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12426A -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12426A
CN116812426A CN202310760115.XA CN202310760115A CN116812426A CN 116812426 A CN116812426 A CN 116812426A CN 202310760115 A CN202310760115 A CN 202310760115A CN 116812426 A CN116812426 A CN 116812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determining
target
distribution
carg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60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震
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601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124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812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124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本申请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进行配对打分,进而确定运输目标货舱的目标机器人,实现了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输货物方面,机器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快递、快运、电商仓储等场景,也可以进入生产制造环节,为工厂提供物流解决方案。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货物的装卸、搬运、分拣、配送等任务,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数据分析来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如果机器人底盘的能量不足以支撑货舱的重量,那么机器人将会运行缓慢,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电池的消耗,缩短电池的寿命。如果机器人底盘的能量不足,还可能会导致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稳定性问题。因此,由于机器人的能量和货舱的重量不同,如果不对它们进行合适的配对,可能会导致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效率低下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装置,包括:
配送任务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匹配分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本申请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进行配对打分,进而确定运输目标货舱的目标机器人,实现了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和装置。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场景示意图。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服务器101和接驳机器人102。
服务器101即是给接驳机器人102下发配送任务的分配系统,通过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生成配送任务,并根据接驳机器人102的状态信息进行匹配。将所有匹配信息进行整理以确定执行配送任务的接驳机器人102,进而将目标货舱的配送任务下发给接驳机器人102,以使接驳机器人102执行配送任务。接驳机器人102可以接受服务器101下发的配送任务,并根据配送任务的相关要求执行配送任务。接驳机器人102的数量通常是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其他同理)。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101和接驳机器人102的具体类型、数量和组合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的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应用于分配系统。如图2所示,该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包括:
S201,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S202,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S203,根据所述配送任务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S204,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在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所述目标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
具体地,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是指根据货舱中待运输物品的特征和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配送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目标。配载信息包括目标货舱中待运输物品的详细描述。这可能包括物品的种类、数量、重量、特殊要求等。配载信息还可能包括货物的目的地或收件人信息,以确定货物需要运送到哪个地点或哪个目标室外车。
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需要对配送任务进行规划和确定。确定货物的起始位置,即货物所在的室外车、存储区或其他地点。需要考虑货物的重量和其他特殊要求,规划一条合适的路线来运送货物。这可能涉及避开障碍物、选择合适的路径以最小化时间和资源消耗等。还需要确定配送任务的时间要求,包括起始时间、交付截止时间等。这有助于确保货物能够按时送达目标位置。根据配送任务的规模和要求,确定所需的资源,例如需要多少辆机器人或其他辅助设备。一旦配送任务确定,需要将任务信息通知给机器人。同时,可能还需要将任务信息传输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或调度系统中,以便机器人能够按照任务要求进行配送操作。
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在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获取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可以了解它们的当前可用性和可工作状态。例如,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是否正在执行其他任务、是否需要充电或维护等。这样可以确保只选择那些处于可用状态且能够立即开始执行配送任务的机器人。
机器人的位置信息对于货舱分配和任务执行至关重要。通过获取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可以确定离目标货舱和目标位置最近的机器人,以便提高配送效率并减少运输时间。了解机器人的电量信息对于有效的货舱分配和任务执行至关重要。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需要耗费一定的能量,因此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电量情况,以确保它们具有足够的电量来完成配送任务。此外,基于机器人的电量信息,还可以估计机器人执行任务所需的能耗,并考虑能耗因素来优化货舱分配。
根据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可以对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时间进行预测。这有助于规划任务调度和配送路线,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整体的配送时间。综上所述,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可以提供关键的数据和指标,以优化货舱分配和任务执行。通过综合考虑机器人的可用性、位置、电量和任务预测等因素,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机器人来执行配送任务,提高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是为了评估机器人与配送任务的匹配程度,以便选择最适合执行任务的机器人。根据配送任务的要求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计算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所需的能耗。通过对能耗进行估计,可以评估机器人执行任务时所需的电量消耗。
基于配送任务的时效要求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预测各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时间。这包括考虑机器人的当前位置、速度、工作负载等因素。通过时间估计,可以评估机器人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效内完成任务。综合考虑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如电量、位置和工作状态,评估它们在执行配送任务时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这可以包括考虑机器人当前的电量状态与任务所需的能耗、机器人位置与配送路线的匹配程度,以及机器人工作状态与任务要求的兼容性等方面。
基于以上的考虑,可以根据配送任务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计算出匹配分数。匹配分数可以是定量的评估指标,它反映了机器人与配送任务之间的匹配程度。较高的匹配分数表示机器人更适合执行该任务,而较低的匹配分数则表示匹配程度较低。
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是为了选择最适合执行配送任务的机器人。根据计算得到的匹配分数,对各待选机器人进行排序或排名。将机器人按照匹配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以便更容易确定最适合的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根据排序后的匹配分数,选择匹配分数最高的机器人作为目标机器人。最高分机器人表示与配送任务的要求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最匹配的机器人,具有最高的执行能力和适应性。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匹配分数设置一个阈值,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机器人。只有当机器人的匹配分数超过或等于设定的阈值时,才被视为合适的目标机器人。这样可以进一步确保选择的机器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性能。
通过根据匹配分数确定目标机器人,可以确保将配送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机器人,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配送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个过程综合考虑了配送任务的要求和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以选择最佳的机器人来执行任务,从而优化整个配送系统的性能。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本申请实施例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和机器人的状态信息进行配对打分,进而确定运输目标货舱的目标机器人,实现了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包括:确定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配载信息包括,目标货舱的配送时效、货舱重量、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根据货舱位置、目标位置和预先建立的环境地图,确定配送路线;根据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货舱重量,确定目标货舱从货舱位置运送至目标位置所需的载荷能耗;根据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载荷能耗,确定配送任务。
具体地,确定配送任务基于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是为了确保配送过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首先需要确定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包括配送时效、货舱重量、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这些信息是确定配送任务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任务的紧急程度、运载能力需求以及货物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根据货舱位置、目标位置和预先建立的环境地图,确定最佳的配送路线。这可能涉及考虑地图中的障碍物、交通条件、道路网络等因素,以确定最优的路径来运送目标货舱。优化的配送路线可以减少时间和能耗,并提高整体效率。
根据确定的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货舱重量,计算目标货舱从货舱位置运送至目标位置所需的载荷能耗。这涉及考虑机器人在路线上的移动距离、载重对能耗的影响以及配送任务的时间限制。通过计算载荷能耗,可以评估所需资源和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能力。
进一步地,结合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载荷能耗,确定具体的配送任务。这包括确定机器人需要在何时、何地接取目标货舱、沿着哪条路线运送,以及在何时、何地将货舱交付到目标位置。配送任务确定的目标是确保货舱能够按时到达目标位置,满足配送时效的要求,并保证资源和能耗的合理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预测接驳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时长;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货舱位置和载荷能耗,确定接驳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当配送时长小于配送时效,且接驳机器人的当前电量大于配送能耗时,确定接驳机器人为待选机器人。
具体地,在确定配送任务之后,还需要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状态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评估进而确定待选机器人。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等因素,可以进行配送时长的预测。这涉及根据接驳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路线距离以及交通状况等信息来估计接驳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时间。通过预测配送时长,可以更好地安排任务和资源,以满足配送时效的要求。
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货舱位置和载荷能耗等因素,可以确定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这包括接驳机器人在配送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如电池能量、燃料消耗等。通过计算配送能耗,可以评估接驳机器人的能源状况,并确保接驳机器人有足够的能量来完成配送任务。
进一步地,当配送时长小于配送时效,并且接驳机器人的当前电量大于配送能耗时,可以将该接驳机器人确定为待选机器人。这意味着机器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能量来执行配送任务,并且满足任务完成的要求。通过此判断,可以筛选出适合的机器人进行配送任务,提高任务的可靠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等信息,可以预测配送时长和确定配送能耗,进而筛选出适合的待选机器人。这样可以更好地匹配机器人和配送任务,提高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并确保机器人有足够的电量和时间来完成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包括电量信息、机器人位置和工作状态;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包括:根据机器人位置、工作状态、货舱位置和载荷能耗,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确定配送能耗对应的第一参考分数;根据电量信息和配送能耗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后的剩余电量;确定剩余电量对应的第二参考分数;根据第一参考分数和第二参考分数确定匹配分数。
具体地,在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包括电量信息、机器人位置和工作状态。根据机器人位置、工作状态、货舱位置和载荷能耗等因素,可以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这涉及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消耗的能量量,例如移动能耗、工作过程中的功耗等。通过计算配送能耗,可以评估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能源开销。
根据配送能耗,可以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一参考分数。这个参考分数用于衡量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所需能量开销的程度。通常情况下,能耗较低的机器人将获得较高的第一参考分数,表示其在能源利用方面更为高效。
进一步地,根据机器人的电量信息和配送能耗,可以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后的剩余电量。这涉及评估机器人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与电量供应之间的平衡。通过计算剩余电量,可以了解机器人在任务结束后的电量状况。
根据剩余电量,可以确定与之对应的第二参考分数。这个参考分数用于衡量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后剩余电量的程度。一般来说,剩余电量较高的机器人将获得较高的第二参考分数,表示其在任务执行后具备更充足的电力储备。
根据第一参考分数和第二参考分数确定匹配分数。这个分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待选机器人之间的适配程度。较高的匹配分数意味着机器人在能耗和电量方面都能满足配送任务的要求,因此更适合执行任务。通过综合考虑机器人的状态信息和配送任务的要求,确定匹配分数可以帮助选择最合适的待选机器人来执行配送任务。这样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和可靠性,并确保机器人能够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货舱数量为一个时;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包括:将匹配分数进行分数排序;根据分数排序,从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
具体地,当目标货舱数量为一个时,根据匹配分数来确定目标机器人。将各个待选机器人的匹配分数进行排序,以便比较它们之间的适配程度。这样可以将机器人按照匹配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列,从最适合的机器人到最不适合的机器人。
根据排序后的匹配分数,确定具有最高分数的机器人作为目标机器人。这意味着该机器人在各个待选机器人中最符合配送任务的要求和条件。通过选择匹配分数最高的机器人,可以提高配送任务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将待选机器人按照匹配分数排序,可以优先选择最适合的机器人来执行配送任务。排名最高的机器人通常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和匹配度,使其成为执行配送任务的首选。这种方法确保了目标货舱只有一个时,选择最合适的机器人来执行任务。根据匹配分数的排序,可以快速且可靠地确定目标机器人,从而提高配送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货舱数量大于一个时;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包括:确定各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人对应的匹配分数;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根据匹配分数和优先级,确定各目标货舱对应的目标机器人。
具体地,当目标货舱数量大于一个时,需要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可以确保在多个目标货舱和多个待选机器人之间实现最优的任务分配。通过根据匹配分数来选择目标机器人,可以确保每个货舱都被分配给最适合的机器人,从而最大程度地优化整体配送效率。
针对每个目标货舱和待选机器人的组合,计算它们之间的匹配分数。这个匹配分数可以基于各种因素,例如机器人与货舱之间的距离、机器人的适应能力、货舱的优先级等等。通过对每个组合计算匹配分数,得到目标货舱与待选机器人之间的匹配程度。匹配分数反映了待选机器人与目标货舱之间的匹配程度。通过使用匹配分数,可以选择与目标货舱最匹配的机器人。这可以确保机器人具备适应目标货舱要求的能力,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确定目标机器人之前,需要确定各个目标货舱的优先级。不同的货舱可能有不同的紧急程度或重要性。通过结合匹配分数和优先级,可以优先选择高优先级货舱的配送任务,确保重要货物或紧急货物能够及时送达。
结合目标货舱的优先级和与待选机器人的匹配分数,确定每个目标货舱对应的目标机器人。这可以通过比较各个组合的匹配分数和货舱的优先级来进行决策。通常情况下,优先级较高且具有较高匹配分数的组合将优先选择。
通过考虑匹配分数和优先级,可以确保在目标货舱数量大于一个时,选择最适合的机器人来执行每个货舱的配送任务。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优的任务分配,提高配送效率,确保匹配度和适应性,并考虑优先级和资源平衡的因素。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多个目标货舱的需求,并优化配送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包括:确定各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之间的对应数量;根据对应数量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
具体地,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的目的是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重要性或其他优先级标准,将机器人资源合理分配给目标货舱。通过将资源优先分配给对应数量较多的目标货舱,可以确保更多的机器人投入到重要或紧急的配送任务中,提高配送效率和满足任务要求。
根据配送任务的要求和待选机器人的能力,对每个目标货舱与每个待选机器人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评估。这可以通过计算每个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人的匹配分数来实现。对于每个目标货舱,记录与其相关联的待选机器人的数量。
通过对目标货舱与待选机器人的对应数量进行分析,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通常情况下,对应数量较少的目标货舱被视为优先级较高,因为这些目标货舱需要特定类型的机器人或具备特定能力的机器人来完成配送任务。由于这类机器人可能数量有限或者只有个别机器人具备所需的能力,因此对应数量较少的目标货舱被认为是优先级较高的。相反,对应数量较多的目标货舱可能被认为优先级较低。
优先级的确定可以基于特定的业务规则和需求进行调整。某些特殊情况下,除了对应数量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如货物的紧急性、价值或其他优先级标准来调整目标货舱的优先级排序。因此,优先级的确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满足特定配送系统的需求。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装置包括:
配送任务确定模块301,被配置为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302,被配置为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匹配分数确定模块303,被配置为根据配送任务和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执行模块304,被配置为根据匹配分数,在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目标机器人执行配送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配送任务确定模块301确定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配载信息包括,目标货舱的配送时效、货舱重量、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根据货舱位置、目标位置和预先建立的环境地图,确定配送路线;根据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货舱重量,确定目标货舱从货舱位置运送至目标位置所需的载荷能耗;根据配送路线、配送时效和载荷能耗,确定配送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匹配分数确定模块303根据机器人位置、工作状态、货舱位置和载荷能耗,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确定配送能耗对应的第一参考分数;根据电量信息和配送能耗确定待选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后的剩余电量;确定剩余电量对应的第二参考分数;根据第一参考分数和第二参考分数确定匹配分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执行模块304将匹配分数进行分数排序;根据分数排序,从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执行模块304确定各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人对应的匹配分数;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根据匹配分数和优先级,确定各目标货舱对应的目标机器人。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的执行模块304确定各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之间的对应数量;根据对应数量确定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4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2中并且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403。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或者,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4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
电子设备4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4可以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仅仅是电子设备4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4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
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存储器402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4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402也可以是电子设备4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4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存储器402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4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电子设备所需的其它程序和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分配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配送任务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在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所述目标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货舱的所述配载信息;所述配载信息包括,所述目标货舱的配送时效、货舱重量、货舱位置和目标位置;
根据所述货舱位置、所述目标位置和预先建立的环境地图,确定配送路线;
根据所述配送路线、所述配送时效和所述货舱重量,确定所述目标货舱从所述货舱位置运送至所述目标位置所需的载荷能耗;
根据所述配送路线、所述配送时效和所述载荷能耗,确定所述配送任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当前工作情况、所述货舱位置和所述目标位置,预测所述接驳机器人完成所述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时长;
根据所述接驳机器人的当前位置、所述当前工作情况、所述货舱位置和所述载荷能耗,确定所述接驳机器人完成所述配送任务所需的配送能耗;
当所述配送时长小于所述配送时效,且所述接驳机器人的当前电量大于所述配送能耗时,确定所述接驳机器人为所述待选机器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电量信息、机器人位置和工作状态;所述根据所述配送任务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包括:
根据所述机器人位置、所述工作状态、所述货舱位置和所述载荷能耗,确定所述待选机器人完成所述配送任务所需的所述配送能耗;
确定所述配送能耗对应的第一参考分数;
根据所述电量信息和所述配送能耗确定所述待选机器人完成所述配送任务后的剩余电量;
确定所述剩余电量对应的第二参考分数;
根据所述第一参考分数和所述第二参考分数确定所述匹配分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货舱数量为一个时;所述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在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包括:
将所述匹配分数进行分数排序;
根据所述分数排序,从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所述目标机器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货舱数量大于一个时;所述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在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包括:
确定各目标货舱与各待选机器人对应的所述匹配分数;
确定所述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和所述优先级,确定所述各目标货舱对应的所述目标机器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包括:
确定所述各目标货舱与所述各待选机器之间的对应数量;
根据所述对应数量确定所述各目标货舱的优先级。
8.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送任务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目标货舱的配载信息确定配送任务;
状态信息确定模块,被配置为确定各待选机器人的状态信息;
匹配分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配送任务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待选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的匹配分数;
执行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匹配分数,在所述各待选机器人中确定目标机器人,以使所述目标机器人执行所述配送任务。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60115.XA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68124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0115.XA CN116812426A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60115.XA CN116812426A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12426A true CN116812426A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42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60115.XA Pending CN116812426A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124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63915A1 (en) Goods sorting method and goods sorting system
CN108596540B (zh) 补货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Tang et al. Modeling and solution of the joint quay crane and truck scheduling problem
CN111626577B (zh) 一种车辆调度方法和装置
Vahdani Assignment and scheduling trucks in cross-docking system with energy consumption consideration and trucks queuing
CN109878959A (zh) 拣选调度方法、装置、仓储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Gelareh et al. A branch-and-cut algorithm for the truck dock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operational time constraints
CN112053068A (zh) 一种递送机器人的云端调度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4331220A (zh) 基于订单动态优先级的乘用车运输车辆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132520A (zh) 一种物料入库方法、装置及管理设备
CN114415610B (zh) 机器人的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Xing et al. Integrated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dispatching and equipment scheduling with speed optimization
CN111738492A (zh) 一种容器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ontes et al. A bi-objective multi-population biased random key genetic algorithm for joint scheduling quay cranes and speed adjustable vehicles in container terminals
CN111652407B (zh) 仓库中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与系统
CN111126643B (zh) 一种月台的预约方法、预约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0094A (zh) 集装箱的调度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Klerides et al. Modelling and solution approaches to the multi-load AGV dispatching problem in container terminals
CN117010661A (zh) 工具导引车的调度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12426A (zh) 一种基于接驳机器人的货舱分配方法及装置
WO2023119166A1 (en) Conveying items using a distributed multi-agent allocaiton method
CN111950943A (zh) 一种配送车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07820A (zh) 货物运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Roy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container terminal layout
CN114662853A (zh) 一种运输车的分配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