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8237U - 一种脊柱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柱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8237U
CN213588237U CN202021385036.3U CN202021385036U CN213588237U CN 213588237 U CN213588237 U CN 213588237U CN 202021385036 U CN202021385036 U CN 202021385036U CN 213588237 U CN213588237 U CN 213588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pipe
section
arc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50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晋才
黄孝敏
海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EACH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EACH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EACH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EACH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50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8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8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82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内窥镜,包括:通道组件以及与所述通道组件固定连接的弧形引导管件;所述通道组件包括通道外管及套接于所述通道外管内的通道内管,所述通道外管一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弧形引导管件固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通道内管包括上内管段及与所述上内管段固接的下内管段,所述通道外管包括上外管段及与所述上外管段固接的下外管段,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所述弧形引导管件的一端面为平面截面,另一端面为弧形截面。根据本实用新型,扩大手术刀具的活动空间,使手术刀具在脊柱内窥镜的工作通道内活动,无需将椎间内窥镜拿出,可以实时监控通道内手术工具的操作情况,保证了脊柱手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脊柱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脊柱内窥镜技术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椎间孔镜器械适用于前后左右任何手术入路,不同入路各有优缺点和适应症,而椎间孔途径适用范围最广,而且该内窥镜适用于融合手术,使得融合器可以以最小的高度通过工作通道,放入到椎体间的恰当位置后,再通过与融合器配套的工具。撑开高度可调融合器,调整到适合患者的高度,一般设融合器。
的最小高度为第一高度值。
现有技术中脊柱内窥镜是在同一根管子内部设置照明光源、光纤和清洗水管,由于手术通道空间的限制,手术刀具与脊柱内窥镜必须交替出现在手术通道中,手术工具在手术通道中操作是盲操作,然后拿出手术工具,插入内窥镜查看操作情况,如此反复,增大了手术操作的繁复性,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不利于精准的手术动作施展,使得脊柱内窥镜技术操作难度较大,并可能导致脊柱手术减压不彻底,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较高,而且一般内窥镜在使用时会触碰到一些神经,造成一定损伤或者给手术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内窥镜,扩大手术刀具的活动空间,使手术刀具在脊柱内窥镜的工作通道内活动,无需将椎间内窥镜拿出,可以实时监控通道内手术工具的操作情况,保证了脊柱手术效果。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脊柱内窥镜,包括:
通道组件以及与所述通道组件固定连接的弧形引导管件;
所述通道组件包括通道外管及套接于所述通道外管内的通道内管,所述通道外管一端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弧形引导管件固接所述安装槽中,所述通道内管包括上内管段及与所述上内管段固接的下内管段,所述通道外管包括上外管段及与所述上外管段固接的下外管段,所述上内管段的外表面与所述上外管段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
所述弧形引导管件的一端面为平面截面,另一端面为弧形截面,所述弧形截面包括第一弧形截面段、与所述第一弧形截面段相贴合的第二弧形截面段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截面段一体式连接的尖端段;
所述通道内管的内直径为第一宽度值,所述第一宽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高度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宽度值的范围为11~15mm。
优选的,所述通道内管沿轴向依次套接有通道接头、内管接头及通道外管接头,所述通道接头螺纹连接有目镜组件,所述内管接头上螺纹连接有三通连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目镜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通道接头的第一螺纹连接管及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管相连通的目镜连接管,所述目镜连接管固接有目镜转向接管,所述目镜转向接管固接有过桥接管,所述桥接管固接有目镜,所述目镜转向接管与通道内管相连通。
优选的,三通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内管接头上的第二螺纹连接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两侧的出水管接口与进水管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相连通的光纤接口组件,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的一端与内管接头螺纹连接,另一端与通道外管接头套接,所述内管接头沿轴向开设有一摄像管孔。
优选的,所述光纤接口组件包括与第二螺纹连接管相连通的光纤转向接管、与所述光纤转向接管固接的连接头及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的光纤外接口件。
优选的,所述容纳通道内并列设置有进水管道、摄像管道以及出水管道,所述摄像管道的一端沿通道内管轴向延伸至摄像管孔中,所述进水管道的一端口与进水管接口相对应,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口与出水管接口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通道内管套接于通道外管内,通过通道内管的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通道外管的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容纳通道内安装有进水管道、摄像管道以及出水管道,缩小内镜系统体积,使内镜系统附壁于内筒内部,将手术刀具的工作通道和内镜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通道内管的内直径范围为11~15mm,比正常的内窥镜的内直径大,扩大了手术刀具活动空间,增加了了医生手术动作的自由度,通道内管一端依次套接有三通连接组件与目镜组件,将手术刀具的工作通道和内镜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可以实现直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增大了脊柱手术的减压范围,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通道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弧形引导管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通道组件的三维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目镜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三通连接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窥镜的通道组件的左视图。
图中:10.弧形引导管件;20.通道组件;30.三通连接组件;40.目镜组件;50.通道外管接头;60.内管接头;70.通道接头;80.进水管道;90.出水管道;100.摄像管道;21.通道外管;22.通道内管;23.容纳通道;24.安装槽;11.第一弧形截面段;12.第二弧形截面段;13.尖端段;61.摄像管孔;41.第一螺纹连接管;42.目镜连接管;43.目镜转向接管;44.过桥接管;45.目镜;31.进水管接口;32.出水管接口;33.第二螺纹连接管;34.光纤接口组件;341.光纤转向接管;342.连接头;343.光纤外接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脊柱内窥镜,包括:通道组件20以及与所述通道组件20固定连接的弧形引导管件10,当在脊柱内放入内窥镜后,弧形引导管件10首先进入脊柱内,以通道组件20建立工作通道,所述通道组件20包括通道外管21及套接于所述通道外管21内的通道内管22,所述通道外管21一端部设有安装槽24,所述弧形引导管件10固接所述安装槽24中,所述通道内管22包括上内管段及与所述上内管段固接的下内管段,所述通道外管21包括上外管段及与所述上外管段固接的下外管段,所述上内管段的外表面与所述上外管段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23,所述容纳通道23相对应的增大了工作通道,方便的设置光纤以及清洗的水管,在手术使手术刀具可以同时工作,所述弧形引导管件10的一端面为平面截面,另一端面为弧形截面,所述弧形截面包括第一弧形截面段11、与所述第一弧形截面段11相贴合的第二弧形截面段12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截面段12一体式连接的尖端段13,当内窥镜进行转动时,该第二弧形截面段12将神经根等软组织剥离到工作通道外,并且保护神经根避免损伤,
所述通道内管22的内直径为第一宽度值,所述第一宽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高度值,所述第一宽度值的范围为11~15mm,现有的内窥镜的内直径要小于第一宽度值,不利于手术刀具在内窥镜方便工作。
另一实施例,通道内管22还可通过可调高度融合器,进行椎间的融合手术,可调高度融合器包括内设中央通孔的融合器主体、上叶片、下叶片、推块以及螺栓,所述融合器主体具有一个调节螺栓安装端及推块导向安装端,所述上叶片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上部,所述下叶片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下部,所述推块设置有膨胀部,所述膨胀部设置连接上、下叶片的销子结构,所述螺栓安装与所述调节螺栓安装端,当可调高度融合器放入通过内窥镜进入椎间时,此时可调高度融合器处于最小高度,方便通过通道内管22,到达椎间后,再进行膨胀至合适的高度。
参照图4,所述通道内管22沿轴向依次套接有通道接头70、内管接头60及通道外管接头50,所述通道接头70螺纹连接有目镜组件40,所述内管接头60上螺纹连接有三通连接组件30,所述通道接头70与内管接头60分别套接于通道内管22上,内管接头60通过内管固定帽固定于通道内管22上,首先三通连接组件30螺纹连接于内管接头60上,目镜组件40螺纹连接于通道接头70,所述目镜组件40套接于三通连接组件30上,由此稳定固定目镜组件40与三通连接组件30。
参照图5,所述目镜组件40包括螺纹连接于通道接头70的第一螺纹连接管41及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管41相连通的目镜连接管42,所述目镜连接管42固接有目镜转向接管43,所述目镜转向接管43固接有过桥接管44,所述桥接管44固接有目镜45,所述目镜转向接管43与通道内管22相连通,根据患者手术位,转动目镜转向接管43,可以方便通过目镜45时刻观察手术。
参照图6,三通连接组件30包括螺纹连接于内管接头60上的第二螺纹连接管33、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两侧的出水管接口32与进水管接口31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相连通的光纤接口组件34,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的一端与内管接头60螺纹连接,另一端与通道外管接头50套接,所述内管接头60沿轴向开设有一摄像管孔61,所述光纤接口组件34包括与第二螺纹连接管33相连通的光纤转向接管341、与所述光纤转向接管341固接的连接头342及与所述连接头342固定连接的光纤外接口件343,在手术时,将进水管通过进水管接口31接入到进水管道80,将出水管通过出水管道90接入到出水管道90,光纤通过光纤接口组件34进入到摄像管道100与摄像头相连接,方便医生可以一直直视操作。
参照图7,所述容纳通道23内并列设置有进水管道80、摄像管道100以及出水管道90,所述摄像管道100的一端沿通道内管22轴向延伸至摄像管孔61中,方便与光纤外接口件343中的光纤进行连接,所述进水管道80的一端口与进水管接口31相对应,当进水管通过进水管接口31进入到进水管道80中,所述出水管道90的一端口与出水管接口32相对应,出水管通过出水管接口32进入到出水管道90中。
工作原理:首先将通道内管22套接于通道外管21中,通道内管22的所述上内管段的外表面与通道外管21的所述上外管段的内表面相贴合,通道内管22的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通道外管21的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23,容纳通道23中安装有进水管道80、摄像管道100以及出水管道90,通道外管21的安装槽24上安装弧形引导管件10,接着位于通道内管22远离弧形引导管件10的一端上依次套接通道接头70、内管接头60及通道外管接头50,内管接头60通过内管固定帽固定于通道内管22上,通道接头70上套接目镜组件40,内管接头60上套接三通连接组件30,目镜组件40中目镜45与通道内管22相连通,所述进水管道80的一端口与三通连接组件30中的进水管接口31相对应,当进水管通过进水管接口31进入到进水管道80中,所述出水管道90的一端口与出水管接口32相对应,出水管通过出水管接口32进入到出水管道90中,光纤通过光纤接口组件34进入到摄像管道100与摄像头相连接。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道组件(20)以及与所述通道组件(20)固定连接的弧形引导管件(10);
所述通道组件(20)包括通道外管(21)及套接于所述通道外管(21)内的通道内管(22),所述通道外管(21)一端部设有安装槽(24),所述弧形引导管件(10)固接所述安装槽(24)中,所述通道内管(22)包括上内管段及与所述上内管段固接的下内管段,所述通道外管(21)包括上外管段及与所述上外管段固接的下外管段,所述上内管段的外表面与所述上外管段的内表面相贴合,所述下内管段的表面与所述下外管段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容纳通道(23);
所述弧形引导管件(10)的一端面为平面截面,另一端面为弧形截面,所述弧形截面包括第一弧形截面段(11)、与所述第一弧形截面段(11)相贴合的第二弧形截面段(12)以及所述第二弧形截面段(12)一体式连接的尖端段(13);
所述通道内管(22)的内直径为第一宽度值,所述第一宽度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高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值的范围为11~1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管(22)沿轴向依次套接有通道接头(70)、内管接头(60)及通道外管接头(50),所述通道接头(70)螺纹连接有目镜组件(40),所述内管接头(60)上螺纹连接有三通连接组件(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组件(40)包括螺纹连接于通道接头(70)的第一螺纹连接管(41)及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管(41)相连通的目镜连接管(42),所述目镜连接管(42)固接有目镜转向接管(43),所述目镜转向接管(43)固接有过桥接管(44),所述桥接管(44)固接有目镜(45),所述目镜转向接管(43)与通道内管(22)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三通连接组件(30)包括螺纹连接于内管接头(60)上的第二螺纹连接管(33)、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两侧的出水管接口(32)与进水管接口(31)以及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相连通的光纤接口组件(34),所述第二螺纹连接管(33)的一端与内管接头(60)螺纹连接,另一端与通道外管接头(50)套接,所述内管接头(60)沿轴向开设有一摄像管孔(6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口组件(34)包括与第二螺纹连接管(33)相连通的光纤转向接管(341)、与所述光纤转向接管(341)固接的连接头(342)及与所述连接头(342)固定连接的光纤外接口件(34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通道(23)内并列设置有进水管道(80)、摄像管道(100)以及出水管道(90),所述摄像管道(100)的一端沿通道内管(22)轴向延伸至摄像管孔(61)中,所述进水管道(80)的一端口与进水管接口(31)相对应,所述出水管道(90)的一端口与出水管接口(32)相对应。
CN202021385036.3U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脊柱内窥镜 Active CN213588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5036.3U CN21358823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脊柱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5036.3U CN21358823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脊柱内窥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8237U true CN213588237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8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5036.3U Active CN213588237U (zh) 2020-07-15 2020-07-15 一种脊柱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82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270A (zh) * 2021-11-25 2022-03-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脊柱椎间融合内窥镜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9270A (zh) * 2021-11-25 2022-03-2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脊柱椎间融合内窥镜结构
WO2023092831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种脊柱椎间融合内窥镜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2034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including viewing optics and a ball probe
US5735792A (en) Surgical instrument including viewing optics and an atraumatic probe
JP6438015B2 (ja) 変形型洗浄/吸引装置
US9636182B2 (en) Illuminated suction apparatus
EP1631185B1 (en) Apparatus for viewing a visually obscured portion of a cavity
CN106821512B (zh) 照明吸引设备
CN202505312U (zh) 多用途内窥镜
CN212261315U (zh) 一种软性镜的直线式工作通道及软性镜
CN213588237U (zh) 一种脊柱内窥镜
CN101366648A (zh) 硬质子母胆囊内镜及方法
US4834518A (en) Instrument for visual observation utilizing fiber optics
US4702571A (en) Instrument for visual observation utilizing fiber optics
CN110432854B (zh) 一种具有异形外工作管的可高压灌注的手术内窥镜
MX2013014977A (es) Adaptador de sistema de endoscopio.
CN208447543U (zh) 多器械通道宫腔镜
CN208709842U (zh) 一种带有回水功能芯棒的内窥镜工作鞘结构
CN210114434U (zh) 一种硬性纤维输尿管肾镜
CN208447555U (zh) 宫腔镜
WO2023092831A1 (zh) 一种脊柱椎间融合内窥镜结构
CN113476004A (zh) 一种宫腔内窥镜和内窥镜治疗系统
CN216454926U (zh) 一种宫腔内窥镜和内窥镜治疗系统
CN217792993U (zh) 一种肾盂内窥镜的管道结构
CN216495215U (zh) 直管电子宫腔镜
CN114271762B (zh) 一种肺部内窥镜
CN214231477U (zh) 一种新型消化内科用异物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