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2079A - 模块化耳机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2079A
CN116782079A CN202310905320.0A CN202310905320A CN116782079A CN 116782079 A CN116782079 A CN 116782079A CN 202310905320 A CN202310905320 A CN 202310905320A CN 116782079 A CN116782079 A CN 116782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arphone
cavity
shell
loud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053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黎
胡先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 Kisb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 Kisb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 Kisb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 Kisb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0532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2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2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2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Earpiece supports, e.g. ear h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5Manufacture of mono- or stereophonic headphon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耳机,包括:耳机壳,具有内腔;内腔设有控制组件;以及发声模块,包括喇叭外壳和发声组件;喇叭外壳设于耳机壳的前端并作为所述耳机壳的出音壳,所述喇叭外壳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内腔为分隔设置;所述发声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喇叭外壳的前端还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出音管;将发声组件安装于喇叭外壳的腔体组装成一个发声模块,再将发声模块安装于耳机壳的前端,喇叭外壳作为耳机壳的出音壳,结构简单;喇叭外壳能有效减小发声组件与控制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发声组件的音质。发声组件震动产生的声音集中于腔体中并沿出音管传出,音质更好且更便于组装生产。

Description

模块化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可与媒体播放器分离,能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酒吧、旅途、运动等在嘈杂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
蓝牙耳机通常包括耳机壳、发声单元、控制电路板和电池;发声单元、控制电路板和电池均设于耳机壳内,对耳机壳的内部空间占用大,结构拥挤。由于耳机壳内的空间有效,发声单元与控制电路板和电池距离近,工作时,发声单元与控制电路板和电池之间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影响发声单元的音质。还有,对于多发声单元耳机,多个发声单元分别单独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各个位置,组装复杂,不利于生产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发声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化耳机,包括:
耳机壳,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控制组件;以及
发声模块,包括喇叭外壳和发声组件;所述喇叭外壳设于所述耳机壳的前端并作为所述耳机壳的出音壳,所述喇叭外壳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内腔为分隔设置;所述发声组件设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喇叭外壳的前端还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出音管。
可选地,所述腔体内设有一喇叭安装座,所述发声组件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
可选地,所述发声组件包括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第一发声单元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并伸入所述出音管的出音通道内,且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出音端靠近并朝向所述出音管的出音口。
可选地,所述喇叭安装座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后端固定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喇叭安装座贯穿设有至少一连通道,所述连通道与所述出音管的出音通道连通形成声音传输通道;所述发声组件包括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喇叭安装座贯穿设有至少一连通道,所述连通道与所述出音管的出音通道连通形成声音传输通道;所述发声组件包括第三发声单元;所述第三发声单元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且所述第三发声单元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腔体内还设有前腔降噪麦克风,所述前腔降噪麦克风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腔体延伸至所述喇叭外壳的后端形成一安装口,所述安装口适配盖合有一固定盖。
可选地,所述喇叭外壳穿设有接电装置,所述接电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电连接,所述接电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耳机壳的前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喇叭外壳的后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化耳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将发声组件安装于喇叭外壳的腔体组装成一个发声模块,再将发声模块安装于耳机壳的前端,喇叭外壳作为耳机壳的出音壳,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生产。
2、喇叭外壳位于耳机壳的前端,将发声组件安装于喇叭外壳的腔体,不会占用耳机壳的内腔空间,为控制组件(例如:控制电路板、电池)安装于耳机壳的内腔腾出空间,结构紧凑。
3、通过喇叭外壳将发声组件与耳机壳内的控制组件(例如:控制电路板、电池)分隔开,喇叭外壳能有效减小发声组件与控制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发声组件的音质。
4、腔体为独立腔,发声组件震动产生的声音集中于腔体中并沿出音管传出,减小声音损失,音质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模块化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模块化耳机的剖切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发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发声模块的剖切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发声模块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的模块化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模块化耳机;100、耳机壳;101、安装孔;102、内腔;103、内螺纹;110、控制电路板;120、电池;
20、发声模块;200、喇叭外壳;201、外螺纹;210、腔体;211、安装口;212、固定盖;213、连接环;220、出音管;221、出音口;222、出音通道;223、卡槽;230、喇叭安装座;231、第一安装槽;232、第二安装槽;233、连通道;234、声音传输通道;235、容置槽;240、接电装置;241、接电端;250、发声组件;260、动铁喇叭;261、出音端;270、动圈喇叭;271、安装架;280、MEMS喇叭;290、前腔降噪麦克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提供一种模块化耳机10,包括耳机壳100和发声模块20。
其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耳机壳100具有内腔102,所述内腔102设有控制组件。
其中,参照图1、图2和图4,所述发声模块20包括喇叭外壳200和发声组件250。所述喇叭外壳200设于所述耳机壳200的前端并作为所述耳机壳100的出音壳,所述喇叭外壳200内设有腔体210,所述腔体210与所述内腔102为分隔设置。所述发声组件250设于所述腔体210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前端还设有连通所述腔体210的出音管220。佩戴使用时,发声组件250震动产生的声音从出音管220传入用户耳朵内。
其中,参照图1和图2,当模块化耳机10为蓝牙耳机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110和电池120。发声组件250和电池120均与控制电路板110电连接,通过电池120为发声组件250和控制电路板110供电。当模块化耳机10为有线耳机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电路板110。发声组件250与控制电路板110电连接,可以不包括电池120,模块化耳机10可通过耳机线连接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为发声组件250和控制电路板110供电。
参照图2和图4,将发声组件250安装于喇叭外壳200的腔体210组装成一个发声模块20,再将发声模块20安装于耳机壳100的前端,喇叭外壳200作为耳机壳100的出音壳,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生产。
参照图2和图4,喇叭外壳200位于耳机壳100的前端,将发声组件250安装于喇叭外壳200的腔体210,不会占用耳机壳100的内腔102空间,为控制组件(例如:控制电路板110、电池120)安装于耳机壳100的内腔102腾出空间,结构紧凑。
参照图2和图4,通过喇叭外壳200将发声组件250与耳机壳100内的控制组件(例如:控制电路板110、电池120)分隔开,喇叭外壳200能有效减小发声组件250与控制电路板110和/或电池120之间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了发声组件250的音质。
优选的,所述喇叭外壳200为屏蔽壳,屏蔽壳能有效屏蔽控制电路板110和/或电池120的电磁干扰效果好。屏蔽壳的材质可以为铝、钢或铜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外壳200也可以为塑料壳或其他材质的壳体。
参照图2和图4,腔体210为独立腔,发声组件250震动产生的声音集中于腔体210中并沿出音管220传出,减小声音传播至耳机壳100的内腔102中,减小声音损失,音质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腔体210内设有一喇叭安装座230,该喇叭安装座230设置为与所述腔体210适配的形状,喇叭安装座23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腔体210内。所述发声组件250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通过喇叭安装座230将发声组件250固定于所述腔体210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至少一第一发声单元260。所述一发声单元260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的前端并伸入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通道222内,且所述一发声单元260的出音端261靠近并朝向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口221。在使用时,一发声单元260发出的声音直接从出音管220的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声音失真小,音质好。
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为动铁喇叭、动圈喇叭、MEMS喇叭、或其他类型喇叭中的一种,喇叭的选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或用户需求而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为动铁喇叭,动铁喇叭相对较小,将动铁喇叭安装于出音管220内,在不增大出音管220体积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出音管220内的空间,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喇叭安装座230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231,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的后端固定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31中,从而将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固定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喇叭安装座230贯穿设有至少一连通道233,所述连通道233与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通道222连通形成声音传输通道234。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至少一第二发声单元270。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的后端,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233连通。第二发声单元270发出的声音沿声音传输通道234从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其中,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
其中,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为动铁喇叭、动圈喇叭、MEMS喇叭、或其他类型喇叭中的一种,喇叭的选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或用户需求而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为动圈喇叭,动圈喇叭相对较大,将动铁喇叭安装于喇叭安装座230的后端,合理利用喇叭外壳200的空间,设计合理。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喇叭安装座230的后端设有第二安装槽232,第二安装槽232与连通道233连通,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的出音侧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32内,以使第二发声单元270发出的声音沿声音传输通道234从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一个第一发声单元260和一个第二发声单元270。第一发声单元260发出的声音沿传输方向b直接从出音管220的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第二发声单元270发出的声音沿声音传输通道234的传输方向a从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这样设计,第一发声单元260的声波不容易干扰到第二发声单元270沿声音传输通道234传导的声波,提升了第二发声单元270的音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至少一第三发声单元280。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且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233连通。第三发声单元280发出的声音沿声音传输通道234从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其中,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
其中,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为动铁喇叭、动圈喇叭、MEMS喇叭、或其他类型喇叭中的一种,喇叭的选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或用户需求而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具体地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为MEMS喇叭,MEMS喇叭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32内,MEMS喇叭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的出音侧设有一安装架271,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固定于安装架271,使第二发声单元270与第三发声单元组合成一个整体,合理利用空间,结构紧凑。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的的出音侧靠近所述连通道233,有利于第三发声单元280发出的声音沿声音传输通道234从出音口221传入用户耳朵内。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一个第一发声单元260、一个第二发声单元270和一个第三发声单元280。第一发声单元260、第二发声单元270和第三发声单元280分别为动铁喇叭、动圈喇叭和MEMS喇叭,通过动铁喇叭、动圈喇叭和MEMS喇叭组成多发声单元,进一步提高该发声模块20的音效。
参照图2、图4和图5,通过一个喇叭安装座230先将第一发声单元260、第二发声单元270和第三发声单元280组装在一起,再一起安装于喇叭外壳200的腔体210内组装成一个发声模块20,形成模块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多个发声单元分别安装于耳机壳100内部的各个位置,组装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腔体210内还设有前腔降噪麦克风290,前腔降噪麦克风290与控制电路板110电连接。所述前腔降噪麦克风290用于拾取外界声音。
进一步地,所述喇叭安装座230还设有一容置槽235,该前腔降噪麦克风290设于所述容置槽235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述腔体210延伸至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形成一安装口211,通过设置安装口211,方便将发声组件250从安装口211安装于腔体210内。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安装口211适配盖合有一固定盖212,使腔体210形成独立腔,将腔体210与所述耳机壳100的内腔102分隔设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固定盖212的一端面延伸有连接环213,所述连接环213固定插接于所述安装口211,从而将固定盖212固定连接于喇叭外壳200的安装口211,方便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213与所述安装口21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图未示出),通过该密封圈提高所述连接环213与所述安装口211连接的密封性,密封性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述喇叭外壳200靠近内腔102的一端穿设有接电装置240,所述接电装置240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250和前腔降噪麦克风290电连接,所述接电装置240的另一端控制电路板110电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接电装置240的另一端设为接电端241,所述接电端241用于与控制电路板110电连接。具体地,接电端241可以为FPC连接器(FPC母插连接器或FPC公插连接器),方便FPC连接器与控制电路板110上匹配的连接器对接,实现电导通,方便接线。例如:接电端241为FPC母插连接器时,控制电路板110上的连接器为FPC公插连接器,反之互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耳机壳100的前端设有安装孔101,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1。其中,所述喇叭外壳20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对于不同形状的耳机壳100,通过在耳机壳100的前端设有该安装孔101,即可将该发声模块20安装于不同形状的耳机壳100上。
因此,参照图1、图2和图3,通过将喇叭外壳200作为耳机壳100的出音壳设计,使该发声模块20可以应用于不同形状的耳机壳100上,适用性高,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尺寸由其中部向其前端递减形成前小后大的喇叭形出音管220,在佩戴时,有利于出音管220伸入耳朵中。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3,该出音管220的前端设有一卡槽223,卡槽223用于可拆卸套接耳塞(图未示出),耳塞用于塞入耳朵中。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11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内腔102内;所述电池120可通过卡接、粘接、或螺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内腔102内。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腔102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控制电路板110贯穿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分别固定于多个定位柱,从而将控制电路板110固定于内腔102,安装方便。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110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集成芯片来设置,由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0属于现有技术中技术成型且成熟的技术,故对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0如何控制该模块化耳机工作理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够掌握,故本发明在此对其控制原理便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所述安装孔101的孔壁设有内螺纹103,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外侧壁设有外螺纹201,该外螺纹201与内螺纹103配合连接,用户旋转拧动该喇叭外壳200可调节伸出耳机壳100的安装孔101外的长度,对于外耳道深度不同的用户,通过调节喇叭外壳200伸出安装孔101外的长度,达到适配效果。
还有,用户还可以将整个发声模块20从安装孔101拧下,更换具有不同发生单元的发声模块20,具有使用多样性。例如:在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设置FPC母插连接器,FPC母插连接器通过电缆与发声组件25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10通过电缆电连接一FPC公插连接器,通过FPC公插连接器与FPC母插连接器可拆卸电连接。因此,在用户更换发声模块20时,方便用户接线。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可以派生系列产品。只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壳(100),具有内腔(102);所述内腔(102)设有控制组件;以及
发声模块(20),包括喇叭外壳(200)和发声组件(250);所述喇叭外壳(200)设于所述耳机壳(100)的前端并作为所述耳机壳(100)的出音壳,所述喇叭外壳(200)内设有腔体(210),所述腔体(210)与所述内腔(102)为分隔设置;所述发声组件(250)设于所述腔体(210)内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前端设有连通所述腔体(210)的出音管(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10)内设有一喇叭安装座(230),所述发声组件(250)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第一发声单元(260);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设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并伸入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通道(222)内,且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的出音端(261)靠近并朝向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口(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的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231),所述第一发声单元(260)的后端固定插入所述第一安装槽(231)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贯穿设有至少一连通道(233),所述连通道(233)与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通道(222)连通形成声音传输通道(234);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第二发声单元(270);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且所述第二发声单元(270)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23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贯穿设有至少一连通道(233),所述连通道(233)与所述出音管(220)的出音通道(222)连通形成声音传输通道(234);所述发声组件(250)包括第三发声单元(280);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安装于所述喇叭安装座(230),且所述第三发声单元(280)的出音侧与所述连通道(23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10)内还设有前腔降噪麦克风(290),所述前腔降噪麦克风(290)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210)延伸至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形成一安装口(211),所述安装口(211)适配盖合有一固定盖(212)。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外壳(200)穿设有接电装置(240),所述接电装置(240)的一端与所述发声组件(250)电连接,所述接电装置(24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发声模块(20),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100)的前端设有安装孔(101),所述喇叭外壳(200)的后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01)。
CN202310905320.0A 2023-07-21 2023-07-21 模块化耳机 Pending CN116782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5320.0A CN116782079A (zh) 2023-07-21 2023-07-21 模块化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05320.0A CN116782079A (zh) 2023-07-21 2023-07-21 模块化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2079A true CN116782079A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1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05320.0A Pending CN116782079A (zh) 2023-07-21 2023-07-21 模块化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207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06635B2 (en) Noise reduction air tube microphone, noise-reduction safe headset and noise-reduction safe Bluetooth headset
KR102287938B1 (ko) 헤드셋의 마이크 장착 구조
JP2019145962A (ja) イヤホン
JP2008135864A (ja) 通話装置
CN211909085U (zh) 一种麦克风多声道一体设备
CN112188336A (zh) 耳机麦克风
WO2018014374A1 (zh) 骨导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220325799U (zh) 发声模块及耳机
CN116782079A (zh) 模块化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210093463U (zh) 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
TWM617940U (zh) 頭戴式耳機模組及頭戴式耳機
CN220493131U (zh) 高音质耳机
CN218897287U (zh) 一种夹耳式多通道发声蓝牙耳机
CN212183714U (zh) 具有改进反馈声道的耳机
CN220985819U (zh) 开放式耳机
CN212086465U (zh) 一种可主动降噪的tws耳机
CN212086464U (zh) 一种主动降噪tws耳机
CN214756822U (zh) 一种耳机及具有该耳机的电子设备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20823262U (zh) 入耳式蓝牙耳机
CN216291307U (zh) 一种多扬声器螺旋分布于音腔体的带屏显麦克风音箱
CN219627880U (zh) 一种具有双出音孔的气传导耳机
CN219611982U (zh) 一种外置麦克风的助听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