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8581A -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8581A
CN111178581A CN201911193166.9A CN201911193166A CN111178581A CN 111178581 A CN111178581 A CN 111178581A CN 201911193166 A CN201911193166 A CN 201911193166A CN 111178581 A CN111178581 A CN 111178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demand response
comprehensive energy
energy service
u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931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8581B (zh
Inventor
孙胜宇
刘海峰
唐新忠
刘向向
卢婕
李昊翔
庄斌
李天杰
李琳
李迪
赵大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931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8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8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8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8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8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50/00Market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Y04S50/16Energy services, e.g. dispersed generation or demand or load or energy savings aggrega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本发明能够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进行电力需求响应分配电量,优化能源分配。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用电环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整终端用户的用电行为或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有效引导并控制电网高峰时段负荷的增长,从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现有电力需求响应主要从功能和技术实现方面进行研究,忽略了为地区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提供精细化的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没有针对区域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实现进行预分析及分类,存在互动策略及调控措施不够精准,致使用户调控响应不足、需求响应完成度低的问题。同时,现有电力需求响应直接面向居民调控,并没有对其进行分类,对所需要调节需求响应的电量没有进行细致分解,缺乏统一的需求响应电量分配调度,较难满足电力调度部门需求响应所需调配的总电量,难以实现对各个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以及各个家庭参与需求响应效果进行分析量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进行电力需求响应分配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包括:
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电数据或第二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包括:
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计算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是根据所述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
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平均需求响应能力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所述覆盖率;
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可选的,所述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包括: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包括:
将所述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及第三等级,对于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电量,对于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剩余电量,对于第三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不分配电量。
可选的,所述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划分为第一用户等级、第二用户等级和第三用户等级,对于第一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用户平均电量,对于第二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用户平均剩余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电数据或第二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
可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计算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是根据所述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平均需求响应能力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所述覆盖率;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可选的,所述分配模块包括:
服务商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用户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对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总电量。本发明能够利用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进行电力需求响应分配电量,优化能源分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统计分析用电数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配总电量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负荷聚合商(Load aggregator,LA)和综合能源服务商一般为区域性部署(如某省市),用于为所在区域进行能源供应、调度等方面的能源管理。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可利用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对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居民用电通过电力需求响应实现降低波峰,削峰填谷的调度措施。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包括:
S101: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在电网负荷高峰时段,电力调度系统确定不同区域所需调度的总电量,并将各区域所需调度的总电量对应发送至各区域的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由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根据所接收的本区域的所需调度的总电量,为本区域的家庭用户分配可用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安装并运行于服务器上,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例如,某省的能源管理服务器运行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当该省进入用电高峰时段,负荷聚合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运营平台进入需求响应分配模式,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电力调度。然而,本发明并不对方法的执行主体进行具体限定。
S102: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特定区域内部署至少一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至少一个负荷聚合商,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各负荷聚合商在该特定区域内分别具有各自的覆盖区域,分别对各自覆盖区域进行能源管理。
本实施例中,分别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在各自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电数据,由各项第一用电数据构成第一用电数据集合。其中,获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在其覆盖区域内的第一用电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等,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在家时段、居住状态(常住、单身宿舍、农村用户、城市用户等)、房屋属性(房间数量、房间面积、家庭成员数量)、用户标签(根据用电特征情况设定)、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等等。
同时,分别获取各负荷聚合商在各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电数据,由各项第二用电数据构成第二用电数据集合。其中,获取的负荷聚合商在其覆盖区域内的第二用电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家庭为单位的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等,用户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在家时段、居住状态(常住、单身宿舍、农村用户、城市用户等)、房屋属性(房间数量、房间面积、家庭成员数量等)、用户标签(根据用电特征情况设定)、上班情况(朝九晚五、常加班、三班倒、常出差等)、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负荷控制状态(是否接受)等等。
S103: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S104: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获取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集合,对各项第一用电数据、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基于总电量进行电量分配。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能够利用区域部署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通过各自覆盖区域的用电情况,实现本区域内的电力需求响应,满足本区域所需调度的总电量要求,优化能源调度管理。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3中,对各项第一用电数据/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包括:
S201: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E;
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71
其中,W为该综合能源服务商所拥有的用户数量,Q为区域总用户数量。
S202: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X,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72
其中,Di为第i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73
为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X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覆盖率E。
可选的,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根据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中的各项信息,划定对应分值,对于每个用户,计算各项信息所对应的分值之和,得到该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例如,用户A的居住状态为常住,对应分值为5分,房间数量为两间,对应分值为2分,用户标签为“游戏迷”,对应分值为3分,空调数量为一台,对应分值为5分,热水器数量为一台,对应分值为5分,上班情况为朝九晚五,对应分值为3分,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对应分值为5分,负荷控制状态为接受,对应分值为5分,则将各项分值相加得到用户A的需求响应能力为33。本实施例仅做示例性说明,实际场景中,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可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各项第一用电数据和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X,其中,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以便于基于统计出的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进行后续分析,得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可分配的电量,进一步计算出每个用户可分配的电量。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4中,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总电量,包括:
S301: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照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对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等级,对于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以优化能源分配。
可选的,设定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将平均需求响应能力X大于等于第一阈值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为第一等级,将平均需求响应能力X小于第一阈值且大于第二阈值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为第二等级,将小于等于第二阈值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为第三等级。本发明实施例仅做示例性说明,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可根据实际用电情况划分为多个等级,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电量;对于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平均分配剩余电量;对于第三等级,不分配电量。具体的说:
对于每个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电量Y1,平均电量Y1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81
其中,Z为步骤S101中所述的所需调度的总电量,G为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总数量。
对于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剩余电量,剩余电量是总电量Z减去分配给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电量后得到的电量。则,每个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的平均剩余电量,平均剩余电量Y2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82
其中,A为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数量,B为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数量。
S302: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拥有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确定了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并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了相应的电量之后,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为其所拥有的每个用户分配电量。
可选的,对于同一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拥有的所有用户,根据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Di之后,可进一步按照需求响应能力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设定第一用户阈值、第二用户阈值,第一用户阈值大于第二用户阈值,将需求响应能力大于等于第一用户阈值的用户划分为第一用户等级,将小于第一用户阈值大于第二用户阈值的用户划分为第二用户等级,将小于等于第二用户阈值的用户划分为第三用户等级。
例如,对于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可分配的电量为Y1,所拥有的用户数量为N,则该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所拥有的第一用户等级的每个用户可分配用户平均电量S1,用户平均电量S1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91
第二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用户平均剩余电量S2,用户平均剩余电量S2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94083390000092
其中,H1为第一用户等级的用户的数量,H2为第二用户等级的用户的数量。第三用户等级的用户不分配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用电高峰时段,由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基于所需调度的总电量进行电量分配调度。首先,根据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对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不同的电量;然后,对于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拥有的用户进行等级划分,对不同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不同的电量,能够实现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对本区域内用户电量的调度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还包括:
估算需求响应完成总电量M,估算公式为:
M=预计电网负荷高峰电量-实际电网负荷高峰电量;
估算每个用户需求响应完成的电量C,估算公式为:
C=前一天用户在负荷高峰时段用电量-需求响应负荷高峰时段用电量;
其中,当C的估算值为正数时,即前一天用电高峰时段用电量大于需求响应用电高峰时段用电量时,确定该用户为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可选的,可通过短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通知方式通知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若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会在用电高峰时段减少用电量。可选的,对于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可根据减少的用电量C,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补偿。
估算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完成的总电量L,估算公式为:
L=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的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的电量之和;
计算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参与度V,计算公式为:
V=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Q
可选的,可根据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完成的总电量L,以及覆盖区域内用户的用户参与度V,按照一定的规则增加需求响应能力,所增加的需求响应能力可用于下一次的划分等级。例如,若某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在本次需求响应所完成的总电量最高,其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参与度最高,则该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在本次需求响应的需求响应能力增加最高分值,下一次需求响应时,将该综合能源服务商或负荷聚合商的平均响应能力加上所增加的最高分值,再进行等级划分,以优化能源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力需求响应分配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用电数据或第二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计算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是根据所述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平均需求响应能力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所述覆盖率;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配模块包括:
服务商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用户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电数据或第二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包括:
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计算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是根据所述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
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平均需求响应能力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所述覆盖率;
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包括: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包括:
将所述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划分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及第三等级,对于第一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电量,对于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平均剩余电量,对于第三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不分配电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包括:
将所述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划分为第一用户等级、第二用户等级和第三用户等级,对于第一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用户平均电量,对于第二用户等级的用户,分配用户平均剩余电量。
7.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需调度的总电量;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综合能源服务商的第一用电数据集合,获取各负荷聚合商的第二用电数据集合;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一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对所述第二用电数据集合中的各项第二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得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和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分配所述总电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电数据或第二用电数据包括用户数量、用户日常能耗、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在本区域的覆盖率;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数量和每个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计算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是根据所述用户属性信息、智能电器种类及数量计算得到;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所述平均需求响应能力为覆盖范围内用户平均需求响应能力加上所述覆盖率;由所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一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由所有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构成所述第二用电数据统计结果集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模块包括:
服务商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平均需求响应能力,确定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分配相对应的电量;
用户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所分配的电量,为每个综合能源服务商和负荷聚合商覆盖范围内的用户分配对应的电量。
CN201911193166.9A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1785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166.9A CN111178581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93166.9A CN111178581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8581A true CN111178581A (zh) 2020-05-19
CN111178581B CN111178581B (zh) 2024-01-05

Family

ID=7065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93166.9A Active CN111178581B (zh) 2019-11-28 2019-11-28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85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6886A (zh) * 2021-02-09 2021-05-25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一种用能服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22366A (zh) * 2021-08-25 2021-09-21 南通华豪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需求响应的电力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CN113902278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6742645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963A (zh) * 2016-04-05 2016-08-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转化时间优先级列表的聚合空调负荷控制方法
CN106469354A (zh) * 2016-09-09 2017-03-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负荷聚合商模式下的用户需求响应参与方法
CN106886603A (zh) * 2017-03-03 2017-06-23 东南大学 一种需求响应资源组合优化的分层分布式体系架构和方法
CN107545364A (zh) * 2017-08-25 2018-01-05 合肥工业大学 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响应策略优化方法
CN109274093A (zh) * 2018-10-19 2019-01-25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调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4963A (zh) * 2016-04-05 2016-08-17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转化时间优先级列表的聚合空调负荷控制方法
CN106469354A (zh) * 2016-09-09 2017-03-0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负荷聚合商模式下的用户需求响应参与方法
CN106886603A (zh) * 2017-03-03 2017-06-23 东南大学 一种需求响应资源组合优化的分层分布式体系架构和方法
CN107545364A (zh) * 2017-08-25 2018-01-05 合肥工业大学 激励型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响应策略优化方法
CN109274093A (zh) * 2018-10-19 2019-01-25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资源调度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6886A (zh) * 2021-02-09 2021-05-25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 一种用能服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22366A (zh) * 2021-08-25 2021-09-21 南通华豪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和需求响应的电力调度方法及其系统
CN113902278A (zh) * 2021-09-29 2022-01-0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3902278B (zh) * 2021-09-29 2022-08-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一种专变用户设备管理系统与方法
CN116742645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6742645B (zh) * 2023-08-15 2024-02-27 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负荷调控任务分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8581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78581B (zh)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分配方法及装置
Zhao et al. An optimal power scheduling method for demand response in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Mégel et al. Scheduling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units to provide multiple services under forecast error
US9246334B2 (en) Alleviating solar energy congestion in the distribution grid via smart metering communications
WO2018031798A1 (en) Power sharing in a mesh energy system
Mehra et al.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demand-side management in low-cost, solar micro-grids
US201400954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Tsagarakis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cos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residential demand-side management
JP5645442B2 (ja) 電力需要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力需要管理方法
CN103763343A (zh) 一种业务访问处理方法及装置
JP5622924B2 (ja) 電力需要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電力需要管理方法
Sharifi et al. Dynamic pricing: An efficient solution for true demand response enabling
WO2013009588A2 (en) Distributed energy grid management
CN112801331A (zh) 利用虚拟容量和优选位置实时调度进行计算负载的整形
CN110891087B (zh) 一种日志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714202B (zh) 一种网络容量优化方法及装置
US1093110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a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grid
Mondal et al. Dynamic price-enabled strategic energy management scheme in cloud-enabled smart grid
Ahmadzadeh et al. Optimal real time pricing based on income maximization for smart grid
Shen Collaborative optimal scheduling of shared energy storage station and building user groups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and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Zhu et al. Multi-resolution large population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gam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demand response management in the smart grid
JP7245625B2 (ja) 受電点電力予測装置、受電点電力予測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Xiang et al. Day-ahead probabilistic forecasting of smart households’ demand response capacity under incentive-based demand response program
CN113411874A (zh) 基站节能方法、基站节能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Leithon et al. Renewable energy optimization with centralized an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