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8215A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Google Patents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38215A CN116838215A CN202310803672.5A CN202310803672A CN116838215A CN 116838215 A CN116838215 A CN 116838215A CN 202310803672 A CN202310803672 A CN 202310803672A CN 116838215 A CN116838215 A CN 1168382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door
- boosting
- shaft
- wind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08000032370 Second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4719 Personality chan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35—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e.g. flexible or rigid rack-and-pinion arrangements
- E05F15/64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push-pull mechanisms, e.g. flexible or rigid rack-and-pinion arrangements operated by friction whe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其中门窗助推设备包括本体,其能够提供驱动力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限位件,其适于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安装前、中或者后: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或者,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移门窗的助推设备均基于门窗的平移轨道安装,例如现有的推拉门的助推设备就安装在轨道中。而平移门窗的轨道连接部分面积有限,导致助推设备的安装位置受限,进而限制了助推设备的助推方式,因此现有的平移门窗助推设备大多基于在门窗的框体结构上加装助力轨道来实现,这导致要对门窗的结构进行改装,且在后续拆除门窗助推设备后,也无法还原门窗的本来面貌,而造成门窗不可修复的损坏。而摩擦的方式驱动时,由于平移门或者平移窗通常能够相对运动,导致不便产生稳定的相对驱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其中门窗助推设备通过抵接目标门窗的方式进行驱动输出,以降低对门窗的损坏,由于抵接关系产生的摩擦力是相对的,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通过限位件限制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保证另一扇门窗的平稳运行。且基于该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能够基于实际需求选择限定任意一扇门窗,而使本体驱动另一扇门窗活动,且该选择仅需要改变限位件的限制位置,不用更改本体的安装位置,方便快捷。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设备,其中包括:
本体,其能够提供驱动力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
限位件,其适于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安装前、中或者后:
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或者,
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方法,用于一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本体;所述方法包括:
安装所述本体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其中在安装本体于所述门窗时:
通过一限位件插入所述门窗的相邻两扇门窗之间,使得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和/或;
通过一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或者,通过一限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窗,其中包括:
能够沿一滑轨移动的至少两扇门窗;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
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设置于两扇窗户中的一扇,并用于驱动另一扇窗户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设备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件设置安装件于门窗时的截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件设置安装件于门窗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件设置致感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件设置本体于门窗时的截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通过限位件设置安装件于门窗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c是图11中沿S-S’线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限位件的卡口调节前的位置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限位件的卡口调节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7所示门窗助推设备拆开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17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轮状构件处于后退位置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的内部姿态调整件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后退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剖开且部分部件处于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壳体部分被剖开后轮状构件处于凸出位置时姿态调整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移窗应用场景中安装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9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门应用场景中安装件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1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31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于安装件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动力部、轮状构件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从传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主传动构件、从传动构件以及磁珠之间的组装关系示意图;
图3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光能板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部分部件处于爆炸状态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组装于第二固定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体安装时的过程示意图;
图45a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平移窗应用场景本体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5b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5c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旋转门应用场景中本体安装完成后的旋转门驱动状态示意图;
图4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门窗助推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4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原理示意图;
图4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门窗助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耦接”、“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而形成联动关系,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门窗均可以理解为平移门或者平移窗,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适用于平移门的助推场景中或者平移窗的助推场景中,当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的外凸式设计,使得本发明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也可以应用到其它非平移运动轨迹的门窗的助推场景中,例如旋转门、折叠门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为便于理解,后续实施例均以平移窗为例进行具体描述。
请参阅图1-图6,基于图1-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窗助推设备被具体示意;如图1可见,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至少包括安装件20、本体10;其中:
所述安装件20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如图2所示),所述本体10通过免布线方式供电以提供驱动力,并且适于通过所述安装件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窗(如图1和图2所示),使得在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仍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免布线方式供电可例如但不限于电池供电、太阳能供电等;
参阅图3,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限位件40,所述限位件40适于在所述安装件20的安装过程中限定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例如限定图4中的安装件20与平移窗2的前窗21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进而能够对门窗施加垂直于门窗表面的正压力并通过旋转摩擦将正压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水平驱动力,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进而,基于上述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具有可拆卸的本体结构,且所述本体结构能够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便捷的安装或者拆离于目标门窗。由于所述本体10采用免布线方式供电,因此在所述本体10需要进行维护(例如维修、充电、清洁、更换耗材等)的时候,可以便捷的被拆卸,且再次安装的时候由于安装件20与目标门窗之间的位置始终未变,不会产生本体10再次安装相对于目标门窗的位置较之前不同的问题,能够在便捷拆装的同时,提高所述本体10多次拆卸安装时位置的一致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通过抵接目标门窗的方式进行摩擦力形式的驱动输出,因此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与目标门窗之间的抵接关系以防止本体10与目标门窗脱离后本体10的驱动力无法传递至目标门窗。为保证该抵接关系,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还具有限位件40,所述限位件40适于在所述安装件20的安装过程中限定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换句话说,由于本体10与安装件20之间的组装关系固定,进而通过对安装件20与目标门窗之间的安装距离的限制,能够间接地限制本体10与目标门窗之间的抵接关系,使得安装件20安装完成后,本体能够通过组装于所述安装件20中形成于目标门窗的可驱动的抵接关系。且该限位件40在所述安装件20安装完毕后可以被抽离于目标门窗,进而在提供便捷安装定位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后期目标门窗的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件包括定位部401,其具有指定厚度,以适于在所述安装件20的安装过程中插设于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如图4所示),以限定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件20大体上呈“D”型,所述定位部401包括形状与所述安装件20类似的D型构件,所述限位件40还包括沿所述D型构件的弧形边缘垂直延伸的凸缘部402,所述凸缘部环绕于所述D型构件的弧形边缘,与所述D型构件形成一个半包围式的D型容纳位403,该D型容纳位适配于所述安装件20的外形。其使用原理阐释如下:在所述安装件20安装过程中,将所述安装件20首先放置于所述D型容纳位,进而将所述限位件40的D型构件的背离所述安装件20的一侧贴合于其中一扇门窗,并基于此将所述安装件20的侧面贴合于另一扇门窗的框架结构的侧边(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贴合于平移窗2的后窗22的侧边窗框221上),并通过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于该框架结构的侧边,如图4所示,由于所述D型构件具有指定厚度,且该厚度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时抵接所述门窗(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中的定位部401的厚度为9.5mm左右),因此通过该限位件40的限位作用,能够便捷的将所述安装件20安装于门窗的正确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致感件50,其适于被设置在所述门窗的目标位置,并能够和所述本体10中设置的感应件(图未示)形成相互感应的传感器,以使得所述本体10在所述感应件感应到所述致感件50时调整运行状态。所述运行状态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运行速度、位置、方向至少之一。进而,基于所述致感件50被设置的具体位置的不同,所述本体10能够基于所述感应件实现不同位置和/或状态的调整。
一种举例中,所述致感件50有至少两个,并用于沿所述本体在所述门窗的活动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门窗。
进一步地举例中,所述目标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分别设置有所述致感件50;所述本体10被设置为:能够响应一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平移窗2沿第一方向运动(为门窗打开或者关闭的水平的方向之一),并在所述感应件感应到所述第一位置的致感件50时停止活动;和,能够响应另一控制指令驱动所述平移窗2沿第二方向运动(为门窗打开或者关闭的水平的方向另一),并在所述感应件感应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致感件50时停止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本体1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形成两个限制运动点,通过设置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不同,被驱动的门窗的具体被限制形态也不同。例如一种应用场景中,所述第一位置为平移窗完全打开时致感件50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窗户完全关闭时致感件50对应的位置,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所述本体10在运行至完全打开或者完全关闭的位置时将自动停止运转,形成两个位置的限制运动点,防止窗户到达某一极限位置时本体仍然运转而造成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感应件在图中并未示出,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部,具体而言,其可以基于所述致感件50的具体实施方式来适应性的调整自身于本体10内部的设置姿态。举例来说,当所述致感件50被实施为磁铁时,所述感应件可实施为设置于本体10内部的霍尔传感器,其位置应该被设置为能够检测到门窗2上的磁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感应件和所述致感件也可以被设置为光电对管或者碰撞开关等其他传感器的形态,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以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应用于推拉平移窗2进行开合运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平移窗2的两个窗扇中之一固定,另一活动进行开合运动,平移窗2中可活动窗扇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之一时,所述平移窗2打开限度最大,平移窗2中可活动窗扇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中另一时,所述平移窗2闭合。所述本体10被设置为:
在接收到特定指令时,驱动平移窗2运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一,并在继续运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的另一的时候计量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总的距离,并以此作为所述平移窗2的最大打开阈度,进而存储该最大打开阈度,并作为后续开合度控制的参照基准。
其中,所述特定指令可以是设置于本体10的本地的操作键被按照特定操作触发而产生的控制指令信号,也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所述本体10内部的控制电路建立通信联系后通过相关app发送的对应控制指令信号。
一种示例性说明中:用户可以将本体10通过网关进行联网,进而通过手机实现与本体10的网络连接通信,进而通过手机上的相关app发送“行程校准”指令信号至所述本体10,本体10接收到该指令信号后,先驱动平移窗2移动到第一位置,然后驱动平移窗2由第一位置运动之第二位置,并在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基于感应单元计量运行的距离,以此作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假设,计量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值为100cm,则后续手机可以通过app发送“打开平移窗百分之五十”的指令信号至本体10,进而本体10将基于该100cm的距离值的基准,驱动平移窗2运动到大约50cm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还包括限位部403,其用于定位所述目标位置。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部403包括开设于所述D型构件的靠近端部的安装孔,实际操作中,以霍尔传感器作为所述致感件设置于平移窗2为例,先将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限位件40按照上述实施例记载的方式设置于平移窗2的一窗扇(例如图示后窗22)的框架结构的侧边221,然后将另一窗扇(例如图示前窗21)移动至完全关闭窗户的位置,并将一磁铁通过所述安装孔贴设于所述另一窗扇以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一,接着将另一窗扇移动至完全几乎打开窗户的位置(实际上,由于门窗助推设备将占用窗户的一部分开合面积,所以另一窗扇不会完全打开),并将另一磁铁通过所述安装孔贴设于所述另一窗扇以确定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另一。由于本体的端部设置有霍尔传感器,因此当本体运动到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将感应到磁铁辐射的磁场以确定到达目标位置。
请参阅图1、图2、图7图10,基于图1、图2、图7-图10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窗助推设备被具体示意,如图1、图2、图7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至少包括本体10以及限位件40a;其中:
所述本体10能够提供驱动力并适于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窗;
所述限位件40a适于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沿所述本体10驱动所述门窗活动的方向插设于相邻两扇门窗之间,并在所述本体10安装完毕后被抽离,以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门窗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进而能够对门窗施加垂直于门窗表面的正压力并通过旋转摩擦将正压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水平驱动力,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制造误差或者为了减少平移门窗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卡涩,一般平移门窗与轨道之间会设置有一定的缝隙,而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通过抵接目标门窗的方式进行驱动输出,因此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与目标门窗之间的抵接关系以防止本体10与目标门窗脱离后本体的驱动力无法传递至目标门窗。而所述缝隙的存在会导致所述抵接关系存在不稳定的隐患,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还具有限位件40a,而该限位件40a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通过所述定位部401a插设于所述门窗的相邻两扇门窗之间,由于所述缝隙的存在,两扇门窗将被撑开,而基于被撑开后的两扇门窗的相对位置安装所述本体10,能够提高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门窗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的稳定性。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所述限位件具有被构造为楔形的定位部401a,以便于插入两扇门窗之间,且所述定位部401a具有指定厚度以能够在被插设于相邻两扇门窗之间时将两扇门窗撑开(如图9所示)。具体安装时,可先将窗户完全闭合后使两扇门窗的侧边框架结构重合,进而将所述楔形的定位部401a插设于两扇门窗的侧边框架结构之间,以挤压两扇门窗与导轨之间的缝隙而将两扇窗户撑开。进一步地举例中,所述限位件40a可采用柔性材质制作,以防止在撑开门窗时造成门窗的损坏。更具体地,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部401a的两相对侧面可设置纹理401a1,以增强摩擦,防止其在撑开门窗时掉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
安装件20,用于安装于所述门窗;
所述本体10用于通过所述安装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窗,并在所述本体10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进而,在本实施例的们门窗助推设备具有安装件20的基础上,如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具有两种限位件(40以及40a),安装时,先用限位件40a撑开两扇门窗,进而在此基础上利用限位件40a对安装件20的安装进行定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方法,用于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本体10,以及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的安装件20;所述方法包括:
安装所述安装件20于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
将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中,以使得所述本体10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并在所述本体10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其中,在安装所述安装件20时通过一限位件限定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的安装距离,以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时与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相对于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安装本体10于所述门窗时,通过一限位件40a插入第一扇门窗与第二扇门窗之间,以撑开第一扇门窗和第二扇门窗。
请参阅图1、图2、11a-图15,基于图1、图2、图11a-图15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窗助推设备被示意,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至少包括本体10以及限位件40b;其中:
所述本体10能够提供驱动力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本领域技术人员悉知的是,平移式的推拉门或者平移式的推拉窗(简称平移窗)均由至少两扇相对进行移动的门或者窗组成,该两扇门或者窗能够基于轨道进行相对运动以进行开合,因此基于前述对“门窗”的记载,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特征“第一扇门窗”可以理解为两扇门或者窗中的其中一扇门或者窗(具体而言,如图11a中的后窗22或者图11b中的前窗21),而特征“第二扇门窗”可以理解为与所述第一扇门或者第一扇窗相对运动的另一扇门或者窗(具体而言,如图11a中的前窗21或者,图11b中的后窗22);
所述限位件40b适于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安装前、中或者后:
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22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22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10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21活动(如图11a所示);或者,
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扇门窗21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21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1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22活动(如图11b所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通过抵接目标门窗的方式进行摩擦力形式的水平驱动输出,由于抵接关系产生的摩擦力是相对的,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通过限位件限制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保证另一扇门窗的平稳运行。且基于该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能够基于实际需求选择限定任意一扇门窗,而使本体驱动另一扇门窗活动,且该选择仅需要改变限位件40b的限制位置,不用更改本体10的安装位置,方便快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22活动时,所述本体10适于跟随所述第一扇门窗22相对于所述第二扇门窗21活动。如图11c所示,具体来说,所述本体10被设置在第一扇门窗22的侧框221上,所述限位件40b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扇门窗21对应的轨道23上以限制第二扇门窗21的活动;此时本体10输出相对于第二扇门窗21的旋转输出以将垂直于门窗表面方向的正压力转化为平行于门窗表面方向的驱动力,进而基于该驱动力带动本体10与第一扇门窗22相对于第二扇门窗21沿着滑轨做水平滑动。进而,当门窗具有窗纱24时,窗纱可以设置在第一扇门窗22关闭时所在位置,以防止窗纱24与本体10之间发生干涉,且当本体10带动第一扇门窗22运动至开窗位置时,如图11b所示,窗纱24刚好覆盖窗户打开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40b包括:
定位部401b,其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卡口401b3,并适于通过所述卡口401b3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轨道23,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22或者所述第二扇门窗21活动;以及
操作部405,可操作地耦接所述定位部401b,用于调节所述定位部401b的卡口401b3的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中任意能够限制门窗与轨道23之间相对运动的定位用的构件或者构件的组合都能够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一种可选择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实际需求进行具体限位件的实现形式的选择,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而言,如图12和图13所示,其中所述定位部401b包括:
固定板401b1,其中设置有活动孔(图未示);
相对所述固定板设置的活动板401b2,其中设置有螺纹孔(图未示),所述固定板401b1与所述活动板401b2之间形成所述卡口401b3,通过调节所述活动板401b2与所述固定板401b1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所述卡口401b3的大小;
所述操作部405包括螺纹杆4051,其一端穿过所述活动板401b2的螺纹孔后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固定板401b1的活动孔,以和所述固定板401b1活动连接并于所述活动板401b2螺纹连接;其另一端可被操作而带动所述螺纹杆4051基于所述固定板401b1转动以调节所述活动板401b2与所述固定板401b1之间的距离(具体而言,可通过图12中的六角螺孔来转动所述螺纹杆4051),进而调节所述卡口401b3的大小适配于所述轨道23(如图14和图15所示),以使得所述定位部401b通过所述卡口401b3卡紧于所述轨道23而限制对应门窗(具体为第一扇门窗22)的活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401b1和/或所述活动板401b2上设置有柔性套,以增强摩擦力,使得所述定位部能够更加牢固的设置于所述轨道23。具体举例中,所述柔性套可采用硅胶材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
安装件20,用于安装于所述门窗;
所述本体10用于通过所述安装件2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以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窗,并在所述本体10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记载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方法,用于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本体10;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安装所述本体10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22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21;其中在安装本体10于所述门窗时:
通过一限位件40a插入所述门窗的相邻两扇门窗之间,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门窗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和/或;
通过一限位件40b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22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10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21活动;或者,通过一限位件40b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21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1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22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安装件20,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在安装本体10于所述门窗时,还包括:
安装所述安装件20于所述第一扇门窗22;
将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中,以使得所述本体10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2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22,并在所述本体10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其中,在安装所述安装件20时通过一限位件40限定所述安装件20与所述门窗之间的安装距离,以使得所述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本体10中设置有感应件,其能够和一致感件50形成相互感应的传感器,所述还包括:
设置至少一致感件50于所述门窗的目标位置,以使得所述本体10在所述感应件感应到所述致感件50时调整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所述致感件50于所述目标位置,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限位件40中设置的限位部403定位所述目标位置,以便于所述致感件50通过所述限位部403安装于所述门窗的目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致感件50有至少两个,并用于沿所述本体10在所述门窗的活动方向间隔地设于所述门窗。
参阅图16可知,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本体10大体上具有壳体101、动力部102、轮状构件103和轴组件104;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为平移门或者平移窗的小型的辅助开合设备,其能够实现免打孔安装,不用预先安装轨道,占用面积小,例如安装于窗户时,由于其体积较小,减小对窗户的透光性的影响。
如图16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本体10中,所述壳体101具有内部空间1011,并设置有通往内部空间1011的开口1012,所述内部空间1011可以是一个能够容纳其它部件的容纳腔体,亦可以是多个分别用于容纳各部件的容纳腔体的统称;所述开口1012为具有一定口径且能够联通外界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通道结构,其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或者其它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口1012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后文的轮状构件103的设置,进而所述开口1012的形状大小可以基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形状大小进行适应性设置;如图18所示,所述动力部102被限定在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用于基于第一轴10211提供旋转输入(具体而言,所述旋转输入可以理解为后文电机1021轴的旋转产生的扭矩,或者是基于后文电机1021的轴转动而被减速箱减速后所产生的扭矩);所述轮状构件103具有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第二轴1031,并被允许基于第二轴1031在所述开口1012中旋转以对外提供旋转输出,以对目标门窗提供摩擦力形式的水平驱动力;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平行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10211和所述第二轴1031(如图16所示),所述轮状构件103经由所述开口1012从所述内部空间1011径向地凸出自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具体而言,如图20所示,凸出自前壳1013的外表面10131),以使得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时所述轮状构件的凸出部分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并被允许基于第二轴在所述开口中旋转以对所述门窗提供旋转输出形式的驱动力。
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以转动的方式输出驱动目标门或者窗进行运动的驱动力,不用对目标门窗进行大规模改装(例如安装链条、皮带轨道等)即可以实现驱动其运动的目的,且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的操作部件,也就是所述的轮状构件103能够经由所述开口1012凸于壳体101,进而能够通过摩擦门或者窗的玻璃进行旋转输出,使得本实施例的门窗助推设备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降低安装难度。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垂直转向传动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10211和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第二轴1031平行设置能将产品整体的厚度减薄,有利于整体体积的小型化,使得第一轴10211的扭矩能够以较高的效率传递至所述轮状构件103,以保证驱动力的输出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壳体101包括前壳1013和后壳1014,所述前壳1013和所述后壳1014可拆卸连接,并合围形成所述内部空间1011;如图19所示,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外形大致为圆柱,进而所述第二轴1031可以理解为该圆柱的轴,所述旋转输出可以理解为通过该轮状构件103的旋转产生对外部物体的摩擦作用力;该举例中,所述轮状构件103具体包括:第二轴1031以及以第二轴1031为基础依次向外的铝合金层1032和橡胶层1033;其中,第二轴1031被设置为钢轴,以保证连接强度;如图19所示,所述橡胶层1033的外表面设置为光面以增强摩擦力(例如0.6的摩擦系数),且所述橡胶层1033的柔性特质赋予了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柔性变形效果(形变量可例如1.5mm以内),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直接摩擦玻璃而不会对玻璃造成损坏。具体而言,所述本体10被安装于门窗时,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门窗以提供垂直于门窗外表面的正压力,而由于轮状构件103具有柔性,因此存在摩擦系数,进而在轮状构件以抵接于门窗的状态进行旋转输出时,会将正压力转化为水平方向的摩擦力驱动门窗进行水平运动。
部分方案中,如图21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进一步地包括姿态调整件105被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平衡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在凸出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调整。其中当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中以抵接所述门窗时,所述轮状构件处于所述后退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所述凸出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所述轮状构件103未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的位置,或者刚刚与门或者窗户接触但是相互之间未产生作用力时的位置,此时所述轮状构件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部位最多,凸出的距离也最远。如图22所示,所述后退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所述轮状构件103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的位置,此时由于门或者窗相对于轮状构件103有抵接力作用,所以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会响应于该抵接力而调整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位置,进而形成所述后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能发生可恢复弹性形变,且形变量可变以形成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可变后退位置。换句话说,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能够响应于轮状构件103传递的压力的改变而变化形变量以调整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后退位置。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轮状构件103的后退位置并非固定的,而是可以调整的,即所述轮状构件能够基于具体安装时与门或者窗的抵接状态而进行自适应地调节自身的位置和姿态,以使得轮状构件的姿态能够更好的适配于门或者窗,以降低对安装精度的要求,降低安装难度。
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所述姿态调整件105可包括选自弹簧、弹性泡棉、扭簧、弹片任意之一,或者,选自由弹簧、弹性泡棉、扭簧、弹片至少之一组成的弹性的构件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任意适合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能够实现对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支撑以及进行可恢复形变的构件或者构件组合均能够作为本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整件105的一种可选方案。
如图2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姿态调整件105包括多个弹簧105a分别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使得每个所述弹簧能够独立地被驱动而调节施加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弹性支撑力。多个所述弹簧分别地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于所述壳体101的内部空间1011,使得每个所述弹簧能够独立地被驱动而调节施加于所述轮状构件的弹性支撑力,进而形成所述轮状构件的独立支撑结构,各弹簧能够独立地被调节形变量,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基于任一或者多个弹簧的压缩量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姿态或者位置,增强所述轮状构件103位姿调节的灵活性。进而,所述凸出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弹簧仅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后未被施加外部抵接力的位置(如图24所示),所述后退位置可以理解为所述轮状构件103与门或者窗户相互接触时所述弹簧被压缩后所述轮状构件103所处的位置(如图25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后退位置时,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的平齐或者存在小于3mm的落差。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大形变的状态,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具体为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平齐。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大形变的状态,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具体为凸出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的最大落差具体为1.5mm。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被最小形变的状态,即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位置,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开口1012所在的壳体101外表面之间的最大落差小于或者等于10mm,优选的,在3mm~7.25mm之间,优选4.2mm。
如图26所示,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弹簧105a有四个,并被对称地分设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两侧,以形成对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平衡支撑布局,且形成四个弹簧被对角设置于所述轮状构件103四周的布置形态,从而保障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支撑的稳定性,以提升驱动门窗时的稳定性并降低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其中,每个弹簧105a的劲度系数被设置为2.5N/mm,当所述轮状构件103处于后退位置时,四个弹簧105a能够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并对目标门、窗产生大约80N的正压力,轮状构件103的摩擦系数设置为0.6,进而能够对目标门、窗形成48N左右的摩擦力形式的旋转输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弹簧的不同选型,能够获得不同的劲度系数,基于轮状构件103的材料的不同选型,能够获得不同的摩擦系数,而上述弹簧的劲度系数以及轮状构件103的摩擦系数均可以基于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
如图27所示,在另一举例中,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仅包括一个弹簧105b,且设置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底部与所述壳体101内壁之间。
所述安装件20用于安装于一形成于所述目标门窗(具体而言,例如图示平移窗2)的安装面221。具体而言,参阅图28和图29a所示的平移窗2为例,所述安装件20中形成有安装位201,所述本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如图30、图31a和图45a所示),如此,所述本体10通过所述安装件20固定安装于所述平移窗2的安装面221,进而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布置在平移窗2的后窗22上,使得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抵接于前窗21的玻璃并以旋转摩擦的方式输出摩擦形式的驱动力以驱动前窗21进行开合,且所述本体10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仍被保持于相应工作区域(如图44所示)。所述安装位201可以理解为能够容纳所述本体10的腔体结构,该结构中设置有卡扣或者螺纹孔等,以便于本体10能够通过扣合、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所述本体10构造为具有适配于安装位201的外形可以理解为所述本体具有至少部分部位能够适配于所述安装位20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被设置为凸出于所述壳体101的外表面,所以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也可以用于带动旋转门的开合。具体而言,如图29b所示旋转门2为例,所述安装件20中形成有安装位201,所述本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如图30、图31b和图45b所示),如此,所述本体10通过所述安装件20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门2的安装面221,进而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布置在旋转门2上,使得本体10的轮状构件103抵接于地面21并以旋转摩擦的方式输出摩擦形式的驱动力以驱动旋转门2相对于地面21进行旋转开合,且所述本体10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安装件20仍被保持于相应工作区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在被应用于平移窗2和旋转门2时,为实现更好的助推效果,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外形可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应用于平移窗2时,轮状构件103可例如为圆柱状以更适应于平移窗2的平行运动轨迹,而应用于旋转门2时,轮状构件103可例如为圆台状以更适应于旋转门2的弧形运动轨迹(如图45c所示)。
进而基于本实施例,在所述本体10需要进行维护(例如维修、充电、清洁、更换耗材等)的时候,可以便捷的被拆卸,且再次安装的时候由于安装件20与目标门窗之间的位置始终未变,不会产生本体10再次安装相对于目标门窗的位置较之前不同的问题,能够在便捷拆装的同时,提高所述本体10多次拆卸安装时位置的一致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本体10被构造为:
当被分离于所述安装件20时,所述轮状构件103处于凸出位置;当被基于所述安装件20被安装于相应工作区域时,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一目标作用面(具体而言,例如图31中的玻璃211)而处于一后退位置,所述姿态调整件105产生弹性形变以支撑所述轮状构件103而向所述目标作用面提供抵接力,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响应于所述旋转输入而旋转以通过所述目标作用面向目标门或者窗提供旋转输出以带动目标门或者窗移动。
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为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较容易拆卸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举例中,参照图28所示,所述安装位201可例如为形成于安装件20中部的条形镂空,其端部具有扣合适配部(2021和2031),对应地,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端部设置有适配于所述扣合适配部的扣合部(如图24~图26中的10141和10142),进而,基于所述扣合部(10141和10142)和所述扣合适配部(2021和2031)相适配扣合,以使得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扣合连接,有利于快速安装拆卸。
其中,考虑到平移窗一般具有两扇窗户的使用场景,该场景下,门窗助推设备可能被安装于任一扇窗户上,为了增强适用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安装位201设置为上下对称结构,使得所述安装件20被安装于任一扇窗户时,所述本体10均能够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安装位20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安装件20的设置形式不受限制,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所述安装件20具有如图28的“D”型结构,还可以设置为矩形、椭圆形等。具体举例中,如图28所示,所述安装件20被设置为环形封闭式结构的外形大致呈“D”型的框体构件,以增强所述安装件20的结构稳定性。所述安装件20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壁202和第二连接侧壁203,所述第一连接侧壁202和所述第二连接侧壁203分别设有固定公扣(2021和2031);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公扣中之一设有固定母扣10141,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公扣中另一设有活动母扣10142(如图24、25所示),且所述活动母扣10142可相对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靠近或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如此,如图31所示,在安装所述本体10时,可先进行所述固定母扣10141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之一)的扣合,再进行所述活动母扣10142和其所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另一)的扣合,从而完成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的可拆卸连接,操作简单方便高效。更具体的,在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进行安装前,所述固定母扣10141和所述活动母扣10142会与所述安装件20发生干涉,因此,在进行安装时,可先将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设有所述固定母扣10141的一端斜插入所述安装件20,并使得所述固定母扣10141与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之一)扣合,然后通过所述活动母扣10142相对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远离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2021和2031另一)的活动,使得所述本体10的壳体101设有所述活动母扣10142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件20内,再通过所述活动母扣10142靠近其对应的所述固定公扣的活动使得所述活动母扣10142与该固定公扣扣合,从而完成所述本体10和所述安装件20的扣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0~图22所示,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二轴1031相较于所述第一轴10211平行地并且朝向靠近所述开口1012的方向偏离,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在有限的尺寸下更多的凸出所述开口1012,即在轮状构件103的直径一定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轴1031更靠近所述开口1012,则轮状构件103凸出开口1012的部位会更多,以便于安装和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2所示,所述轴组件104包括:第一齿轮1041,其用于直接或者间接接收所述旋转输入;第二齿轮1042,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并被布置于所述开口1012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之间;且所述第二齿轮1042耦接所述第二轴1031,以使得所述第二轴1031能够平行地并且朝向靠近所述开口1012的方向偏离于所述第一轴10211。具体而言,在一举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齿顶圆直径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齿顶圆直径相同,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之间仅进行传动作用,以保证动力传递效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齿顶圆直径也可以大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齿顶圆直径,进而利用第二齿轮1042与第一齿轮1041啮合的齿轮齿数差异,改变转速比,从而改变第一轴10211与第二轴1031的相对转速,即所述第二齿轮1042不仅具有动力传递作用,还具有减速增扭作用,以便于采用不带减速箱的普通电机1021形成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降低成本。
如图32所示,上述的第一齿轮1041和/或第二齿轮1042可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渐开线齿轮,以提高第一轴10211至第二轴1031的动力传递,降低能量损耗。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轴组件104被构造为能够将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之间的传动连接选择地断开,以便于在所述第一轴10211和第二轴1031之间不需要传动连接时切断传动连接,例如动力部102的第一轴10211由后文的电机1021提供时,当手动推动窗户或者门时,不希望将窗户或者门的作用力通过第二轴1031反向传递至第一轴10211而造成对电机1021的损坏,或者由于第一轴10211的抵抗作用而导致手动开关门或者窗困难,此时就需要在手动推动门或者窗时断开第二轴1031与第一轴10211的传动连接。
所述轴组件104进一步被构造为:响应于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而进行所述选择,以在所述旋转输入存在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而进入联动状态,在所述旋转输入撤去时断开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之间的传动连接而进入分离状态。进而,基于该实施例,所述轮状构件103仅能够被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作用而转动,进而驱动目标门或者窗;但是目标门或者窗的转动不会反向传动至所述第一轴10211,进而不会限制手动操作门窗,以保留门或者窗的原始手动开关功能。
参阅图33和图34所示,给出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轴组件104还包括:主传动构件1043、从传动构件1044、导磁环1046和至少一颗磁珠1045;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为非导磁件,其一端作为所述第一轴10211耦接所述动力部102;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为非导磁件,其一端耦接所述第一齿轮1041,另一端形成为圆形凹口腔10442,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并朝向所述凹口腔的内壁延伸以形成两个拨动臂10431,两个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邻接,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弧形凹槽104421;所述磁珠1045被设置于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壁之间(如图36所示),且能够被所述拨动臂10431拨动而在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活动,以卡入或者卡出所述弧形凹槽104421;所述导磁环1046同轴地设置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开口1012侧,且所述拨动臂10431设置于所述导磁环1046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之间,所述导磁环1046的外径小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内径;当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接收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而旋转时,所述拨动臂10431在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转动以拨动所述磁珠1045卡入所述弧形凹槽104421,进行形成所述单向传动器的联动状态;当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未接收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时,所述磁珠1045被所述导磁环1046吸引而卡出所述弧形凹槽104421,进行形成所述单向传动器的分离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铁珠和磁环的方案,本实施例中采用磁珠1045和导磁环1046(例如铁质环)的方案,相同体积的磁珠1045的质量较铁珠的质量更小,更容易拨动。
进一步参阅图35所示,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的一端具有花键孔10443和沿花键孔10443中心伸出的支撑轴10441,所述第一齿轮1041具有中空的花键轴1041a(如图32所示),所述花键轴1041a插设于所述花键孔10443中使得所述支撑轴10441插设于所述花键轴1041a以形成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与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耦接形态;如图34所示,所述支撑轴10441还朝向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延伸并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的中心穿出并插设在所述拨动臂10431的中心,以稳固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以及所述第一齿轮1041之间的轴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如图36所示,所述拨动臂10431与所述弧形凹槽104421之间形成了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旋转盲区α,即所述第一轴10211的旋转盲区;所述旋转盲区内,所述第一轴10211无法传递旋转输入至所述轮状构件103。进而,当被目标门或者窗被手动操作而带动轮状构件103转动后的第一次通过第一轴10211的旋转输入对所述轮状构件103提供旋转输入时,所述第一轴10211具有被限制在所述旋转盲区α内的第一旋转盲区;且在门或者窗每次被手动操作后所述第一旋转盲区的角度是不确定的,换句话说,目标门或者窗被手动操作后赋予了所述第一轴10211的第一旋转盲区的旋转角度的随机性。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门或者窗被未被手动操作的前提下,轴组件104每一次进入联动状态时磁珠1045所卡入的弧形凹槽104421是相同的(正转、反转均相同),时间久了之后会导致某一弧形凹槽104421被过度磨损。而通过所述第一旋转盲区的随机性的引入,在手动操作后的第一次进入联动状态,所述磁珠1045被卡入的弧形凹槽104421会被随机选择,进而能够防止磁珠1045始终卡入同一弧形凹槽104421而导致该弧形凹槽104421相较于其它弧形凹槽104421被过度磨损。此外,设置多个弧形凹槽104421能够提升轮状构件103的响应速度,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磁珠1045直径被设置为4.8mm,所述弧形槽直径被设置为5mm,所述弧形槽有两个于所述圆形凹口腔10442内相对设置,所述拨动臂10431的端部被设置为楔形,且角度被设置为40°;在所述轮状构件103达到目标旋转量而停止后,所述第一轴10211反转36°~65°,以使得所述轴组件104处于分离状态,以便于紧急状态下(例如门窗助推设备突然断电)门或者窗能够被手动顺利开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8所示,所述动力部102包括:电机1021、控制电路1023和可充电池1022。其中:
所述电机1021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所述电机1021通过所述第一轴10211对所述轴组件104提供旋转输入;所述电机1021应当理解为任意具备转动驱动能力的动力输出元件或者元件的组合,可例如为马达、减速电机或者行星减速电机等。进而所述第一轴10211应当理解为所述电机1021及其附加部件整体用于对外输出扭矩的轴。一种具体举例中,所述电机1021采用行星减速电机,电机1021在变速中提供较大的合力矩,还有较平稳的速度传递,电机1021在降速同时提高输出扭矩,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能够被传动而对外输出至少30N的驱动力,且采用行星减速电机能够降低产品运行时的噪音。
所述控制电路1023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电连接所述电机1021,并用于接收操控指令以调整所述电机1021的旋转输入。
所述可充电池1022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并用于为电机1021和控制电路1023提供工作电源;具体而言,所述可充电池1022直接或者间接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电机1021以提供电源,使得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能够免布置电源线地形成对外安装状态,在一些不便于走线的位置也能安装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增强了产品的适用性,亦简化了其安装工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1023上设置有穿过所述壳体101并对外暴露的充电口,用于为所述可充电池1022充电。
此外,部分方案中,如图37所示,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具有光能板106,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设置有所述开口1012的外表面,并电连接所述可充电池1022,用于提供光能充电。具体而言,如图37所示,所述光能板106贴设于所述壳体101的设置有所述开口1012的一侧的外表面,且通过壳体101上设置的穿线孔与内部的控制电路1023实现电连接,进而通过内部电路对太阳能板输入的电能进行处理后转化为适用于可充电池1022的电源为其充电。进而,本实施例中,所述光能板106与所述轮状构件103凸出部分设置为同侧,在工作状态,轮状构件103被抵接于门或者窗户,与其设置于同一侧的光能板106也会朝向门或者玻璃设置,对光能板106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为小型的平移门或者平移窗的辅助开合设备,因此为了尽量优化体积,部分方案中,如图38所示,所述可充电池1022与所述控制电路1023被沿第一方向叠设,所述可充电池1022、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所述第二轴1031的方向,以形成所述本体10的条状的形态,使得所述本体10的整体厚度被设置在20mm~50mm,减小安装占位面积。在一具体举例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的整体厚度被限制于35.7mm以内,使得门窗助推设备整体实现小巧轻薄化。而具体举例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整体长、宽、高(厚度)分别被设置为216.5mm、61mm、26mm,进而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被适用于窗户时,减小产品安装在窗户的侧框后与窗户的窗纱发生干涉的概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38所示,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所述轮状构件103被一体地设置,以保证在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任意位姿下所述旋转输入与所述旋转输出之间的动力传递效率,且当所述轮状构件103受力而进行位姿调整时,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也会跟随进行同步调整,从而提高所述电机1021和所述轮状构件103的驱动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所述电机1021对所述轮状构件103输出的驱动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1021的与第一轴10211背离的一端悬浮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如图20和图38所示,所述姿态调整件105设置于靠近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一侧,所述电机1021固定连接所述轴组件104,进而通过轴组件104连接轮状构件103,由于轮状构件103被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所以所述电机1021以及所述轴组件104均被所述姿态调整件105支撑,而所述电机1021的未连接所述轴组件104的一端未进行任何固定连接而处于悬浮状态,使得所述电机1021能够随时跟随所述轮状构件103的姿态调整而变化自身状态。
具体举例中,如图39所示,所述轴组件104还包括第一固定片1047、第二固定片1048、第三固定片1049、第四固定片10410,以及第一固定壳10411和第二固定壳10412;其中:
第一固定片1047中心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轴10211的第一通孔10471,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被螺纹连接至所述电机1021(如图33所示),并使所述电机1021的动力输出轴暴露于所述第一通孔10471,如图40所示,电机1021的动力输出轴中心设置有多边形凹槽10212,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的一端设置有与该多边形凹槽10212适配的多边形轴,该多边形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0471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后插设在所述多边形凹槽10212内,形成所述电机1021用于的第一轴10211。
如图41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包括:底壳104111和垂直于底壳104111并朝向轮状构件103一侧延伸的侧壳104112,所述底壳104111的远离侧壳10411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导磁环1046设置于所述底壳104111的背离所述侧壳104112的一侧,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与所述底壳104111之间;所述底壳104111上设置有多个朝向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延伸的第一卡凸块104113,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凸块104113匹配的多个第一卡口位10472,第一固定片1047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104111时,多个第一卡凸块104113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一卡口位10472,以加固连接限位。
所述侧壳104112的远离所述底壳104111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进而在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与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的底壳104111之间形成有由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的侧壳104112围成的容纳空间,所述主传动构件1043以及所述从传动构件1044被设置于该容纳空间;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用于暴露所述第一齿轮1041的花键轴1041a的第二通孔10481,第一固定壳10411的侧壳104112的远离底壳10411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二固定片1048延伸的第二卡凸块104114,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凸块104114匹配的多个第二卡口位10482,第二固定片1048与所述侧壳104112固定连接时,多个第二卡凸块104114分别卡入对应的第二卡口位10482,以加固连接限位。
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一固定壳1041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螺纹孔;多个第一螺纹连接件10413由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的靠近所述电机1021的一侧插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后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将所述电机1021、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固定连接。
如图4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包括承载壳104121和设置于所述承载壳104121一端的限位壳104122;其中:
所述限位壳104122中部设置有适配于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容纳位104123;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被纵向地布置于所述容纳位104123(如图43所示),且所述第一齿轮1041布置在下方,其一端经由花键轴连接电机1021,另一端啮合第二齿轮1042。
所述限位壳10412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相对的另一侧用于设置第三固定片1049,且所述限位壳104122具有一定厚度(例如9.5mmzuoyou),以使得所述第一齿轮1041和所述第二齿轮1042在所述容纳位104123中能够转动。
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朝向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一侧设置有花键轴10421,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上设置有用于暴露该花键轴10421的第三通孔10491,所述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轴10421穿过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的第三通孔10491键合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花键孔,且该花键孔的中心设置有沿所述轮状构件103轴向设置的连接轴,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轴10421插设于轮状构件103的花键孔中时,轮状构件103的连接轴插设于第二齿轮1042的花键轴10421,以形成所述第二轴1031;所述承载壳104121上设置有适配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承载位104124,所述承载壳104121的远离所述限位壳104122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上设置有位置与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第二轴1031匹配的第四通孔104101,所述轮状构件103于所述承载位104124中一端耦接所述第二齿轮1042,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四通孔104101中,并能够被所述第二齿轮1042驱动而基于所述第二轴1031在所述承载位104124中自由转动。
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二贯穿孔,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三螺纹孔对应的第五螺纹孔;多个第二螺纹连接件10414由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的远离所述电机1021的一侧插入,并依次贯穿所述第五螺纹孔、所述第二贯穿孔、所述第四螺纹孔后螺纹连接至所述第三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10413以及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10414,能够将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所述第一固定壳10411、所述第二固定片1048、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所述第三固定片1049以及所述第四固定片10410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电机1021也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1047连接至所述整体结构,使得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以及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构造为一体结构。
如图4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的四周设置有四个限位孔104125,每一限位孔104125中插设有限位杆105a1(如图26所示),限位杆105a1与限位孔104125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能够沿着所述限位杆105a1自由滑动;每一限位杆105a1贯穿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的限位孔104125后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相对的两内壁,且在所述第二固定壳10412与所述内部空间1011的远离所述开口1012的内壁之间的限位杆上设置有弹簧105a,所述弹簧105a呈预压缩的状态被设置;在所述轮状构件103被施加源自于壳体101外部的作用力时压缩所述弹簧105a以改变所述轮状构件103在所述开口1012中的位姿,所述电机1021、所述轴组件104以及所述轮状构件103所形成的一体结构将跟随所述轮状构件103的位姿改变而变化在所述内部空间1011中的姿态。
所述间隙被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0.05mm,小于或者等于0.3mm,以使得所述轮状构件103不仅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开口1012的第一方向上沿着所述限位杆105a1进行凸出位置与后退位置的切换,还能够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另外一个自由度上进行位姿调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第一固定片1047至第四固定片10410承担主要的固定连接功能,所以第一固定片1047至第四固定片10410均为金属材质,而第一固定壳10411主要用于容纳主传动构件1043和从传动构件1044,第二固定壳10412主要用于容纳轮状构件103,因此,第一固定壳10411与第二固定壳10412均为塑胶材质。
参阅图28和图45,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与所述安装件20上还设置有相匹配的加固孔2041,使用时,本体10通过头尾两端扣合在安装件20上,接着将沉头螺栓30通过安装件20侧面的加固孔2041插入,穿过本体10,与安装件20另一侧的加固孔2041螺纹锁紧,让本体10与安装件20的配合更牢固,承受大扭力不会脱开。
参阅图44,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的与设有开口101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缘壁10143,在本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件20的状态,所述凸缘壁10143与安装件20的上表面抵接,且覆盖本体10安装件20的安装位201的侧壁。
参阅图46,部分方案中,所述第一轴10211与所述第二轴1031通过所述轴组件104进行同轴设置,且增大所述轮状构件103的直径以使得所述第二轴1031在不向所述开口1012偏移的情况下,所述轮状构件103仍能够部分地凸出所述开口1012。
部分方案中,所述本体10上还设置有联通所述控制电路1023的一USB接口,该USB接口用于外接太阳能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外接的太阳能板与本体10本身的太阳能板并不相同,外接的太阳能板由于不受本体10体积的限制,其面积可以远大于本体10的太阳能板,进而能够在本体10不拆离于安装件20的情况下快速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
部分方案中,所述控制电路1023包括:处理器和通信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操作所述电机1021工作;所述通信单元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对外通信以接收对应控制指令并发送至处理器,和/或,发送相应工作状态参数至对应移动电子设备,以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对应终端设备及时的获取门窗助推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具体举例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单元可例如被设置为集成于一体的蓝牙模组或者WIFI模组等;当然,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单元也可以被分立的设置,例如所述处理器为单片机,所述通信单元为射频通信模块。
参阅图47所示,给出了本实施例中控制电路的具体组成框图,可见,除通信单元与处理器外,还包括: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开关电源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充电电路、操作键和发光件;其中,发光件(例如发光LED)、操作键(例如轻触开关)和感应件(例如霍尔开关)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储能部(即可充电池)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例如LDO芯片)电连接处理器为处理器提供工作电源,储能部通过开关电源电路电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为电机驱动提供电源,且电机驱动电路电连接电机用于驱动电机运转,处理器电连接开关电源电路用于控制电机的运转;光能板和USB分别通过充电电路电连接储能部用于为储能部充电,所述处理器通过一充电电路管理所述可充电池1022的充电过程。
以平移窗为例,如图31所示,平移窗2一般由两个窗扇组成,分为前窗21(即靠近室外的窗扇)和后窗22(即靠近室内的窗扇),具体使用时,可以固定一窗扇而使另外一窗扇处于活动状态,该被固定的窗扇可以是前窗21也可以是后窗22,具体根据用户的需求而选择。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窗助推设备,以固定前窗21活动后窗22为例,使用过程说明如下:
A1、安装件20第四连接侧壁205的远离第三连接侧壁204的一侧面被固定安装于后窗22的预设工位(如图29所示),该预设工位位于后窗22的侧面窗框221的中部位置;其中,第三连接侧壁204和第四连接侧壁205相对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侧壁202和第二连接侧壁203连接,以通过至共同围合而形成所述安装位201;
A2、所述本体10扣合于所述安装件20后被设置于后窗22侧面窗框221的中部位置,以使得轮状构件103的凸出部分与所述前窗21的玻璃211之间相抵接(如图45和图44所示);
A3、由于姿态调整件105的弹性作用,轮状构件103会施加朝向所述前窗21的玻璃211的正压力;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具体举例中,该正压力约为80N左右;
A4、控制电路1023接收到控制指令后(本体10上的开关按键所产生的电信号或者无线控制信号),开启首次工作:首先驱动电机1021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进而第一轴10211通过轴组件104将旋转扭矩传递至第二轴1031以带动轮状构件103转动,由于所述正压力的存在,轮状构件103将对前窗21的玻璃输出至少10N的摩擦力(具体而言,80N的正压力,0.6的摩擦系数将产生大约48N的摩擦力)以驱动后窗22朝向一个方向移动,直至移动到极限位置(例如完全关上或者完全打开的位置)后电机1021停止工作,接着控制电路1023将控制电机1021朝向另一个方向转动以带动后窗22朝向另一个方向运动到极限位置,期间控制电路1023统计运动到另一个方向的极限位置的完整行程,并将该行程作为窗户开合的最大行程,用于作为后续控制窗户开合比例的基准(例如接收到开窗50%的控制指令,将只会控制后窗22行驶该最大行程的一半)。
A5、在门窗助推设备工作期间(包括驱动状态和待机状态),光能板106将持续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以保证电能供应。
A6、若持续一段时间光照不足导致光能板106没有为可充电池1022提供足够的电能供应,可以将本体10从安装件20上拆下并通过充电接口为可充电池1022充电。当充电完成后,再次将本体10安装到安装件20上,期间由于安装件20的位置固定不变,所以并不会因为本体10的拆卸后再次安装而影响轮状构件103与前窗21玻璃之间的位置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步骤对应的序号A1~A6不应理解为对各步骤执行顺序的限制,基于实际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各步骤的顺序进行适应性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参阅图48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助推系统,其中,该门窗助推系统包括平移门或者平移窗2,以及被设置于平移门或者平移窗2上的门窗助推设备1;所述门窗助推设备1为上述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1。所述门窗助推设备1用于驱动平阴门或者平移窗2进行移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窗,包括:
能够沿一滑轨移动的至少两扇门窗;所述的一滑轨应该理解为与多扇门窗相对应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滑轨,例如一个平移窗有两窗扇,则对应的有两条平行的滑轨分别设置两窗扇;
以及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门窗助推设备1;
所述门窗助推设备1设置于两扇窗户中的一扇,并用于驱动另一扇窗户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对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即,在后(记载于文本的先后顺序)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应该包括记载于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和记载于该实施例之前的所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门窗助推设备,其中包括:
本体,其能够提供驱动力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
限位件,其适于在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安装前、中或者后:
被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或者,
被安装于所述第二扇门窗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当所述门窗助推设备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时,所述本体适于跟随所述第一扇门窗相对于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
定位部,其具有可调节大小的卡口,并适于通过所述卡口安装于所述门窗的轨道,以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或者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以及
操作部,可操作地耦接所述定位部,用于调节所述定位部的卡口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
固定板,其中设置有活动孔;
相对所述固定板设置的活动板,其中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板之间形成所述卡口,通过调节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所述卡口的大小;
所述操作部包括螺纹杆,其一端穿过所述活动板的螺纹孔后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固定板的活动孔,以和所述固定板活动连接并于所述活动板螺纹连接;其另一端可被操作而带动所述螺纹杆基于所述固定板转动以调节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所述卡口的大小适配于所述轨道,以使得所述定位部通过所述卡口卡紧于所述轨道而限制对应门窗的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固定板和/或所述活动板上设置有柔性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
安装件,用于安装于所述门窗;
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以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门窗,并在所述本体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时,所述安装件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本体包括:
壳体,其具有内部空间,并设置有通往内部空间的开口;
动力部,其被限定在所述内部空间,用于基于第一轴提供旋转输入;
轮状构件,其具有被限定于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二轴;和
轴组件,被构造为于所述内部空间中平行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所述轮状构件经由所述开口从所述内部空间径向地凸出自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以使得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时所述轮状构件的凸出部分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并被允许基于第二轴在所述开口中旋转以对所述门窗提供旋转输出形式的驱动力。
8.一种门窗助推方法,用于一门窗助推设备,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包括用于提供驱动力的本体;所述方法包括:
安装所述本体于所述门窗的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一扇门窗并抵接至少两扇门窗中的第二扇门窗;其中在安装本体于所述门窗时:
通过一限位件插入所述门窗的相邻两扇门窗之间,使得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门窗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和/或;
通过一限位件限制所述第一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扇门窗活动;或者,通过一限位件以限制所述第二扇门窗的活动,以便于所述本体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扇门窗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窗助推方法,其中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还包括安装件,其适于被安装于所述门窗;在安装本体于所述门窗时,还包括:
安装所述安装件于所述第一扇门窗;
将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中,以使得所述本体能够通过所述安装件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扇门窗,并在所述本体被拆离于所述安装件时,所述安装件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门窗;
其中,在安装所述安装件时通过一限位件限定所述安装件与所述门窗之间的安装距离,以使得所述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件时与所述门窗呈抵接状态,以驱动所述门窗活动。
10.一种门窗,其中包括:
能够沿一滑轨移动的至少两扇门窗;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门窗助推设备;
所述门窗助推设备设置于两扇窗户中的一扇,并用于驱动另一扇窗户沿着所述滑轨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3672.5A CN11683821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03672.5A CN11683821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38215A true CN116838215A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6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03672.5A Pending CN116838215A (zh) | 2023-06-30 | 2023-06-30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38215A (zh) |
-
2023
- 2023-06-30 CN CN202310803672.5A patent/CN116838215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7072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al and motorized manipulation of an architectural covering | |
US20060144529A1 (en) | Automated door openers | |
CN106812384B (zh) | 一种智能旋转控制器及装置 | |
JP3236920U (ja) | カーテン開閉装置及びカーテン開閉システム | |
CN116838215A (zh)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
CN116838214A (zh) | 门窗助推设备及系统 | |
CN217960669U (zh) | 穿戴式外骨骼的驱动装置 | |
CN116838217A (zh) | 门窗助推设备、方法及门窗 | |
CN214104107U (zh) | 一种窗帘控制装置和窗帘控制装置的配件 | |
CN211950086U (zh) | 一种开窗器 | |
CN208832695U (zh) | 面板驱动装置、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 |
CN116838216A (zh) | 门窗助推设备及系统 | |
CN211606302U (zh) | 一种自供电的直线驱动器 | |
CN211422477U (zh) | 电动防晒装置的驱动控制部件 | |
CN210141072U (zh) | 电动隐藏式推拉门窗结构 | |
CN219864796U (zh) | 窗帘控制装置 | |
CN113985962A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219864797U (zh) | 窗帘控制装置 | |
CN214663271U (zh) | 一种分体式智能无线红外报警装置 | |
CN219124065U (zh) | 一种用于链珠梦幻窗帘的主电机 | |
CN215154426U (zh) | 新能源汽车用前保险杠组件 | |
CN219387758U (zh) | 窗帘控制装置 | |
CN214905798U (zh) | 一种驱动装置、窗帘控制装置及窗帘 | |
CN213478017U (zh) | 一种多重自锁的门框 | |
CN217712208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平移门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