元件、第三种膜元件或第四种膜元件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膜单元2的第一出水口22可以设置在膜元件100的第一端面上,该第二出水口23可以设置在第二端面上。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10,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主要以第一种实施方式为例进行展开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2可以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主侧边25,与所述第一主侧边25相对的第二主侧边26,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25和所述第二主侧边26之间的第三主侧边27,与所述第三主侧边27相对的第四主侧边28。所述第一进水口21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26。
如图3所示,对于第二膜单元3而言,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3可以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辅侧边35,与所述第一辅侧边35相对的第二辅侧边36,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35和所述第二辅侧边36之间的第三辅侧边37,与所述第三辅侧边37相对的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二辅侧边36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31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三出水口32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37。
如图10所示,以该第一膜单元2和第二膜单元3分别包括一组能够实现水过滤功能的膜页为例,该膜页包括两片膜片。其中,对于第一膜单元2而言,其第一主侧边25用于和集水管1相连接;第二主侧边26可以为开放边,用于作为第一进水口21;第三主侧边27在靠近集水管1处,两片膜片之间不密封,用于形成第一出水口22,该第三主侧边27的其他位置密封;第四主侧边28在靠近集水管1处,两片膜片之间不密封,用于形成第二出水口23,该第四主侧边28的其他位置密封。
对于第二膜单元3而言,其第一辅侧边35用于和集水管1相连接;第二辅侧边36为封堵侧边;第三辅侧边37可以为开放侧边,用于形成第三出水口32。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不排除将该第三辅侧边37设置为局部密封,仅在第三出水口32位置不密封。该第四辅侧边38可以为开放侧边,用于形成第二进水口31。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不排除将第四辅侧边38设置为局部密封,仅在第四出水口位置不密封。
当原水从第一进水口21进入第一膜单元2后,在流经第一膜单元2的过流通道进行过滤处理时,一部分废水通过第一出水口22向外排出,一部分废水通过第二出水口23流出后通过第二进水口31转而进入第二膜单元3内进一步进行处理,后续再通过第三出水口32与第一出水口22流出的水汇合向外排出。
如图4所示,在第一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膜单元3具体可以为M型折膜。当该第二膜单元3为M型折膜时,相对于多个单片膜片组合的形式,能够省去局部侧边(特别是第二辅侧边36)密封的工序,降低制作成本。
请参阅图3或图6,所述第一出水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侧边27,所述第二出水口23设置在所述第四主侧边28,所述第一出水口22为所述第三主侧边27靠近所述集水管1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段。
在第一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出水口22可以为所述第三主侧边27靠近集水管1设置的一个开口段,该开口段具体可以由相邻两片膜页未密封形成。
在第三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出水口22可以为所述第三主侧边27靠近集水管1设置的多个开口段。具体的,该开口段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个,相邻两个开口段之间可以通过一定长度的密封段间隔。
如图5所示,在第二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主要包括:进出水方向进行了反向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1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膜元件100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进水口2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2可以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主侧边25,与所述第一主侧边25相对的第二主侧边26,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25和所述第二主侧边26之间的第三主侧边27,与所述第三主侧边27相对的第四主侧边28。所述第一出水口22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26。
具体的,在第二种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21、所述第二出水口23靠近所述集水管1设置。即相当于第一进水口21的位置为第一种膜元件100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水口22的位置,第一出水口22的位置为第一种膜元件100实施方式中第一进水口21的位置。
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3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辅侧边35,与所述第一辅侧边35相对的第二辅侧边36,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35和所述第二辅侧边36之间的第三辅侧边37,与所述第三辅侧边37相对的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三辅侧边37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31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三出水口32位于所述第二辅侧边36。
对于第二膜元件100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进水口31仍然与第二出水口23匹配设置。其中,第一膜单元2的第二出水口23位于第四主侧边28,该第二膜单元3的第二进水口31位于第四辅侧边38。
该第二膜单元3的第三出水口32与第一膜单元2的第一出水口22也匹配设置,当第一膜单元2的第一出水口22位于第二主侧边26时,该第二膜单元3的第三出水口32位于第二辅侧边36,两者侧向出水后可以汇集到一个出口向外排放。
此外,如图7所示,该第二膜单元3的具体采用多膜页的形式,即该第二膜单元3可以包括多个膜页,两个膜页之间在需要密封的位置可以采用打胶进行密封。
请参阅图8和图9,在第四种膜元件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膜单元2的一侧与所述集水管1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膜单元3的一侧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种膜元件实施方式主要区别之一在于:第二膜单元3相对于第一膜单元2的设置位置。具体的,该第二膜单元3设置在第一膜单元2远离集水管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21靠近所述集水管1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23远离所述集水管1设置。
所述集水管1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膜元件100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进水口21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2可以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主侧边25,与所述第一主侧边25相对的第二主侧边26,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25和所述第二主侧边26之间的第三主侧边27,与所述第三主侧边27相对的第四主侧边28,所述第一进水口21和所述第二出水口23位于所述第四主侧边28,所述第一出水口22位于所述第三主侧边27。其中,所述第一出水口22可以包括两个,分别布置在靠近所述集水管1的一侧和远离所述集水管1的一侧。
所述第二膜单元3可以包括与所述集水管1连接的第一辅侧边35,与所述第一辅侧边35相对的第二辅侧边36,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35和所述第二辅侧边36之间的第三辅侧边37,与所述第三辅侧边37相对的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二辅侧边36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31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38;所述第三出水口32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37。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膜单元3具体可以为单页折膜。具体的,该第二膜单元3可以包括一个单页折膜,也可以包括多个单页折膜。当该第二膜单元3选用单页折膜时,对折位置可以形成封闭结构,无需再额外打胶密封。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滤芯,所述滤芯主要包括上述膜元件100,该滤芯通过设置所述膜元件100可以达到膜元件100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请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水管1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11或所述第二端12的端盖4,所述端盖4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管1连通的纯水出口42;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2和所述第三出水口32连通的废水出口43;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连通的原水入口4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该第一种膜元件100所形成的滤芯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其他实施方式可参照第一种膜元件100进行适当的变形,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详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膜元件100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4。该端盖4上设置有原水入口41、纯水出口42和废水出口43。该膜元件100的整体水流方向如图12所示,原水通过原水入口41进入滤芯的外壳内,通过第一进水口21进入膜元件100,后续经过过滤后的部分废水通过第一出水口22流向废水出口43,部分废水通过第二出水口23流入第二进水口31再进一步过滤后通过第三出水口32流向废水出口43,而过滤获得的纯水可以流向纯水出口42。
本申请所提供的设置有上述膜元件100的滤芯,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外壳结构,不需额外改进,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主要包括上述滤芯,该净水装置通过设置所述滤芯可以达到滤芯实施方式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请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集水管;
卷绕在所述集水管外围的第一膜单元和第二膜单元;
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用于向所述第一膜单元导入原水的第一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一纯水口;
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用于导出废水的第三出水口和用于导出纯水的第二纯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流出的水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膜单元,再从所述第三出水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为反渗透膜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元件在展开状态下具有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三侧边相对的第四侧边,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同一侧边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三侧边或所述第四侧边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在朝着所述膜元件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同一侧边上,
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或者,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侧边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相对的侧边上时,所述第三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在朝着所述膜元件的展开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8.如权利要求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第一纯水口和所述第二膜单元的第二纯水口均与所述集水管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膜单元、所述第二膜单元处于展开状态下,与所述集水管平行的方向为宽度方向,与所述集水管垂直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膜单元的1/4-1/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单元的长度至少不小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开口尺寸。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一侧均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膜单元和所述第二膜单元共同卷绕在所述集水管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内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三主侧边,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为所述第三主侧边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开口段。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二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主侧边。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二辅侧边。
23.如权利要求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单元的一侧与所述集水管相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膜单元的一侧密封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集水管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口远离所述集水管设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膜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端面,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主侧边,与所述第一主侧边相对的第二主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主侧边和所述第二主侧边之间的第三主侧边,与所述第三主侧边相对的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第四主侧边,所述第一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主侧边。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包括两个,分别布置在靠近所述集水管的一侧和远离所述集水管的一侧。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与所述集水管连接的第一辅侧边,与所述第一辅侧边相对的第二辅侧边,位于所述第一辅侧边和所述第二辅侧边之间的第三辅侧边,与所述第三辅侧边相对的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二辅侧边为封堵侧边,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四辅侧边;所述第三出水口位于所述第三辅侧边。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单元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多膜页、单页折膜、M型折膜。
30.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9任一所述的膜元件。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沿着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水管连通的纯水出口;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连通的废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原水入口。
32.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滤芯。
CN202322757207.0U 2023-10-13 2023-10-13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Active CN220968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57207.0U CN220968708U (zh) 2023-10-13 2023-10-13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57207.0U CN220968708U (zh) 2023-10-13 2023-10-13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8708U true CN220968708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43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57207.0U Active CN220968708U (zh) 2023-10-13 2023-10-13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8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27478U (zh) 膜元件以及滤芯
KR102643478B1 (ko) 유로가 일체형으로 형성된 측류유동형 ro필터
KR102643477B1 (ko) 유체 이동통로를 연장시킨 측류유동형 ro필터
CN109264826A (zh) 一种反渗透膜结构、滤芯及净水机
CN115738730B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1117013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CN106110893A (zh) 节水膜元件及其过滤结构
CN220968708U (zh)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8795111U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105944571A (zh) 侧流式净水过滤装置
CN110467240B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115738731A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6103724U (zh)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和反渗透净水器
CN117398842A (zh) 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装置
CN115738729A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9098258U (zh) 一种反渗透膜结构、滤芯及净水机
WO2023245975A1 (zh) 膜元件、膜元件的生产方法及卷式膜组件
CN115779693A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113247991B (zh)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11255368U (zh) 一种双膜水流非平行式滤芯装置及一种净水机
CN210163222U (zh) 一种与后置活性炭复合的分体式反渗透滤芯及其净水器
CN209890302U (zh) 一种集成冲洗式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过滤系统
CN210410234U (zh) 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CN208512284U (zh)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以及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