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5526A -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5526A
CN116845526A CN202310926978.XA CN202310926978A CN116845526A CN 116845526 A CN116845526 A CN 116845526A CN 202310926978 A CN202310926978 A CN 202310926978A CN 116845526 A CN116845526 A CN 116845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antenna body
shell
push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69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远福
李寒
周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K Tronics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69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55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5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55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终端技术领域。该天线结构包括天线本体和天线推动组件,天线本体设置于壳体内;天线推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天线推动组件被配置为推动天线本体相对于壳体运动,使天线本体选择性设置于壳体内或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外。在常规情况下,天线本体整体位于壳体的内部,此时天线本体处于隐藏状态,不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天线本体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外,天线本体处于外露状态,可以有效增加天线本体外露空间,增加天线本体接收电磁波有效面积,从而提高天线结构的性能。由于天线本体选择性设置于壳体内或设置于壳体外,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提高用户使用感。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终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家庭和企业用户宽带逐步提升,现有笔记本电脑采用传统网线接入外网方式越来越少使用,逐渐被无线上网广泛应用,因此用户对无线网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笔记本电脑通过天线结构来实现WiFi上网功能,当采用双天线平面结构时,利用背胶将双电线固定在壳体上;当采用立体结构时,天线位于掌托下面,减少人手对天线影响。另外,如果笔记本电脑使用塑胶外观材料,电磁波能穿透;如果笔记本电脑广泛使用铝合金和镁合金等屏蔽材料作为外观用料,电磁波就会存在被屏蔽的风险。为了降低电磁波信号衰减,需要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周围开设窗口并用塑胶材料外观装饰。
但是,随着笔记本电脑超薄和窄边框的逐渐普及,压缩在显示屏幕布置天线的位置空间,导致开窗尺寸不足,同时,显示屏幕的后盖为金属,根据外观金属统一性要求,不允许在后盖金属上开窗,如果天线摆放位置在系统端,但是键盘的上盖也会使用到金属材质,同样会影响天线的使用性能。因此,由于天线频段特殊且天线为固定式结构,天线性能可能会受到笔记本自身结构、材料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提高天线使用性能且不影响外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包括:
天线本体,设置于壳体内;
天线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天线推动组件被配置为推动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使所述天线本体选择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或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天线推动组件推动所述天线本体的第二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推动组件包括:
推动件;
传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传动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其中,所述推动件被配置为向靠近或远离传动件的方向运动,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和所述壳体其中一个设置有锁止部,另一个对应所述锁止部设置有锁止配合部,用于所述推动件的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锁止部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卡块,所述锁止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推动件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卡槽。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推动组件包括: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滑道;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天线本体,所述控制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滑道内并与能够沿所述滑道单向滑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滑道为封闭的环形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端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端之间相互连通且呈夹角设置,用于所述控制杆在所述天线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时的限位,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一端之间相互连通且呈夹角设置,用于所述控制杆在所述天线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时的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为折线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滑槽为折线形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推动组件还包括:
导杆,所述导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导杆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天线本体并与其滑动配合;
推动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杆的外部并分别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和所述固定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
止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天线本体,所述止挡结构用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限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结构包括:
限位柱,所述天线本体对应所述限位柱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其滑动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天线本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支撑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支撑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支撑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上述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本公开提供的天线结构,天线本体不是固定设置,而是天线本体为活动设置,天线本体可相对于壳体转动。在常规情况下,天线本体整体位于壳体的内部,此时天线本体处于隐藏状态,不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上网的信号连接,天线推动组件推动天线本体相对于壳体运动,使天线本体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外,天线本体处于外露状态,可以有效增加天线本体外露空间,增加天线本体接收电磁波有效面积,从而提高天线结构的性能。由于天线本体选择性设置于壳体内或设置于壳体外,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提高用户使用感。
本公开提供的电子设备,天线结构在使用时,天线结构的天线本体可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天线本体可远离金属材质的壳体,解决金属材质的壳体对天线结构的接收电磁波干扰的问题,增强电子设备在无线上网时的信号强度,提高客户上网体验感。天线结构在不使用时,天线结构的天线本体可设置于壳体的内部,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在隐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天线结构在外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天线结构在隐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天线结构在外露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天线结构的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100、壳体;101、卡块;
1、天线本体;2、天线推动组件;3、止挡结构;4、支撑组件;
21、推动件;211、卡槽;22、传动件;
23、固定件;231、滑道;2311、第一滑槽;2312、第二滑槽;
2301、第一段;2302、第二段;2303、第三段;2304、第四段;2305、第五段;
24、控制杆;25、导杆;26、推动复位件;
31、限位柱;32、限位孔;
41、支撑杆;42、支撑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实施例一
现有金属材质的壳体对天线结构的接收电磁波干扰,造成无线上网信号减弱,导致客户上网体验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天线结构,适用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电子设备具体为笔记本电脑、学习机等需要无线上网的电子产品。如图1-图2所示,该天线结构包括天线本体1和天线推动组件2,天线本体1设置于壳体100内,天线推动组件2设置于壳体100内,天线推动组件2被配置为推动天线本体1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使天线本体1选择性设置于壳体100内或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外。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结构,天线本体1不是固定设置,而是天线本体1为活动设置,天线本体1可相对于壳体100转动。在常规情况下,天线本体1整体位于壳体100的内部,此时天线本体1处于隐藏状态,不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如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上网的信号连接,天线推动组件2推动天线本体1相对于壳体100运动,使天线本体1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外,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可以有效增加天线本体1外露空间,增加天线本体1接收电磁波有效面积,从而提高天线结构的性能。由于天线本体1选择性设置于壳体100内或设置于壳体100外,从而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使用需要,提高用户使用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天线推动组件2推动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
在天线推动组件2的推动作用下,天线本体1可旋转至壳体100内部或旋转至壳体100外部,保证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下之间的自由切换。另外,即使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由于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壳体100也会对天线本体1进行约束,避免天线本体1难以从外露状态退回至隐藏状态,从而保证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之间切换的连续性和顺畅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可以是平面结构还可以是立体结构,天线本体1的外形包括但不限于矩形结构。其中,定义天线本体1的高度方向为第一方向,即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方向用D1标识,天线本体1的长度方向为第二方向,即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方向用D2标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只是代表空间方向,并没有实质意义。
具体地,天线本体1类似于渐缩结构,即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高度小于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的高度,由于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只起到转动部的作用,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面积比较小,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可以称之为小端部,满足轻量化的需求。由于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需要相对于壳体100外露,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面积比较大,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可以称之为大端部,有效增加天线本体1外露空间,从而增加天线本体1接收电磁波有效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天线结构还包括止挡结构3,止挡结构3设置于天线本体1,止挡结构3用于天线本体1的限位。
由于天线本体1具有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利用止挡结构3,止挡结构3可实现天线本体1分别在壳体100内和在壳体100外时的限位,从而保证天线本体1在这两种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止挡结构3设置于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可保证天线本体1具有较大的旋转角度,从而保证天线本体1的外露空间。当然,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天线本体1实际所需的旋转角度,选择止挡结构3设置于天线本体1的位置,从而可以设定天线本体1的最大打开角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止挡结构3包括限位柱31,天线本体1对应限位柱31设置有限位孔32,限位柱31穿设于限位孔32并与其滑动配合。
其中,限位孔32具体可为长圆孔结构,长圆孔也可以称之为腰形孔或跑道形孔,限位孔32沿竖直方向延伸。
如图1所示,当限位柱31位于限位孔32沿第一方向的上端时,此时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高度位置比较低,天线本体1内置并隐藏于壳体100内,由于限位柱31处于上端的极限位置,天线本体1不会再继续向下转动,实现天线本体1在天线本体1隐藏状态下的限位。
当限位柱31位于限位孔32沿第一方向的下端时,此时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高度位置比较高,天线本体1外置并外露于壳体100外部,由于限位柱31处于下端的极限位置,天线本体1不会再继续向上转动,实现天线本体1在天线本体1外露状态下的限位。
另外,限位柱31可沿限位孔32的内壁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天线本体1在转动过程中出现较大位置偏移。同时,在天线本体1两种状态切换过程中,限位柱31相对于限位孔32滑动,保证两种状态切换的顺畅性和连续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天线推动组件2包括推动件21和传动件22,传动件22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传动件22的第一端抵接于推动件21,传动件22的第二端抵接于天线本体1。其中,推动件21被配置为向靠近或远离传动件22的方向运动,使传动件22带动天线本体1相对于壳体100运动。
其中,推动件21具体可为杆状结构,当用户推动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并向靠近传动件22的方向运动时,传动件22设置于推动件21和天线本体1之间,传动件22的第一端受到推动件21的推力后具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传动件22起到中间动力传递的作用,由于传动件22转动连接于壳体100,传动件22类似于杠杆结构,随着传动件22相对于壳体100出现转动,传动件22的第二端具有向上的运动趋势并能够带动天线本体1运动至壳体100的外部,从而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便于用户进行无线上网。
当不需要使用天线本体1时,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使天线本体1内置于壳体100内,随着天线本体1转动,天线本体1推动传动件22的第二端,使传动件22相对于壳体100反向转动并自动回正,同时传动件22的第一端带动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向上运动,推动件21复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天线本体1实现隐藏收纳还可以采用沿第一方向向上拉动推动件21的方式,传动件22的第一端不再受到推动件21压力,传动件22相对于壳体100反向转动并自动回正,传动件22的第二端不再对天线本体1提供支撑力,天线本体1相对于壳体100反向转动至壳体100内部,从而天线本体1处于隐藏状态,便于天线本体1的收纳。
其中,传动件22还可以称之为凸轮结构,传动件22包括传动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传动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壳体100的内壁,传动轮的外形为弧形结构,减少传动轮在相对于壳体100转动时对推动件21和天线本体1出现干涉。第一支撑部设置于传动轮靠近推动件21的一端,第一支撑部凸出于传动轮设置,第一支撑部为推动件21提供接触位置。第二支撑部设置于传动轮靠近天线本体1的一端,第二支撑部凸出于传动轮设置,第二支撑部为天线本体1提供接触位置。
另外,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顶面可为平面结构,增加两个支撑部分别与推动件21和天线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动力传递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壳体100内还可以设置有导向套,推动件21穿设于导向套并与其滑动配合,当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运动时,导向套对推动件21起到导向作用,能够限制推动件21的运动方向,减少推动件21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推动件21和壳体100其中一个设置有锁止部,另一个对应锁止部设置有锁止配合部,用于推动件21的限位。
在锁止部和锁止配合部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当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和外露状态时,可对推动件21进行限位和锁定,保证天线本体1在这两种状态下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锁止部为设置于壳体100内的卡块101,锁止配合部为设置于推动件21沿推动件21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卡槽211,卡块101卡接于其中一个卡槽211。
其中,卡槽211设置于推动件21朝向卡块101的一侧,便于卡块101和卡槽211的卡接配合。两个卡槽211沿推动件21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即两个卡槽211沿第一方向上下设置。如图1所示,当卡块101卡接于位于下方的卡槽211时,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的高度比较高,实现推动件21在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下的位置锁定;如图2所示,当卡块101卡接于位于上方的卡槽211时,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的高度比较低,实现推动件21在天线本体1在外露状态下的位置锁定。因此,卡块101分别对应卡接于两个不同的卡槽211,实现推动件21在不同位置卡合固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卡块101并不是固定设置于壳体100内,而是活动设置于壳体100内,卡块101可设置于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随着旋转驱动件的转动,卡块101可伸入卡槽211内或从卡槽211内脱出,或者卡块101由其他间歇结构进行驱动,间歇结构驱动卡块101旋转一周的时间和两个卡槽211之间的高度差相适配。本实施例对卡块101的驱动形式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天线结构还包括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设置于壳体100内,用于支撑天线本体1。
由于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与天线推动组件2相接触,如果天线本体1的长度比较长,则在天线本体1大约中部位置会出现悬空状态,利用支撑组件4对天线本体1进行支撑,为天线本体1提供支撑力。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杆41,支撑杆4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支撑杆41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天线本体1。
由于天线本体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支撑杆41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天线本体1,支撑杆41和天线本体1形成整体结构,支撑杆41的第一端不是固定设置,而是活动设置,使支撑杆41可随天线本体1同步转动,支撑杆41能够对天线本体1在任意位置都能提供支撑力。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杆41的第二端和天线本体1之间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或采用导柱和滑套的配合方式滑动配合,两者之间活动连接的形式并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天线本体1沿第一方向的底部,即天线本体1靠近支撑杆41的一侧,可设置有斜平面结构,该斜平面结构为支撑杆41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且支撑杆41的至少部分可与斜平面结构相接触或相平行,进一步提高支撑杆41对天线本体1的支撑效果。
如图1-图2所示,支撑组件4还包括支撑弹性件42,支撑弹性件42套设于支撑杆41的外部,支撑弹性件42的第一端抵接于支撑杆41和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处,支撑弹性件42的第二端抵接于天线本体1。
其中,支撑弹性件42具体可选弹簧,当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时,支撑杆41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支撑弹性件42处于压缩状态,支撑弹性件42为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提供作用力F,该作用力可分解成沿第一方向向下的第一作用力F1和沿第二方向向左的第二作用力F2,第一作用力F1为天线本体1提供向内的压合力,以确保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下位置固定,第二作用力F2通过天线本体1向传动件22施压推力,此时天线推动组件2、天线本体1和支撑组件4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保证各个部件在隐藏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当天线本体1在外露状态时,支撑杆41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支撑弹性件42处于压缩状态,支撑弹性件42为天线本体1的第二端提供作用力F',该作用力可分解成沿第一方向向上的第一作用力F1'和沿第二方向向左的第二作用力F2',第一作用力F1'为天线本体1提供沿竖直方向的支撑力,保证天线本体1在外露状态下具有较大的承托效果,第二作用力F2'通过天线本体1向传动件22施压推力,此时天线推动组件2、天线本体1和支撑组件4处于受力平衡状态,保证各个部件在外露状态下的位置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增加上网的信号连接时,推动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向下运动,推动件21和传动件22相接触并推动传动件22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然后传动件22带动天线本体1相对于壳体100转动,直至限位柱31滑动至限位孔32沿第一方向的下端,卡块101卡接于位于上方的卡槽211内,此时天线本体1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外部,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
如果用户不需要增加上网信号,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使天线本体1内置于壳体100内,随着天线本体1转动,天线本体1推动传动件22的第二端,使传动件22相对于壳体100反向转动并自动回正,同时传动件22的第一端带动推动件21沿第一方向向上运动,推动件21复位,限位柱31滑动至限位孔32沿第一方向的上端,卡块101卡接于位于下方的卡槽211内,此时天线本体1内置于壳体100内部,天线本体1处于隐藏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和上述的天线结构,天线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00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天线结构在使用时,天线结构的天线本体1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外部,天线本体1可远离金属材质的壳体100,解决金属材质的壳体100对天线结构的接收电磁波干扰的问题,增强电子设备在无线上网时的信号强度,提高客户上网体验感。天线结构在不使用时,天线结构的天线本体1可设置于壳体100的内部,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类似,区别在于天线推动组件2和支撑组件4的细节结构。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的天线推动组件2包括固定件23和控制杆24,固定件23设置于壳体100内,固定件23内设置有滑道231。控制杆24的第一端连接于天线本体1,控制杆24的第二端设置于滑道231内并与能够沿滑道231滑动。
其中,固定件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壳体100,固定件23的滑道231为控制杆24提供运动轨迹,如果控制杆24的第二端在滑道231内具有沿第一方向向上滑动的趋势,控制杆24的第一端带动天线本体1向壳体100之外运动,从而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便于用户进行无线上网;如果控制杆24的第二端在滑道231内具有沿第一方向向下滑动的趋势,控制杆24的第一端带动天线本体1向壳体100内部运动,从而天线本体1处于隐藏状态,便于用户对天线本体1进行收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支撑组件4中支撑杆4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壳体100,支撑杆41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于天线本体1,避免限制天线本体1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滑道231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控制杆24相对于滑道231单向滑动。
由于滑道231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在控制杆24在滑道231内滑动过程中,就能实现天线本体1在外露状态和隐藏状态之间的切换,且两个状态切换连续、不间断。控制杆24只能沿同一个方向在滑道231内运动,例如,控制杆24沿顺时针在滑道231内滑动,控制杆24的单向运动,可避免外露状态和隐藏状态两种状态切换时控制杆24位置出现干涉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道231包括第一滑槽2311和第二滑槽2312,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高度低于第一滑槽2311第二端的高度。其中,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之间相互连通,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之间相互连通。
换而言之,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顺次连接,即第一滑槽2311和第二滑槽2312首尾相接形成环形通道结构。当控制杆24位于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之间的连接处时,由于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沿第一方向的高度较低,控制杆24拉动天线本体1回缩至壳体100内,此时天线本体1处于隐藏状态;当控制杆24位于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处时,由于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的高度较高,控制杆24推动天线本体1伸出壳体100之外,此时天线本体1处于外露状态。
其中,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之间呈夹角设置,用于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位于壳体100内时的限位。
如果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之间为直线型结构,控制杆24不会受到任何阻力,控制杆24可直接从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利用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之间的拐角,控制杆24不能直接从第二滑槽2312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端,控制杆24会在这个拐角处停止制动,实现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下的限位,保证天线本体1位置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之间相互连通且呈夹角设置,用于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位于壳体100外部时的限位。
利用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和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之间的拐角,控制杆24不能直接从第一滑槽2311的第二端滑动至第二滑槽2312的第一端,控制杆24会在这个拐角处停止制动,实现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在外露状态下的限位,保证天线本体1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311为折线形结构;和/或,第二滑槽2312为折线形结构。
由于折线形结构的第一滑槽2311和第二滑槽2312具有拐角折弯位置,当控制杆24在整个滑道231滑动过程中,控制杆24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越过拐角折弯位置,但是控制杆24自身在惯性力作用下无法越过拐角折弯位置,从而限制控制杆24的运动轨迹为单向滑动轨迹。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一滑槽2311包括第一段2301、第二段2302,第二滑槽2312包括第三段2303、第四段2304和第五段2305,第一段2301、第二段2302、第三段2303、第四段2304和第五段2305依次首尾相接,控制杆24的运动方向为依次经过第一段2301、第二段2302、第三段2303、第四段2304和第五段2305。
第一段2301和第五段2305之间的连接位置为控制杆24的初始位置,当用户沿第一方向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时,天线本体1带动控制杆24沿第一段2301运动,第一段230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使控制杆24可随天线本体1一起向下运动,第二段230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控制杆24带动天线本体1沿第一方向向上运动,以将天线本体1推出至壳体100之外。第二端和第三段2303之间成夹角设置,利用第二端和第三段2303之间的拐角对控制杆24进行限位,保证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外露状态时的位置锁止。
当用户再次沿第一方向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时,天线本体1带动控制杆24沿第三段2303运动,第三段2303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使控制杆24可随天线本体1一起向下运动,第四段2304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控制杆24带动天线本体1沿第一方向向下运动,第五段2305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控制杆24带动天线本体1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段2301和第五段2305之间成夹角设置,利用第一段2301和第五段2305之间的拐角对控制杆24进行限位,保证控制杆24在天线本体1隐藏状态时的位置锁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只是以第一滑槽2311和第二滑槽2312分成五段为例,但对分成段的数量和设置方向并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天线推动组件2还包括导杆25,导杆25的第一端连接于固定件23,导杆25的第二端穿设于天线本体1并与其滑动配合。
由于天线本体1活动设置壳体100内,固定件23固定设置于壳体100内,天线本体1在相对于壳体100旋转过程中,会相对于固定件23具有一定的运动趋势,导杆25的第一端与固定件23直接连接,导杆25的第二端与天线本体1滑动配合,起到导向作用,减少天线本体1位置偏移的风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天线推动组件2还包括推动复位件26,推动复位件26套设于导杆25的外部并分别抵接于天线本体1和固定件23。
其中,推动弹性件具体可选弹簧,推动复位件26为天线本体1提供一定的支撑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天线本体1在隐藏状态时,用户沿第一方向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天线本体1压缩推动复位件26和支撑弹性件42,推动复位件26、支撑杆41和支撑弹性件42会形成沿第一方向向上的合力,如果该按压力大于合力,控制杆24会从第一滑槽2311的第一段2301滑动至第二段2302,当控制杆24滑入第二段2302之后,用户松开天线本体1,被压缩的推动复位件26在自身恢复作用力下,推动复位件26将天线本体1弹出壳体100之外,使天线本体1位于最大打开的外露状态。
如果用户再次沿第一方向向下按压天线本体1,天线本体1推动控制杆24沿第三段2303、第四段2304滑动,当控制杆24滑入第四段2304之后,用户松开天线本体1,被压缩的推动复位件26在自身恢复作用力下,推动复位件26通过天线本体1带动控制杆24向上运动,控制杆24沿第五段2305运动至第一段2301和第五段2305之间的连接处,使天线本体1稳定隐藏在壳体100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本体,设置于壳体内;
天线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天线推动组件被配置为推动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使所述天线本体选择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或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本体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天线推动组件推动所述天线本体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推动组件包括:
推动件;
传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推动件,所述传动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其中,所述推动件被配置为向靠近或远离传动件的方向运动,使所述传动件带动所述天线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和所述壳体其中一个设置有锁止部,另一个对应所述锁止部设置有锁止配合部,用于所述推动件的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卡块,所述锁止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推动件沿所述推动件轴向方向设置的两个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其中一个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推动组件包括:
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固定件内设置有滑道;
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天线本体,所述控制杆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滑道内并与能够沿所述滑道单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为封闭的环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第二端的高度;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二端之间相互连通且呈夹角设置,用于所述控制杆在所述天线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内时的限位,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第一端之间相互连通且呈夹角设置,用于所述控制杆在所述天线本体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时的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为折线形结构;和/或,
所述第二滑槽为折线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推动组件还包括:
导杆,所述导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所述导杆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天线本体并与其滑动配合;
推动复位件,套设于所述导杆的外部并分别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和所述固定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
止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天线本体,所述止挡结构用于所述天线本体的限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包括:
限位柱,所述天线本体对应所述限位柱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其滑动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还包括:
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支撑所述天线本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支撑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支撑杆的外部,所述支撑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壳体之间的连接处,所述支撑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于所述天线本体。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结构,所述天线结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310926978.XA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8455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6978.XA CN116845526A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6978.XA CN116845526A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5526A true CN116845526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0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6978.XA Pending CN116845526A (zh) 2023-07-26 2023-07-26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55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70068B2 (en) Movable socket capable of moving a connector relative to a casing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750448U (zh) 便携式装置及其滑动装置
CN113790211A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2128221A (zh)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13458799U (zh) 折叠机构及终端设备
US117586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JP7332676B2 (ja) 電子機器
CN116845526A (zh) 一种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778600A (zh) 一种双向折叠铰链机构
CN101652045A (zh) 滑盖型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6812500U (zh) 铰链结构及电子设备
EP4109206A1 (en) Driv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1282488Y (zh) 滑盖手机及其滑动装置
CN201674738U (zh) 数据卡
CN113707015A (zh) 柔性折叠显示装置
CN112887457A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13360829U (zh) 铰链机构及移动终端
CN203287868U (zh) 触控板
JP7289906B2 (ja) 伸縮式スクリーン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7588785U (zh) 二段式联动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437609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结构
CN213685156U (zh) 一种直线运动机构
CN117365192A (zh) 一种隐藏把手及具有其的门
CN219241642U (zh) 一种铰链
CN214337980U (zh) 升降式可旋转摄像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