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8885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8885A
CN116848885A CN202180093536.0A CN202180093536A CN116848885A CN 116848885 A CN116848885 A CN 116848885A CN 202180093536 A CN202180093536 A CN 202180093536A CN 116848885 A CN116848885 A CN 116848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
qos parameter
information
parameter information
b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353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晓丹
王南鑫
彭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48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88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为用户到用户(U2U)的中继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在该方法中提供了第一侧行链路和第二侧行链路的承载配置方案,满足了数据中继传输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要求,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传输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继场景中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是物联网体系中最具有产业潜力、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等特点。车联网通过车载传感器、车载终端等设备收集车辆信息,并通过V2X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边基础设施以及车与网络之间的通信。车联网将成为未来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
V2X系统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通过侧行链路(Sidelink,SL)进行通信,当UE与UE之间直接通过侧行链路进行通信时,由于发送侧UE的硬件能力不足等原因,通信距离会受限。为解决这个问题,引入用户设备到用户设备(UE to UE,U2U)中继技术。U2U中继系统由近端设备,中继设备和远端设备组成。近端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第一侧行链路(SL1)以及中继设备与远端设备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SL2)均通过侧行链路接口(也称为PC5口)进行通信。但当近端设备,中继设备分别采用传统方法由各自的基站或者各自的默认配置信息进行侧行链路无线承载(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配置时,会存在U2U的数据传输无法满足端到端传输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要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使得在U2U中继通信系统中,能够基于服务质量要求信息对中继传输链路中的多个侧行链路的SLRB进行配置,从而实现U2U的数据传输满足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含:第一参数信息和该中继通信装置与该第一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确定的;该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该中继通信装置与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的。
通过该方法,能够基于服务质量要求信息对上述的第一侧行链路和第二侧行链路的SLRB进行配置,从而使得U2U中继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能够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端到端QoS参数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从而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信息获知当前的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流(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QoS参数要求;或者,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该第二标识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所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信息,该PFI信息用于该中继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信息,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流(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QoS参数要求。这样可以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能够根据第二侧行链路的RLC承载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信息确定第二侧行链路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从而为将第一侧行链路N个承载映射为第二侧行链路一个承载做好准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第三QoS参数信息,该第三QoS参数信息用于该中继通信装置确定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QoS参数信息和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满足第四QoS参数信息的要求,该第四QoS参数信息为该第一通信装置向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的端到端的QoS参数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该第三QoS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任一种方式: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QoS流(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或者,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包延迟预算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或者,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保证流比特率要求最高的QoS flow对应QoS参数信息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或者,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分组错误率要求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或者,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各项要求都最高的QoS参数信息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或者,在该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QoS参数的平均值作为该第三QoS参数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将第一侧行链路N个承载映射为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承载后,第一侧行链路的QoS参数和第二侧行链路的QoS参数能够满足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数据传输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要求。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任一种操作:该中继通信装置处于连接态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三QoS参数信息,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由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的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或者,该中继通信装置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时,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或者,该中继通信装置处于小区覆盖范围外时,该中继通信装置根据预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在连接态,或者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或者处于小区覆盖范围外,都可以根据相应QoS参数信息确定相应的承载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中携带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 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从而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基于该第三标识信息,向该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数据单元。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通过在该第一消息中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可以使得在第一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时该数据不用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从而节省了数据开销,提高了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该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该中继通信装置向该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添加了该第三标识信息的该第一数据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产生第一消息;该第一通信装置向中继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含: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该第一侧行链路为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中继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该第一参数信息用于确定该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该第一侧行链路的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的。
通过该方法,能够基于服务质量要求信息对上述的第一侧行链路和第二侧行链路的SLRB进行配置,从而使得U2U中继通信系统的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系统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能够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端到端QoS参数要求。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该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含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传输所需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和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三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该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从而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信息获知当前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或者,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该第二标识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所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信息,该PFI信息用于该中继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信息,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这样可以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二侧行链路的RLC承载分别对应的QoS参数信息确定第二侧行链路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可以为将第一侧行链路N个承载映射为第二侧行链路一个承载做好准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的,比如:该第一通信装置处于连接态时,该第一通信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QoS参数信息,该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由该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的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时,该第一通信装置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或者,该第一通信装置处于小区覆盖范围外时,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预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这样可以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将第一侧行链路N个承载映射为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承载后,第一侧行链路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侧行链路的第三QoS参数信息满足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第四QoS参数信息要求。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通信装置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中携带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该第一侧行链路的该至少一个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由于在该第一消息中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在第二侧行链路传输的数据携带上该第三标识信息,所以可以使得在第一侧行链路上传输数据时该数据不用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从而节省了数据开销,提高了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中继通信装置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该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与该中继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侧行链路的该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与该中继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包含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传输所需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和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的配置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三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该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该中继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该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与该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中继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中继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 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设备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或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或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计算设备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或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或实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下中一个或多个:如第四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该的通信装置,如第十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如第十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用户面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
1、侧行链路(sidelink,SL):以侧行链路涉及的通信装置是UE为例,UE和UE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称为侧行链路,侧行链路通信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是车联网。在车联网中,每一个车可以视为一个UE,UE与UE之间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要经过无线 网络设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通信时延。在侧行链路上支持广播、单播、组播。
2、广播:广播通信类似于无线网络设备广播系统消息,即UE不做加密对外发送广播业务数据,任何在有效接收范围内的其他UE,如果对该广播业务感兴趣的都可以接收该广播业务的数据。
3、单播:单播通信类似于UE与无线网络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之后进行的数据通信,需要两个UE之间在先建立单播连接。在建立单播连接之后,两个UE可以基于协商的标识进行数据通信,该数据可以是加密的,也可以是不加密的。相比于广播,在单播通信中,只能是建立了单播连接的两个UE之间才能进行该单播通信。
4、组播:组播通信是指一个通信组内所有UE之间的通信,组内任一UE都可以收发该组播业务的数据。
5、5G服务质量流(5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low,5G QoS flow):简称QoS flow,是5G系统中端到端传输QoS控制的最小粒度。所有映射到同一个5G QoS flow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同的转发处理,例如调度策略、队列管理策略、速率整形策略、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 RLC)配置等。若待传输数据需要进行不同的QoS控制或处理,则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QoS flow。
6、RLC承载:在New Radio(NR)标准协议中,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中的信元(比如:RLC-BearerConfig)对无线承载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逻辑信道进行配置,通常将无线承载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逻辑信道称之为RLC承载;其中RLC承载配置参数可以包括RLC实体配置、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逻辑信道配置以及关联的承载标识。类似的,对于NR sidelink,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中的信元(比如:SL-RLC-BearerConfig)对SLRB关联的RLC实体和逻辑信道进行配置。通常将SL无线承载关联的一个RLC实体和逻辑信道称之为SL RLC承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术语进行的编号一般是为了区分方便而进行的描述,编号并不意味着该术语存在顺序或者优先级的区别,比如“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三二标识信息”,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通常只用于区分这两组信息,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限定。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通常用于描述关联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一种U2U中继通信系统100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0中包括第一通信装置110、中继通信装置120以及第二通信装置130。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包括无线网络设备140。 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110与中继通信装置120之间具有侧行链路1,中继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130之间具有侧行链路2,第一通信装置110通过中继通信装置120与第二通信装置130进行信令和/或数据交互。第一通信装置110与无线网络设备140可以具有通信连接,第二通信装置120与无线网络设备140也可以具有通信连接。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110与中继通信装置120可以分别与不同的无线网络设备具有通信连接。
示例性地,上述中继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比如可以是车载通信装置、车载通信芯片、路侧单元或路侧单元中的通信装置等,也可以指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中继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通信收发功能的设备。比如,该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是为通信装置提供无线通信功能服务的设备,通常位于网络侧,包括但不限于: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gNodeB,gNB)、LTE系统中的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V2X通信系统中的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设备、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中的无线控制器、中继站、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具体实现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是RAN中的设备,或者说,是将通信装置接入到无线网络的RAN节点。例如,作为示例而非限定,作为基站,可以列举: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等。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无线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以及DU节点。
无线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通信装置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时频资源)与基站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4.5G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或者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比如5.5G通信系统或6G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以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通信系统等。
在上述的U2U中继通信系统中,通信系统包含侧行链路1和侧行链路2两段侧行链路。示例性的,在侧行链路1中,第一通信装置110为发送装置,中继通信装置120为 接收装置。在侧行链路2中,中继通信装置120为发送装置,第二通信装置130为接收装置。若用现有的SLRB配置方法,第一通信装置110和中继通信装置120使用基站分别提供的配置信息或使用各自的默认配置信息进行SLRB配置,该配置方法可能会使U2U中继通信系统传输数据和/或信令时不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110到该第二通信装置130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要求。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110按照自己的QoS参数要求配置第一侧行链路(SL1)的承载配置,该QoS参数要求是指在该第一通信装置110与该第二通信装置130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110到该第二通信装置130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要求。中继通信装置120按照自己的QoS参数要求进行第二侧行链路(SL2)的承载配置,该QoS参数要求是指在该中继通信装置120与该第二通信装置130传输数据时,需满足的该中继通信装置120到该第二通信装置130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要求。此时,上述SLRB配置方法,可能无法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110与该第二通信装置130之间进行端到端传输数据时的QoS要求。例如,第一通信装置110与该第二通信装置130的QoS参数的时延要求为10ms,如果该第一通信装置110将SL1上的SLRB配置为10ms的延时要求,此时无论SL2的SLRB如何配置,均无法使得第一通信装置110与该第二通信装置130的端到端时延得到保障。
基于图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U2U中继通信系统中的用户面协议栈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装置210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与第二通信装置230之间进行端到端对等通信的应用(Application,APP)层、侧行链路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ideLink-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L-SDAP)层、侧行链路分组数据汇聚协议(SideLink-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SL-PDCP)层。第一通信装置210的用户面协议栈还包括与中继通信装置22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基于侧行链路连接的SL-RLC层、侧行链路媒体接入控制(SideLink-Packet Media Access Control,SL-MAC)层、侧行链路物理层(SideLink-Physical Layer,SL-PHY),可选地,第一通信装置210的用户面协议栈还包括与中继通信装置220,第二通信装置23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适配层(Adapt)。中继通信装置220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与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基于PC5口连接的SL-RLC层,SL-MAC层,SL-PHY层,以及与第二通信装置23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基于PC5口连接的SL-RLC层,SL-MAC层,SL-PHY层。可选地,中继通信装置220的用户面协议栈还包括与第一通信装置210,第二通信装置23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适配层。第二通信装置230的用户面协议栈包括与第一通信装置21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端到端)的APP层,SL-SDAP层,SL-PDCP层,以及与中继通信装置220之间进行对等通信的基于PC5口连接的SL-RLC层,SL-MAC层,SL-PHY层。可选地,第二通信装置230的用户面协议栈还包括适配层。示例性的,在U2U中继通信系统中,中继通信装置220可能仅建立RLC承载,但不建立对应的SDAP和PDCP实体,而QoS flow和SLRB之间的承载映射是在SDAP层完成,也就是说,该中继通信装置无法识别和处理QoS flow的从SL1的承载到SL2的承载的重新映射。因此中继通信装置220从第一通信装置210接收到数据包之后,可能无法把SL1上的QoS flow和RLC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转换成相应的在SL2上的映射关系,可能导致中继通信装置220无法以正确的RLC承载配置将数据传输给通信装置230。这可能导致QoS flow数据无法正确的映射到E2E PDCP实体和SDAP实体,同样可能会导致E2E QoS参数要求无法得到保障。因此,U2U中继通信系统应该如何进行SLRB配置,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基于图1和图2请参见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300示意性流程 图,在图3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本申请图1和图2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方法300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301,第一通信装置向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含SL1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和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SL1的RLC承载配置信息建立该SL1上的至少一个RLC承载。该SL1的RLC承载配置信息由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SL1的QoS参数信息(如,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当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需满足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端到端服务质量要求(如,第四QoS参数信息)。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SL1需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第一QoS参数信息)和SL2需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第二QoS参数信息)。可选地,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中继通信装置需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SL1需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第一QoS参数信息)和SL2需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如,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中继通信装置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该第二通信装置,比如该第一标识信息是第二通信装置的设备识别号。
示例性地,由于与中继通信装置进行单播或组播通信的通信装置可能不止一个,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通过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从而使得该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信息获知当前RLC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参数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用于确定SL2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该第二标识信息包括SL1的RLC承载所对应的PFI信息。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收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并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上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或者,该中继通信装置收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标识信息,并根据该第二标识信息中的FPI信息确定相应的SL2的第二QoS参数信息。
示例性的,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方法可以为以下任一种:
承载N:1映射,例如,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N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1个RLC承载,映射完后在SL1上有N个RLC承载,而在SL2上有1个RLC承载;
或者,承载1:N映射,例如,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1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N个RLC承载,映射完后在SL1上有N个RLC承载,而在SL2上有1个RLC承载;
或者,承载1:1映射,例如,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1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1个RLC承载,映射完后在SL1上有1个RLC承载,而在SL2上有1个RLC承载;
或者,承载N:M映射,例如,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N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M个RLC承载,映射完后在SL1上有N个RLC承载,而在SL2上有M个RLC承载。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SL1的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比如该第三标识是该第一通信装置与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承载的承载标识。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来自第一通信装置的数据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然后将该携带该第三标识信息的该数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收到该第三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与RLC承载的对应关系,将数据映射到对应的PDCP。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标识信息、第一参数信息、第三标识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消息由该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至该第二通信装置。
S302,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SL2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需将确定SL2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装置,从而中继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SL2的RLC承载配置信息建立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
可选地,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比如该第三标识是该第一通信装置与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承载的承载标号。
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装置收到该第三标识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与RLC承载的对应关系,将数据映射到对应的PDCP。
可选地,上述第三标识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消息由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至该第二通信装置。
可选地,S303,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在SL1上传输的RRC消息携带第三消息,并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到该第三消息后,再将SL2上传输的RRC消息携带该第三消息,并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含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PDCP配置信息和SDAP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当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的端到端服务质量要求(如,第四QoS参数)要求。第一通信装置根据该第四QoS参数信息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PDCP配置信息和SDAP配置信息,并将该PDCP配置信息和SDAP配置信息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从而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PDCP配置信息和该SDAP配置信息建立PDCP和SDAP承载。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该第三标识信息与上述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比如该第三标识信息是该第一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通信需建立PDCP和SDAP承载的承载标号。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
可选地,上述第三标识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消息由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至该第二通信装置。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示意性流程图,在图4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 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本申请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方法400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401,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执行PDCP和SDAP配置,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SL1上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四QoS参数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信息。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可选地,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也可以通过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是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QoS参数信息或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分别可以包括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 Bit Rate,GFBR)等与性能要求相关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示例性的:PQI为一个QoS流的ID,一个PQI用于标识一条QoS流;ARP包含QoS流的优先级和/或抢占能力,优先级决定了UE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决定了一个QoS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GFBR表示由网络保证在平均时间窗口上向QoS流提供的比特率。
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可以在第一通信装置上进行,也可以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设备上进行,还可以在中继通信装置进行。示例性的,若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在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无线网络设备进行,则由第一通信装置将第四QoS参数信息携带在RRC消息中发送给第一无线网络设备,该第一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通过RRC消息将获得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再将得到的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可选地,若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在第一通信装置进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进而将得到的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可选地,若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在中继通信装置进行,则第一通信装置将第四QoS参数信息通过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确定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后,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或者,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
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示例性的,SLRB承载配置可以包括如下中的部分或者全部:
·SDAP配置:是否有SDAP头、是否为默认SLRB、QoS flow到SLRB的映射关系、通信模式(单播、组播或广播);
·PDCP配置:丢包定时器时长、PDCP序列号长度、是否乱序传输等;
·RLC配置:RLC传输模式、RLC序列号长度、RLC AM模式下最大允许ARQ重传次数等;
·LCH配置:逻辑信道优先级划分(LCP,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的相关参数,如逻辑信道优先级,有限比特速率(Prioritized Bit Rate,PBR),桶大小持续时长(Bucket Size Duration,BSD)等,是否允许使用configured grant type 1的指示,是否使能HARQ反馈,该LCH关联的SR资源,以及所属的LCG等。
当第一通信装置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处于连接态,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基于侧行链路用户设备标识(SidelinkUEInformation,SUI)消息向无线网络设备发送第一QoS参数信息。第一QoS参数信息中包含每个QoS flow的标识信息PFI以及相应的QoS参数。网络设备根据第一通信装置上报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进行SLRB配置,并通过RRC消息将SLRB相关配置信息发至第一通信装置,从而确定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空闲态或非激活态,第一通信装置依据无线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获取SLRB相关配置,从而确定上述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依据第一QoS参数信息,从无线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中获取对应的SLRB相关配置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装置处于无覆盖状态,第一通信装置依据预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例如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依据第一QoS参数信息,从预先存储或者预先获得的承载配置信息中获取对应的SLRB相关配置信息。
S402,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
示例性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在SL1上传输的RRC消息携带第三消息,并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到该第三消息后,再将SL2上传输的RRC消息携带该第三消息,并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PC5-Signaling,PC5)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PDCP和SDAP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其中第三标识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存在对应关系。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识别对应的PDCP实体,第三标识信息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信元SLRB-PC5-ConfigIndex或者其他形式。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S403,第一通信装置向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比如该第一标识信息是第二通信装置的设备识别号。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标识了当前RLC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至少一个RLC承载。应理解,为了可以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所以第一通信装置需要把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一参数信息,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上的一个或多个RLC承载在所述第二侧行链路上的需满足的QoS参数要求信息;中继通信装置根据接收的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上的第三QoS参数信息,并根据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参数信息还包括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用于中继通信装置来确定SL 1上的每个RLC承载在SL 2上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示例性地,第二标识信息为SL 1上的每个RLC承载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过来的每个RLC承载对应的PFI确定对应的QoS流,进而根据该QoS流确定SL 1的每个RLC承载在SL 2上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
可选地,若第一通信装置的承载和SL 1上的RLC承载进行1:1的映射,那么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了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和SL1上的RLC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为每个SL 1的RLC承载传输的数据包携带上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标识信息。
S404,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承载,并根据第一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SL1的RLC承载配置,从而使得第一侧行链路可以进行通信。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过来的每个RLC承载关联第二标识信息(例如每个RLC承载所有QoS flow的QFI信息),确定该每个QFI对应的QoS流,进而根据该确定的QoS流确定该QoS流在SL2上传输需满足的QoS参数要求。即完成确定每个SL 1上的RLC承载在SL 2上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的操作。
可选地,中继通信装置收到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直接包括了SL1上的RLC承载在SL2上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该中继通信装置不需要再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二标识信息确定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要满足的QoS参数要求。示例性的,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二标识信息或该第二QoS参数信息进一步进行N:1的映射,例如,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N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一个RLC承载,映射完后在SL1上有N个RLC承载,在SL2上有一个RLC承载。
示例性地,该中继通信装置确定SL2上的第三QoS参数信息。由于SL 1上的一个或者多个承载最后在SL 2上汇聚成了一个承载,因此,SL 2上的这一个RLC承载的QoS参数要 求应考虑汇聚前的所有N个承载。例如SL1上的两个承载SLRB1和SRLB2,其中SLRB1上传输QoS flow1和QoS flow2,SLRB2上传输QoS flow3和QoS flow4,这四个QoS flow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分别为PFI1、PFI2、PFI3和PFI4。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二标识信息得到了在SL2对应的4个QoS参数要求,由于承载N:1的汇聚,中继通信装置需要考虑该SL2对应的4个QoS参数要求得到一个SL2上的第三QoS参数信息。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如下其中任一种方法来确定SL 2上的QoS参数,即第三QoS参数信息,以尽量保证E2E的QoS参数要求:
·在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中,优先级最高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
·在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中,包延迟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
·在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中,保证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要求最高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
·在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中,分组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PER)要求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
·结合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的多套QoS参数信息,各项要求都按最高的QoS参数。
·在汇聚前的N个RLC承载的多套QoS参数信息的基础上,取平均值。
中继通信装置在确定SL2上的第三QoS参数信息后,可根据该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配置信息,可选地,该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2上的一个RLC承载。由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RLC承载配置的具体配置方法,根据中继通信装置的状态决定,详细描述请参见步骤S301,这里不再赘述。
S405,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SL2的RLC承载配置。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在每个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中带上第三标识信息,即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的标识信息,然后通过中继通信装置转发给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依据数据包携带的第三标识信息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正确递交给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需要在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都有适配层,该适配层用于数据包的适配头Adapatation Header的添加与识别。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则第一通信装置不在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中带上第三标识信息,而是由中继通信装置在向第二通信装置转发数据包时,在每个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中带上第三标识信息。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依据数据包携带的第三标识信息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正确递交给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400由于仅需要在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de添加与识别,所以仅需要在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有适配层,不需要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之间有适配层。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请参见图5,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500示意性流程图,在图5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本申请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方法500包括但 不限于如下步骤:
S501,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执行PDCP和SDAP配置,该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SL1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四QoS参数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信息。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可选地,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也可以通过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是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QoS参数信息或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分别可以包括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 Bit Rate,GFBR)等与性能要求相关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示例性的:PQI为一个QoS流的ID,一个PQI用于标识一条QoS流;ARP包含QoS流的优先级和/或抢占能力,优先级决定了UE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决定了一个QoS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GFBR表示由网络保证在平均时间窗口上向QoS流提供的比特率。
可选地,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可以在第一通信装置上进行,可以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设备上进行,还可以在中继通信装置上进行。具体的确定方法请参见步骤S401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一个或多个RLC承载。
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SLRB承载配置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当第一通信装置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不同。获取方法的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S502,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专用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PDCP和SDAP承载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其中第三标识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存在对应关系,同时该第三标识信息也与SL1的RLC承载存在对应关系。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三标识信息识别对应的PDCP实体,第三标识信息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信元SLRB-PC5-ConfigIndex或者其余形式。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S503,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专用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比如该第一标识信息是第二通信装置的设备识别号。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标识了当前RLC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一个或多个RLC承载。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所以第一通信装置需要把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
可选地,若第一通信装置的承载和SL 1上的RLC承载进行1:1的映射,那么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了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和SL1上的RLC承载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为每个SL 1的RLC承载传输的数据包携带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标识信息。
S504,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承载,并根据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后,可以根据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1的承载。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并根据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2上的承载。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由第四QoS参数信息依据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能够满足端到端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由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具体配置方法,根据中继通信装置的状态决定,详细描述请参见步骤S401。
可选地,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2上至少一个RLC承载。
S505,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SL2的RLC承载配置。
可选地,中继通信系统可以基于上述承载配置,第一通信装置将每个数据包的Adaptation Header中带上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三标识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系统。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根据每个数据包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如,PFI),将数据包映射至相应的SL2的承载。中继通信装置还可以把该数据包中的该第二标识信息去掉,使得该数据包仅携带第三标识信息,然后将数据包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依据数据包携带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递交给相应的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数据传输。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500可以完成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的目的。
可选地,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则第一通信装置不在数据包Adapatation Header 中带上该第三标识信息而是由中继通信装置在向第二通信装置转发数据包时,在每个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中带上该第三标识信息。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依据数据包携带的第三标识信息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递交给相应的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500需要在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都有适配层,该适配层用于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de添加与识别。
参考图1、图2和图3所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600示意性流程图,在图6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本申请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方法600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601,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执行PDCP和SDAP配置;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四QoS参数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信息。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可选地,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也可以通过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是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QoS参数信息或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分别可以包括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 Bit Rate,GFBR)等与性能要求相关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示例性的:PQI为一个QoS流的ID,一个PQI用于标识一条QoS流;ARP包含QoS流的优先级和/或抢占能力,优先级决定了UE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决定了一个QoS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GFBR表示由网络保证在平均时间窗口上向QoS流提供的比特率。
可选地,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可以在第一通信装置上进行,可以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设备上进行,还可以在中继通信装置上进行。具体的确定方法请参见步骤S401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一个RLC承载。
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SLRB承载配置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当第一通信装置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不同。获取方法的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S602,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信令(PC5-Signaling,PC5)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PDCP和SDAP承载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其中第三标识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一一对应,同时该第三标识信息也与SL1的RLC承载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三标识信息识别对应的PDCP实体,第三标识信息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信元SLRB-PC5-ConfigIndex或者其他形式。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S603,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比如该第一标识信息是第二通信装置的设备识别号。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标识了当前RLC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一个RLC承载。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所以第一通信装置需要把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该第三标识信息携带在数据包中,发送给该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该数据中的该第三标识信息将数据包映射至相应的PDCP实体。
S604,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承载,1:N映射后,根据每个RLC承载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SL2的承载配置。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后,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1上的承载。中继通信装置将SL1上的一个RLC承载映射为SL2的N个RLC承载,并根据该SL2的N个RLC承载包含的第二标识信息(如,PFI信息)来确定其第二QoS参数信息。比如,SL1上的一个RLC承载SLRB1上传输QoS flow1和QoSf low2,则该一个RLC承载SLRB1中包含第二标识信息,该第二标识信息可以为PFI1和PFI2,PFI1和PFI2分别为QoS flow1和QoSf low2的标识。当中继通信装置根据PFI1和PFI2将SL1的承载SLRB1映射为SL2上的SLRB2和SLRB3,其中SLRB2上传输QoS flow1,SLRB3上传输QoS flow2。中继通信装置根据PFI1和PFI2确定SL2上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并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由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具体配置方法,根据中继通信装置的状态决定,详细描述请参见步骤S401。
可选地,该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2上的至少一个RLC承载。
S605,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示例性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SL2的RLC承载配置。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与SL2上的RLC承载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将SL2上不同RLB承载内的数据递交给相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中继通信系统可以基于上述承载配置,第一通信装置将每个数据包的Adaptation Header中带上第二标识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当该中继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根据每个数据包携带的第二标识信息,将数据包映射至相应的SL2的承载。在完成SL2上的承载映射后,中继通信装置可以把数据包中的该第二标识信息去掉,并将该数据包转发给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该数据包后,可以依据第二消息中携带的第三标识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递交给相应的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600由于是SL1的一个承载映射为SL2的N个承载,所以不需要在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数据包的Adapatation Headerde添加与识别,不需要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有适配层,且不需要在数据包的Adaptation Header中携带第三标识信息。
基于图1、图2和图3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700示意性流程图,在图7所示出的通信方法中,涉及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第一通信装置,该中继通信装置和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为本申请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以及第二通信装置。该方法700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701,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执行PDCP和SDAP配置;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其中,第四QoS参数信息可以为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端到端传输的QoS参数信息。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时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可选地,当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数据时,也可以通过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使用预设的算法(比如依据SL1和SL2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确定在SL1上进行数据传输是需满足的第一QoS参数信息以及在SL2上进行数据传输需满足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然后中继通信装置可以将确定的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或第二QoS参数信息发送给该第一通信装置。该第一QoS参数信息或该第二QoS参数信息分别可以包括PC5 5G服务质量标识(PC5 5G QoS Identifier,PQI)、分配保持优先级(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 Bit Rate,GFBR)等与性能要求相关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示例性的:PQI为一个QoS流的ID,一个PQI用于标识一条QoS流;ARP包含QoS流的优先级和/或抢占能力,优先级决定了UE资源请求的重要性,在系统资源受限时,ARP决定了一个QoS流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GFBR表示由网络保证在平均时间窗口上向QoS流提供的比特率。
可选地,第一QoS参数信息和第二QoS参数信息的确定,可以在第一通信装置上进行,可以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连接的第一无线网络设备上进行,还可以在中继通信装置上进行。具体的确定方法请参见步骤S401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的一个RLC承载。
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SLRB承载配置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当第一通信装置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时,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获取方法不同。获取方法的详细描述请参见S401,这里不再赘述。
S702,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信令(PC5-Signaling,PC5)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PDCP和SDAP承载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一配置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其中第三标识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一一对应,同时该第三标识信息也与SL1的RLC承载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第三标识信息识别对应的PDCP实体,第三标识信息可以是协议中定义的信元SLRB-PC5-ConfigIndex或者其他形式。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S703,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或者其他PC5 RRC消息或者PC5-S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比如该第一标识信息是第二通信装置的设备识别号。例如,当第一通信装置要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时,该中继通信装置并不知道当前的承载配置用于和哪个通信装置通信。该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消息向该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标识了当前RLC承载配置信息是用于该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一个RLC承载。应理解,为了保证通信,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有一致的SLRB承载配置,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或者接收,所以第一通信装置需要把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发送给中继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一参数信息还包括第二标识信息。第二标识信息为SL 1上的一个RLC承载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过来的一个RLC承载对应的PFI确定对应的QoS流,进而根据该QoS流确定SL 1上的一个RLC承载在SL 2上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该第三标识信息标识的该第一通信装置到该第二通信装置传输需建立的承载与该第一配置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接收到的数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S704,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承载,1:1映射后,根据SL2上的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示例性地,中继通信装置收到来自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 信息后,中继通信装置根据该SL1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1上的承载。中继通信装置将SL1上的一个承载一一映射为SL2上的一个承载。中继通信装置根据SL1上的一个RLC承载对应的第二标识信息来确定SL2上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并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来确定SL2上的第二参数信息。例如,L1上的一个承载SLRB1其上传输QoS flow1和QoS flow2,其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分别为PFI1和PFI2。中继通信装置将SL1的承载SLRB1一一映射为SL2的SLRB2,其中SLRB2上传输QoS flow1和QoS flow2。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中继通信装置依据第二标识信息中QoS flow1和QoS flow2的PFI1和PFI2确定SL2上的第二QoS参数信息,并根据该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若第一参数信息包括RLC承载对应的QoS参数要求。则直接根据第一参数信息中的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由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上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的具体配置方法,根据中继通信装置的状态决定,详细描述请参见步骤S401。
可选地,该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二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2上的一个RLC承载。
S705,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接收到的SL2上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进行SL2的RLC承载配置。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与SL2上的RLC承载一一对应。第二通信装置根据该第三标识信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递交给相应的PDCP实体。
中继通信系统可以基于上述承载配置,第一通信装置将数据包通过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数据包后,可以依据SL2的一个承载对应的第三标识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最后第二通信装置根据第一配置信息,将数据递交给相应的SDAP实体,从而完成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700由于是SL1的一个承载映射为SL2的一个承载,所以不需要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之间以及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有适配层,且不需要在数据包携带额外的标识信息,比如第三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700可以完成第一通信装置通过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通信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前述第一通信装置,前述中继通信装置以及前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8,图9和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分别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本身,也可以是应用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中继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中的模块。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处理模块810和收发模块820。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示例性地:
处理模块810用于根据第四QoS参数信息配置PDCP和SDAP。
可选地,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810还用于根据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1上的承载。
可选地,处理模块810还用于在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第三标识信息和/或第二标识信息。
收发模块820,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PDCP和SDAP承载配置信息。
可选地,该第三消息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其中第三标识信息与第一配置信息一一对应,同时该第三标识信息也与SL1的RLC承载一一对应。
可选地,该收发模块820还用于向中继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可以是RRCReconfigurationSidelink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标识信息,该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通信装置。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该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用于第一通信装置与中继通信装置建立SL1上的一个或多个RLC承载。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三标识信息。该第三标识信息为第一通信装置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承载标识信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还包括第二标识信息。该第二标识信息包括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
收发模块820,还用于向中继通信模块发送第一数据单元。
以上仅为当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的部分举例,通信装置800中处理模块810和收发模块820的功能,可参考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的操作。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模块910和收发模块920。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中继通信装置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中继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示例性地:
处理模块910用于根据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1上的承载。
可选地,处理模块910还用于考虑承载N:1映射后SL1上的所有承载在SL2上的QoS参数情况,确定SL2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910还用根据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910还用根据承载1:N映射后每个RLC承载中的第二标识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处理模块910还用根据承载1:1映射后SL2上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处理模块910用于根据第二参数信息建立SL2上的承载。
收发模块920,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消息。
收发模块920,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消息。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可选地,该第二消息包括第三标识信息。
收发模块920,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单元。
收发模块920,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单元。
以上仅为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中继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的部分举例,通信装置900中处理模块910和收发模块920的功能,可参考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中继通信装置的操作。
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模块1010和收发模块1020。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上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示例性地:
处理模块1010用于根据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建立SL2上的承载。
可选地,处理模块1010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正确映射到相应的PDCP实体。
收发模块1020,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消息。
收发模块1020,用于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单元。
以上仅为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时的部分举例,通信装置1000中处理模块1010和收发模块1020的功能,可参考图3、图4、图5、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的操作。
上述第一消息,第二消息,第三消息,SL1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SL2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第一标识,第三标识,第一QoS参数,第二QoS参数,第三QoS参数以及第四QoS参数相关信息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本申请实施例S400中的描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再一示意性框图。如图11所示,通信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和接口电路1130。处理器1110和接口电路113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13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120,用于存储处理器112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1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1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第一通信装置的功能时,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810的功能,接口电路113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模块820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中继通信装置的功能时,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910的功能,接口电路113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模块920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1100用于实现图3、图4、图5、图6或图7所示的第二通信装置的功能时,处理器11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1010的功能,接口电路113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模块1020的功能。
可选地,通信装置1100还包括总线1140,该处理器1110、该接口电路1130和该存储器1120可以通过总线1140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芯片,该系统芯片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总线,该至少一个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的指令,以进行上述各个方面的方法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盘)、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第一参数信息和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确定的;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流(flow)在所述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
    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所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信息,所述PFI信息用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流(flow)在所述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第三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用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QoS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满足第四QoS参数信息的要求,所述第四QoS参数信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传输数据时需满足的QoS参数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任一种: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或者,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包延迟预算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或者,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保证流比特率要求最高的QoS flow对应QoS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或者,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分组错误率要求最低的QoS flow对应的QoS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或者,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各项要求都最高的QoS参数信息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或者,
    在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中,选择QoS参数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包括如下任一种操作: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处于连接态,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接收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三QoS参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处于小区覆盖范围外,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根据预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携带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9.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
    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添加了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的所述第一数据单元。
  1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产生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中继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第一参数信息和第一侧行链路的至少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侧行链路为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第一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确定的。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 消息包含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传输所需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和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的配置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一标识信息,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流(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
    或者,
    所述第一参数信息包括:第二标识信息,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所对应的PC5服务质量流标识(PFI)信息,所述PFI信息用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确定第二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二QoS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在第二侧行链路上传输时,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QoS flow应满足的QoS参数要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是根据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的,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处于连接态,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QoS参数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由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QoS参数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中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处于小区覆盖范围外,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预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17. 根据权利要1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所述中继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中携带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
  18. 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侧行链路的所述至少一个RLC承载具有对应关系。
  19.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中继通信装置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之间的第二侧行链路的一个无线链路控制(RLC)承载的配置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二侧行链路的所述一个RLC承载的配置信息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第一通信装置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包含第一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传输所需的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和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的配置信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包含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之间的承载,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22. 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来自于所述中继通信装置的第一数据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单元携带第三标识信息,所述第三标识信息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具有对应关系。
  23.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24.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25.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26.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中继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装置之外的其它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实现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通信装置执行时,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或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或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以实现。
  31.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下中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23-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CN202180093536.0A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8488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79796 WO2022188035A1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8885A true CN116848885A (zh) 2023-10-03

Family

ID=8322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3536.0A Pending CN116848885A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8850A1 (zh)
EP (1) EP4280677A4 (zh)
CN (1) CN116848885A (zh)
WO (1) WO20221880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5117A1 (en) * 2021-03-31 2022-10-06 Apple Inc. Quality of service (qos) enhancement for a side-link re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35022B1 (en) * 2012-04-05 2017-05-2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7113683B (zh) * 2014-12-17 2020-05-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279319A1 (en) * 2017-03-23 2018-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Dynamic provisioning of quality of service for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control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80677A4 (en) 2024-03-20
EP4280677A1 (en) 2023-11-22
US20230388850A1 (en) 2023-11-30
WO2022188035A1 (zh) 2022-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3000B2 (en)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21032948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ervice swi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291059B2 (en)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sidelink identification
WO2020103641A1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5241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WO2019214184A1 (zh) 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4869527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051782A1 (zh) 用于资源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00022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及系统
TW202019205A (zh) 一種資源配置方法及裝置、終端
US20230370902A1 (en) Relay UE Selection for Transmission Over Sidelink
US20190349936A1 (en) Servic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irst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Base Station
WO2020114237A1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通信装置
CN11242339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38885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1328140B (zh) 侧链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012453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86766B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91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qos flow information
WO2020118520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087541A1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9213806A1 (zh) 通信方法和终端
WO2022222748A1 (zh) 中继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5524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融合组网架构
KR102667781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트래픽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