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36665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36665A CN116736665A CN202310761372.5A CN202310761372A CN116736665A CN 116736665 A CN116736665 A CN 116736665A CN 202310761372 A CN202310761372 A CN 202310761372A CN 116736665 A CN116736665 A CN 116736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housing
- photosensitive drum
- image forming
- developing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第一轴(例如,轴(11S)),其设置在感光鼓以及显影辊中的某一方;第二轴(例如,轴(32S)),其设置在感光鼓以及显影辊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用于支撑第一轴;第二壳体,用于支撑第二轴;圆筒状的支撑部(22),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轴的轴向的端部,不与第一轴接触地包围第一轴;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其嵌合在支撑部(22)的外侧,能够沿着支撑部(22)的周向旋转,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成为相对于支撑部(22)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并与第二壳体接触。由此,能够提高显影辊与感光鼓的间隔的调整的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显影辊的轴向两端部设置比显影辊直径稍大的间隔限制部件,使间隔限制部件与感光鼓接触,从而在显影辊的外周面与感光鼓的外周面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隔。但是,在该结构中,由于每个部件公差的累积的影响,有可能在显影辊与感光鼓的间隔中产生误差。
通常,研究用于调整显影辊和感光鼓的间隔的技术。例如,已知电子照相装置具备:轴线间距离调整机构,其调整轴线间距离,以使显影剂载体相对于感光体沿接触分离方向相对位移;卡止机构,其在多处卡止显影剂载体的接触分离方向的调整位置;以及固定机构,其固定由轴线间距离调整机构调整的调整位置。轴线间距离调整机构具备:偏心凸轮,其使旋转轴线相对于显影剂载体的旋转轴线位移;以及定位部,其设置在偏心凸轮,对显影剂载体进行定位。卡止机构具备:卡合部,其设置在偏心凸轮,沿着偏心凸轮围绕旋转轴线的旋转方向设置有多个凹凸部;以及卡止部,其具有卡止凹凸部的卡止爪。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通常的电子照相装置的结构中,由于显影辊的轴的端部嵌入到偏心凸轮的凹部,因此伴随着显影辊的旋转的振动经由偏心凸轮传递到感光鼓,画质有可能变动。为了避免该问题,例如考虑在显影壳体以及感光体壳体设置不与显影辊以及感光鼓的轴接触而能够沿相互接近以及分离的方向移动的部件。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部件的变形或位置偏移,间隔的调整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显影辊与感光鼓的间隔的调整的精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鼓;显影辊;第一轴,其设置在感光鼓以及显影辊中的某一方;第二轴,其设置在感光鼓以及所述显影辊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用于支撑第一轴;第二壳体,用于支撑第二轴;圆筒状的支撑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轴的轴向的端部,不与第一轴接触地包围第一轴;以及第一调整部件,其嵌合在支撑部的外侧,能够沿着支撑部的周向旋转,第一调整部件的外周面成为相对于支撑部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并与第二壳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显影辊与感光鼓的间隔的调整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影单元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以及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后侧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调整部件以及第二调整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调整部件以及第二调整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调整部件以及第二调整部件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鼓的轴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光体单元以及显影单元的前侧的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接触部件以及第二接触部件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接触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接触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盖以及第二盖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盖以及第二盖的主视图。
图17至图19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显影单元的状态下安装感光体单元的情况下的动作的I-I线剖视图。
图20至图22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安装有感光体单元的状态下安装显影单元的情况下的动作的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
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以下,将图1中的纸面近前侧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正面侧(前侧),左右方向以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在各图中,U、Lo、L、R、Fr、Rr分别表示上、下、左、右、前、后。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打印机1、扫描仪110和原稿输送装置120。在打印机1的上方设置有扫描仪110,在扫描仪110的上方设置有原稿输送装置120。原稿输送装置120经由扫描仪110的读取位置输送原稿。扫描仪110是平板型图像扫描仪。扫描仪110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打印机1在纸张S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
打印机1具备长方体状的主体壳体3。在主体壳体3的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收容纸张S的供纸盒4和将纸张S从供纸盒4向右方送出的供纸辊5。在供纸盒4的上方,设置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色粉图像的成像装置6。在成像装置6的右上方,设置有将色粉图像定影在纸张S的定影装置7。在定影装置7的上方,设置有:排出辊8,用于排出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纸张S;以及排出托盘9,用于装载排出的纸张S。
在主体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从供纸辊5经由成像装置6以及定影装置7到达排出辊8的输送路径10。输送路径10使用隔开用于使纸张S通过的间隙而相互对置的板状部件形成。在输送路径10,夹持纸张S而输送的输送辊17沿着输送方向Y设置在多处。在比成像装置6更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设置有校正辊18。在定影装置7的右方,设置有反转输送路径10R,该反转输送路径10R在比定影装置7更靠输送方向Y下游侧从输送路径10分支,在比校正辊18更靠输送方向Y上游侧与输送路径10合流。
成像装置6具备:感光鼓11,其电位因光的照射而变化;带电装置12,其使感光鼓11带电;曝光装置13,其射出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激光;显影单元14,其向感光鼓11供给色粉;中间转印单元15,其从感光鼓11向纸张S转印色粉图像;以及清洁装置16,其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1的色粉。中间转印单元15具备: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5B,其卷绕在驱动辊15D和从动辊15N上;一次转印辊151,其在与感光鼓11对应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15B的内周面对置,产生一次转印偏压;以及二次转印辊152,其在与驱动辊15D对应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15B的外周面对置,产生二次转印偏压。在显影单元14,连接有向显影单元14供给色粉的色粉容器20。
成像装置6具备4组感光鼓11、带电装置12、曝光装置13、显影单元14、一次转印辊151、清洁装置16以及色粉容器20。成像装置6通过将4种颜色的色粉图像重叠在中间转印带15B上而形成彩色图像。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三种以下颜色或五种以上颜色的色粉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
控制部2具备运算部和存储部。运算部例如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存储部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存储介质。运算部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部的控制程序来实施各种处理。此外,控制部2也可以不使用软件而仅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
在扫描仪110的前侧,设置有显示操作部。显示操作部具备显示面板、重叠地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触摸面板、和与显示面板相邻的小键盘。控制部2使显示面板显示表示打印机1以及扫描仪110的操作菜单或者状态等的画面。控制部2根据由触摸面板以及小键盘检测到的操作来控制打印机1以及扫描仪110的各部分。
打印机1的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如下。如果从显示操作部或外部的计算机等向打印机1输入单面打印的打印作业,则供纸辊5从供纸盒4向输送路径10送出纸张S。校正辊18在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修正纸张S的斜行,在规定的定时将纸张S送出到成像装置6。在成像装置6中,带电装置12使感光鼓11带电为规定的电位,曝光装置13在感光鼓11上写入潜像,显影单元14使用从色粉容器20供给的色粉对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粉图像,一次转印辊151将色粉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B,二次转印辊152将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S。定影装置7在夹持并输送纸张S的同时使色粉图像熔融,从而使色粉图像定影在纸张S。排出辊8将纸张S排出到排纸托盘9。清洁装置16除去残留在感光鼓11的色粉。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第一面定影有色粉图像的纸张S经由反转输送路径10R送入到输送路径10。由此,色粉图像被转印到纸张S的第二面。
接着,对感光体单元24以及显影单元14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感光体单元24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显影单元14的外观的立体图。图4以及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感光体单元24以及显影单元14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感光体单元24]
感光体单元24是将感光鼓11、带电装置12和清洁装置16收容在感光体壳体21而一体化的单元。感光体壳体21的下部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箱状。在感光体壳体21的下部的内部收容有带电装置12。在主体壳体3,设置有支撑框架60。在支撑框架60,设置有感光体壳体支撑部62,感光体壳体支撑部62嵌入感光体壳体21的下部。在带电装置12的上方设置有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的右侧设置有清洁装置16。感光鼓11的轴11S由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的前后两端部的轴承支撑,从感光体壳体21的前后两端部的外表面突出。在感光鼓11的轴11S的后端部,设置有从动齿轮11G。
[显影单元14]
显影单元14具备两个螺杆33、显影辊32、显影壳体31和刮板34。两个螺杆33绕轴旋转以搅拌显影剂。显影辊32在螺杆33的上方保持显影剂。显影壳体31具备开口部31A,该开口部31A收容螺杆33和显影辊32,显影辊3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露出。刮板34配置在开口部31A的下方,限制保持在显影辊32的显影剂的层厚。显影辊32和螺杆33均以前后方向为轴向进行配置。
显影剂例如是包含具有磁性的载体和不具有磁性的色粉的双组分显影剂。两个螺杆33在显影壳体31的内部相互平行地左右排列配置,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输送显影剂。在两个螺杆33之间,设置有分隔壁部31W。在分隔壁部31W的前端部与显影壳体31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分隔壁部31W的后端部与显影壳体3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显影剂通过该间隙而在分隔壁部31W的周围循环。通过螺杆33搅拌显影剂,从而使色粉摩擦带电。
显影辊32平行地配置在右侧的螺杆33的上方。显影辊32具备永磁体和由覆盖永磁体的周围的非磁性材料形成的显影套筒。显影辊32的轴32S由设置在显影壳体31的前后两端部的轴承支撑,从显影壳体31的前后两端部的外表面突出。在显影辊32的轴32S的后端部,设置有从动齿轮32G。开口部31A形成在显影壳体31的上部的右侧,从开口部31A露出的显影辊32的外周面与感光鼓11的外周面对置。显影剂在显影辊32的表面形成磁刷的层。刮板34将前端部与显影辊32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将磁刷的层厚调整为规定的厚度。
在支撑框架60,设置有支撑显影壳体31的下部的感光体单元24侧的前后两处的支点61。在显影壳体31的下部,设置有与支点61连接的支点连接部31P。支点61和支点连接部31P作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的旋转支点发挥功能。显影壳体31能够以支点61为中心摆动。在支点61的左方,设置有施力部件35。施力部件35例如是插入在支撑框架60与显影壳体31之间的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35对显影壳体31向感光体壳体21侧施力。此外,也可以代替施力部件35而使用偏心凸轮或磁力弹簧等,或者也可以使用通过重力将显影壳体31向感光体壳体21侧推压的结构。
图4以及图5表示显影壳体31摆动的情况。图4表示抵抗施力部件35的施力的力未作用的状态,是显影辊32最接近感光鼓11的状态,即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接触的状态。图5表示抵抗施力部件35的施力而将显影壳体31沿逆时针方向回推的状态,是显影辊32从感光鼓11离开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
接着,对用于调整成像装置6的后侧的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间隔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感光体单元24以及显影单元14的后侧的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设置有第一调整部件51以及第二调整部件52的情况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一调整部件51以及第二调整部件52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一调整部件51以及第二调整部件52的后视图。图10是表示设置有感光鼓11的轴11S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轴(例如,轴11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某一方;第二轴(例如,轴32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例如,感光体壳体21),用于支撑第一轴;第二壳体(例如,显影壳体31),用于支撑第二轴;圆筒状的支撑部22,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轴向的端部,不与第一轴接触地包围第一轴;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其嵌合在支撑部22的外侧,能够沿着支撑部22的周向旋转。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成为相对于支撑部22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并与第二壳体接触。此外,轴11S、轴32S、感光体壳体21以及显影壳体31如上所述。以下,主要对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进行说明。
[支撑部22]
支撑部22(参照图6)从感光体壳体21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支撑部22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感光鼓11的轴11S的后端部(参照图10)通过支撑部22向支撑部22的后方突出。支撑部22的内径比感光鼓11的轴11S的直径大。支撑部22的中心与轴11S的中心一致。支撑部22设置成不与轴11S接触地包围轴11S。
[第一调整部件51]
第一调整部件51(参照图7至图9)作为整体是圆环状的部件。第一调整部件51的内周面为圆形。第一调整部件51嵌合在支撑部22的外侧,能够沿着支撑部22的周向旋转,
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作为整体是接近圆形的形状。外周面51o中的显影单元14侧的部分相对于支撑部22偏心。具体而言,外周面51o中的显影单元14侧的部分(图9中左侧的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图9表示外周面51o从表示圆的假想线C沿顺时针方向逐渐离开的情况。在外周面51o的直径逐渐增大的部分,设置有成为第一调整部件51的旋转角的基准的刻度51S。
在感光体壳体21的支撑部22的下方,设置有螺纹孔26(参照图6)。在第一调整部件51的下部,在与螺纹孔2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沿着周向的长孔51H(参照图8以及图9)。当经由长孔51H宽松地拧入螺钉90时(参照图7),能够在长孔51H的范围内调整第一调整部件51的旋转角。
[第二调整部件52]
第二调整部件52(参照图7至图9)设置在显影壳体31的后端部。第二调整部件52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与第一调整部件5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一致。第二调整部件52是作为整体在左右方向上为细长板状的部件。第二调整部件52具备比显影辊32的轴32S的直径大的开口部52A。轴32S通过开口部52A向第二调整部件52的后方突出。第二调整部件52设置成开口部52A不与轴32S接触。在第二调整部件52的右端部,设置有向右方以弓状鼓出的接触面52F。
在显影壳体31的后端部,在轴32S的右下方,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销37(参照图6以及图7)。在第二调整部件52,设置有收容销37的长孔52Ha(参照图8以及图9)。在显影壳体31的后端部,在轴32S的左方设置有螺纹孔36。在第二调整部件52,在与螺纹孔36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长孔52Hb。当经由长孔52Hb宽松地拧入螺钉90时,能够在长孔52Hb的范围内调整第二调整部件52的左右方向。第二调整部件52通过焊接固定在显影壳体31。在通过第一调整部件51的旋转调整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之间的间隔之后,第一调整部件51通过焊接固定在感光体壳体21。
由于显影壳体31被施力部件35向感光体壳体21侧施力,因此第二调整部件52的接触面52F与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的左侧的部分抵接(参照图9)。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的左侧的部分的直径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其结果是,通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调整部件51,显影辊32接近感光鼓11,通过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调整部件51,显影辊32从感光鼓11离开。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轴(例如,轴11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某一方;第二轴(例如,轴32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例如,感光体壳体21),用于支撑第一轴;第二壳体(例如,显影壳体31),用于支撑第二轴;圆筒状的支撑部22,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第一轴的轴向的端部,不与第一轴接触地包围第一轴;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其嵌合在支撑部22的外侧,能够沿着支撑部22的周向旋转。第一调整部件51的外周面51o成为相对于支撑部22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并与第二壳体接触。
根据该结构,第一调整部件51由支撑部22遍及整周地支撑,因此,与能够向接近以及远离第二轴的方向移动的部件相比,不易变形。另外,即使第二调整部件52作用回推第一调整部件51的力,第一调整部件51也不旋转,因此第一轴和第二轴的间隔不变动。另外,通过使相对于支撑部22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沿着周向旋转来进行间隔的调整,因此容易进行微调整。另外,由于支撑部22不与第一轴接触,因此第一轴的旋转引起的振动难以传递到第一调整部件51以及第二调整部件52。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提高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间隔的调整的精度。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第一壳体具备与支撑部22相邻的螺纹孔26。第一调整部件51在与螺纹孔26对应的位置具备沿着周向的长孔51H。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固定第一调整部件51的旋转角的基础上将第一调整部件51熔敷在第一壳体,因此能够抑制熔敷处理时的旋转角的偏移。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开口部52A,该开口部52A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二轴的轴向的端部,比第二轴的直径大,具备第二调整部件52,该第二调整部件52使开口部52A不与第二轴接触地包围第二轴,第二调整部件52与第一调整部件51接触。根据该结构,第二轴的旋转引起的振动难以传递到第二调整部件5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因此能够抑制振动引起的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距离的变动。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具备施力部件35,其对显影辊32向接近感光鼓11的方向施力。根据该结构,能够提高显影辊32的定位的可靠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的后端部,但是,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也可以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的前端部。另外,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也可以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的前后两端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但是,支撑部22以及第一调整部件51也可以设置在显影壳体31。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用于调整成像装置6的前侧的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间隔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感光体单元24以及显影单元14的前侧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设置有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一接触部件41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第二接触部件42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设置有第一盖71以及第二盖72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6是第一盖71以及第二盖72的主视图。图17是表示图16的I-I线剖面的剖视图。此外,图17表示感光体单元24被向前方拉出的状态。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轴(例如,轴11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某一方;第二轴(例如,轴32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例如,感光体壳体21),用于支撑第一轴,能够沿轴向插拔;第二壳体(例如,显影壳体31),用于支撑第二轴,能够沿轴向插拔;第一接触部件41,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轴向的端部;第二接触部件42,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轴向的端部,与第一接触部件41接触;第一盖71,其覆盖第一接触部件41;第一清扫部件71C,其设置在第一盖71,在第二壳体被插拔的情况下与第二接触部件42相互摩擦。此外,轴11S、轴32S、感光体壳体21以及显影壳体31如上所述。以下,主要对第一接触部件41、第二接触部件42、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进行说明。
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参照图12)是以与感光鼓11的轴11S和显影辊32的轴32S交叉的线的方向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板状的部件。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1的轴11S位于比显影辊32的轴32S稍靠上方。因此,与感光鼓11的轴11S和显影辊32的轴32S交叉的线以感光鼓11侧(右侧)变高的方式倾斜。因此,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也以右侧稍高的方式倾斜地配置。以下,将与感光鼓11的轴11S和显影辊32的轴32S交叉的线的方向称为调整方向A。
[第一接触部件41]
在第一调整部件41(参照图13)的左端部,设置有向左方以弓状鼓出的接触面41F。在第一接触面41F的右方,从左开始依次设置有开口部41A、夹具插入部41J以及长孔41Ha。在接触面41F与开口部41A之间的向下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长孔41Hb。开口部41A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大致圆形的孔,直径比感光鼓11的轴11S的直径大。夹具插入部41J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长孔41Ha、41Hb沿前后方向贯通,以调整方向A为长边方向形成。
在感光体壳体21的前端部(参照图11)设置有与长孔41Ha对应的螺纹孔26和插入长孔41Hb的销27。感光鼓11的轴11S的前端部插入开口部41A(参照图12)。第一接触部件41经由长孔41Ha通过螺钉90固定在感光体壳体21。
[第二接触部件42]
第二接触部件42(参照图14)具有大致与第一接触部件41共通的基本形状。在第二接触部件42的右端部,设置有向右方以弓状鼓出的接触面42F。在接触面42F的左方,从右开始依次设置有开口部42A、夹具插入部42J以及长孔42Ha。接触面42F与开口部42A的距离比接触面41F与开口部41A的距离短。在接触面42F与开口部42A之间的向下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长孔42Hb。开口部42A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大致圆形的孔,直径比显影辊32的轴32S的直径大。夹具插入部42J是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孔。长孔42Ha、42Hb沿前后方向贯通,以调整方向A为长边方向形成。
在显影壳体31的前端部(参照图11)设置有与长孔42Ha对应的螺纹孔36和插入长孔42Hb的销37。显影辊32的轴32S的前端部插入开口部42A(参照图12)。第二接触部件42经由长孔42Ha通过螺钉90固定在显影壳体31。
经由长孔41Ha、42Ha宽松地拧入螺钉90,使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中一方或双方沿着调整方向A移动,由此调整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间隔。
[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
感光体壳体21的前端部以及第一接触部件41被第一盖71(参照图15以及图16)覆盖。第一盖71在与感光鼓11的轴11S对应的位置具备直径比轴11S大的开口部71A。轴11S通过开口部71A向第一盖71的前方突出。第一盖71的左上部71F形成为沿着感光鼓11的外周面的凸形的圆弧状。在第一盖71的左上部71F,设置有第一清扫部件71C。第一清扫部件71C例如是刷子。
显影壳体31的前端部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被第二盖72覆盖。第二盖72在与显影辊32的轴32S对应的位置具备直径比轴32S大的开口部72A。轴32S通过开口部72A向第二盖72的前方突出。第二盖72的右上部72F形成为不与第一盖71干扰的凹形的圆弧状。在第二盖72的右上部72F,设置有第二清扫部件72C。第二清扫部件72C例如是毛比第一清扫部件71C长的刷子。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7至图19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安装有显影单元14的状态下安装感光体单元24的情况下的动作的I-I线剖视图。
感光体单元24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插入到后方(参照图17)。此时,为了防止感光体单元24和显影单元14之间的干扰,如图5所示,预先对施力部件35作用阻力,使显影单元14离开感光体单元24。
第二清扫部件72C的前端部位于第一接触部件41的里侧(后方)。随着感光体单元24被推入,第一接触部件41接近第二清扫部件72C。当第一接触部件41的后端部通过第二清扫部件72C的前端部的位置时,第一接触部件41在与第二清扫部件72C相互摩擦的同时向后方移动(参照图18)。其结果是,在异物附着于第一接触部件41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清扫部件72C除去异物。
当感光体单元24的插入完成时,第一接触部件41与第二接触部件42对置(参照图19)。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去除对施力部件35的阻力,使显影单元14接近感光体单元24。其结果是,第一接触部件41和第二接触部件42接触,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
图20至图22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安装有感光体单元24的状态下安装显影单元14的情况下的动作的I-I线剖视图。
显影单元14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插入到后方(参照图20)。在该情况下也同样,为了防止感光体单元24和显影单元14之间的干扰,如图5所示,预先对施力部件35作用阻力,使显影单元14离开感光体单元24并插入。
第一清扫部件71C的前端部位于第二接触部件42的里侧(后方)。随着显影单元14被推入,第二接触部件42接近第一清扫部件71C。当第二接触部件42的后端部通过第一清扫部件71C的前端部的位置时,第二接触部件42在与第一清扫部件71C相互摩擦的同时向后方移动(参照图21)。其结果是,在异物附着于第二接触部件42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清扫部件71C除去异物。
当第二接触部件42通过第一清扫部件71C的位置时,第二清扫部件72C在与第一清扫部件71C相互摩擦的同时向后方移动。此时,由于第一清扫部件71C和第二清扫部件72C的毛的长度相互不同,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清扫部件71C与第二清扫部件72C的缠绕。
当显影单元14的插入完成时,第二接触部件42与第一接触部件41对置(参照图22)。在这种状态下,如图4所示,去除对施力部件35的阻力,使显影单元14接近感光体单元24。其结果是,第一接触部件41和第二接触部件42接触,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隔开规定的间隔对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一轴(例如,轴11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某一方;第二轴(例如,轴32S),其设置在感光鼓11以及显影辊32中的另一方;第一壳体(例如,感光体壳体21),用于支撑第一轴,能够沿轴向插拔;第二壳体(例如,显影壳体31),用于支撑第二轴,能够沿轴向插拔;第一接触部件41,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轴向的端部;第二接触部件42,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轴向的端部,与第一接触部件41接触;第一盖71,其覆盖第一接触部件41;第一清扫部件71C,其设置在第一盖71,在第二壳体被插拔的情况下与第二接触部件42相互摩擦。根据该结构,能够除去附着在用于调整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间隔的第二接触部件42上的异物。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距离的调整的精度。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第二盖72,其覆盖第二接触部件42;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其设置在第二盖72,在插拔第一壳体的情况下与第一接触部件41相互摩擦。根据该结构,能够除去附着在第二接触部件42上的异物以及附着在第一接触部件41上的异物。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显影辊32与感光鼓11的距离的调整的精度。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是毛的长度相互不同的刷子。根据该结构,与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的毛的长度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一清扫部件71C与第二清扫部件72C的缠绕。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变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双方都是刷子,但也可以是,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中的某一方是毛毡,第一清扫部件71C以及第二清扫部件72C中的某一方是刷子。根据该结构,也能够抑制第一清扫部件71C与第二清扫部件72C的缠绕。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以及显影壳体31的前端部,但第一接触部件41以及第二接触部件42也可以设置在感光体壳体21以及显影壳体31的后端部。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感光鼓;
显影辊;
第一轴,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鼓以及显影辊中的某一方;
第二轴,其设置在所述感光鼓以及所述显影辊中的另一方;
第一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轴;
第二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轴;
圆筒状的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轴的轴向的端部,不与所述第一轴接触地包围所述第一轴;以及
第一调整部件,其嵌合在所述支撑部的外侧,能够沿着所述支撑部的周向旋转,所述第一调整部件的外周面成为相对于所述支撑部偏心的圆弧状的曲面,并与所述第二壳体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具备与所述支撑部相邻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调整部件在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具备沿着所述周向的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开口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的端部,比所述第二轴的直径大,还具备第二调整部件,其使所述开口部不与所述第二轴接触地包围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二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一调整部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施力部件,其对所述显影辊向接近所述感光鼓的方向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调整部件的所述外周面中的所述显影辊侧的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直径逐渐增大,在所述直径逐渐增大的部分,设置有成为所述第一调整部件的旋转角的基准的刻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103751A JP2024004212A (ja) | 2022-06-28 | 2022-06-2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2-103751 | 2022-06-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36665A true CN116736665A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902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761372.5A Pending CN116736665A (zh) | 2022-06-28 | 2023-06-26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418210A1 (zh) |
JP (1) | JP2024004212A (zh) |
CN (1) | CN11673666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04213A (ja) * | 2022-06-28 | 2024-0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91265A (ja) * | 2000-09-11 | 2002-03-27 | Toshiba Tec Corp |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4004213A (ja) * | 2022-06-28 | 2024-01-1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22
- 2022-06-28 JP JP2022103751A patent/JP2024004212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6-25 US US18/213,874 patent/US2023041821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6-26 CN CN202310761372.5A patent/CN116736665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4004212A (ja) | 2024-01-16 |
US20230418210A1 (en) | 2023-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86182B2 (ja) |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28455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 |
JP6950147B2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
EP1229406A2 (en) | Coupling part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in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4086182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2470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567445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673666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230418207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remove foreign matter stuck to member for adjusting clearance between developing roller and photoconductor drum | |
US8538291B2 (en) | Developing cartridge | |
US1173364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wingable development holder | |
US1034573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ment unit | |
JP754024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173364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ment method | |
JP2010197777A (ja) |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
US1176845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tachable drum unit | |
JP49554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008282B2 (ja) | 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972805B2 (ja) | 像保持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77613B2 (ja)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2114390A (ja) | トナー搬送装置 | |
CN11867209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8778389A (zh) | 齿轮连结构造、驱动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12180701A (zh)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9008232A (ja) |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