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7779B -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7779B
CN116837779B CN202310808559.6A CN202310808559A CN116837779B CN 116837779 B CN116837779 B CN 116837779B CN 202310808559 A CN202310808559 A CN 202310808559A CN 116837779 B CN116837779 B CN 116837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op
sealing
gentle slope
frame
stop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085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37779A (zh
Inventor
卢屹东
彭飞
赵洪亮
韩洋洋
高晓明
邢善鹏
包洪涛
朱佳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ojianbiao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jianbiao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jianbiao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Institute of Building Standard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jianbiao Engineering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085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7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7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37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7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0Dams; Dykes; Sluice way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dykes, dams, or the like
    • E02B3/102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 E02B3/104Permanently installed raisable dykes with self-activat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29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ling by sound or vibrations, e.g. rumble stri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forcing reduced speed, e.g. speed b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16Sealings or j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包括若干止水闸门模块、2侧配重式密封机构、挡板组件、缓坡基础框架和整体密封体系,2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分别固定于2侧墙体上,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成止水闸门,止水闸门密封固定于地面上,2侧分别与2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密封接触,配重式密封机构与止水闸门通过钢丝绳活动连接,缓坡基础框架一次铸造而成,缓坡基础框架与挡板组件同心铰轴铰接,将各部分密封首尾接续密封连接到一起的整体密封体系。还公开了配重式止水闸门的安装方法。本发明能够快速启动,阻止洪水的入侵,解决防洪问题和止水阀门的漏水问题,具有安装简单,全时应对突发疫情,安全性高,密封性高,使用寿命长,限速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挡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水动力全自动止水阀是防洪领域内的新产品无需电力、无需值守、自动挡水,适应于地下车库、地铁、地下商场、住宅小区等的高科技产品,无需人员值守、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确保应对随时突发的暴雨袭击,自动将雨水挡在地下空间之外。同时,在挡水初期,车辆可以驶出车库,确保地下空间人员、车辆、财产安全,堪称防淹神器,为地下空间安全防汛增加了重要砝码。
水动力全自动止水闸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在洪水上涨,止水闸门不能随着水量的增大而快速进入开启状态,失去止水阀的防洪作用。还有开启止水阀门阻挡洪水中,止水闸门密封性不好产生的漏水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本发明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的防洪功能得到完善,能够及时阻挡洪水进入,保护了止水闸门后面免于洪水浸泡,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的整体密封系统,提高了止水闸门的密封性能。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包括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和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分别固定于两侧墙体上,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成止水闸门,所述止水闸门密封固定于地面上,两侧分别与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密封接触,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与止水闸门通过钢丝绳活动连接;
所述止水闸门模块包括挡板组件、缓坡基础框架和整体密封系统,所述缓坡基础框架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与缓坡基础框架通过同心铰轴铰接,缓坡基础框架包括四边形框架、前缓坡和后缓坡,所述四边形框架、前缓坡和后缓坡一体铸造而成,挡板组件包括过渡结构体,所述过渡结构体一端设置第一铰轴孔,四边形框架一端设置第二铰轴孔,过渡结构体一端与四边形框架一端通过铰轴穿过第一铰轴孔与第二铰轴孔单一铰轴铰接,所述整体密封系统包括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所述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首尾端接续成整体密封;
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包括若干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和若干缓坡基础框架相互固定连接,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中每个模块中挡板组件与缓坡基础框架铰接的铰轴同轴心单一铰轴;
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包括门式框架、两个定滑轮、配重块和密封胶板,所述门式框架内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面上,两个所述定滑轮固定于门式框架上门梁下,钢丝绳一端吊挂配重块,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延伸固定于挡板组件上,所述密封胶板覆盖门式框架,固定于门式框架外侧上;
两个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接近第一定滑轮的钢丝绳上卡固钢丝绳导线座,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固定卡扣,所述卡扣随着配重块上下牵动钢丝绳的移动而移动,所述密封胶板通过胶板压板和铆钉铆固于门式框架外侧上,所述钢丝绳另一端穿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延伸固定于边侧拉环上。
进一步,所述挡板组件还包括下沉罩、防护钢板、填充物和连接板,所述下沉罩与过渡结构体与防护钢板通过拉铆锚固成挡板组件,下沉罩表面均匀间隔凸起多个中空腔,所述过渡结构体接近四边形框架的面在与中空腔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下沉罩固定于过渡结构体接近四边形框架的面上,每个所述中空腔和每个凹槽一一对应,所述中空腔边侧设置填充孔,通过填充孔填充填充物,所述防护钢板固定于过渡结构体远离四边形框架的面上,防护钢板表面设置防滑纹,所述过渡结构体两侧设置连接槽,连接槽的上面设置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所述连接板插入连接槽内,过渡结构体与配重式密封机构接触的两侧的连接槽内设置钢丝绳连接板,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边侧拉环,若干挡板组件相互连接通过过渡结构体侧面上连接槽和连接板拼接成一体以及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拼接成一体,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缝隙两侧的防护钢板上使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过渡结构体和下沉罩为复合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所述填充物为聚氨酯AB料。
进一步,所述前缓坡和后缓坡面上设置防滑纹,前缓坡与四边形框架相交处设置栅栏,所述四边形框架一端与后缓坡相交处设置同心多段的第二铰轴孔,四边形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杆槽,四边形框架两侧位置对应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螺纹孔,四边形框架内设置多个中空腔槽,所述中空腔槽可容纳中空腔,在中空腔槽的中间边框上设置沉头螺纹孔,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纹孔与地面接触,用于调节四边形框架底面受力分布支点,在中空腔槽四周边框上设置沉头槽,若干缓坡基础框架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多个螺栓穿过相邻的四边形框架侧面上位置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后缓坡底面分别设置前后底面密封槽,所述前后底面密封槽内填入前后底面密封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
进一步,所述铰轴密封包括M形密封胶条,所述M形密封胶条横向贯穿包裹整个同心铰轴连接,一端固定于过渡结构体上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后端接续密封,另一端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上与后侧面密封槽接续密封。
进一步,所述四边形框架侧面设置前侧面密封槽和后侧面密封槽,所述后侧面密封槽一端起始于后底面密封槽上,另一端与M形密封胶条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端接续密封,前后侧面密封槽内填入前后侧面密封槽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
进一步,所述止水闸门模块还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助力弹簧,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柔性钢丝绳和橡胶绳,所述柔性钢丝绳一端与过渡结构体上固定环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内固定螺栓上,所述橡胶绳一端固定于钢丝绳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近铰轴端,所述助力弹簧设置于四边形框架内对称的两个中空腔槽的边框上,助力弹簧一端固定于中空腔槽的边框上,另一端高出四边形框架平面。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安装空间长度决定止水闸门模块的数量,使得若干止水闸门模块拼接后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在安装空间两侧安装配重式密封机构,并使钢丝绳另一端从门式框架底端穿过密封胶板延伸出来;
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紧挨安装空间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而固定第一止水闸门模块于安装空间内,第二止水闸门模块上铰轴中心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的铰轴中心对齐在同一轴心,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拼接和四边形框架侧边螺栓连接使缓坡基础框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连接槽和连接板的拼接,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的拼接,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防护钢板上使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完成第二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依次类推完成若干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一侧紧挨安装空间另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
将M形密封胶条横向贯通包裹整个同心铰轴,M形密封胶条一端用压板固定于过渡结构体上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后端接续密封,M形密封胶条另一端用压板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上与后侧面密封槽接续密封,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内延伸出的钢丝绳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与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中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完成止水闸门安装。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设置配重式密封机构和整体密封体系提高了止水闸门的密封性,解决了止水闸门的使用过程中的漏水问题;
(2)本发明通过止水闸门模块拼接连接成止水闸门,模块单元装配式安装,具有安装简单、标准和快速的优点;
(3)本发明中缓坡基础框架是一体铸造而成,铸造而成的缓坡基础框架耐磨性强和耐冲击性强,抵抗磨损,抵抗磨损性介质的侵蚀,抵抗外力的冲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能够全时应对突发疫情,安全性高,无洪水关闭状态下还能作为限速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配重式密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挡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挡板组件中过渡结构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缓坡基础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止水闸门模块开启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止水闸门模块关闭左视图。
附图中的符号发明:
1.配重式密封机构,2.挡板组件,3.缓坡基础框架,4.门式框架,5. 配重块,6.密封胶板7.钢丝绳,8.第一定滑轮,9.第二定滑轮,10.钢丝绳导线座,11.卡扣,12.胶板压板
13.铆钉,14.四边形框架,15.前缓坡,16.后缓坡,17.过渡结构体,18.第一铰轴孔
19.第二铰轴孔,20.下沉罩,21.防护钢板,22.中空腔,23.凹槽,24.填充孔,25.连接槽
26.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7.支撑杆槽,28.中空腔槽,29.沉头式螺纹孔,30.螺纹孔
31.前底面密封槽,32.后底面密封槽,33.前侧面密封槽,34.后侧面密封槽
35.M形密封胶条,36.助力弹簧 37.柔性钢丝绳,38.橡胶绳,39.连接板,40.沉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发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发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发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所述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和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分别固定于两侧墙体上,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成止水闸门,所述止水闸门密封固定于地面上,两侧分别与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密封接触,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与止水闸门通过钢丝绳7活动连接;
所述止水闸门模块包括挡板组件2、缓坡基础框架3和整体密封系统,所述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同心铰轴铰接,缓坡基础框架3包括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所述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一体铸造而成,挡板组件2包括过渡结构体17,所述过渡结构体17一端设置第一铰轴孔18,四边形框架14一端设置于第二铰轴孔19,过渡结构体17一端与四边形框架14一端通过铰轴穿过第一铰轴孔18与第二铰轴孔19单一铰轴铰接,所述整体密封系统包括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所述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首尾端接续成整体密封;
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包括若干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和若干缓坡基础框架相互固定连接,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中每个模块中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铰接的铰轴同轴心单一铰轴;
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1包括门式框架4、两个定滑轮、配重块5和密封胶板6,所述门式框架4内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面上,两个所述定滑轮固定于门式框架上门梁下,钢丝绳7一端吊挂配重块,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延伸固定于挡板组件2上,所述密封胶板6覆盖门式框架,固定于门式框架4外侧上。
本发明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包括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和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分别固定于两侧墙体上,若干止水闸门模块连接成止水闸门,所述止水闸门密封固定于地面上,两侧分别与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密封接触。配重式密封机构1包括门式框架4、两个定滑轮、配重块5和密封胶板6,密封胶板6覆盖门式框架4,固定于门式框架4外侧上,即是密封胶板6覆盖在门式框架4外面将两个定滑轮、配重块5遮挡在墙体与密封胶板6之间的空间内,由密封胶板6与止水闸门一侧接触,密封胶板6为柔性材料,因此接触为密封接触。这样提高了止水闸门与两侧墙体接触的密封性。为了提高密封性,止水闸门模块设置了整体密封体系,整体密封系统包括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所述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首尾端接续成整体密封。
若干止水闸门模块连接成止水闸门,根据安装空间的尺寸,止水闸门可以是一块止水闸门模块构成,也可以是若干块止水闸门模块相互连接而成。
止水闸门模块包括挡板组件2、缓坡基础框架3和整体密封系统,所述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同心铰轴铰接。止水闸门开启和闭合等同于止水闸门模块的开启和闭合,止水模块的开启是挡板组件2绕着同心铰轴远离缓坡基础框架3。止水模块的闭合是挡板组件2落入缓坡基础框架3内。止水闸门在闭合状态下,交通工具可以直接碾压挡板组件2进入到止水闸门的后面,此时的止水闸门作用相当于一减速带。配重式密封机构1与止水闸门通过钢丝绳7活动连接,即是钢丝绳7一端吊挂配重块5,另一端穿过2个定滑轮延伸固定于挡板组件2上。闭合状态下,配重块5通过钢丝绳7拉紧挡板组件2,平衡挡板组件2重量的五分之一。挡板组件2嵌入缓坡基础框架3内。当雨水来临,雨水积聚到超过前缓坡15上设置的格栅最低高度时,雨水进入到闭合的止水闸门内积聚,挡板组件2受到配重块5和水的浮力共同作用,挡板组件2开始远离缓坡基础框架3,呈现开启一定角度,通过液位传感器传出水位高度信号,此时警报提示灯闪烁车辆仍可正常出入。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液位传感器识别水位高度,当水位到达液位传感器设定的数值参数时,声光报警器闪烁同时发出警报声音,此时挡水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形成的角度不足以使车辆通行,警报提示灯正向朝向进车方向,挡水组件设有反光提示条此时同时朝向进车方向,确保车辆因指示不清发生误闯情况造成设备损坏。随着水量的增大,水位的增高,挡板板组件2另一端与缓坡基础框架3另一端的开合角度越来越大,直到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成90°角,完全打开,阻挡积聚在挡板组件2前面的雨水进入到挡板组件2的后面。
若干止水闸门模块之间相互连接分别需要止水闸门模块中挡板组件2相互连接和缓坡基础框架3相互连接。即是,若干止水闸门模块连接分别需要若干止水闸门模块中若干挡板组件2之间相互连接,而且还需要若干缓坡基础框架3之间相互连接。
缓坡基础框架3包括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所述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一体铸造而成。缓坡基础框架3是由铸造而成,耐磨性强和耐冲击性强,抵抗磨损,抵抗磨损性介质的侵蚀,抵抗外力的冲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挡板组件2还包括下沉罩20、防护钢板21、填充物和连接板39,所述下沉罩表面均匀间隔凸起多个中空腔22,所述过渡结构体17接近四边形框架14的面在于中空腔22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23,下沉罩20固定于过渡结构体17接近四边形框架14的面上,每个所述中空腔22和每个凹槽23一一对应,所述中空腔22边侧设置填充孔24,通过填充孔24填充填充物,所述防护钢板21固定于过渡结构体17远离四边形框架14的面上,防护钢板21表面设置防滑纹,所述过渡结构体17两侧设置连接槽25,连接槽25的上面设置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所述连接板39插入连接槽25内,过渡结构体17与配重式密封机构1接触的两侧的连接槽内设置钢丝绳连接板,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边侧拉环,若干挡板组件2相互连接通过过渡结构体17侧面上连接槽25和连接板39拼接成一体以及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拼接成一体,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缝隙两侧的防护钢板21上使挡板组件2相互固定连接。以上具体限定挡板组件2结构、整体密封体系中在挡板组件上密封部分和若干挡板组件相互连接具体连接结构。防护钢板21表面设置防滑纹,是起到减速带的作用。过渡结构体17接近四边形框架14的面在于中空腔22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23,有中空腔22和凹槽23组成的填充填充料的空间,能够进一步减轻挡板组件2整体重量,使挡板组件2相对于更容易受到水的浮力漂起。所述下沉罩20与过渡结构体17与防护钢板21通过拉铆锚固成挡板组件2,拉铆锚头突出于下沉罩20的表面上。进一步,所述过渡结构体17和下沉罩20为复合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所述填充物为为聚氨酯AB料。以上限定,也是为了减轻挡板组件2的重量。
进一步,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面上设置防滑纹,前缓坡15上与四边形框架14相交处往下设置栅栏,所述四边形框架14一端与后缓坡16相交处设置同心多段的第二铰轴孔19,四边形框架14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杆槽27,四边形框架14的两侧对应位置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螺纹孔30,四边形框架14内设置多个中空腔槽28,所述中空腔槽28可容纳中空腔22,在中空腔槽28的中间边框上设置沉头螺纹孔29,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纹孔29与地面接触,用于调节四边形框架14底面受力分布支点,在中空腔槽28四周边框上设置沉头槽40,若干缓坡基础框架3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多个螺栓穿过相邻的四边形框架14侧面上位置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30固定连接。以上限定了缓坡基础框架3的结构,缓坡基础框架3之间相互连接结构和缓坡基础框架3安装时,利用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纹孔29与地面接触,用于调节四边形框架14底面受力分布支点。在中空腔槽28四周边框上设置沉头槽40,沉头槽40用于容纳突出于下沉罩20的表面上的拉铆锚头,使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闭合时,完全嵌入。前缓坡15与后缓坡16截面为外拱弧形,是为了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闭合作为道路和缓速带使用时,能够使驶入驶出车辆平稳驶入无颠簸。进一步,所述前缓坡15底面和后缓坡16底面分别设置前底面密封槽31和后底面密封槽32,所述前底面密封槽31和后底面密封槽32内填入前底面密封胶条和后底面密封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以上限定了缓坡基础框架3底面密封结构。进一步,所述四边形框架14侧面设置前侧面密封槽33和后侧面密封槽34,所述后侧面密封槽34后端起始于后底面密封槽32上,前侧面密封槽33和后侧面密封槽34内填入前后侧面密封槽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以上限定了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结构。
进一步,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铰轴密封包括M形密封胶条35,所述M形密封胶条35横向贯穿包裹整个同心铰轴连接,一端固定于过渡结构体上14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后端接续密封,另一端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3上与后侧面密封槽34前端接续密封。以上限定了铰轴密封结构。M形密封胶条35能加密实的包裹住铰轴,并且M形密封胶条35的两端分别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和缓坡基础框架后侧面密封接续起来,形成整体密封。
进一步,如图1和图7所示,两个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接近第一定滑轮8的钢丝绳7上卡固钢丝绳导线座10,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固定卡扣11,所述卡扣11随着配重块5上下牵动钢丝绳的移动而移动,所述密封胶板6通过胶板压板12和铆钉13铆固于门式框架4外侧上,所述钢丝绳7另一端穿过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延伸固定于边侧拉环上。在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之间,接近第一定滑轮的钢丝绳7上卡固钢丝绳导线座10,第一定滑轮与第而定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固定卡扣11。是因为,雨水来临后浮力增加迫使挡板组件2起浮,达到挡水的使用要求,当挡板组件2抬起角度为35°时,配重块5牵引钢丝绳7上的卡扣11被阻挡在钢丝绳导向座10上,此时随着水量的加大其余挡板组件2开启行程由水的浮力完成。
进一步,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止水闸门模块还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助力弹簧36,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柔性钢丝绳37和橡胶绳38,所述柔性钢丝绳37一端与过渡结构体17上固定环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27内,所述橡胶绳38一端固定于柔性钢丝绳37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27近铰轴端,所述助力弹簧36设置于四边形框架14内对称的两个中空腔槽28的边框上,助力弹簧36一端固定于中空腔槽28的边框上,另一端高出四边形框架14平面。支撑杆组件和助力弹簧36助力挡板组件2在最大开合竖直状态下的关闭以及在闭合状态下开启。四边形框架14内对称的两个中空腔槽28的边框上设置两个助力弹簧36,助力弹簧36另一端与闭合状态的挡板组件2接触相互作用。在闭合状态下,雨水水量增大,产生浮力,当此时浮力不足以使挡板组件2浮起,但此时挡板组件2受到的力平衡已经失衡,助力弹簧36的反弹力能够给挡板组件2向上的力,再结合不断增大的浮力,原本挡板组件2开启的时间缩短,也较以前更容易浮起,呈现开合状态。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安装空间长度决定止水闸门模块的数量,使得若干止水闸门模块拼接后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在安装空间两侧安装配重式密封机构,并使钢丝绳另一端从门式框架底端穿过密封胶板延伸出来;
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紧挨安装空间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而固定第一止水闸门模块于安装空间内,第二止水闸门模块上铰轴中心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的铰轴中心对齐在同一轴心,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拼接和四边形框架侧边螺栓连接使缓坡基础框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连接槽和连接板的拼接,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的拼接,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防护钢板上使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完成第二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依次类推完成若干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一侧紧挨安装空间另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
将M形密封胶条横向贯通包裹整个同心铰轴,M形密封胶条一端用压板固定于过渡结构体上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后端接续密封,M形密封胶条另一端用压板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上与后侧面密封槽接续密封,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内延伸出的钢丝绳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上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与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中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完成止水闸门安装。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发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Claims (7)

1.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和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分别固定于两侧墙体上,若干止水闸门模块连接成止水闸门,所述止水闸门密封固定于地面上,两侧分别与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1)密封接触,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1)与止水闸门通过钢丝绳(7)活动连接;
所述止水闸门模块包括挡板组件(2)、缓坡基础框架(3)和整体密封系统,所述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通过同心铰轴铰接,缓坡基础框架(3)包括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所述四边形框架(14)、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一体铸造而成,挡板组件(2)包括过渡结构体(17),所述过渡结构体(17)一端设置第一铰轴孔(18),四边形框架(14)一端设置第二铰轴孔(19),过渡结构体(17)一端与四边形框架(14)一端通过铰轴穿过第一铰轴孔(18)与第二铰轴孔(19)单一铰轴铰接,所述整体密封系统包括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所述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铰轴密封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首尾端接续成整体密封;
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包括若干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和若干缓坡基础框架相互固定连接,若干止水闸门模块固定连接中每个模块中挡板组件(2)与缓坡基础框架(3)铰接的铰轴为同轴心单一铰轴;
所述挡板组件(2)还包括下沉罩(20)、防护钢板(21)、填充物和连接板(39),所述下沉罩(20)与过渡结构体(17)与防护钢板(21)通过拉铆锚固成挡板组件(2),下沉罩表面均匀间隔凸起多个中空腔(22),所述过渡结构体(17)接近四边形框架(14)的面在与中空腔(22)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23),下沉罩(20)固定于过渡结构体(17)接近四边形框架(14)的面上,每个所述中空腔(22)和每个凹槽(23)一一对应,所述中空腔(22)边侧设置填充孔(24),通过填充孔(24)填充填充物,所述防护钢板(21)固定于过渡结构体(17)远离四边形框架(14)的面上,防护钢板(21)表面设置防滑纹,所述过渡结构体(17)两侧设置连接槽(25),连接槽(25)的上面设置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所述连接板(39)插入连接槽(25)内,过渡结构体(17)与配重式密封机构(1)接触的两侧的连接槽内设置钢丝绳连接板,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边侧拉环,若干挡板组件(2)相互连接通过过渡结构体(17)侧面上连接槽(25)和连接板(39)拼接成一体以及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拼接成一体,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缝隙两侧的防护钢板(21)上使挡板组件(2)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前缓坡(15)和后缓坡(16)面上设置防滑纹,前缓坡(15)上与四边形框架(14)相交处往下设置栅栏,所述四边形框架(14)一端与后缓坡(16)相交处设置同心多段的第二铰轴孔(19),前缓坡(15)与后缓坡(16)截面为外拱弧形,四边形框架(14)中间位置设置支撑杆槽(27),四边形框架(14)两侧对应位置均匀间隔设置多个螺纹孔(30),四边形框架(14)内设置多个中空腔槽(28),所述中空腔槽(28)可容纳中空腔(22),在中空腔槽(28)的中间边框上设置沉头螺纹孔(29),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纹孔(29)与地面接触,用于调节四边形框架(14)底面受力分布支点,在中空腔槽(28)四周边框上设置沉头槽(40),若干缓坡基础框架(3)相互固定连接通过多个螺栓穿过相邻的四边形框架(14)侧面上位置相对应的多个螺纹孔(30)固定连接;
所述配重式密封机构包括门式框架(4)、两个定滑轮、配重块(5)和密封胶板(6),所述门式框架(4)内侧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墙面上,两个所述定滑轮固定于门式框架上门梁下,钢丝绳(7)一端吊挂配重块,另一端穿过两个定滑轮延伸固定于挡板组件(2)上,所述密封胶板(6)覆盖门式框架,固定于门式框架(4)外侧上;
两个所述定滑轮包括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接近第一定滑轮的钢丝绳(7)上卡固钢丝绳导线座(10),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固定卡扣(11),所述卡扣(11)随着配重块(5)上下牵动钢丝绳的移动而移动,所述密封胶板(6)通过胶板压板(12)和铆钉(13)铆固于门式框架(4)外侧上,所述钢丝绳(7)另一端穿过第一定滑轮(8)和第二定滑轮(9)延伸固定于边侧拉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结构体(17)和下沉罩(20)为复合材料一次性注塑而成,所述填充物为聚氨酯AB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坡(15)底面和后缓坡(16)底面分别设置前底面密封槽(31)和后底面密封槽(32),所述前底面密封槽(31)和后底面密封槽(32)内填入前底面密封胶条和后底面密封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底面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框架(14)侧面设置前侧面密封槽(33)和后侧面密封槽(34),所述后侧面密封槽(34)后端起始于后底面密封槽(32)上,前侧面密封槽(33)和后侧面密封槽(34)内填入前后侧面密封槽胶条组成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密封包括M形密封胶条(35),所述M形密封胶条(35)横向贯穿包裹整个同心铰轴连接,一端固定于过渡结构体(17)上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26)后端接续密封,另一端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3)上与后侧面密封槽(34)前端接续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闸门模块还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助力弹簧(36),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柔性钢丝绳(37)和橡胶绳(38),所述柔性钢丝绳(37)一端与过渡结构体(17)上固定环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27)内,所述橡胶绳(38)一端固定于柔性钢丝绳(37)上,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杆槽(27)近铰轴端,所述助力弹簧(36)设置于四边形框架(14)内对称的两个中空腔槽(28)的边框上,助力弹簧(36)一端固定于中空腔槽(28)的边框上,另一端高出四边形框架(14)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安装空间长度决定止水闸门模块的数量,使得若干止水闸门模块拼接后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在安装空间两侧安装配重式密封机构,并使钢丝绳另一端从门式框架底端穿过密封胶板延伸出来;
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紧挨安装空间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而固定第一止水闸门模块于安装空间内,第二止水闸门模块上铰轴中心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的铰轴中心对齐在同一轴心,缓坡基础框架侧面密封拼接和四边形框架侧边螺栓连接使缓坡基础框架之间相互固定连接,连接槽和连接板的拼接,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和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胶条的拼接,拼接缝隙处用铆钉锚固在防护钢板上使挡板组件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调节螺栓穿过沉头螺栓孔将缓坡基础框架固定于安装空间地面,完成第二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依次类推完成若干止水闸门模块的安装,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一侧紧挨安装空间另一侧的配重式密封机构;
将M形密封胶条横向贯通包裹整个同心铰轴,M形密封胶条一端用压板固定于过渡结构体上与过渡结构体侧面密封槽后端接续密封,M形密封胶条另一端用压板固定于缓坡基础框架上与后侧面密封槽接续密封,两侧配重式密封机构内延伸出的钢丝绳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止水闸门模块中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与最后一块止水闸门模块中钢丝绳连接板上设置的边侧拉环固定连接,完成止水闸门安装。
CN202310808559.6A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6837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559.6A CN116837779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08559.6A CN116837779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7779A CN116837779A (zh) 2023-10-03
CN116837779B true CN116837779B (zh) 2024-05-14

Family

ID=8816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08559.6A Active CN116837779B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77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3209B1 (en) * 2002-04-04 2003-09-23 Floodbreak Llc Automatic flood gate
CN203890968U (zh) * 2014-04-30 2014-10-22 上海华滋奔腾防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地翻式滑轨防汛闸门
CN208346776U (zh) * 2018-06-15 2019-01-08 浙江衢州河口闸门有限公司 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气动浮体闸门
CN212335898U (zh) * 2020-03-18 2021-01-12 郭段鑫 一种防洪闸门嵌入式安装节点结构
CN212405001U (zh) * 2020-03-18 2021-01-26 郭段鑫 一种防洪闸门地表式安装节点结构
CN219731847U (zh) * 2023-07-04 2023-09-2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止水闸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6791B2 (ja) * 2018-01-08 2023-11-27 フロッドブレイク,エルエルシー 洪水用バリア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3209B1 (en) * 2002-04-04 2003-09-23 Floodbreak Llc Automatic flood gate
CN203890968U (zh) * 2014-04-30 2014-10-22 上海华滋奔腾防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地翻式滑轨防汛闸门
CN208346776U (zh) * 2018-06-15 2019-01-08 浙江衢州河口闸门有限公司 一种带锁定功能的气动浮体闸门
CN212335898U (zh) * 2020-03-18 2021-01-12 郭段鑫 一种防洪闸门嵌入式安装节点结构
CN212405001U (zh) * 2020-03-18 2021-01-26 郭段鑫 一种防洪闸门地表式安装节点结构
CN219731847U (zh) * 2023-07-04 2023-09-2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止水闸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7779A (zh) 202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31847U (zh)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止水闸门
TW541391B (en) Movable water-protection apparatus
EP1415049A2 (en) Water control gate and actuator therefore
CN116837779B (zh) 一种配重式水动力止水闸门及其安装方法
EP2567054A2 (en) Flood protection device
CN113614310B (zh) 用于翻板闸门的水密结构和包括水密结构的翻板闸门
US20130156503A1 (en) Flood protection gate for vehicular & pedestrian traffic
CN109113548B (zh) 一种翻转式车库水密门
JP2001032621A (ja) 防水扉
CN111535267A (zh) 一种便于开闭的可调节水利闸门
CN115749563A (zh) 一种具有良好门间密封效果的防淹应急防汛墙
CN116446334B (zh) 一种多动力全自动止水闸门及其制备安装方法
CN220746756U (zh) 一种模块化自浮嵌入式止水闸门
CN220579918U (zh) 一种水上道闸
CN111244858B (zh) 一种电缆抗震支架
CN219386226U (zh) 一种手电两用模块化自浮凸起式止水闸门
CN113107521A (zh)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KR20160101641A (ko) 실린더 일체형 인양수문
CN114320110A (zh) 一种全断面智能防淹门
CN217882780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混凝土电力盖板
CN212715242U (zh) 一种地下车库防水淹系统
CN116815701B (zh) 一种城市防涝用闸门及其使用方法
CN215801385U (zh) 一种电机牵引式地下出入口挡水板结构
CN219711578U (zh) 一种下穿通道紧急避洪结构
CN220599555U (zh) 一种驱动装置及出入口防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