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4487A -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4487A
CN116844487A CN202310649720.XA CN202310649720A CN116844487A CN 116844487 A CN116844487 A CN 116844487A CN 202310649720 A CN202310649720 A CN 202310649720A CN 116844487 A CN116844487 A CN 116844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ower signal
display panel
signal lin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9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细刚
王恩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97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44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44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4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电源信号线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流检测模块、选通控制模块和可选负载模块;电源信号线基于电源管理芯片加载电信号;选通控制模块连接在可选负载模块与电源信号线之间,可选负载模块受控于选通控制模块而连接至电源信号线;其中,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由此可在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利用选通模块控制可选负载模块接入电源信号线,从而增加负载,避免电源管理芯片进入轻载显示下的脉冲频率调制模式,消除显示水波纹,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为一种电流型发光器件,因其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视角宽和能够形成于柔性基板上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中。
显示装置的OLED显示面板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可采用差异化设置的图像刷新频率进行显示。示例性地,在游戏、视频等显示动态画面的应用场景中,OLED显示面板采用高频模式,该模式下,OLED显示面板采用较高的图像刷新频率进行显示,以确保显示画面的流畅性;在电子书等显示静态画面的应用场景中,OLED显示面板采用低频模式,该模式下,OLED显示面板采用较低的图像刷新频率,以降低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但是,在低频模式的小电流驱动场景下,电源管理芯片会进入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模式,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产生波动,导致显示画面的亮度存在差异,形成水波纹,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源信号线和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信号线基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加载电信号;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选通控制模块和可选负载模块;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可选负载模块与所述电源信号线之间,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受控于所述选通控制模块而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其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加载至所述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并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加载至所述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
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相关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电源信号线和电源管理芯片,电源信号线基于电源管理芯片加载电信号;该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选通控制模块和可选负载模块;选通控制模块连接在可选负载模块与电源信号线之间,可选负载模块受控于选通控制模块而连接至电源信号线;其中,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由此可在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利用选通模块控制可选负载模块接入电源信号线,从而增加负载,避免电源管理芯片进入轻载显示下的脉冲频率调制模式,消除水波纹,提升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时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0、显示面板;11、电源信号线;12、电源管理芯片;DA、非显示区;AA、显示区;FO、扇出区;M1-M7、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Emit、发光控制信号;ScanN1、第一扫描信号;ScanN2、第二扫描信号;ScanP、第三扫描信号;13、电流检测模块;14、选通控制模块;141、选通控制模块一;142、选通控制模块二;143、选通控制模块三;15、可选负载模块;151、可选负载模块一;152、可选负载模块二;153、可选负载模块三;16、显示驱动电路;17、导线;M0、受控开关管;M00、控制端;M01、第一端;M02第二端;R、电阻;C、电容;011、衬底基板;012、缓冲层;013、有源层;014、栅极绝缘层;015、第一金属层;016、电容绝缘层;017、电容金属层;018、层间绝缘层;019、第二金属层;020、钝化层;021、平坦化层;022、反射金属层;023、像素定义层;024、发光层;027、阴极层;025、支撑层;026、保护层;20、显示模组;21、发光元件;22、像素驱动电路;23、柔性电路板;24、硬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该显示面板包括10包括显示区AA和设置在显示区AA的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DA;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非显示区DA围绕显示区AA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非显示区DA还可设置于显示区AA的一侧、相邻两侧、相对两侧或其他任意边侧组合,在此不限定。
示例性地,显示区AA可包括阵列排布的像素区域,每个像素区域内可设置像素以及用于向该像素提供驱动信号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像素受控于像素驱动电路发光,阵列排布的像素协同作用以实现对目标显示画面的显示。
示例性地,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可如图2所示,对应的像素驱动时序可如图3所示。其中,M1-M7均为晶体开关(例如薄膜晶体管);ScanN1、ScanN2及ScanP均为扫描信号,用于在扫描时序中的不同阶段打开对应的晶体管开关,以实现对应信号的传输;Emit为发光控制信号,data为数据信号,PVDD为第一电源信号,PVEE为第二电源信号,Vref1为第一参考电源信号,Vref2为第二参考电源信号。结合图2和图3,晶体开关M1-M7可以均为低电平导通开关;ScanN1为低电平时,对应初始化阶段;ScanN2为低电平时,对应数据写入阶段,同时包括ScanP低电平,利用第二参考电源信号Vref2对OLED的阳极进行初始化,以避免上一帧对当前帧显示的影响;Emit为低电平时,对应发光阶段,即OLED发光,如此实现OLED发光控制。需要说明的是,M1-M7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具体选择为高电平导通开关(例如N型晶体管),或者部分为高电平导通开关,部分为低电平导通开关(例如P型晶体管),本申请对此不限制。
其中,扫描信号、发光控制信号以及电源信号等均基于对应的信号线提供,上述信号线可由非显示区DA延伸至显示区AA,并连接至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其中,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可由移位寄存电路提供,电源信号可由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C,PMIC)提供。
示例性地,继续参照图1,该显示面板10还可包括电源信号线11和电源管理芯片12;其中,电源信号线11基于电源管理芯片12加载电信号,以将对应的电源信号传输至像素驱动电路。
示例性地,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在低频模式下的轻载(例如2nitL32)画面时,PMIC会进入PFM模式,在PVEE上产生720hz ripple(波纹/波动),电压的波动导致帧亮度存在亮度差,形成水波纹。
针对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通过在电源信号线上连接可选通控制的可选负载模块,并利用电流检测模块对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进行检测,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使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如此增加负载,避免电源管理芯片进入轻载显示下的脉冲频率调制模式,从而电源信号无波动,帧亮度不会存在亮度差,进而消除显示水波纹,提升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4,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13、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选通控制模块14连接在可选负载模块15与电源信号线11之间,可选负载模块15受控于选通控制模块14而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其中,电流检测模块13用于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
其中,设定阈值用于衡量第一电流的大小;当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电流较大,此时对应的OLED显示面板可正常显示,无需额外连接可选负载模块15;当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电流较小,此时为避免可能产生的显示水波纹,可通过电流检测模块13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从而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以增加负载,避免电源管理芯片12进入PFM模式,进而避免电源信号的电压波动,消除显示水波纹。设定阈值的具体大小可基于显示面板的需求设置,在此不限定。
其中,可选负载模块15能够被选择地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具体受控于选通控制模块14的导通与否而选择性地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而选通控制模块14受控于电流检测模块13进行导通与否状态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电流检测模块13能够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由此相当于增加了连接在电源信号线11上的负载,从而可避免电源管理芯片12进入轻载显示下的脉冲频率调制模式,从而电源信号无波动,帧亮度不会存在亮度差,进而消除显示水波纹,提升显示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模块13可为在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基础上额外设置的用于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的电路模块,也可利用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结构内的原有电路模块实现,下面分别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5,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16;电流检测模块13设置在显示驱动电路16内,显示驱动电路16自检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并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
其中,显示驱动电路16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且该显示驱动电路16具有电流自检功能,能够检测电源管理芯片12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并基于检测到的第一电流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的导通与否;具体地,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此时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在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关断,此时可选负载模块15与电源信号线11之间断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利用显示驱动电路16的电流自检功能实现对第一电流的检测,从而无需额外增加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电路模块,节省了电路布局所需的空间;且利用显示驱动电路16进行针对第一电流的检测,并直接输出控制信号,通用性较高,精度高,且信号反馈速度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设置独立于显示驱动电路之外的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电路模块,该电路模块例如可为电流表;示例性地,通过治具电流表参考设定阈值输出第一电流关联的控制信号,实现对选通控制模块的导通与否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的基础上,参照图6,该显示面板10中,选通控制模块14包括受控开关管M0;受控开关管M0的控制端M00接入电流检测模块13输出的控制信号,受控开关管M0的第一端M01连接电源信号线11,受控开关管M0的第二端M02连接可选负载模块15;受控开关管M0用于在电流检测模块13输出的目标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以连通可选负载模块15和电源信号线11。
其中,电流检测模块13输出的控制信号可包括导通控制信号和关断控制信号,上述目标控制信号为导通控制信号。具体地,电流检测模块13在检测到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输出导通控制信号,控制受控开关管M0的第一端M01和第二端M02之间导通,即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此时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
示例性地,受控开关管M0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为能够集成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中的其他类型的受控开关管,例如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者非晶硅薄膜晶体管,其中,受控开关管M0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N型或者P型晶体管,本申请在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选通控制模块14包括受控开关管M0,基于受控开关管M0的导通与否实现对可选负载模块15与电源信号线11之间的选择性连接的控制,能够基于较简单的电路元器件结构实现开关控制功能,节省电路布局所需的空间;且易于与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集成设置,不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膜层复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的基础上,参照图7,该显示面板10中,可选负载模块15包括电阻R;电阻R的一端连接至选通控制模块14,电阻R的另一端接固定电位。
示例性地,固定电位可为地,即电阻R的另一端可接地。其中,电阻为针对负载的较简单的实现电路元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负载模块15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为电阻R,由此能够基于较简单的电路元器件结构实现可选负载模块15的负载功用;且易于与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集成设置,不额外增加显示面板的膜层复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的基础上,参照图8,可选负载模块15还包括电容C;电容C与电阻R并联。
其中,电容C和电阻R构成RC电路,以提高可选负载模块15的稳定性。
示例性地,结合图6和图8,选通控制模块14包括受控开关管M0,其可为低电平导通,高电平关断的晶体管;可选负载模块15包括电阻R和电容C,即RC。基于此,当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电流检测模块13输出的导通控制信号可为低电平信号,例如VGL信号,此时受控开关管M0导通,接入RC至电源信号线11;当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的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电流检测模块13输出的关断控制信号可为高电平信号,例如VGH信号,此时受控开关管M0关断,显示面板正常点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受控开关管M0还可基于高电平信号导通,以及基于低电平信号关断,在此不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选通控制模块14还可包括其他电路元器件,能够实现受控开关的功用即可;和/或可选负载模块15还可包括其他电路元器件,能够实现负载的功用即可,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参照图9,该显示面板可包括衬底基板011,以及在衬底基板011的一侧层叠设置的缓冲层012、有源层013、栅极绝缘层014、第一金属层015、电容绝缘层016、电容金属层017、层间绝缘层018、第二金属层019、钝化层020、平坦化层021、反射金属层022、像素定义层023、发光层024、阴极层027、支撑层025以及保护层026;其中,有源层013、第一金属层015、电容金属层017、第二金属层019以及反射金属层022可作为导体层,可用于图案化设置,以形成导体结构,例如形成信号线、电阻以及电容的电极层等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其他导体层,例如电源换线用导体层,在此不限定。
基于此,针对图7所示出的可选负载模块15包括电阻R的结构,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衬底基板011以及在衬底基板011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示例性地,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
其中,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中的至少一层,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中的至少一层;且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示例性地,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反射金属层022,电阻R可设置于该反射金属层022内;或者,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的层数和相对于衬底基板011的膜层位置均相同。
由此,通过设置电阻R和电源信号线11之间的至少部分膜层共用,实现膜层的充分利用;且有利于确保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整体较少,从而减少对应的工序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针对图8所示出的可选负载模块15包括电阻R和电容C的结构,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衬底基板011以及在衬底基板011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电容C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可选地,用于形成第二电极层的功能膜层可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或电阻R的功能膜层的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且区分于第一电极层;或者,用于形成第二电极层的功能膜层为独立于上述图9示出的导体层之外的、为了构成可选负载模块15中的电容C而额外设置的功能膜层,在此不限定。
示例性地,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
其中,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中的至少一层,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中的至少一层,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功能膜层可为上述导体层中的至少一层;且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和/或,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示例性地,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反射金属层022、电容金属层017和第二金属层019中的一种,电阻R可设置于该反射金属层022内,第一电极层可设置于该电容金属层017内。
或者,示例性地,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阻R的功能膜层的层数和相对于衬底基板011的膜层位置均相同;和/或,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第一电极层的功能膜层的层数和相对于衬底基板011的膜层位置均相同。
由此,通过设置电阻R、电容C和电源信号线11之间的至少部分膜层共用,实现膜层的充分利用;且有利于确保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整体较少,从而减少对应的工序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容C还可与存储电容共用至少部分膜层,即可利用图9中的第一金属层015和电容金属层017,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或图11所示,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一个选通控制模块14连接至少一个可选负载模块15;所有选通控制模块14均连接至电流检测模块13。
示例性地,图10和图11中,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以选通控制模块一141和选通控制模块二142示出,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以可选负载模块一151、可选负载模块二152和可选负载模块三153示出。示例性地,图10中,两个不同的选通控制模块14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的同一位置处;图11中,两个不同的选通控制模块14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的不同位置处。
其中,可选负载模块一151通过选通控制模块一141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可选负载模块二152和可选负载模块三153均通过选通控制模块二142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选通控制模块一141和选通控制模块二142均连接至电流检测模块13。
基于此,在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向选通控制模块一141和选通控制模块二142发送目标控制信号;选通控制模块一141基于该目标控制信号导通,将可选负载模块一151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以及选通控制模块二142基于该目标控制信号导通,将可选负载模块二152和可选负载模块三153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还可为1个、2个、3个或更多个,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还可为1个、2个、3个或更多个,选通控制模块14与可选负载模块15之间可一对一连接,也可一对多连接,在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通过设置选通控制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选负载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一个选通控制模块连接至少一个可选负载模块,所有选通控制模块均连接至电流检测模块,由此使得选通控制模块和可选负载模块均可集中设置,也可分散设置,提升了模块设置的灵活性,有利于适用于不同结构形式的显示面板。
上述实施方式中,当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不同选通控制模块14中的受控开关管可位于相同的功能膜层中,也可位于不同的功能膜层中,在此不限定。
同理,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不同可选负载模块15中的电阻可位于相同的功能膜层中,也可位于不同的功能膜层中;以及不同可选负载模块15中的电容可位于相同的功能膜层中,也可位于不同的功能膜层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有选通控制模块14均同步导通或同步关断。
具体地,当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选通控制模块14均受控于电流检测模块13而同步导通或同步关断,以实现在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同步将所有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或者在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的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不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如此实现对所有可选负载模块15的连接与否的同步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选通控制模块14的数量为一个,且对应可选负载模块15均与该选通控制模块14连接时,通过该选通控制模块14和控制所有可选负载模块15与电源信号线11之间的连接与否。
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的导通控制信号,其可为连续导通的信号,也可为分段导通的信号,在此不限定。示例性地,连续导通的信号可为持续的低电平信号,或持续的高电平信号;分段导通的信号可为高低电平切换的信号,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选负载模块15按照预设间隔连接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上。
具体地,当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一个时,该可选负载模块15可设置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上的任意位置处;当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两个时,可选负载模块可按照预设间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的连接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上,只要连接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上都可以设置,在此不限定,如此提升布设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2,可选负载模块15均匀地分散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上。
具体地,当可选负载模块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不同的可选负载模块15等间隔的均匀分散在电源信号11上对应的回路上,由此避免了可选负载模块15中的电容和电阻集中分布,而是使得不同可选负载模块15中的电容和电阻均匀地分散开,降低了电阻和电容的布设难度,方便设计和制作。
示例性地,图12中示出了电源信号线11的首尾均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1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源信号线11还可仅一端连接至电源管理芯片12,此时可选负载模块15可等间隔的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上,以实现均匀分散设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布设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选负载模块15只要在电源信号线对应的回路上都可以放置,对其具体位置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3,该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非显示区DA;非显示区DA在显示区AA的一侧设置为扇出区FO;以图13中示出的方位为例,显示区AA下侧的非显示区DA设置为扇出区FO。
其中,电源信号线11由显示区AA延伸并穿过扇出区FO;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扇出区FO,选通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17与电流检测模块13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电源信号线11由电源管理芯片12引出,并向上穿过扇出区FO,进而延伸至显示区AA;或者电源信号线11向上穿过扇出区FO并向左右两侧的非显示区DA延伸,进一步延伸至显示区AA。
基于此,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可设置在扇出区FO,即在扇出区FO设置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且选通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17连接至电流检测模块13,从而受控于电流检测模块13实现导通与关断的控制,进而实现在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
同时,如此设置,能够避免对显示区AA内线路布局的影响。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10中,只在一个位点设置了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如此能够较少的占用扇出区FO的空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扇出区FO的多个不同位点设置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水波纹改善效果,在此不限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源信号线可为用于传输OLED阴极信号的信号线,在扇出区FO内,该电源信号线可穿插在电容金属层和阴极金属层之间走线,针对此,可在空白区域走一层与原有的功能层中的金属层交叠的导体层(例如ITO层),以与显示面板中原有的功能层中的金属层共同形成电容C;电阻R可设置为在至少一个导线层中单独设置的一根细导线;且电阻R和电容C并联,以及通过过孔一端连接受控开关管,另一端可接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线17连接显示驱动电路,通过在显示面板上走一根ITO线拉出COP Bonding Pin(绑定引脚),可实现导线17与显示驱动电路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以及上文中关于图9的说明,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衬底基板011以及在衬底基板011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或者,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透明氧化物导电层,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金属导电层。
具体地,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可为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层,例如至少一个金属层;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也可为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层,例如至少一个金属层或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例如ITO层);且电源信号线11和导线17所对应的导体层可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可基于显示面板的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和图15,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显示区AA以及位于显示区AA至少一侧的周边电路区;示例性地,以图14或图15示出的方位为例,位于显示区AA左侧和右侧的非显示区DA设置为周边电路区。
其中,电源信号线11分布在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DA内,其中,至少部分电源信号线11可以由显示区AA向非显示区DA延伸,并穿过周边电路区;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显示区AA内,和/或,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周边电路区内;选通控制模块14通过导线17与电流检测模块13连接。
其中,电源信号线11分布在显示区AA内,并延伸穿过周边电路区和/或扇出区FO而连接电源管理芯片12。由此,电源管理芯片12经电源信号线11向显示区AA内的用电元件供电。具体地,电源管理芯片12输出电信号,并经由电源信号线11传输至显示区AA内的用电元件,例如OLED,以使OLED利用该电信号发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中,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还可设置在周边电路区和/或显示区AA内,只要连接在电源信号线11对应的回路中,能够在加载至电源信号线11上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选通控制模块14受控导通,将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电源信号线11即可,如此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的布设灵活性较高,有利于适用于不同结构形式的显示面板。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可设置在扇出区FO、周边电路区以及显示区AA中的至少一处,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以及上文中关于图9的说明,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衬底基板011以及在衬底基板011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或者,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透明氧化物导电层,用于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金属导电层。
具体地,形成电源信号线11的功能膜层可为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层,例如至少一个金属层;用于形成导线17的功能膜层也可为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体层,例如至少一个金属层或透明氧化物导电层(例如ITO层);且电源信号线11和导线17所对应的导体层可相同、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可基于显示面板的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6,该显示面板10还包括发光元件21和像素驱动电路22;发光元件21包括阳极和阴极,像素驱动电路22连接发光元件21的阳极,电源信号线11连接发光元件21的阴极。示例性地,发光元件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元件。
其中,电源信号线11用于向发光元件21的阴极提供低电位电源信号,即PVEE。
具体地,相关技术中,电源管理芯片12在进入低频轻载模式,即对应电源信号线11上加载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低电位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出现波纹,导致发光元件的亮度出现波动,导致显示水波纹现象。针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该低电位电源信号线上连接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能够在电流检测模块13检测到加载至该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14导通,使得可选负载模块15连接至该电源信号线,从而避免进入轻载模式,以避免该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波动,进而改善显示水波纹线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能够实现对应的有益效果。
示例性地,该显示模组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中,在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7和图18,该显示模组2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23和硬性电路板24,硬性电路板24通过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10电连接;电源信号线11经由柔性电路板23连接至硬性电路板24;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3上;和/或,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硬性电路板24上。
示例性地,参照图17,电源管理芯片1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3内,电源信号线11在柔性电路板23内与电源管理芯片12连接,并由柔性电路板23向显示面板10延伸,穿过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DA,并分散至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A内,最终连接发光元件21(如图17所示),或经由显示区AA内的像素驱动电路22连接发光元件21(图17中未示出)。
基于此结构,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电源信号线对应的回路中,例如柔性电路板23上,或如显示面板10中的非显示区DA和/或显示区AA中,可基于显示模组20的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中,通过将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3上,无需对显示面板10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不改变显示面板10的线路布设方式,对不同结构的显示面板10的适用性较高。
示例性地,参照图18,电源管理芯片12设置在硬性电路板24内,电源信号线11在硬性电路板24内与电源管理芯片12连接,并由硬性电路板24经柔性电路板23向显示面板10延伸,穿过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DA,并分散至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AA内,最终连接发光元件21,或经由显示区AA内的像素驱动电路22连接发光元件21。
基于此结构,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电源信号线对应的回路中,例如柔性电路板23和/或硬性电路板24上,或如显示面板10中的非显示区DA和/或显示区AA中,可基于显示模组20的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20中,通过将选通控制模块14和可选负载模块15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3和/或硬性电路板24上,无需对显示面板10内部的结构进行调整,不改变显示面板10的线路布设方式,对不同结构的显示面板10的适用性较高。
上述实施方式中,柔性电路板23可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 Printed CircuitBoard,FPCB,可简称为FPC),硬性电路板24可为硬性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实现对应的有益效果。具体的,能够利用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并在检测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从而增加负载,避免电源管理芯片进入PFM模式,进而避免显示水波纹现象,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照图19,该驱动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31、基于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
其中,电流检测模块对加载至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第一电流进行后续控制。
S32、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
其中,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可能出现波动;为避免此波动,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由此避免电源管理芯片进入PFM模式,进而避免电源信号线上的电压波动,改善显示水波纹现象,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步骤中的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具体可包括:
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
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可为导通控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导通控制信号,以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导通,进而将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电源信号线,如此能够增加电源线上的负载,避免掉电源管理芯片由于轻载而进入PFM模式,进而改善显示水波纹,提升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关断,以断开可选负载模块和电源信号线。
其中,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显示面板可正常点屏显示。此时,由于不需要负载调节,对应可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关断,使可选负载模块和电源信号线之间不连接,显示面板正常点屏即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步骤具体可包括:
在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基于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关断。
其中,第二控制信号可为关断控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生成关断控制信号,以控制选通控制模块关断,进而使可选负载模块与电源信号线之间不连接,显示面板正常点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选通控制模块为受控开关管;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分别为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中的一种;其中,第一电平信号高于第二电平信号;或者,第一电平信号低于第二电平信号。
其中,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分别为高电平信号(即VGH)和低电平信号(VGL)中的一种,且二者不同。对应的,受控开关管为高电平导通、低电平关断的开关管;或者受控开关管为低电平导通、高电平关断的开关管,在此不限定,可基于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驱动方法的需求灵活设置,在此不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电源信号线和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电源信号线基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加载电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选通控制模块和可选负载模块;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连接在所述可选负载模块与所述电源信号线之间,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受控于所述选通控制模块而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其中,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加载至所述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并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
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内,所述显示驱动电路自检加载至所述电源信号线上的所述第一电流,并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所述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包括受控开关管;
所述受控开关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述受控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信号线,所述受控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可选负载模块;
所述受控开关管用于在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输出的目标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以连通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和所述电源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包括电阻;所述电阻的一端连接至所述选通控制模块,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接固定电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与所述电阻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
用于形成所述电阻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
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
用于形成所述电阻的功能膜层、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层的功能膜层分别与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的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控制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可选负载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一个所述选通控制模块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可选负载模块;
所有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均连接至所述电流检测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均同步导通或同步关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负载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可选负载模块按照预设间隔连接在所述电源信号线对应的回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均匀地分散在所述电源信号线对应的回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扇出区,所述电源信号线由所述显示区延伸并穿过所述扇出区;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和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设置在所述扇出区,所述选通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
用于形成所述导线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或者,用于形成所述导线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透明氧化物导电层,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金属导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至少一侧的周边电路区,所述电源信号线分布在所述显示区内,并延伸穿过所述周边电路区;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和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内,和/或,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和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设置在所述周边电路区内;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层叠设置的功能膜层;
用于形成所述导线的功能膜层与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中,至少部分功能膜层同层设置;
或者,用于形成所述导线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透明氧化物导电层,用于形成所述电源信号线的功能膜层至少包括金属导电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光元件和像素驱动电路;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发光元件的阳极,所述电源信号线连接发光元件的阴极。
17.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和硬性电路板,所述硬性电路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所述电源信号线经由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硬性电路板;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和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和/或
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和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设置在所述硬性电路板上。
19.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加载至所述电源信号线上的第一电流;
在所述第一电流小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导通,以将所述可选负载模块连接至所述电源信号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流等于或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所述选通控制模块关断,以断开所述可选负载模块和所述电源信号线。
CN202310649720.XA 2023-05-31 2023-05-31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Pending CN116844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9720.XA CN116844487A (zh) 2023-05-31 2023-05-31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9720.XA CN116844487A (zh) 2023-05-31 2023-05-31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4487A true CN116844487A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60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9720.XA Pending CN116844487A (zh) 2023-05-31 2023-05-31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44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06222B1 (ko) 표시장치 및 표시패널
CN1125625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57652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wer controller with a plurality of output terminal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13078174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90265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48853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panel
CN108417172A (zh)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7438972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1166827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78960A1 (en) Display device
US1087257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6871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3409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21858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41204B (zh) 背光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3096600B (zh) 折叠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
CN114724519B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11248A (zh) 显示面板及其开关电路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0283046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driving method for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6844487A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以及驱动方法
CN114743504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2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86992A1 (zh) 显示补偿电路、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230180589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050085053A (ko)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 및 액티브 매트릭스 기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