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6067B -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6067B
CN116676067B CN202310650412.9A CN202310650412A CN116676067B CN 116676067 B CN116676067 B CN 116676067B CN 202310650412 A CN202310650412 A CN 202310650412A CN 116676067 B CN116676067 B CN 116676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parts
component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504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76067A (zh
Inventor
江炳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Creativ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Creativ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Creativ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Creativ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5041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6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6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6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76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6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胶粘材料领域,旨在解决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低的问题。其中,胶粘剂由92‑98wt%A组分与2‑8wt%B组分组成;按原料计,所述A组分包括8‑13重量份聚氨酯预聚体、87‑92重量份第一溶剂,所述B组分包括15‑25重量份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75‑85重量份第二溶剂。聚氨酯预聚体包括特定配比的原料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含氢硅油、聚合二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铂催化剂、有机锡催化剂以及异丙醇。该胶粘剂能够有效提高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且无需在EVA鞋底上做开槽处理,且粘接过程中,胶粘剂用量少,不会产生胶粘剂外溢问题,不易对鞋底表面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鞋材生产领域,企业通常会在鞋底的侧壁粘贴颜色比较鲜艳的标签,以吸引别人的眼球,从而为扩大品牌知名度做宣传。目前,鞋底主要为EVA发泡鞋底,标签主要由颜色鲜艳的油墨在TPU底材上印刷出具有特定形状和颜色的logo得到。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聚氨酯液体胶来将标签粘接到EVA鞋底上。其中,常见的聚氨酯液体胶由聚合二元醇、二异氰酸酯、扩链剂、催化剂以及溶剂制成。但是,由于该聚氨酯液体胶与EVA鞋底的粘结牢度较差,故在粘接标签的时候,为提高剥离强度,通常需要增大聚氨酯液体胶的用量,即需要在鞋底先开出一个与标签形状相似的凹槽,然后将聚氨酯液体胶填充到凹槽后,再将标签压入凹槽中。其中,将标签压入凹槽的过程中,部分聚氨酯液体胶会从标签与凹槽内壁的缝隙中往外溢,虽然增大了聚氨酯液体胶与EVA鞋底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但是存在聚氨酯液体胶容易外溢至鞋底表面的问题,即会增加外溢部分胶材的去除步骤,不仅增加了工艺,而且去除不彻底还会影响EVA鞋底的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TPU标签与EVA鞋底之间的剥离强度低的问题,同时预防胶粘剂溢出容易对EVA鞋底表面造成污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胶粘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胶粘剂,由92-98wt%A组分与2-8wt%B组分组成;按原料计,所述A组分包括8-13重量份聚氨酯预聚体、87-92重量份第一溶剂,所述B组分包括15-25重量份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75-85重量份第二溶剂;其中,按原料计,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30份
含氢硅油:10-20份
聚合二元醇:30-80份
二异氰酸酯:15-40份
扩链剂:1-4份
铂催化剂:0.5-1份
有机锡催化剂:1-3份
异丙醇:5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聚氨酯预聚体中同时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胶粘剂对TPU标签与EVA鞋底之间的剥离强度,还能够改善胶粘剂的耐水性能与耐候性能。对此,发明人分析原因可能是加入特定比例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后,能够在聚氨酯链段上接枝有机硅链段,增强了胶粘剂对EVA鞋底的润湿渗透性,同时还适当提高了聚氨酯的交联网络强度,由于胶粘剂润湿渗透性以及交联网络强度的提高,有效增强了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其中,采用该胶粘剂来将TPU标签粘贴到EVA鞋底上时,无需在EVA鞋底上做开槽处理,直接将胶粘剂均匀涂覆在TPU标签与EVA鞋底相贴合的一侧即可,且胶粘剂的涂覆厚度仅需0.05-0.2mm,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即能达3kgf/cm以上,不会产生胶粘剂外溢的问题,有利于EVA鞋底的表面保持干净整洁。
可选的,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5-25份
含氢硅油:10-20份
聚合二元醇:40-60份
二异氰酸酯:20-30份
扩链剂:2-4份
铂催化剂:0.5-1份
有机锡催化剂:1-3份
异丙醇:5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优选的原料范围来制备聚氨酯预聚体,能够进一步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之间的剥离强度,且胶粘剂的耐水性与耐候性也进一步提高。原因可能是采用该聚氨酯预聚体时,胶粘剂在固化前具有较好的底材润湿渗透性,同时,胶粘剂固化后最终形成的交联网络进一步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可选的,所述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组合物,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采用单一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或者单一的聚碳酸酯二元醇、或其他聚合二元醇的组合相比,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二者特定配合的组合物,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可选的,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5时,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最好,原因可能是胶粘剂固化前的润湿渗透性好,而固化后的胶粘剂的交联强度进一步提高。
可选的,所述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30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3000时,有利于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原因可能是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在该范围内时,更有利于获得润湿渗透性好以及交联强度高的胶粘剂。
可选的,所述二异氰酸酯选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溶剂包括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所述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0.5-1),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胶粘剂对EVA鞋底的润湿作用,有利于加速胶粘剂的润湿渗透,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溶剂选用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上述任意一种胶粘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50℃,恒温加热搅拌30-60min后,加入铂催化剂,并于80-90℃回流反应1-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合二元醇加热至100-12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二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合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115℃,反应1-2h后,降温至35-45℃,加入扩链剂,恒温反应1-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第二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采用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制备中间产物A,然后再往中间产物A中加入聚合二元醇、二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来制备聚氨酯预聚体,能够提高胶粘剂的润湿渗透性、耐水性以及耐候性。原因可能是按上述步骤制备聚氨酯预聚体时,最终得到的胶粘剂含有有机硅链段,对于提高胶粘剂的润湿渗透性具有促进作用。另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中环氧基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胶粘剂的交联网络强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往聚氨酯预聚体中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引入有机硅链段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胶粘剂的交联网络强度,使得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能够达到3kgf/cm以上,且该胶粘剂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与耐候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胶粘剂,由92-98wt%A组分与2-8wt%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与B组分分开储存,在使用前再将A组分与B组分按比例进行混合。
具体地,A组分包括8-13重量份聚氨酯预聚体、87-92重量份第一溶剂。其中,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0-30重量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20重量份含氢硅油、30-80重量份聚合二元醇、15-40重量份二异氰酸酯、1-4重量份扩链剂、0.5-1重量份铂催化剂、1-3重量份有机锡催化剂以及50重量份异丙醇。第一溶剂选用丁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往聚氨酯预聚体中同时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胶粘剂对TPU标签与EVA鞋底之间的剥离强度,还能够改善胶粘剂的耐水性能与耐候性能。对此,发明人分析原因可能是加入特定比例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后,能够在聚氨酯链段上接枝有机硅链段,增强了胶粘剂对EVA鞋底的润湿渗透性,同时还适当提高了聚氨酯的交联网络强度,由于胶粘剂润湿渗透性以及交联网络强度的提高,有效增强了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其中,采用该胶粘剂来将TPU标签粘贴到EVA鞋底上时,无需在EVA鞋底上做开槽处理,直接将胶粘剂均匀涂覆在TPU标签与EVA鞋底相贴合的一侧即可,且胶粘剂的涂覆厚度仅需0.05-0.2mm即能实现TPU标签与EVA鞋底的稳固粘接,不会产生胶粘剂外溢的问题,有利于EVA鞋底的表面保持干净整洁。
优选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25重量份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20重量份含氢硅油、40-60重量份聚合二元醇、20-30重量份二异氰酸酯、2-4重量份扩链剂、0.5-1重量份铂催化剂、1-3重量份有机锡催化剂以及50重量份异丙醇,能够进一步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之间的剥离强度,同时,该胶粘剂的耐水性与耐候性也进一步提高。
优选地,第一溶剂包括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所述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0.5-1),能够更进一步提高胶粘剂对EVA鞋底的润湿作用,有利于加速胶粘剂的润湿渗透,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B组分包括15-25重量份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75-85重量份第二溶剂。第二溶剂选用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B组分作为A组分的固化剂或硬化剂,其中,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能够在常温实现A组分的快速固化,有利于获得快速固化且剥离强度高的胶粘剂。
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组合物,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2)。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二者特定配合的组合物,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进一步优选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5。
可选地,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4000。优选地,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3000。
二异氰酸酯选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扩链剂选用1,6-己二胺、乙二胺、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铂催化剂优选氯铂酸。
有机锡催化剂选用二月桂酸丁基锡、辛酸亚锡等有机锡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50℃,恒温加热搅拌30-60min后,加入铂催化剂,并于80-90℃回流反应1-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合二元醇加热至100-12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二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合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115℃,反应1-2h后,降温至35-45℃,加入扩链剂,恒温反应1-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S2、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S3、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第二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S4、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验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0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实施例2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3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2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6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3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kg乙二胺、1kg氯铂酸、3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4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30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2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8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4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kg乙二胺、1kg氯铂酸、3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5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20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5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1kg氯铂酸、2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6
一种胶粘剂,包括98kgA组分和2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13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87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2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7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50℃,恒温加热搅拌3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90℃回流反应1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2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15℃,反应1h后,降温至4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1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实施例7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3。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8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9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3: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0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4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碳酸酯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碳酸酯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实施例11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聚碳酸酯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得到抽真空后的混合二元醇;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混合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实施例12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24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6kg分子量为3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实施例13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5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1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20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同。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kg乙二胺以及1kg二月桂酸丁基锡。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加入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对比例2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0kg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对比例3
一种胶粘剂,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0kg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0kg含氢量为1.6%粘度为20cs的含氢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2.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对比例4
一种胶粘剂,包括92kgA组分和8kgB组分。
按原料计,A组分包括8kg聚氨酯预聚体以及92kg第一溶剂。
按原料计,聚氨酯预聚体包括10kg货号为lnb-1283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kg氨基硅油、30kg分子量为3000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15k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kg乙二胺、0.5kg氯铂酸、1kg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50kg异丙醇。
第一溶剂为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组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3:1:1。
按原料计,B组分包括15kg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85kg乙酸乙酯。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氨基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恒温加热搅拌60min后,加入氯铂酸,并于80℃回流反应2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热至10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丁基锡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反应2h后,降温至35℃,加入乙二胺,恒温反应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乙酸乙酯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性能检测数据
1.剥离强度:将实施例1-13以及对比例1-4中的胶粘剂涂覆到TPU标签与EVA鞋底相贴合的一面,胶粘剂的涂覆厚度控制在0.1mm,贴合后在常温条件静置12h后,采用拉力测试仪进行检测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每个实施例或对比例分别随机选取5个样品,将平均值记录在下表1中。
2.耐水测试:将实施例1-13以及对比例1-4中的胶粘剂涂覆到TPU标签与EVA鞋底相贴合的一面,胶粘剂的涂覆厚度控制在0.1mm,贴合后在常温条件静置12h后,采用水浸泡168h,取出干燥后,采用拉力测试仪进行检测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每个实施例或对比例分别随机选取5个样品,将平均值记录在下表1中。
3.耐候测试:将实施例1-13以及对比例1-4中的胶粘剂涂覆到TPU标签与EVA鞋底相贴合的一面,胶粘剂的涂覆厚度控制在0.1mm,贴合后在常温条件静置12h后,于测试箱中采用氙灯源照射168h,然后采用拉力测试仪进行检测TPU标签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每个实施例或对比例分别随机选取5个样品,将平均值记录在下表1中。
表1样品性能检测
结合实施例1与对比例1-4并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知:往基础的聚氨酯原料中同时加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含氢硅油能够有效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使得TPU标签不易从EVA鞋底上掉落。此外,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以及含氢硅油的加入,还能够提高胶粘剂的耐水性能与耐候性能,从而无论将鞋底浸没在水中还是将鞋底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粘接在EVA鞋底上的TPU标签均不容易脱落。
结合实施例1-5并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聚氨酯预聚体中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15-25重量份范围内、含氢硅油在10-20重量份范围内、聚合二元醇在40-60重量份范围内、二异氰酸酯在20-30重量份范围内、扩链剂在2-3重量份范围内、铂催化剂在0.5-1重量份范围内、有机锡催化剂在1-3重量份范围内、异丙醇为50重量份时,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更高,且胶粘剂的耐水性能与耐候性能也更优。
结合实施例2与实施例7-9并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知:当A组分中的第一溶剂选用丙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混合物,且丙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重量比在1:1:(0.5-1)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胶粘剂对EVA鞋底的润湿作用,有利于加速胶粘剂的润湿渗透,从而进一步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结合实施例8与实施例10-13并结合表1中的数据可知: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两者的组合物,且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在3:(1-2)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胶粘剂与EVA鞋底的剥离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具体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由92-98wt%A组分与2-8wt%B组分组成;按原料计,所述A组分包括8-13重量份聚氨酯预聚体、87-92重量份第一溶剂,所述B组分包括15-25重量份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以及75-85重量份第二溶剂;其中,按原料计,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0-30份
含氢硅油:10-20份
聚合二元醇:30-80份
二异氰酸酯:15-40份
扩链剂:1-4份
铂催化剂:0.5-1份
有机锡催化剂:1-3份
异丙醇:50份;
所述第一溶剂包括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所述丁酮、乙酸甲酯以及乙酸乙酯的重量比为1:1:(0.5-1);
所述第二溶剂选用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和含氢硅油加入异丙醇中,升温至40-50℃,恒温加热搅拌30-60min后,加入铂催化剂,并于80-90℃回流反应 1-2 h,得到中间产物A;
将聚合二元醇加热至100-120℃,抽真空,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将二异氰酸酯、有机锡催化剂以及抽真空后的聚合二元醇加入中间产物A中,缓慢升温至105-115℃,反应1-2h后,降温至35-45℃,加入扩链剂,恒温反应1-2h后,得到聚氨酯预聚体;
制备A组分:
按配比将聚氨酯预聚体加入第一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A组分;
制备B组分:
按配比将硫代磷酸三苯基异氰酸酯加入第二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B组分;
制备胶粘剂:
按配比将A组分与B组分均匀混合后,得到胶粘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预聚体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15-25份
含氢硅油:10-20份
聚合二元醇:40-60份
二异氰酸酯:20-30份
扩链剂:2-4份
铂催化剂:0.5-1份
有机锡催化剂:1-3份
异丙醇: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二元醇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组合物,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与聚碳酸酯二元醇的重量比为3: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二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4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选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粘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选用1,6-己二胺、乙二胺、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0650412.9A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6676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0412.9A CN116676067B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50412.9A CN116676067B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6067A CN116676067A (zh) 2023-09-01
CN116676067B true CN116676067B (zh) 2024-01-12

Family

ID=8777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0412.9A Active CN116676067B (zh) 2023-06-03 2023-06-03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606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772A (zh) * 2020-06-03 2020-11-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油的合成方法
CN112980378A (zh) * 2021-02-26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囊体材料用四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5505293A (zh) * 2022-09-26 2022-12-23 三晃树脂(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鞋材油墨用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04482A4 (en) * 2018-12-27 2022-08-03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OCESS FOR MAKING A REACTIVE SEALING RESI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5772A (zh) * 2020-06-03 2020-11-0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聚氨酯改性有机硅油的合成方法
CN112980378A (zh) * 2021-02-26 2021-06-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囊体材料用四组分聚氨酯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CN115505293A (zh) * 2022-09-26 2022-12-23 三晃树脂(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鞋材油墨用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6067A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1434B (zh) 一种用于合成革面料的水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9645B (zh) 高初粘单组份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7340A (zh)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11154059B (zh) 一种环氧树脂改性聚醚胺增强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制备方法
CN111040112B (zh) 利用咖啡渣制备的聚氨酯树脂及其应用
CN108822784A (zh) 一种湿固化聚氨酯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85207B (zh) 一种爽滑且富有弹性的有机硅离型剂
CN112795350A (zh) 一种耐油酸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
CN116676067B (zh) 一种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99609B (zh) 一种聚氨酯/环氧滑动环阻尼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81386B (zh) 复合型热熔胶及应用该热熔胶的复合板
CN114409871A (zh) 一种多官能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uv固化可剥离涂敷材料
WO2009000405A1 (de) Polyisocyanatmischungen
CN110669196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转移剂的方法和应用
CN112521581A (zh) 一种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面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019088A (zh) 一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热熔胶的制备方法
AU2004255321A1 (en) A polyurethane resin for white inks
CN114149783B (zh) 一种耐低温中性硅酮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34205B (zh) 一种聚氨酯潮湿固化剂高分子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15594817B (zh) 一种纯水性油墨用的丙烯酸改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20756A (zh) 一种无残留湿气固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TW201930531A (zh) 具長晾置時間及高固化速率之無溶劑液態濕氣固化型聚胺基甲酸酯組合物
CN115584026B (zh) 一种雪板用超支化增韧改性环氧固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3563789B (zh) 一种用于木单板的湿气固化型热熔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84235B (zh) 一种用于服装面料的pur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