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93044A -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93044A
CN116693044A CN202310714921.3A CN202310714921A CN116693044A CN 116693044 A CN116693044 A CN 116693044A CN 202310714921 A CN202310714921 A CN 202310714921A CN 116693044 A CN116693044 A CN 1166930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mabr
auxiliary
main
spir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149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博
周益辉
叶明强
周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Kai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Kai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Kai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Kaiti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149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930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93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930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2Membrane cleaning or sterilisation ; Membrane regen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8Hollow fibre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3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供氧组件、主螺旋架、副螺旋架、传动组件、中空MABR膜丝和回气组件;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水管,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主螺旋架和副螺旋架间隔转动设置在壳体内,传动组件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主螺旋架和副螺旋架传动连接,副螺旋架上缠绕有中空MABR膜丝,供氧组件和回气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中空MABR膜丝的一端与供氧组件连接,中空MABR膜丝的另一端与回气组件连接。通过螺旋搅动的方式,从而实现水流发生轴向流动,在轴向方向上,增加污水相对与膜的流动速度,以提高MABR去除氨氮效率和对污水COD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在线清理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MABR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是气体分离膜技术与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膜处理污水技术。MABR中空纤维膜组件可使氧气从膜的一侧通过扩散作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不会产生气泡。氧气通过透气膜从膜内传到膜外,传质扩散作用的方向和COD/氨氮的方向相反。MABR膜生物反应器通过氧气浓度差传递氧气,因此较传统MBR膜反应器具有节能降耗的优势。基于生物膜的工艺具有较高的特定生物质浓度,能够获得高容积反应速率。目前,MABR膜反应器已逐步应用在一些工程案例上。
该技术的应用目前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MABR的膜内的气体到膜表面的生物膜的氧气的质量传递及质量传递速率受生物膜厚度限制。废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膜通常比氧渗透深度更厚,通常是50μm到150μm,并且在高碳加载率下,该工艺的氧气转移更加受限。为降低生物膜厚度,提高生物膜反应器传质效率,在公告号为CN108025257B的专利中进行了描述。该技术仍存在仅可减小膜上局部位置的生物边界层厚度,但对膜系统全膜丝不能起到同步减小边界层厚度的作用。因为,非圆形轮廓纤维束的布置,使得围绕纤维束的液体的涡流增强,但仅在局部增强了混合,即减小局部纤维上的边界层的厚度。实际运行中发现生物膜的厚度,制约了污水处理效率;生物膜过薄或过厚,均不利于微生物分解COD。
2)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进水C/N比普遍偏低,碳源不足,仅仅靠内碳源可能不能满足脱氮需求,因此需要投加外碳源。在公开号为CN113023889A的专利中进行了描述。该技术仍在补充碳源的范畴进行研究,并没有考虑如何发挥MABR膜反应器本身在脱氮方面的效率提高。
3)MABR模块处理单元的实际应用中存在膜使用数量多,设备或膜池占地规模大的问题。问题在于a)含有污染物的污水与附着至承载介质的生物膜之间的接触混合不足;b)为防止短流,增大设备体积,导致占地面积增加;c)为提高处理效率,增大膜的用量;d)考虑设备检修,增加备用膜组件及对应膜池。
现有的MABR膜处理装置,失活污泥或污染异物粘附在膜反应器上不易脱落,须停止设备运行离线进行清理,这必将导致整个污水处理进程的运行,使用造成不便。
因此,如何实现在最小空间内,提高膜与污水的相对流速,从而提高氨氮去除效率是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和单体污水处理模块,所述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包括:供氧组件、主螺旋架、副螺旋架、传动组件、中空MABR膜丝和回气组件;所述壳体的下部设有进水管,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主螺旋架和所述副螺旋架间隔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主螺旋架和所述副螺旋架传动连接,所述副螺旋架上缠绕有所述中空MABR膜丝,所述供氧组件和所述回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中空MABR膜丝的一端与所述供氧组件连接,所述中空MABR膜丝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副螺旋架以所述主螺旋架为圆心等弧距设置有至少两个。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螺旋架包括主轴以及设置在所述主轴上的主螺旋杆,所述副螺旋架包括副轴以及设置在所述副轴上的副螺旋杆,所述主轴和所述副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上,所述主螺旋杆及所述副螺旋杆至少设置两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主驱动轮及副驱动轮,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主驱动轮间隔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副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副轴上,所述主驱动轮和所述副驱动轮啮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氧气发生器、供气管、气泵、顶部集气箱、进气分配管及顶部旋转腔,所述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氧气发生器和顶部集气箱连接,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所述顶部集气箱转动设置在所述主轴上,各所述顶部旋转腔设置在所述主轴或副轴上,各所述顶部旋转腔上设有伸入所述壳体内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中空MABR膜丝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旋转腔与所述进气分配管转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上设有旋转集气箱,所述顶部集气箱转动设置在所述旋转集气箱上,所述供气管上设有压力检测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旋转腔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顶部旋转腔与所述副驱动轮或主驱动轮通过键与键槽的方式固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组件包括:底部集气箱、回收集气管和底部旋转腔,所述底部旋转腔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各所述主轴或副轴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旋转腔的底部通过回收集气管与所述底部集气箱连接,所述底部旋转腔的顶部设有伸入所述壳体内的回气管,所述回气管与所述中空MABR膜丝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旋转腔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单体污水处理模块。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传动组件驱动主螺旋架和缠绕有中空MABR膜丝的副螺旋架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水流发生轴向流动,在轴向方向上,增加污水相对MABR膜丝的流动速度,以提高MABR去除氨氮效率,同时传动组件控制主螺旋架和副螺旋架的转动速度,可以控制水流对膜丝的冲刷作用,实现在线调整泥厚度,提高MABR膜丝与污水的传质效率,提高膜对污水COD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在线清理膜的目的;中空MABR膜丝缠绕在螺旋架上,使膜丝的曲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实际运行中发现,氧气通过MABR膜丝表面流出,会使膜表面形成紊流,也可起控制膜表面污泥层厚度的目的;单体污水处理模块用于实现模块化应用,对于处理量不受使用限制,通过增减数量即可,空间利用率高且方便检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主驱动齿轮及从驱动齿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副螺旋架缠绕中空MABR膜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多个单体污水处理模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多个单体污水处理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出水COD去除对比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中出水氨氮去除对比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壳体;2、主螺旋架;3、副螺旋架;4、中空MABR膜丝;5、进水管;6、出水管;7、主轴;8、主螺旋杆;9、副轴;10、副螺旋杆;11、电机;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主驱动轮;15、副驱动轮;16、氧气发生器;17、供气管;18、气泵;19、顶部集气箱;20、进气分配管;21、顶部旋转腔;22、进气管;23、旋转集气箱;24、压力检测表;25、轴承;26、密封圈;27、端盖;28、底部集气箱;29、回收集气管;30、底部旋转腔;31、回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5所示,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说明。该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和单体污水处理模块。
壳体1为污水处理的主体,壳体1根据工艺要求为密封性壳体,其顶部可以设置可密封性开启的顶盖。壳体1的下部设有进水管5,壳体1的上部设有出水管6,污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壳体1内,经过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处理后从出水管6排出。
其中,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包括:供氧组件、主螺旋架2、副螺旋架3、传动组件、中空MABR膜丝4和回气组件。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间隔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主螺旋架2、副螺旋架3和壳体1的轴线方向均相同。传动组件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且分别与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传动连接,传动组件用于驱动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进行转动,从而形成轴线流动的水流。
在本实施例中,副螺旋架3上缠绕有中空MABR膜丝4,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在转动过程中同步带动中空MABR膜丝4进行转动,从而增加污水相对膜丝的流动速度。
供氧组件和回气组件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中空MABR膜丝4的一端与供氧组件连接,中空MABR膜丝4的另一端与回气组件连接。供氧组件提供的氧气进入到中空MABR膜丝4内,中空MABR膜丝4内的氧气渗透至污水中,在膜丝表面形成好氧区间,其他区域形成缺氧、厌氧空间;同时未及时使用的氧气通过回气组件进行回收,以供下次回收使用,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驱动主螺旋架2和缠绕有中空MABR膜丝4的副螺旋架3进行旋转,从而实现水流发生轴向流动,在轴向方向上,增加污水相对与膜的流动速度,以提高MABR膜丝去除氨氮效率,同时传动组件控制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的转动速度,可以控制水流对膜丝的冲刷作用,实现在线调整泥厚度,提高膜丝与污水的传质效率,提高膜对污水COD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在线清理膜的目的;中空MABR膜丝4缠绕在螺旋架上,使膜丝的曲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实际运行中发现,氧气通过MABR膜表面流出,会使膜表面形成紊流,也可起控制膜表面污泥层厚度的目的;单体污水处理模块用于实现模块化应用,对于处理量不受使用限制,通过增减数量即可,空间利用率高且方便检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副螺旋架3以主螺旋架2为圆心等弧距设置有至少两个。副螺旋架3以主螺旋架2对称设置,副螺旋架3可以设置一圈,也可以设置两圈,如图所示,副螺旋架3设置有两圈;其中,主螺旋架2和靠近主螺旋架2的副螺旋架3的旋转方向相反,同理,两个相邻的副螺旋架3的旋转方向相反,这样是为了实现污水的水流流动方向不同,相邻区间的水流形成轴线方向不同向的上下流动,从而增加污水停留时间;同时,伴随污水沿轴线方向的上下流动,在膜丝表面区间形成紊流,增加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增加污水的停留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螺旋架2包括主轴7以及设置在主轴7上的主螺旋杆8,副螺旋架3包括副轴9以及设置在副轴9上的副螺旋杆10,主轴7和副轴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壳体1的两端上,主轴7上的主螺旋杆8至少设置两根,每根副轴9上的副螺旋杆10至少设置两根,这样是为了方便缠绕中空MABR膜丝4以及带动污水流动,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增加,以形成多通道螺旋架。两根主螺旋杆8或者两个副螺旋杆10之间具有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主螺旋杆8和副螺旋杆10均采用高强度耐腐蚀丝制成。当副轴9上的副螺旋杆10设置至少两层(四根)时,中空MABR膜丝4分层缠绕在副螺旋杆10上。在本实施例中,主螺旋杆8的螺旋幅度大于副螺旋杆10的幅度。
如图1所示,传动组件包括电机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主驱动轮14及副驱动轮15。其中,从动齿轮13和主驱动轮14间隔设置在位于壳体1外侧的主轴7上,主动齿轮12设置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并与从动齿轮13啮合,电机11通过支架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副驱动轮15设置在副轴9上,主驱动轮14和副驱动轮15啮合。电机11工作,驱动主动齿轮12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13旋转,从动齿轮13旋转带动主轴7转动,主轴7转动带动主动驱动轮转动,从而带动副驱动轮15转动,以带动副轴9带动,主轴7和副轴9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能通过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带动污水在轴向上进行上下流动。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氧组件包括氧气发生器16、供气管17、气泵18、顶部集气箱19、进气分配管20及顶部旋转腔21。其中,供氧组件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具体地,供气管17的两端分别与氧气发生器16和顶部集气箱19连接,气泵18设置在供气管17上,顶部集气箱19转动设置在主轴7上,即主轴7转动时,顶部集气箱19静止不动。各顶部旋转腔21设置在主轴7或副轴9上,各顶部旋转腔21上设有伸入壳体1内的进气管22,进气管22与中空MABR膜丝4的一端连接,顶部旋转腔21与进气分配管20转动连接。氧气发生器16产生的氧气经过气泵18的作用进入到顶部集气箱19内,顶部集气箱19通过各进气分配管20将氧气通入到相对应的顶部旋转腔21内,然后通过顶部旋转腔21上的进气管22通入到中空MABR膜丝4内。进气分配管20的数量与顶部旋转腔21的数量相同。
具体地,主轴7上设有旋转集气箱23,顶部集气箱19通过轴承25转动设置在旋转集气箱23上,供气管17上设有压力检测表24,压力检测表24用于检测供氧压力,从而来调控电机11的转速,以控制水流对膜丝的冲刷作用,实现在线调整泥厚度,提高膜丝与污水的传质效率,提高膜对污水COD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在线清理膜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顶部旋转腔21通过轴承25转动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顶部旋转腔21设置在副驱动轮15的轴线上,顶部旋转腔21与副驱动轮15或主驱动轮14通过键与键槽的方式固连接。顶部旋转腔21一端部分伸入至壳体1内并使进气管22伸入壳体1内,使得进气管22可以通中空MABR膜丝4同步转动;顶部旋转腔21的另一端通过密封圈26以及端盖27与进气分配管20转动密封连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顶部旋转腔21与副轴9同步转动,进气分配管20相对静止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回气组件包括:底部集气箱28、回收集气管29和底部旋转腔30。底部旋转腔30的结构与顶部旋转腔21的结构相同,底部旋转腔30转动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并与各主轴7或副轴9固定连接,底部旋转腔30的底部通过回收集气管29与底部集气箱28连接,回收集气管29的数量与底部旋转腔30的数量相同,底部旋转腔30的顶部设有伸入壳体1内的回气管31,回气管31与中空MABR膜丝4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底部旋转腔30的转动安装方式与顶部旋转腔21的安装方式相同,都是通过两个间隔设置在轴承25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底部旋转腔30的顶部部分伸入至壳体1内且通过密封圈26进行密封,防止壳体1内的污水流出,同时也方便回气管31与中空MABR膜丝4同步转动;底部旋转腔30的底部通过同样通过端盖27及密封圈26与回收集气管29转动连接。在工作时,进气分配管20和回气管31均静止不同,顶部旋转腔21和底部旋转腔30均与副轴9同步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中空MABR膜丝4的透氧过程中,可实现污水在膜表面微小的横向流动,伴随污水沿轴线方向的上下流动,在膜表面区间形成紊流,增加污水与活性污泥的接触时间,增加污水的停留时间。
如图6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有至少两个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壳体1的大小进行增加;这样的目的是通过增减模块数量,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高,且模块化设计易于检修更换。该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即可作为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的膜组件使用,也可作为大型污水处理工程膜处理系统的组件使用,应用更加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积极的有益效果:
1、通过主螺旋架2和副螺旋架3的反向转动,提高了污水与中空MABR膜丝4的相对速度,提高传质效率,达到最佳的COD、氨氮的去除效果。
2、中空MABR膜丝4通过缠绕的方式加大了膜丝空间密度,同时,膜丝之间空隙得到有效保障,使膜的利用效率提高。通过调整螺旋杆之间的间隙和螺旋结构,可实现膜丝多层缠绕,使膜丝之间留有空隙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充满膜丝,提高膜丝的空间密度及膜丝的使用效率。
3、可实现在线调整生物膜厚度。运行中可通过压力检测表24进行供氧压力检测,通过压力检测值判断生物膜膜层厚度,调整电机11的转速,从而调整主轴7的转速,进行改变污水的流速,通过污水的冲刷作用,可调整污泥厚度,实现在线调整活性污泥厚度,提高传质效率,从而提高生化效率。实现调整膜上生物膜厚度的同时,可在线去除膜上失去活性的污泥。
4、在线清泥,避免离线停机清理。该污水处理装置可实现污水运行过程中膜丝自动清泥。通过调整和加快主轴7的旋转速度,使污水沿轴线方向及横向流动速度加快,通过水流冲击实现在线清泥的目的。
5、膜单元表现形成微紊流,可以达到静态或微弱运动条件下,控制表面污泥层厚度的目的,降低设备的运行能耗。即运行过程中,本结构设计,可实现静态下的在线减少污泥层厚度的效果,当达到某一压力设定值时,才启动主轴7转速,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6、在不投加碳源,低C/N比条件下,增加污水与膜的相对流速,提高MABR膜丝对污水的脱氮效率。中空MABR膜丝4采用旋转方式,可加快污水与膜表面的竖向流动相对速度,实现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情况下,增加污水与膜表面流动速度目的,从而提高中空MABR膜丝4的脱氮效率。
7、水流均匀分布且保持水流错流流过中空MABR膜丝4,使污水与中空MABR膜丝4表面的接触充分,增加污水与膜丝的接触时间,增加污水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提高生物膜反应效率。
8、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使污水有序流动,能够避免水流短路现象的产生。
9、供氧组件可以直接供氧,这样供氧效率更高;底部的回收集气箱,可使未及时利用的氧气收集,供装置回收使用,亦可调节膜丝内氧气压力,确保氧气无损失。
10、该装置可实现模块化使用,对于处理量不受使用限制,通过增减单体污水处理模块的数量即可,空间利用率高,模块化设计易于检修更换。
具体实施方式1:
根据文献资料《新型MABR除磷脱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所述试验条件,考虑不同相对流速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进行试验对比。进水COD浓度160(mg/L);曝气压力0.1Mpa、曝气时间12h的情况下,运行时间10天。对比污水与MABR膜相对流速分别为0.01m/s、0.02m/s、0.05m/s,对COD去除结果如图8所示。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1m/s时,COD浓度为50mg/L,去除率68%。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2m/s时,COD浓度为30mg/L,去除率81%。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5m/s时,COD浓度为8mg/L,去除率95%。本实施例污水处理装置的COD去除率明显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2:
根据文献资料《新型MABR除磷脱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总氮的去除受C/N和水流流速的双重影响,C/N和水流流速升高时,总氮去除率也随之升高。根据文献所述试验条件,考虑较低C/N比条件下,不同相对流速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进行试验对比。C/N为3:1;进水氨氮浓度40(mg/L);曝气压力0.15Mpa、曝气时间5h的情况下。对比污水与MABR膜相对流速分别为0.01m/s、0.02m/s、0.05m/s,对氨氮去除结果如图9所示。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1m/s时,氨氮浓度为12mg/L,去除率为70%。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2m/s时,氨氮浓度为8mg/L,去除率为80%。当水与膜的相对流速为0.05m/s时,氨氮浓度为0.5mg/L,去除率为98.75%。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氨氮去除率明显提升。
结果表明,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装置,可提高相对流速,有效提高污水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率;在低C/N为3:1的条件下,提高相对流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更为明显。并且相对流动速度需要提高到某一临界值才能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提高污水对膜表面的相对流速,可调整的生物膜厚度,并有效提高膜与污水传质效率。同等的COD、氨氮去除率条件下,所采用的膜丝数量更少,设备占地更小,投资成本、运营成本更低且可实现模块化,适合大、中、小污水处理装置,使用更为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单体污水处理模块,所述单体污水处理模块包括:供氧组件、主螺旋架(2)、副螺旋架(3)、传动组件、中空MABR膜丝(4)和回气组件;所述壳体(1)的下部设有进水管(5),所述壳体(1)的上部设有出水管(6),所述主螺旋架(2)和所述副螺旋架(3)间隔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且分别与所述主螺旋架(2)和所述副螺旋架(3)传动连接,所述副螺旋架(3)上缠绕有所述中空MABR膜丝(4),所述供氧组件和所述回气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端,所述中空MABR膜丝(4)的一端与所述供氧组件连接,所述中空MABR膜丝(4)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气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螺旋架(3)以所述主螺旋架(2)为圆心等弧距设置有至少两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螺旋架(2)包括主轴(7)以及设置在所述主轴(7)上的主螺旋杆(8),所述副螺旋架(3)包括副轴(9)以及设置在所述副轴(9)上的副螺旋杆(10),所述主轴(7)和所述副轴(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两端上,所述主螺旋杆(8)及所述副螺旋杆(10)至少设置两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11)、主动齿轮(12)、从动齿轮(13)、主驱动轮(14)及副驱动轮(15),所述从动齿轮(13)和所述主驱动轮(14)间隔设置在所述主轴(7)上,所述主动齿轮(12)设置在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从动齿轮(13)啮合,所述副驱动轮(15)设置在所述副轴(9)上,所述主驱动轮(14)和所述副驱动轮(15)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组件包括氧气发生器(16)、供气管(17)、气泵(18)、顶部集气箱(19)、进气分配管(20)及顶部旋转腔(21),所述供气管(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氧气发生器(16)和顶部集气箱(19)连接,所述气泵(18)设置在所述供气管(17)上,所述顶部集气箱(19)转动设置在所述主轴(7)上,各所述顶部旋转腔(21)设置在所述主轴(7)或副轴(9)上,各所述顶部旋转腔(21)上设有伸入所述壳体(1)内的进气管(22),所述进气管(22)与所述中空MABR膜丝(4)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部旋转腔(21)与所述进气分配管(20)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7)上设有旋转集气箱(23),所述顶部集气箱(19)转动设置在所述旋转集气箱(23)上,所述供气管(17)上设有压力检测表(2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旋转腔(21)通过轴承(25)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所述顶部旋转腔(21)与所述副驱动轮(15)或主驱动轮(14)通过键与键槽的方式固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组件包括:底部集气箱(28)、回收集气管(29)和底部旋转腔(30),所述底部旋转腔(30)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并与各所述主轴(7)或副轴(9)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旋转腔(30)的底部通过回收集气管(29)与所述底部集气箱(28)连接,所述底部旋转腔(30)的顶部设有伸入所述壳体(1)内的回气管(31),所述回气管(31)与所述中空MABR膜丝(4)的另一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旋转腔(30)通过轴承(25)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单体污水处理模块。
CN202310714921.3A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66930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4921.3A CN116693044A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4921.3A CN116693044A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93044A true CN116693044A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40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14921.3A Pending CN116693044A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9304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8860A (zh) * 2023-11-16 2023-12-15 成都凯亚美环保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br膜组件、膜结构及使用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8860A (zh) * 2023-11-16 2023-12-15 成都凯亚美环保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br膜组件、膜结构及使用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17228860B (zh) * 2023-11-16 2024-01-23 成都凯亚美环保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abr膜组件、膜结构及使用其的污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93044A (zh) 一种基于mabr膜的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6447734U (zh) 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1514049A (zh) 旋转式中空纤维微孔膜无泡充氧装置及其方法
CN105399200A (zh) 一种细分子化溶氧曝气装置
CN106115905A (zh) 一种结合mbr工艺的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及其应用
CN1569682A (zh) 一种膜曝气与膜分离耦合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396890A (zh) 水处理设备
CN100342956C (zh) 一种膜过滤装置
CN103771588B (zh) 以二氧化碳为碳源的回流式水平流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
CN201505512U (zh) 一种用于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气水混合清洗装置
CN101830607B (zh) 交替式两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
CN217051775U (zh) 一种分置式An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4327267U (zh) 一种双层mabr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5973948U (zh) 无泡曝气与微孔曝气相结合的混合式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
CN214735194U (zh) 一种医疗污水处理装置
CN110395853B (zh) 一种自旋转式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CN112591846A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mpuv高级氧化系统
CN103058457B (zh) 一种用于mbr膜污染控制及补充曝气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9526418U (zh) 一种微动力曝气装置
CN111453935A (zh) 分子级密相整流磁耦合溶氧装置及生态活性修复系统
CN109574221A (zh) 一种基于动态膜的厌氧氨氧化膜生物反应装置及其应用
CN206069626U (zh) 一种高硫酸根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CN219194667U (zh) 一种改良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CN219194748U (zh) 生物膜水处理净化设备
CN210030282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