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1769A -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81769A
CN116781769A CN202311039230.4A CN202311039230A CN116781769A CN 116781769 A CN116781769 A CN 116781769A CN 202311039230 A CN202311039230 A CN 202311039230A CN 116781769 A CN116781769 A CN 116781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nod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ss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392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81769B (zh
Inventor
陈钟育
莫翔学
赵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st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sto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sto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392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81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81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1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81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81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所述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节点的评估系数与通信率来更新节点的排序,节点在排序表中的位置越靠前,节点稳定性越好,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可以保证处于最优节点通讯,并且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本发明在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使得节点出现问题前系统就能及时更换其它节点进行通讯,有效提高网络通讯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点对点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每个节点都可以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通讯,直接连接到其他节点而不需要经过中心化的服务器或者路由器等中间设备,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式不仅仅限于计算机,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网络设备和物联网设备;
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式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类型:直接通讯和间接通讯,在直接通讯中,每个节点都直接连接到另一个节点,可以直接通讯,在间接通讯中,如果源节点无法直接到达目标节点,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通讯,直到最终到达目标节点。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点对点网络通讯去除了中间设备(交换机或路由器),这导致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在应对复杂网络环境和网络攻击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攻击方式的影响,为了提高点对点网路通讯的稳定性,现有方法中出现了单节点与多节点通讯的系统,当某一节点出现问题时,与之连接的节点切换与其它节点连接,该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通讯的稳定性,但是系统只有在节点出现问题才会进行节点切换,当节点出现问题时,一是容易导致通讯数据泄露(如节点受到攻击),二是会导致通讯中断一段时间后才能重连(如节点网络信号差),通讯稳定性仍得不到保障。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所述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网络拓扑结构中节点进行初始化排序,标定为{i1、i2、...、in},n为正整数;
S2: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评估系数生成赋值m1,基于历史数据库获取每个节点的通信率,通过通信率生成赋值m2
S3: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并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
S4: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包括以下步骤:
在节点试运行状况下,采集节点的网络参数以及硬件参数,将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去除单位后,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评估系数,/>为网络参数、/>为硬件参数,/>分别为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的比例系数,且/>,/>+/>=2.128。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所述节点的评估系数后,设定安全阈值/>,并将评估系数/>与安全阈值/>进行对比,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不能支持通讯,将该节点直接筛除并移入隔离区,并发出警示,筛除后的节点不进入排序表排序,管理人员接收到警示信息后检测节点;
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能够支持通讯,将节点编排后进入排序表排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络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网络运行稳定性,其中,/>为协议信任验证通过率、/>为网络拥塞度、/>安全漏洞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硬件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硬件运行状态,其中,/>为硬件散热率、/>为硬件电流跳动率、/>为硬件负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4还包括:设定预警阈值,且预警阈值/>安全阈值/>,将评估系数/>与预警阈值/>进行对比,若在节点通讯过程中,节点的评估系数/>预警阈值/>,系统预测该节点在未来运行中会不稳定,此时系统寻找排序表中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并将连接转移至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上继续通讯。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具体逻辑为:为赋值m1与赋值m2赋予权重值后计算更新赋值GX,表达式为:GX=αm1+βm2,其中,α、β分别为赋值m1与赋值m2的权重值,且α>β>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α的值为0.9,β的值为0.1,则表达式为:GX=0.9*m1+0.1*m2,设网络拓扑结构中一共存在5个通讯节点,分别为{i1、i2、i3、i4、i5},且{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1分别为5.812、5.856、3.249、6.872、5.436,{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2分别为8.562、10.254、15.669、7.512、15.168,则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后,{i1、i2、i3、i4、i5}的更新赋值GX分别为6.087、6.296、4.491、6.936、6.409,那么将五个通讯节点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排序后获取的排序表为{i4、i5、i2、i1、i3},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一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节点,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三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i5、i2节点,从而位于最优节点进行网络通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节点的评估系数与通信率来更新节点的排序,节点在排序表中的位置越靠前,节点稳定性越好,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可以保证处于最优节点通讯,并且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使得节点出现问题前系统就能及时更换其它节点进行通讯,有效提高网络通讯的稳定性;
2、本发明通过在节点试运行状况下,采集节点的网络参数以及硬件参数,将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去除单位后,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不同类型的节点参数综合处理,有效判断节点的状态,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且,将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筛除,有效保证节点通讯的稳定运行;
3、本发明通过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当节点的评估系数预警阈值/>时,系统预测该节点在未来运行中可能会不稳定,此时系统寻找排序表中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并将连接转移至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上继续通讯,保证通讯处于稳定环境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所述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网络拓扑结构中节点进行初始化排序,标定为{i1、i2、...、in},n为正整数,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评估系数生成赋值m1,评估系数越大,赋值m1越大,基于历史数据库获取每个节点的通信率,通过通信率生成赋值m2,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节点在排序表中的位置越靠前,节点稳定性越好,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
本申请通过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节点的评估系数与通信率来更新节点的排序,节点在排序表中的位置越靠前,节点稳定性越好,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可以保证处于最优节点通讯,并且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使得节点出现问题前系统就能及时更换其它节点进行通讯,有效提高网络通讯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具体逻辑为:为赋值m1与赋值m2赋予权重值后计算更新赋值GX,表达式为:GX=αm1+βm2,其中,α、β分别为赋值m1与赋值m2的权重值,且α>β>0。
为了更好的说明排序表的生成逻辑,我们进行试验后,说明如下:
设定α的值为0.9,β的值为0.1,则表达式为:GX=0.9*m1+0.1*m2,设网络拓扑结构中一共存在5个通讯节点,分别为{i1、i2、i3、i4、i5},且{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1分别为5.812、5.856、3.249、6.872、5.436,{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2分别为8.562、10.254、15.669、7.512、15.168,则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后,{i1、i2、i3、i4、i5}的更新赋值GX分别为6.087、6.296、4.491、6.936、6.409,那么将五个通讯节点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排序后获取的排序表为{i4、i5、i2、i1、i3},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一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节点,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三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i5、i2节点,从而位于最优节点进行网络通讯。
本实施例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讯通过分布式算法实现,分布式算法包括Paxos算法、Raft算法。
其中,使用Paxos算法进行节点通讯包括以下步骤:
(1)节点提出一个提案,包括提案编号和提案值,提案编号是一个全局唯一的编号,用于区分不同的提案,提案值是节点需要达成共识的值,例如要传输的数据等;
(2)节点需要向其他节点发送接受请求,包括提案编号和提案值,其他节点需要比较提案编号,如果提案编号比自己已经接受的提案编号大,则接受当前提案,并将接受请求发送给其他节点;
(3)当节点接受了某个提案之后,需要告知其他节点自己已经接受了该提案,并学习该提案的值,当大多数节点都接受了某个提案之后,该提案被批准,节点之间达成共识;
(4)在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之后,节点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使用点对点通讯协议进行,也可以使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使用Raft算法进行节点通讯包括以下步骤:
(1)当系统启动或领导者失效时,节点会变成候选者状态,并开始领导者选举,候选者向其他节点发送请求,请求投票支持自己成为领导者,当候选者获得多数票时,就成为领导者,负责协调节点之间的通讯;
(2)每个节点维护自己的日志,领导者负责管理日志的复制,当节点需要向其他节点发送数据时,将数据打包成一个日志条目,并发送给领导者,领导者将该日志条目复制到自己的日志中,并向其他节点发送日志复制请求,让其他节点也复制该日志条目;
(3)当大多数节点都复制了某个日志条目时,领导者会将该日志条目提交,并告知其他节点该日志条目已经提交,其他节点也将该日志条目提交到自己的状态机中,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4)在节点之间达成共识之后,节点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可以使用点对点通讯协议进行,也可以使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系统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由于Paxos算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考虑算法的正确性、效率和可靠性等问题,Raft算法虽然也需要考虑算法的正确性、效率和可靠性等问题,但相对于Paxos算法来说更加易于理解和实现,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本实施例中优选Paxos算法实现节点之间的通讯。
实施例2:上述实施例1中,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评估系数生成赋值m1包括以下步骤:
在节点试运行状况下,采集节点的网络参数以及硬件参数,将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去除单位后,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评估系数,/>为网络参数、/>为硬件参数,/>分别为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的比例系数,且/>,/>+/>=2.128。
获取到节点的评估系数后,设定安全阈值/>,并将评估系数/>与安全阈值进行对比,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不能支持通讯,将该节点直接筛除并移入隔离区,并发出警示,筛除后的节点不进入排序表排序,管理人员接收到警示信息后检测节点。
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能够支持通讯,将节点编排后进入排序表排序。
本申请通过在节点试运行状况下,采集节点的网络参数以及硬件参数,将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去除单位后,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不同类型的节点参数综合处理,有效判断节点的状态,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且,将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筛除,有效保证节点通讯的稳定运行。
网络参数:网络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网络运行稳定性,其中,/>为协议信任验证通过率、/>为网络拥塞度、/>安全漏洞率,网络参数越大,节点的网络运行稳定性越好;
网络拥塞度,其中,/>为网络流量,/>为网络容量。
硬件参数:硬件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硬件运行状态,其中,/>为硬件散热率、/>为硬件电流跳动率、/>为硬件负载,硬件参数越大,硬件运行状态越好,则节点的稳定性也越好。
实施例3: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预警阈值,且预警阈值/>安全阈值/>,由于上述实施例2中,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不能支持通讯,将该节点直接筛除并移入隔离区,并发出警示,筛除后的节点不进入排序表排序,管理人员接收到警示信息后检测节点;
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评估系数与预警阈值/>进行对比,若在节点通讯过程中,节点的评估系数/>预警阈值/>,系统预测该节点在未来运行中可能会不稳定,此时系统寻找排序表中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并将连接转移至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上继续通讯。
本申请通过在节点通讯过程中,当节点的评估系数预警阈值/>时,系统预测该节点在未来运行中可能会不稳定,此时系统寻找排序表中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并将连接转移至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上继续通讯,保证通讯处于稳定环境运行。
上述公式均是去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网络拓扑结构中节点进行初始化排序,标定为{i1、i2、...、in},n为正整数;
S2:采集每个节点的多项参数并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将评估系数小于安全阈值的节点筛除后,通过评估系数生成赋值m1,基于历史数据库获取每个节点的通信率,通过通信率生成赋值m2
S3: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并以排序表正序选择节点通讯;
S4:节点通讯过程中,实时获取节点的评估系数,当节点的评估系数小于预警阈值时,更换其它评估系数大于预警阈值的节点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公式建立评估系数包括以下步骤:
在节点试运行状况下,采集节点的网络参数以及硬件参数,将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去除单位后,通过公式建立评估系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评估系数,/>为网络参数、/>为硬件参数,/>分别为网络参数与硬件参数的比例系数,且/>,/>+/>=2.12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节点的评估系数后,设定安全阈值/>,并将评估系数/>与安全阈值/>进行对比,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不能支持通讯,将该节点直接筛除并移入隔离区,并发出警示,筛除后的节点不进入排序表排序,管理人员接收到警示信息后检测节点;
若节点的评估系数安全阈值/>,系统判定节点能够支持通讯,将节点编排后进入排序表排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网络运行稳定性,其中,/>为协议信任验证通过率、/>为网络拥塞度、/>安全漏洞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参数用于体现节点的硬件运行状态,其中,/>为硬件散热率、/>为硬件电流跳动率、/>为硬件负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还包括:设定预警阈值,且预警阈值/>安全阈值/>,将评估系数/>与预警阈值/>进行对比,若在节点通讯过程中,节点的评估系数/>预警阈值/>,系统预测该节点在未来运行中会不稳定,此时系统寻找排序表中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并将连接转移至评估系数/>预警阈值/>且处于空闲状态的节点上继续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将赋值m1与赋值m2加权计算后得到更新赋值GX,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将节点进行排序,生成排序表,具体逻辑为:为赋值m1与赋值m2赋予权重值后计算更新赋值GX,表达式为:GX=αm1+βm2,其中,α、β分别为赋值m1与赋值m2的权重值,且α>β>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设α的值为0.9,β的值为0.1,则表达式为:GX=0.9*m1+0.1*m2,设网络拓扑结构中一共存在5个通讯节点,分别为{i1、i2、i3、i4、i5},且{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1分别为5.812、5.856、3.249、6.872、5.436,{i1、i2、i3、i4、i5}5个通讯节点的赋值m2分别为8.562、10.254、15.669、7.512、15.168,则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后,{i1、i2、i3、i4、i5}的更新赋值GX分别为6.087、6.296、4.491、6.936、6.409,那么将五个通讯节点依据更新赋值GX由大到小排序后获取的排序表为{i4、i5、i2、i1、i3},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一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节点,若需要通讯的节点为三个时,则通讯节点选择i4、i5、i2节点,从而位于最优节点进行网络通讯。
CN202311039230.4A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Active CN116781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9230.4A CN116781769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39230.4A CN116781769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1769A true CN116781769A (zh) 2023-09-19
CN116781769B CN116781769B (zh) 2023-11-17

Family

ID=8799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39230.4A Active CN116781769B (zh) 2023-08-17 2023-08-17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8176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4859A (zh) * 2023-02-16 2023-03-21 苏州千里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目立体视觉摄像机5g软件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5825736A (zh) * 2023-02-09 2023-03-21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设备的能耗综合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6070894A (zh) * 2023-02-24 2023-05-05 温州中科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纸盒生产线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181416A (zh) * 2023-04-26 2023-05-30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多参量超前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6205544A (zh) * 2023-05-06 2023-06-02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
CN116255641A (zh) * 2023-01-13 2023-06-13 江西裕能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炉及其管理方法
CN116385208A (zh) * 2023-06-05 2023-07-04 吉林大学 储能电站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400666A (zh) * 2023-03-23 2023-07-07 斯比泰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abVIEW的旋转平台测试系统
CN116567395A (zh) * 2023-04-13 2023-08-08 深圳市百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设备联动运行调控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55641A (zh) * 2023-01-13 2023-06-13 江西裕能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炉及其管理方法
CN115825736A (zh) * 2023-02-09 2023-03-21 苏州洪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设备的能耗综合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5834859A (zh) * 2023-02-16 2023-03-21 苏州千里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目立体视觉摄像机5g软件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6070894A (zh) * 2023-02-24 2023-05-05 温州中科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纸盒生产线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400666A (zh) * 2023-03-23 2023-07-07 斯比泰电子(嘉兴)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abVIEW的旋转平台测试系统
CN116567395A (zh) * 2023-04-13 2023-08-08 深圳市百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设备联动运行调控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181416A (zh) * 2023-04-26 2023-05-30 河北工程大学 一种冲击地压多参量超前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6205544A (zh) * 2023-05-06 2023-06-02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
CN116385208A (zh) * 2023-06-05 2023-07-04 吉林大学 储能电站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81769B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1330B2 (en) Fault loc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ing bayesian networks
CN107995030B (zh) 一种网络探测方法、网络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899681A (zh) 一种信息推送的方法以及服务器
US9246777B2 (en) Computer program and monitoring apparatus
US7698239B2 (en) Self-evolving distributed system performance using a system health index
CN113259168B (zh) 一种故障根因分析方法及装置
He et al. CBTM: A trust model with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nd reasoning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JP2003523140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態勢を評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Qader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ustering techniques in network traffic faults classification
EP142834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resolving missing topology features of a network for improved topology accuracy
WO2007060721A1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の管理方法
US2005006602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network of nodes
JP6833058B2 (ja) プロパティグラフデータモデルを解析することによるロバスト性の定量化
CN114422325A (zh) 内容分发网络异常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2009823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アドレス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6866218A (zh) 一种网络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769118A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主节点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11884859A (zh) 一种网络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81769B (zh) 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通讯方法
US200600314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network topology
CN117134967A (zh) 一种主机异常网络服务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73514B2 (en) Neighbor monitoring in a hyperscaled environment
CN113300914A (zh) 网络质量监测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62929A (zh) 一种分级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7714304B (zh) 一种无人机集群网络健康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