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92815A -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2815A
CN116792815A CN202210269643.0A CN202210269643A CN116792815A CN 116792815 A CN116792815 A CN 116792815A CN 202210269643 A CN202210269643 A CN 202210269643A CN 116792815 A CN116792815 A CN 116792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et
heat exchanger
shell
centrifugal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96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剑
周枢
费兆军
秦斐
安晖
张聪
赵晓佳
徐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Haier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ri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96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2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92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2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using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式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与所述壳体内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其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离心式风机的轴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本申请中的空调器通过将换热器和风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所需要的安装空间,通过将离心式风机的轴向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所需要的高度尺寸,进而使柜装空调室内机能够安装在柜子顶部和吊顶之间比较狭窄的空间。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生活环境尤其是空气环境状况,并且对房间使用空间利用的意识逐渐提升起来。现在家庭中家里衣柜、电视柜等柜子来满足储物需求,但是柜子与吊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空间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基于这种情况,就出现了柜装空调室内机。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柜,利用大立柜顶到墙顶的空余空间,将各类空气调节装置有序地改进、组合并安装至在一个组合柜里。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相关技术中的空调柜将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大立柜的顶部,并未考虑到现有的空调器等空气调节装置的尺寸较大,占用的空间较大,会导致空调柜的尺寸较大,而立柜距离墙顶的空间一般较小,空调柜的尺寸会超过安装空间的大小,空调柜并不能安装在大立柜的顶部。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以解决空调不能安装在柜子顶部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所述柜装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离心式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与所述壳体内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其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风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离心式风机的轴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风机包括:蜗壳,开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叶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蜗壳内,以驱动空气从所述吸气口进入所述蜗壳并从所述排气口流出所述蜗壳;其中,所述蜗壳的轴向尺寸小于径向尺寸。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离心式风机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所述换热器位于两个所述离心式风机之间。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壁面。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风机靠近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中的一个,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在所述进风口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的流通面积,或,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出风口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风口的流通面积。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离心式风机靠近所述进风口且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时,还包括: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离心式风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朝向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延伸设置,用于将所述离心式风机排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风道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所述风道壁围合出风道,所述风道的进口与所述离心式风机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导向板,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并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板将所述风道分成多个导风通道。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盘管,从上到下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曲折设置;导热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相等的距离与所述换热盘管固定连接。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将换热器和风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所需要的安装空间的同时还能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有比较好的出风效果,通过将离心式风机的轴向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所需要的高度尺寸,进而使柜装空调室内机能够安装在上下空间间距比较小的安装空间内,尤其是柜子顶部和吊顶之间比较狭窄的空间,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的离心式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9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的离心式风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01:进风口;102:出风口;20:离心式风机;21:蜗壳;211:吸气口;212:排气口;22:叶轮;23:连接板;231:通孔;24:电动机;25:导风板;30:换热器;301:第一换热单元;302:第二换热单元;31:换热盘管;32:导热片;40:导风组件;41:风道壁;411:第一侧壁;412:第二侧壁;42:导向板;421:第一导向板;422:第二导向板;423:第三导向板;50:电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柜装空调室内机可以安装在柜子内部的顶部或者柜子外部的上方,柜子可以为衣柜,可以为电视柜,可以为储物柜,可以理解,柜子的种类包括衣柜、电视柜和储物柜但不限于以上几种。示例性的,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柜子采用家庭卧室中常用的立式衣柜为例来进行说明。
现在家庭中通常会在卧室中放置立式衣柜,用于放置日常生活需要的衣物。衣柜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定制式的衣柜,另一类为非定制式的衣柜。针对非定制式的衣柜,其中大多为工厂的成品衣柜,由于现在家庭的尺寸多种多样,工厂的成品衣柜的尺寸为了适应市场、便于运送进家庭内等多种因素,其衣柜的尺寸大多会采取较小值,这就导致衣柜摆放在用户的家庭中时,衣柜的顶部会与吊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降低了用户的空间使用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申请提供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就可以安装在衣柜的顶部会与吊顶之间的间隙之间,提高用户的空间使用效率。
结合图1至图12所示,图中的箭头表示空气在柜装空调室内机内的流动方向,图中仅示出了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部分,室外机参照现有室外机结构,室外机部分在本申请中不作赘述。
本申请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柜装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其中,壳体10开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离心式风机20设置于壳体10内,用于驱动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并从出风口102流出;换热器30设置于壳体10内,用于与壳体10内流经换热器30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器30和风机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
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结构为立方体结构,壳体10的高度尺寸和壳体10的宽度尺寸均小于壳体10的长度尺寸,形成扁长的立方体结构,便于壳体10安装在柜子顶和吊顶之间。示例性的,如图1中所示,壳体10为长方体结构,壳体10包括顶板、底板和多个侧板,顶板和底板通过多个侧板连接,一般壳体10具有四个侧板,即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和右面板,其中,壳体10的高度尺寸最小,便于将柜装空调室内机安装在比较狭长的空间内。
壳体10的尺寸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改变,例如,当需要将壳体10安装在墙角处时,可以根据衣柜的顶端面和吊顶之间的间隙形状进行适应性的改变,壳体10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可以变为弧形板,壳体10内的部件例如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等的设置位置可以做适应性调整。这样可以使柜装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墙角处,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壳体10的表面开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壳体10的内部形成容纳换热器30和离心式风机20的容纳腔,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与容纳腔相连通,可以使外界空气与壳体10内的空气进行交换,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能够进行正常的空气流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设置位置,只要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能够满足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需求和出风需求即可。
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根据壳体10的结构进行设置,示例性的,如图1中所示,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为长方形,进风口101的流通面积小于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形状和流通面积,只要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形状和流通面积能够满足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需求和出风需求即可。优选地,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大于进风口101的流通面积。这样,由于采用离心式风机20作为空气的动力提供装置,离心式风机20的出口较小,出风速度较高,通过增大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小出风口102处的风速,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使用体验。
壳体10内部设置有离心式风机20,离心式风机20与壳体10固定连接,离心式风机20可以驱动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0并从出风口102流出壳体10。
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着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着上下方向设置。离心式风机20都通过侧边开设的吸气口211进气,将离心式风机20沿着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离心式风机20就可以从上方或者下方的空间吸气。将离心式风机20这样设置,相对于相同功率大小的风机可以有效地减小离心式风机20安装所需要的高度尺寸。
壳体10内部还设置有换热器30,换热器30与壳体10固定连接,换热器30的形状可以设置为一字形、弧线形或者二折段形(例如L形或者V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换热器30的具体形状,只要便于流经换热器30的空气充分地与换热器30的各个部分接触,进而实现换热即可。
换热器30和离心式风机2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4中所示,离心式风机20设置在壳体10的左端,换热器30的长度方向设置方向与壳体10的长度方向相同,并且换热器30沿着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在离心式风机20的右侧。
通过将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可以有效地节省壳体10的宽度尺寸,减少壳体10的进深尺寸,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离心式风机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离心式风机20均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可选地,离心式风机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离心式风机2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两个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
示例性的,可以如图3和图5中所示,两个离心式风机2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一个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另一个设置在壳体10的右侧,换热器3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离心式风机20的中间。
这样,通过设置两个离心式风机20,可以有效地提高柜装空调室内的空气交换效率,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大面积的客厅内也能快速地调节空气,满足用户的需求。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换热器30和风机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10所需要的安装空间的同时还能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有比较好的出风效果,通过将离心式风机20的轴向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可以充分减小壳体10所需要的高度尺寸,进而使柜装空调室内机能够安装在上下间距比较小的安装空间内,尤其是柜子顶部和吊顶之间比较狭窄的空间,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可选地,换热器30为二折段形,换热器30包括: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第二换热单元302设置在第一换热单元301的一侧;其中,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相连接,并且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的连接处形成夹角。
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二者的设置方向不一致,二者的尺寸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有所区别,在此二者的尺寸因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的连接处形成的夹角范围为30到150度。示例性的,结合图4和图11中所示,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可以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换热单元301的上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小于第一换热单元301的下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第二换热单元302的上端与第一换热单元301的下端相连接,第二换热单元302的上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换热单元302的下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的连接处形成的夹角为90度。第一换热单元301的上端与壳体10的顶板的内壁接触,以第一换热单元302的下端与壳体10的底板的内壁接触,以保证进风全部经过换热器30。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也可以沿左右方向倾斜设置,第一换热单元301的右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小于第一换热单元301的左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第二换热单元302的右端与第一换热单元301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换热单元302的右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大于第二换热单元302的左端与壳体10的前壁面的距离,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的连接处形成的夹角为120度。
这样,通过倾斜设置第一换热单元301和第二换热单元302,相比于竖直设置的板式换热器30,有效地增大了换热器30的换热面积,能够使流经换热器30的空气快速地进行热量交换,在满足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需求的同时,可以使换热器30的纵向尺寸尽量地减小,使柜装空调室内机需要的安装空间更小,进而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机20包括:蜗壳21、叶轮22和驱动系统,其中,蜗壳21开设有吸气口211和排气口212;叶轮22可转动设置在蜗壳21内,叶轮22以驱动空气从吸气口211进入蜗壳21并从排气口212流出蜗壳21;驱动系统与叶轮22驱动连接,驱动系统带动叶轮22围绕叶轮22的轴线转动;蜗壳21的轴向尺寸小于径向尺寸。
示例性的,如图2中所示,离心式风机20的蜗壳21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吸气口211,蜗壳21的排气口212与出风口102相连通,叶轮22的轴线与蜗壳21的吸气口211的轴线重合设置在蜗壳21内,驱动系统包括电动机24,电动机24与叶轮22驱动连接,电动机24带动叶轮22围绕叶轮22的轴线转动,驱动外界空气从吸气口211进入蜗壳21并从排气口212排出蜗壳21。蜗壳21的轴向尺寸小于蜗壳21的径向尺寸,也就是说,在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上下方向设置时,蜗壳21的横向尺寸小于蜗壳21的竖向尺寸。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蜗壳21的轴向尺寸小于蜗壳21的径向尺寸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小蜗壳21所需要的安装空间,进一步的,当离心式风机20的轴线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时,也就是说,蜗壳21的轴线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小壳体10容纳离心式风机20的高度尺寸,进而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机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离心式风机20沿壳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换热器30位于两个离心式风机20之间。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离心式风机20可以有效地提升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吸风量和排风量,进而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交换速率,使其相比于采用单个离心式风机20的设计能更快的调节室内空气。
可选地,离心式风机20还包括:导风板25,导风板25设于吸气口211并位于蜗壳21的外侧,导风板25用于引导空气流向吸气口211。
示例性的,结合图4和图12中所示,导风板25设置在吸气口211的一侧并沿着吸气口211延伸设置,排气口212的侧壁作适应性延伸设置与导风板25相连接,导风板的一侧为进风空间,另一侧为出风空间。
这样,通过设置导风板25一方面可以导引吸气口211处的空气,减小离心式风机20进气的阻力,可以有效地减小离心式风机20工作时因吸气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可以将壳体10内的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分隔开,使进风空气和出风空气互不干扰,可以有效地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流动效率,进而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效率。
可选地,离心式风机20还包括:连接板23,连接板23以与叶轮22的轴线垂直的方式内嵌于叶轮22的内圈,且连接板23边缘与叶轮22固定连接。
示例性的,如图5、图9和图10中所示,离心式风机20为双进风离心式风机20,离心式风机20蜗壳21的上下表面各开设有一个吸气口211,蜗壳21的排气口212和壳体10的出风口102相连通,形成出风通道,由于离心式风机20靠近出风口102设置,可以有效缩短出风通道的长度,进而减少离心式风机20出风过程中的风力损失,保证空调器有较好的出风效果。连接板23以与叶轮22的轴线垂直的方式内嵌于叶轮22的内圈,这里的内圈是指,连接板23与除叶轮22的两侧面的任意一个水平面相连接,也就是说,连接板23与叶轮22的两个侧面均有一定的距离。
离心式风机20通过控制电动机24转动,进而可以带动连接板23和叶轮22围绕电动机24的转轴中心转动,进而驱动气流从吸气口211流入蜗壳21内,并从排气口212流出蜗壳21。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板23,可以使离心式风机20形成双层叶轮22,增强叶轮22的驱动能力,能够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较大的出风风量,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调节速率。
可选地,连接板23沿中心向边缘的方向形成平滑的圆弧过渡面,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减小连接板23处的风阻,降低连接板23处风噪产生的可能性。
可选地,连接板23开设多个通孔231,用于使连接板23两侧的空气流动。
在离心式风机20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叶轮22转动,会导致在叶轮22处形成低压区域,空气就会不断向叶轮22流动,在气体从外部进入蜗壳21内部时,由于连接板23的阻挡,气体被挡住后往回流动,于是很容易在连接板23表面产生涡流,导致风机风量降低、噪音增大等问题的出现。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连接板23的表面开设通孔231,可以避免连接板23的表面产生涡流,进而保证离心式风机20的出风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10中所示,通孔231的形状为圆形,多个通孔231围绕连接板23的中心均匀设置,通孔231的形状可以为方形,还可以为三角形,在这里通孔231的形状和设置方式可以进行任意的调整和改变,只要是可以避免连接板23的表面产生涡流的通孔231形状和通孔231设置方式都属于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之一。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叶轮22的轴向尺寸小于径向尺寸。
在离心式风机20中,叶轮22的轴线与蜗壳21的轴线重合设置,通过将叶轮22的轴向尺寸小于叶轮22的径向尺寸设置,就可以使叶轮22形成一个扁平的结构,减小蜗壳21容纳叶轮22所需要的轴向尺寸。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叶轮22的轴向尺寸小于叶轮22的径向尺寸设置,将叶轮22进行扁平化的设计可以减小蜗壳21容纳叶轮22所需要的容纳空间,可以进一步的减小离心式风机20的轴向尺寸,进而使柜装空调室内机的所需要的高度尺寸更小。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置于壳体10的前壁面。
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置于壳体10的前壁面,也就是说,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置于壳体10朝向用户的壁面。
示例性的,如图1中所示,进风口101设置在前壁面的左侧,出风口102设置在前壁面的进风口101的右侧,二者之间通过隔板分割开来,换热器30设置在壳体10内对应进风口101的位置,离心式风机20设置在壳体10内对应出风口102的位置。同理的,进风口101也可以设置在前壁面的右侧,出风口102设置在进风口101的左侧且位于前壁面上。可以理解,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相对位置不唯一,只要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设置于壳体10的前壁面即可。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柜装空调室内机,通过将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设置于壳体10的前壁面可以有效地减小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需要的进风空间和出风空间,使得本申请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可以需要很小的纵向空间就可以满足安装需求,可以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适用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机20靠近进风口101或出风口102中的一个,换热器30靠近进风口101或出风口102中的另一个设置。
离心式风机20靠近进风口101或出风口102中的一个,换热器30靠近进风口101或出风口102中的另一个设置,也就是说,离心式风机20与进风口101的距离小于离心式风机20与出风口102的距离时,换热器30与出风口102的距离小于换热器30与进风口101的距离,或者,离心式风机20与出风口102的距离小于离心式风机20与进风口101的距离时,换热器30与进风口101的距离小于换热器30与出风口102的距离。可以理解,离心式风机20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相对位置关系不唯一,换热器30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相对位置关系也不唯一。示例性的,如图2、图3、图4和图5中所示的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相对位置关系。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改变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有效地调节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当离心式风机20设置在进风口101处换热器30设置在出风口102处,外界空气进入壳体10后先经过离心式风机20的驱动再经过换热器30的换热,可以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充分和出风柔和;当离心式风机20设置在出风口102处换热器30设置在出风口102处,外界空气进入壳体10后先经过换热器30的换热再经过离心式风机20的驱动,可以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热交换效率更好。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热器30在进风口101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01的流通面积,或,换热器30在出风口102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
换热器30在进风口101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01的流通面积,或,换热器30在出风口102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出风口102的流通面积,也就是说,当换热器30靠近出风口102设置时,换热器30完全覆盖出风口102设置,当换热器30靠近进风口101设置时,换热器30完全覆盖进风口101设置,这样通过换热器30的阻挡一方面可以降低流动至换热器30处的空气流速,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与换热器30进行充分的换热。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将换热器30完全覆盖所对应的进风口101或出风口102设置,可以使从进风口101流入的空气或从出风口102流出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换热,进一步的缩短换热所需要的时间,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在结构更加紧凑的同时能够有较好的换热效率,满足用户快速换热的使用需求。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离心式风机20靠近进风口101且换热器30靠近出风口102设置时,还包括:导风组件40,导风组件40设置在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之间,并朝向壳体10的出风口102延伸设置,导风组件40用于将离心式风机20排出的气流引导至换热器30处经过换热后从出风口102流出。
导风组件40设置在换热器30和风机之间,示例性的,导风组件40与换热器30和壳体10的位置关系为如图2和图4中所示,风机设置在壳体10的左侧,换热器30设置在风机的右侧,导风组件40位于风机的右侧且位于换热器30的后侧,可以理解,导风组件40设置在换热器30与风机之间的意思,不是严格在同一方向上导风组件40被风机和换热器30包夹在其中的关系,只要是导风组件40能够将风机排出风导引至换热器30处的设置位置即可。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导风组件40设置在换热器30和离心式风机20之间,可以使离心式风机20吹出的风沿着导风组件40流向换热器30,减小了空气在壳体10内的风力损失,使离心式风机20吹出的空气能够直接从流动至换热器30换热后并从出风口102流出,进而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保证了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导风组件40包括:风道壁41和导向板42,风道壁4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向出风口102倾斜,风道壁41围合出风道,风道的进口与离心式风机20相连通,风道的出口朝向壳体10的出风口102;导向板42设置在风道内并沿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导向板42将风道分成多个导风通道。
风道壁41包括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均与风机20的出口相连接。风道壁41围合出风道,也就是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围合出风道,围合的形式可以为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二者相互连接,形成封闭的风道。优选地,如图6中所示,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的竖向沿壳体10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二者均与壳体10相连接,第一侧壁411和第二侧壁412的横向朝向出风口102延伸设置,第一侧壁411、第二侧壁412和壳体10的连接段围合出封闭的风道。这样,能够充分地利用壳体10内的空间,使风道增大,保证气流能快速流过,进而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
导向板42设置在风道内并沿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导向板42将风道分成多个导风通道,导向板42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示例性的,如图2中所示,通过在风道内设置第一导向板421、第二导向板422和第三导向板423,并且第一导向板421、第二导向板422和第三导向板423均沿着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可以将风道分成四个导风通道。同时将第一导向板421、第二导向板422和第三导向板423距离进口的距离依次增大设置,可以使风机20吹出的风经过多次分流,在降低空调器的风力损失的同时使空调器的出风更加均匀。由于离心式风机20吹出的风与排气口212的距离越小的地方,风速越高,而且在同一位置设置多个导向板42的设置方式相比于图6中设置方式会增大风力的损失,进而影响离心式风机20的出风效果。而且由于离心式风机20出风风速较大,直接将离心式风机20产生的风吹出会产生不好的用户体验。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导向板421设置在最靠近风道进口也就是离心式风机的排气口212的位置,将风道分成了两个通道,第一导向板421靠近风机20的一端对风机20吹出的气流进行第一次分流,先将离心式风机20吹出的气流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的风量大于另一部分的风量。在风量大的导风通道中设置了第二导向板422,对一次分流后的气流再次进行分流,同样将气流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的风量大于另一部分的风量。通过设置第三导向板423对气流进行再次分流,使气流分成均匀的两部分。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板421、第二导向板422和第三导向板423,一方面可以减小在空气在流向出风口时的风力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对空气进行多次分流,保证离心式风机20吹出的气流均匀分布,进而提升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风道壁41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向出风口102倾斜,并将风道壁41围合出的风道进口与离心式风机20相连通,风道出口朝向壳体10的出风口102,可以使离心式风机20产生的风沿着风道流向壳体10的出风口102,减小空气流动阻力,进而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果。通过在风道内设置沿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导向板42,可在降低离心式风机20出风产生的风力损失的同时将风道分成多个导风通道使柜装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更均匀,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换热器30包括:换热盘管31和导热片32,其中,换热盘管31从上到下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来回曲折设置;导热片32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相等的距离与换热盘管31固定连接。
换热器30为通过导热片32和首尾依次连接的换热盘管31组成的形式,采用该种翅片管式换热器30能够在保证换热效率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安装换热器30本体需要的空间。
通过将换热盘管31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设置,并将换热盘管31从上到下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来回曲折设置,能够保证换热器30满足柜装空调室内机的换热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壳体10的高度减小换热器30在水平方向的占用空间。导热片32沿长度方向间隔均匀的距离与换热盘管31固定连接,具体的,导热片32上开设通孔,换热盘管31穿插在通孔中,导热片32采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支撑,例如:铝合金或者铜合金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大换热器30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器3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柜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控箱50,电控箱50设置在壳体10内且与换热器30距离远的侧壁贴合设置,也就是说,电控箱50靠近与换热器30距离远的侧壁设置,示例性的,如图2中所示,电控箱50贴合壳体10的左侧壁设置,离心式风机20和换热器30依次设置。这样,通过电控箱50设置在距离换热器30较远的地方,可以有效地减少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对电控箱50的内部部件产生损坏的可能,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可靠性。
电控箱5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可以通过螺栓螺母连接,还可以为卡槽卡扣连接,还可以为以上两种可拆卸连接相结合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电控箱50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可拆卸形式不唯一。这样,便于后期维修人员对电控箱50进行拆卸维修和更换。
可选地,电控箱50与离心风机电连接,电控箱50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离心风机的工作。
电控箱50预存多种控制指令包括:标准模式、杀菌模式、轻柔模式等等。
示例性的,当用户发送标准模式的控制指令给电控箱50,电控箱50控制离心风机启动并根据预存设转速;当离心风机关闭时启动离心风机并将离心风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轻柔。
可选地,柜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图中未示出),接水盘设置在壳体10的底板和换热器30之间,用于接取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
接水盘的尺寸面积根据换热器30投射在水平面的尺寸面积来设置,接水盘的尺寸面积大于换热器30投射在水平面的尺寸面积,且接水盘完全覆盖换热器30投射在水平面的投影的位置,也就是说,沿着上下方向,换热器30在壳体10的底板的投影面积完全在接水盘之内,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到接水盘之外的位置。
示例性的,接水盘设置在壳体10的底板和换热器30之间,也就是说,接水盘设置在换热器30的下方,接水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接水盘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与凹槽连通,排水口用于将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排出。
可选地,接水盘设置有排水口一侧的高度低于另一侧的高度,也就是说,接水盘倾斜设置,接水盘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夹角的范围可以为2到5度。这样,将接水盘倾斜设置便于接水盘内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从排水口排出。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接水盘,可以有效地避免换热器30产生的冷凝水对壳体10内的其他元器件造成损伤。
可选地,柜装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装饰壳,柜装空调室内机安装在装饰壳内部,装饰壳与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相连接,装饰壳的前壁面开设有用于气流流动的开口,开口的设置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装饰壳与柜装空调室内机可拆卸连接,装饰壳的内部空间略大于柜装空调室内机的体积。装饰壳的四周设置有可伸缩式的支撑杆,能够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的大小调节装饰壳的尺寸大小。装饰壳对应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开设有开口,以使柜装空调室内机进气和出气通畅。
这样,通过将柜装空调室内机放置在装饰壳内,能够避免柜装空调室内机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减少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落尘的可能,同时通过可伸缩式的支撑杆连接架调节装饰壳的尺寸大小,能够利用装饰壳将柜子顶部和吊顶之间的空间完全填充,提高柜装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柜装空调室内机,柜装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相连接。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柜子组件,柜子组件包括:柜子和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柜装空调室内机,柜子限定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安装空间;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安装空间内,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101朝向进气口,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2朝向出气口。
柜子可以为衣柜,也可以为电视柜,还可以为橱柜,可以理解柜子的类型不唯一,示例性的,本申请以衣柜为例进行说明。
柜子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和形成容纳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空间,出气口设置在柜子顶部的前壁面且与柜装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0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进气口设置在对应柜装空调室内机进风口101的位置处,这样能够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气和出气的通畅。通过设置进气口、出气口和安装空间,可以减少柜装空调室内机落灰和灰尘进入的可能性,进而保证柜装空调室内机的进出气的洁净。
可选地,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置有格栅,通过设置格栅可以进一步减少灰尘落到柜装空调室内机内的可能性,避免安装空间内堆积大量灰尘,进而导致空调器的进风和出风受到污染的情况发生。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的柜子组件,除具有上述实施例中柜装空调室内机的有益效果外,还可以使柜子组件有较多的储物空间的同时还能具备较好的空气调节能力,进而能够提高房间内的柜子组件的空间利用率。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离心式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驱动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与所述壳体内流经所述换热器的空气进行换热;
其中,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离心式风机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离心式风机的轴线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风机包括:
蜗壳,开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叶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蜗壳内,以驱动空气从所述吸气口进入所述蜗壳并从所述排气口流出所述蜗壳;
其中,所述蜗壳的轴向尺寸小于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离心式风机沿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所述换热器位于两个所述离心式风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风机靠近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中的一个,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或所述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在所述进风口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的流通面积,或,所述换热器在所述出风口开设壁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出风口的流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风机靠近所述进风口且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时,还包括:
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离心式风机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并朝向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延伸设置,用于将所述离心式风机排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出风口处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风道壁,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所述风道壁围合出风道,所述风道的进口与所述离心式风机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出风口;
导向板,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并沿所述风道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板将所述风道分成多个导风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
换热盘管,从上到下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来回曲折设置;
导热片,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相等的距离与所述换热盘管固定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柜装空调室内机,与所述室外机相连接。
CN202210269643.0A 2022-03-18 2022-03-18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16792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9643.0A CN116792815A (zh) 2022-03-18 2022-03-18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9643.0A CN116792815A (zh) 2022-03-18 2022-03-18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2815A true CN116792815A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46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9643.0A Pending CN116792815A (zh) 2022-03-18 2022-03-18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928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0008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6180281A1 (zh) 空调器室内机
US9410716B2 (en) Ventilation apparatus
CN104791914B (zh) 空调器
WO2016180254A1 (zh) 空调器
CN2046484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2016011120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896582A (zh) 空调器
CN108443982B (zh) 空调器
JP331531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141650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17102U (zh) 空调烟机
CN217817099U (zh) 烟机结构及空调烟机
CN116792815A (zh) 柜装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955470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3747031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19680U (zh) 空调室内机
JPH11351660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932439A (zh) 一种集水装置及吊顶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01630U (zh) 风管机
CN217876136U (zh) 柜装空调器和柜子组件
CN106440046B (zh) 一种顶出风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243753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JP200610541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壁掛け型室内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