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31653A -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31653A
CN116831653A CN202311117455.7A CN202311117455A CN116831653A CN 116831653 A CN116831653 A CN 116831653A CN 202311117455 A CN202311117455 A CN 202311117455A CN 116831653 A CN116831653 A CN 116831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locking
locking member
tooth
un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11745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831653B (zh
Inventor
翁剑峰
姜鹏
林宗熠
邵萌
李小明
赵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 Shengyi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y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 Shengyi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y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 Shengyi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engyi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 Shengyi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1745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316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6831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1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8316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316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双向自锁机构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双向自锁机构包括:扳机,扳机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齿形件,固定于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齿形件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锁止组件,设置于扳机上,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第一锁止件能够与多个齿槽中的一个齿槽相卡接,第二锁止件能够与多个齿槽中的另一个齿槽相卡接,以锁定扳机沿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转动,且第一解锁部能够与第二锁止件配合以解锁扳机沿第一方向的转动。如此设计,能够实现对扳机的双向锁定,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是指通过在患者体表切开一个或多个5~12毫米的小切口,从小切口将内窥镜和手术器械插入患者体内,通过内窥镜拍摄体内组织的图像,医生通过观察图像,在患者体外操作手术器械以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
目前,相关技术中的微创手术器械只能实现单方向上的自锁,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锁的微创手术器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所述双向自锁机构包括:扳机,所述扳机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齿形件,固定于所述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所述齿形件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扳机上,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够与所述多个齿槽中的一个所述齿槽相卡接,所述第二锁止件能够与所述多个齿槽中的另一个所述齿槽相卡接,以锁定所述扳机沿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转动,且所述第一解锁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止件配合以解锁所述扳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扳机,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弹簧用于向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提供预设弹力,所述预设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第一端趋向于相互靠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机包括:第一扳机体,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第二扳机体,所述第一解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扳机体,所述第二扳机体通过所述第一解锁部与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扳机体带动所述第一解锁部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部将所述第二锁止件解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解锁部朝向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端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凸起结构抵接,且当所述第二扳机体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结构推动所述第二锁止件脱离所述齿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二扳机体的端面包括相连的水平面和倾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水平面朝远离所述第二扳机体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端面与所述水平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端面与所述倾斜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弧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扳机体的转动中心重合。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相连接的卡接部和第二解锁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二解锁部用于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齿槽相脱离,以解锁所述扳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扳机沿其转动轨迹构造有贯穿所述扳机的镂空结构,所述齿形件穿设于所述镂空结构,至少部分所述锁止组件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镂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扳机的第一扳机体上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扳机的第二扳机体上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一解锁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段内并与所述第一扳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解锁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段延伸至所述第二段中并与所述第二扳机体固定连接。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卡接部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内,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二解锁部从所述镂空结构内伸出。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向自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机相连接,当所述扳机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弹簧逐渐伸展,当所述扳机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弹簧逐渐收缩。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器械,所述微创手术器械包括如上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
本申请提供的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双向自锁机构中,将具有多个齿槽的齿形件固定在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上,在扳机上设置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当第一锁止件与多个齿槽中的一个齿槽相卡接、且第二锁止件与多个齿槽中的另一个齿槽相卡接时,即可实现对扳机的双向锁定。如此设计,提高了扳机在当前位置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误触扳机导致扳机发生移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另外,在扳机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实现第二锁止件的解锁,以使得扳机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便于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解锁第二锁止件时的便利性,从而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效率。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处于锁定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均处于锁定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二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二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一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微创手术器械当第一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齿形件;11、齿槽;21、第一锁止件;211、第一转轴;22、第二锁止件;221、卡接部;222、第二解锁部;223、第二转轴;23、弹簧;24、第一解锁部;241、凸起结构;3、扳机;31、第一扳机体;311、水平面;322、倾斜面;32、第二扳机体;4、复位弹簧;6、操作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微创手术是指通过在患者体表切开一个或多个5~12毫米的小切口,从小切口将内窥镜和手术器械插入患者体内,通过内窥镜拍摄体内组织的图像,医生通过观察图像,在患者体外操作手术器械以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
示例性地,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操作手柄以及设置于操作手柄上的细长杆体,细长杆体的端部设置有可以活动的端部执行器,端部执行器例如可以是夹钳、剪刀、切割刀等部件。在操作手柄上还设置有可转动地扳机,通过对操作手柄和扳机的操作控制端部执行器的动作,例如,可以是通过转动扳机调节细长杆体的伸缩量以对端部执行器的位置进行微调。
在操作微创手术器械过程中,需医生将手指伸入操作手柄并勾住扳机,通过手指持续施加对操作手柄和扳机压力,从而实现对端部执行器的精准控制。当手术时间过长时医生手部会进入疲惫状态,导致手持微创手术器械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操作精准度。
基于此,相关技术中的微创手术器械设置有单向自锁机构,示例性地,在操作手柄上设置弧形棘轮片,弧形棘轮片设有沿其弧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棘齿槽。在扳机上设置有锁位件,锁位件设有用于嵌入棘齿槽的齿部,且锁位件能够转动以使得锁位件具有使齿部嵌入棘齿槽的锁定位置,以及使齿部脱离棘齿槽的活动位置,当锁位件位于锁定位置时,扳机仅能够沿弧形棘轮片的弧线方向单向移动。然而,在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容易误触到扳机,从而导致扳机的移位,影响了操作的精准度。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双向自锁的微创手术器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自锁机构中,将具有多个齿槽的齿形件固定在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上,在扳机上设置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当第一锁止件与多个齿槽中的一个齿槽相卡接、第二锁止件与多个齿槽中的另一个齿槽相卡接时,即可实现对扳机的双向锁定。如此设计,提高了扳机在当前位置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误触扳机导致扳机发生移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另外,在扳机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实现第二锁止件的解锁,以使得扳机能够沿第一方向转动,便于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解锁第二锁止件时的便利性,从而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自锁机构,该双向自锁机构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该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操作手柄6和伸缩杆,操作手柄6内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容置腔体的操作口。双向自锁机构包括扳机3,扳机3的第一端位于容置腔体内并与操作手柄6转动连接,扳机3的第二端从操作口伸出。伸缩杆的一端与扳机3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端部执行器,端部执行器例如可以是夹钳、剪刀、切割刀等部件。通过控制扳机3以实现对伸缩杆的限位和调整,从而实现对端部执行器的精准控制。
双向自锁机构还设置有齿形件1和设置于扳机3上的锁止组件,齿形件1固定于微创手术器械的操作手柄6,齿形件1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11。示例性地,齿形件1可以为弧形片结构,沿弧形片结构的弧线设有多个齿槽11,齿形件1也可以为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构,该结构具有预设弧线的端面,沿预设弧线设有多个齿槽11。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第一锁止件21能够与多个齿槽11中的一个齿槽11相卡接,第二锁止件22能够与多个齿槽11中的另一个齿槽11相卡接,以锁定扳机3沿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转动。例如,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扳机3的转动角度,调节完成后使第一锁止件21与多个齿槽11中的一个齿槽11相卡接、第二锁止件22与多个齿槽11中的另一个齿槽11相卡接,即可实现对扳机3的双向锁定。如此设计,提高了扳机3在所需位置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误触扳机3导致扳机3发生移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
在扳机3上还设有第一解锁部24,第一解锁部24能够与第二锁止件22配合以解锁扳机3沿第一方向的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解锁部24通过使第二锁止件22与齿槽11相脱离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例如可以通过使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转动连接,在第一解锁部24的转动下带动第二锁止件22发生转动以脱离齿槽11。也可以通过使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相抵接,推动或转动第一解锁部24以抵压第二锁止件22并使其发生转动,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在第一解锁部24的作用下使第二锁止件22脱离齿槽11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即可,对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的配合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将第一解锁部24设置于扳机3上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便于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解锁第二锁止件22时的便利性,从而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可转动地连接于扳机3,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与齿槽11卡接,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与齿槽11卡接。示例性地,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具有与齿槽11相适配的齿状结构,以提高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与齿槽11卡接时的稳定性。同样,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也具有与齿槽11相适配的齿状结构,以提高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与齿槽11卡接时的稳定性。
第一锁止件21与第二锁止件22之间通过弹簧23相连接,弹簧23用于向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提供预设弹力,预设弹力使得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和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趋向于相互靠近。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一锁止件21通过第一转轴211与扳机3转动连接,第一锁止件21具有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自第一锁止件21的转动中心至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第二部分为自第一锁止件21的转动中心至第一锁止件21的第二端。同样,第二锁止件22通过第二转轴223与扳机3转动连接,第二锁止件22具有相连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为自第二锁止件22的转动中心至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第四部分为自第二锁止件22的转动中心至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端。
弹簧23可以是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部分相连接,拉力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三部分相连接,在拉力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使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和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趋向于相互靠近。
弹簧23也可以是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锁止件21的第二部分相连接,压力弹簧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止件22的第四部分相连接,在压力弹簧的压力作用下,使第一锁止件21的第二端与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端趋向于相互分离,进而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可分别发生转动,以使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与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趋向于相互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均处于锁止状态时,在弹簧23的作用下,能够提高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在锁止状态时的稳定性。当第一锁止件21或第二锁止件22处于解锁状态时,在弹簧23的作用下,便于第一锁止件21或第二锁止件22从解锁状态复位至锁止状态,提高了扳机3自锁的及时性,从而有效提高了调节扳机3时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扳机3包括第一扳机体31和第二扳机体32,第一扳机体31的第一端位于容置腔体内并与操作手柄6转动连接,第一扳机体31的第二端从操作口伸出。第一解锁部24设置于第二扳机体32,第二扳机体32通过第一解锁部24与第一扳机体31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手指勾住第二扳机体32,对第二扳机体32施加压力使第二扳机体32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二扳机体32带动第一解锁部24向第一方向转动,实现对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继续对第二扳机体32施加压力,带动第一扳机体31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对扳机3在第一方向上的调节。在调节完成后,松开第二扳机体32,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在弹簧23的作用下从解锁状态复位至锁止状态,以实现对当前位置上的扳机3在第一方向的锁定,在第二锁止件22的转动下,使得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扳机体32复位。
如此设计,提高了操作人员解锁第二锁止件22时的便利性,从而有效提高微创手术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第一解锁部24朝向第二锁止件22的端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41,第二锁止件22与凸起结构241抵接。示例性地,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位于齿形件1和第一解锁部24之间,齿形件1朝向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的一侧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11,第一解锁部24朝向第二锁止件22的端面设置有凸起结构241。
第二锁止件22为矩形板状结构,具有朝向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凸起结构241与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侧壁相抵接。当第二扳机体32带动第一解锁部24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凸起结构241推动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侧壁使第二锁止件22向第二方向发生转动,从而使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脱离齿槽11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在解锁过程中,弹簧23处于拉伸状态,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在拉力的作用下始终卡接在齿槽11上。当继续对第二扳机体32施加压力使其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第一扳机体31向第一方向转动,此时,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在第一扳机体31的带动下,沿齿形件1的预设弧线移动并依次卡接于下一个齿槽11上。
第一扳机体31转动至所需角度后,松开第二扳机体32,弹簧23逐渐收缩,在弹簧23的拉力作用下,第二锁止件22向第一方向转动,使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向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靠近,直至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卡接于齿槽11中。在第二锁止件22的复位过程中,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侧壁抵压凸起结构241,使第一解锁部24向第二方向转动,同时带动第二扳机体32也向第二方向转动,当第二锁止件22卡接于齿槽11时,第一解锁部24和第二扳机体32也同时复位。
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使得第二锁止件22与第一解锁部2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同时,只需将第二扳机体32向第一方向转动,就能够实现第一解锁部24的解锁和对第一扳机体31在第一方向上的调节,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至图10所示,第一扳机体31朝向第二扳机体32的端面包括相连的水平面311和倾斜面322,沿第一方向,倾斜面322自水平面311朝远离第二扳机体32的方向倾斜。当第二扳机体32朝向第一扳机体31的端面与水平面311相贴合时,第二锁止件22处于锁定状态,将第二扳机体32向第一方向转动,使第二扳机体32朝向第一扳机体31的端面与倾斜面322相贴合时,第二锁止件22处于解锁状态。
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在第二锁止件22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二扳机体32朝向第一扳机体31的端面与水平面311相贴合,使得扳机3的结构更加地紧凑,减小了扳机3的体积,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此外,通过设置倾斜面322,不仅为第二扳机体32提供了一个转动空间,还对第二扳机体32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当第二扳机体32与倾斜面322相贴合时,第二锁止件22能够解锁,有效避免因第二扳机体32带动第一解锁部24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弹簧23发生疲劳断裂,从而提高了双向自锁机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齿形件1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齿槽11,预设弧线的圆心与第一扳机体31的转动中心重合。如此设计,保证了在第一扳机体31向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止件21能够始终与预设弧线上的任意一个齿槽11相卡接,从而提高了第一锁止件21的锁定效果,以及,保证了在第一扳机体31向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锁止件22能够始终与预设弧线上的任意一个齿槽11相卡接,从而提高了第二锁止件22的锁定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第一锁止件21包括相连接的卡接部221和第二解锁部222,卡接部221与扳机3转动连接,卡接部221具有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自卡接部221的转动中心至卡接部221的第一端,卡接部221的第一端与齿槽11相卡接,第二部分自卡接部221的转动中心至卡接部221的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弹簧23的第一端连接于卡接部221的第一部分上。第二解锁部222与卡接部221相连接,第二解锁部222能够使卡接部221的第一端与齿槽11相脱离,以解锁第一锁止件21,使得扳机3能够沿第二方向转动。示例性地,卡接部221包括朝向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侧壁和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解锁部222连接于卡接部221的第二侧壁位于第一部分的范围内,第二解锁部222带动卡接部221的第一端向第一方向转动以脱离齿槽11,实现了第一锁止件21的解锁。
采用这样的设置形式,便于对第一锁止件21的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扳机3沿其转动轨迹构造有贯穿扳机3的镂空结构,齿形件1穿设于镂空结构,齿形件1的两端固定在操作手柄6上,至少部分锁止组件位于镂空结构内,示例性地,当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均处于锁定状态下时,第一锁止件21的第一端和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卡接在齿形件1上,弹簧23、第一锁止件2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端位于镂空结构内。当第二锁止件22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锁止件22的第一端从镂空结构内露出以脱离齿槽11。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扳机3上设置镂空结构,使齿形件1和至少部分锁止组件隐藏在镂空结构内,不仅对双向自锁机构起到保护作用,还能够有效避免双向自锁机构的运行影响操作人员的正常操作,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镂空结构包括位于扳机3的第一扳机体31上的第一段和位于扳机3的第二扳机体32上的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连通,第一解锁部2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段内并与第一扳机体31转动连接,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位于第一解锁部24和齿形件1之间,且第二锁止件22的第二端与第一解锁部24上的凸起结构241相抵接。第一解锁部24的第二端从第一段延伸至第二段中并与第二扳机体32固定连接,例如第一解锁部24的第二端通过销轴与第二扳机体32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在第二扳机体32和第一解锁部24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以及第二扳机体32和第一解锁部24的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锁部24不仅起到解锁第二锁止件22的作用,还起到连接第一扳机体31和第二扳机体32的作用,通过将第一解锁部24设置在镂空结构内连接第一扳机体31和第二扳机体32,使得扳机3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美观。
参考图11至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21的卡接部221位于镂空结构内,第一锁止件21的第二解锁部222从镂空结构内伸出,从而便于控制第二解锁部222。示例性地,第一锁止件21位于镂空结构的第一段内,第二解锁部222为杆状结构,从第一段内伸出,第二解锁部222的伸出部分位于第一扳机体31设置有水平面311的一侧,如图11所示,第二解锁部222从第一扳机体31的左侧伸出。如此设计,在解锁第一锁止件21时,将第二解锁部222向第一方向转动,在解锁第二锁止件22时,将第二扳机体32向第一方向转动。即在分别对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进行解锁时,第二解锁部222和第二扳机体32的转动方向一致,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使用时的便利性。
示例性地,在实际使用时,手指勾住第二扳机体32,对第二扳机体32施加压力使第二扳机体32向第一方向转动,第二扳机体32带动第一解锁部24向第一方向转动,实现对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继续对第二扳机体32施加压力,带动第一扳机体31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对扳机3在第一方向上的调节。
将手指上移勾住第二解锁部222,对第二解锁部222施加压力使卡接部221的第一端向第一方向转动,实现对第一锁止件21的解锁。之后用另一个手指推动扳机3向第二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对扳机3在第二方向上的调节。在调节完成后,松开第二解锁部222,在弹簧23的拉力作用下,卡接部221的第一端卡接于齿槽11上,同时第二解锁部222复位。
示例性地,第二解锁部222的第一端与卡接部221的第一部分相连,第二解锁部222的第二端从第一段内伸出,第二解锁部222与第一扳机体31呈预设夹角设置,当勾住第二解锁部222并对其施加压力,直至第二解锁部222朝向第一扳机体31的侧面抵接于第一扳机体31的表面时,第一锁止件21能够解锁。如此设计,对卡接部221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因第二解锁部222带动卡接部221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弹簧23发生疲劳断裂,提高了自锁机构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双向自锁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4,将复位弹簧4设置在操作手柄6的容置腔体内,并且使复位弹簧4的一端与操作手柄6相连接,复位弹簧4的另一端与扳机3相连接。当第二锁止件22处于解锁状态,扳机3向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复位弹簧4逐渐收缩。当第一锁止件21处于解锁状态,扳机3向第二方向的转动过程中,复位弹簧4逐渐伸展,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推动扳机3朝第二方向转动,代替手动推动扳机3向第二方向转动的方式,仅用食指就可实现扳机3的双向锁定和解锁,有效提高了调节扳机3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的便利性。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创手术器械,该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操作手柄6和伸缩杆,操作手柄6内构造有容置腔体,并开设有连通容置腔体的操作口。双向自锁机构包括扳机3,扳机3的第一端位于容置腔体内并与操作手柄6转动连接,扳机3的第二端从操作口伸出。伸缩杆的一端与扳机3固定连接,伸缩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端部执行器,端部执行器例如可以是夹钳、剪刀、切割刀等部件。通过控制扳机3以实现对伸缩杆的限位和调整,从而实现对端部执行器的精准控制。
双向自锁机构还包括齿形件1和设置于扳机3上的锁止组件,齿形件1固定于微创手术器械的操作手柄6,齿形件1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11。示例性地,齿形件1可以为弧形片结构,沿弧形片结构的弧线设有多个齿槽11,齿形件1也可以为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构,该结构具有预设弧线的端面,沿预设弧线设有多个齿槽11。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21和第二锁止件22,第一锁止件21能够与多个齿槽11中的一个齿槽11相卡接,第二锁止件22能够与多个齿槽11中的另一个齿槽11相卡接,以锁定扳机3沿第一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转动。例如,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扳机3的转动角度,调节完成后使第一锁止件21与多个齿槽11中的一个齿槽11相卡接、第二锁止件22与多个齿槽11中的另一个齿槽11相卡接,即可实现对扳机3的双向锁定。如此设计,提高了扳机3在所需位置上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因误触扳机3导致扳机3发生移位,从而有效提高了操作微创手术器械时的精准性。
在扳机3上还设有第一解锁部24,第一解锁部24能够与第二锁止件22配合以解锁扳机3沿第一方向的转动。示例性地,第一解锁部24通过使第二锁止件22与齿槽11相脱离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例如可以通过使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转动连接,在第一解锁部24的转动下带动第二锁止件22发生转动以脱离齿槽11。也可以通过使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相抵接,推动或转动第一解锁部24以抵压第二锁止件22发生转动,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在第一解锁部24的作用下使第二锁止件22脱离齿槽11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即可,对第一解锁部24与第二锁止件22的配合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将第一解锁部24设置于扳机3上以实现第二锁止件22的解锁,便于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解锁第二锁止件22时的便利性,从而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效率。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自锁机构包括:
扳机,所述扳机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
齿形件,固定于所述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所述齿形件上具有沿预设弧线排布的多个齿槽;
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扳机上,所述锁止组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能够与所述多个齿槽中的一个所述齿槽相卡接,所述第二锁止件能够与所述多个齿槽中的另一个所述齿槽相卡接,以锁定所述扳机沿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转动,且所述第一解锁部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止件配合以解锁所述扳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扳机,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一锁止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弹簧用于向所述第一锁止件和所述第二锁止件提供预设弹力,所述预设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第一端趋向于相互靠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包括:
第一扳机体,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第一端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
第二扳机体,所述第一解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扳机体,所述第二扳机体通过所述第一解锁部与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扳机体带动所述第一解锁部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解锁部将所述第二锁止件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部朝向所述第二锁止件的端面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凸起结构抵接,且当所述第二扳机体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结构推动所述第二锁止件脱离所述齿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二扳机体的端面包括相连的水平面和倾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倾斜面自所述水平面朝远离所述第二扳机体的方向倾斜;
所述第二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端面与所述水平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二扳机体朝向所述第一扳机体的端面与所述倾斜面相贴合时,所述第二锁止件处于解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弧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扳机体的转动中心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相连接的卡接部和第二解锁部,所述卡接部用于与所述齿槽卡接,所述第二解锁部用于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齿槽相脱离,以解锁所述扳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机沿其转动轨迹构造有贯穿所述扳机的镂空结构,所述齿形件穿设于所述镂空结构,至少部分所述锁止组件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扳机的第一扳机体上的第一段和位于所述扳机的第二扳机体上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连通,所述第一解锁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段内并与所述第一扳机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解锁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段延伸至所述第二段中并与所述第二扳机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的卡接部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内,所述第一锁止件的第二解锁部从所述镂空结构内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自锁机构还包括: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扳机相连接,当所述扳机朝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弹簧逐渐伸展,当所述扳机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复位弹簧逐渐收缩。
12.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自锁机构。
CN202311117455.7A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Active CN1168316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7455.7A CN116831653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17455.7A CN116831653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1653A true CN116831653A (zh) 2023-10-03
CN116831653B CN116831653B (zh) 2023-12-01

Family

ID=8815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17455.7A Active CN116831653B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316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7718A (zh) * 2023-11-27 2023-12-29 精勤智造(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微创手术钳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7164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Rhodes James M.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120096991A1 (en) * 2010-10-25 2012-04-26 Palmer Leon R Dual-drive, self-ratcheting mechanism
JP2012245965A (ja) * 2011-05-31 2012-12-13 Shiroki Corp 有段リフタ装置
CN115024768A (zh) * 2022-08-09 2022-09-09 生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器械组件及微创手术器械
CN218887023U (zh) * 2022-08-18 2023-04-18 上海亿力电器有限公司 双向解锁的安全锁扣结构及手持式清洗机
CN116058911A (zh) * 2022-09-27 2023-05-05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手柄及医用碎石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7164A1 (en) * 2003-06-26 2004-12-30 Rhodes James M. Surgical instrument
US20120096991A1 (en) * 2010-10-25 2012-04-26 Palmer Leon R Dual-drive, self-ratcheting mechanism
JP2012245965A (ja) * 2011-05-31 2012-12-13 Shiroki Corp 有段リフタ装置
CN115024768A (zh) * 2022-08-09 2022-09-09 生一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微创手术器械组件及微创手术器械
CN218887023U (zh) * 2022-08-18 2023-04-18 上海亿力电器有限公司 双向解锁的安全锁扣结构及手持式清洗机
CN116058911A (zh) * 2022-09-27 2023-05-05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手柄及医用碎石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7718A (zh) * 2023-11-27 2023-12-29 精勤智造(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微创手术钳
CN117297718B (zh) * 2023-11-27 2024-02-06 精勤智造(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微创手术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31653B (zh)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2941B2 (en) Handling device for a micro-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
EP3441017B1 (en) Geared actuation mechanism and surgical clip applier including the same
EP3441016A1 (en) Geared actuation mechanism and surgical clip applier including the same
AU707607B2 (en)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JP5611843B2 (ja) 外科用機器及び外科用機器組立体に対するハンドル
JP5330627B2 (ja) 多自由度鉗子
CN116831653B (zh) 一种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CA2473482C (en) A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a lateral-moving articulation control
JP3148464U (ja) 自動安全機構を備えたサーキュラーステープラー
US9095365B2 (en) Handling device for a micro-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
KR20240027156A (ko) 로킹 관절 조인트를 갖는 수술용 스테이플러
AU2018230688B2 (en) Surgical retractor with a locking retractor blade
JP2020025862A (ja) ラッチ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含む外科用器具
US11234701B2 (en) Powered surgical tack applier
CN116784965B (zh) 一种摩擦力双向自锁机构及微创手术器械
CN105769273A (zh) 腔内切割吻合器用关节转向控制装置
US20210298576A1 (en) Two-position actuation with backlash compensation for surgical devices
KR20210095928A (ko) 발사 기구 및 스테이플러
JP2015211841A (ja) 低侵襲性外科用クリップアプライア
BR112018011222B1 (pt) Dispositivo cirúrgic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