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3509B -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53509B
CN116753509B CN202310510669.4A CN202310510669A CN116753509B CN 116753509 B CN116753509 B CN 116753509B CN 202310510669 A CN202310510669 A CN 202310510669A CN 116753509 B CN116753509 B CN 116753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odynamic system
steam
acceptable
main pipe
predict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106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53509A (zh
Inventor
阳赛
南玉泽
王栋
党海峰
夏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u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u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u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uan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106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53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5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3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53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53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方法包括:S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S2、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获取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S3、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若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力系统中有多个锅炉等产汽设备,其中锅炉生产蒸汽,下游消费用户消费蒸汽,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还有汽机、双减等供汽设备能够对蒸汽进行转换。不同设备之间通过母管进行连接,产汽设备(锅炉)和供汽设备之间的母管称为主汽母管,供汽设备和消费端之间的母管称为供汽母管,母管具有缓存蒸汽的能力,母管内压力的变化趋势能够反映供需的变化,因此母管压力的控制效果不仅影响供热质量,也影响锅炉的生产状况和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实际生产过程中,锅炉是基于压力变化进行反馈调节,一方面锅炉属于大延迟系统且基于反馈的调节本身具有滞后性,导致在下游需求变化大或者快速时难以及时响应;另一方面如果只以维持主蒸汽压力为目标,不考虑供汽母管的压力变化和供汽设备的调节能力,容易出现频繁地对锅炉进行加减操作的问题,不利于热力系统的稳定。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锅炉是基于压力变化进行反馈调节,一方面锅炉属于大延迟系统且基于反馈的调节本身具有滞后性,导致在下游需求变化大或者快速时难以及时响应;以及如果只以维持主蒸汽压力为目标,不考虑供汽母管的压力变化和供汽设备的调节能力,容易出现频繁地对锅炉进行加减操作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 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
所述母管包括主汽母管和供汽母管;所述时间间隔为预先设定的;
S2、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获取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
S3、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S4、若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S5、基于所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获取该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S6、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优选地,在S1之前还包括:
S0、根据预先获取的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分别获取热力系统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所述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为在历史时间段内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热力系统中的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
优选地,所述S0具体包括:
S01、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分别采用公式(1)和公式(2)获取该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任意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为:
dsteamx·i=steamx·i-steamx·(i-1)
d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其中,i>2;
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steam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所述公式(2)为:
trendx·i=[(prex·i-prex·(i-1))+(prex·i-prex·(i-2))*0.5]*0.5;
trend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pre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pre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S02、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每个采集时刻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训练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得到该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中与该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为:
prex.i=trendx·(i-1)+kx*dsteamx·i+prex·(i-1)
其中,kx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优选地,所述S1具体包括:
S1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3)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4)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3)为:
其中,k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n为预先设定值;
所述公式(4)为:
pmax-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S12、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5)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6)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5)为:
其中,k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6)为:
pmax-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优选地,所述S2具体包括:
S21、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采用公式(7)和公式(8)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
其中,热力系统中该供汽母管和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之间是通过供汽设备所连接;
其中,所述公式(7)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
f为预先获取的折算系数;
所述公式(8)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大折算值;
其中,若供汽设备为双减类设备时,f<1;若供汽设备为抽背汽机时,f≥1;
S22、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
其中,a为热力系统中供汽母管的数量;
S23、根据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
R=[[Bs1_min,Bs1_max],...[Bsz_min,Bsz_max]...[Bsb_min,Bsb_max]];
其中,b为热力系统中主汽母管的数量;
S24、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
其中,E=[Ssmin,Ssmax];
优选地,所述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为Sl
其中,Sl=[slmin,slmax];
相应的,所述S3具体包括:
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且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S4具体包括:
通过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或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B=B1×…Br...×Bc
其中,B为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c为锅炉数量;
Br为热力系统中第r个锅炉所对应的预先设定的多个不同的蒸汽流量变化量所构成的可行解空间集合。
优选地,所述S5具体包括:
S51、设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为0,并将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9)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9)为:
S52、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0)获取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S53、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1)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2)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1)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2)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S54、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大值的预测值,分别采用公式(13)和公式(14)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
其中,所述公式(13)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
所述公式(14)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大折算预测值;
S55、针对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任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并将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15)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所述公式(15)为:
S56、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6)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6)为:
S57、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7)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8)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7)为:
其中,公式(18)为:
S58、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
以及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小值的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
S59、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获取与该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E*;
其中,
优选地,所述S6具体包括:
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其中,所述筛选规则为:
判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是否小于0;
若有多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最大;
所述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为该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中的最小值;
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若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均大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大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或最小值的绝对值最小;
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所述第二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的总数值最小。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由于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由于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是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后,然后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得到的,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这一指标作为锅炉调整的信号和热力系统抗风险能力(对下游负荷升降的容忍程度)的表征,对锅炉进行精准的控制,降低锅炉的操作频次,减少运行人员的操作,还能够让热力系统中锅炉以尽可能少的调整量让热力系统抗风险能力增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 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
所述母管包括主汽母管和供汽母管;所述时间间隔为预先设定的。
S2、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获取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
S3、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
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参见图2,所述方法还包括:
S4、若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S5、基于所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获取该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S6、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本实施例中,在S1之前还包括:
S0、根据预先获取的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分别获取热力系统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所述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为在历史时间段内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热力系统中的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
其中,所述S0具体包括:
S01、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分别采用公式(1)和公式(2)获取该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任意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为:
dsteamx·i=steamx·i-steamx·(i-1)
d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其中,i>2。
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steam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所述公式(2)为:
trendx·i=[(prex·i-prex·(i-1))+(prex·i-prex·(i-2))*0.5]*0.5。
trend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pre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pre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S02、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每个采集时刻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训练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得到该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中与该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为:
prex·i=trendx·(i-1)+kx*dsteamx·i+prex·(i-1)
其中,kx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中,所述S1具体包括:
S1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3)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4)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3)为:
其中,k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n为预先设定值。
所述公式(4)为:
pmax-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S12、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5)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6)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5)为:
其中,k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6)为:
pmax-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具体的,所述S2具体包括:
S21、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采用公式(7)和公式(8)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
其中,热力系统中该供汽母管和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之间是通过供汽设备所连接。
其中,所述公式(7)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
f为预先获取的折算系数。
所述公式(8)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大折算值。
其中,若供汽设备为双减类设备时,f<1;若供汽设备为抽背汽机时,f≥1。
S22、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
其中,a为热力系统中供汽母管的数量。
S23、根据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
R=[[Bs1_min,Bs1_max],...[Bsz_min,Bsz_max]...[Bsb_min,Bsb_max]]。
其中,b为热力系统中主汽母管的数量。
S24、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
其中,E=[Ssmin,Ssmax]。
实际当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为Sl
其中,Sl=[slmin,slmax]。
相应的,所述S3具体包括:
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且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S4具体包括:
通过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或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B=B1×...Br...×Bc
其中,B为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c为锅炉数量。
Br为热力系统中第r个锅炉所对应的预先设定的多个不同的蒸汽流量变化量所构成的可行解空间集合。
具体的,所述S5具体包括:
S51、设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为0,并将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9)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9)为:
S52、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0)获取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S53、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1)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2)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1)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2)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S54、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大值的预测值,分别采用公式(13)和公式(14)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
其中,所述公式(13)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
所述公式(14)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大折算预测值。
S55、针对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任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并将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15)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所述公式(15)为:
S56、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6)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6)为:
S57、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7)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8)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7)为:
其中,公式(18)为:
S58、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
以及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小值的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
S59、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获取与该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E*。
其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S6具体包括:
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其中,所述筛选规则为:
判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是否小于0。
若有多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最大。
所述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为该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中的最小值。
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若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均大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大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或最小值的绝对值最小。
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所述第二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的总数值最小。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指令能够执行如实施例中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由于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然后根据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由于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是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后,然后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得到的,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这一指标作为锅炉调整的信号和热力系统抗风险能力(对下游负荷升降的容忍程度)的表征,对锅炉进行精准的控制,降低锅炉的操作频次,减少运行人员的操作,还能够让热力系统中锅炉以尽可能少的调整量让热力系统抗风险能力增强。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附图标记理解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词语“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来具体体现。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使用,仅是为了表述方便,而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理解为部件名称的一部分。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后,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权利要求应该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应该包含这些修改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获取该条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
所述母管包括主汽母管和供汽母管;所述时间间隔为预先设定的;
S2、根据热力系统中所有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获取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
S3、根据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判断是否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获取判断结果;若所述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所述方法还包括:
S4、若所述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S5、基于所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获取该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S6、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之前还包括:
S0、根据预先获取的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分别获取热力系统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所述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为在历史时间段内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热力系统中的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具体包括:
S01、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和压力,分别采用公式(1)和公式(2)获取该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任意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为:
dsteamx·i=steamx·i-steamx·(i-1);d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的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其中,i>2;
steam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steam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蒸汽流量;
所述公式(2)为:
trendx·i=[(prex·i-prex·(i-1))+(prex·i-prex·(i-2))*0.5]*0.5;
trend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prex·i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prex·(i-1)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第i-1次采集时刻所对应的压力;
S02、针对热力系统运行数据集中每一条母管在历史时间段内每个采集时刻分别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和压力趋势,训练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得到该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中与该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其中,所述预先设定的多项式回归方程为:
prex·i=trendx·(i-1)+kx*dsteamx·i+prex·(i-1)
其中,kx为热力系统中第x条母管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
S11、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3)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4)获取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3)为:
其中,k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y.t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n为预先设定值;
所述公式(4)为:
pmax-y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S12、根据热力系统中任一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压力传递系数、当前时刻的压力趋势以及当前时刻的压力,采用公式(5)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以及采用公式(6)获取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公式(5)为:
其中,k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压力传递系数的具体值;
pre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
pmin-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小值;
trendz.t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t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6)为:
pmax-z为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所对应的预设压力范围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
S21、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采用公式(7)和公式(8)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
其中,热力系统中该供汽母管和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之间是通过供汽设备所连接;
其中,所述公式(7)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小折算值;
f为预先获取的折算系数;
所述公式(8)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的最大折算值;
其中,若供汽设备为双减类设备时,f<1;若供汽设备为抽背汽机时,f≥1;
S22、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值和最大折算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
其中,a为热力系统中供汽母管的数量;
S23、根据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
R=[[Bs1_min,Bs1_max],...[Bsz_min,Bsz_max]...[Bsb_min,Bsb_max]];
其中,b为热力系统中主汽母管的数量;
S24、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范围集合R,获取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
其中,E=[Ssmin,Ssmax];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为Sl
其中,Sl=[slmin,slmax];
相应的,所述S3具体包括:
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且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不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不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
通过比较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范围E和预先设定的可接受区间Sl,若slmin≤Ssmin或slmax≤Ssmax,则判断结果为需要对当前时刻热力系统中的锅炉进行调整,则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锅炉的可行解空间集合做笛卡尔积得到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B=B1×...Br...×Bc
其中,B为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
c为锅炉数量;
Br为热力系统中第r个锅炉所对应的预先设定的多个不同的蒸汽流量变化量所构成的可行解空间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
S51、设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为0,并将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9)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9)为:
S52、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0)获取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S53、根据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1)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2)得到,该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1)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2)为:
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S54、基于每一供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大值的预测值,分别采用公式(13)和公式(14)获取与该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
其中,所述公式(13)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
所述公式(14)为:
其中,为热力系统中第y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大折算预测值;
S55、针对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任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并将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代入公式(15)中,得到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
所述公式(15)为:
S56、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根据公式(16)获取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趋势
所述公式(16)为:
S57、根据热力系统中第z条主汽母管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的所对应的压力的预测值和压力趋势采用公式(17)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以及采用公式(18)得到,该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大值的预测值;
其中,公式(17)为:
其中,公式(18)为:
S58、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供汽母管所对应的主汽母管最小折算预测值和最大折算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
以及根据热力系统中每一条主汽母管在当前时刻之后的下一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蒸汽流量变化量可接受范围的最小值的预测值和最小值的预测值,获取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
S59、基于热力系统主汽母管折算预测值范围集合Q*和所述热力系统主汽母管可接受预测值范围集合R*,获取与该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E*;
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具体包括:
针对热力系统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的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筛选出符合预先设定筛选规则的锅炉组的解空间集合B中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其中,所述筛选规则为:
判断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是否小于0;
若有多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小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三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最大;
所述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第一绝对值为该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中的最小值;
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三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若每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分别所对应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均大于0,则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乘积大于0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的最大值的绝对值或最小值的绝对值最小;
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有多个,则在该符合第一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内筛选出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并将任一符合第二条件的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作为对热力系统中锅炉蒸汽流量的最优调整值;
所述第二条件为:热力系统的可接受预测值范围所对应的一组蒸汽流量调整可行解中所有元素的绝对值的总数值最小。
CN202310510669.4A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753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0669.4A CN116753509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10669.4A CN116753509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3509A CN116753509A (zh) 2023-09-15
CN116753509B true CN116753509B (zh) 2024-04-02

Family

ID=8795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10669.4A Active CN116753509B (zh) 2023-05-08 2023-05-08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5350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300038A (ja) * 2008-06-16 2009-12-24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ボイラ制御方法
CN115451424A (zh) * 2022-08-12 2022-12-09 北京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力前馈的燃煤锅炉给煤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300038A (ja) * 2008-06-16 2009-12-24 Babcock Hitachi Kk ボイラ制御装置ならびにボイラ制御方法
CN115451424A (zh) * 2022-08-12 2022-12-09 北京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压力前馈的燃煤锅炉给煤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53509A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9599B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预测的网络化控制系统故障检测方法
EP071206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variable nonlinear control
AU660790B2 (en) Real-time economic load allocation
CN105955026B (zh) 模糊pid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系统
CN107908106B (zh) 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的自降阶多回路集中预估控制系统
CN111522229A (zh) 参数自整定的mimo异因子偏格式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06200379B (zh) 一种非自衡对象的分布式动态矩阵控制方法
CN113885607B (zh) 一种汽温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53509B (zh) 一种热力系统中锅炉控制方法
CN115358567A (zh)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能量流和物料流建模耦合方法
CN109782586B (zh) 参数自整定的miso异因子紧格式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11522235A (zh) 参数自整定的mimo异因子紧格式无模型控制方法
Edlund et al. Simple models for model-based portfolio load balancing controller synthesis
CN116050906A (zh) 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工业负荷多能灵活性评估方法
CN115451424B (zh) 一种基于压力前馈的燃煤锅炉给煤控制方法
CN105974800A (zh) 一种反馈前馈控制系统
Yang et al. Distributed fault-tolerant PI load frequency control for power system under stochastic event-triggered scheme
CN110609468A (zh) 基于pi的非线性时滞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方法
CN113419432B (zh) 一种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污水处理系统精准加药方法
CN115764875A (zh) 一种电力系统惯量和调频备用容量确定方法
CN113435129B (zh) 减温水阀控制策略的优化方法、装置以及减温水阀
CN113359460A (zh) 一种约束动态矩阵控制优化的积分对象控制方法
JPH10254503A (ja) 指令値決定装置
Banerjee et al. Backtracking Search Algorithm With Single and Multi-Objective Function for the Solution of Optimal Power Flow Problem
Gordillo et al. Genetic design of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a solar power 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