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40956A -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 Google Patents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40956A
CN116840956A CN202310636287.6A CN202310636287A CN116840956A CN 116840956 A CN116840956 A CN 116840956A CN 202310636287 A CN202310636287 A CN 202310636287A CN 116840956 A CN116840956 A CN 116840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antiglare
acrylate
antiglare layer
antiglar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628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道浩
菅原庆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orp filed Critical Daic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840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409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4Polymeris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e.g. plasticisers, dyestuff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 C08F299/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 C08F299/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 C08F299/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interreacting polymer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reactions, in the absence of non-macromolecular monomers from unsaturated polycondensates from polyurethanes from polyurethanes with side or terminal unsatur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6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fabrication 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其中,该防眩膜的雾度为1~60%,防眩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0.1~70%,使用粘贴了人造皮肤的面触头,在负载0.2N、移动速度50mm/秒、有效测定距离50mm的条件下测定的防眩层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3,所述防眩层为包含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并且,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特性(3):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

Description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3月18日、申请号为201980014768.5、发明名称为“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防止外部光源在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等各种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映入、利用手指的滑动触感良好、且不易因摩擦而造成擦伤的耐擦伤性优异的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防眩膜已被广泛用作用于防止外景映入LCD、有机EL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提高视觉辨认性的膜。就防眩膜而言,通过在表面形成凹凸形状以使外部光发生散射反射,从而显示出防眩性,作为凹凸形状的形成方法,已知有在粘合剂树脂中添加粒子的方法、利用多个树脂的相分离的方法等。
日本专利第584624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光透射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光透射性基材上的防眩层而成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防眩层的最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将凹凸部的平均倾斜角定义为θa、将凹凸的平均粗糙度定义为Rz、将凹凸的平均间隔定义为Sm、将Rz与Sm的比率ψ定义为比率ψ≡Rz/Sm,将基准长度设为0.25mm而测定θa、Rz,将基准长度设为0.80mm而测定Sm时,同时满足θa为1.2~2.5°、比率ψ为0.016~0.121,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内部雾度及表面雾度分别为0~50%及0.5~4.5%、
日本特开2015-12523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透明基材的一面形成有包含海岛结构的防眩层的防眩性膜,上述海岛结构中,海区域包含第一树脂成分,岛区域包含第二树脂成分,在上述岛区域的第二树脂成分中包含凝聚的微粒,该防眩性膜的雾度为0.3~5%,上述防眩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40~150nm,凹凸的平均间隔Sm为40~150μm。
日本特开2016-33557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透明基材、和配置于该透明基材的至少一面的防眩层的防眩膜,该防眩层的与该透明基材为相反侧的表面为凹凸面,该凹凸面的平均间隔Sm为150~350μm,平均倾斜角θa为0.1~2.5°,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为0.05~0.5μm。
日本专利第6190581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包含在表面具有伴随着多个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细长状凸部的防眩层的防眩膜,上述防眩膜具有10~40%的雾度,上述细长状凸部具有支化结构,并且合计长度为100μm以上,同时在每1mm2上述防眩层的表面存在1个以上上述细长状凸部,且具有支化结构的细长状凸部与其它凸部的长度比为前者/后者=100/0~70/30。
然而,对于这些防眩膜而言,在为了与近年的高精细的LCD、有机EL显示器相对应而使表面层的凹凸更粗时,虽防眩性增高,但凹凸的偏差也变大。因此,在产生了摩擦的情况下,力集中在凹凸高的部分,存在根据凹凸结构的状态而发生削损、粒子的脱落的隐患,耐擦伤性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46243号公报(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25234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2)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335574号公报(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6190581号公报(权利要求1及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同时满足防眩性、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以及耐擦伤性的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们为了达成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调整为特定的形状,并且将雾度及防眩层表面的光泽度调整为特定的范围,可以同时满足防眩性、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以及耐擦伤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防眩膜是表面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其雾度为1~60%,防眩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0.1~70%,并且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特性(1)~(3)中的2个以上特性:
(1)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5~0.25μm;
(2)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为5~25μm;
(3)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
优选上述防眩膜满足上述特性(1)~(3)中的全部特性。对上述防眩膜使用粘贴了人造皮肤的面触头,在负载0.2N、移动速度50mm/秒、有效测定距离50mm的条件下测定的防眩层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可以为3以下。上述防眩层可以是包含一种以上聚合物成分及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上述聚合物成分可以包含纤维素酯类和/或任选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上述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以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一分子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甲基)丙烯酰基的数量可以为5~20个。上述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以进一步包含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氟类化合物。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填料。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防眩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发生相分离而形成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形成工序。
本发明还包括具备上述防眩膜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甲基)丙烯酸酯包括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这两者。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被调整为特定的形状,并且雾度及防眩层表面的光泽度也被调整为特定的范围,因此,可以同时满足防眩性、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以及耐擦伤性。
具体实施方式
[防眩层]
本发明的防眩膜只要具有特定的表面形状、且在表面具有用于表现出特定的光学特性的防眩层即可,对防眩层的材质、结构没有限定,但由在表面形成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透明材料形成,可以通过该凹凸形状抑制由表面反射导致的外景的映入,从而提高防眩性。
防眩层由透明材料形成即可,也可以由有机材料及无机材料中的任意材料形成,但从生产性、处理性等方面考虑,优选由含有树脂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防眩层的表面如上所述,通常具有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通过物理性的加工、使用模具的转印等形成的凹凸形状,但从生产性等方面考虑,在由含有树脂成分的组合物形成的防眩层中,可以是由树脂成分的相分离结构形成的微细的凹凸形状、与粒子的形状对应的微细的凹凸形状。其中,在含有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中,优选通过从液相的旋节线分解(湿式旋节线分解)而形成的凹凸形状、使其含有粒子(例如,聚酰胺粒子等热塑性树脂粒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酯粒子、交联聚苯乙烯类粒子、交联聚氨酯粒子等交联高分子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等无机粒子等)并通过粒子形状而形成的凹凸形状,从容易形成偏差小且规则的凹凸形状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形成的凹凸形状。
具有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形成的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可以是含有一种以上聚合物成分及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详细而言,对于防眩层,在通过干燥等从使含有一种以上聚合物成分、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以及溶剂的组合物(混合液)的液相中蒸发或除去溶剂的过程中,伴随着浓缩而发生基于旋节线分解的相分离,从而可以形成相间距离比较规则的相分离结构。更具体而言,上述湿式旋节线分解通常可通过将上述组合物(均匀溶液)涂布在基材层等支撑体上、并使溶剂从涂布层中蒸发而进行。
(聚合物成分)
作为聚合物成分,通常可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只要透明性高、可通过旋节线分解形成上述的表面凹凸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有机酸乙烯基酯类聚合物、乙烯基醚类聚合物、含卤素树脂、聚烯烃(包括脂环式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聚砜类树脂(聚醚砜、聚砜等)、聚苯醚类树脂(2,6-二甲苯酚的聚合物等)、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类、纤维素醚类等)、有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等)、橡胶或弹性体(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等二烯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有机硅橡胶等)等。这些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这些聚合物成分中,常用的是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乙酸乙烯酯类聚合物、乙烯基醚类聚合物、含卤素树脂、脂环式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酯、聚酰胺、纤维素衍生物、有机硅类树脂、橡胶或弹性体等。另外,作为聚合物成分,通常可使用非晶性、并且在有机溶剂(特别是可溶解多种聚合物成分和/或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共同溶剂)中可溶的聚合物成分。特别优选成型性或制膜性、透明性及耐候性高的聚合物成分,例如苯乙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脂环式聚烯烃、聚酯、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纤维素酯类。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C1-10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芳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N,N-二烷基氨基烷基酯;(甲基)丙烯腈;三环癸烷等具有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共聚性单体可例示出苯乙烯等苯乙烯类单体、乙烯基酯类单体、马来酸酐、马来酸、富马酸等。这些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可列举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等。这些中,优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特别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成分(50~100质量%,优选70~100质量%左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类聚合物。
作为纤维素酯类,可列举例如:脂肪族有机酸酯(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等乙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C1-6脂肪族羧酸酯等)、芳香族有机酸酯(苯二甲酸纤维素、苯甲酸纤维素等C7-12芳香族羧酸酯)、无机酸酯类(例如,磷酸纤维素、硫酸纤维素等)等,也可以是乙酸/硝酸纤维素酯等混合酸酯。这些纤维素酯类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优选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C2-4酸纤维素,特别优选乙酸丙酸纤维素等乙酸C3-4酸纤维素。
聚合物成分[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是具有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或能够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反应的官能团)的聚合物。上述聚合物可以在主链具有官能团,也可以在侧链具有官能团。上述官能团也可以通过单体的共聚、共缩聚等而被导入聚合物的主链,但通常被导入侧链。作为这样的官能团,可列举缩合性基团、反应性基团(例如羟基、酸酐基、羧基、氨基或亚氨基、环氧基、缩水甘油基、异氰酸酯基等)、聚合性基团[例如乙烯基、丙烯基、异丙烯基、丁烯基、烯丙基等C2-6烯基、乙炔基、丙炔基、丁炔基等C2-6炔基、乙烯叉等C2-6烯叉、或具有这些聚合性基团的基团((甲基)丙烯酰基等)等]等。这些官能团中,优选聚合性基团。
作为将聚合性基团导入侧链的方法,可列举例如使具有反应性基团、缩合性基团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和具有与上述官能团具有反应性的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反应的方法等。
在具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中,作为官能团,可例示出羧基或其酸酐基、羟基、氨基、环氧基等。
在具有官能团的热塑性树脂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的情况下,作为具有与上述官能团具有反应性的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环氧基、羟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等的聚合性化合物等。这些中,常用的是具有环氧基的聚合性化合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氧环己烯酯等(甲基)丙烯酸环氧环C5-8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等。
作为代表例,可例示出具有羧基或其酸酐基的热塑性树脂、含环氧基的化合物特别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以及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环氧环烯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的组合。具体而言,可使用在(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羧基的一部分导入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成的聚合物,例如,使(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羧基的一部分与丙烯酸3,4-环氧环己烯基甲酯的环氧基反应,从而在其侧链导入聚合性基团(光聚合性不饱和基团)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CYCLOMER P、株式会社大赛璐制)等。
相对于热塑性树脂1kg,参与固化反应的官能团(特别是聚合性基团)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的导入量例如为0.001~10摩尔、优选为0.0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0.02~3摩尔左右。
这些聚合物成分可以适当组合使用。即,聚合物成分可以由多种聚合物构成。多种聚合物可以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而发生相分离。另外,多种聚合物可以互不相容。在组合多种聚合物的情况下,第1聚合物与第2聚合物的组合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组合使用在加工温度附近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例如互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例如,在第1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的情况下,第2聚合物可以为纤维素酯类(乙酸丙酸纤维素等乙酸C3-4酸纤维素等)、聚酯(氨基甲酸酯改性聚酯等)。
进一步,从固化后的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多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例如互不相容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在将第1聚合物和第2聚合物组合的情况下为至少一个聚合物)为在侧链具有能够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反应的官能团(特别是聚合性基团)的聚合物。
第1聚合物与第2聚合物的质量比例可以从例如前者/后者=1/99~99/1、优选为10/90~97/3左右的范围中选择,在第1聚合物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第2聚合物为纤维素酯类的情况下,两种聚合物的质量比例为前者/后者=30/70~95/5、优选为50/50~90/10、进一步优选为60/40~85/15(特别优选为70/30~80/20)左右。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两种聚合物的比例,可以调整防眩层的表面形状及雾度,通过增加纤维素酯类的比例,可以减少作为表面形状的Ra、RSm及Rt,也可以降低雾度。需要说明的是,两种聚合物的具体的比例可以根据后述的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种类等适当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用于形成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除了上述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以外,还可以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其它聚合物。
聚合物成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从-100℃~250℃、优选-50℃~230℃、进一步优选0~200℃左右(例如50~180℃左右)的范围中选择。需要说明的是,从表面硬度的观点考虑,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0℃以上(例如70~200℃左右)、优选为100℃以上(例如100~170℃左右)是有利的。聚合物成分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从例如1000000以下、优选1000~500000左右的范围中选择。
(固化树脂前体成分)
作为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使用具有通过热、活性能量射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等发生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使用能够通过热、活性能量射线等发生固化或交联而形成树脂(特别优选固化或交联树脂)的各种固化性化合物。作为上述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列举例如热固性化合物或树脂[具有环氧基、聚合性基团、异氰酸酯基、烷氧基甲硅烷基、硅烷醇基等的低分子量化合物(例如环氧类树脂、不饱和聚酯类树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等];可通过活性光线(紫外线等)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等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等)等,光固化性化合物可以是EB(电子束)固化性化合物等。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光固化性单体、低聚物、任选为低分子量的光固化性树脂等光固化性化合物简称为“光固化性树脂”。
光固化性化合物包含例如单体、低聚物(或树脂、特别是低分子量树脂)。
作为单体,可列举例如:单官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乙烯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至少2个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氧基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桥环式烃基的二(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具有3~6左右的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等]等。这些单体中,常用的是至少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低聚物或树脂,可例示出双酚A-氧化烯加成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硅(甲基)丙烯酸酯等。
这些光固化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中,优选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固化的光固化性化合物,例如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单体、低聚物、任选为低分子量的树脂等)、EB固化性化合物。特别是,对于实用有利的固化性树脂前体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特别地,在本发明中,从可以兼顾高的防眩性和刺目的抑制的方面考虑,光固化性化合物优选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使具有活性氢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与多异氰酸酯类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多异氰酸酯类通过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例如,聚酯聚酯、聚醚聚酯等)的反应而生成,也可以是具有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但从耐擦伤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多异氰酸酯。
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C2-16烷烃二异氰酸酯等。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氢化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等。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列举例如:苯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N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等。作为多异氰酸酯的衍生物,可列举例如:二聚体、三聚体等多聚体、缩二脲、脲基甲酸酯、碳化二亚胺、脲二酮等。这些多异氰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在这些多异氰酸酯中,从可以兼顾耐擦伤性和光学特性的方面考虑,优选无黄变类型的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例如HDI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IPDI、氢化XDI等脂环族二异氰酸酯等无黄改性二异氰酸酯或其衍生物,特别优选HDI等C4-12烷烃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为C5-8烷烃二异氰酸酯)。
作为具有活性氢原子的(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C2-6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3-甲氧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氧基C2-6烷基酯;二(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部分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中,从耐擦伤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部分酯。
一分子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甲基)丙烯酰基数(官能团数)为2个以上(双官能以上)即可,例如为2~30个、优选为3~25个(例如为5~20个)、进一步优选为8~18个(特别优选为9~15个)左右。上述官能团的数量过少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中,以聚苯乙烯换算可以为5000以下(例如为500~5000),可以为例如550~4000、优选为600~3000、进一步优选为800~2000(特别优选为1000~1500)左右。分子量过大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从可以进行表面改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光固化性化合物除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外,还包含含氟固化性化合物(含有氟原子的前体成分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氟类化合物)。
作为含氟固化性化合物,可列举上述单体及低聚物的氟化物,例如(甲基)丙烯酸氟代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等]、氟代(聚)氧亚烷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例如,氟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氟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氟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氟环氧树脂、含氟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等。这些中,优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氟代聚醚化合物。含氟固化性化合物也可以是市售的氟类聚合性流平剂。
相对于固化性组合物(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含氟固化性化合物的比例例如为0.1~5质量份、优选为0.2~4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3~3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2质量份)。含氟固化性化合物的比例过少时,存在促进相分离的效果降低的隐患,过多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根据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种类,为了提高防眩性及耐擦伤性,也可以使固化性组合物进一步含有填料。
作为填料,可以含有例如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钛粒子、氧化锆粒子、氧化铝粒子等无机粒子、交联(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粒子、交联苯乙烯类树脂粒子等有机粒子。这些填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在这些填料中,从光学特性优异、容易通过旋节线分解形成可兼顾透明性及防眩性的凹凸形状的方面考虑,优选二氧化硅粒子。从可以提高防眩膜的透明性的方面考虑,二氧化硅粒子优选为实心的二氧化硅粒子。
填料的形状可以为各向异性形状,但优选为各向同性形状,特别优选为球状。填料的平均粒径例如为0.1~10μm、优选为0.5~5μm、进一步优选为0.8~3μm(特别优选为1~2μm)左右。
相对于固化性组合物(全部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填料的比例例如为1~50质量份、优选为2~4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3~30质量份左右。
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根据其种类而进一步含有固化剂。例如,在热固性树脂中,可含有胺类、多元羧酸类等的固化剂,在光固化性树脂中,可以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常用的成分,例如苯乙酮类或苯丙酮类、苯偶酰类、苯偶姻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酰基氧化膦类等。相对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整体,光聚合引发剂等固化剂的比例为0.1~20质量%,优选为0.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8质量%左右。
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以进一步含有固化促进剂。例如,光固化性树脂可含有叔胺类(二烷基氨基苯甲酸酯等)、膦类光聚合促进剂等作为光固化促进剂。
(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组合)
在本发明中,上述聚合物成分及上述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中的至少两种成分以在加工温度附近相互发生相分离的组合使用。作为发生相分离的组合,可列举例如:(a)多种聚合物成分彼此互不相容且发生相分离的组合;(b)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不相容且发生相分离的组合;(c)多种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彼此互不相容且发生相分离的组合等。在这些组合中,通常优选(a)多种聚合物成分彼此的组合、(b)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组合,特别优选(a)多种聚合物成分彼此的组合。在发生相分离的两者的相容性高的情况下,在用于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两者不会有效地发生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通常互不相容。在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不相容且发生相分离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聚合物成分作为聚合物成分。在使用多种聚合物成分的情况下,至少一种聚合物成分相对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不相容即可,其它聚合物成分可以与上述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相容。另外,也可以是互不相容的两种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特别是具有多个固化性官能团的单体或低聚物)的组合。
在聚合物成分由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成分构成而发生相分离的情况下,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可以以与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成分在加工温度附近相互相容的组合使用。即,例如在由第1聚合物和第2聚合物构成互不相容的多种聚合物成分的情况下,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与第1聚合物或第2聚合物中的任意聚合物相容即可,也可以与两种聚合物成分相容,但更优选仅与一种聚合物成分相容的情况。在与两种聚合物成分相容的情况下,会相分离成以第1聚合物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为主成分的混合物、和以第2聚合物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为主成分的混合物的至少两相。
在所选择的多种聚合物成分的相容性高的情况下,在用于使溶剂蒸发的干燥过程中,聚合物成分彼此不会有效地发生相分离,作为防眩层的功能降低。多种聚合物成分的相分离性可以通过下述操作简便地判定:使用相对于两种成分为良溶剂的溶剂制成均一溶液,在使溶剂缓慢蒸发的过程中,通过肉眼观察来确认残存固体成分是否白浊。
此外,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通过固化而生成的固化或交联树脂的折射率通常互不相同。另外,多种聚合物成分(第1聚合物与第2聚合物)的折射率也互不相同。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或交联树脂的折射率之差、多种聚合物成分(第1聚合物与第2聚合物)的折射率之差分别可以为例如0.01~0.2、优选为0.05~0.15左右。
聚合物成分与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比例(质量比)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例如前者/后者=1/99~95/5左右的范围中选择,例如为2/98~90/10(例如3/97~50/50)、优选为5/95~40/60、进一步优选为10/90~30/70(特别优选为15/85~25/75)左右。聚合物成分的比例过少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多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其它成分)
由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形成的防眩层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流平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填充剂、交联剂、偶联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蜡、防腐剂、粘度调整剂、增粘剂、消泡剂等。添加剂的比例相对于防眩层整体例如为0.01~10质量%(特别优选为0.1~5质量%)左右。
(防眩层的厚度)
防眩层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1~20μm、优选为2~10μm、进一步优选为3~8μm(特别优选为5~7μ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防眩层的平均厚度可以使用光学式膜厚测量仪测定任意10个部位、并算出平均值而求出。
[基材层]
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由上述防眩层单独形成,也可以由基材层、和形成于该基材层的至少一面的防眩层形成。这些中,从处理性、机械特性、生产性等方面出发,优选在基材层的一面(仅单面)层叠防眩层。
基材层由透明材料形成即可。透明材料可以根据用途来选择,也可以为玻璃等无机材料,但从强度、成型性等方面出发,常用的是有机材料。作为有机材料,可列举例如:纤维素衍生物、聚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等。这些中,常用的是纤维素酯、聚酯、聚碳酸酯等,优选聚酯、聚碳酸酯。
作为聚酯,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芳酸亚烷基酯等。作为聚碳酸酯,可列举双酚型聚碳酸酯等。
这些中,从机械特性、透明性等的平衡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PET、PEN等聚C6-10芳酸C2-4亚烷基酯、双酚A型聚碳酸酯。
基材层也可以含有在防眩层一项中例示出的惯用的添加剂。添加剂的比例也与防眩层同样。
基材层可以为单向或双向拉伸膜,但从低双折射率,光学各向同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也可以为未拉伸膜。
基材层可以经过了表面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也可以具有易粘接层。
基材层的厚度(平均厚度)例如为5~2000μm、优选为15~10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500μm左右。
[防眩膜的特性]
本发明的防眩膜通过具有给定的表面形状,从而可以同时满足防眩性、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以及耐擦伤性。具体而言,防眩层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例如为0.03~0.3μm、优选为0.05~0.3μm(例如0.06~0.3μm)、进一步优选为0.07~0.25μm(特别优选为0.08~0.2μm)左右。Ra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防眩层表面的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例如为3~35μm、优选为5~25μm、进一步优选为8~25μm(特别优选为10~25μm)左右。RSm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耐擦伤性及利用手指的滑动性降低的隐患。
防眩层表面的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例如为0.05~2μm(例如为0.1~1.5μm)、优选为0.3~1μm、进一步优选为0.4~0.9μm(特别优选为0.5~0.8μm)左右。Rt过小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耐擦伤性降低的隐患。
就防眩层表面而言,只要上述Ra、RSm及Rt中的2个以上特性满足上述范围即可,但从可以高度满足防眩性、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以及耐擦伤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全部特性满足上述范围。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及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可以按照JIS B0601,使用非接触表面/层断面形状测量系统[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VertScan2.0”]测量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并基于得到的曲线而求出。
防眩层表面的利用手指的滑动性也优异,使用粘贴了人造皮肤的面触头,在负载0.2N、移动速度50mm/秒、有效测定距离50mm的条件下测定的防眩层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可以为3以下(例如0.01~1)、例如为0.1~3、优选为0.15~2.5、进一步优选为0.2~2(特别优选为0.3~2)左右。动摩擦系数过高时,存在利用手指的滑动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动摩擦系数可以使用动摩擦测定仪来测定,详细而言,可以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防眩层表面的耐擦伤性优异,在室温(20~25℃)下用钢丝棉#0000以速度50mm/秒、距离5cm在防眩层的表面往复10次时,未产生伤痕的最大负载可以为50g负载以上(例如50~2000g负载)、例如为100g负载以上、优选为200g负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g负载以上(特别优选为800g负载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耐擦伤性的评价可以按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
本发明的防眩膜的透明性高,视觉辨认性优异。防眩膜的雾度为1~60%,优选为2~50%、进一步优选为3~40%(特别优选为5~30%)左右。雾度过低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高时,存在视觉辨认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雾度可以按照JIS K7163,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DH-5000W”),将防眩层表面设置为受光器侧而进行测定。
防眩膜的全光线透射率例如为70%以上(例如70~100%)、优选为80~99%、进一步优选为85~98%(特别优选为90~95%)左右。全光线透射率过低时,存在透明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全光线透射率可以按照JIS K7361并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NDH-5000W”)而测定。
防眩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1~70%,优选为10~68%、进一步优选为15~65%左右。另外,在透明性重要的用途中,60°光泽度可以为例如30~70%、优选为50~68%、进一步优选为60~65%左右。另外,在防眩性重要的用途中,60°光泽度可以为例如5~60%、优选为10~50%、进一步优选为20~30%左右。60°光泽度过小时,存在视觉辨认性降低的隐患,相反,过大时,存在防眩性降低的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60°光泽度可以按照JIS K8741并使用光泽计(TQC公司制“Polygloss KT-GL0030”)来测定。
本发明的防眩膜除上述防眩层及上述基材层以外,还可以与作为惯用的功能层的粘合层、低折射率层、防反射层等组合。
[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防眩膜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材料的种类而适当选择,可以通过物理性的加工、使用了模具的转印等形成,但从生产性等方面考虑,优选经过通过热或活性能量射线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固化工序来制造的方法,从可以生成规则的表面的凹凸形状、容易形成具有本发明的表面凹凸形状的防眩层的方面考虑,优选包括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发生相分离而形成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形成工序。
在防眩层形成工序中,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可以在使用于形成防眩层的液态组合物干燥的过程中通过相分离而在表面形成凹凸。在使用包含一种以上聚合物成分及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作为用于以湿式形成防眩层的液态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是下述方法:通过将上述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支撑体上并进行干燥,使选自聚合物成分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中的至少两种成分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发生相分离,然后利用热或活性能量射线使发生相分离后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
在由防眩层单独形成防眩膜的情况下,上述支撑体可以是能够将防眩层剥离的支撑体,但从机械特性等方面出发,优选为基材层。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可以含有溶剂。溶剂可根据上述聚合物成分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种类及溶解性而进行选择,只要是至少可使固体成分(例如多种聚合物成分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反应引发剂、其它添加剂)均匀地溶解的溶剂即可。特别地,也可以通过调整溶剂对聚合物成分及固化树脂前体的溶解性而控制相分离结构。作为这样的溶剂,可列举例如:酮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醚类(二烷、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水、醇类(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二醇单甲醚(1-甲氧基-2-丙醇)等]、乙酸溶纤剂类、亚砜类(二甲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另外,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
在这些溶剂中,优选为含有甲乙酮等酮类的溶剂,进一步优选为酮类、与醇类(丁醇等脂肪族醇)和/或酯类(乙酸丁酯等脂肪族羧酸酯)的混合溶剂,最优选酮类(特别是二C1-4烷基酮)与醇类(特别是C1-6烷醇)的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相对于酮类100质量份,醇类和/或酯类(在混合两者的情况下为总量)的比例例如为1~150质量份(例如为3~100质量份)、优选为5~1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3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5~20质量份)左右。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溶剂适当组合,可调整基于旋节线分解的相分离,从而形成可兼顾视觉辨认性、透明性以及防眩性的凹凸形状。
混合液中的溶质(聚合物成分、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反应引发剂、其它添加剂)的浓度可以在不损害发生相分离的范围及流延性、涂布性等的范围内选择,例如为1~80质量%、优选为10~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50质量%(特别优选为30~40质量%)左右。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常用的方法,例如辊涂法、气刀涂布法、刮涂法、棒涂法、反向涂布法、线棒涂布法、缺角轮涂布法、浸渍/挤压(dip squeeze)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微型凹版涂布法、丝网涂布法、浸涂法、喷涂法、旋涂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常用的是线棒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等。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也可以将涂布液经多次涂布。
将上述混合液流延或涂布后,通过在溶剂的沸点附近或比沸点低的温度(例如比溶剂的沸点低1~120℃、优选低5~50℃、特别优选低10~50℃左右的温度)下使溶剂蒸发,可诱发基于旋节线分解的相分离。溶剂的蒸发通常可以通过干燥,例如相应于溶剂的沸点在30~200℃(例如30~150℃)、优选40~120℃、进一步优选50~90℃(特别优选为60~85℃)左右的温度下干燥而进行。
通过伴随这样的溶剂的蒸发而发生的旋节线分解,可以为相分离结构的域间的平均距离赋予有序性或周期性。
通过利用活性光线(紫外线、电子束等)、热等使干燥后的固化性组合物最终固化,可以使通过旋节线分解形成的相分离结构立即固定化。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可根据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种类将加热、光照等加以组合。
加热温度可从适当的范围、例如50~150℃左右选择。光照可根据光固化性成分等的种类进行选择,通常可利用紫外线、电子束等。常用的光源通常为紫外线照射装置。
作为光源,例如在紫外线的情况下,可利用Deep UV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卤素灯、激光光源(氦-镉激光器、准分子激光器等光源)等。照射光量(照射能量)根据涂膜的厚度而不同,例如为10~10000mJ/cm2,优选为20~5000mJ/cm2,进一步优选为30~3000mJ/cm2左右。根据需要,光照也可以在非活泼气体氛围中进行。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兼顾高的防眩性和耐擦伤性,因此,可以用于各种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有机EL显示器等,进一步,由于利用手指的表面滑动性也优异,因此作为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高精细的带触摸面板的LCD、有机EL显示器是有用的。
详细而言,LCD可以是利用外部光对具备液晶单元的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反射型LCD,也可以是具备用于对显示单元进行照明的背光单元的透射型LCD。在反射型LCD中,可以经由显示单元将来自外部的入射光导入,并利用反射构件对透过显示单元的透射光进行反射,从而对显示单元进行照明。在反射型LCD中,可以在位于上述反射构件的前方的光路内配设本发明的防眩膜。例如,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配设或层叠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可视侧前表面)等,特别地,可以配设于具有准直背光单元、且不具有棱镜片的LCD的前表面。
在透射型LCD中,背光单元可以具备用于使来自光源(冷阴极管等管状光源、发光二极管等点状光源等)的光从一侧部入射并从前表面的出射面出射的导光板(例如截面楔形的导光板)。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导光板的前表面侧配设棱镜片。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导光板的背面配设用于使来自光源的光向出射面侧反射的反射构件。在这样的透射型LCD中,通常可以在位于光源前方的光路内配设本发明的防眩膜,例如,可以在显示单元的前表面等配设或叠层上述防眩膜。
在有机EL显示器中,有机EL的各个像素中构成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通常由金属等阴电极/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ITO等阳电极/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等基板形成。在有机EL显示器中,可以将本发明的防眩膜配设于光路内。
另外,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用作用于防止包括带触摸面板的LCD、有机EL显示器受损的面向售后市场的保护或防护膜。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原料如下所述,通过以下的方法对得到的防眩膜进行了评价。
[原料]
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对(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羧基的一部分加成丙烯酸3,4-环氧环己烯基甲酯而得到的化合物、株式会社大赛璐制“CYCLOMER P(ACA)320M”、固体成分40质量%
乙酸丙酸纤维素:EASTMAN公司制“CAP-482-20”、乙酰化度=2.5%、丙酰化度=46%、聚苯乙烯换算的数均分子量75000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10官能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1200、Daicel Ornex株式会社制“KRM8452”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B:9官能脂肪族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1800、Daicel Ornex株式会社制“KRM8904”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C:15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理论分子量2300、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U-15HA”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D:15官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U-53H”
含氟紫外线反应型表面改性剂:DIC株式会社制“MEGAFAC RS-75”
含二氧化硅的丙烯酸类涂布液:含二氧化硅微粒的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性化合物、爱克工业株式会社制“Z-757-4RL”、固体成分43重量%
光引发剂: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IRGACURE 907”
PET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菱树脂株式会社制“O321”、厚度125μm
PC膜:聚碳酸酯膜、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Lupilon FS-2000”、厚度400μm。
[防眩层的厚度]
使用光学式膜厚测量仪对任意的10个部位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平均值。
[雾度]
基于JIS K7163,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DH-5000W”),将防眩层表面设置为受光器侧而进行了测定。
[全光线透射率]
基于JIS K7361,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DH-5000W”)进行了测定。
[60°光泽度]
基于JIS Z8741,使用光泽计(TQC公司制“Polygloss KT-GL0030”)测定了角度60°的光泽度。
[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
基于JIS B0601,使用非接触表面/层断面形状测量系统[株式会社菱化系统制“VertScan2.0”]对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进行测量,基于所得到的曲线分别求出了算术平均粗糙度Ra、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
[耐钢丝棉(SW)性试验]
使用具备用钢丝棉#0000包覆的直径1cm的杆的钢丝棉耐久性试验机,在室温(20~25℃)下改变负载,以速度50mm/秒、距离5cm在防眩层的表面往复摩擦10次后,通过肉眼观察进行确认,求出了未产生伤痕的最大负载。
[防眩性]
将没有遮光栅格(Louver)的裸露荧光灯的照明映于防眩膜,通过肉眼观察确认该镜面反射光的眩目,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未感觉到眩目
○:稍感觉到眩目
×:感觉到眩目。
[动摩擦系数]
使用动摩擦系数测定器(株式会社Trinity Lab制“Handy Tribo MasterTL201Ts”),测定了负载0.2N、速度50mm/秒、有效测定距离50mm时的摩擦力。作为面触头,使用在5mm厚的海绵片(Cemedine公司制“间隙带N-1”)上粘贴有人造皮肤(View Lux公司制“Bioskin”)的触头,使其在防眩层表面滑动,求出动摩擦系数。
涂布液1的制备
将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57.7质量份、乙酸丙酸纤维素7.1质量份、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 105.7质量份、含氟紫外线反应型表面改性剂1.4质量份、光引发剂“IRGACURE 907”(BASF公司制)2.8质量份溶解于甲乙酮(MEK)250质量份与1-丁醇39.2质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涂布液1。
涂布液2的制备
使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B来代替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2。
涂布液3的制备
将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变更为59.2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3。
涂布液4的制备
使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C来代替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4。
涂布液5的制备
使用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D来代替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5。
涂布液6的制备
将混合溶剂变更为MEK 18.61质量份、乙酸丁酯7.98质量份以及1-丁醇3.92质量份的混合溶剂,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6。
涂布液7的制备
将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变更为7.09质量份,将乙酸丙酸纤维素的比例变更为0.57质量份,将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C的比例变更为10.78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涂布液4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7。
涂布液8的制备
将具有聚合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的比例变更为6.71质量份,将乙酸丙酸纤维素的比例变更为0.52质量份,将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A的比例变更为11.91质量份,将混合溶剂变更为MEK 16.6质量份、1-丁醇3.92质量份以及乙酸丁酯10.74质量份的混合溶剂,除此以外,与涂布液1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8。
涂布液9的制备
将乙酸丙酸纤维素的比例变更为0.76质量份,除此以外,与涂布液4的制备同样地制备了涂布液9。
涂布液10的制备
将涂布液4和含二氧化硅的丙烯酸类涂布液以使得以固体成分质量比计为前者/后者=40/60的方式混合,制备了涂布液10。
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
使用线棒在PET膜上涂布各涂布液,在80℃的烘箱内干燥1分钟,由此形成了厚度6μm的涂膜。接下来,对涂膜照射来自高压水银灯(Eye graphics公司制)的紫外线约10秒钟,使涂膜固化,形成防眩层,得到了防眩膜。
实施例7
使用PC膜来代替PET膜,并涂布涂布液1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6及比较例1~3同样地得到了防眩膜。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根据表1的结果可以明确,实施例的防眩膜的动摩擦系数低,利用手指的滑动性良好,并且还可以提高耐擦伤性及防眩性。与此相对,比较例的防眩膜的耐擦伤性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防眩膜可以用作在各种显示装置、例如LCD、阴极管显示装置、有机或无机EL显示器、场致发射显示器(FED)、表面电场显示器(SED)、背投电视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利用的防眩膜,特别是从利用手指的滑动性及耐擦伤性优异的方面考虑,适用于汽车导航用显示器、游戏机、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笔记本型或便携型PC、台式PC等)、电视机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Claims (10)

1.一种防眩膜,其是表面具有防眩层的防眩膜,
其中,该防眩膜的雾度为1~60%,防眩层表面的60°光泽度为0.1~70%,
使用粘贴了人造皮肤的面触头,在负载0.2N、移动速度50mm/秒、有效测定距离50mm的条件下测定的防眩层表面的动摩擦系数为0.1~3,
所述防眩层为包含一种以上固化树脂前体成分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
并且,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特性(3):
(3)粗糙度轮廓的最大截面高度Rt为0.1~1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形状满足下述特性(1)及(2):
(1)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5~0.25μm;
(2)粗糙度轮廓单元的平均长度RSm为5~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固化性组合物还包含一种以上聚合物成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聚合物成分包含纤维素酯类和/或任选具有聚合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固化树脂前体成分包含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一分子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甲基)丙烯酰基的数量为5~20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固化树脂前体成分还包含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氟类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固化性组合物还包含填料。
8.一种防眩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过湿式旋节线分解发生相分离而形成凹凸形状的防眩层形成工序。
9.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为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器。
CN202310636287.6A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Pending CN1168409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7302 2018-05-21
JP2018097302A JP2019203931A (ja) 2018-05-21 2018-05-21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201980014768.5A CN112272785B (zh)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PCT/JP2019/011033 WO2019225130A1 (ja)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4768.5A Division CN112272785B (zh)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40956A true CN116840956A (zh) 2023-10-03

Family

ID=686167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6287.6A Pending CN116840956A (zh)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N201980014768.5A Active CN112272785B (zh)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4768.5A Active CN112272785B (zh) 2018-05-21 2019-03-18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203931A (zh)
CN (2) CN116840956A (zh)
WO (1) WO2019225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193215A1 (zh) * 2020-03-26 2021-09-30
JP7404511B2 (ja) * 2020-04-10 2023-12-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2328707A (zh) * 2022-01-07 2023-07-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JP2023170856A (ja) * 2022-05-20 2023-12-01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22371A (ja) * 2007-11-14 2009-06-0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66469A (ja) * 2008-09-10 2010-03-25 Daicel Chem Ind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070614A1 (en) * 2009-05-21 2012-03-22 Hiroshi Takahashi Anti-newton-ring film and touch panel
JP5501800B2 (ja) * 2010-02-25 2014-05-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導電性膜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9051474B2 (en) * 2010-07-14 2015-06-09 Lg Chem, Ltd. Anti-glare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anti-glare coating film having superior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contamination resistance
JP6128629B2 (ja) * 2011-04-22 2017-05-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2017058693A (ja) * 2011-04-22 2017-03-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JP5778997B2 (ja) * 2011-05-31 2015-09-1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887728B1 (ko) * 2011-07-26 2018-08-10 키모토 컴파니 리미티드 정전용량식 터치 패널 및 방현성 필름
JP6190581B2 (ja) * 2012-10-19 2017-08-3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24883B2 (ja) * 2012-11-02 2017-11-0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マルチ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フィルム
CN108129032B (zh) * 2013-01-30 2020-11-03 Agc 株式会社 带防污膜的透明基体
JP6349126B2 (ja) * 2014-03-31 2018-06-27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ペン入力デバイス用透明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13096B2 (ja) * 2014-04-02 2018-04-1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
US9891352B2 (en) * 2014-04-17 2018-02-13 Daicel Corporation Anti-glare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16041481A (ja) * 2014-08-18 2016-03-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防眩性反射防止膜付き透明基材および物品
WO2016163478A1 (ja) * 2015-04-07 2016-10-13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コーティング用硬化性組成物
CN107615100B (zh) * 2015-05-12 2022-03-01 Agc株式会社 带低反射膜的基体
CN117331157A (zh) * 2015-09-11 2024-01-0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用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94424B1 (ko) * 2015-10-09 2023-10-27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시트, 편광판, 광학 시트의 선별 방법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표시 장치
US10473829B2 (en) * 2016-01-18 2019-11-12 Corning Incorporated Enclosures having an improved tactile surface
JP2019069861A (ja) * 2016-03-01 2019-05-09 Agc株式会社 化学強化ガラス、センサユニット、携帯機器および化学強化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6797567B2 (ja) * 2016-06-06 2020-12-0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光拡散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装置
JP6583372B2 (ja) * 2016-09-27 2019-10-02 Agc株式会社 ガラス物品
DE112018004781T5 (de) * 2017-08-30 2020-06-25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Transparenter Gegenstan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785A (zh) 2021-01-26
JP2019203931A (ja) 2019-11-28
WO2019225130A1 (ja) 2019-11-28
CN112272785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2785B (zh)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CN107405865B (zh) 透明叠层膜
JP2019207381A (ja) 防眩性積層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TWI780268B (zh) 防眩薄膜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KR101720333B1 (ko) 방현성 코팅 조성물, 방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527527A (zh) 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4664196A (zh) 透明叠层膜
CN111448487B (zh) 防眩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TWI796511B (zh) 防眩膜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JP2019113877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CN110073248B (zh) 光学层叠体
TWI780269B (zh) 防眩薄膜以及其製造方法及用途
WO2021014776A1 (ja) 防眩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用途
CN111448488A (zh) 防眩膜、以及其制造方法及用途
JP7491963B2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TW202328715A (zh) 光學膜
JP2019113876A (ja) 防眩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