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3269A -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3269A
CN116673269A CN202310570555.9A CN202310570555A CN116673269A CN 116673269 A CN116673269 A CN 116673269A CN 202310570555 A CN202310570555 A CN 202310570555A CN 116673269 A CN116673269 A CN 116673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ttery case
air guide
guide assembly
ai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70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光泽
梁振力
石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mson Laser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70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3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3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4Cleaning by suction,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a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05Devices for making primary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导风组件用以处理电池壳内部的待清理物,电池壳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容纳腔,电池壳沿轴向的一端设有开口,开口与容纳腔连通。导风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清理端,清理端适于穿过开口伸入容纳腔。清理端设有第一吹气口以及第一吸气口,壳体内部包括与第一吹气口连通的吹气通道以及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的吸气通道。气流配置成能够由第一吹气口导出至容纳腔,并由容纳腔导入第一吸气口。清洁装置包括导风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夹持电池壳。电池生产线包括清洁装置。本发明的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生产线能够有效去除电池壳内的杂物,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

Description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壳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背景技术
钢壳电池在封装前,需要清理钢壳电池内部的灰尘等附着物,以保障电池的性能,避免电池发生短路、漏电等情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吹气装置吹出气流以使附着物与钢壳脱离,但附着物随气流四散飞扬容易落于钢壳的气流死角以及已完成清理操作的钢壳上,附着物的清洁效果差,附着物还会散落于清理装置影响清理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有通过吸气装置清理钢壳上的杂物,但吸气产生的气流相比于吹气产生的气流弱,无法清理具有强附着力的杂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导风组件,该导风组件能够有效去除电池壳内的杂物,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
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导风组件,用以处理电池壳内部的待清理物,所述电池壳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容纳腔,所述电池壳沿所述轴向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清理端,所述清理端适于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清理端设有第一吹气口以及第一吸气口,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吹气口连通的吹气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吸气通道;
其中,气流配置成能够由所述由第一吹气口导出至所述容纳腔,并由所述容纳腔导入所述第一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气口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吸气口沿所述轴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气口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吸气口沿环绕所述轴向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清理端相对布置,所述基座设有第二吹气口以及第二吸气口,所述吹气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吹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吹气口连接,所述吸气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吸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抵接以限定出腔体,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输气管,所述吹气通道由所述输气管限定而成,所述输气管设于所述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输气管共同形成环绕所述输气管外周的吸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用以处理电池壳内部的待清理物,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组件,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沿所述轴向靠近所述第一端,以夹持所述电池壳。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生产线,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清洁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导风组件的壳体具有能够伸入电池壳容纳腔的清理端,清理端设有与吹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吹气口以及与吸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吹风气流能够从第一吹气口导出,吸风气流能够从第一吸气口导入,即吹风气流与部分吸风气流能够叠加于电池壳的容纳腔进行流动,使待清理物从电池壳脱离,相较于仅利用吹风气流或吸风气流的方式,本方案的导风组件所产生的气流更强,对待清理物的清洁力度更大。吸风气流以及部分吹风气流能够携带清理物由第一吸气口进入壳体,能够防止附着物四散飞扬落于气流死角。综上,本方案的导风组件能够有效去除电池壳内的附着物,提升电池壳的清洁度,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延长清洁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沿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沿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电池壳未被夹持固定;
图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电池壳被夹持固定;
图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清洁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清理端伸入电池壳;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导风组件处于清洁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带箭头的虚线示意气流流动方向;
图9是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外部轮廓呈等腰梯形;
图10是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吸气口呈斜向布置。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清洁装置1;
导风组件10;
壳体100;清理端110;第一吹气口111;第一吸气口112;吹气通道120;
吸气通道130;腔体140;输气管150;
基座200;第二吹气口210;第二吸气口220;
电池壳300;容纳腔310;开口320;底端330;
固定组件20;
第一端201;第二端202;
抬升组件30;
轴向Z。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中,通常利用吹气装置吹出气流以使附着物与钢壳脱离,但附着物随气流四散飞扬容易落于钢壳的气流死角以及已完成清理操作的钢壳上,附着物的清洁效果差,附着物还会散落于清理装置影响清理装置的使用寿命。另外有通过吸气装置清理钢壳上的杂物,但吸气产生的气流相比于吹气产生的气流弱,无法清理具有强附着力的杂物。
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导风组件10。下面参考图1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导风组件10。导风组件10能够有效处理电池壳300内部的待清理物。可以理解,待清理物可以是生产、制造、运输过程中堆叠附着的灰尘、金属颗粒等各种杂物。
参照图1至图8,需要说明,电池壳300是电池的外壳,主要用于保护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和电极,并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中以钢壳电池壳300为例。
电池壳300包括沿其轴向Z延伸的容纳腔310。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300可以为圆柱形钢壳,此时轴向Z指圆柱形钢壳的旋转中心轴线方向。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300还可以为方形钢壳,此时轴向Z指方形钢壳的中线方向,中线穿过方形钢壳一端上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且与方形钢壳的高度方向平行。
参照图4,电池壳300沿轴向Z的一端设有开口320,开口320与容纳腔310连通。可以理解,可以通过开口320将电解液以及电极放置于容纳腔310。
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4至图10,导风组件10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具有清理端110,清理端110用于通过电池壳300的开口320伸入容纳腔310中以对电池壳300的内部进行清洁作业,参照图7和图8。可以理解,为使清理端110能够穿入容纳腔310,清理端110的沿垂直于轴向Z的周向的最大截面积可设为S1,开口320以及容纳腔310的沿垂直于轴向Z的周向的最大截面积可分别设为S2和S3,S1小于S2且S1小于S3。
参照图1至图3,清理端110设有第一吹气口111以及第一吸气口112。可以理解,第一吹气口111用以产生吹风气流,以使钢壳内部的待清理物从钢壳上脱离。第一吸气口112用以产生吸风气流,既能够与吹风气流叠加使强附着的待清理物从钢壳脱落,还能够将待清理物吸入壳体100内部,防止待清理物四散飞扬。
参照图7和图8,壳体100内部包括与第一吹气口111连通的吹气通道120以及与第一吸气口112连通的吸气通道130。可以理解,吹气通道120用于供吹风气流通过以从第一吹气口111流出,吸气通道130用以供吸风气流通过以从第一吸气口112流入。其中,气流配置成能够由第一吹气口111导出至电池壳300的容纳腔310,并由容纳腔310导入第一吸气口112。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障气流能够在容纳腔310中正常流动使待清理物从电池壳300内部脱落,第一吹气口111应与电池壳300的内壁间隔。同样地,第一吸气口112也应与电池壳300的内壁间隔。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导风组件10的壳体100具有能够伸入电池壳300容纳腔310的清理端110,清理端110设有与吹气通道120连通的第一吹气口111以及与吸气通道130连通的第一吸气口112。吹风气流能够从第一吹气口111导出,吸风气流能够从第一吸气口112导入,即吹风气流与部分吸风气流能够叠加于电池壳300的容纳腔310进行流动,使待清理物从电池壳300脱离,相较于仅利用吹风气流或吸风气流的方式,本方案的导风组件10所产生的气流更强,对待清理物的清洁力度更大。吸风气流以及部分吹风气流能够携带清理物由第一吸气口112进入壳体100,能够防止附着物四散飞扬落于气流死角。综上,本方案的导风组件10能够有效去除电池壳300内的附着物,提升电池壳300的清洁度,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延长清洁装置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口112设置有多个,各第一吸气口112沿轴向Z间隔分布。具体地,多个第一吸气口112可以于壳体100的周壁上沿轴向Z间隔分布。可以理解,沿轴向Z间隔分布的多个吸气口可以吸附电池壳300沿轴向Z的多个位置的待清理物,防止部分待清理物于远离吸风口的位置飞扬脱落,能够扩大导风组件10的有效吸附区域,进一步提升电池壳300的清洁度。需要说明,各第一吸气口112之间可以为均匀间隔,也可以为非均匀间隔,本实施例以非均匀间隔为例。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口112设置有多个,各第一吸气口112沿环绕轴向Z的周向间隔分布。具体地,多个第一吸气口112可以于壳体100的周壁上沿环绕轴向Z的周向间隔分布。可以理解,随气流流动的脱落的待清理物可能分布于电池壳300的内周壁的各个位置,通过沿周向布置多个第一吸气口112,能够进一步去除电池壳300内部沿周向的待清理物,提升电池壳300的清洁度。本实施例同样以多个第一吸气口112沿环绕轴向Z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部分第一吸气口112还可以设置于壳体100的靠近电池壳300开口320的端部,附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3以及图5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300具有与开口320相对的底端330,第一吹气口111面朝底端330设置。可以理解,第一吹气口111的上述设置能够使吹风气流沿电池壳300底端330的内底壁向环绕轴向Z的内周壁流动,以均匀去除电池壳300上的待清理物。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吹气口111可以设置为单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以设置单个第一吹气口111为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吹气口111还可以面朝电池壳300的周壁设置,第一吹气口111与第一吸气口112间隔,附图未示出。
参照图1和图3,导风组件10还包括基座200,基座200与壳体100的清理端110相对布置。基座200设置有第二吹气口210以及第二吸气口220,参照图8。吹气通道120背离第一吸气口112的一端与第二吹气口210连接,具体地,当吹气通道120由输气管150限定而成时,输气管150的端部与基座200可以为螺纹连接。吸气通道130背离第一吸气口112的一端与第二吸气口220连接。上述设置能够使吸气通道130与吹气通道120相互独立,避免吹风气流与吸风气流相互干扰产生紊乱气流,防止待清理物四散。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可以与基座200抵接限定出腔体140。参照图5至图7,导风组件10包括输气管150,吹气通道120可以由输气管150限定而成。需要说明,输气管150可以由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输气管150设于腔体140即输气管150设置壳体100的内部,相较于输气管150设于壳体100外部的方式,能够避免输气管150与壳体100接触摩擦,防止输气管150破损漏气,保障输气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第二吸气口220可设置为多个,各第二吸气口220之间间隔布置,以扩大腔体140内吸风口的设置区域,使待清理物能够从多个吸风口之间落入收纳装置,防止待清理物在腔体140内堆积。
参照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部轮廓可以呈圆柱形,圆柱形壳体100能够适配圆柱形的电池壳300,使得导风组件10能够更均匀吸附电池壳300内的杂物。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部轮廓可以呈方形,方形壳体100能够适配方形的电池壳300,以使壳体100周壁与电池壳300周壁均匀间隔。参照图9,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部轮廓还可以呈等腰梯形,壳体100的外部轮廓具体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参照图9,在壳体100为等腰梯形时,即沿基座200至清理端110的方向,壳体100的沿垂直于轴向Z的方向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部分重量较大的待清理物能够沿壳体100倾斜的周壁滑入第一吸气口112,避免部分待清理物由钢壳与导风组件10的间隔中直接坠出,提高导风组件10吸附待清理物的稳定性。
参照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与输气管150共同形成环绕输气管150外周的吸气通道130。具体地,即壳体100的内壁与输气管150的外壁共同限定出吸气通道130,换言之,壳体100与输气管150共同限定出负压腔,能够使待清理物从第二吸气口220进入壳体100内部,防止待清理物四散飞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吸气管,通过吸气管限定出吸气通道130,吸气管的相关设置可以参照输气管150,具体设置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0与基座200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壳体100与基座200可以为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等。可以理解,壳体100与基座200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相关人员对壳体100的输气管150或吸气管进行更换维护,防止待清理物在吹气通道120或吸气通道130堆积堵塞,延长导风组件10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壳体100与基座200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防止部分气体从壳体100与基座200之间泄露,提高吸风气流的利用率,保障导风组件10的吸附强度。
参照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气口112沿垂直于轴向Z的方向延伸,方便对壳体100进行加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第一吸气口112沿斜向延伸,具体地,第一吸气口112接触腔体140的位置低于第一吸气口112背离腔体140的位置,换言之,第一吸气口112的延伸方向与轴向Z成锐角。第一吸气口112斜向布置能够便于待清理物被吸附进入腔体140,减小对导风组件10的吸附力需求,即待清理物可以从斜向布置的第一吸气口112滑落进入导风组件10。
参照图1至图3以及图5至图7,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清洁装置1。清洁装置1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导风组件10,还包括固定组件20。固定组件20用以固定电池壳300,方便对电池壳300进行清洁处理,避免强气流使电池壳300移位磕碰等情形。具体地,固定组件20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
参照图6,第一端201用以抵持钢壳的底部。第一端201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与清洁装置1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件可以与清洁装置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可以为方形件,也可以为圆形件等。为方便加工第一固定件,本实施例以方形件为例。可以理解,第一端201可以设置缓冲垫,以防止固定组件20在夹持电池壳300时破坏电池壳300的涂层,对成型电池造成不利影响。
参照图1至图3,第二端202用以抵持钢壳的开口320端。第二端202设有凹槽,电池壳300的开口320端可以容置于凹槽,从而可以稳定地带动电池壳300靠近第一端201从而夹持电池壳300。可以理解,凹槽的形状依据电池壳300的形状而定,当电池壳300形状为方形时,凹槽可以设置为方形,而本实施例以圆柱形电池壳300与圆形凹槽为例。需要说明,凹槽的中心可以设置通孔,以使壳体100的清理端110可以穿过通孔进入电池壳300的容纳腔310。本申请的清洁装置1能够有效去除电池壳300内部的杂物,提升电池壳300的洁净度,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其中,第二端202配置成能够沿轴向Z靠近第一端201,从而与第一端201共同夹持固定电池壳300。
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还可以设置抬升组件30,基座200背离壳体100的一端与抬升组件30连接,抬升组件30能够带动导风组件10沿轴向Z运动,以使导风组件10的清理端110能够穿入电池壳300的容纳腔310。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生产线,电池生产线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清洁装置1。本申请的电池产生线能够保障电池的生产品质。
下面介绍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生产线清理电池壳300的主要操作流程。
参照图5,首先,将待清理的电池壳300放置于输送线上(电池壳300开口320朝下,底端330朝上),输送线带动电池壳300移动至清洁装置1的预定位置。
参照图6,其次,清洁装置1的固定组件20的第二端202带动电池壳300沿轴向Z靠近固定组件20的第一端201,从而固定夹持电池壳300。
参照图7,随后,清洁装置1的抬升组件30带动导风组件10沿轴向Z运动,使导风组件10的清理端110穿入电池壳300的容纳腔310。
参照图8,最后,打开导风组件10的控制开关,即通过吹气气泵由吹气通道120向第一吹气口111吹风,通过吸气气泵由吸气通道130使第一吸风口吸风。从而使吹风气流沿第一吹气口111导出至容纳腔310,以使待清理物由电池壳300的内部脱落,使吸风气流从第一吸气口112导入,即吸附收纳脱落的附着物,完成清洁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导风组件,用以处理电池壳内部的待清理物,所述电池壳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容纳腔,所述电池壳沿所述轴向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包括:
壳体,包括清理端,所述清理端适于穿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所述清理端设有第一吹气口以及第一吸气口,所述壳体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吹气口连通的吹气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的吸气通道;
其中,气流配置成能够由所述由第一吹气口导出至所述容纳腔,并由所述容纳腔导入所述第一吸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气口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吸气口沿所述轴向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吸气口设置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吸气口沿环绕所述轴向的周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具有与所述开口相对的底端,所述第一吹气口面朝所述底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与所述清理端相对布置,所述基座设有第二吹气口以及第二吸气口,所述吹气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吹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吹气口连接,所述吸气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吸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抵接以限定出腔体,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输气管,所述吹气通道由所述输气管限定而成,所述输气管设于所述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所述输气管共同形成环绕所述输气管外周的吸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9.一种清洁装置,用以处理电池壳内部的待清理物,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配置成能够沿所述轴向靠近所述第一端,以夹持所述电池壳。
10.一种电池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装置。
CN202310570555.9A 2023-05-19 2023-05-19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Pending CN116673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0555.9A CN116673269A (zh) 2023-05-19 2023-05-19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70555.9A CN116673269A (zh) 2023-05-19 2023-05-19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3269A true CN116673269A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8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70555.9A Pending CN116673269A (zh) 2023-05-19 2023-05-19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32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10536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108712992B (zh) 包含真空泵的真空夹具装置
CN116673269A (zh) 导风组件、清洁装置及电池生产线
CN213660369U (zh) 一种圆形伯努利吸盘
CN211840636U (zh) 除尘组件以及激光切割装置
CN218424545U (zh) 一种非接触式除尘装置
CN213807865U (zh) 一种进气净化装置及直升机
CN212662967U (zh) 一种气流分布均匀的脉冲反吹除尘器
US20220211235A1 (en) Vacuum cleaner main unit
CN110062514B (zh) 静电消除装置
CN109199216A (zh) 手持清洁设备
CN215109218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口上胶套的防脱结构
CN217795155U (zh) 除尘滤筒及除尘装置
CN220282798U (zh) 一种上排气式伯努利吸盘
CN212863134U (zh) 一种自动化吸取装置
CN209648487U (zh) 一种义牙制作喷砂机供气系统
CN215405221U (zh) 具有吸附功能的手持熨烫机的过滤装置、熨烫机
CN219851122U (zh) 一种轴孔去毛刺喷气枪
CN215200151U (zh) 除尘装置及激光切割设备
CN216098369U (zh) 一种角磨机防尘罩
CN220733220U (zh) 一种可燃气体探测器的外壳结构
CN218687590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
CN210452783U (zh) 真空发生器及搬运机械手
CN213036921U (zh) 真空吸嘴及输送设备
CN215287511U (zh) 线头获取装置及设有其的投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