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8918A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8918A
CN116828918A CN202310761807.6A CN202310761807A CN116828918A CN 116828918 A CN116828918 A CN 116828918A CN 202310761807 A CN202310761807 A CN 202310761807A CN 116828918 A CN116828918 A CN 1168289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color
transparent electrod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18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18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289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28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89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3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利于在提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功能多样性的同时,降低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功耗。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以及封装层,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变色结构,所述变色结构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变色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非透明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镜面与显示结合的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这类产品兼具显示图像和镜子功能,不仅应用到家居、商场、广告宣传、美妆美容等应用场下,还会应用到车载后视镜等应用场景。
相关技术中,通过将半反射镜粘贴在OLED显示装置前方,从而使显示装置可以作为显示屏幕使用,又可以当做镜子来使用。但是半反射镜的透光率低,导致显示装置功耗增加,从而降低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利于在提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功能多样性的同时,降低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以及封装层,所述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
变色结构,所述变色结构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变色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非透明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变色结构来实现显示模组的图像显示功能和镜子功能。具体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驱动电致变色层,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一电场时,电致变色层为非透明状,其可以反射外部光线,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镜面显示功能。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二电场时,电致变色层转化为透明状态,由于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均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可以正常出射,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图像显示功能。进一步地,当电致变色层转为透明状态时,变色结构的透光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半反射镜更高,从而还可以降低光线的损失,进而还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与发光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的膜层堆叠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变色结构的膜层堆叠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层自电容触控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显示面板中边缘数据线与连接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中,通过将半反射镜粘贴在OLED显示装置前方,从而使显示装置可以作为显示屏幕使用,又可以当做镜子来使用。半反射镜是指一部分光线被反射、一部分光线被透射的膜片。由此可知,半反射镜总会反射一部分的光,使得其透光率较低。因此,为了达到相同的显示效果,需要增加显示装置的功耗,从而降低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的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完美代替半反射镜来使用,并且特定情况下透光率远高于半反射镜,从而使显示装置既可以同时实现显示功能和镜面功能,此外还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由此,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地,本申请提出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变色结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以及封装层,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变色结构位于封装层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变色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其中,电致变色层配置为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非透明状态,以及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一电场时,电致变色层为非透明状,其可以反射外部光线,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镜面显示功能。通过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二电场时,电致变色层转化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可以正常出射,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图像显示功能。当电致变色层转为透明状态时,变色结构的透光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半反射镜更高,从而还可以降低光线的损失,进而还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10。如图1所示,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200以及变色结构100。显示面板200包括衬底基板210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衬底基板210一侧的驱动电路层220、发光层230以及封装层240。发光层23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231。变色结构100位于封装层240背离发光层230的一侧,变色结构100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以及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之间的电致变色层130。其中,电致变色层130配置为在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非透明状态,以及在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200以及变色结构100。显示面板200包括衬底基板210、驱动电路层220、发光层230以及封装层240。具体的,以显示面板200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OLED)为例,显示面板200可以为OLED柔性显示面板、OLED刚性显示面板中的一种。当显示面板200为OLED柔性显示面板时,衬底基板210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优选地,衬底基板210的材料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当显示面板200为OLED刚性显示面板时,衬底基板210可以为透明玻璃。
发光层230是实现显示的主要器件。发光层2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31,发光单元231可以包括OLED器件,Micro LED器件、Mini LED器件、QLED(Quantum Dots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器件、无机发光显示器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地,发光单元231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能够在阳极和阴极的驱动下发光的发光功能层。阳极的材料包括Cr、Pt、Ru、Au、Ag、Mo、Al、W、Cu和/或AlNd的金属等;阴极的材料包括ITO(氧化铟锡),IZO(氧化铟锌)、ITO/Ag/ITO等;发光功能层的发光材料可以为低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
驱动电路层220用于驱动发光层230的发光单元231发光,驱动电路层220通常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封装层240可以对显示面板200的内部元件进行防护,以避免内部受到水氧侵蚀。封装层240可以由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方式而形成,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200的厚度。通常,封装层240包括多层交替层叠的有机层和无机层。
变色结构100是指由电致变色材料以及驱动电极形成的膜层结构。变色结构100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以及电致变色层130。电致变色层130可在由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形成的电场的驱动下发生颜色转换。具体的颜色变化取决于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材料。例如,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钨时,不施加电压时为透明状态,施加负压为深蓝色状态;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镍(NiOX)或氧化铱(IRO2)时,不施加电压时为深青铜色,施加电压时为透明状态。
本申请中,电致变色层130配置为在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镜面反射状态。镜面反射状态是指电致变色层130处于显色状态,不透光、对光线具有一定的反射率。由此,使显示模组实现镜面显示功能。电致变色层130还配置为在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由此,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电致变色层13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均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200发出的光线可以正常出射,从而使显示模组10实现图像显示功能。进一步地,当电致变色层130转为透明状态时,变色结构100的透光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半反射镜更高,从而还可以降低光线的损失,进而还利于降低显示模组10以及显示装置的功耗。
容易理解的是,变色结构100在显色状态时施加的第一电场可以是正电压,也可以是负电压;变色结构100在透明状态时施加的第二电场可以是负电压或者正电压,一般与其显色状态时的电压为相反的关系。当然在显色状态时第一电场也可以为零也即不施加电压。也就是说,在不通电状态下,变色结构100就是显色状态。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场为零即不通电时,变色结构100为显色状态;第二电场为正压或负压时,变色结构100为透明状态。此时,变色结构100中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氧化镍(NiOX)或氧化铱(IRO2)。当显示模组10作为镜面使用时,一般来说显示面板200为息屏状态,这样可以避免显示面板200发出的光对镜面效果产生影响。此时,将第一电场也设置为零,使得显示模组10处于镜面功能使用时变色结构100的功耗变为零,从而有利于降低息屏状态时显示模组10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变色结构100设置有多个透光开口101。发光单元23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开口10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内。
本实施例中,当显示模组10处于图像显示功能时,显示面板200为发光状态,变色结构100为透明状态,由于有透光开口101的存在,使得每个发光单元231发出的光可以通过透光开口101出射,从而使得变色结构100的透光率进一步提升,进而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10的功耗。当显示模组10处于镜面功能时,显示面板200为息屏状态,而变色结构100为显色状态。虽然变色结构100实施了图案化,但是透光开口101的占比与发光单元231的占比相接近,而发光单元231的开口率约为20%,这样,变色结构100即使去除透光开口101后,剩下的部分面积仍旧较大,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满足作为镜面功能使用的要求。由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变色结构100中设置多个透光开口101的方式,在保证显示模组10的镜面功能的同时,还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10的功耗。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透光开口101沿变色结构100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电致变色层130。
本实施例提出了透光开口101在变色结构100中的其中一种结构。透光开口101仅位于电致变色层130中,也即,在制作变色结构100时,仅对电致变色层130实施图案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制作工艺,进而节约变色结构100的制作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透光开口101贯穿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电致变色层130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0。
本实施例提出了透光开口101在变色结构100中的另一种结构。透光开口101贯穿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电致变色层130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从而使得每个发光单元231发出的光可以通过透光开口101出射,相比于前述透光开口101仅位于电致变色层130中的方式,发光单元231发出的光还不会受到第一透明电极层110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0的遮挡,从而使变色结构100的透光率进一步提升,进而利于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10的功耗。
进一步地,透光开口101的形状包括三角形、矩形、菱形、圆形、椭圆形。上述形状的透光开口101均可实现光线的透过。优选地,透光开口101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开口边带有一定弧度的图形。这样,有利于减少外部光线的衍射,进而利于提高反射效果。容易理解的是,透光开口101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几种。进一步地,多个透光开口101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全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彩膜层300以及触控层400。彩膜层300位于变色结构100靠近封装层240的一侧,触控层400位于变色结构100背离封装层24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彩膜层300是指可以降低外部环境反射光的膜层。通过采用彩膜层300替代偏光片,一方面可以降低显示模组10的厚度,第二方面,若显示面板200为柔性面板,还可以提高显示模组10的弯折性能。
触控层400是指可以实现屏体触控功能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触控层400可以是通过on-cell方案形成于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膜层结构,也可以是通过外挂式方案粘贴在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触控面板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触控层400可以为电阻式、电容式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彩膜层300位于变色结构100靠近封装层240的一侧。当显示模组10处于图像显示功能时,变色结构100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200为发光状态。由于设置有彩膜层300,使得外部环境光进入显示面板200的光量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模组10的对比度。当显示模组10处于镜面功能时,变色结构100为显色状态,显示面板200为息屏状态,由于彩膜层300位于变色结构100靠近封装层240的一侧,彩膜层300不会对变色结构100形成遮挡,使得变色结构100可以成功反射外部光,从而保证显示模组10的镜面功能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触控层400位于变色结构100背离封装层240的一侧。触控层400一般包括在不同平面或同一平面内绝缘交叉的第一触控电极RX和第二触控电极TX。根据触控方式的不同还分为自电容和互电容。自电容是指,第一触控电极RX和第二触控电极TX分别与地构成电容,也就是电极对地的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体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互电容是指,第一触控电极RX和第二触控电极TX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也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体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此时,第一触控电极RX和第二触控电极TX也可被称为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以自电容为例,如图9所示,其触控原理为:N个第一触控电极标记为RX 1、RX2…RX N。M个第二触控电极标记为TX 1、TX2…TX M。手指和其附近的第一触控电极RXN-1会产生电容Cs,手指和其附近的第二触控电极TX1会产生电容Cd。由于人体是导体并且和地相连,手指触摸或接近的通道的自电容会发生变化,触控芯片根据检测到的自电容的变化,可以获得手指的触摸信息。
由上述可知,无论是自电容还是互电容方式,触控层400均需要通过电极的电容变化来识别触控信息。本实施例中,变色结构100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当触控层400位于变色结构100背离封装层240的一侧时,变色结构100中的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不会在手指与触控层400之间形成金属遮挡也即电容屏蔽。这样,可以降低变色结构100的透明电极对触控层400的干扰作用,保证触控层400的触控功能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彩膜层300包括多个色阻单元310以及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单元310之间的遮光层320。发光单元23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色阻单元31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内。透光开口10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与遮光层32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
本实施例说明了彩膜层300的具体结构。彩膜层300包括色阻单元310以及遮光层320。色阻单元310是指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的膜层。也即,色阻单元310可以防止除预定波长范围之外的其余波长范围的光透过,从而减少外部光的反射。遮光层320是指不允许光线透过的膜层,通常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制成。遮光层320可以遮挡发光单元231之间间隙处设置的反光元件(例如各种信号线)对于外界光的反射,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光元件对外界光的反射。
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3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色阻单元31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内。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发光单元231的透光率,进而降低显示模组10的功耗。另一方面,色阻单元31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覆盖发光单元23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使得外部环境光均需要先穿过色阻单元310,再入射至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231上,从而有利于提高色阻单元310降低外部反射光的效果。容易理解的是,发光单元231中一般包括发出蓝色光的发光单元、发出红色光的发光单元以及发出绿色光的发光单元,由此,色阻单元310也相应具有蓝色色阻单元、红色色阻单元以及绿色色阻单元,并且,同一颜色的色阻单元与发光单元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透光开口10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与遮光层32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由于遮光层320还位于相邻两个色阻单元310之间,因此,透光开口10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与色阻单元31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重合,或者透光开口101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色阻单元310在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之内。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发光单元231的透光率,降低显示模组10的功耗。第二方面,透光开口101的占比不会过高,还可以保证显示模组10的镜面功能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显示模组10还包括偏光片500以及位于偏光片500背离显示面板200一侧的触控层400。变色结构100位于偏光片500和触控层400之间。本实施例提出了显示模组10的另一种膜层堆叠结构。具体地,显示模组10包括偏光片500以及触控层400。触控层400位于变色结构100背离偏光片500的一侧,从而有利于降低变色结构100的透明电极对触控层400的干扰作用,保证触控层400的触控功能的正常使用。偏光片500与彩膜层300的作用类似,均可以降低外部环境光的反射。使用偏光片500,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产品良率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致变色层130包括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110和第二透明电极层120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131、电解质层132和离子存储层133。电解质层132与电致变色材料层131接触设置,离子存储层133与电解质层132接触设置。本实施例提出了电致变色层130的结构。电致变色层130包括电致变色材料层131、电解质层132和离子存储层133。电致变色材料层131是指由电致变色材料形成的薄膜,离子存储层133存储有变色所需要的离子,而电解质层132用于传输这些离子至电致变色材料层131,使电致变色材料层131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颜色的转换。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沿第一透明电极层110至第二透明电极层120的方向,变色结构100的膜层堆叠顺序为,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离子存储层133、电解质层132、电致变色材料层131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0;或者,如图8所示,沿第一透明电极层110至第二透明电极层120的方向,变色结构100的膜层堆叠顺序还可以为,第一透明电极层110、电致变色材料层131、电解质层132、离子存储层133以及第二透明电极层120。具体可根据电致变色材料以及变色需求灵活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电致变色材料层131的材料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在电场驱动下实现颜色的转化。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致变色材料层131的寿命。第二方面,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为金属氧化物,其具备金属光泽,虽然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光泽没有金属强,但是其对光也具备一定的反射率,可以满足电致变色层130作为镜面使用时的镜面效果,同时还不会因为反射率过强而产生光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1、图10以及图11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区201和焊盘区202、位于显示区201的多条数据线data以及位于显示区201的布线层203,数据线与布线层位于不同的金属层。数据线data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布,数据线data包括边缘数据线data1和中间数据线data2,边缘数据线data1位于中间数据线data2在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布线层203包括连接线2031和辅助走线2032,边缘数据线data1通过连接线2031与焊盘区202连接。连接线2031和辅助走线2032之间设置有第一断口207。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区201和焊盘区202、多条数据线data以及布线层203。数据线data包括边缘数据线data1和中间数据线data2,边缘数据线data1位于中间数据线data2的两侧。布线层203包括连接线2031和辅助走线2032。其中,连接线2031是指布线层203中用于将边缘数据线data1转接至焊盘区202的走线,而辅助走线2032是指布线层203中去除连接线2031后剩余的部分。
以下具体说明布线层203的连接线2031和辅助走线2032的形成过程。如图11所示,连接线2031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线2031a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线2031b,辅助走线2032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辅助走线2032a和沿X方向延伸的第二辅助走线2032b,连接线和辅助走线在面板上构成网状结构,并且能够采用同工艺制成,有利于提高布线层203的制作便利性。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以其中一条边缘数据线data1a为例,该条边缘数据线data1a可通过位于显示区201的布线层203的连接线2031连接至非显示区202的焊盘区202上,即data1a可以通过Y方向的第一连接线2031a以及与之相交的第二连接线2032b与焊盘区202电连接,连接线2031位于显示区,有利于减少位于显示面板200下边框角部的走线数量,进而实现窄边框需求。由图11可以看到,辅助走线2032与连接线2031相交的位置存在第一断口207,比如第一连接线2031a与第一辅助走线2032a之间、第二连接线2031b与第二辅助走线2032b之间、第一连接线2031a与第二辅助走线2032b之间、第二连接线2031b与第一辅助走线2032a之间均形成有第一断口207。这样,通过第一断口207的隔绝,可以避免该边缘数据线data1的信号传输至布线层203的其他走线上,从而实现连接线与辅助走线上的信号隔绝。图11示例性的标出了边缘数据线data1a通过布线层203的第一连接线2031a和第二连接线2031b转接进而传输信号的走线箭头208。辅助走线2032可以用于实现其他的信号传输功能例如电源电压信号等。此外,为了避免布线层203的连接线2031与数据线data在平面内交叉,布线层203与数据线data位于不同层,因此边缘数据线data1需要通过过孔206连接至连接线2031。
需要说明的是,边缘数据线data1和中间数据线data2的区分依据为,需要通过连接线2031转接至焊盘区202的数据线为边缘数据线data1,位于边缘数据线data1的内侧且不需要通过连接线2031转接至焊盘区202的数据线为中间数据线data2。
相关技术中,第一断口207以及过孔206的存在会致使显示面板200存在反射率差异,进而引起息屏Mura的问题,Mura是指显示不均匀的现象。而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200的出光侧设置有变色结构100。变色结构100在显示面板200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的过孔206以及第一断口207。这样,在息屏状态下,变色结构100为非透明状,可作为镜面使用,同时还可以对断口207以及过孔206形成遮挡,从而有利于在实现窄边框显示需求的同时改善息屏mura,提高显示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电脑显示器、平板等电子产品,本申请对此并不做限定,只要其为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即可。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中,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驱动电致变色层,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一电场时,电致变色层为非透明状,其可以反射外部光线,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镜面显示功能。在第一透明电极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施加第二电场时,电致变色层转化为透明状态。由于第一透明电极层、电致变色层和第二透明电极层均为透明状态,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可以正常出射,从而使显示模组实现图像显示功能。进一步地,当电致变色层转为透明状态时,变色结构的透光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半反射镜更高,从而还可以降低光线的损失,进而还利于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以及封装层,所述发光层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以及
变色结构,所述变色结构位于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变色结构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二透明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层;
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一电场时处于非透明状态,以及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提供第二电场时处于透明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场的电压为零,所述第二电场的电压不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结构设置有多个透光开口;
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透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开口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开口贯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所述电致变色层以及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开口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变色结构靠近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单元以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色阻单元之间的遮光层;
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内;
所述透光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不存在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彩膜层以及触控层;
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变色结构靠近所述封装层的一侧,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变色结构背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偏光片以及位于所述偏光片背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触控层;
所述变色结构位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之间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
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接触设置,所述离子存储层与所述电解质层接触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的材料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和焊盘区;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数据线包括边缘数据线和中间数据线,所述边缘数据线位于所述中间数据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布线层,所述布线层包括连接线和辅助走线,所述边缘数据线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焊盘区连接,所述连接线和所述辅助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一断口;
所述变色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断口。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10761807.6A 2023-06-26 2023-06-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8289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1807.6A CN116828918A (zh) 2023-06-26 2023-06-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1807.6A CN116828918A (zh) 2023-06-26 2023-06-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8918A true CN116828918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2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1807.6A Pending CN116828918A (zh) 2023-06-26 2023-06-26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289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83132B2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JP4445343B2 (ja) Icタグ実装液晶表示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385749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133422B2 (en) Curved touched window f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EP2911043B1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CN111475042A (zh) 显示装置
US1144917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535004B1 (ko) 압력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675449B2 (en) Input sensing unit having floating patter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0048816B2 (en) Touch window
CN112289178A (zh) 显示装置
CN113130575A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112788161A (zh) 电子装置
CN114281206A (zh)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CN209785941U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8831212U (zh) 显示装置
CN116828918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2219869A1 (ja)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ディスプレイ構造
CN219876762U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190068934A (ko) 투명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40097091A1 (en) Display device
EP4293418A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90011398A (ko) 투명표시장치
US2024012203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7423717A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