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5819U - 开放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开放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5819U
CN220985819U CN202322616653.XU CN202322616653U CN220985819U CN 220985819 U CN220985819 U CN 220985819U CN 202322616653 U CN202322616653 U CN 202322616653U CN 220985819 U CN220985819 U CN 220985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shielding
open
earphone
sound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6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66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5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5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5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开放式耳机,其中,开放式耳机包括耳挂和发声结构,所述发声结构包括壳本体和挡风部,所述壳本体与所述耳挂连接,所述壳本体具有出音孔,所述壳本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所述挡风部设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在开放式耳机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拾音孔由耳甲腔显露于外,所述挡风部用于阻挡气流由前至后流向所述第一拾音孔。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开放式耳机的降噪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开放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放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耳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者对于耳机的音质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耳机按照其发声单元与外界的相通程度可以分为封闭式耳机、半开放式耳机以及开放式耳机。其中,开放式耳机与外耳道有一定的距离且呈非密闭状态。
而为了让使用者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够清晰的听到开放式耳机传出的声音,各种降噪耳机应运而生。而降噪方式可以采取麦克风拾取周围的噪声信号,通过电路将此噪声信号反向后传输给喇叭,由喇叭输出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噪声信号相抵消,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但是当使用者运动时或者处于较强的风噪环境内,耳机上用于拾取噪音的降噪咪容易被外部空气所冲击,使得降噪咪在工作时无法准确接收噪音,导致耳机降噪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开放式耳机,能够提高开放式耳机的降噪效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耳机,该开放式耳机包括:
耳挂,所述耳挂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和
发声结构,所述发声结构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与所述耳挂连接,所述壳本体具有出音孔,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拾音孔;
挡风部,所述挡风部设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
所述挡风部用于在开放式耳机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在使用者由前至后方向上,阻挡流经所述耳部且朝向所述第一拾音孔的气流。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开放式耳机,通过在发声结构的壳本体背离出音孔的一侧设有挡风部,从而在使用者由前至后方向上,阻挡流经耳部且朝向第一拾音孔的气流,如此以降低外部气流对第一拾音孔的干扰,提高第一拾音孔拾取噪音的精度,以提高开放式耳机的降噪效果,如此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耳机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开放式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开放式耳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开放式耳机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开放式耳机的挡风部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开放式耳机;10、耳挂;11、悬挂部;12、后端部;20、发声结构;21、壳本体;211、出音孔;212、第一拾音孔;213、第二拾音孔;214、凹槽;22、挡风部;30、天线。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部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部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部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相关技术中,为了让使用者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够清晰的听到耳机传出的声音,各种降噪耳机应运而生。而降噪方式可以采取麦克风拾取周围的噪声信号,通过电路将此噪声信号反向后传输给喇叭,由喇叭输出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噪声信号相抵消,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但是耳机上用于拾取噪音的降噪咪容易被外部空气所冲击,使得降噪咪在工作时无法准确接收噪音,导致耳机降噪效果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开放式耳机100,参照图1,用于接受来自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使用者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可以理解的是,该开放式耳机100通常配套设置有两个,两个开放式耳机呈对称设置。两个开放式耳机100可以对应佩戴在使用者的左、右耳部,此外,为了有效固定开放式耳机100,减小开放式耳机100掉落的风险,还可以设置颈挂部(未图示),两个开放式耳机100连接于颈挂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将颈挂部挂设在颈部,在颈挂部的存在下,能够避免开放式耳机100发生掉落而产生运动危险,例如在跑步机运动过程中,能够避免开放式耳机100掉进跑步机跑带上,当然颈挂部也可以适用于挂载在后脑部位,其具体位置,本申请不作限制。而相较于头戴式开放式耳机而言,具有颈挂部的开放式耳机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从而能够减少给使用者带来的负担,便于使用者在日常或者运动中进行使用。
开放式耳机100可以自带有电能存储结构,例如设置有锂电池模块,此种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与开放式耳机100匹配的充电盒,亦或是开放式耳机100上可以设置充电口,通过外界电源的方式对开放式耳机100进行充电。在此,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开放式耳机100所包含的其他的模块不作具体限制。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的开放式耳机100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开放式耳机100包括耳挂10和发声结构20,耳挂10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其中,耳挂10具有呈弧形的壳体,使得耳挂10能够直接佩戴在人体外耳廓的外周,使得开放式耳机100能够以悬挂的方式佩戴在使用者的耳部上。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电能存储结构可以设置在耳挂10的壳体内部。
而发声结构20包括发声壳体以及设置在发声壳体内的主控板(未图示)和发声单元(未图示)。而耳挂10和发声结构20可以共用同一个壳体,从而由同一材质如塑料材质或者金属材质制成,如此可以使得开放式耳机100的结构整体性更高,零部件数量更较少,便于组装。当然耳挂10和发声结构20也可以由不同壳体组装后再进行连接,如此以便于后续单独更换。
发声壳体包括壳本体21和挡风部22,壳本体21与耳挂10连接,壳本体21具有出音孔211。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耳挂10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时,出音孔211朝向用户的耳部,并具体可朝向耳甲腔设置,从而充分利用靠近外耳道口的这部分空间,形成用于散射和混响的空间,获得更好的听音效果,当然,为了提高听音效果,出音孔21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出音孔211间隔设置并朝向耳甲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发声单元可以是采用现有的气动式扬声器的结构形式,其包括有磁路系统(未图示)以及振动系统(未图示),主控板与发声单元的磁路系统电性连接,以用于通过对磁路系统的控制进而控制振膜的振动,以从出音孔211进行发声。可以理解的是,振动系统可以是包括振膜和音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振膜会带动空气进行振动,从而使空气能够通过出音孔211传导声音。而磁路系统可以是包括磁碗、磁铁以及华司。磁碗可以是大致为圆环形碗状的结构形式,磁铁与华司连接,并均安装在磁碗上。磁路系统可以提供音圈所必需的磁场。磁路系统和振动系统的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此处不做赘述。
壳本体21背离出音孔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拾音孔212。可以理解的是,开放式耳机100还包括前馈麦克风(未图示),该前馈麦克风设于壳本体21内,且对应第一拾音孔212设置,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拾音孔212拾取外部环境噪音。当然为了提高降噪效果,从而也可以开设有多个降噪咪和多个第一拾音孔212配合使用,以提高拾取噪音的效果。
挡风部22设于壳本体21背离出音孔211的一侧。在本申请的开放式耳机100通过耳挂10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挡风部22用于在使用者由前至后方向上,阻挡由前至后流向第一拾音孔212的气流。其中,图1中虚线为气流方向,该挡风部22可以与壳本体21可以为一体结构,从而由同一材质注塑制成,如此以降低安装难度。当然挡风部22和壳本体21也可以分体形成,再通过螺钉或者卡扣等可拆卸方式装配成型,例如在挡风部22上设有卡扣,而在壳本体21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或者在挡风部22和壳本体21上都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以将两者相固定,如此以便于后续单独拆卸挡风部22和壳本体21以进行维修更换。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拾音孔212为多个时,该挡风部22即可以呈连续延伸设置以阻挡朝向多个第一拾音孔212的气流,或者该挡风部22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点状结构设置,以分别阻挡朝向多个第一拾音孔212的气流。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开放式耳机100,通过在发声结构20的壳本体21背离出音孔211的一侧设有挡风部22,从而在使用者由前至后方向上,阻挡由前至后流向第一拾音孔212的气流,如此以降低外部气流对第一拾音孔212的干扰,提高第一拾音孔212拾取噪音的精度,以提高开放式耳机100的降噪效果,如此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开放式耳机100降噪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第一拾音孔212在与使用者前后方向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落于挡风部22位于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区域内。从而以使得挡风部22可以阻挡在使用者由前至后方向上朝向第一拾音孔212的所有气流,以进一步降低外部气流对第一拾音孔212的干扰,提高第一拾音孔212拾取噪音的精度,以提高开放式耳机100的降噪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挡风部22呈长条状设置,挡风部22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远离所述耳挂10的一侧连接,挡风部22的另一端和耳挂10连接。如此以进一步增大挡风部22的阻挡面积,从而提高阻挡气流的效果。
进一步地,挡风部22的外表面与耳挂10的外表面呈平滑过渡连接。如此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挡风部22的阻挡面积,从而提高阻挡气流的效果的基础上,同时还可以使阻挡的气流沿着挡风部22流向耳挂10处,以进一步减少流向第一拾音孔212的气流。此外,挡风部22和耳挂10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连接,可以使得开放式耳机100整体结构具有连续性,便于用户佩戴抓取时较为舒适,且提升美观性。
可选地,挡风部22背离壳本体21的表面呈弧面设置。从而以使得挡风部22的外表面呈圆弧面设置,不仅使得开放式耳机100的外观较为美观,同时弧面设置的挡风部22在阻挡气流后可以进一步将气流导向远离第一拾音孔212的方向流出。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地,挡风部22位于壳本体21在使用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边缘。如此以使得阻挡的气流大多位于壳本体21的前侧边缘,并可以沿着壳本体21的边缘扩散,以进一步提高阻挡效果。同时当挡风部22和壳本体21分体设置以进行组装时,便于挡风部22的定位,提高挡风部22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拾音孔212位于壳本体21远离挡风部22的边缘。如此以增大第一拾音孔212和挡风部22用于阻挡气流的一侧的距离,以降低被阻挡的气流扩散至第一拾音孔212的附近的可能性,以进一步降低外部气流对第一拾音孔212的干扰,提高第一拾音孔212拾取噪音的精度,以提高开放式耳机100的降噪效果。
请参阅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壳本体21开设有第二拾音孔213,所述第二拾音孔213和第一拾音孔212分别位于所述挡风部22的相对两侧,且朝向使用者的前侧。可以理解的是,该壳本体21内对应第二拾音孔213设有通话麦克风等收音结构,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拾音孔213拾取用户的声音,当然还也可以开设有多个第二拾音孔213以进一步提高拾取用户的声音的精度。而第二拾音孔213和第一拾音孔212分别位于挡风部22的相对两侧,从而使第二拾音孔213和第一拾音孔212通过挡风部22间隔开,避免第二拾音孔213和第一拾音孔212相互干扰,同时可以第二拾音孔213朝向使用者的前侧,以降低挡风部22阻碍第二拾音孔213拾取用户的声音的可能性。
参照图1和图4,可选地,开放式耳机100包括天线30,挡风部22被配置为内部中空的挡风罩,挡风罩罩设于壳本体21的外表面,且天线30容置于挡风罩内。
其中,开放式耳机100内还设有与主控板通信交互的天线30,如此可以通过天线30与外界接发信号,以对开放式耳机100进行控制。而该挡风部22被配置为内部中空的挡风罩,天线30可以设置于挡风罩内,如此在耳挂10被配置为在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天线30的位置会位于开放式耳机100背离耳道口的一侧,不仅便于接发信号,且使得天线30会远离人体,如此人体吸收天线30能量比较少,从而可以降低人体对射频的影响,提高射频性能。此外,挡风罩不经起到阻挡气流的效果,同时也使得开放式耳机的结构较为轻薄,降低了开放式耳机100的整体重量。该挡风罩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钉等可拆卸方式固定于壳本体21的外表面,以便于后续的拆卸维修。
需要说明的是,天线30可以预固定于壳本体21内,之后再将挡风罩与壳本体21固定,以围合形成安装腔对天线30进行保护。即壳本体21可以设置有凹槽214以用于预固定天线30,而天线30嵌设于凹槽214内时至少部分显露出壳本体21的外表面,如此以在耳挂10被配置为在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天线30的位置可以远离人体的位置。此外,该壳本体21内还可以设置支架以供天线30进行预固定,以便于后续挡风罩连接。
参照图1,可选地,壳本体21覆盖在耳部的耳道口上且不伸入耳道口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用户佩戴开放式耳机100的舒适感,同时佩戴时与外界不会具有明显的隔绝感,具有听感自然、开阔,且声音通透等优点,且壳本体21的出音孔211可以定向传播声音,以保持更高质量的音质,以使用户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收听效果。
参照图1,可选地,耳挂10包括悬挂部11和后端部12,悬挂部11的一端连接于壳本体21,悬挂部11的另一端与后端部12连接,悬挂部11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壳本体21和后端部12相对设置,挡风部22延伸至壳本体21背离后端部12的一侧。
其中,悬挂部11大致呈倒钩状结构,其适配于人体的外耳廓形状,悬挂部11能够直接佩戴在人体外耳廓的外周。而悬挂部11连接壳本体21,并用于在佩戴状态挂设于耳部上侧与使用者头部之间。后端部12设于悬挂部11远离壳本体21的一端,并用于在佩戴状态贴设于耳部后侧与使用者头部之间。悬挂部11和后端部12均呈弧状弯曲设置,并形成一弯钩的形状,悬挂部11和后端部12至少与使用者耳部的前后两侧接触,以实现与使用者耳部的夹持固定,从而使连接于悬挂部11一端的壳本体21能够较为稳定地设置在耳部的前侧,进而以保证挡风部22设置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悬挂部11和后端部12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使用者能够掰动悬挂部11与后端部12,以将壳本体21与耳部配合。此外,还可以设置电池等部件位于后端部12内,以用于对壳本体21内的主控板等电子器件进行供电,以便于节约壳本体21的内部占用空间,降低开放式耳机100的整体的体积。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放式耳机,包括耳挂及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结构包括:
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与所述耳挂连接,所述壳本体设有出音孔,所述壳本体开设有第一拾音孔;以及
挡风部,所述挡风部设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出音孔的一侧;在开放式耳机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拾音孔由耳甲腔显露于外,所述挡风部用于阻挡气流由前至后流向所述第一拾音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呈长条状设置,所述挡风部的一端与所述壳本体远离所述耳挂的一侧连接,所述挡风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耳挂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的外表面与所述耳挂的外表面呈平滑过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背离所述壳本体的表面呈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部位于所述壳本体在使用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边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拾音孔位于所述壳本体远离所述挡风部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开设有第二拾音孔,所述第二拾音孔和第一拾音孔分别位于所述挡风部朝向所述使用者的前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耳机包括天线,所述挡风部被配置为内部中空的挡风罩,所述挡风罩罩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天线容置于所述挡风罩内。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覆盖在所述耳部的耳道口上且不伸入所述耳道口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包括悬挂部和后端部,所述悬挂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本体,所述悬挂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端部连接,所述悬挂部用于佩戴至使用者的耳部,所述壳本体和所述后端部相对设置,所述挡风部延伸至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后端部的一侧。
CN202322616653.XU 2023-09-26 2023-09-26 开放式耳机 Active CN220985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6653.XU CN22098581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开放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6653.XU CN22098581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开放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5819U true CN220985819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60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6653.XU Active CN220985819U (zh) 2023-09-26 2023-09-26 开放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5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1917B1 (en) Earphone
CN214125513U (zh) 骨传导耳机
CN215499489U (zh) 耳麦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CN212413401U (zh) 一种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
CN112997510A (zh) 模块化入耳式设备
WO2021063111A1 (zh) 耳机
CN115767363A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扩展音箱
CN105992117A (zh) 耳膜助听器
CN210431882U (zh) 后挂式蓝牙骨气导助听器
CN220985819U (zh) 开放式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WO2022100111A1 (zh) 一种蓝牙音频装置及悬挂式蓝牙耳机
CN210431783U (zh) 一种增强抗噪声耳机
WO2018014374A1 (zh) 骨导耳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11583805U (zh) 一种辅助睡眠眼罩
CN220234905U (zh) 一种耳挂式骨传导耳机结构
CN216217512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220325799U (zh) 发声模块及耳机
CN217546265U (zh) 一种耳机
CN211557458U (zh) 具有降噪mic的耳机
CN216526586U (zh) 一种具有发声功能的眼镜
CN205105361U (zh) 抗风噪耳机
CN218897287U (zh) 一种夹耳式多通道发声蓝牙耳机
CN218124894U (zh) 一种夹耳式固定的蓝牙耳机
CN217770330U (zh) 一种隐藏式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