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0435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0435A
CN116700435A CN202310136242.2A CN202310136242A CN116700435A CN 116700435 A CN116700435 A CN 116700435A CN 202310136242 A CN202310136242 A CN 202310136242A CN 116700435 A CN116700435 A CN 116700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ver
hole
electronic device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362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野贵之
高桥大辅
坂东正明
木下宏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00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04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04B1/3818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设备,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能够覆盖复位孔。电子设备(10)具有:卡托(50),其保持通信卡(52);卡插座(38),其收纳卡托(50);退出机构(38b),其基于插针(P)的插入操作而将卡托(50)排出;罩(46),其与卡托(50)一体设置,且形成有为了操作退出机构(38b)而插入插针(P)的退出孔(54);复位开关(40),其基于插针(P)的插入操作而将系统复位;以及复位孔(44b),其为了操作复位开关(40)而供插针(P)插入。卡插座(38)与复位开关(40)以邻接的方式设置于扁平矩形的壳体(12)中的沿着第1缘(20a)的位置,在卡托(50)被安装于卡插座(38)时,复位孔(44b)被罩(46)覆盖。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复位开关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往往设置有在电源按钮不起作用等意外的情况下将系统复位的复位开关(参照专利文献1)。复位开关的主体设置于壳体内部。在壳体形成有为了操作复位开关而供插针插入的复位孔的情况较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7289号公报
笔记本型PC中的复位孔出于外观设计上的观点且不被意外地操作的考虑而设置于壳体的下表面等的不显眼的部位的情况较多。不过,进一步优选复位孔成为从外观设计上无法视觉辨认的结构。虽只要设置覆盖复位孔的专用的罩即可,但部件数量会增加。此外,覆盖复位孔的专用的罩相当小,从而会担心脱落或者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能够覆盖复位孔。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从记录了涉及通信的合同方信息的通信卡读取该合同方信息来进行通信,上述电子设备具备:卡托,其保持上述通信卡;卡插座,其将上述通信卡与上述卡托一起收纳;罩,其与上述卡托一体设置;复位开关,其基于插针的插入操作而将系统复位;以及复位孔,其为了操作上述复位开关而供插针插入,上述卡插座与上述复位开关以邻接的方式设置于扁平矩形的壳体中的沿着第1缘的位置,在上述卡托被安装于上述卡插座时,上述复位孔被上述罩覆盖。由此,不增加部件数量而能够覆盖复位孔。
也可以是具有退出机构,上述退出机构设置于上述卡插座,并基于插针的插入操作而排出上述卡托,在上述罩形成有退出孔,上述退出孔为了操作上述退出机构而供插针插入。由此,能够在保持安装了罩的状态下通过插针的插入进行卡托的拆卸。
也可以是,上述罩呈形成上述第1缘的一部分的长条形状,上述退出孔设置于上述罩中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上述复位孔被延伸部覆盖,上述延伸部在上述罩从与上述卡托连接的部位进一步向另一端侧延伸。由此,复位孔位于与罩中的退出孔相反的一侧,由此容易区别。
也可以是在上述壳体中的与上述第1缘不同的第2缘形成有声音输入用的麦克风孔。由此,能够明确地识别复位孔与麦克风孔。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复位孔被罩的一部分覆盖,从而在外观设计上优选。罩兼具覆盖卡插槽的开口的功能,从而部件数量不会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关闭而成为0度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打开而成为180度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电子设备中的电源按钮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第1立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6是取下了卡托体的状态的第1立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复位开关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子设备;12...壳体;16...显示器;17A、17B...框架构件;18A、18B...罩构件;20a...第1缘;20b...第2缘;22...母板;32...电源按钮;38...卡插座;38a...主体;38b...退出机构;40...复位开关;42...麦克风孔;44...凹部;44a...插槽;44b...复位孔;46...罩;46a...延伸部;48...卡托体;50...卡托;52...通信卡;54...退出孔;P...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以下,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将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关闭而成为0度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打开而成为180度姿势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具备第1壳体12A、第2壳体12B、铰链装置14、及显示器16。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例示如书那样能够折叠的平板型PC或者笔记本型PC。电子设备10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者便携式游戏机等。
各壳体12A、12B相互邻接配置。第1壳体12A具备框架构件17A和罩构件18A。框架构件17A是在与第2壳体12B邻接的邻接端部12Aa以外的3个边形成了立壁的矩形的框状构件。罩构件18A是关闭框架构件17A的背面开口的板状构件。同样地,第2壳体12B具备在与第1壳体12A邻接的邻接端部12Ba以外的3个边形成了立壁的框架构件17B、和关闭框架构件17B的背面开口的罩构件18B。框架构件17A、17B的表面开口通过显示器16而关闭。
各构件17A、17B、18A、18B例如由不锈钢、镁、铝等金属构件或者包含碳纤维等强化纤维的纤维强化树脂板等构成。
铰链装置14将壳体12A、12B以能够在0度姿势与180度姿势之间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铰链装置14作为遮蔽在图1所示的0度姿势下形成的邻接端部12Aa、12Ba之间的间隙的书背发挥功能。显示器16遍及壳体12A、12B之间而延伸。
在图1所示的0度姿势下,壳体12A、12B成为对折折叠的状态。显示器16是由有机EL形成的纸状的柔性显示器。在0度姿势时,显示器16配置为图2所示的第1壳体12A侧的区域R1与第2壳体12B侧的区域R2对置,而成为作为区域R1、R2之间的边界区域的曲折区域R3呈圆弧状弯折的状态。在图2所示的180度姿势下,壳体12A、12B相互左右排列配置。此时,对于显示器16而言,区域R1、R2以及曲折区域R3在平面上排列配置,作为整体而成为1张平板形状。
以下,以0度姿势为基准,为了更容易理解,而将第1壳体12A和第2壳体12B汇总来作为一个壳体12进行说明。由一个壳体12构成的电子设备10也能够看作类似平板式PC。此外,由一个壳体12构成的电子设备10若将显示器16置换为物理键盘,则也能够看作类似翻盖型PC的主体壳体。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3是从底面侧观察电子设备10而得的图。图4是电子设备10中的电源按钮32及其周边的放大立体图。壳体12为扁平矩形,具有沿着形成周围的边缘的第1立壁20a、第2立壁20b、第3立壁20c以及第4立壁20d。此处,也将第1立壁20a称为第1缘20a,也将第2立壁20b称为第2缘20b。第1立壁20a是框架构件17A的一部分,第2立壁20b是框架构件17B的一部分。第1立壁20a与第2立壁20b处于对置的位置。第3立壁20c以及第4立壁20d分别由框架构件17A和框架构件17B形成。第3立壁20c与第4立壁20d处于对置的位置,且分别与第1立壁20a以及第2立壁20b正交。
在电子设备10中的壳体12的内部搭载了安装CPU22a的母板22、第1电池装置24、第2电池装置26、天线模块28、扬声器模块30以及通信模块31等各种电子部件。在壳体12中的第1壳体12A的部分,母板22与第1电池装置24占大部分的面积。在壳体12中的第2壳体12B的部分,第2电池装置26占大部分的面积。扬声器模块30为了应对立体声再现而设置有一对。天线模块28根据通信方式而设置有多个。
在壳体12沿着边缘设置有电源按钮32、音量按钮34、麦克风36、卡插座38以及复位开关40。
电源按钮32构成为一部分从设置于第3立壁20c的接近第2立壁20b的部位的孔向外部露出且能够进行按压操作。电子设备10的电源接通的操作通过电源按钮32的操作而进行。电子设备10的电源断开的操作由软件自动进行,或者通过电源按钮32的长按操作来进行。其中,当在意外的情况下要将系统复位时,使用复位开关40。
音量按钮34沿着第2缘20b设置。音量按钮34构成为一部分从设置于第2立壁20b的接近第3立壁20c的部位的孔向外部露出且能够进行按压操作。音量按钮34例如是能够向两个方向倾动的跷跷板型。
麦克风36沿着第2缘20b设置。麦克风36为了应对立体声录音而设置有一对。一对麦克风36在第2缘20b的大致中央部适当分离配置。在第2立壁20b中的与一对麦克风36对置的部位分别形成有声音输入用的小麦克风孔42。这是为了能够不遮音地由麦克风36输入外部的声音。
卡插座38以及复位开关40在沿着第1缘20a的位置邻接设置。天线模块28以及扬声器模块30的一部分也设置于沿着第1缘20a的位置,卡插座38以及复位开关40配置于除此以外的空间。
图5是第1立壁20a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是取下了卡托体48的状态的第1立壁20a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是复位开关40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卡插座38以及复位开关40安装于母板22的端部,并位于第1立壁20a的附近。在第1立壁20a中的与卡插座38以及复位开关40对面的部位形成有较浅的凹部44。凹部44被罩46覆盖。凹部44以及罩46是两端呈半圆形状且沿着第1立壁20a的长条形状。罩46位于与第1立壁20a同一面上,在外观上形成该第1立壁20a的一部分。在凹部44的底部排列形成有横长的插槽44a以及较小的复位孔44b。
罩46是卡托体48的一部分。卡托体48由罩46以及卡托50构成。卡托50是保持通信卡52的框状构件,从罩46向壳体12的内部的方向突出。通信卡52是记录了涉及通信的合同方信息的IC卡,例如为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记录于通信卡52的数据例如为识别号码、电话号码、邮件地址等。在电子设备10中,CPU22a、通信模块31等从通信卡52读取该合同方信息,并基于该信息进行通信。
在罩46的一端(图6的右侧)的附近形成有较小的退出孔54。设置有从退出孔54的周围向壳体12的内部的方向突出的引导筒54a。卡托50与退出孔54以及引导筒54a邻接设置。罩46从与卡托50连接的部位进一步向另一端侧(图6的左侧)延伸规定长度。将该部分设为延伸部46a。罩46几乎无间隙地嵌入凹部44,延伸部46a覆盖复位孔44b,除此以外的部分覆盖插槽44a。复位孔44b在卡托50被安装于卡插座38时被延伸部46a覆盖,在卡托体48被拔出时露出。
卡插座38将通信卡52与卡托50一起收纳,具有扁平箱形状的主体38a以及退出机构38b。主体38a具有面临插槽44a的开口,从该开口插入载置了通信卡52的卡托50。卡托50通过压入卡托体48的罩46而被插入主体38a内并自动地锁定。被插入主体38a的通信卡52与母板22构成为相互的接点部接触,从而能够通过CPU22a等读取通信卡52。
退出机构38b是基于插针P从退出孔54的插入操作而排出卡托50的机构。卡托体48通过退出机构38b的作用稍微向侧方伸出,因此之后能够通过人工拔出。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形成能够带电插拔的形式,即能够进行电源接通的状态下的通信卡52的安装以及拆卸。
复位开关40基于插针P从复位孔44b的插入操作而将系统复位,致动器40a设置于隔着较窄的间隙与复位孔44b对面的位置(参照图7)。该插针P也可以与插入退出孔54的插针相同。在第1立壁20a中的复位孔44b的周边形成有凹陷20aa。致动器40a稍微进入凹陷20aa,由此到第1立壁20a的外周面的距离变短,从而基于插针P的操作较容易。复位开关40通过致动器40a被插针P按压操作而切换内部接点。基于复位开关40的系统的复位应对电源按钮32不起作用等意外的情况,例如是强制结束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0中,复位孔44b被罩46的延伸部46a覆盖,在外观设计上优选,并且不会被意外操作。罩46兼具覆盖插槽44a的功能,从而部件数量不会增加。罩46覆盖复位孔44b和插槽44a,因此适当变长而不是微小部件,而且还被卡插座38保持为一体,只要不操作退出机构38b则不被排出,因此几乎不会脱落或者丢失。
从复位孔44b插入插针P而进行复位是电子设备10的电源接通时,但为了使复位孔44b露出,与罩46一起成为卡托体48的一部分的卡托50从卡插座38脱离。在电子设备10中,能够进行通信卡52的带电插拔,因此能够进行上述的作业。
凹部44中的复位孔44b位于与罩46中的退出孔54相反的一侧,从而容易区别。此外,在取下了罩46的状态下,较小的复位孔44b相对于横长的插槽44a被明确地区别。复位孔44b是与麦克风孔42相同的较小的圆孔,但有如下不同:形成于与形成有麦克风孔42的第2缘20b不同的第1缘20a,而且通常被罩46覆盖,从而与一对麦克风孔42不同,且数量为一个,进一步形成于凹部44的底部等,从而能够明确地区别。因此,能够防止将插针P插入麦克风孔42这样的误操作。也可以是,卡插座38不存在退出机构38b,使用通过人工或者其他手段来拆卸卡托体48的类型。在该情况下,罩体46不需要退出孔54。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言而喻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自由地变更。

Claims (4)

1.一种电子设备,其从记录了涉及通信的合同方信息的通信卡读取该合同方信息来进行通信,
所述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
卡托,其保持所述通信卡;
卡插座,其将所述通信卡与所述卡托一起收纳;
罩,其与所述卡托一体设置;
复位开关,其基于插针的插入操作而将系统复位;以及
复位孔,其为了操作所述复位开关而供插针插入,
所述卡插座与所述复位开关以邻接的方式设置于扁平矩形的壳体中的沿着第1缘的位置,
在所述卡托被安装于所述卡插座时,所述复位孔被所述罩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退出机构,所述退出机构设置于所述卡插座,并基于插针的插入操作而排出所述卡托,
在所述罩形成有退出孔,所述退出孔为了操作所述退出机构而供插针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呈形成所述第1缘的一部分的长条形状,
所述退出孔设置于所述罩中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附近,
所述复位孔被延伸部覆盖,所述延伸部在所述罩从与所述卡托连接的部位进一步向另一端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第1缘不同的第2缘形成有声音输入用的麦克风孔。
CN202310136242.2A 2022-03-02 2023-02-2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7004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1791A JP2023127853A (ja) 2022-03-02 2022-03-02 電子機器
JP2022-031791 2022-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0435A true CN116700435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6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36242.2A Pending CN116700435A (zh) 2022-03-02 2023-02-2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3313A1 (zh)
JP (1) JP2023127853A (zh)
CN (1) CN11670043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3313A1 (en) 2023-09-07
JP2023127853A (ja) 2023-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4361B (zh) Sim卡固定装置
KR100667122B1 (ko) 이동 통신 단자용 리드 및 이동 통신 단자
US8602299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US7442086B1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CN1878183B (zh) Sim卡固定装置
US7112082B2 (en) Miniature memory card/SIM card dual-function connector
EP1536365B1 (en) Card hold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5596430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WO2004004292A1 (ja) 携帯電話機
US9526162B2 (en) Board assembly
JP2015041230A (ja) 携帯端末
US7252529B2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CN116700435A (zh) 电子设备
JP4340088B2 (ja) 携帯端末
JP5035347B2 (ja) 電子機器
JP2008219948A (ja) 携帯端末
CN109546385A (zh) 卡座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JP5301138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5301139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KR20070021374A (ko) 외장형 카드기기를 구비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1386471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0480056B1 (ko) 카드이탈방지브래킷을 구비한 휴대단말기
JP5301137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4698185B2 (ja) 情報機器用カード
JP4783754B2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