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61920A -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61920A
CN116761920A CN202280011523.9A CN202280011523A CN116761920A CN 116761920 A CN116761920 A CN 116761920A CN 202280011523 A CN202280011523 A CN 202280011523A CN 116761920 A CN116761920 A CN 116761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coupler device
fastening
fastening mechanism
building elem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115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理查德·马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jm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jm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jm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jm Accesso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61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61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12Clamps or clips for crossing members
    • E04G7/14Clamps or clips for crossing members for clamping the members independent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7/00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 E04G7/02Connections between parts of the scaffold with separate coupling elements
    • E04G7/06Stiff scaffolding clamps for connecting scaffold members of common shape
    • E04G7/12Clamps or clips for cross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Hinges (AREA)
  • Gates (AREA)
  • Forg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耦接器装置(10),用于连接两个基本上成直角地重叠的建筑元件(V、H)。该装置包括主体(11)以及铰接地附接的两个门元件(12,13),这两个门元件在垂直和偏离的轴线处从主体延伸。每个门元件分别包括相关联的紧固机构,例如,具有与螺母(19、22)接合的螺纹端的杆(17、20),以用于控制朝向主体的闭合力并且夹持建筑元件。在使用中,相应的紧固机构(例如,螺纹杆上的螺母)可以相对于主体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接近,并且当固定到位时不被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遮挡。这可以由相互比较而言具有相反配置的紧固机构的门来实现,该紧固机构相对于主体上的连接点在门的远端之间延伸。

Description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配件,即一种耦接装置,特别是用于将两个管状元件连接在一起的耦接器。
背景技术
在脚手架应用中通常使用的单耦接器以直角连接两个管。该装置一般地以接合板和夹持部分为特征。管被布置成垂直地重叠并且管通过将板布置在一个管的一个最外表面上同时将螺母紧固到跨越其它管的螺纹构件上而固定。当就位时,该单耦接器将两个管夹在一起,但是仅具有一个在管上施加力的紧固点。因此,单耦接器配件并非设计成承载件,而是可以用于将板支撑件(横梁)或者横木连接到脚手架中的横杆,并且还用于照明设备、搭台和防护栏杆。单耦接器包括任何直立的脚手架结构中的大约40%的配件并且用于这样的结构中的所有板平台。为了满足承载要求,必须使用双耦接器。
双耦接器可以将两个管以九十度来固定,而双耦接器以两个夹持部分为特征,每个夹持部分具有其自身的用于封闭管的紧固结构(即螺母位于螺纹构件上)。因此,每个管被单独地固定以增加承载强度,然而,在大多数普通设计中,紧固元件从相反方向接近。双耦接器是设计用于在所有类型的脚手架构造中使用并且还用于在照明设备、搭台和防护栏杆中使用的重型配件。
针对现有技术中替代性的双耦接器构造已经提出了建议。例如,US 4566819中以用于两个管状段的耦接器为特征,其中紧固元件面向相同方向,但是第二螺母的紧固由水平管状段遮挡,因为如果从正面方向观察,第二螺母是被有效地定位在管状段的后面。只有当水平建筑元件借助于主体中精心设计的旋转连接而转走时,接近才是方便的(例如,通过扭矩枪)。WO2017020067中也披露了一种以面向相同方向的紧固元件为特征的构造,但实际上,用于固定管状构件的门也必须从同一侧延伸,从而产生用于将管状构件抵靠彼此固定的精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寻求提供一种改进的可以用于单耦接器或者双耦接器应用的耦接器构造。
在广泛的方面,本发明被定义为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脚手架的配件;一种配置,该配置使得“所有螺母都能到达内部”。例如,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基本上成直角地重叠的建筑元件的耦接器装置,该耦接器装置包括:主体或者支柱板;第一门或者臂元件铰接地附接到主体以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枢转;第二门或者臂元件铰接地附接到主体以用于围绕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转;每个门或者臂元件分别包括用于控制对应的门朝向主体的闭合力的相关联的紧固机构;其中,相应的紧固机构可相对于主体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接近。
根据本发明,重叠的建筑元件通常仅在固定位置中是可得到的,即,成直角地重叠并且不能相对于彼此旋转。紧固机构定位成用于可在从固定的建筑元件中的一个建筑元件的一侧的直接视线中接近以被紧固。实际上,至少“后”紧固螺母定位在由建筑元件中的一个建筑元件限定的平面上方。尽管建筑构件由前螺母固定,但是后螺母可以定位在畅通无阻的和/或可接近的任何升高位置处。
在一种形式中,每个紧固机构包括公螺纹构件和母螺纹构件。在特定形式中,第一紧固机构的一端可移动地附接到第一门的远端,而第二紧固机构的一端从主体可移动地附接。在这种形式中,第一紧固机构的自由端能够与主体的一部分接合,而第二紧固机构的自由端能够与第二门的远端接合。以该方式,可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接近与每个紧固机构相关联的母螺纹构件(例如,螺母)。
将清楚的是,根据本发明的配件的主要目的是配件可以替代单耦接器并且与该单耦接器做相同的工作,同时具有相当大的强度/承载能力,以最小化对于待架设以加强脚手架的额外结构管的需要。
如所提及的,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的双耦接器或者单耦接器相比,第一门(在安装期间相对于使用者的视角可替代地称为“后”门)是升高的。这是优选的,使得紧固螺母避开了水平建筑构件并且由此产生了接近螺母和螺纹的空间,同时给予横梁用于木板平台(或者将需要齐平饰面或者水平平台的任何事物)的平坦表面。借助于该特征,本发明变成具有两个固定点的承载配件,这两个固定点将横梁连接至壁架。通过示例的方式,配件可以具有6.2kN至9.1kN或者更大的额定载荷,并且从而有资格作为承载配件,甚至用于单耦接器应用。换言之,本发明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并且具有更大的强度,即,使任何脚手架抵抗更大的力。
结果是,本发明因为不必架设额外的结构管而节省了时间和节省了脚手架材料。
本发明还可以用作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的双耦接器。
作为配件配置的结果,在使用中,门和螺栓将达到脚手架的内部,意味着将减少在脚手架上向外倾斜的需要,从而使跌落的风险最小化。当所有螺栓和螺纹都面向脚手架工人、都在一个地方并且快速被接近时,实施将需要较少的移动,并且因此在架设脚手架时节省了时间。
具体地,当在狭小空间中(例如,抵靠壁)使用本发明时,门螺纹可以布置到标准件的内部,意味着该标准件可以紧贴竖直壁放置。此外,通过使用本发明,对于待应用的任何片材、单纤丝、碎片网和围板,在脚手架的外侧上实现齐平饰面是可能的。
由于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承载配件,该配件用于其上的每个横梁和檩条都可以变成结构性的。在用于任何梁工件(例如,临时屋顶、桥接脚手架、悬挂脚手架、悬臂脚手架)时,配件将加强梁的顶部绳索,因为该顶部绳索减弱了放置在该结构上的任何重量的应力和应变。当在横梁(即,支撑横杆)上使用配件时,在用承载配件将横梁固定的情况下,脚手架连结件可以直接放置在横梁本身上;节省时间、节省材料和减少对用于架设更多用于连结件的结构管的需要。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配件可以具有与标准双耦接器相同的尺寸和重量。因此,该配件将具有相似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耦接装置的第一打开立体图;
图2图示了从不同视角来看的耦接装置的第二打开视图;
图3图示了围绕管状元件安装的耦接装置的闭合侧视图;
图4图示了从与图3的耦接装置的闭合侧视图相反侧看到的耦接装置的闭合侧视图;
图5图示了将两个管状元件连接在一起的耦接装置的闭合前视图;
图6图示了围绕竖直管状元件安装的耦接装置的闭合后视图;
图7图示了装置的平面视图;以及
图8图示了包括耦接装置的部件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呈现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附图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旨在限于实施例的精确细节或者完全遵守所有特征,因为变体对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清楚的,并且被认为也将由说明书覆盖。实际上,本公开可以单独地限定多个分立的发明。本文中使用的部件的术语应被给予也包括等同功能和等同特征的广义解释。在一些情况下,已经提供了用于结构特征的若干替代性术语(同义词),但是该术语并非旨在穷举。
描述性术语还应被给予最广泛的可能的解释;例如,如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ing)”意味着“至少部分由…组成”,使得解释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术语“包括(comprising)”的每个陈述,除上述特征或者由该术语开头的特征以外的特征也可能存在。相关的术语诸如“包括(comprise)”和“包括(comprises)”将以相同的方式进行解释。诸如“竖直(vertical)”、“水平(horizontal)”、“向上(up)”、“向下(down)”、“上部(upper)”和“下部(lower)”的方向性术语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通常参考图示使用,并且不旨在最终地限制是否等同功能能够用替代性尺寸和/或方向来实现。
本文中的描述是指具有步骤或者特征的特定组合的实施例,然而,设想在实施例之间的兼容的步骤或者特征的进一步组合和交叉组合将是可能的。实际上,孤立的特征可以作为发明独立于其他特征而起作用,并且不一定需要作为完整组合的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在使用之前处于打开配置的耦接装置10的概况。耦接装置10包括主体块11,该主体块11使用中在待接合的元件之间形成缓冲层。两个枢转门元件12、13分别从主体11的相对侧延伸。
每个门对应地在销14、15上枢转,每个销分别地与主体11形成铰链。相应的销14、15有效地为彼此垂直和彼此偏移的门提供枢转轴线,使得门12、13相对于主体11在彼此不同的取向上打开和关闭。
第一门或者后门12以容纳螺纹构件17而从其延伸的远端16为特征。如图2所示,螺纹构件17相对于远端16(通过穿过远端16的开口)铰接。当门12闭合时,螺纹构件17将在与枢转销14相对的主体11的边缘处朝向轭状部18移动。移动方向由弧A表示。一旦被轭状部18容纳,螺母19就被紧固在螺纹构件17上,从而引起门12对被捕获在门12与本体11之间的任何元件的夹持作用,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虽然从图1中清楚的是,门12包括用于在内置于本体11中的轭状部处耦接的延伸的螺纹构件(17);相比之下,第二螺纹构件20被安装成用于铰接移动以便从本体11延伸并且由第二门13的远端处的轭状部21容纳。螺母22提供紧固功能,使得门13可以夹持和固定在门13与主体11之间捕获的任何物品。
两个门具有半圆形的内部接触表面,内部接触表面被定尺寸成至少近似地与待由装置固定的管状建筑构件或者棒状建筑构件相对应。当组装和使用时,每个门12、13抵靠本体11将管夹持到位。建筑构件保持在与主体11的宽度相对应并且由主体11的宽度限定的距离处。图2示出了不同的立体图,在立体图中用于接纳螺纹构件17的轭状部18的开口在显著的位置中。
图3图示了侧视图(或者当安装时相对于水平管的端视图),在该侧视图中装置耦接到竖直脚手架构件V。在该配置中,可以看到从门12的远端16延伸的螺纹构件17横跨构件V以被轭状部18接纳并且由螺母19固定。当被紧固时,螺母19经由门12在构件V上朝向本体11提供可控制的夹持力。
尚未有水平脚手架构件就位,但可以看到门13处于闭合配置,其中从本体11延伸的螺纹构件20被门13的远端处的轭状部21支撑。螺母22控制紧固力以夹持构件抵靠本体11。从这个角度来看,从本体11突出的半圆形表面是可见的,该半圆形表面与门13的内表面协作以提供用于容纳脚手架构件的基本上圆形的接触部分。
在图3的使用位置中,将清楚的是,具有平坦表面的任何事物,例如平面壁、围板、单纤丝、碎片网等可以邻近门12(具有如所示的远端16)紧靠竖直管V。不妨碍接近配件的紧固机构(19、22),因为紧固机构(19、22)朝向使用者、在脚手架结构内并且与任何外部包层相对。此外,清楚的是,螺母19和螺纹构件17被定位在将水平建筑构件定位到位(未示出)的圆形开口上方。在由水平构件的上表面限定的平面上方的可见通道使得能够不受阻碍地操纵螺母19。这与其中轭状部18和螺纹构件17被定位在圆形夹持区域的中点处的解决方案相反。如果主体更厚,则该配置将是可能的,但是一旦水平建筑构件就位,螺纹构件17的端部将不能是从正面可接近的。
图4示出了与图3的侧视图相反的侧视图,其中由销14形成的用于门12的铰链是清晰可见的。
图5图示了就位的水平脚手架构件H以及紧固脚手架杆/管所需的所有螺母/螺栓(22、19)和螺纹件(20、17)如何在使用中面向供用户接近的相同方向。具体地,该接近方向可以被布置到脚手架的内部,从而减轻了对用户在脚手架的架设过程中倾斜到脚手架结构外部的任何要求。此外,螺母19、22在由水平脚手架构件H的上表面限定的平面上方是可接近的,并且由此不被遮挡。
还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的双耦接器或者单耦接器相比,第一门(如所提及的,在安装期间相对于使用者的视角可替代地被称为“后”门并且从图5中的视图中隐藏)铰接地附接在主体11上的升高位置中。换言之,与其中“后”门的连杆被隐藏在建筑构件H后面的常规设计相比,连杆(17、20)更接近定位在同一平面上。在同一(或者靠近)平面上具有螺母/螺杆的升高配置是必要的,使得紧固螺母19与水平建筑构件H分开,并且由此产生例如通过扭矩枪接近螺母和螺纹的空间,同时给予横梁用于木板平台(或者将需要齐平饰面或者水平平台的任何事物)的平坦表面。借助于该特征,本发明变成具有两个固定点的承载配件,该两个固定点将横梁连接至壁架。
尽管在图5中螺母19、22被示出为处于大约相同的接近水平,但与竖直构件V相关联的后紧固机构17、19可以被定位在比图示更高的位置中,只要该后紧固机构基本上不在水平构件H的上表面下方(其将被遮挡之处)。
图6示出了该装置的后视图,在该后视图中看到了围绕竖直构件V(在图6的图示中没有水平构件H)环绕的门12。门12的远端16包括开口,螺纹构件17穿过该开口。螺纹构件17的加宽端23将螺纹构件保持在远端16处的凹槽24内,并且使螺纹构件能够相对自由地移动以在另一侧(从图6的视角来看)上被引入到轭状部18中。
临近形成在主体11中的凹槽/孔的相当的加宽端(螺纹构件20的)使得第二螺纹构件20能够与轭状部21铰接并且接合。为该目的的通孔25在图1中是可见的。
图7图示了处于闭合配置的装置的平面视图,在该平面视图中门12通过紧固螺母19而将竖直构件(未示出)抵靠本体11夹持。水平构件(未示出)将通过紧固螺母22而被门13夹持。
图8图示了包括本发明的耦接器装置的所有部件(除了销14、15之外)的分解视图。尤其可见,每个连杆/螺纹构件的加宽端23为T形配置。
从上文清楚的是,该耦接器装置主要包括主体、第一门或臂元件、第二门或臂元件,该第一门或者臂元件被铰接地附接到主体以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枢转,该第二门或者臂元件被铰接地附接到主体以用于围绕基本上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枢转;每个臂元件分别包括相关联的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用于控制对应的门相对于主体的闭合;其中对应的紧固机构可相对于主体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接近。
替代性的配置是可能的。例如,图示的配置可以是相反的,使得紧固螺母19被安置在凹槽23内,而加宽端23被轭状部18容纳。以该方式,螺母22必须邻近开口25紧固,同时构件20的加宽端被门13的轭状部21容纳。
本发明可以概括为耦接器装置,例如,用于以固定配置(例如,基本上成直角)连接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V,H),该耦接器装置包括主体和两个铰接地附接的臂/门元件,两个臂/门元件在垂直和偏离主体的轴线处延伸,例如,以不同的角度(在优选形式中可能是垂直的)固定并且偏移以连接两个垂直的建筑元件。每个门或者臂元件分别与紧固机构相关联,例如,具有用于与控制朝向主体的闭合力并且由此夹持建筑元件的螺母接合的螺纹端的杆。在使用中,相应的紧固机构(例如,螺纹杆上的螺母)可相对于主体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接近,并且当在正面方向上观察时不被任何建筑构件遮挡。实际上,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仅在相对于彼此的固定位置中是可得到的。
原则上,参见图5,后紧固机构17/19可以被配置成延伸以用于水平构件H下方接近。换言之,不是使两个紧固机构可以在水平构件H的同一(上)侧上接近,而是相应的紧固机构可在上方接近和可在下方接近。在优选的形式中,夹持功能通过相互比较而言具有相反配置的紧固机构的门来实现,该紧固机构相对于主体上的连接点在门的远端之间延伸。换言之,在优选实例中,第一门容纳从其远端延伸的第一连接杆,用于与主体的接合特征部可移除地接合,而第二连接杆由主体容纳,以延伸成用于与第二门的远端处的接合特征部可移除地接合。

Claims (11)

1.一种耦接器装置,所述耦接器装置用于连接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所述耦接器装置包括:
主体;
第一门,所述第一门从所述主体的第一侧铰接地附接以用于围绕第一轴线枢转;
第二门,所述第二门从所述主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铰接地附接以用于围绕相对于所述第一轴线固定在一角度位置处的第二轴线枢转;
每个门或者臂元件与紧固机构相关联,以用于控制相应的门关于所述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中的相应的建筑元件抵靠所述主体的闭合力;
所述耦接器装置被配置成使得,在使用中:
相应的紧固机构相对于所述主体面向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当所述两个重叠的建筑元件垂直地固定到位时,每个紧固机构能够看得见并且能够接近以从一个方向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每个紧固机构包括公螺纹构件和母螺纹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第一紧固机构的一个端部枢转地附接至所述第一门的远端,而第二紧固机构的端部从所述主体枢转地附接;其中,所述第一紧固机构和所述第二紧固机构的各自的自由端分别自由地与所述主体和所述第二门的接合特征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紧固机构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主体的一部分接合,而所述第二紧固机构的自由端能够与所述第二门的远端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的能够与所述第一紧固机构的所述自由端接合的所述部分包括提供一表面的分叉部分,螺母形式的母螺纹构件能够抵靠所述表面紧固;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门的远端包括提供一表面的分叉部分,螺母形式的母螺纹构件能够抵靠所述表面紧固。
6.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的面向所述主体的内表面包括用于容纳相应的建筑元件的径向切除部分。
7.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主体的面向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中的至少一者的表面包括用于容纳建筑元件的径向切除部分。
8.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每个紧固构件包括杆,所述杆具有用于与螺母接合的第一螺纹端以及用于与所述主体或者门中的开口邻接并且能够与之一起实现用于所述杆的枢转点的第二加宽端。
9.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相应的门的紧固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定位成用于在由所述重叠的建筑元件中的一个建筑元件的侧面限定的平面之外接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紧固机构定位在大体共同的平面上,所述平面能够在所述重叠的建筑元件中的一个建筑元件之外接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耦接器装置,其中,所述紧固机构定位在彼此不同的平面上,所述平面能够在所述重叠的建筑元件中的一个建筑元件之外接近。
CN202280011523.9A 2021-01-25 2022-01-25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Pending CN1167619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2100961.8A GB2599459B (en) 2021-01-25 2021-01-25 A coupling device for scaffolding
GB2100961.8 2021-01-25
PCT/GB2022/050187 WO2022157516A1 (en) 2021-01-25 2022-01-25 A coupling device for scaffoldi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61920A true CN116761920A (zh) 2023-09-15

Family

ID=7485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11523.9A Pending CN116761920A (zh) 2021-01-25 2022-01-25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68248A1 (zh)
EP (1) EP4281635A1 (zh)
CN (1) CN116761920A (zh)
AU (1) AU2022211166A1 (zh)
GB (1) GB2599459B (zh)
WO (1) WO20221575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20375B1 (nl) * 2018-02-02 2019-08-12 Bran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B V Steigerwerk, koppel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oprichten van een steigerwerk
JP7368037B1 (ja) 2023-07-11 2023-10-24 有限会社ワークス相模 クランプ金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10329A (zh) *
US2165221A (en) * 1936-07-03 1939-07-11 Burton John Scaffolding clamp
CH384189A (it) * 1961-09-22 1964-11-15 Pedroli Dante Struttura tubolare metallica, particolarmente per ponteggi ad uso pittori, muratori, ecc.
US4566819A (en) * 1982-03-01 1986-01-28 Aluma Systems, Incorporated Clamp for shoring and scaffolding frames
JP2008208539A (ja) * 2007-02-23 2008-09-11 Japan Health Science Foundation 管材緊結金具
GB201204015D0 (en) * 2012-03-07 2012-04-18 Syncromesh Systems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ouplers
KR101619495B1 (ko) * 2014-02-28 2016-05-12 김현태 고정 각도 조절 클램프
WO2017020067A1 (en) * 2015-08-05 2017-02-09 Sbf Secura Pty Ltd A scaffolding fitting and scaffolding safety measures incorporating the fitting
GB2562092B (en) * 2017-05-04 2019-09-25 Mcgrath Donald Scaffold coup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99459B (en) 2022-10-26
US20240068248A1 (en) 2024-02-29
AU2022211166A1 (en) 2023-08-31
EP4281635A1 (en) 2023-11-29
GB2599459A (en) 2022-04-06
WO2022157516A1 (en) 2022-07-28
GB202100961D0 (en)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61920A (zh) 用于脚手架的耦接装置
US5819834A (en) Do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upport system
US6546678B1 (en) Manually adjustable structural load transferring device
US10221557B2 (en) Hold down system using hollow bearing members
CA1296153C (en) Folding building structure
US20140137485A1 (en) Structural reinforcing system components
US7765764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beams and pillars or similar structural elements
US4911577A (en) Mine door system
US6820673B2 (en) Awning, especially articulated arm awning
US11686148B2 (en) Leg for a frame of an overhead door assembly
US9670663B2 (en) Cover panel seismic expansion joint
US6560931B1 (en) Hatch assembly with modular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and hatch cover lift assembly
US20120085722A1 (en) Boom element, telescopic boom, pinn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vehicle
KR102662294B1 (ko) 전도방지 안전장치 및 지점보강을 적용한 캔틸레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도교
CN22041449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双层钢桁架结构
NO314049B1 (no) Overdekkingskonstruksjon på löpehjul
CN212022813U (zh) 车厢和具有车厢的车辆
CA3011190C (en) Cover panel seismic expansion joint
RU54065U1 (ru) Опалубка
JPH0314519Y2 (zh)
JP2006097364A (ja) 簡易構築物
CA3091630A1 (en) Overhead door frame assembly
JP2023102084A (ja) 手摺
RU2257335C1 (ru) Клиновое соединение поясов секций башни башенного крана
JP2539160B2 (ja) 屋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