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5749A -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5749A
CN116845749A CN202310841987.9A CN202310841987A CN116845749A CN 116845749 A CN116845749 A CN 116845749A CN 202310841987 A CN202310841987 A CN 202310841987A CN 116845749 A CN116845749 A CN 116845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condition
fluctuation amplitude
heat dissipation
cent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419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45749B (zh
Inventor
孟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SANJIANG ELECTRIC APPLIANCE EQUIPMENT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SANJIANG ELECTRIC APPLIANCE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SANJIANG ELECTRIC APPLIANCE EQUIPMENT FACTOR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SANJIANG ELECTRIC APPLIANCE EQUIPMENT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3108419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5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5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45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56Cooling; Venti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3/00Thermome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28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26Casing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H02B1/46Boxes; Part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包括外壳;隔离模块,其与所述外壳相连;散热模块,其设置在远离所述隔离模块的外壳一侧,用以将外壳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部环境;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相连,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用以对外壳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中控模块,用以在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本发明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配电箱面对高强度光照和使用年限变长时由于产生部分的电磁感应现象和内部老化挥发出的化学颗粒物对于配电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446649B公开了一种配电箱,属于电气设备领域。所述配电箱包括壳体、散热风机、散热孔调节组件和控制器,壳体内具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固定块,壳体的底部设置散热风机,且散热风机布置在空腔内,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的一侧设置有延伸座,散热孔调节组件包括感温条、齿条、齿轮和转动挡板,齿条可滑动地布置在延伸座上,齿条与齿轮啮合,转动挡板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同轴插装齿轮上,延伸座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依次与控制器、散热风机电连接。由此可见,所述配电箱存在由于对配电箱内温度和光照强度反映的配电箱磨损程度和配电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配电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对配电箱内温度和光照强度反映的配电箱磨损程度和配电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配电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隔离模块,其与所述外壳相连,包括设置在外壳的侧面上用以对外壳内部的电器元件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离的透明隔离门和与所述透明隔离门相连用以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散热模块,其设置在远离所述隔离模块的外壳一侧,用以将外壳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部环境,包括设置在远离隔离模块的外壳侧面上用以提供热空气排出空间的散热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口位置处用以抽取内部热空气的散热扇叶、与所述散热扇叶相连用以提供排气动力的散热电机;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相连,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用以对外壳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口位置处的外壳内侧壁上用以对散热口的灰尘浓度进行检测的灰尘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隔离门上方用以对配电箱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的照度计;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以及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在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或,根据所述照度计检测到的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将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以及,在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散热口灰尘浓度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以及,在第二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初次调节;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所述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对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C=Cmax-Cmin
其中,C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Cmax为单位周期检测到的外壳内部温度的最大值,Cmin为单位周期内检测到的外壳内部温度的最小值。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转速;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确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以将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二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散热口灰尘浓度确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大于预设灰尘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根据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三转速;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四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时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
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qimax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大输出电流,qimin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小输出电流,m为配电箱的负载线路的总数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二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隔离模块、散热模块、检测模块以及中控模块,通过在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配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根据照度计检测到的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将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降低了由于对最大光照强度反映出的隔离门的磨损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配电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散热口灰尘浓度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降低了由于对灰尘浓度反映的配电箱内的材料老化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降低了由于对透明面积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和对于不同光照强度产生的不同温度导致的不同导线电流对于电磁干扰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和预设第二波动幅度,通过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反映的配电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过程和配电箱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的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于散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和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所述透明面积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配电箱内部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通过根据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对于安全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通过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透明面积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对于输出电流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的检测模块具体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的检测模块与中控模块连接的连接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框图、检测模块具体结构框图以及检测模块与中控模块连接的连接结构框图;本发明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包括:
外壳1:
隔离模块,其与所述外壳1相连,包括设置在外壳1的侧面上用以对外壳1内部的电器元件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离的透明隔离门8和与所述透明隔离门8相连用以对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
散热模块,其设置在远离所述隔离模块的外壳1一侧,用以将外壳1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部环境,包括设置在远离隔离模块的外壳1侧面上用以提供热空气排出空间的散热口5、设置在所述散热口5位置处用以抽取内部热空气的散热扇叶4、与所述散热扇叶4相连用以提供排气动力的散热电机6;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相连,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部的侧壁上用以对外壳1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1、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口5位置处的外壳1内侧壁上用以对散热口5的灰尘浓度进行检测的灰尘传感器3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隔离门8上方用以对配电箱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的照度计2;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以及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在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或,根据所述照度计2检测到的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将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以及,在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3检测到的散热口5灰尘浓度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
以及,在第二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初次调节;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
具体而言,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活动支撑板11,其与所述透明隔离门8相连,用以在不同水平高度对透明隔离门8进行固定;
伸缩杆9,其设置在所述活动支撑板11下方,用以改变活动支撑板11的水平高度;
升降电机10,其与所述伸缩杆9相连,用以提供所述伸缩杆9的运动动力。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隔离模块、散热模块、检测模块以及中控模块,通过在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配电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根据照度计2检测到的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将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降低了由于对最大光照强度反映出的隔离门的磨损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配电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3检测到的散热口5灰尘浓度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降低了由于对灰尘浓度反映的配电箱内的材料老化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箱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通过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降低了由于对透明面积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和对于不同光照强度产生的不同温度导致的不同导线电流对于电磁干扰程度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透明隔离门8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所述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对透明隔离门8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
具体而言,预设第一波动幅度记为C1,预设第二波动幅度记为C2,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记为△C,设定△C=C-C2,其中C1<C2,设定C1=2℃,C2=4℃。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和预设第二波动幅度,通过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反映的配电稳定性的判定不精准对于配电过程和配电箱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C=Cmax-Cmin
其中,C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Cmax为单位周期检测到的外壳1内部温度的最大值,Cmin为单位周期内检测到的外壳1内部温度的最小值。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转速;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波动幅度差值记为△C0,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2,散热电机转速记为V,其中,1<α1<α2,设定△C0=0.8℃,α1=1.2,α2=1.3,V=1000r/min,调节后的散热电机转速记为V’,设定V’=V×(1+αj)/2,其中,αj为预设第j转速调节系数,设定j=1,2。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通过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6的转速的调节不精准对于散热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确定透明隔离门8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8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8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以将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
具体而言,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记为E,预设光照强度记为E0,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记为△E,设定△E=E-E0,设定E0=6lx。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二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光照强度记为△E0,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1,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记为β2,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记为S,其中,0<β1<β2<1,设定△E0=2lx,β1=0.8,β2=0.9,S=2m2,调节后的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记为S’,设定S’=S×βk,其中,βk为预设第k面积调节系数,设定k=1,2。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和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通过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两类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所述透明面积的调节不精准对于配电箱内部温度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3检测到的散热口5灰尘浓度确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5灰尘浓度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5灰尘浓度大于预设灰尘浓度。
具体而言,散热口5灰尘浓度记为G,预设灰尘浓度记为G0,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记为△G,设定△G=G-G0,设定G0=8mg/m3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根据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三转速;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四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灰尘浓度差值记为△G0,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记为α3,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记为α4,其中,0<α3<α4<1,设定△G0=3mg/m3,二次调节后的散热电机转速记为V”,设定V”=V’×(1+αp)/2,其中,αp为预设第p转速二次调节系数,设定p=3,4。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通过根据散热口5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对于安全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时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
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qimax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大输出电流,qimin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小输出电流,m为配电箱的负载线路的总数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具体而言,预设电流波动幅度记为Q0,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记为△Q,设定△Q=Q-Q0,设定Q0=5A。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二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
具体而言,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记为△Q0,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记为β3,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记为β4,其中,0<β3<β4<1,设定△Q0=0.75A,β3=0.88,β4=0.93,二次调节后的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记为S”,设定S”=S’×βh,其中,βh为预设第h面积二次调节系数,设定h=3,4。
本发明所述配电箱通过设置的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和所述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通过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8的透明面积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降低了由于对透明面积的二次调节不精准对于输出电流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实现了配电过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外壳1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预设波动幅度差值记为△C0,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1,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记为α2,散热电机转速记为V,其中,1<α1<α2,设定△C0=0.8℃,α1=1.2,α2=1.3,V=1000r/min,调节后的散热电机转速记为V’,设定V’=V×(1+αj)/2,其中,αj为预设第j转速调节系数,设定j=1,2。
本实施例1求得△C=0.9℃,中控模块判定△C>△C0并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α2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转速V’,计算得V’=1000r/min×(1+1.3)/2=1150r/min。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隔离模块,其与所述外壳相连,包括设置在外壳的侧面上用以对外壳内部的电器元件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离的透明隔离门和与所述透明隔离门相连用以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
散热模块,其设置在远离所述隔离模块的外壳一侧,用以将外壳内部的热量排出至外部环境,包括设置在远离隔离模块的外壳侧面上用以提供热空气排出空间的散热口、设置在所述散热口位置处用以抽取内部热空气的散热扇叶、与所述散热扇叶相连用以提供排气动力的散热电机;
检测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和所述散热模块相连,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用以对外壳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所述散热口位置处的外壳内侧壁上用以对散热口的灰尘浓度进行检测的灰尘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隔离门上方用以对配电箱内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的照度计;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隔离模块、所述散热模块以及所述检测模块相连,用以在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时将散热电机转速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或,根据所述照度计检测到的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将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以及,在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散热口灰尘浓度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
以及,在第二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初次调节;所述第二条件为,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稳定性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三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初步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并根据所述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对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进行二次判定;
第三类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稳定性低于允许范围,通过计算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一波动幅度且小于等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小于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C=Cmax-Cmin
其中,C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Cmax为单位周期检测到的外壳内部温度的最大值,Cmin为单位周期内检测到的外壳内部温度的最小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三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所述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一转速;
第二类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调节至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外壳内部温度检测值的波动幅度与预设第二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转速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转速调节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确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二次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二次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二次判定透明隔离门的磨损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以将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初次调节至第一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大于预设光照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条件下根据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一面积;
第二类面积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调节至第二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光照强度差值条件为,配电箱内的最大光照强度与预设光照强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光照强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一面积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二面积调节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第一条件下根据所述灰尘传感器检测到的散热口灰尘浓度确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是否超出允许范围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老化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材料的老化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以将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大于预设灰尘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条件下根据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确定针对散热电机转速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三转速;
第二类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散热电机转速二次调节至第四转速;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灰尘浓度差值条件为,散热口灰尘浓度与预设灰尘浓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灰尘浓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转速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转速二次调节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完成对于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初次调节时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确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的两类判定方式,其中,
第一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类干扰程度判定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判定配电箱内部的电磁感应干扰程度超出允许范围,通过计算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以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二对应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
所述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qimax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大输出电流,qimin为第i条负载线路在单位周期内的最小输出电流,m为配电箱的负载线路的总数量,m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在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条件下根据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确定针对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的两类二次调节方式,其中,
第一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三面积;
第二类面积二次调节方式为,所述中控模块在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下使用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将所述透明隔离门的透明面积二次调节至第四面积;
其中,所述预设第一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二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条件为,输出电流的平均波动幅度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的差值大于预设电流波动幅度差值;所述预设第三面积二次调节系数小于所述预设第四面积二次调节系数。
CN202310841987.9A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Active CN116845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1987.9A CN116845749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41987.9A CN116845749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749A true CN116845749A (zh) 2023-10-03
CN116845749B CN116845749B (zh) 2023-12-19

Family

ID=88174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41987.9A Active CN116845749B (zh) 2023-07-10 2023-07-10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57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044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浙江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远程控制开关的抽屉式控制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6395A (ja) * 1995-03-20 1997-03-25 Toto Ltd フッ素樹脂部材並びにその表面の親水化方法、防汚方法 及び洗浄方法
KR101310752B1 (ko) * 2013-03-29 2013-09-24 주식회사 베스텍 화재감지 기능을 갖는 분전반, 전동기제어반
EP2722600A1 (en) * 2012-10-16 2014-04-23 Albia SA Energy saving method, particularly for buildings
WO2015176439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网堵塞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507432A (zh) * 2016-01-04 2016-04-20 蒋卫国 一种节能房及节能幕墙、装饰墙、粉刷墙
CN216251717U (zh) * 2021-11-12 2022-04-08 北京达三江电器设备厂 一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电源配电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76395A (ja) * 1995-03-20 1997-03-25 Toto Ltd フッ素樹脂部材並びにその表面の親水化方法、防汚方法 及び洗浄方法
EP2722600A1 (en) * 2012-10-16 2014-04-23 Albia SA Energy saving method, particularly for buildings
KR101310752B1 (ko) * 2013-03-29 2013-09-24 주식회사 베스텍 화재감지 기능을 갖는 분전반, 전동기제어반
WO2015176439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网堵塞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507432A (zh) * 2016-01-04 2016-04-20 蒋卫国 一种节能房及节能幕墙、装饰墙、粉刷墙
CN216251717U (zh) * 2021-11-12 2022-04-08 北京达三江电器设备厂 一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的智能充电电源配电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50440A (zh) * 2024-01-29 2024-03-05 浙江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远程控制开关的抽屉式控制柜
CN117650440B (zh) * 2024-01-29 2024-04-16 浙江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远程控制开关的抽屉式控制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749B (zh) 202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45749B (zh) 一种带有安全防护隔离门的配电箱
US7775061B2 (en) Unit arrangement
CA1229664A (en) Cooling system for a cooking cartridge
CN108495522A (zh) 非车载充电机及其散热系统主动适应和自诊断方法
CN202304265U (zh) 全自动真空炉
CN106199108B (zh) 一种电力计量装置
US2005004092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oling electrical transformers
US20230221072A1 (en) Drying apparatus for powder raw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cell with electric heater
CN113933946A (zh) 一种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双层光交箱
EP1555095A2 (en) Fan cooled food slicer
CN107196211A (zh) 一种电控柜柜体
JP4279251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14371383U (zh) 一种基于烘箱的箱门电气安全联锁系统
CN210430641U (zh) 一种自动控制散热电气柜
CN111628436B (zh) 一种用于高压开关柜的温度测量装置
CN108899163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
CN113703546A (zh) 一种基于软件开发的便于安装的服务器
CN209046041U (zh) 一种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电柜
CN109038276A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高压配电柜
CN213638674U (zh) 一种防电火花的室内控制柜
CN204577876U (zh) 三箱式分区结构油田电气控制柜
CN215601658U (zh) 一种自动检测电容器数量及容量的无功补偿控制器
CN210430900U (zh) 一种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变电阻成套装置
CN219287006U (zh) 交流低压配电箱
CN220797863U (zh) 一种电力设备外接供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