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7575B -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7575B
CN116707575B CN202310927758.9A CN202310927758A CN116707575B CN 116707575 B CN116707575 B CN 116707575B CN 202310927758 A CN202310927758 A CN 202310927758A CN 116707575 B CN116707575 B CN 1167075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ovable end
radio frequency
fixed end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277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7575A (zh
Inventor
李志茂
周游
徐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zh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2775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7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75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该射频端口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分流模块;八个开关和分流模块相互连接。通过控制开关切换可以使得射频端口电路支持单发、单收、同时收发、收发环回、功率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简化射频端口电路结构,由于该射频端口电路通过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搭配组成,能够使得在单发时发射功率更大,单收时接收灵敏度提高,单发和单收时隔离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仅一种射频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无需增加其他电路,物料成本降低,PCB尺寸减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支持同时收发信号的射频端口电路,大多采用微带功分合路或电阻分流器的电路结构,其中:
通过微带功分合路实现同时收发信号,会导致收发的隔离度受功分的影响,其需加大后级的收发隔离,增加隔离器件,且微带功分器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尺寸较大。
电阻分流器的电路结构的隔离度也小,后级也需要增加隔离器件;PCB尺寸比微带功分合路小,但需做微带线阻抗匹配保证3个端口的驻波;其插入损耗较大,损失发射功率,降低接收灵敏度。
如何提供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其发射和接收具有高隔离度,同时PCB尺寸较小,又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存在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射频端口电路无法满足发射和接收具有高隔离度,同时PCB尺寸较小,又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能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分流模块;分流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分流模块的公共端连接;
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射频端口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发射接口连接,第三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接地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与第四开关的不动端连接,第四开关的第二动端与第五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接收接口连接;
分流模块的公共端与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分流模块的第一端与第六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第六开关的第二动端与第八开关的不动端连接;分流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七开关不动端与第五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七开关的第二动端与第八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与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射频端口、发射接口、接收接口和功率检测接口和如第一方面任一的射频端口电路;
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射频端口连接;
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发射接口连接;
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接收接口连接;
射频端口电路的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与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通过控制开关切换可以使得射频端口电路支持单发、单收、同时收发、收发环回、功率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简化射频端口电路结构,由于该射频端口电路通过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搭配组成,能够使得在单发时发射功率更大,单收时接收灵敏度提高,单发和单收时隔离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仅一种射频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无需增加其他电路,物料成本降低,PCB尺寸减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为单发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为单收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为收发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为收发环回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为功率检测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如图1~图5所示,该射频端口电路包括: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第八开关sw8和分流模块;分流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分流模块的公共端连接。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射频端口RF Port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一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发射接口连接,第三开关sw3的第二动端与接地端连接,第一开关sw1的第二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连接,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二动端连接,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接收接口连接。
分流模块的公共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动端连接,分流模块的第一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动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动端连接,第六开关sw6的第二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不动端连接;分流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七开关sw7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一动端连接,第七开关sw7的第二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一动端连接,第八开关sw8的第二动端与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图1~图5中,Tx表示发送,Rx表示接收。该发射接口、接收接口和功率检测接口分别为用于发射信号、接收信号和功率检测的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通过控制开关切换可以使得射频端口电路支持单发、单收、同时收发、收发环回、功率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简化射频端口电路结构,由于该射频端口电路通过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搭配组成,能够使得在单发时发射功率更大,单收时接收灵敏度提高,单发和单收时隔离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仅一种射频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无需增加其他电路,物料成本降低,PCB尺寸减小,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射频端口电路还包括第一衰减器att1和第一电阻R1。具体的,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通过第一衰减器att1与射频端口RF Port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开关sw1和射频端口RF Port之间增加衰减器,可以改善射频端口RF Port的驻波,提高性能。
如图1~图5所示,第三开关sw3的第二动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接地端连接。可选地,该第一电阻R1可以为50欧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分流模块包括分流器splitter、第二衰减器att2和第三衰减器att3。具体的,分流器splitter的公共端作为分流模块的公共端;分流器splitter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衰减器att2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动端连接;分流器splitter的第二端通过第三衰减器att3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动端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分流器和2个衰减器构成分流模块,相比于仅采用分流器,驻波更好。
可选地,上述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和第八开关sw8均为单刀双掷开关(SPDT,Single PoleDouble Throw),该单刀双掷开关的两端口的隔离度均大于或等于40 dB、且小于或等于48dB(即40 dB ~48 dB,包括两个端值)。各开关的隔离度根据其应用的通信装置的频率相关。当通信装置的频率不同时,开关的隔离度的数值也不同。
示例性地,当该射频端口电路应用的通信装置的频率在9kHz~8GHz之间时,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均为SPDT、且其两端口的隔离度为40 dB ~48 dB;第一衰减器att1至第三衰减器att3均为3dB固定衰减器;分流器splitter由两个50欧姆电阻和微带线匹配组成,其隔离度为:在双端口侧中任一端口到单端口或者单端口到双端口侧任一端口的隔离度为6dB,双端口侧的一个端口到双端口侧的另一个端口隔离度为12dB。可以理解,同时通过第二衰减器att2和第三衰减器att3时的分流器splitter的隔离度为12dB,仅通过第二衰减器att2或第三衰减器att3的分流器splitter隔离度为6dB。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描述中,以第一开关sw1~第八开关 sw8的隔离度为40 dB,第一衰减器att1至第三衰减器att3均为3dB固定衰减器,分流器splitter的端口的隔离度为12dB为例进行隔离度计算。
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图1为射频端口电路为单发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配置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使射频端口电路处于单发状态,同时配置其他开关,使得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最大。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的具体配置如下: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七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八开关sw8的不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二动端连接。
下面对图1所示的射频端口电路进行收发隔离度计算:
第一条链路为sw3-sw2-sw6-sw8-sw7-sw5,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2+sw6+sw8=40+40+40=120 dB。
第二条链路为sw3-sw2-sw6-att2-splitter-att3-sw7-sw5,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2+att2+splitter+att3+sw7=40+3+12+3+40=98dB。
第三条链路为sw3-sw2-sw1-sw4-splitter-att3-sw7-sw5,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1+splitter+att3+sw7=40+6+3+40=89dB。
第四条链路为sw3-sw2-sw1-sw4-sw5,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1+sw4+sw5=40+40+40=120 dB。
综上,射频端口电路在单发状态时,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至少为89dB。
在第二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射频端口电路为单收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配置第一开关sw1、第四开关sw4和第五开关sw5,使射频端口电路处于单收状态,同时配置其他开关,使得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最大。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的具体配置如下: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七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八开关sw8的不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二动端连接。
下面对图2所示射频端口电路进行收发隔离度计算:
第一条链路为sw1-sw2-sw3,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1+sw2+sw3=40+40+40=120dB。
第二条链路为sw1-sw4-splitter-att2-sw6-sw2-sw3,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4+splitter+att2+sw6+sw3=40+6+3+40+40=129dB。
第三条链路为sw1-sw4-sw5-sw7-sw8-sw6-sw2-sw3,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sw5+sw8+sw3=40+40+40=120 dB。
综上,射频端口电路在单收状态时,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至少为120dB。
在第三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为射频端口电路为收发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配置第一开关sw1、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四开关sw4、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和第七开关sw7,使射频端口电路处于收发状态,同时配置其他开关,使得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最大。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的具体配置如下: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七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八开关sw8的不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一动端连接。
下面对图3所示的射频端口电路进行收发隔离度计算:
射频端口电路在收发状态时的接收和发射的隔离度取决于分流器splitter、第二衰减器att2和第三衰减器att3,其收发隔离度计算为att2+splitter+att3=3+12+3=18dB,因此,射频端口电路在收发状态时的收发隔离度为18dB。
在第四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射频端口电路为收发环回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配置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五开关sw5、第六开关sw6、第七开关sw7和第八开关sw8,使射频端口电路处于收发环回状态,同时配置其他开关,使得射频端口RF Port对环回链路影响最小。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的具体配置如下: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七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八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一动端连接。
下面对图4所示的射频端口电路进行射频端口RF Port与环回链路隔离度计算:
第一条链路为att1-sw1-sw2,射频端口RF Port与环回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w1+sw2=3+40+40=83dB。
第二条链路为att1-sw1-sw4-sw5,射频端口RF Port与环回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w4+sw5=3+40+40=83dB。
第三条链路为att1-sw1-sw4-splitter-att3-sw7,射频端口RF Port与环回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plitter+att3+sw7=3+6+3+40=52dB。
综上,射频端口电路在收发环回状态时,射频端口RF Port与环回链路的隔离度至少为52 dB。
在第五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为射频端口电路为功率检测状态时的开关配置示意图,配置第二开关sw2、第三开关sw3、第六开关sw6和第八开关sw8,使射频端口电路处于功率检测状态,同时配置其他开关,使射频端口RF Port对功率检测链路影响最小。第一开关sw1至第八开关sw8的具体配置如下:
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第一开关sw1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二开关sw2的不动端与第二开关sw2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第三开关sw3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四开关sw4的不动端与第四开关sw4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第五开关sw5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六开关sw6的不动端与第六开关sw6的第二动端连接;
第七开关sw7的不动端与第七开关sw7的第一动端连接;
第八开关sw8的不动端与第八开关sw8的第二动端连接。
下面对图5所示的射频端口电路进行射频端口RF Port与功率检测链路隔离度计算:
第一条链路为att1-sw1-sw2,射频端口RF Port与功率检测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w1+sw2=3+40+40= 83dB。
第二条链路为att1-sw1-sw4-sw5- sw7,射频端口RF Port与功率检测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w4+sw5+ sw7=3+40+40+40=123dB。
第三条链路为att1-sw1-sw4-splitter-att2-sw6,射频端口RF Port与功率检测链路隔离度计算为att1+splitter+att2+sw6=3+6+3+40=52dB。
综上,射频端口电路在功率检测状态时,射频端口RF Port与功率检测链路的隔离度至少为52dB。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射频仪表。该通信装置包括射频端口RF Port、发射接口、接收接口和功率检测接口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
参见图1~图5,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一开关sw1的不动端与射频端口RF Port连接;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三开关sw3的不动端与发射接口连接;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五开关sw5的不动端与接收接口连接;射频端口电路的第八开关sw8的第二动端与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与前面的各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及相同的有益效果,该通信装置中未详细示出的内容可参照前面的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实施例,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端口电路包括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通过控制开关切换可以使得射频端口电路支持单发、单收、同时收发、收发环回、功率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简化射频端口电路结构,由于该射频端口电路通过多个开关和分流模块搭配组成,能够使得在单发时发射功率更大,单收时接收灵敏度提高,单发和单收时隔离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性能,由于仅一种射频电路结构即可实现多种应用场景,无需增加其他电路,物料成本降低,PCB尺寸减小,降低成本。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五开关、第六开关、第七开关、第八开关和分流模块;所述分流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分流模块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射频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发射接口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接收接口连接;
所述分流模块的公共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分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连接;所述分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与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单发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至所述第八开关的具体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七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单收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至所述第八开关的具体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七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收发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至所述第八开关的具体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七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处于收发环回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至所述第八开关的具体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七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处于功率检测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至所述第八开关的具体配置包括: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六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所述第七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第八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衰减器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开关的不动端通过所述第一衰减器与所述射频端口连接;
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动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接地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模块包括分流器、第二衰减器和第三衰减器;
所述分流器的公共端作为所述分流模块的公共端;
所述分流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衰减器与所述第六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所述分流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衰减器与所述第七开关的第一动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四开关、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所述第七开关和所述第八开关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单刀双掷开关的两端口的隔离度不小于40 dB、且不大于48 dB。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端口、发射接口、接收接口和功率检测接口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射频端口电路;
所述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一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射频端口连接;
所述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三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发射接口连接;
所述射频端口电路的第五开关的不动端与所述接收接口连接;
所述射频端口电路的第八开关的第二动端与所述功率检测接口连接。
CN202310927758.9A 2023-07-27 2023-07-27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Active CN116707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7758.9A CN116707575B (zh) 2023-07-27 2023-07-27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7758.9A CN116707575B (zh) 2023-07-27 2023-07-27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75A CN116707575A (zh) 2023-09-05
CN116707575B true CN116707575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82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7758.9A Active CN116707575B (zh) 2023-07-27 2023-07-27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757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2649Y (zh) * 2007-05-24 2008-09-24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切换开关
CN110447146A (zh) * 2016-12-21 2019-11-12 英特尔公司 无线通信技术、装置和方法
CN111064492A (zh) * 2019-12-24 2020-04-24 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携式通信与导航测试仪的射频前端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78559A1 (en) * 2017-10-06 2019-04-11 Ppc Broadband, Inc.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2649Y (zh) * 2007-05-24 2008-09-24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切换开关
CN110447146A (zh) * 2016-12-21 2019-11-12 英特尔公司 无线通信技术、装置和方法
CN111064492A (zh) * 2019-12-24 2020-04-24 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便携式通信与导航测试仪的射频前端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7575A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4243B1 (ko) 분배기 및 통신 방법
CN110943757B (zh) 射频电路及电子设备
JPH04347937A (ja) 無線アンテナ切換装置
CN113271113B (zh) 射频系统、射频组件和通信设备
US7444119B2 (en) Method for sharing antennas of a wireless device
KR100633442B1 (ko) 마이크로파 에스피디티 스위치
CN113839688B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1669199A (zh) 功率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682885A (zh) 1t2r射频电路、无线通信设备
CN106452471B (zh) 一种gsm射频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终端
CN116707575B (zh) 射频端口电路和通信装置
CN211880379U (zh) 射频接收模组、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1697985A (zh) 5g射频接收电路、无线通信设备
CN212324100U (zh)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及终端设备
CN111510180B (zh) 天线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WO2021238430A1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US20210359714A1 (en) Multi-path and jamming resistant 5g mm-wave beamformer architectures
CN112953573A (zh) 一种射频前端架构
TW202143663A (zh) 超小型毫米波5g波束形成器架構
CN220137397U (zh) 一种射频前端电路及卫星导航系统
CN219420761U (zh) 一种射频前端、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14315263U (zh) 射频模组、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7037180U (zh) 通信设备的输出功率控制装置及通信系统
CN219459057U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4851198U (zh) 一种信号通道隔离电路及矢量网络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