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5240A -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5240A
CN116705240A CN202310706786.8A CN202310706786A CN116705240A CN 116705240 A CN116705240 A CN 116705240A CN 202310706786 A CN202310706786 A CN 202310706786A CN 116705240 A CN116705240 A CN 116705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target
target patient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067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天策
张宇
王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Hospital Of Qiqihar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Hospital Of Qiqiha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Hospital Of Qiqihar filed Critical First Hospital Of Qiqihar
Priority to CN2023107067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5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5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5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physical therapies or activities, e.g. physiotherapy, acupressure or exerci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该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康复状态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监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设计模块,用于设计康复评估指标,以基于所述当前康复状态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康复效果的定量化分析,减少医生评估的主观性,且可以提高康复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背景技术
针灸可以运用在康复医学的诸多方面,在治疗各种原因的瘫痪以及痛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使得患者的恢复治疗以及康复活动都可以使用针灸。针灸有利于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研究显示,患者在骨折长合过程中配合使用针灸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帮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另外,在术后使用针灸治疗,可以适当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康复治疗状况。针灸在治疗各种因素导致的偏瘫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如脑性瘫痪、中风偏瘫以及面部神经炎症等。患者在后期康复过程中,都可以使用针灸对其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使其神经细胞从沉睡中苏醒,并通过改善局部循环提高供血供氧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肌肉功能恢复健康。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具有便捷、经济的特点,针灸治疗使用专用的毫针,或借助艾草及其他药物进行灸法烧灼,与很多复杂的康复医学仪器相比更经济实惠。但是目前,在针灸康复的过程中,并不能将患者针灸康复的效果量化的表现出来,只有依靠医师的主观判断,主观认定,容易造成偏差,产生康复治疗不彻底的情况。因此如何将康复效果量化,通过指标的形式定量的展示出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所显示出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不能将患者针灸康复的效果量化的表现出来,只有依靠医师的主观判断,主观认定,容易造成偏差,产生康复治疗不彻底的情况。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康复状态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
监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设计模块,用于设计康复评估指标,以基于所述当前康复状态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
优选的,获取模块,包括:
查看子模块,用于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病例记录,并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以确定诊断结果信息;
第一评估子模块,用于选取目标功能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得到功能评估信息;
第二评估子模块,用于选取目标疼痛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得到疼痛评估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医学影像检查,若需要,则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得到医学影像信息,并根据诊断结果信息、疼痛评估信息及医学影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一原始康复状态;
若不需要,则根据诊断结果信息及疼痛评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二原始康复状态。
优选的,调整模块,包括:
制订子模块,用于制订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原始针刺参数及原始康复目标;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期望恢复状态;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期望恢复状态对所述原始康复目标进行调整,得到最终康复目标;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最终康复目标自适应的对所述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及原始针刺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针灸频率、最终针灸穴位、最终针刺技术及最终针刺参数,并生成目标康复计划。
优选的,监视模块,包括:
参考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参考;
评估和监视子模块,用于在针灸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监视,得到评估和监视结果;
记录子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目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目标数据;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评估和监视结果与所述目标数据以时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康复进展信息;
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康复进展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优选的,设计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客观体征评估指标,并确定为康复评估指标;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康复评估指标,根据原始康复状态及当前康复状态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评估指标和最终评估指标;
第二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数值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百分比变化记录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百分比变化记录,得到百分比变化结果;
反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中的目标数值反映到目标评分量表上,得到康复评分;
量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比较结果、百分比变化结果及康复评分实现针灸康复效果的量化。
优选的,制订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初步确定每周或每月需要进行针灸的次数,得到所述原始针灸频率;
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结合针灸经络伦理及临床经验初步确定针灸穴位组合,得到所述原始针灸穴位;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在经络经穴刺激、电针、艾灸中初步选择目标针刺技术,得到所述原始针刺技术;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对针刺深度、插针时间及刺激强度初步确定,以获取原始针刺参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患有所述疾病种类的其他患者的历史经验康复目标初步确定所述原始康复目标。
优选的,查看子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并判断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是否合理,若合理则将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发送至病例记录管理处,若不合理,则驳回该请求,其中所述疾病记录为电子版;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进行病例记录的匹配,匹配完成时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疾病记录;
定位单元,用于在所述疾病记录中查找的对疾病结果进行描述的专有章节,并在该章节中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诊断结果位置处确定所述诊断结果信息。
优选的,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还包括:
预采集模块,用于预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图像,并在所述驱干图像上标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
实时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实时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影像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躯干影像信息中判断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的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范围,若超过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若在所述预设之间内,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大于目标数量,则发出警告提醒,以表明所述目标患者处于不适状态,并生成报警提醒日志;
若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正常进行针灸康复。
优选的,在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的过程中,所述系统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康复计划确定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患者的背部图像并确定背部图像中的中心点,基于所述中心点构建空间坐标系;
根据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康复计划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针刺参数,根据所示针刺参数对应的操作序列获取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
对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进行动作帧转换处理并根据动作帧生成手法操作视频;
获取所述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确定每个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
根据每个穴位的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构建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
采集在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手法力学参数与目标患者的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手法力学参数解析出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动作因子,基于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对所述动作因子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若不符合标准,发出手法操作不标准的提醒;
根据所述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态特征;
确定所述身体状态特征的起伏变化幅度,根据所述起伏变化幅度判断目标患者是否存在过激反应,若是,发出紧急提醒。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对针灸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获取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对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进行更新,具体为:
根据所述针灸量化指标确定目标患者的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
基于目标患者的病理参数构建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利用所述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对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进行赋值,获取赋值结果;
根据所述赋值结果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宏观效果因子;
获取所述宏观效果因子的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多个评价指标构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的客观权重;
根据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及其客观权重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
根据针灸量化指标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将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输入到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
获取预设人体经络模型,根据所述预设人体经络模型确定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
基于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和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确定目标患者的体况发展态势;
对所述体况发展态势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获取目标患者的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
根据所述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并进行实时同步更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中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中调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中监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针灸可以运用在康复医学的诸多方面,在治疗各种原因的瘫痪以及痛症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使得患者的恢复治疗以及康复活动都可以使用针灸。针灸有利于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研究显示,患者在骨折长合过程中配合使用针灸治疗,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帮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另外,在术后使用针灸治疗,可以适当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康复治疗状况。针灸在治疗各种因素导致的偏瘫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如脑性瘫痪、中风偏瘫以及面部神经炎症等。患者在后期康复过程中,都可以使用针灸对其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使其神经细胞从沉睡中苏醒,并通过改善局部循环提高供血供氧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肌肉功能恢复健康。
针灸在康复医学中具有便捷、经济的特点,针灸治疗使用专用的毫针,或借助艾草及其他药物进行灸法烧灼,与很多复杂的康复医学仪器相比更经济实惠。但是目前,在针灸康复的过程中,并不能将患者针灸康复的效果量化的表现出来,只有依靠医师的主观判断,主观认定,容易造成偏差,产生康复治疗不彻底的情况。因此如何将康复效果量化,通过指标的形式定量的展示出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
调整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康复状态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
监视模块13,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设计模块14,用于设计康复评估指标,以基于所述当前康复状态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
在本实施例中,原始康复状态是指目标患者在进行康复前,自身的身体状态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当前康复状态是指目标患者在进行康复过程中的身体状态情况,或者康复完成时的身体状态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计康复评估指标,进而通过康复评估指标将当前康复状态通过指标的形式定量的表示出来,进而能够实现康复效果的量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进而通过调整模块根据原始康复状态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之后通过监视模块提供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最后通过设计模块设计康复评估指标,以基于当前康复状态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首先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之后根据此原始康复状态进行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并通过此几句话供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最后设计康复评估指标,并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康复效果的定量化分析,减少医生评估的主观性,且可以提高康复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获取模块11,包括:
查看子模块111,用于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病例记录,并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以确定诊断结果信息;
第一评估子模块112,用于选取目标功能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得到功能评估信息;
第二评估子模块113,用于选取目标疼痛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得到疼痛评估信息;
判断子模块114,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医学影像检查,若需要,则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得到医学影像信息,并根据诊断结果信息、疼痛评估信息及医学影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一原始康复状态;
若不需要,则根据诊断结果信息及疼痛评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二原始康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病例记录指的是医生或医疗机构对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记录的纸质文件或者电子文件,其上通常包括:个人信息、主诉和病史、体格检查、诊断与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进展及遗嘱和建议。
在本实施例中,诊断结果位置指的就是上述病历记录中诊断结果所在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原始康复状态是指目标患者在进行康复前,自身的身体状态情况,但此自身身体状况中骨骼或者其他组织有损伤而进行了医学影像检查,而第二原始康复状态是未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功能评估工具可以是乌尔里希动作协调测试评估工具,用于对患者的动作控制功能和协调能力功能进行评估。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疼痛评估工具可以是NRS数字评分,可实现疼痛程度的评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目标功能评估工具、目标疼痛评估工具等专业的评估工具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权威,更具参考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调整模块12,包括:
制订子模块121,用于制订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原始针刺参数及原始康复目标;
第一获取子模块12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期望恢复状态;
第一调整子模块123,用于通过所述期望恢复状态对所述原始康复目标进行调整,得到最终康复目标;
第二调整子模块124,用于结合所述最终康复目标自适应的对所述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及原始针刺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针灸频率、最终针灸穴位、最终针刺技术及最终针刺参数,并生成目标康复计划。
在本实施例中,原始针刺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经络经穴刺激、电针、艾灸。
在本实施例中,期望恢复状态可以是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活动范围恢复。
在本实施例中,最终康复目标可以是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或消失、功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患者的关节或肌肉灵活性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制订原始康复目标,再通过患者期望恢复状态对原始康复目标进行调整,结合患者自己的想法,更加人性化、准确化、正规化的得到最终康复目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监视模块13,包括:
参考子模块131,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参考;
评估和监视子模块132,用于在针灸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监视,得到评估和监视结果;
记录子模块133,用于记录所述目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目标数据;
第一比较子模块134,用于通过所述评估和监视结果与所述目标数据以时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康复进展信息;
确定子模块135,用于通过所述康复进展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康复计划已经确定的针灸频率、已经确定的穴位和已经确定的刺激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康复治疗是一个过程,慢则需要数月之久,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监视,例如每周进行一次评估和监视,可以包括睡眠质量评估、身体功能评估和心理状态评估等。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目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目标数据也是定期进行,与评估和监视的时间是一致的,目标数据有疼痛程度数据(通过VAS疼痛评分量表记录)、生理特征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评估和监视结果与所述目标数据以时间尺度进行比较,并不是将一个确定时间内的评估和监视结果与目标数据进行比较,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评估和监视结果比较,不同时期目标数据的比较,基于此,能够看出康复的进展,康复的变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评估和监视子模块,实现对目标患者的定期康复评估和监视,若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报警,而通过第一比较模块,将评估和监视结果与目标数据以时间尺度进行比较,能够看出随着时间的进展,康复的进展情况,能够得到患者的身体状况的变化,最后再基于确定子模块,通过康复进展信息确定患者目前,即当前康复状态,实现患者康复状态的更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计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客观体征评估指标,并确定为康复评估指标;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康复评估指标,根据原始康复状态及当前康复状态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评估指标和最终评估指标;
第二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数值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百分比变化记录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百分比变化记录,得到百分比变化结果;
反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中的目标数值反映到目标评分量表上,得到康复评分;
量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比较结果、百分比变化结果及康复评分实现针灸康复效果的量化。
在本实施例中,客观体征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疼痛部分肿胀程度,肿胀可设为指标1,非肿胀为0;血压指标、心率指标及呼吸率。
在本实施例中,原始评估指标和最终评估指标,采集到的均为数值类指标,可进行前后比较,原始评估指标是指在进行康复前采集到的这些评估指标,最后评估指标是指在康复结束后采集到的这些评估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数值包括但不限于:血压指标、心率指标和呼吸率,目标评分量表是指在一个表上列有各评估指标的名字、数值刻度以及正常与异常的分界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比较结果、百分比变化结果及康复评分,将康复效果用指标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即指标数值就可以实现康复效果的量化,定量的表现出康复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客观评估指标,更好的反映出患者的身体状况,而比较结果能够显示出康复前后的效果,百分比变化结果能够显示出康复前后变化的大小,而将数值反映至目标评分量表上,能够直观的表现出评分的正常和异常,最后通过多种数值实现康复效果的量化,能够多角度的展现出量化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制订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初步确定每周或每月需要进行针灸的次数,得到所述原始针灸频率;
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结合针灸经络伦理及临床经验初步确定针灸穴位组合,得到所述原始针灸穴位;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在经络经穴刺激、电针、艾灸中初步选择目标针刺技术,得到所述原始针刺技术;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对针刺深度、插针时间及刺激强度初步确定,以获取原始针刺参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患有所述疾病种类的其他患者的历史经验康复目标初步确定所述原始康复目标。
在本实施例中,疾病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颈椎病、失眠症、腰部疾病,故需要首先确定目标患者所患的具体的疾病种类。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疾病种类为颈椎病,则原始针灸穴位可以是风池穴、天柱穴及肩井穴。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疾病种类为颈椎病,则参考其他患者的历史经验康复目标,如减轻疼痛和炎症、恢复颈椎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及减少神经压迫,确定原始康复目标,可以为恢复颈椎功能和减少神经压迫。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首先通过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目标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只有清楚的了解到患者的痛处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实现治疗,之后在选择单元通过疾病种类选择目标针刺技术,确定对患者治疗效果最佳的针灸方式,加快康复速度,减轻疾病痛楚;最后确定原始康复目标,以供医生及患者参考,使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更加乐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查看子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并判断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是否合理,若合理则将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发送至病例记录管理处,若不合理,则驳回该请求,其中所述疾病记录为电子版;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进行病例记录的匹配,匹配完成时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疾病记录;
定位单元,用于在所述疾病记录中查找的对疾病结果进行描述的专有章节,并在该章节中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诊断结果位置处确定所述诊断结果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包括但不限于:目标患者的诊断结果查看需求、目标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及电话号码等。
在本实施例中,诊断结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医生对患者主要疾病的诊断、医生对患者次要疾病的诊断、诊断编码、病情描述、诊断意见或建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判断单元实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是否具有合理,即是否具有权限,合理以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得诊断结果得查询,保证患者疾病信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个人隐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预采集模块,用于预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图像,并在所述驱干图像上标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
实时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实时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影像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躯干影像信息中判断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的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范围,若超过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若在所述预设之间内,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大于目标数量,则发出警告提醒,以表明所述目标患者处于不适状态,并生成报警提醒日志;
若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正常进行针灸康复。
在本实施例中,躯干点包括但不限于:中指点、手腕点、脚部点、膝盖点。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5s,预设一个场景,例如该目标患者躺在床上,其躯干点脚步点位于床部下方,若其脚步点想床部上方移动20cm,则判断为超过阈值一次,因为患者难受时,会发生不停的动作,若5s内重复该行为3次,则判断患者处于不适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躯干点,且判断在预设时间内,重复超过阈值的次数大于目标数量时,发出警告提醒,以提醒医疗人员或者家属次患者目标处于不适的状态,需要进行康复的调整,或者停止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的过程中,所述系统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康复计划确定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患者的背部图像并确定背部图像中的中心点,基于所述中心点构建空间坐标系;
根据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康复计划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针刺参数,根据所示针刺参数对应的操作序列获取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
对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进行动作帧转换处理并根据动作帧生成手法操作视频;
获取所述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确定每个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
根据每个穴位的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构建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
采集在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手法力学参数与目标患者的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手法力学参数解析出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动作因子,基于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对所述动作因子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若不符合标准,发出手法操作不标准的提醒;
根据所述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态特征;
确定所述身体状态特征的起伏变化幅度,根据所述起伏变化幅度判断目标患者是否存在过激反应,若是,发出紧急提醒。
在本实施例中,针灸穴位分布表示为目标患者需要进行针灸的背部穴位分布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信息表示为目标患者需要进行针灸的穴位在背部的具体坐标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针刺参数表示为对每个针灸穴位的探针规格和刺入深度等参数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手法操作参数表示为对每个针灸穴位进行人工操作的标准动作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阶段视频表示为在进行每个针灸穴位针刺时的多个操作阶段对应的视频;
在本实施例中,相关评估指标是用于评估人工对于每个操作阶段的操作合格度的参考评估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时效状态特征表示为用户在每个参考评估指标下的身体状态时效表现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手法力学参数表示为对目标患者的每个针灸穴位进行针刺时的手法力度和转向灯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体征状态参数表示为目标患者身体内部各项指标的状态起伏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体表状态参数表示为目标患者身体外部各项指标的状态起伏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身体状态特征表示为目标患者的身体表现状态显示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手法参数进行合格评估可以保证针灸的可靠性和专业性,避免对目标患者造成额外疼痛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实用性和体验感,进一步地,通过判定目标患者是否存在过激反应可以实现对于目标患者的实时身体监控,提高了安全性和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针灸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获取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对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进行更新,具体为:
根据所述针灸量化指标确定目标患者的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
基于目标患者的病理参数构建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利用所述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对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进行赋值,获取赋值结果;
根据所述赋值结果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宏观效果因子;
获取所述宏观效果因子的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多个评价指标构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的客观权重;
根据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及其客观权重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
根据针灸量化指标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将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输入到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
获取预设人体经络模型,根据所述预设人体经络模型确定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
基于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和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确定目标患者的体况发展态势;
对所述体况发展态势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获取目标患者的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
根据所述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并进行实时同步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变化参数表示为每个针灸穴位所在肉体区域的变化参数,例如:肌肉松弛和紧绷等;
在本实施例中,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表示为在符合针灸规则下的针灸效果评估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宏观效果因子表示为每个针灸穴位宏观效果观察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评价判断矩阵表示为每个针灸穴位的针灸效果的评价因子矩阵合集;
在本实施例中,量化参数表示为每个针灸穴位量化指标的具体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作用关系表示为各个针灸穴位之间同时进行针刺时的相关影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体况发展态势表示为目标患者在进行针灸治疗前后的身体状况的发展态势;
在本实施例中,体况负荷特性参数表示为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表现参数中呈现负荷特性的相关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体况恢复特性参数表示为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表现参数中呈现恢复特性的相关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根据针灸量化结果对目标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实时评估可以实现对于目标患者的针灸效果评估从而使得目标患者对于后续的病理治疗提供参考,进一步地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本领域技术用户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患者的原始康复状态;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始康复状态自适应的进行康复计划的调整,得到目标康复计划;
监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并监视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设计模块,用于设计康复评估指标,以基于所述当前康复状态将针灸康复效果进行指标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获取模块,包括:
查看子模块,用于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病例记录,并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以确定诊断结果信息;
第一评估子模块,用于选取目标功能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得到功能评估信息;
第二评估子模块,用于选取目标疼痛评估工具对所述目标患者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得到疼痛评估信息;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目标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医学影像检查,若需要,则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得到医学影像信息,并根据诊断结果信息、疼痛评估信息及医学影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一原始康复状态;
若不需要,则根据诊断结果信息及疼痛评估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第二原始康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调整模块,包括:
制订子模块,用于制订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原始针刺参数及原始康复目标;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期望恢复状态;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期望恢复状态对所述原始康复目标进行调整,得到最终康复目标;
第二调整子模块,用于结合所述最终康复目标自适应的对所述原始针灸频率、原始针灸穴位、原始针刺技术及原始针刺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针灸频率、最终针灸穴位、最终针刺技术及最终针刺参数,并生成目标康复计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监视模块,包括:
参考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参考;
评估和监视子模块,用于在针灸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监视,得到评估和监视结果;
记录子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目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目标数据;
第一比较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评估和监视结果与所述目标数据以时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康复进展信息;
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康复进展信息确定所述目标患者的当前康复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设计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客观体征评估指标,并确定为康复评估指标;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康复评估指标,根据原始康复状态及当前康复状态分别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原始评估指标和最终评估指标;
第二比较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数值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百分比变化记录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与所述原始评估指标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百分比变化记录,得到百分比变化结果;
反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终评估指标中的目标数值反映到目标评分量表上,得到康复评分;
量化子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比较结果、百分比变化结果及康复评分实现针灸康复效果的量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制订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初步确定每周或每月需要进行针灸的次数,得到所述原始针灸频率;
组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结合针灸经络伦理及临床经验初步确定针灸穴位组合,得到所述原始针灸穴位;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在经络经穴刺激、电针、艾灸中初步选择目标针刺技术,得到所述原始针刺技术;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疾病种类对针刺深度、插针时间及刺激强度初步确定,以获取原始针刺参数;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患有所述疾病种类的其他患者的历史经验康复目标初步确定所述原始康复目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查看子模块,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患者的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并判断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是否合理,若合理则将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发送至病例记录管理处,若不合理,则驳回该请求,其中所述疾病记录为电子版;
解析单元,用于对所述诊断结果查看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
匹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患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进行病例记录的匹配,匹配完成时查看所述目标患者的疾病记录;
定位单元,用于在所述疾病记录中查找的对疾病结果进行描述的专有章节,并在该章节中定位至诊断结果位置;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诊断结果位置处确定所述诊断结果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预采集模块,用于预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图像,并在所述驱干图像上标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
实时采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实时采集所述目标患者的躯干影像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躯干影像信息中判断所述预设数目个躯干点的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范围,若超过预设阈值则记录一次,若在所述预设之间内,超过所述预设阈值的次数大于目标数量,则发出警告提醒,以表明所述目标患者处于不适状态,并生成报警提醒日志;
若未超过所述预设阈值,则正常进行针灸康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目标康复计划供所述目标患者进行针灸康复参考的过程中,所述系统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康复计划确定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
获取目标患者的背部图像并确定背部图像中的中心点,基于所述中心点构建空间坐标系;
根据目标患者的针灸穴位分布和位置信息在所述空间坐标系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空间坐标;
基于所述目标康复计划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针刺参数,根据所示针刺参数对应的操作序列获取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
对每个穴位的标准手法操作参数进行动作帧转换处理并根据动作帧生成手法操作视频;
获取所述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确定每个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
根据每个穴位的手法操作视频中每个阶段视频的相关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指标的用户时效状态特征构建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
采集在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手法力学参数与目标患者的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
根据所述手法力学参数解析出对目标患者进行针灸过程中的动作因子,基于每个穴位的层次手法分析序列集对所述动作因子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若不符合标准,发出手法操作不标准的提醒;
根据所述体征状态参数和体表状态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态特征;
确定所述身体状态特征的起伏变化幅度,根据所述起伏变化幅度判断目标患者是否存在过激反应,若是,发出紧急提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针灸量化指标进行分析,获取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对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进行更新,具体为:
根据所述针灸量化指标确定目标患者的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
基于目标患者的病理参数构建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利用所述规则化效果评估模型对每个针灸穴位的状态变化参数进行赋值,获取赋值结果;
根据所述赋值结果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宏观效果因子;
获取所述宏观效果因子的多个评价指标,根据多个评价指标构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的客观权重;
根据每个针灸穴位的评价判断矩阵中每个矩阵因子及其客观权重使用线性回归方法构建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
根据针灸量化指标获取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将每个针灸穴位的量化参数输入到该针灸穴位的效果预测模型中确定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
获取预设人体经络模型,根据所述预设人体经络模型确定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
基于各个针灸穴位之间的相对作用关系和每个针灸穴位的预测针灸效果确定目标患者的体况发展态势;
对所述体况发展态势进行解析,根据解析结果获取目标患者的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
根据所述体况负荷特性参数和体况恢复特性参数确定目标患者的身体状况信息并进行实时同步更新。
CN202310706786.8A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Pending CN116705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6786.8A CN116705240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06786.8A CN116705240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5240A true CN116705240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06786.8A Pending CN116705240A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524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3404A (zh) * 2023-10-25 2023-11-28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一种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智能化康复护理装置
CN117198488A (zh) * 2023-11-08 2023-12-08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针灸器械使用效率评估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3404A (zh) * 2023-10-25 2023-11-28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一种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智能化康复护理装置
CN117133404B (zh) * 2023-10-25 2024-02-20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一种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智能化康复护理装置
CN117198488A (zh) * 2023-11-08 2023-12-08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针灸器械使用效率评估系统
CN117198488B (zh) * 2023-11-08 2024-01-2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针灸器械使用效率评估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705240A (zh)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Wilkie et al. Effects of massage on pain intensity, analgesic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pain: a pilot study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nducted within hospice care delivery
Houghton et al.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chronic leg ulcer size and appearance
US20160136044A1 (en)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ridian-Acupoint Treating and Detecting Instrument Supporting Multiplexed Output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Tursky The development of a pain perception profile: a psychophysical approach
US201101128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sting in making a treatment plan
CN113081796A (zh)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Du et al. Co-contr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umbar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d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movement
Chamberlin et al. Skin conductance at 24 source (Yuan) acupoints in 8637 patients: influence of age, gender and time of day
EP3782546B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n acupuncture point and/or a meridian
Liu et al. 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on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atten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arolus et al. Focusing on foot drop: results from a patient survey and clinical examination
Bérubé et al. Development and acceptability assessment of a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o prevent acute to chronic pain transition after major lower extremity trauma
US20160100775A1 (en) Integrated Movement Assessment System
CN114939060A (zh) 一种自动处方艾灸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
JP7368864B2 (ja) 鍼灸整骨治療支援装置及び鍼灸整骨治療支援システム並びに鍼灸整骨治療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12107321A (zh) 一种美式脊椎矫正方法
CN108720803A (zh) 一种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的方法
US20220240844A1 (en) Evaluating Rehabilitation Potential in Pain Patients
Trueba-Perdomo et al. Pressure pain threshold values obtained through algometers
RU2797103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ведения массажа
Chronic et al. Notification of IRB Review
Irving et al. Meta-epidemiologic review: Blinding and sham treatment in clinical trial design for 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reatment research
Plank The effect of a single osteopathic intervention on the trunk imbalance of patients with back pain: treatment of the four diaphragms
Soares et al. Pilot study protocol: cervical spine joint pain and stiffness-accuracy of physical assessment in nurs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