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8079B -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8079B
CN116788079B CN202310859424.2A CN202310859424A CN116788079B CN 116788079 B CN116788079 B CN 116788079B CN 202310859424 A CN202310859424 A CN 202310859424A CN 116788079 B CN116788079 B CN 116788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charging pile
support
assemblies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942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88079A (zh
Inventor
黄建
吴利清
王林春
张家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31085942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88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8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包括:呈对称分布的输风组件,每个输风组件皆具有至少一个输风部;呈对称分布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分别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用于支撑输风组件及带动输风组件移动;及支撑台,用于支撑及限位支撑组件。本申请通过输风组件完成对充电桩内部结构的散热,且通过设置输风组件为两个,可从两侧将风输入充电桩内,以加快散热速度,并可缩减散热时间。通过覆盖板的设置,在充电桩不需要进行散热时,由覆盖板对其散热口进行覆盖,避免充电桩内部结构受到损伤,此外,支撑架通过牵引件拉动覆盖板上升,避免因覆盖板的阻碍导致无法向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充电桩在进行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倘若散热设施故障或者散热速度过慢,容易导致长期高强度热量环境中进行放电容易发生火灾,线路短路等情况,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充电桩上一般会开设有散热口,但散热效果较为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解决了因充电桩内容易产生大量热量进而容易导致线路短路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包括:
呈对称分布的输风组件,每个输风组件皆具有至少一个输风部,用于像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以降低充电桩内部温度;
呈对称分布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分别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用于支撑输风组件及带动输风组件移动;
及支撑台,用于支撑及限位支撑组件;
其中,支撑组件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台顶部的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上皆安装有可相对支撑台发生运动的移动件,移动件上皆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靠近另一支撑架的一侧皆连接有至少一个收纳件,收纳件上皆设置有收纳腔;
收纳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输风部的数量,输风部皆放置于相邻收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覆盖组件,覆盖组件皆贴近不同支撑组件设置,覆盖组件皆包括覆盖板、设置于覆盖板上方的第一支撑件、牵引件;
其中,第一支撑件皆被配置为中空结构,牵引件一端连接于相邻覆盖板,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撑件内腔后连接于相邻支撑架;
第一支撑件具有支撑状态,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其一端连接于充电桩顶部;
覆盖板具有覆盖状态,支撑架则用于促进对应覆盖板进入覆盖状态及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靠近充电桩时,通过牵引件拉动对应覆盖板上升,覆盖板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远离充电桩时,覆盖板下降对散热口覆盖并进入覆盖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牵引组件,牵引组件设置于两支撑组件之间,牵引组件包括连接于支撑台顶部且竖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棒、连接于第一支撑棒顶部的第一约束件,第一约束件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牵引线,第一牵引线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一约束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约束件顶部的第二支撑棒、连接于第二支撑棒顶部的第二约束件,第二约束件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牵引线,第二牵引线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二约束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呈对称分布的输水单元,输水单元皆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输水单元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相邻移动件的输水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箱靠近另一个输水箱的侧壁皆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出水孔,每组出水孔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孔皆包括出水口与进水口,其中,进水口皆处于出水口与支撑架之间;
进水口处皆设置有覆盖件,覆盖件皆转动连接于相邻输水箱内壁。
在此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及上述散热结构。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输风组件完成对充电桩内部结构的散热,且通过设置输风组件为两个,可从两侧将风输入充电桩内,以加快散热速度,并可缩减散热时间。
2、通过覆盖板的设置,在充电桩不需要进行散热时,由覆盖板对其散热口进行覆盖,避免充电桩内部结构受到损伤,此外,支撑架通过牵引件拉动覆盖板上升,避免因覆盖板的阻碍导致无法向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
3、牵引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支撑组件的同步移动,进而便于完成各输风部的同时输风操作,也进一步缩短了输风前各结构的准备时间。
4、通过输水箱的设置,可对充电桩外壁进行降温,以辅助对充电桩整体进行散热降温,此外,由于若干组出水孔沿竖直方向分布设置,可实现从多个高度对充电桩外壁进行降温,以增大水与充电桩外壁的接触面积,以扩充可快速降温的降温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及汽车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牵引组件及周边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及汽车充电桩整体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包括:
呈对称分布的输风组件,每个输风组件皆具有至少一个输风部2,用于像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以降低充电桩内部温度;
呈对称分布的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分别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用于支撑输风组件及带动输风组件移动;
及支撑台1,用于支撑及限位支撑组件8;
其中,支撑组件8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台1顶部的电动滑轨3,电动滑轨3上皆安装有可相对支撑台1发生运动的移动件4,移动件4上皆连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靠近另一支撑架5的一侧皆连接有至少一个收纳件6,收纳件6上皆设置有收纳腔7;
收纳件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输风部2的数量,输风部2皆放置于相邻收纳腔7。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详细展开说明之前,首先对相关技术进行阐述,具体如下: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在进行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倘若散热设施故障或者散热速度过慢,容易导致长期高强度热量环境中进行放电容易发生火灾,线路短路等情况,为进行一定程度的散热,充电桩上一般会开设有散热口,但散热效果较为有限。
本申请的散热结构在实际使用时,输风组件由支撑组件8进行支撑,支撑组件8由支撑台1进行支撑,且充电桩也设置于支撑台1上,便于散热结构完成对充电桩的散热降温处理,且对应的,充电桩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口。
在一些情况下,输风部2可选择为鼓风机,输风部2数量的选择跟随充电桩上散热口的数量进行调整,且由于输风组件设置为两个,可从两侧将风输入充电桩内,以加快散热速度,并可缩减散热时间。
上述提及输风部2皆放置于相邻收纳腔7,及收纳件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输风部2的数量,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收纳件6的数量可设置为较多个,避免需投入更多输风部2时难以对其进行支撑,影响散热进度。
此外,输风组件靠近及远离充电桩的过程由电动滑轨3驱动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覆盖组件12,覆盖组件12皆贴近不同支撑组件8设置,覆盖组件12皆包括覆盖板9、设置于覆盖板9上方的第一支撑件、牵引件11;
其中,第一支撑件皆被配置为中空结构,牵引件11一端连接于相邻覆盖板9,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撑件内腔后连接于相邻支撑架5;
第一支撑件具有支撑状态,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其一端连接于充电桩顶部;
覆盖板9具有覆盖状态,支撑架5则用于促进对应覆盖板9进入覆盖状态及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5靠近充电桩时,通过牵引件11拉动对应覆盖板9上升,覆盖板9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5远离充电桩时,覆盖板9下降对散热口覆盖并进入覆盖状态。
考虑到充电桩散热口的设置容易使得充电桩内部结构受到损伤,如雨水可能通过散热口进入充电桩内腔,对此,通过覆盖板9的设置,在充电桩不需要进行散热时,由覆盖板9对其散热口进行覆盖,且覆盖板9可选择透明材质,以便于观察充电桩内腔情况。
从上述支撑架5则用于促进覆盖板9进入覆盖状态及脱离覆盖状态可知,初始时,覆盖板9即可覆盖散热口,此时,覆盖板9处于覆盖状态,当需进行散热时,支撑架5随移动件4靠近充电桩,同时,支撑架5通过牵引件11拉动覆盖板9上升,避免因覆盖板9的阻碍导致无法向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每个覆盖组件12内的第一支撑件、牵引件11皆可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当设置为两个且设置由单个第一支撑件、单个牵引件11组成覆盖机构时,此时,每个覆盖组件12包含两个覆盖机构,其可分布于充电桩的两端,以共同牵引覆盖板9,保证覆盖板9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牵引组件21,牵引组件21设置于两支撑组件8之间,牵引组件21包括连接于支撑台1顶部且竖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棒13、连接于第一支撑棒13顶部的第一约束件14,第一约束件14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牵引线15,第一牵引线15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一约束件14。
牵引组件21的设置可实现支撑组件8的同步移动,进而便于完成各输风部2的同时输风操作,也进一步缩短了输风前各结构的准备时间。
关于牵引组件21的具体牵引过程如下:牵引组件21实际进行牵引的结构为第一牵引线15,第一约束件14则用于对第一牵引线15的移动路径进行规划;当单个电动滑轨3驱动对应输风部2靠近充电桩时,对应支撑架5通过第一牵引线15拉动另一个支撑架5像充电桩靠近,以完成全部输风部2的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组件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约束件14顶部的第二支撑棒18、连接于第二支撑棒18顶部的第二约束件19,第二约束件19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牵引线20,第二牵引线20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二约束件19。
第二牵引线20可配合第一牵引线15完成牵引工作,当单个电动滑轨3驱动对应输风部2靠近充电桩时,对应支撑架5通过第二牵引线20拉动另一个支撑架5像充电桩靠近,以完成全部输风部2的同步移动。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约束件14、第二约束件19的形状有多种选择,如可呈Z字形,也可呈U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呈对称分布的输水单元,输水单元皆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输水单元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相邻移动件4的输水箱16。
从上述结构可知,输风部2可通过向充电桩内腔输风完成对充电桩内部结构的散热降温,在此基础上,通过输水箱16的设置,可对充电桩外壁进行降温,以辅助对充电桩整体进行散热降温。
输水箱16在使用前,其内部被注入一定量的水,且输水箱16内可放置冷凝器对水进行冷却;此外,输水箱16的大小及高度可根据充电桩大小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水箱16靠近另一个输水箱16的侧壁皆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出水孔,每组出水孔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孔22。
散热降温的过程中,输水箱16内的水通过出水孔离开输水箱16,且由于若干组出水孔沿竖直方向分布设置,可实现从多个高度对充电桩外壁进行降温,以增大水与充电桩外壁的接触面积,以扩充可快速降温的降温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水孔22皆包括出水口23与进水口,其中,进水口皆处于出水口23与支撑架5之间;
进水口处皆设置有覆盖件17,覆盖件17皆转动连接于相邻输水箱16内壁。
通过覆盖件17的设置,输水箱16内的水在不执行散热操作时不泄露于输水箱16外侧,而关于覆盖件17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充电桩散热结构实际与充电桩配套使用时,可于充电桩外壁安装若干个推动杆,以推动覆盖件17自动转动;而在一些情况下,如通过人工完成输水操作时,可去掉覆盖件17,由滑动连接于输水箱16外壁的封堵板替代覆盖件17覆盖第一出水孔22。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输风组件完成对充电桩内部结构的散热,且通过设置输风组件为两个,可从两侧将风输入充电桩内,以加快散热速度,并可缩减散热时间。通过覆盖板9的设置,在充电桩不需要进行散热时,由覆盖板9对其散热口进行覆盖,避免充电桩内部结构受到损伤,此外,支撑架5通过牵引件11拉动覆盖板9上升,避免因覆盖板9的阻碍导致无法向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且牵引组件的设置可实现支撑组件的同步移动,进而便于完成各输风部的同时输风操作,也进一步缩短了输风前各结构的准备时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公开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公开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对称分布的输风组件,每个输风组件皆具有至少一个输风部(2),用于向充电桩内完成输风操作以降低充电桩内部温度;
呈对称分布的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分别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用于支撑输风组件及带动输风组件移动;
及支撑台(1),用于支撑及限位支撑组件(8);
其中,支撑组件(8)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支撑台(1)顶部的电动滑轨(3),电动滑轨(3)上皆安装有可相对支撑台(1)发生运动的移动件(4),移动件(4)上皆连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靠近另一支撑架(5)的一侧皆连接有至少一个收纳件(6),收纳件(6)上皆设置有收纳腔(7);
收纳件(6)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输风部(2)的数量,输风部(2)皆放置于相邻收纳腔(7);
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覆盖组件(12),覆盖组件(12)皆贴近不同支撑组件(8)设置,覆盖组件(12)皆包括覆盖板(9)、设置于覆盖板(9)上方的第一支撑件(10)、牵引件(11);
其中,第一支撑件(10)皆被配置为中空结构,牵引件(11)一端连接于相邻覆盖板(9),另一端插入第一支撑件(10)内腔后连接于相邻支撑架(5);
第一支撑件(10)具有支撑状态,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其一端连接于充电桩顶部;
覆盖板(9)具有覆盖状态,支撑架(5)则用于促进对应覆盖板(9)进入覆盖状态及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5)靠近充电桩时,通过牵引件(11)拉动对应覆盖板(9)上升,覆盖板(9)脱离覆盖状态;当支撑架(5)远离充电桩时,覆盖板(9)下降对散热口覆盖并进入覆盖状态;
还包括牵引组件(21),牵引组件(21)设置于两支撑组件(8)之间,牵引组件(21)包括连接于支撑台(1)顶部且竖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棒(13)、连接于第一支撑棒(13)顶部的第一约束件(14),第一约束件(14)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牵引线(15),第一牵引线(15)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一约束件(14);
牵引组件(21)还包括连接于第一约束件(14)顶部的第二支撑棒(18)、连接于第二支撑棒(18)顶部的第二约束件(19),第二约束件(19)设置为中空结构;
两支撑架(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牵引线(20),第二牵引线(20)的中部皆穿设于第二约束件(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呈对称分布的输水单元,输水单元皆贴近不同输风组件设置,输水单元皆包括可拆卸式连接于相邻移动件(4)的输水箱(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水箱(16)靠近另一个输水箱(16)的侧壁皆开设有若干组沿竖直方向分布的出水孔,每组出水孔皆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出水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孔(22)皆包括出水口(23)与进水口,其中,进水口皆处于出水口(23)与支撑架(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水口处皆设置有覆盖件(17),覆盖件(17)皆转动连接于相邻输水箱(16)内壁。
6.一种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散热结构。
CN202310859424.2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Active CN116788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9424.2A CN116788079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9424.2A CN116788079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079A CN116788079A (zh) 2023-09-22
CN116788079B true CN116788079B (zh) 2024-01-30

Family

ID=88043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9424.2A Active CN116788079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807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247993U (zh) * 2018-04-24 2018-12-18 云南顺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直流充电桩
CN209191711U (zh) * 2018-11-29 2019-08-02 东莞市恩耐尔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CN213540781U (zh) * 2020-10-28 2021-06-25 无锡聚力高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风扇用便于调节的支架
CN115742806A (zh) * 2022-12-06 2023-03-07 浙江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桩的降温方法
CN219096519U (zh) * 2022-11-24 2023-05-30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立式防撞型充电桩
WO2023116054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CN116388466A (zh) * 2023-04-23 2023-07-04 深圳市富宇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风扇用电机散热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4571B2 (en) * 2006-01-06 2009-09-29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Conveying device for testing heat dissipating fa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247993U (zh) * 2018-04-24 2018-12-18 云南顺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式直流充电桩
CN209191711U (zh) * 2018-11-29 2019-08-02 东莞市恩耐尔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散热装置
CN213540781U (zh) * 2020-10-28 2021-06-25 无锡聚力高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风扇用便于调节的支架
WO2023116054A1 (zh) * 2021-12-24 2023-06-29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空调及机柜温控系统
CN219096519U (zh) * 2022-11-24 2023-05-30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立式防撞型充电桩
CN115742806A (zh) * 2022-12-06 2023-03-07 浙江富士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桩的降温方法
CN116388466A (zh) * 2023-04-23 2023-07-04 深圳市富宇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轴流风扇用电机散热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8079A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63610U (zh) 一种户外挂壁式预装式箱式变电站
CN216915586U (zh) 一种三仓式快速换电站系统
CN116788079B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结构以及汽车充电桩
CN111554997A (zh) 一种汽车散热水箱控制方法
CN217145688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装置的汽车充电桩
CN206966060U (zh) 一种循环式恒温恒湿固化系统
CN113270263B (zh) 易于控制散热的scb18型节能干式变压器设备
CN109066444A (zh) 一种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装置
CN210693194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用电力柜
CN213546468U (zh) 电池包托盘流道集成结构及电池包
CN205622118U (zh) 应急电源箱
CN211223092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能强的充电桩
CN208782363U (zh) 一种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装置
CN113085612A (zh) 一种散热烘干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充电桩及散热烘干方法
CN220764118U (zh) 一种能够智能共享的充电桩
CN117410845B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及其使用方法
CN219627186U (zh) 一种通风散热机构及高压配电柜装置
CN217588623U (zh) 二级能效有载变压器
CN220615418U (zh) 汽车停在露天降温装置
CN215344389U (zh) 一种基于混合控制的双模光伏逆变器系统
CN216359918U (zh) 一体式电动车充电桩
CN114312400B (zh) 一种具有辅助散热功能的汽车充电桩防晒罩
CN220284140U (zh) 一种铝材成型风冷淬火控制装置
CN21316778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雨充电桩
CN215850805U (zh) 一种汽车充电桩降温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