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42645B -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42645B
CN116742645B CN202311029060.1A CN202311029060A CN116742645B CN 116742645 B CN116742645 B CN 116742645B CN 202311029060 A CN202311029060 A CN 202311029060A CN 116742645 B CN116742645 B CN 1167426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load
score
power load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0290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42645A (zh
Inventor
袁葆
杨强
吕海
祝文军
于卓
王文升
王军
宋亚琼
李炎
焦筱悛
王佳楠
魏岳
陈万昆
诸金洪
吴擎
薛天天
袁文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0290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426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426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26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42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426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7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 H02J3/0075Arrangements for selectively connecting the load or loads to one or several among a plurality of power lines or power sources for providing alternative feeding paths between load and source according to economic or energy efficiency considerations, e.g. economic dispa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电力资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本申请实施例在考虑电力负荷指标的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基于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成员,能够使任务分配更加合理,提高负荷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资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会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同时,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工商业用户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主体,是负荷承载的主要力量。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需要对负荷调控进行精细化管理。目前不存在确定负荷调控对象的方法,使得负荷调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基于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分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使任务分配更加合理,也使负荷调控的效果更加明显,提高负荷调控响应效率,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所述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
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所述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所述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包括: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基础属性得分、所述用电特征得分、所述技术特征得分以及所述经济特征得分,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所述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包括:
基于合同容量权重和所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基于需求响应权重和所述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基于行业类别权重和所述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于所述合同容量得分、所述需求响应得分以及所述行业类别得分,计算所述基础属性得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所述电力用户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基于所述更新排序结果和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将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所述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所述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所述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所述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基础属性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用电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技术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经济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综合得分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属性得分、所述用电特征得分、所述技术特征得分以及所述经济特征得分,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所述基础属性计算单元,包括:
合同容量子单元,用于基于合同容量权重和所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需求响应子单元,用于基于需求响应权重和所述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行业类别子单元,用于基于行业类别权重和所述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础属性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合同容量得分、所述需求响应得分以及所述行业类别得分,计算所述基础属性得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所述电力用户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更新排序结果和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与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所述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所述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本申请实施例在考虑电力负荷指标的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分析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能够对优化电力用户负荷结构、改善电力用户负荷效率提供帮助,基于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分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使任务分配更加合理,也使负荷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提高负荷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另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合负荷画像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负荷控制:可称为负荷管理,其主要是用来碾平负荷曲线,从而达到均衡地使用电力负荷,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效益的目的。电力负荷控制有间接、直接、分散和集中等各种控制方法。
有序用电:指在电力供应不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的管理工作。
加强可调节负荷技术在电网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提升工商业用户负荷控制能力对于电网企业用电负荷精准管控意义重大。工商业用户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主体,合理刻画工商业用户可调节负荷对供需平衡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电力需求会不可避免地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同时,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亟需提升电网调控灵活性,全力确保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针对工商业用户的综合负荷情况评估,国内外均暂无相关研究。大数据技术逐步发展让电网企业与工商业用户联系更加紧密,迫切需要利用各种智能化、数字化的大数据手段帮助电网企业全方面分析工商业用户负荷水平和特征,勾画工商业用户精细化、智能化、全面化的负荷画像,从而优化工商业用户的负荷结构,提高工商业用户参与负荷控制水平。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为原则,打造工商业用户负荷多维画像,推进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实现有序用电下的负荷精准控制和常态化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升社会能效水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
在需要进行负荷管理时,获取多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本申请实施例是以参与负荷管理的工商业用户为对象,因此,多个电力用户指的是参与负荷管理的工商业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可以从电网企业获取,例如供电公司。具体地,可以将从电网企业获取的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存储至电力负荷指标数据库中。电力负荷指标数据库中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
基础属性主要考虑了电力用户的用电规模、行业以及需求响应的签约情况,所以基础属性还具有三个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分别为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合同容量指供电部门许可并在供用电合同中的用户受电设备总容量,也称认可容量。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市场价格明显升高(降低)或系统安全可靠性存在风险时,电力用户根据价格或激励措施,改变其用电行为,减少(增加)用电,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稳定运行,保障电力迎峰度夏顺利进行,是需求侧管理的解决方案之一。同时,需求响应可以充分唤醒负荷侧沉睡资源,引导客户优化用电负荷,促进源网荷储友好互动,增强电网应急调节能力。行业类别包括商业、高耗能工业和非高耗能工业。
用电特征主要考虑了电力用户参与有序用电的可调负荷总量和削峰潜力,因此,用电特征包括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夏季削峰潜力、冬季削峰潜力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等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其中可调负荷资源总量是评估电力用户可调节负荷潜力的重要标签,夏季削峰潜力和冬季削峰潜力分别代表电力用户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的调控潜力,保安负荷容量占比考虑电力用户安全保障以及调控极限。
技术特征主要考虑了电力用户参与有序用电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可操作性,技术特征包括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提前通知时间、最长调节时间、柔性负荷和可控轮次等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提前通知时间为电力用户被提前通知将会停电的时间,最长调节时间为电力用户被停电的最长时间,其中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提前通知时间和最长调节时间相对重要,能够反应电力用户在参与过程中的灵活性,可控轮次和柔性负荷能够体现电力用户负荷的可调性。
经济特征主要考虑了电力用户的负荷调控的经济损失和意愿性,经济特征包括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等二级电力负荷指标。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保证电力用户在参与过程中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能够反映电力用户的参与意愿。
需要说明的是,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和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场景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S12,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包括各个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的各个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即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各个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的各个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具体的,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21,基于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S122,基于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S123,基于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S124,基于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S125,基于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从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这4个维度计算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从多方面考虑电力用户的综合负荷情况,为后续的负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使负荷管理更具合理性,提高负荷管理的效率。
S13,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在计算出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后,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排序可以是基于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也可以是基于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排序。
S14,基于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执行有序用电或需求响应时,可以根据下达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结合排序结果选取电力用户进行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响应。下达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即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选取电力用户进行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响应时,还可以考虑电力用户的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即结合排序结果和各个电力用户的可调负荷资源总量,选取电力用户进行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响应。选取的电力用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本申请实施例在考虑电力负荷指标的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分析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能够对优化电力用户负荷结构、改善电力用户负荷效率提供帮助,基于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分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使任务分配更加合理,也使负荷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提高负荷管理效率。
请参见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20,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
S21,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S22,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S23,基于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步骤S20至步骤S23可参考步骤S11至步骤S14,本申请实施例不再赘述。
S24,监测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S25,基于更新后的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电力用户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S26,基于更新排序结果和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后,在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任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电力用户的可调负荷资源总量或者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更新排序结果,以便调整参与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使负荷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
S27,计算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S28,将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S29,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后,可以统计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即统计各个电力用户参与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频率,为了防止电力用户总是参与或总是不参与负荷管理的情况发生,本申请实施例将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较低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以提高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也可快速实现任务分配。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S24-S26和S27-S29的顺序关系,可以在计算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之前调整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也可以在调整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计算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还可以同时计算各个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和调整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电力调控用户为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确定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
根据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和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生成电力调控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行业标签对电力调控用户进行行业分类,用于直观呈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典型工艺类型、设备应用、负荷资源分布及整体可调节能力,基于行业标签提出行业级负荷调控策略,还可以基于遗传算法实现对电力负荷调控策略的持续迭代更新,以便及时响应电力负荷调控任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电负荷数据具体到该电力调控用户所属行业以及该电力调控用户使用的设备,用电负荷数据如表2所示。表2中的经济性可通过行业研究,对该行业执行负荷管理经济损失作出相应评判。需要说明的是,用电负荷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获取。
表2
本申请实施例的行业标签可以包括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分别是行业基本属性、行业用电特征、行业技术特征和行业经济特征。各维度的标签属性不同,如表3所示。假设某企业为重点行业,且为协议用户,拥有分钟级调控潜力,允许在线调控,那么该企业的行业标签包括重点行业、协议用户、分钟级调控潜力和允许在线调控。
表3
对表3中出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协议用户和归档用户:协议用户是电网企业(负荷管理中心)会和有意向的用户签订合作协议,由电网企业(负荷管理中心)按照协议对协议用户进行现场改造,接入电网企业(负荷管理系统)进行测试后称为归档用户。
两高项目指的是高耗能和高排放项目。
规上工业为规模以上工业的简称。某些行业必须达到一定的产量规模才能在符合环保、能耗、卫生安全等方面国家要求规范的同时具有成本优势。
重点行业可以包括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为重点行业。
重点限制的用户可以包括: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等用户。
两高重点限制指的是限制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优先保障的用户可以包括:应急指挥和处置部门、广播、电视、电信、交通等用户;危险化学品生产、矿井等停电将导致重大人身伤害或设备严重损坏企业的保安负荷的用户;重大社会活动场所、医院、金融机构、学校等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用户;供水、供热、供能等基础设施用户;居民生活,排灌、化肥生产等农业生产用户;国家重点工程用户。
行业优先保障指的是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等战略性新兴行业。
本申请实施例会综合考虑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和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生成针对电力调控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策略。
针对不允许在线调控的水泥行业的电力调控用户的策略如表4所示,由于该电力调控用户不允许在线调控,则对该电力调控用户的受调控的影响是未知的,需要根据电力负荷缺口确定电力调控用户的策略,该电力调控用户可能会被采用表4中的策略1、策略2、策略3进行调控。
表4
针对允许在线调控的水泥行业的电力调控用户的策略如表5所示,由于该电力调控用户允许在线调控,则对该电力调控用户的调控指标分配较小。
表5
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实时监控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当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发生改变时,基于遗传算法对电力负荷调控策略进行更新。假设当前经过第一轮的电力负荷调控后,电力负荷缺口变小,那么可以动态调整各个电力调控用户的限电时间。
通过行业标签和用电负荷数据可以实现对地区特定行业负荷的实时监测,生成行业级柔性调节策略,支撑电力企业负荷调控工作。一般电力企业的负荷调控是针对各自负责的地区,每个地区的行业特色不同,因此在进行负荷调控时,需要根据行业标签进行,使负荷调控更加合理。
接下来对步骤S12和步骤S21中的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进行介绍。
请参见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的流程图,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基于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表6示出了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
表6
因此,步骤S31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和合同容量权重,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基于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和需求响应权重,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基于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和行业类别权重,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于合同容量得分、需求响应得分以及行业类别得分,计算基础属性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预先设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得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和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之后,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合同容量评分、电力需求响应签约评分和行业类别评分。例如,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为10kw,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则合同容量评分为30;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为1,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则电力需求响应签约评分为80;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为3,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则行业类别评分为70。其中,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为1表示电力用户是需求侧响应签约用户,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为0表示电力用户不是需求侧响应签约用户,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为1表示电力用户为商业用户,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为2表示电力用户为高耗能工业用户,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为3表示电力用户为非高耗能工业用户。需要说明的是,对“是/否为需求侧响应签约用户”赋值和对所属“行业类别”赋值的赋值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采用专家评价法进行设定,由多名专家根据电力用户所处行业类别的相关标准、发展政策和环保规范等,设定具体评分细则,并根据电力用户实际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各电力负荷指标进行评分,最终得到具体的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合同容量得分=合同容量评分*合同容量权重,需求响应得分=电力需求响应签约评分*需求响应权重,行业类别得分=行业类别评分*行业类别权重,基础属性得分=合同容量得分+需求响应得分+行业类别得分,合同容量权重+需求响应权重+行业类别权重=1。假设α1=70、α2=80、α3=90,α1的权重为0.3、α2的权重为=0.4、α3的权重为0.3,则α=70*0.3+80*0.4+90*0.3=21+32+27=80。
S32,基于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夏季削峰潜力、冬季削峰潜力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表7示出了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
表7
因此,步骤S3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可调负荷资源总量的指标数值和可调负荷资源总量权重,计算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得分;
基于夏季削峰潜力的指标数值和夏季削峰潜力权重,计算夏季削峰潜力得分;
基于冬季削峰潜力的指标数值和冬季削峰潜力权重,计算冬季削峰潜力得分;
基于保安负荷总量占比的指标数值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权重,计算保安负荷总量占比得分;
基于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得分、夏季削峰潜力得分、冬季削峰潜力得分以及保安负荷总量占比得分,计算用电特征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得到可调负荷资源总量的指标数值、夏季削峰潜力的指标数值、冬季削峰潜力的指标数值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的指标数值之后,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可调负荷资源总量评分、夏季削峰潜力评分、冬季削峰潜力评分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评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得分=可调负荷资源总量评分*可调负荷资源总量权重,夏季削峰潜力得分=夏季削峰潜力评分*夏季削峰潜力权重,冬季削峰潜力得分=冬季削峰潜力评分*冬季削峰潜力权重,保安负荷总量占比得分=保安负荷总量占比评分*保安负荷总量占比权重,用电特征得分=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得分+夏季削峰潜力得分+冬季削峰潜力得分+保安负荷总量占比得分,可调负荷资源总量权重+夏季削峰潜力权重+冬季削峰潜力权重+保安负荷总量占比权重=1。
S33,基于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提前通知时间、最长调节时间、柔性负荷和可控轮次。表8示出了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
表8
因此,步骤S3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可控轮次的指标数值和可控轮次权重,计算可控轮次得分;
基于提前通知时间的指标数值和提前通知时间权重,计算提前通知时间得分;
基于最长调节时间的指标数值和最长调节时间权重,计算最长调节时间得分;
基于柔性负荷的指标数值和柔性负荷权重,计算柔性负荷得分;
基于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的指标数值和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权重,计算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得分;
基于可控轮次得分、提前通知时间得分、最长调节时间得分、柔性负荷得分以及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得分,计算用电特征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得到可控轮次的指标数值、提前通知时间的指标数值、最长调节时间的指标数值、柔性负荷的指标数值和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的指标数值之后,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可控轮次评分、提前通知时间评分、最长调节时间评分、柔性负荷评分和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评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控轮次得分=可控轮次评分*可控轮次权重,提前通知时间得分=提前通知时间评分*提前通知时间权重,最长调节时间得分=最长调节时间评分*最长调节时间权重,柔性负荷得分=柔性负荷评分*柔性负荷权重,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得分=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评分*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权重,技术特征得分=可控轮次得分+提前通知时间得分+最长调节时间得分+柔性负荷得分+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得分,可控轮次权重+提前通知时间权重+最长调节时间权重+柔性负荷权重+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权重=1。
S34,基于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表9示出了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得分的计算方式。
表9
因此,步骤S3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的指标数值和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权重,计算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得分;
基于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的指标数值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权重,计算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得分;
基于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得分以及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得分,计算经济特征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得到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的指标数值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的指标数值之后,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评分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评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得分=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评分*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权重,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得分=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评分*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权重,经济特征得分=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得分+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得分,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权重+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权重=1。
S35,基于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后,获取基础属性权重、用电特征权重、技术特征权重以及经济特征权重,基于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和基础属性权重、用电特征权重、技术特征权重以及经济特征权重,计算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具体的,基础属性得分*基础属性权重+用电特征得分*用电特征权重+技术特征得分*技术特征权重+经济特征得分*经济特征权重=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基础属性权重+用电特征权重+技术特征权重+经济特征权重=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权重和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权重采用专家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预先设置,即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权重和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权重由专家的主观评价建立标度矩阵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及特征向量计算得到。
专家评价法用于权重设置时基本步骤如下:
1、专家选择。选择合适的电力负荷指标给定权值的专家成员,并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2、列表。给出各电力负荷指标具体的评定标准,可用评分法表示;
3、打分。发给每个专家成员一份列表,按步骤4至步骤9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专家变动打分为止;
4、每个专家成员对每一项电力负荷指标进行标记打分,得到每个电力负荷指标的权值分数;
5、所有专家成员对标记的列逐项比较,讨论所有专家成员所评的权值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有不妥之处或是不能反映他们意见的地方,专家成员对相应的列重新标记打分,直至满意为止;
6、专家成员把自己打分的每个电力负荷指标的权值分数相加,得出所有指标总数;
7、每个专家成员用步骤6求得的指标总数除以每个电力负荷指标的权值分数,即得到每个电力负荷指标的初始权重;
8、集中所有打好分数的表格,求得各种电力负荷指标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9、列出每种电力负荷指标的组平均权重,并把每个组平均权重与步骤7得到的初始权重进行比较;
10、经步骤9比较之后,如专家想改变之前的打分,则须回到步骤4并重复步骤4至步骤9的整个评分过程,如无异议,则专家打分结束。组平均权重为各电力负荷指标的最终权重。基于每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最终权重建立标度矩阵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及特征向量计算得到每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权重。
本申请实施例在得到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后,可以根据基础属性得分、用电特征得分、技术特征得分以及经济特征得分,生成如图4所示的综合负荷画像,使得可以直观地看出电力用户的优势和短板,还可以为电力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负荷指导建议。
结合图4可得,电力用户凭借在用电特征和技术特征维度相对突出的得分表现获得较高综合指数,相对而言,基础属性和经济特征存在一定短板,从而拉低总体得分。与此同时,综合负荷画像可以为各电力用户提供改进方向,从而增进效益、创造价值。具体而言,对于图4的电力用户,其用电特征和技术特征指标得分较高,但需要在基础属性和经济特征方面进行提高。
工商业用户往往是高耗能型企业,不同行业及不同生产方式使得负荷种类多样,负荷数据十分复杂。针对工商业用户的负荷管理、负荷优化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对于工商业用户,使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分析用户负荷行为和特征,勾勒精准的负荷画像,能够对优化用户负荷结构、改善用户负荷效率提供帮助,同时有效推进能源互联网的改善与优化。
本申请实施例依据工商业用户实际负荷数据和指标权重,对各用户从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等维度分别给出评分,综合后形成综合得分,从各子维度以及整体上对工商业用户的负荷特性和水平进行了描绘,通过建立用户综合负荷画像可以准确地分析用户负荷行为,对用户负荷调节提出针对性建议。建立碳中和背景下的工商业用户的综合负荷画像,着重体现用户在碳排放方面的特点,深度挖掘用户可调节负荷潜力。
接下来对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进行介绍,下文介绍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与上文介绍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请参见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所述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
计算模块502,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排序模块503,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确定模块504,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各个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所述计算模块502,包括:
基础属性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用电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技术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经济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综合得分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属性得分、所述用电特征得分、所述技术特征得分以及所述经济特征得分,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所述基础属性计算单元,包括:
合同容量子单元,用于基于合同容量权重和所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需求响应子单元,用于基于需求响应权重和所述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行业类别子单元,用于基于行业类别权重和所述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础属性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合同容量得分、所述需求响应得分以及所述行业类别得分,计算所述基础属性得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更新排序结果和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与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所述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所述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排序模块,用于基于各个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排序结果和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本申请实施例在考虑电力负荷指标的可获取性的前提下,分析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能够对优化电力用户负荷结构、改善电力用户负荷效率提供帮助,基于电力用户的负荷情况分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使任务分配更加合理,也使负荷管理的效果更加明显,提高负荷管理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所述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所述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所述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所述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夏季削峰潜力、冬季削峰潜力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所述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提前通知时间、最长调节时间、柔性负荷和可控轮次,所述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
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获取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所述电力调控用户为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确定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
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和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生成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策略;
在所述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将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所述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所述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所述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包括: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基于所述基础属性得分、所述用电特征得分、所述技术特征得分以及所述经济特征得分,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所述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包括:
基于合同容量权重和所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基于需求响应权重所和述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基于行业类别权重和所述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于所述合同容量得分、所述需求响应得分以及所述行业类别得分,计算所述基础属性得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基于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基于所述更新排序结果和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3.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用于表征所述电力用户的负荷特性,所述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所述基础属性、用电特征、技术特征和经济特征分别包括至少一种二级电力负荷指标,所述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合同容量、电力需求响应签约和行业类别,所述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可调负荷资源总量、夏季削峰潜力、冬季削峰潜力和保安负荷总量占比,所述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实时监测可调负荷占比、提前通知时间、最长调节时间、柔性负荷和可控轮次,所述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包括行业负荷管理经济损失和历史需求侧响应执行率水平;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一级电力负荷指标对应的当前数值,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和待分配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确定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所述电力调控用户为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根据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用电负荷数据和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行业标签,生成所述电力调控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策略;
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与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个所述电力用户的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
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参与率低于预设阈值的电力用户确定为待参与电力用户;
用户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时,将所述待参与电力用户确定为完成所述下一次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基础属性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基础属性得分;
用电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用电特征得分;
技术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技术特征得分;
经济特征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的二级电力负荷指标的指标数值,计算所述电力用户的经济特征得分;
综合得分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基础属性得分、所述用电特征得分、所述技术特征得分以及所述经济特征得分,计算所述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所述基础属性计算单元,包括:
合同容量子单元,用于基于合同容量权重和所述合同容量的指标数值,计算合同容量得分;
需求响应子单元,用于基于需求响应权重和所述电力需求响应签约的指标数值,计算需求响应得分;
行业类别子单元,用于基于行业类别权重和所述行业类别的指标数值,计算行业类别得分;
基础属性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合同容量得分、所述需求响应得分以及所述行业类别得分,计算所述基础属性得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以得到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
更新模块,用于基于更新后的各个所述电力用户对应的电力负荷指标综合得分,对各个所述电力用户进行重新排序,得到更新排序结果;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更新排序结果和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调整完成所述电力负荷调控任务的电力用户。
CN202311029060.1A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6742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9060.1A CN116742645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029060.1A CN116742645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2645A CN116742645A (zh) 2023-09-12
CN116742645B true CN116742645B (zh) 2024-02-27

Family

ID=8790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029060.1A Active CN116742645B (zh) 2023-08-15 2023-08-15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4264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5463A (zh) * 2018-07-11 2019-01-22 东南大学 一种面向可中断负荷的需求响应效果分阶段评估方法
CN11080759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负荷调控价值评估方法
CN111178581A (zh) * 2019-11-28 2020-05-19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695830A (zh) * 2020-06-17 2020-09-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电力资源分配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CN111754090A (zh) * 2020-06-08 2020-10-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用户需求侧调控方法
WO2022077588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节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调用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781861A (zh) * 2022-04-20 2022-07-2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电力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和系统
WO2023035499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配电网的韧性综合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5986817A (zh) * 2022-12-27 2023-04-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虚拟电厂多成员综合贡献度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5463A (zh) * 2018-07-11 2019-01-22 东南大学 一种面向可中断负荷的需求响应效果分阶段评估方法
CN110807598A (zh) * 2019-11-08 2020-02-1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参与有序用电的用户负荷调控价值评估方法
CN111178581A (zh) * 2019-11-28 2020-05-19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1754090A (zh) * 2020-06-08 2020-10-09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用户需求侧调控方法
CN111695830A (zh) * 2020-06-17 2020-09-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一种电力资源分配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WO2022077588A1 (zh) * 2020-10-12 2022-04-2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可调节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调用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23035499A1 (zh) * 2021-09-10 2023-03-16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配电网的韧性综合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4781861A (zh) * 2022-04-20 2022-07-22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电力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5986817A (zh) * 2022-12-27 2023-04-18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虚拟电厂多成员综合贡献度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42645A (zh)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i et al. A multi-time-scale economic scheduling strategy for virtual power plant based on deferrable loads aggregation and disaggregation
Zhou et al. Energy-efficient scheduling of a single batch processing machine with dynamic job arrival times
Maisanam et al. An innovative framework fo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selection for remote area electrification with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Case of a remote village in India
Nourianfar et al. Solving power systems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the presenc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using modified exchange market algorithm
CN108364238A (zh) 一种基于供电区域等级划分的多样化供电模式选择方法
Zhu et al. Stochastic economic dispatching strategy of the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comprehensive typical scenario set
CN103838937A (zh) 一种能耗仿真建模系统
CN116742645B (zh)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Hodencq et al. Includ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behavioural responses in the optimal design of PV self-sufficient energy communities
CN112633762A (zh) 楼宇能效获取方法及设备
Yang et al. Optimal investment decis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investment ability and project correlation constraints
CN113191828A (zh) 一种用户用电价值等级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622362A (zh) 一种配电网投资效益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Xu et al. A provincial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s-based distribution strategy for both power plant and user: A case study from Guangdong, China
CN116756598A (zh) 一种台区侧家电负荷精准调控方法
CN116154760A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点对点交易方法及系统
Khan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and sizing of DG and shunt capacitors using 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algorithm
Zhang et al. Evaluation Model of Load Regulation Value for Consumers in the Orderly Power Utilization
CN105335799A (zh) 一种基于混合多属性评价的错峰用电预案编制方法
CN112686555A (zh) 一种区域配电网综合分析方法、装置及系统
Li et al. A data-driven approach for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CN112564083A (zh) 一种局域能源互联网中能量路由器的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
Wang et al. Research on investment value system of power grid emerging business based on index screening and G1-entropy weight method
Yan et al. Research on Evaluation and Mechanism of Power Grid Reserve Project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Model
CN113628067A (zh) 电网项目方案选择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