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3236A -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3236A
CN116763236A CN202311048427.4A CN202311048427A CN116763236A CN 116763236 A CN116763236 A CN 116763236A CN 202311048427 A CN202311048427 A CN 202311048427A CN 116763236 A CN116763236 A CN 1167632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ody
lens
flow channel
runner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484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63236B (zh
Inventor
周震华
莫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Vathin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484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632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63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3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63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3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有效保障术野清晰的问题。座体内设有指向镜头的第一导向流道和指向被检查部位的第二导向流道;旋转体设有中间流道并能相对于座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中一者的入口导通;在第二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中另一者的入口导通;驱动件连接旋转体,用于驱动旋转体相对于座体旋转。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单独对镜头或是镜头前方的被检查部位进行清洗,可有效保证对不同目标的冲洗压力和流量,保证更好的清洗效果,以更有效地去保障术野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用于直接进入人体自然腔道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必要时也可以插入处置器械完成对病变部位的取样或治疗,以上的操作过程都需要依赖镜头拍摄的图像作为引导,因此,手术视野的清晰程度直接决定着拍摄图像的清晰程度,拍摄图像的清晰程度是决定操作过程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在前端组件设置有用于清洗手术视野的清洗结构,比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融合孔道设置朝前方和侧方的两个通道的技术方案,其中,朝前方的通道设置可冲开的阀瓣,通过通入低压流体冲洗镜头,高压流体冲洗前方组织。但目前所采用的清洗结构对手术视野的清洗效果有限,并不能较好地保障手术视野的清晰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用以解决现有的清洗结构无法有效保障术野清晰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喷头,包括座体、旋转体和驱动件;所述座体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所述第一导向流道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所述第二导向流道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被所述镜头观察的被检查部位;所述旋转体设置有中间流道并能相对于所述座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以使所述中间流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在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中一者的入口导通;在所述旋转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中另一者的入口导通;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旋转体,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通过驱动件可以驱动旋转体相对于座体旋转,使得中间流道可以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导通,这样,不管是镜头被附着的污物遮挡还是被检查部位被血污遮挡,都可以根据污染部位有选择性地让清洁用的流体清洗镜头或者是镜头前方的被检查部,保证镜头和被检查的部位的清洁,以此保障术野的清晰。另外,中间流道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可以单独地导通,使得对镜头和被检查部位的冲洗可以通过单独的流道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一个流道被另一个流道分压、分流的问题,使得对镜头或是被检查部位的清洗都可以保证足够的冲洗流量,且都可以在高压情况下进行,这将能够更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冲洗,以有效保障术野清晰。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旋转体能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至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同时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的入口导通。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沿旋转路径转动的旋转体可以在第三位置处让中间流道同时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导通,这样将具备通过两个流道同时冲洗镜头和被检查部分的能力。可以在镜头和被检查部分都被污物污染但污染不严重的情况下让旋转体选择第三位置,以更高效地清洗术野,另外,清洗过程可以全程在高压下进行,使得清洗术野更加高效。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路径上,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将第三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旋转体从第三位置处继续旋转时,中间流道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的导通面积将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这样将能够通过旋转旋转体对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的流量进行连续调节,可以根据镜头和被检查部位的不同污染程度有针对性地分配冲洗流量,以更高效地清洗术野。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第三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的导通面积相等,和/或,沿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路径,自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与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旋转角度相等。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一种形式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二牵引绳的远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上位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第二种形式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上位于所述旋转体旋转轴线的一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间流道的入口口径大于其出口口径和/或所述中间流道的入口设置为锥形扩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旋转体上的中间流道的入口口径更大,具有更大入口流量,也可以在出口处对流体进行一定的加压,提高冲洗效果。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间流道于其中段分支并于所述旋转体上形成有沿旋转路径依序排布的两个出口。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座体包括座壳和端帽,所述旋转体旋转连接于所述座壳,且,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于所述座壳的远端形成出口,所述端帽连接于所述座壳的远端,所述第一导向流道于所述端帽处形成朝所述第二导向流道侧方延伸的弯道,所述第一导向流道于所述弯道末端形成出口,所述第一导向流道的出口朝所述座体的远端突出于所述第二导向流道的出口。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导向流道的出口朝座体的远端突出于第二导向流道的出口,使得座体的座壳可以嵌入到镜头座中进行安装,只突出设置端帽部分,以让镜头座远端具有更少的凸出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座壳内部设置有分隔所述第一导向流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的隔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座壳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旋转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座壳的安装腔内设置旋转体将可以节约布局空间,使旋转式喷头的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旋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且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和/或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限位凸起能与所述座体抵止以限制所述旋转体朝惯性方向继续转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间流道的横截面形状即孔形设置为椭圆形,所述中间流道的短径平行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椭圆形孔形的中间流道的短径平行旋转体的旋转轴线时,将可以很好地利用旋转体的旋转路径的长度布置中间流道,相较于圆孔,此种设置结构将可以在狭长的空间中形成截面积更大的流道,可以节约布局空间,适合空间局促的内窥镜的镜头座上布置。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第三种形式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牵引绳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牵引绳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上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旋转,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旋转以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设置为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采用弹性复位件来控制旋转体回复初始位置,这会使得操控旋转体变得更为简单。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基段和第一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近端与所述基段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夹角部;所述基段用于贴合于或嵌入于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座以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旋转体,在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能压迫所述第一弯折段以使得所述旋转体具有受所述第一弯折段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基段与相对于基段倾斜的第一弯折段构成的弹性复位件的轴向尺寸较小,可以节约布局空间,且方便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弹性复位件还包括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远端并于连接处形成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夹角部,所述第二弯折段的远端连接所述旋转体,所述第二弯折段相对于所述基段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弯折段与所述基段之间的夹角;和/或,所述基段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座的凸起。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第一弯折段的远端连接的第二弯折段将能够延长到基段的力臂,将使得弹性复位件更易被压缩。第二弯折段相对于基段的夹角小于第一弯折段与基段之间的夹角,可以将弹性复位件在具有更好弹性、压缩性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设置高度,以节约安装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前端组件,包括镜头座、镜头和上述的旋转式喷头;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镜头座的镜头安装孔中;所述镜头座的远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式喷头结构匹配的安装槽,所述旋转式喷头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旋转式喷头的中间流道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镜头座的供液流道连通,所述旋转式喷头的座体的第一导向流道指向所述镜头的侧部或窗面,所述旋转式喷头的座体的第二导向流道指向所述镜头的拍摄路径的前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上述的前端组件。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驱动件可以驱动旋转体相对于座体旋转,使得中间流道可以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导通,这样,不管是镜头被附着的污物遮挡还是被检查部位被血污遮挡,都可以根据污染部位有选择性地让清洁用的流体清洗镜头或者是镜头前方的被检查部,保证镜头和被检查的部位的清洁,以此保障术野的清晰。另外,中间流道与第一导向流道和第二导向流道可以单独地导通,使得对镜头和被检查部位的冲洗可以通过单独的流道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一个流道被另一个流道分压、分流的问题,使得对镜头或是被检查部位的清洗都可以保证足够的冲洗流量,且都可以在高压情况下进行,这将能够更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冲洗,以有效保障术野清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前端组件的远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前端组件的近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镜头座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G-G剖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镜头座位于安装槽处的局部结构;
图6是本申请旋转式喷头的远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旋转式喷头的爆炸图;
图8是本申请旋转式喷头的近端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旋转式喷头装配于安装槽中并处于第三位置时的导通状态,图中,中间流道为直孔流道,旋转体采用第一种形式的驱动件控制旋转;
图10示出了旋转式喷头从图9所示第三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的导通状态;
图11示出了旋转式喷头从图9所示第三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时的导通状态;
图12示出了旋转式喷头装配于安装槽中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导通状态,图中,中间流道为斜孔流道,旋转体采用第三种形式的驱动件控制旋转;
图13示出了旋转式喷头装配于安装槽中并处于第三位置时的导通状态,图中,中间流道于中段分支并于旋转体外周面形成两个出口,旋转体采用第一种形式的驱动件控制旋转;
图14示出了旋转式喷头从图13所示的第三位置旋转至第一位置时的导通状态。
图中标记为:
1、座体;1a、座壳;1b、端帽;11、第一导向流道;111、弯道;112、隔板;12、第二导向流道;
2、旋转体;21、中间流道;22、限位凸起;
3、驱动件;31、第一牵引绳;32、第二牵引绳;33、弹性复位件;331、基段;332、第一弯折段;333、第二弯折段;334、凸起;
01、旋转式喷头;
02、镜头;
03、镜头座;031、安装槽;0311、沉槽;0312、嵌槽;032、供液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近端”和“远端”是指内窥镜在使用环境下,其所配属的前端组件相对于使用者的远近位置而言。其中,距离使用者较近的一端拟定为“近端”,距离使用者较远的一端拟定为“远端”,其中“远端”和“近端”也分别对应前、后关系。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问题:1、侧向的用于引导流体冲洗镜头的通道始终开放状态,会在只需要冲洗前方组织时分得原本应该供给给朝前方的通道的部分流体和部分压力,使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供给流体的后端设备需要适当提高供给流量和压力,才能有效冲洗目标组织,但如果提高供给压力,将会增强冲洗目标组织的溅射效果,可能会使组织溅射到镜头上,反过来污染镜头,无法有效保障术野清晰;2、朝前方的通道通过流体冲开阀瓣实现导通,由于阀瓣有一个开启压力,因此限定了用于冲洗镜头的流体压力大小,使得在镜头污染严重时也只能选择低压,无法选择高压冲洗,因为如果供压为高压时将会导致阀瓣开启,将朝前方的流道导通,使得朝侧方的通道沦为侧向旁路,丢失大部分流量和压力,导致无法有效清洗污染严重的镜头,因此,无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有效清洗镜头,不能有效保障术野清晰;3、阀瓣上所受压力不同会导致开度不同,如果需要冲洗前方组织则需要提供设定压力,不然阀瓣无法打开到位,会使导向偏移目标组织,有些情况下,阀瓣开度会受到前方环境压力变化影响,因此在后端供压稳定的情况下,阀瓣开度将是不稳定的,需要频繁操作后端以微调供压来稳定阀瓣开度,这将使得术中操作十分麻烦,也不能有效保障术野清晰。4、当流体压力适当时,阀瓣可部分开启,使得流体可以分配到两个通道中,用来同时冲洗镜头和目标组织,且流量分配过程不是线性变化,不好控制分配流量,且阀瓣部分开启时会有遮挡作用,影响冲洗目标组织的冲洗范围。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旋转式喷头,能够通过操作对镜头和被检查部位单独进行冲洗,以此来有效保障术野清晰,如图1-图1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如图6-图14所示,该旋转式喷头包括座体1、安装于座体1的旋转体2和连接旋转体2的驱动件3。驱动件3可以在后端人为操作以驱动旋转体2相对于座体1发生转动,以改变流体的冲洗方向,实现单独对镜头冲洗或者单独对被检查部位冲洗。需要说明的是,旋转体2相对于座体1转动,也即相对于座体1旋转,旋转体2和座体1之相对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即不发生相对距离的变化。
如图9-图14所示,座体1包括围绕其内腔围合的周壁,近端和远端均设置有开口,使得流体可以从远端喷出。座体1的内腔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自近端朝远端并行一段距离,第二导向流道12出口朝向前方,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被镜头观察的被检查部位,第一导向流道11出口朝向侧方,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前端组件的镜头。
如图7-图14所示,旋转体2内部设置有中间流道21,中间流道21于旋转体的近端和远端分别形成入口和出口,使得流体可以从近端进入,从远端排出。旋转体2的外周壁与座体1的内部之间构成必要的密封配合,以保证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独立性。旋转体2可通过转轴与座体1连接,使得旋转体2可以绕转轴轴线相对座体1旋转,也可以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嵌设在座体1内设置的安装腔中实现可回转连接,当然,旋转体2与座体1的连接也可以同时采用转轴和轴孔配合方式连接。
驱动件3连接旋转体2,用于驱动旋转体2相对于座体1旋转。
如图9-图14所示,旋转体2能相对于座体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即中间流道21能相对于座体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旋转体2在旋转到第一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中一者的入口导通;在第二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中另一者的入口导通。
本实施例中,以在第一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的入口导通为例继续以下说明。
通过驱动件3可以驱动旋转体2相对于座体1旋转,使得中间流道21可以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导通,这样,不管是镜头被附着的污物遮挡还是被检查部位被血污遮挡,都可以根据污染部位有选择性地让清洁用的流体清洗镜头或者是镜头前方的被检查部,保证镜头和被检查的部位的清洁,以此保障术野的清晰。另外,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可以单独地导通,使得对镜头和被检查部位的冲洗可以通过单独的流道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一个流道被另一个流道分压、分流的问题,使得对镜头或是被检查部位的清洗都可以保证足够的冲洗流量,且都可以在高压情况下进行,这将能够更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冲洗,以有效保障术野清晰。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高压”指的是后端设备所能输出的最高压力的流体在座体1中于喷出端处的压力,表明在对镜头或者是被检查部位进行单独冲洗时,冲洗的流体均能达到大致一致的上限压力,不存在明显的高低之分。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6-图14所示,座体1大致为一内空的方盒型构件,其内部连接有一块自远端开口朝近端延伸的隔板112,隔板112的周沿与座体1的内腔壁密封连接,在座体1的空腔中分隔出左右排布的第一导向流道11与第二导向流道12。优选的,旋转体2的外周面与隔板112的近端面接触实现动密封配合,以避免在流体从中间流道21向第一导向流道11或第二导向流道12的入口排出时于隔板112处发生微量的流体泄漏,以更好地保障第一导向流道11与第二导向流道12中流体的流量和压力。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6-图14所示,座体1包括座壳1a和端帽1b,座壳1a内左右分布了由隔板112分隔出的两个流道,右侧的流道为出口形成于座壳1a远端的第二导向流道12,左侧的流道于座壳1a远端形成出口。
端帽1b的近端面通过胶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座壳1a的远端端面上,端帽1b与座壳1a连接后,于左侧的流道的远端形成一弯道111,弯道111朝第二导向流道12左侧延伸,同时弯道111的末端于座体1的左侧形成开口,该开口作为第一导向流道11的出口。左侧的流道与弯道111构成开口形成于座体1侧方的第一导向流道11。由于第一导向流道11由座壳1a和连接在座壳1a远端的端帽1b一同限定,使得第一导向流道11的出口朝座体1的远端突出于第二导向流道12的出口,使得座体1的座壳1a可以嵌入到镜头座中进行安装,只需在镜头座03上让端帽1b部分突出设置,这可以让镜头座03远端具有更少的凸出结构。
座壳1a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位于第一导向流道11与第二导向流道12的近端位置,旋转体2的至少部分插入到安装腔内,并通过插入的部分与座壳1a可转动地连接。将旋转体2至少部分地容置到座壳1a的安装腔中将可以节约布局空间,使旋转式喷头的结构更为紧凑。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在旋转体2的旋转路径上,除了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外,还具有一第三位置,使得旋转体2能相对于座体1旋转至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在第三位置的情况下,中间流道21同时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入口导通。要实现中间流道21在第三位置时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同时导通,一般要让中间流道21沿旋转方向上的开口尺寸大于第一导向流道11与第二导向流道12之间的分隔间距,比如如图9-图11所示,座体1中设置的隔板112的宽度小于中间流道21出口处的沿旋转方向上的开口尺寸,旋转体2处在如图9所示的第三位置时,中间流道21正对隔板112,通过隔板112的分隔作用分别与第一导向流道11与第二导向流道12的入口导通。沿旋转路径转动的旋转体2可以在第三位置处让中间流道21同时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导通,这样将具备通过两个流道同时冲洗镜头和被检查部分的能力,可以在镜头和被检查部分都被污物污染但污染不严重的情况下,更高效地清洗术野,同时,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通过旋转的中间流道21进行流量分配,不会对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出口造成遮挡,可以保证流体的喷出面积完全由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出口确定,保证始终有足够大的冲洗范围,以保障术野的清洗效果。
优选的,在旋转体2的旋转路径上,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如图9-图11所示,旋转体2从处在如图9所示的第三位置朝左旋转将最终转动到如图10所示的第一位置,朝右旋转将最终转动到如图11所示的第二位置。结合图9-图11可知,将第三位置设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情况下,旋转体2从第三位置处继续旋转时,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导通面积将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这样将能够通过旋转旋转体2对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流量进行连续调节,可以根据镜头和被检查部位的不同污染程度有针对性地分配冲洗流量,在同时冲洗镜头和被检查部位时也具有更好的冲洗效果,以更高效地清洗术野。
优选的,如图9所示,沿旋转体2的旋转方向上,第三位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居中设置,这样,在第三位置情况下,中间流道21与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导通面积相等,且旋转体2自第三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旋转角度是相等的,这将使得旋转体2的旋转幅度是左右平均的,有助于操作者在远端操作。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驱动件3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各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一、如图9-图11所示,第一种形式的驱动件3包括柔性的第一牵引绳31和第二牵引绳32,第一牵引绳31的远端固定连接在旋转体2的近端上位于其旋转轴线的左侧,第二牵引绳32的远端连接于旋转体2的近端上位于旋转体2旋转轴线的右侧,使得第一牵引绳31和第二牵引绳32分布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牵引绳的远端通过卡接、粘接等常规方式固定在旋转体2的近端。控制旋转体2绕其旋转轴线旋转时,通过操作者在远端分别拉动第一牵引绳31和第二牵引绳32进行控制。
二、第二种形式的驱动件3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远端固定连接于旋转体2上位于旋转体2旋转轴线的一侧。硬质的传动杆可以具备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适当的弯曲,比如塑料或金属的细长杆、钢丝等,可以传递拉力和推力,以可以通过单根传动杆来控制旋转体2在旋转路径上做双向旋转。传动杆的远端通过卡接、粘接、焊接等常规方式固定在旋转体2的近端。
三、如图6-图8、图12所示,第三种形式的驱动件3包括第一牵引绳31和弹性复位件33。第一牵引绳31的远端固定连接在旋转体2的近端上位于其旋转轴线的右侧,当然也可以是左侧。弹性复位件33的远端连接于旋转体2的近端上,近端用于连接到镜头座03上用于驱动旋转体2相对于座体1旋转以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谓的初始位置为在旋转路径上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比如图12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为旋转体2的初始位置。驱动件3采用第三种形式时,旋转体2的中间流道21优选设置为斜孔流道,这样旋转体2在第一位置时处于初始状态,斜向延伸的中间流道21偏向第一导向流道11并通过出口单独与第一导向流道11导通。驱动件3的第三种形式相比于第一和第二种形式,采用第一牵引绳31来控制旋转体2旋转,并通过弹性复位件33来控制旋转体2回复初始位置,这会使得操控旋转体2变得更为简单。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由于镜头座03上设置的供液流道032的孔径是一定的,且指向也是一定的,但旋转体2在旋转过程中的中间流道21的入口指向是变化的,会影响中间流道21接收流体的能力,最终导致出口压力出现下降的情况。为了克服以上问题,如图13所示,可以将中间流道21的入口口径设计得大于其出口口径,也可以在将中间流道21的入口设置为锥形扩口,也可以同时采用上面的两种设计形式。旋转体2上的中间流道21的入口口径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变得更大,能够让旋转体在旋转路径上的不同位置都具备良好的流体接收能力,具有更大入口流量,特别是将入口设计为锥形扩口的情况,可避免流体在进入中间流道21的入口时发生过大的能量损耗,也可以在更狭小的出口处对流体进行一定的加压,提高冲洗效果。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13和图14所示,中间流道21于其中段分支出两个至流道,两个支流道于旋转体2上形成有沿旋转方向依序排布的两个出口。此种设计将使得中间流道21的出口分成两个小的出口,相邻出口在旋转路径上的间距被刻意增大,这样,当旋转体2在从如图13所示的第三位置向如图14所示的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旋转的过程中,将有一段无效调节区域,在该区域中,中间流道21分配给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的流量几乎是不发生变化的,这样将使得旋转体2在第三位置时有一个旋转虚位,在后端操作的操作者即便是手部出现了一个无意识的小的调节动作,也不会改变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出口处的流量和压力,或者是造成较小的流量分配变化量,可以较好地避免误操作带来较大的影响。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旋转体2与座体1之间通过设置限位结构对旋转体2的旋转范围进行限定。如图7、图9-图11所示,旋转体2的外周面设置有两道沿旋转体2的旋转轴向延伸的限位凸起22,两个限位凸起22在旋转路径上依序排布并分布在中间流道21的两侧。如图10所示,在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在右的限位凸起22与座壳1a内部设置的隔板112的右侧周向抵止,使得旋转体2不再向左侧旋转,在第二位置的情况下,在左的限位凸起22与座壳1a内部设置的隔板112的左侧周向抵止,使得旋转体2不再向右侧旋转,这样,在设置限位凸起22后,能通过限位凸起22与座体1相互抵止来限制旋转体2朝惯性方向继续转动,这样可以通过结构上的限定明确旋转体2的旋转范围,不用将注意旋转体2的旋转角度以确定旋转体2是否旋转到位,可以提高操作者在通过驱动件3控制旋转体2的效率。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旋转体2上,其中间流道21的孔形设置为椭圆形,并且,孔形为椭圆形的中间流道21的短径平行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设置,同时中间流道21的长径垂直于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使得中间流道21呈现沿旋转体2的旋转路径延伸的椭圆孔。椭圆形孔形的中间流道21的短径平行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时,将可以很好地利用旋转体2的旋转路径的长度布置中间流道21,相较于圆孔,此种设置结构将可以在狭长的空间中形成截面积更大的流道,可以节约布局空间,适合空间局促的内窥镜的镜头座上布置。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驱动件3采用第三种形式时,弹性复位件33可以采用螺旋压簧、板簧等。优选的,如图6-图8和图12所示,弹性复位件33采用一种异形弹簧,包括基段331和第一弯折段332,基段331和第一弯折段332都为直线构件,第一弯折段332的近端与基段331的一端连接,第一弯折段332与基段331的连接处形成夹角部,使得第一弯折段332能够于夹角部朝基段331变形,通过扩大或缩小夹角部夹角的方式储存弹性势能。基段331是用来用于贴合于或嵌入于前端组件的镜头座03上的,作为座子来固定整个弹性复位件33。本实施例以图7所示的夹角部夹角为锐角的形式为优。旋转体2的初始位置为如图12所示的第一位置时,弹性复位件33优选设置在旋转体2的右侧,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抵接在旋转体2的近端上位于中间流道21侧方的位置,旋转体2旋转到第三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旋转体2的近端将会向下压迫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使得第一弯折段332朝基段331翻转,迫使夹角部的角度减小,使旋转体2具有受第一弯折段332弹性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弹性复位件33由基段331与相对于基段331倾斜的第一弯折段332的构成,使得其轴向尺寸会相较于螺旋压簧更小,可以节约布局空间,且方便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安装,也可相对螺旋压簧具有更好的回弹稳定性。
优选的,如图6-图8和图12所示,弹性复位件33还包括第二弯折段333,第二弯折段333的近端连接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第二弯折段333与第一弯折段332之间形成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夹角部,该夹角部为钝角,使得第二弯折段333能够于夹角部通过缩小夹角部夹角的方式朝第一弯折段332和基段331变形。第二弯折段333相对于基段331的夹角小于第一弯折段332与基段331之间的夹角。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弯折段333的远端代替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直接抵接在旋转体2的近端上。旋转体2旋转到第三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旋转体2的近端将会向下压迫第二弯折段333的远端,使得第二弯折段333朝第一弯折段332和基段331翻转,迫使第二弯折段333与第一弯折段332之间的夹角部的角度减小,同时也会迫使第一弯折段332朝基段331翻转,使第一弯折段332与基段331之间的夹角部的角度减小,使旋转体2具有受第二弯折段333和第一弯折段332弹性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在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连接的第二弯折段333将能够延长到基段331的力臂,将使得弹性复位件33更易被压缩。第二弯折段333相对于基段331的夹角小于第一弯折段332与基段331之间的夹角,可以将弹性复位件33在具有更好弹性、压缩性的基础上具有更低的设置高度,以节约安装空间。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基段331的近端端面,即图中的底面设置有凸出的凸起334,凸起334的形式不限,可以为方形、菱形,也可以为图8中的圆形。凸起334的作用主要在于在安装到镜头座03上时能够嵌入到镜头座03上事先形成的嵌槽中,以使得基段331可以在镜头座03上有一个锚点,可以提高对抗旋转体2旋转过程中对弹性复位件33施加的扭矩的能力,避免基段331脱离镜头座03。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前端组件,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如图1-5所示,该种前端组件包括有镜头座03、镜头0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旋转式喷头01。
如图1-图3所示,镜头座03提供了镜头安装孔和器械管安装孔,镜头02安装在镜头安装孔中固定,镜头02的窗面一般是与镜头座03的远端面平齐的,或者略微凹陷于镜头座03的远端面。旋转式喷头01整体安装在镜头座03上的远端,并位于镜头02的侧方预留出的空白位置。
如图2所示,镜头座03上设置有前后贯通的供液流道032,供液流道032沿着镜头座03的轴向方向延伸,供液流道032的入口用于通过管路连接用于供液的后端设备,供液流道032的出口用于与安装到镜头座03上的旋转式喷头01的旋转体2的中间流道21的入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后端设备可以提供冲洗液体,也可以提供冲洗用的气体。
如图3所示,镜头座03的远端端面开设有一匹配旋转式喷头01外形结构的安装槽031,比如图中3中呈矩形的安装槽031。如图4所示,安装槽031开设在供液流道032的远端,使得供液流道032的出口与安装槽031的槽底相通。这样,旋转式喷头01安装在安装槽031中,与供液流道032连通,这样,利用供液流道032远端的空间布局旋转式喷头01,不会与供液流道032同时挤占镜头座03的远端面的布局空间,可以让镜头座03的远端布局更容易。
如图1所示,旋转式喷头01安装到镜头座03上后,座体1的第一导向流道11通过端帽1b的导向作用指向镜头02,座体1的第二导向流道12指向镜头02的拍摄路径的前方。其中,第一导向流道11可与镜头02大致平齐设置以指向镜头02的侧部,也可朝远端凸出镜头02一截,使得第一导向流道11可以指向镜头02的窗面,以提升冲洗效果。第一导向流道11指向镜头02的窗面可以是斜向朝镜头座03的远端面,也可以是平行于镜头座03的远端面,利用流体大致水平地掠过镜头02窗面和冲洗窗面前方的方式来对镜头02的窗面构成直接冲洗的效果。
如图9和图12所示,旋转体2的中间流道21的入口与供液流道032的出口沿轴向相通,中间流道21可以是图9所示的直孔流道,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斜孔流道。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镜头座03上开设的安装槽031的槽底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性复位件33的沉槽0311,沉槽0311的形状与弹性复位件33的近端形状匹配。以弹性复位件33采用如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为例,沉槽0311为一矩形槽,其根据弹性复位件33的设置位置确定开设位置,比如图5中的右侧。弹性复位件33位于供液流道032的侧方,当旋转体2由两个弹性复位件33提供复位力时,沉槽0311对应地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供液流道032的相对两侧。安装时,如图12所示,弹性复位件33的基段331嵌入到相应的沉槽0311内,最好让基段331的近端面即顶面与安装槽031的槽底平齐设置,这样从供液流道032来的流体将不会对基段331构成冲击,可确保弹性复位件33的安装稳定性。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沉槽0311的中心位置进一步地开设有一个嵌槽0312,嵌槽0312的形状与弹性复位件33的基段331底面设置的凸起334的形状匹配,嵌槽0312的深度不小于凸起334相对于基段331底面凸出的高度。安装时,弹性复位件33的基段331嵌入到相应的沉槽0311内,同时,凸起334嵌入到相应的嵌槽0312内,使得弹性复位件33的近端在安装槽031的槽底处形成有锚点,可以提高弹性复位件33对抗旋转体2旋转过程中对弹性复位件33施加的扭矩的能力,避免基段331脱离镜头座03或发生偏斜以影响旋转体2复位。
根据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座体1的座壳1a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盒体,且端帽1b固定安装在座壳1a的远端端面上,且旋转体2至少部分容置在座壳1a的安装腔中,同时弹性复位件33是设置在旋转体2的近端与安装槽031的槽底之间的。这样,在镜头座03上装配旋转式喷头01将是十分容易的。安装时,将牵引绳穿设至安装槽031处,在弹性复位件33的基段331上和/或安装槽031槽底设置的沉槽0311中涂上粘胶,沿镜头座03的轴向方向,将弹性复位件33安装固定到沉槽0311中,之后组装好的座壳1a、端帽1b和旋转体2,将牵引绳的远端固定在旋转体2的近端,然后将装好的座体1和旋转体2沿镜头座03的轴向压入安装槽031中并让弹性复位件33的远端抵接在旋转体2的近端即可完成装配。可见,该种旋转式喷头01的装配过程由不同的轴向安装步骤组成,使得旋转式喷头01可以十分方便地安装到镜头座03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该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手柄、安装在内窥镜手柄上的插入部的蛇骨段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前端组件,前端组件安装在插入部的蛇骨段的远端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喷头,用于内窥镜的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1),其内设置有第一导向流道(11)和第二导向流道(12),所述第一导向流道(11)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所述第二导向流道(12)用于引导流体喷出冲洗被所述镜头观察的被检查部位;
旋转体(2),其设置有中间流道(21)并能相对于所述座体(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以使所述中间流道(21)相对于所述座体(1)旋转;
在所述旋转体(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21)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11)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12)中一者的入口导通;
在所述旋转体(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21)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11)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12)中另一者的入口导通;
驱动件(3),其连接所述旋转体(2),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2)相对于所述座体(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2)能相对于所述座体(1)旋转至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21)同时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11)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12)的入口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位置情况下,所述中间流道(21)与所述第一导向流道(11)和所述第二导向流道(12)的导通面积相等,和/或,沿所述旋转体(2)的旋转路径,自所述第三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与到所述第二位置的旋转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流道(21)的入口设置为锥形扩口;
和/或,所述中间流道(21)形成有沿旋转路径依序排布的两个出口;
和/或,所述中间流道(21)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所述中间流道(21)的短径平行于所述旋转体(2)的旋转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第一牵引绳(31)和第二牵引绳(32),所述第一牵引绳(31)和所述第二牵引绳(32)的远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上位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的径向上的相对两侧;或,所述驱动件(3)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上位于所述旋转体旋转轴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第一牵引绳(31)和弹性复位件(33),所述第一牵引绳(31)的远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2)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2)旋转,所述弹性复位件(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体(2)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体(2)旋转以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设置为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3)包括基段(331)和第一弯折段(332),所述第一弯折段(332)的近端与所述基段(331)连接并于连接处形成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夹角部;所述基段(331)用于贴合于或嵌入于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座以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复位件(33),所述第一弯折段(332)的远端连接所述旋转体(2),在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2)能压迫所述第一弯折段(332)以使得所述旋转体(2)具有受所述第一弯折段(332)作用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旋转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33)还包括第二弯折段(333),所述第二弯折段(333)的近端连接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远端并于连接处形成用于储存弹性势能的夹角部,所述第二弯折段(333)的远端连接所述旋转体(2),所述第二弯折段(333)相对于所述基段(331)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弯折段(332)与所述基段(331)之间的夹角;和/或,所述基段(331)的近端端面设置有用于嵌入所述前端组件的镜头座的凸起(334)。
9.一种前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座(03)、镜头(02)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喷头(01);
所述镜头(02)安装于所述镜头座(03)的镜头安装孔中;
所述镜头座(03)的远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式喷头(01)结构匹配的安装槽(031),所述旋转式喷头(0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031)中,所述旋转式喷头(01)的中间流道(21)通过所述安装槽(031)与所述镜头座(03)的供液流道(032)连通,所述旋转式喷头(01)的座体(1)的第一导向流道(11)指向所述镜头(02)的侧部或窗面,所述旋转式喷头(01)的座体(1)的第二导向流道(12)指向所述镜头(02)的拍摄路径的前方。
10.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端组件。
CN202311048427.4A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Active CN1167632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8427.4A CN116763236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48427.4A CN116763236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3236A true CN116763236A (zh) 2023-09-19
CN116763236B CN116763236B (zh) 2024-01-19

Family

ID=8798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48427.4A Active CN116763236B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632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7422A (zh) * 2023-10-24 2023-12-01 杭州鑫泽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7597A (zh) * 2008-02-15 2009-08-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流体供给系统
CN104434005A (zh) * 2014-11-05 2015-03-25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流体控制阀及流体控制系统
CN212118098U (zh) * 2020-03-27 2020-12-11 德阳市人民医院 一种多功能双通道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07597A (zh) * 2008-02-15 2009-08-1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流体供给系统
CN104434005A (zh) * 2014-11-05 2015-03-25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流体控制阀及流体控制系统
CN212118098U (zh) * 2020-03-27 2020-12-11 德阳市人民医院 一种多功能双通道内窥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7422A (zh) * 2023-10-24 2023-12-01 杭州鑫泽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
CN117137422B (zh) * 2023-10-24 2024-01-26 杭州鑫泽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3236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63236B (zh) 一种旋转式喷头、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US6358200B1 (en) Continuous flow resectoscope with single tube sheath assembly and rotatable connection
JP2005131173A (ja) 内視鏡用外付けチャンネル
US8016753B2 (en) Endoscope
CN109044491B (zh) 一种超声手术刀
WO2001052753A8 (en) High performance cannulas
JP2005501595A5 (zh)
EP397581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scope cleaning
CN218943294U (zh) 插入部
CN111513838A (zh) 一种电切镜及其密封结构
US11007347B2 (en) Deflectable insertion tool
CN104902798A (zh) 内窥镜处置器具的进退辅助器具
JP4589731B2 (ja) 内視鏡用高周波処置具
JP4087937B2 (ja) 内視鏡
CN219021113U (zh) 一种导流件、镜头安装座、前端模组及内窥镜
CN116370730A (zh) 引流件、内窥镜以及内窥用清洗方法
EP3620192A1 (en) Ear irrigation device
US20040084070A1 (en) Cleaning device for medical instrument
CN116831510B (zh) 一种喷嘴组件、内窥镜前端组件和内窥镜
CN213588237U (zh) 一种脊柱内窥镜
CN106604673B (zh) 内窥镜
KR20230106463A (ko) 유량조절형 흡인세척장치
CN116763235B (zh) 一种喷头、远端组件和内窥镜
JP2939955B2 (ja) 内視鏡の送気・送水ノズル構造
CN116784781B (zh) 一种喷头、远端组件和内窥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