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736A -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07736A CN116707736A CN202310676372.5A CN202310676372A CN116707736A CN 116707736 A CN116707736 A CN 116707736A CN 202310676372 A CN202310676372 A CN 202310676372A CN 116707736 A CN116707736 A CN 116707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service
- transmission rate
- predicted
- 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降低辅载波资源的浪费。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载波聚合的核心思想是支持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在多个载波上同时进行数据传输。通过载波聚合技术使得无线通信网络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的吞吐量显著提升。
目前业内的传统做法是根据信道质量或者根据用户业务的数据量进行辅载波的激活/去激活。但是单一根据信道质量或者用户业务的数据量进行辅载波的激活/去激活,会激活不必要的辅载波,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降低辅载波资源的浪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其中,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以及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RB信息,主载波信息包括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辅载波信息包括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来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并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进一步地,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可以理解的,预测信噪比是在激活辅载波之前确定的预测值,基于该预测值,可以提前确定是否需要激活辅载波。如此,避免了不必要的辅载波激活,减少了辅载波资源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包括:在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实际传输速率大于业务需求速率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包括: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根据QoS等级,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将第一需求速率和第二需求速率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包括: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根据预测信号接收功率和干扰噪声,计算得到预测信噪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满足以下关系:
Rs=Rp-Ld-δ
其中,Rs为预测信号接收功率;Rp为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Ld为路损差;δ为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实际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业务需求速率时,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包括:根据预测信噪比,确定第二MCS索引值;根据第二MCS索引值和第二PRB信息,确定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干扰噪声是基于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以及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确定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其中,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以及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RB信息,主载波信息包括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辅载波信息包括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实际传输速率大于业务需求速率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根据QoS等级,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将第一需求速率和第二需求速率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根据预测信号接收功率和干扰噪声,计算得到预测信噪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满足以下关系:
Rs=Rp-Ld-δ
其中,Rs为预测信号接收功率;Rp为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Ld为路损差;δ为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测信噪比,确定第二MCS索引值;根据第二MCS索引值和第二PRB信息,确定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干扰噪声是基于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以及辅载波的所在频段外的干扰确定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相关方法的步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服务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服务端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或者,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客户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客户端能够执行如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硬件结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载波聚合技术使得通信网络系统以及终端设备的吞吐量有显著提升,目前业内的传统做法是根据信道质量或者用户业务数据量进行辅载波的激活/去激活,以实现载波聚合技术。但是单一根据信道质量或用户业务数据量进行辅载波的激活/去激活,不仅不会明显提升用户体验,还会占用更多的资源。例如,用户业务为在线视频播放业务,即使业务数据量达到门限,需要激活辅载波以提升数据速率,但视频的码率是一定的,数据速率提高也不一定会提升用户的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来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并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进一步地,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如此,避免了不必要的辅载波激活,减少了辅载波资源的浪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100包括基站101和终端设备102。
基站101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侧设备。其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系统,又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又称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或5G NR系统。或者,该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是5G系统的再下一代系统。其中,5G系统中的接入网可以称为新一代无线接入网(new generation-radio accessnetwork,NG-RAN)。
其中,基站101可以是4G系统中采用的演进型基站(eNB)。或者,基站101也可以是5G系统中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的基站(gNB)。当基站101采用集中分布式架构时,通常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和至少两个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集中单元中设置有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协议栈;分布单元中设置有物理(physical,PHY)层协议栈,这里对基站1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予限定。
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订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程站、接入点、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设备、或用户装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01与终端设备102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空口建立无线连接。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4G)标准的无线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是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5G)标准的无线空口,比如该无线空口是新空口;或者,该无线空口也可以是基于5G的更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的无线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101与终端设备102之间可进行上下行数据的传输,基站101将辅载波104配置给终端设备102,此时终端设备102与主载波103相连接。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该载波聚合的控制装置(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控制装置)可以是某一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图2所示,该控制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1、收发器202以及通信线路203。
进一步的,该控制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4。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4以及收发器2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203连接。
其中,处理器201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2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收发器2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收发器202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203,用于在控制装置2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2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2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2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2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204可以位于控制装置200内,也可以位于控制装置2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装置2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2中的处理器2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控制装置200还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2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205是显示屏、扬声器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控制装置200可以是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2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控制装置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控制装置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此外,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信息或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控制装置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
其中,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索引值以及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信息。主载波信息包括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辅载波信息包括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
其中,第一PRB信息为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主载波为终端设备分配的PRB的个数,路径损耗是指在经过信道衰落之后得到的接收信号与原始发射信号的能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可以包括邮件、网页浏览、即时通信、流媒体、网络电话、彩信、文件传输、点对点业务等。QoS等级可以分为第一等级、第二等级以及第三等级。其中,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的优先级依次降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与QoS等级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为待传输业务分配的QoS等级。
示例性的,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划分为数据吞吐量受限业务、延迟受限业务以及无限制业务。其中,数据吞吐量受限业务对应的QoS等级为第一等级,延迟受限业务对应的QoS等级为第二等级,无限制业务对应的等级为第三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与MCS索引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第一MCS索引值。
其中,信道质量用于表示终端设备与基站之间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好坏。在一些实施例中,信道质量可以通过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进行指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CQI)来获取信道质量,本申请实施例不对该信道质量的获取方式进行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与MCS索引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信道质量 | MCS索引值 |
信道质量1 | 7 |
信道质量2 | 8 |
信道质量3 | 9 |
可以理解的,根据上述预设对应关系,在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都有一个根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的MCS索引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载波信息还包括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辅载波的重叠覆盖度以及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
其中,辅载波的重叠覆盖度反映载波叠加的程度,也即辅载波所在区域有多少个强信号载波进行了重复的覆盖。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包括阻塞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等。
可选的,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可以是预先设定的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载波的干扰噪声是基于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以及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辅载波的每个邻区的PRB占用率,确定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平均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设周期内,采集辅载波所在区域内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采样点。若辅载波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RSRP)与每个采样点的邻区的RSRP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将采样点记为重叠覆盖采样点。例如,第三预设阈值为6。
进一步地,将重叠覆盖采样点个数与总的采样点个数的比值,确定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
其中,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有下述公式(1)得到:
其中,Os为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Noverlay为重叠覆盖采样点个数;N为总的采样点个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平均值、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以及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计算得到辅载波的干扰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载波的干扰噪声可以由下述公式(2)得到:
NS=B1×Ls+B2×Os+B3×Is+B4 公式(2)
其中,NS为辅载波的干扰噪声;B1、B2、B3、B4为系数;Ls为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平均值;Os为辅载波与邻区的重叠覆盖度;Is为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
可选的,系数B1、系数B2、系数B3、系数B4是基于辅载波的历史干扰噪声、辅载波的历史邻区的PRB占用率平均值、辅载波与邻区的历史重叠覆盖度以及机器学习模型确定的。
S102、控制装置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业务类型和QoS等级,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根据第一MCS索引值和第一PRB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以下对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的确定过程具体说明:
(1)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业务类型对应不同的需求速率,因此可以预先将不同的业务类型与不同的需求速率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然后根据业务类型与需求速率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例如,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视频播放业务,则该第一需求速率为1.2Mbps。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QoS等级,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QoS等级对应不同的需求速率,QoS等级的优先级越高,需求速率也就越大。因此还可以预先将不同的QoS等级与不同的需求速率之间建立对应关系,然后根据QoS等级与需求速率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一需求速率和第二需求速率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示例性的,若第一需求速率为1.2Mbps,第二需求速率为1.1Mbps,由于第一需求速率大于第二需求速率,则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为第一需求速率。
若第一需求速率为1.2Mbps,第二需求速率为1.3Mbps,由于第二需求速率大于第一需求速率,则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为第二需求速率。
若第一需求速率为1.2Mbps,第二需求速率为1.2Mbps,由于第一需求速率等于第二需求速率,则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为第一需求速率或者第二需求速率。
(2)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MCS索引值和第一PRB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可选的,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的选取有预设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包括MCS索引值、PRB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示例性的,MCS索引值、PRB信息与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可以如下述表2所示。
表2
可以理解的,根据上述预设对应关系,在MCS索引值或PRB信息发生变化时,都有一个根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的实际传输速率。
S103、控制装置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03可以实现为以下步骤:
S1031、控制装置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是基于主载波的预设传播模型、主载波所在频段、辅载波的预设传播模型以及辅载波所在频段确定的。主载波所在频段与辅载波所在频段的差值越大,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越大。
示例性的,预设传播模型可以是Cost231-Hata模型、Okumura-Hata模型等。若主载波的预设传播模型为Okumura-Hata模型,主载波所在频段为2.1GHz,辅载波的预设传播模型为Cost231-Hata模型,辅载波所在频段为900MHz,则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为-5.5dB。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载波的发射功率是由控制装置的天线数与单个天线的发射功率的乘积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由下述公式(3)得到:
Rs=Rp-Ld-δ 公式(3)
其中,Rs为预测信号接收功率;Rp为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Ld为路损差;δ为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总发射功率的差值。
S1032、控制装置根据预测信号接收功率和干扰噪声,计算得到预测信噪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测信噪比由下述公式(4)得到:
其中,SINRs为预测信噪比;Rs为预测信号接收功率;Ns为辅载波的干扰噪声。
S104、控制装置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步骤S104可以实现为以下步骤:
S1041、控制装置在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时,确定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在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可以理解的,在终端设备开启载波聚合功能时,启动计时器,并在计时器所记录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才可以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测传输速率的计算方法具体实现为以下步骤:
S1、控制装置根据预测信噪比,确定第二MCS索引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预测信噪比,确定辅载波的信道质量,进一步地,根据信道质量与MCS索引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第二MCS索引值。
S2、控制装置根据第二MCS索引值和第二PRB信息,确定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
关于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参考上述步骤S102中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控制装置根据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之和,作为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其中,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由下述公式(5)得到:
Thpp=Thpa+Thpps公式(5)
其中,Thpp为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Thpa为实际传输速率;Thpps为预测数据传输速率。
S1042、控制装置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可选的,第一预设阈值大于1,例如,第一预设阈值为1.1、1.2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进一步地,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进行辅载波激活操作。
可以理解的,若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说明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比原先实际传输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此时,可以认为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能够满足用户体验的最优保障速率。相反的,若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认为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不能够满足用户体验的最优保障速率,因此,不进行辅载波激活操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需求速率大于实际传输速率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
其中,信道质量测量值可以是RSRP,也可以是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这里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A4测量指示或者A6测量指示,对辅载波进行测量,并将信道质量测量值发送给基站。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可选的,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是控制装置根据实际经验确定的,还可以是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这里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按照第一预设周期,周期性的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为了提高控制装置的效率,控制装置按照第二预设周期,周期性的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进而周期性的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其中,第二预设周期是第一预设周期的N倍,N为正整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来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并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进一步地,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可以理解的,预测信噪比是在激活辅载波之前确定的预测值,基于该预测值,可以提前确定是否需要激活辅载波。如此,避免了不必要的辅载波激活,减少了辅载波资源的浪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还根据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进行载波聚合的控制。
可以理解的,用户在使用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时候,往往形成各自的流量使用习惯。例如,在工作日的8点-18点,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多为即时通信或者邮件,业务需求速率较低,可以不需要载波聚合以提升传输速率。在工作日的7点-8点或者18点-19点,或者在周末的休息时间,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多为网页浏览、流媒体等,业务需求速率较高,需要载波聚合以提升传输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用设定值进行标记。
可选的,将用户在工作日的8点-18点的流量使用习惯,标记为第一设定值。将用户在工作日的7点-8点或者18点-19点,或者在周末的休息时间的流量使用习惯,标记为第二设定值。其中,第一设定值可以是0,第二设定值可以是1。
可选的,若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平均使用流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将用户的流量使用习惯,标记为第二设定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上有待传输的业务时,控制装置除了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外,还获取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辅助信息(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UAI)技术发送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为第一设定值,且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的情况下,不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为第一设定值,且业务需求速率大于实际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并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为第二设定值,且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实际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并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或者,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不激活辅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流量使用习惯的设定值为第二设定值,且业务需求速率大于实际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并在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控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200。如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200包括:获取模块301和处理模块302。其中,获取模块301和处理模块302连接。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其中,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以及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RB信息,主载波信息包括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辅载波信息包括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类型、QoS等级、第一MCS索引值以及第一PRB信息,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处理模块302,用于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
处理模块302,还用于根据业务需求速率、实际传输速率以及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辅载波。
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在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者等于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实际传输速率和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在预测传输速率与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辅载波。
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根据QoS等级,确定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将第一需求速率和第二需求速率中的最大值,确定为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根据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根据预测信号接收功率和干扰噪声,计算得到预测信噪比。
处理模块302,具体用于根据预测信噪比,确定第二MCS索引值;根据第二MCS索引值和第二PRB信息,确定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根据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当然,控制装置20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单元模块。并且,上述功能单元的具体所能实现的功能也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对应的功能,控制装置200的其他模块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其所对应方法步骤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存储器402存储有处理器401可执行的指令;处理器401被配置为执行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前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其中,所述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以及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RB信息,所述主载波信息包括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所述辅载波信息包括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所述QoS等级、所述第一MCS索引值以及所述第一PRB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所述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所述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所述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
根据所述业务需求速率、所述实际传输速率以及所述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所述辅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业务需求速率、所述实际传输速率以及所述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所述辅载波,包括:
在所述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所述实际传输速率和所述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所述预测传输速率与所述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所述辅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实际传输速率大于所述业务需求速率时,接收终端设备上报的信道质量测量值;
在所述信道质量测量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激活所述辅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业务类型、所述QoS等级、所述第一MCS索引值以及所述第一PRB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类型,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第一需求速率;
根据所述QoS等级,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第二需求速率;
将所述第一需求速率和所述第二需求速率中的最大值,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所述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所述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所述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包括:
根据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所述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所述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所述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预测信号接收功率和所述干扰噪声,计算得到所述预测信噪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载波的预测信号接收功率满足以下关系:
Rs=Rp-Ld-δ
其中,Rs为所述预测信号接收功率;Rp为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Ld为所述路损差;δ为所述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实际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业务需求速率时,根据所述实际传输速率和所述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包括:
根据所述预测信噪比,确定第二MCS索引值;
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值和所述第二PRB信息,确定所述辅载波上的预测数据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预测数据传输速率和所述实际传输速率,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所述预测传输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噪声是基于所述辅载波的邻区的PRB占用率、所述辅载波与所述邻区的重叠覆盖度以及所述辅载波所在频段外的干扰确定的。
9.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主载波信息、辅载波信息;其中,所述业务信息包括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分配的服务质量QoS等级、第一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索引值以及为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物理资源块PRB信息,所述主载波信息包括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发射功率以及路径损耗,所述辅载波信息包括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当前可用的第二PRB信息、路径损耗以及干扰噪声;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类型、所述QoS等级、所述第一MCS索引值以及所述第一PRB信息,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需求速率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
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主载波的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载波的发射功率与所述辅载波的发射功率的差值以及所述主载波的路径损耗与所述辅载波的路径损耗的差值,计算所述辅载波的预测信噪比;
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业务需求速率、所述实际传输速率以及所述预测信噪比,确定是否激活所述辅载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业务需求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实际传输速率时,根据所述实际传输速率和所述预测信噪比,计算激活辅载波后的预测传输速率;
在所述预测传输速率与所述实际传输速率的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激活所述辅载波。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软件指令;
当所述计算机软件指令在电子设备中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76372.5A CN116707736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676372.5A CN116707736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7736A true CN116707736A (zh) | 2023-09-05 |
Family
ID=8783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676372.5A Pending CN116707736A (zh) | 2023-06-07 | 2023-06-07 |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07736A (zh) |
-
2023
- 2023-06-07 CN CN202310676372.5A patent/CN11670773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1592B2 (en) | Flexible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for ad hoc deployed wireless networks | |
US8942161B2 (en) | Weighted fair sharing of a wireless channel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 |
AU2016336443B2 (en) | PTT network with radio condition aware media packet aggregation scheme | |
US8918114B2 (en) |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in a multi-carrier MAC to achieve fairness | |
US9807778B2 (en) |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 |
US9204428B2 (en)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asks sent at constant PSD | |
CA2625968C (en) | Us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messages in a multi-carrier mac to achieve fairness | |
US20140233439A1 (en) | Downlink-uplink configuration determination | |
CN108702790B (zh) | 一种非授权频谱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终端设备 | |
CN114402561B (zh) | 选择特定于用户设备的时分双工时隙格式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474736A (zh) |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7201369A (zh) | 网络速率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18434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6707736A (zh) | 一种载波聚合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02691B (zh) | 一种发送通信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5066929A1 (zh) | 选择无线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160302221A1 (en) | Schedule weight adjustment method | |
Kumar et al. | Cognitive channel acc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ed in IOT | |
Shen et al. | Experiments on a multichannel multi-interface wireless mesh network | |
CN114554539B (zh) |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349377A1 (en) | Communicating on a first channel and a second channel | |
Chiu et al. | Efficient multi-radio selections for device-to-device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 |
Popova et al. | Efficiency and dependability of direct mobile-to-mobile data transfer for UMTS downlink in multi-service networks | |
CN117479130A (zh) | 侧行链路质量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HEOW | An Admission Control Method for IEEE 802.11 e Contention Access Mechanis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