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81796A -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81796A
CN113081796A CN202110381150.1A CN202110381150A CN113081796A CN 113081796 A CN113081796 A CN 113081796A CN 202110381150 A CN202110381150 A CN 202110381150A CN 113081796 A CN113081796 A CN 113081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cupuncture
obtaining
user
obtain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811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洁
宋坚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an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103811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81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081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8179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2Devices for locating such po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8Devices for applying needles to such points, i.e. for acupuncture ; Acupuncture needl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H39/086Acupuncture 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50Control mea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30/00Measuring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H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G.C.,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61H2230/045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G.C.,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used as a control parameter for the apparatu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根据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根据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根据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将预定施针区域和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根据第一施针位置,对第一用户进行施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因而在使用针灸进行疾病治疗中,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第一施针单元,所述第一施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由于针灸穴位的定位是通过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穴位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施针穴位的准确性,保障了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精准施针操作,确保针灸的治疗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一执行单元12,第二获得单元13,第三获得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五获得单元16,第二执行单元17,第一施针单元18,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因而穴位定位的准确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第一施针单元,所述第一施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达到了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用户的信息通过用户录入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可以通过第一用户将历史病历扫描或者语音、文字录入,或者通过医生根据看诊的情况录入病情信息。通过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可以掌握第一用户的个人资料、身体状态、病情程度、病症等相关信息。
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
具体而言,根据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来设计对应的治疗方案为第一治疗方案,通常是要结合针灸的特性针对于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进行对应分析,得到与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相匹配的治疗方案,第一治疗方案的设计可以通过看诊医生录入对应的参数或者诊断结果进行生成,或者人工进行方案设计然后录入,再或者由系统自动生成,通过病情信息与针灸治疗专业数据进行分析匹配得到对应的治疗方案,为了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通常使用系统自动生成,利用针灸专业医学工具书、临床数据集等生成对应的针灸治疗专业数据,根据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与专业数据中的治疗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对应的第一治疗方案。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
步骤S400: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具体而言,根据第一治疗方案确定对应的施针穴位信息,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和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并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不同的病情治疗方案对应了不同的穴位针灸,其中包括了施针的穴位信息、力度、时间、施针方式、施针大小等。不同的施针穴位对应了不同的功效,同时不同的穴位也存在不同的重要性,如有些穴位为主要的穴位其相连通的经络对于人体比较重要则其重要度就高,有些穴位是对主穴位的辅助,如一些穴位是与其他穴位相结合产生一定的功效,本身对人体的作用相对较弱,不直接对人体产生效果,或者效果对于人生命、病情症状而言较轻,则其重要度就较低。
步骤S500: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
具体而言,根据穴位对应的重要度获得该穴位的预定施针区域,预定施针区域对应了该穴位在身体的位置描述,根据穴位的不同特点对应了不同大小的预定施针区域。对于重要度较高的穴位结合该穴位的位置特点,其预定施针区域给的范围更准确,区域范围较小,相反的对于穴位重要度低的穴位对于预定施针区域的范围较大,同样要结合该穴位的位置特点,对于穴位所在区域具有明确的标记特点的区域范围较小,而对于穴位位置难确定的,参考位置标记不明确的,则区域范围可以较大。
步骤S600: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
具体而言,第一图像信息是对第一用户施针部位采集的图片或者影像信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则对应的穴位存在一定差异性,不是完全的一致化,在进行穴位定位时要结合不同用户的身体特点进行对应的定位,如有些用户身体胖、有的用户身体瘦,有的高、有的低,或者骨骼生成的差异性对应了不同穴位特征,第一图像信息则可以真实反应出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身体状态。
步骤S700: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步骤S700包括:
步骤S710: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作为输入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
步骤S720:所述穴位定位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获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中都包括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
步骤S730:获得所述穴位定位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施针位置。
具体而言,根据预定施针区域结合第一图像信息对穴位进行定位,举例而言,第一用户为颈椎不适,结合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制定的治疗方案中有对大椎穴进行施针,大椎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1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对应的预定施针区域给出大椎穴的区域在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但不同的用户由于骨骼生成的大小长短会有差异性,结合第一图像信息确定用户大椎穴的具体位置,对施针的穴位进行定位,获得对应的施针位置,实现了集合用户的实际状态和穴位的医用位置进行符合个体的精准定位,避免人工进行穴位确定受经验影响而存在误差,本申请实施例为了提高施针穴位定位的准确性,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穴位定位模型即为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模型,是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均包括: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是由大量的、简单的处理单元(称为神经元)广泛地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神经网络系统,它反映了人脑功能的许多基本特征,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习系统。神经网络模型是以神经元的数学模型为基础来描述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是对人类大脑系统的一阶特性的一种描述。简单地讲,它是一个数学模型。通过大量训练数据的训练,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神经网络模型,则输出第一施针位置。
更进一步而言,所述训练的过程实质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每一组监督数据均包括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根据用来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不断的自我修正、调整,直至获得的输出结果与所述标识信息一致,则结束本组数据监督学习,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当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信息达到预定的准确率/达到收敛状态时,则监督学习过程结束。通过对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监督学习,进而使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处理所述输入信息更加准确,进而获得更加准确的第一施针位置数据,达到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步骤S800: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具体而言,根据确定的第一施针位置对第一用户进行施针可以实现施针位置的准确性,施针过程可以为人工施针,通过穴位智能定位可以辅助人工施针,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施针穴位差异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影响病情发展。也可以进行智能针灸,进行穴位定位、施针全自动的针灸过程,由于针灸穴位的定位是通过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穴位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施针穴位的准确性,保障了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精准施针操作,确保针灸的治疗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910: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步骤S920: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与准确度的函数关系;
步骤S930: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和所述重要度,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
步骤S940:根据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确定所述预定施针区域。
具体而言,人体共有四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的位置、功效、重要程度各有不同,穴位是人体很重要的一部分,以穴为切入口的针灸治疗也是保健治疗的重要手段,不同的穴位按照其功效有着不同的重要度,根据穴位其重要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确定其函数关系,即用重要度与针灸的准确度要求之间构建函数关系,有些重要度高的穴位要求其准确性要高否则治疗效果达不到,甚至会起到不好的影响,对于这样的穴位其预定施针区域范围就小,通过缩小区域的范围来实现提高定位精准度的要求。因而根据第一施针穴位的重要度输入函数关系中,可以计算出对应的穴位准确度的要求,对于准确度要求高的穴位其预定施针区域的范围设定就小,对于准确度要求低的穴位其预定施针区域的范围设定就大,准确度就用来衡量针灸施针准确性的要求,如有些穴位必须准确扎到穴位上才会其作用,而有的穴位对于准确性的要求不高,只要扎到一定区域中均可以起到效果,根据穴位的不同特点进行对应的施针范围设定以提高定位的准确度,更贴合治疗方案中的穴位设计,确保每个穴位能够有效的起到治疗的效果或者配合治疗的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0: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进一步而言,所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010包括:
步骤S1011: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心率信息和血压信息;
步骤S1012:根据所述心率信息和所述血压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应激刺激警觉度进行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
步骤S1013: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应激反应可能性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步骤S1020:获得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
步骤S1030:判断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是否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步骤S1040:如果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获得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具体而言,根据穴位的位置、穴位敏感度和施针的方式、力度、时间长度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穴位应激反应,穴位敏感度是指压经穴产生的酸、麻、胀、痛的敏感程度。以压力的轻、中、重三级标准来划分。轻压即疼痛难忍者为“+++”,中压疼痛可忍者为“++”,重压而微痛为“+”。施针用户的身体素质也会对穴位刺激的应激反应产生不同的效果,有些人敏感应激反应则大,或者有些人存在对应的疾病也会对相对应的穴位反应大,根据第一用户的心率信息和血压信息来判断该用户可能出现的穴位施针应激反应程度,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用来衡量用户个人的不同的应激反应程度,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是对针灸穴位应激反应预先设定的等级上限,若超出了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可能会出现超出通常用户的承受范围,带来身体不适,在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内是用户可以接收的应激反应强度,当第一用户根据他的身体状态预测到的个人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即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超出了预设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发出提醒,提醒用户根据他身体状况会出现超出正常水平的应激反应强度,根据不同用户的情况可以进行针对性选择,当接收到提醒信息时,对于身体状态不好的用户应停止针灸治疗,对于身体状态较好的用户可以提出建议。
进一步而言,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10:获得第一人体穴位模型的第二图像信息;
步骤S1120: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步骤S1130:根据所述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所述第一经络差异参数,获得第一穴位差异信息;
步骤S1140:根据所述第一穴位差异信息,调整所述第一施针位置,获得第二施针位置。
具体而言,为了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人体穴位模型采集与第一图像信息具有相同图像特征的第二图像信息,利用第二图像信息与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根据第一用户的身体骨骼情况与人体穴位模型之间的差异性对穴位定位进行修正,以确保穴位定位的准确性,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专业穴位模型结合第一用户的身体情况进行穴位定位,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避免根据人为经验而不了解用户的骨骼状态而造成的穴位定位偏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步骤S1120包括:
步骤S1121: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
步骤S1122: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二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二经络特征信息;
步骤S1123:对比所述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骨骼特征信息,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
步骤S1124:对比所述第一经络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经络特征信息,获得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图像信息与第一图像信息比对的准确度,利用第一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一用户的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为了提高提取特征的准确性,第一图像信息可以使用医学影像信息,如X光、B超等,能够更为准确对用户的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同样的对第二图像信息也进行特征提取,获得与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相对应的第二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二经络特征信息,然后再将两者进行一一对比,对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二骨骼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处理,找到其中的差异处作为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对第一经络特征信息和第二经络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处理,找到其中的差异处作为第一经络差异参数。最后使用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对对穴位定位即第一施针位置进行修正,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进一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专业穴位模型结合第一用户的身体情况进行穴位定位,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避免根据人为经验而不了解用户的骨骼状态而造成的穴位定位偏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
第一执行单元12,所述第一执行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
第二获得单元13,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14,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4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
第五获得单元16,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6用于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
第二执行单元17,所述第二执行单元17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
第一施针单元18,所述第一施针单元1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进一步而言,所述系统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与准确度的函数关系;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和所述重要度,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确定所述预定施针区域。
进一步而言,所述系统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是否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获得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进一步而言,所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心率信息和血压信息;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和所述血压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应激刺激警觉度进行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应激反应可能性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进一步而言,所述系统包括: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人体穴位模型的第二图像信息;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所述第一经络差异参数,获得第一穴位差异信息;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穴位差异信息,调整所述第一施针位置,获得第二施针位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二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二经络特征信息;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骨骼特征信息,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经络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经络特征信息,获得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进一步而言,所述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包括: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作为输入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
第一模型单元,所述第一模型单元用于所述穴位定位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获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中都包括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穴位定位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施针位置。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通过前述对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5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系统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通过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由于针灸穴位的定位是通过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穴位的准确性,进而确保施针穴位的准确性,保障了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精准施针操作,确保针灸的治疗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灸的施针位置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控制,存在施针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利用针灸穴位的理论位置结合各用户的体格差异性进行精准定位,实现针灸穴位智能定位,避免人工经验不足造成的穴位定位误差而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加入了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准度,提高了运算处理的速度,有效提高针灸穴位智能化定位的程度,确保针灸治疗效果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系统。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系统的制造品,该指令系统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
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
第二执行单元,所述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
第一施针单元,所述第一施针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与准确度的函数关系;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和所述重要度,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
第一确定单元,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准确度,确定所述预定施针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是否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获得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不在所述预定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阈值之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包括: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用户的心率信息和血压信息;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心率信息和所述血压信息,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应激刺激警觉度进行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第一应激刺激警觉度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应激反应可能性评估,获得第一应激反应可能性等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人体穴位模型的第二图像信息;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所述第一经络差异参数,获得第一穴位差异信息;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穴位差异信息,调整所述第一施针位置,获得第二施针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和第一经络差异参数,包括: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一经络特征信息;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第二骨骼特征信息和第二经络特征信息;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骨骼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骨骼特征信息,获得第一骨骼差异参数;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对比所述第一经络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经络特征信息,获得第一经络差异参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包括: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作为输入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
第一模型单元,所述第一模型单元用于所述穴位定位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至收敛获得,其中,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组数据中都包括所述预定施针区域、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和用于标识第一施针位置的标识信息;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穴位定位模型的输出结果,所述输出结果包括所述第一施针位置。
8.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系统中,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病情信息设计第一治疗方案;
根据所述第一治疗方案获得第一施针穴位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施针穴位信息的重要度;
根据所述重要度获得预定施针区域;
获得第一用户施针部位的第一图像信息;
将所述预定施针区域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输入穴位定位模型,获得第一施针位置;
根据所述第一施针位置,对所述第一用户进行施针。
9.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系统的步骤。
CN202110381150.1A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13081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1150.1A CN113081796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81150.1A CN113081796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81796A true CN113081796A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7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81150.1A Withdrawn CN113081796A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8179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3793A (zh) * 2021-08-23 2021-12-0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针灸训练系统和方法
CN113780250A (zh) * 2021-11-11 2021-12-10 四川大学 一种针对小样本的端到端面部腧穴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668663A (zh) * 2022-03-23 2022-06-28 李尧旭 一种智能声波热灸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5844712A (zh) * 2023-02-17 2023-03-28 四川大学 一种穴位定位方法、装置、中医理疗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3793A (zh) * 2021-08-23 2021-12-07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一种针灸训练系统和方法
CN113780250A (zh) * 2021-11-11 2021-12-10 四川大学 一种针对小样本的端到端面部腧穴定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668663A (zh) * 2022-03-23 2022-06-28 李尧旭 一种智能声波热灸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5844712A (zh) * 2023-02-17 2023-03-28 四川大学 一种穴位定位方法、装置、中医理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44712B (zh) * 2023-02-17 2023-05-26 四川大学 一种穴位定位方法、装置、中医理疗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81796A (zh) 一种针灸穴位智能定位的系统及方法
Magee et al. Music interventions for acquired brain injury
US2019034371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ly mapping acupuncture points
KR20110021866A (ko) 치료 계획을 세우는 데 보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179293B1 (ko) 침술 치료 로봇 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침술 치료 방법
CN116705240A (zh) 一种基于康复状态自适应监视的针灸康复效果量化系统
Zaslawski et al. Strategies to maintain the credibility of sham acupuncture used as a control treatment in clinical trials
Cevik et al. The effect of acupressure on upper extremity pai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hemodialysis treat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N115336983A (zh) 基于单个脑区功能磁共振神经反馈的工作记忆调控系统
US793713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tilizing electrical readings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reatment
CN117133404A (zh) 一种针对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智能化康复护理装置
Modić-Stanke et al. Pain threshold-measure of pain sensitivity or social behavior?
Al‐Saud Simulated skill complexity and perceived cognitive load during preclinical dental training
CN114939060A (zh) 一种自动处方艾灸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设备
Sok Effects of meridian acupressure in Joktaeyang Bangkwang Kyeong on the physical health state, depress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Korean older adult women living alone
Scott Components of the neuro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Umbreit Healing touch
Hogans 6 Clinical Assessment Of Pain
Parvin Jurisprudential Justification of Informed Consent in Medical Practice: A Critical Approach
Morenko Bio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brain during performance of manipulative movements in women with different modal alpha-frequencies
Kumar Investigation of Wavelet Functions for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Based Brain Connectivity During Surgical Training
Uhlig et al. Reactivity–The Process Behind the States and Traits
Sruthi Effectiveness of breathing exercises on Labour pain among primi mothers At selected hospital In mangalore
Prasertsakul et al. Defining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rograms for stroke patients by applying Neural Network and Decision Trees models
Çuvadar et al. Effect of Foot Reflexology on Anxiety Levels among Patients to Receive 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