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2908B -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2908B
CN116672908B CN202310967521.3A CN202310967521A CN116672908B CN 116672908 B CN116672908 B CN 116672908B CN 202310967521 A CN202310967521 A CN 202310967521A CN 116672908 B CN116672908 B CN 116672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owder
rotor
channel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67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72908A (zh
Inventor
高俊鹏
姜海
韩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u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u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u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uxi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9675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729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72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2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72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2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1/00Dissolving
    • B01F21/20Dissolving using flow m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7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 B01F35/71725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centrifug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35/00Accessories for mixers; Auxiliary operations or auxiliary devices; Parts or 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B01F35/71Feed mechanisms
    • B01F35/717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 B01F35/71745Feed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for feeding the components to the mixer using pneumatic pressure, overpressure, gas or air pressure in a closed receptacle or circuit syste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包括支座、混合器、转子、粉料罐、出液管以及进液总管;支座的底部设有循环罐,顶部设有驱动件;混合器具有空腔;转子设于空腔内,转子与空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混料区,转子的中间区域具有进液区,进液区和混料区之间通过多个过液流道连通,相邻两个过液流道之间均形成为一个隔绝部,每个隔绝部内均设有加粉通道,且每个加粉通道分别与各个过液流道对应连通;粉料罐与各个加粉通道分别连接;出液管的一端与混料区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连通;进液总管的一端与进液区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连通。本发明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能够提高粉末原料的分散溶解质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液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高科技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多元功能化日趋明显,原辅料应用数量和品类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固体与液体间进行混合、分散、溶解是工业生产中十分常见且重要的工艺步骤,实际生产中也常常需要将十余种甚至几十种固体物料同时进行固-液分散,而在面对多种物料在溶解性、吸湿性、粒度、比表面积、流动性及分子晶型等方面必然存在的诸多差异,且某些物料稳定性较差(如易降解、热敏感性等),使得这一工艺步骤的日渐成为影响现代工业产品质量的核心技术瓶颈之一。
以营养健康工业为例,维生素与矿物质元素的营养组合作为常用的营养强化剂,通常以不同的种类及配比添加入各类营养产品当中,其中常用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B1、B2、B6、B12、C、D、E、烟酸等10余种,矿物质元素包括钠、钾、钙、镁、锌、铁、锰、铜、铬等;而即便是同一种营养元素,比如“钙”,其常用原料葡萄糖酸钙与碳酸钙之间在分子结构(有机矿物盐与无机盐)、粒度、溶解性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目前,很多原料供应商可以提供 “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预混料”的定制物料,即预混料,而由于不同厂家对各自产品营养强化的需求不同,大多数还是选择自行混合投料。但无论是预混料还是自行混合料,具体生产中,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粉末原料作为分散相投入作为连续相的基础液之后,浸润、分散、溶解这一工序对于产品质量起到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经过这一工序之后维生素和矿物质才能在同一基质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散、混合、溶解。
目前常用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设备有混合搅拌机、高速分散机、胶体磨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由于粉末原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尤其是在使用纳米级粉末的情况下其比表面积高达30万m2/kg,而对于混合搅拌机和高速分散机而言,其投料池内的基础液体面积仅仅只有几平方米,因此在混合过程中粉末原料的润湿效率极低,大量团聚体、集聚体、结块、黏壁的出现无法避免,此外,投料时物料漂浮在液体表面,伴随着旋转搅拌过程引发的空气漩涡会不断卷入空气导致物料间气泡增多而且消除困难;虽然胶体磨在投料结块现象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其功能取决于齿形转子与齿形定子之间的摩擦剪切,因此即使采用降温措施也难以避免原料研磨过程中的局部瞬时高温,从而导致原料中营养物质破坏、降解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旨在解决粉末原料分散溶解过程中团聚体、集聚体和结块影响溶解质量和效率的问题,以及避免因搅拌剪切和局部高温对原料造成的破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包括支座、混合器、转子、粉料罐、出液管以及进液总管;其中,支座的底部设有循环罐,顶部设有驱动件;混合器设于支座上,具有适于驱动件的输出端穿入的空腔;转子设于空腔内,且中心套接在驱动件的输出端,转子沿其周向与空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混料区,转子的中间区域具有进液区,进液区和混料区之间通过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过液流道连通,相邻两个过液流道之间均形成为一个隔绝部,每个隔绝部内均设有加粉通道,且每个加粉通道分别与各个过液流道对应连通;粉料罐设于混合器上,且与各个加粉通道分别连接;出液管的一端与混料区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连通;进液总管的一端与进液区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连通;
其中,转子在驱动件的带动下在空腔内旋转,进液区的液体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经各个过液流道而进入混料区,并在混料区旋转过程中经出液管排入循环罐,同时进液区形成负压以使循环罐内的液体经进液总管返回进液区;经过各个过液流道的液体均在加粉通道与过液流道的连通区域形成抽离负压力,粉料罐落入各个加粉通道内的粉末原料在转子的旋转离心力和抽离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别进入相应的过液流道与液体混合。
一些实施例中,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过液流道靠近进液区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加粉通道与过液流道连通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且加粉通道与过液流道连通的一端靠近混料区、另一端靠近进液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液流道靠近混料区的位置上设有收缩段,加粉通道与过液流道的连通区域位于收缩段靠近混料区的一侧。
示例性的,转子的中心设有适于套接在驱动件的输出端的连接套,连接套的外周壁为波纹壁面,波纹壁面与各个隔绝部之间共同围成进液区。
举例说明,驱动件包括:
电机,固定连接在支座上,输出端套设有第一齿轮;
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支座上,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另一端向上穿入空腔并与转子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轴为空心轴,空心轴内设有芯柱,芯柱内部设有主流道,芯柱的下端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旋转接头,旋转接头与进液总管连接;芯柱的上端伸出驱动轴并于周壁设有多个分流道,各个分流道分别通过一条进液分管与进液区连通。
一些实施例中,循环罐上设有加液盒和放液阀门,加液盒通过管路连接并高于混合器;芯柱的顶端设有与主流道连通的泄压阀。
示例性的,转子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加粉料管,各个加粉料管的一端分别与各个加粉通道对应连接,加粉料管的另一端转子的中心正上方延伸,且各个加粉料管的延伸端一并连接有落料套,落料套与粉料罐的底端连接以承接粉末原料。
举例说明,落料套与转子上下同轴,粉料罐的底端设有下料管,下料管伸入落料套并与落料套转动配合。
一些实施例中,空腔为偏心腔体,混料区基于偏心腔体而形成狭缝混合段和宽缝混合段;其中,在转子的旋转方向上,出液管沿混合器的周壁切向与宽缝混合段连通,且连通位置处于液体旋转经过狭缝混合段后、进入宽缝混合段前的空腔的腔壁上。
本发明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空腔内的液体随转子在驱动件的带动下旋转,进液区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经各个过液流道向混料区流转,从而使进液区形成负压而通过进液总管从循环罐抽入液体,同时进入混料区的液体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经出液管排入循环罐,由此形成液体的循环,其中,在液体经过过液流道的过程中利用液体的高流速而在过液流道与加粉通道连通的区域形成抽离负压力,从而使由粉料罐落入加粉通道的粉末原料在转子的旋转离心力和抽离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进入过液流道与液体混合,同时抽离负压力能够使粉末原料在进入过液流道时微粒间隙增大,从而降低粉末原料的微粒间黏连、摩擦、聚集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粉末原料被液体有效浸润的比表面积,不仅能够降低团聚体、集聚体和结块的形成几率,提高粉末原料的分散溶解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分散溶解过程中还能够避免剪切和局部高温而破坏或降解粉末原料的营养性能,同时粉末微粒表面的微气泡在负压条件下膨胀分离,从而实现消泡,进一步提升粉末原料的分散溶解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转子(局部剖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转子和混合器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驱动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座;20、循环罐;21、加液盒;22、放液阀门;30、驱动件;31、电机;311、第一齿轮;32、驱动轴;321、第二齿轮;322、芯柱;3221、主流道;3222、旋转接头;3223、分流道;3224、泄压阀;40、混合器;400、空腔;50、转子;501、混料区;5011、狭缝混合段;5012、宽缝混合段;502、进液区;503、过液流道;5031、收缩段;51、隔绝部;511、加粉通道;52、连接套;521、波纹壁面;53、加粉料管;54、落料套;60、粉料罐;61、下料管;70、出液管;80、进液总管;81、进液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发明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包括支座10、混合器40、转子50、粉料罐60、出液管70以及进液总管80;其中,支座10的底部设有循环罐20,顶部设有驱动件30;混合器40设于支座10上,具有适于驱动件30的输出端穿入的空腔400;转子50设于空腔400内,且中心套接在驱动件30的输出端,转子50沿其周向与空腔400的腔壁之间形成混料区501,转子50的中间区域具有进液区502,进液区502和混料区501之间通过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过液流道503连通,相邻两个过液流道503之间均形成为一个隔绝部51,每个隔绝部51内均设有加粉通道511,且每个加粉通道511分别与各个过液流道503对应连通;粉料罐60设于混合器40上,且与各个加粉通道511分别连接;出液管70的一端与混料区501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20连通;进液总管80的一端与进液区502连通,另一端与循环罐20连通;
其中,转子50在驱动件30的带动下在空腔400内旋转,进液区502的液体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经各个过液流道503而进入混料区501,并在混料区501旋转过程中经出液管70排入循环罐20,同时进液区502形成负压以使循环罐20内的液体经进液总管80返回进液区502;经过各个过液流道503的液体均在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的连通区域形成抽离负压力,粉料罐60落入各个加粉通道511内的粉末原料在转子50的旋转离心力和抽离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别进入相应的过液流道503与液体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转子50旋转过程中带动液体旋转而使液体呈现为由转子50中间区域即进液区502向外围区域即混料区501流动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进液区502随着液体的流出的形成负压,混料区501随着液体的进入而形成正压,从而使得液体在压差作用下与循环罐20之间形成液体的循环流通。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在使用时应当先加入基础液体(比如水),然后开启驱动件30带动转子50旋转,当液体在进液区502-过液流道503-混料区501-出液管70-循环罐20-进液总管80-进液区502形成循环流通之后,再向粉料罐60投入粉末原料,粉末原料落入各个加粉通道511并在转子50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下向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连通的位置流通,同时在该位置上由于液体自进液区502向混料区501的高速流动而形成抽离负压力(伯努利原理),从而使粉末原料分散混入液体之内。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意外发现,如图2所示,粉末原料在常压环境进入低压环境的过程中,由于粉末原料的微粒间气体膨胀而使得微粒间隙加大,由此能够提高粉末原料的有效浸润比表面积。同时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也能够对此进行理论支持。
由于粉末原料在过液流道503混入液体之内后进入混料区501而在转子50的旋转带动下形成旋转搅拌,液体在混料区501旋转过程中不断的进入出液管70排至循环罐20,然后再由循环罐20重新抽返至进液区502,通过返回的循环流通的旋转混合而使粉末原料充分浸润,在此基础上,粉末原料不仅在最初进入过液流道503时处于负压环境,而且在经循环罐20重新返回进液区502时也处于负压环境,使得微粒表面的微气泡在负压条件下膨胀并浮出液面而得到消除;同时微气泡膨胀过程中使微粒间隙增大,从而促进粉末原料的快速分散以提升有效浸润的比表面积。
上述过液流道503和进液区502所形成的近液面气体(含投入的粉末原料)负压、液体负压的基础原理,是基于伯努利效应(Bernoulli's principle),即
因此,一方面由近液面气体负压使得粉末原料微粒间气体膨胀,增加了即将进入溶解过程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由进液区高速旋转流动的液体局部负压使得粉末原料进入液体后更利于快速消泡。
本实施例提供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空腔400内的液体随转子50在驱动件30的带动下旋转,进液区502的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经各个过液流道503向混料区501流转,从而使进液区502形成负压而通过进液总管80从循环罐20抽入液体,同时进入混料区501的液体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经出液管70排入循环罐20,由此形成液体的循环,其中,在液体经过过液流道503的过程中利用液体的高流速而在过液流道503与加粉通道511连通的区域形成抽离负压力,从而使由粉料罐60落入加粉通道511的粉末原料在转子50的旋转离心力和抽离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进入过液流道503与液体混合,同时抽离负压力能够使粉末原料在进入过液流道503时微粒间隙增大,从而降低粉末原料的微粒间黏连、摩擦、聚集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粉末原料被液体有效浸润的比表面积,不仅能够降低团聚体、集聚体和结块的形成几率,提高粉末原料的分散溶解效率和质量,而且在分散溶解过程中还能够避免剪切和局部高温而破坏或降解粉末原料的营养性能,同时粉末微粒表面的微气泡在负压条件下膨胀分离,从而实现消泡,进一步提升粉末原料的分散溶解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在转子50的旋转方向上,过液流道503靠近进液区502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连通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且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连通的一端靠近混料区501、另一端靠近进液区502。
在此可以将过液流道503理解为由转子50中心向外围渐开螺旋的形状,由此便能够使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排出过流通道时接近于转子50的周壁切线方向,避免液体直接冲击空腔400的腔壁而影响在混料区501的旋转,在此基础上,由于液体本身为连续相,因此在转子50的旋转带动下进入混料区501的液体形成旋转状态。
同样的,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的延伸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而只是加粉通道511的一端延伸至过液流道503的内壁上而形成出口,在此从转子50的旋转方向上看,加粉通道511是与其旋转后方的过液流道503连通,从而能够使得转子50旋转过程中粉末原料能够在离心力作用下向过液流道503内甩动,使粉末原料类似于抛洒的方式分散混入过液流道503的液体之内,同时结合液体高速流动而带来的抽离负压力,从而能够提高粉末原料的分散效果。
基于伯努利原理,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力就越小,正常情况下液体在过液流道503内是基于转子50旋转的离心力而产生流速,要想提高液体流速只能通过提高转子50转速,而这对于设备性能的要求会成倍增加,因此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请参阅图4,过液流道503靠近混料区501的位置上设有收缩段5031,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的连通区域位于收缩段5031靠近混料区501的一侧。通过在过液流道503内设置收缩段5031而形成文丘里效应,当液体在过液流道503通过收缩段5031时流速增大,在此基础上,将加粉通道511与过液流道503的连通区域设置在收缩段5031靠近混料区501的一侧即设置在液体经过收缩段5031之后的位置上,该区域由于过液流道503的增宽而形成一定的负压空间,粉末原料在进入该负压空间后由于压力的下降而分散,从而实现负压投料,降低团聚体、集聚体和结块的形成几率,提高分散溶解效果。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4,转子50的中心设有适于套接在驱动件30的输出端的连接套52,连接套52的外周壁为波纹壁面521,波纹壁面521与各个隔绝部51之间共同围成进液区502。由于进液区502距离转子50中心较近,因此进液区502的旋转半径小,为了保证液体进入进液区502之后能够随转子50快速旋转而将连接套52设计为波纹壁面521的结构,一方面利用波纹壁面521的外凸部位能够对液体产生一定的旋转助推力,另一方面采用波纹壁面521能够使进液区502形成宽窄不一的环形区,从而能够使旋流状态的液体不断变化形态,避免液体在进液区502形成固定的旋流状态而影响粉末原料的混合效果。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驱动件30包括电机31和驱动轴32;其中,电机31固定连接在支座10上,输出端套设有第一齿轮311;驱动轴32转动连接在支座10上,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齿轮311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321,另一端向上穿入空腔400并与转子50连接。通过电机31的第一齿轮311带动第二齿轮321旋转,从而带动驱动轴32旋转,进而使套接在驱动轴32上的转子50旋转,结构简单稳定,旋转驱动动力平稳。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驱动轴32为空心轴,空心轴内设有芯柱322,芯柱322内部设有主流道3221,芯柱322的下端设有与主流道3221连通的旋转接头3222,旋转接头3222与进液总管80连接;芯柱322的上端伸出驱动轴32并于周壁设有多个分流道3223,各个分流道3223分别通过一条进液分管81与进液区502连通。由于进液区502为环绕在转子50中心周围的环形空间,因此在旋转过程中液体经过进液分管81通入进液区502就需要在相对于转子50中心位置状态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构,在此驱动轴32采用空心轴,其内部空间可设置芯柱322,芯柱322内部设置主流道3221通过旋转接头3222与进液总管80连接,然后再利用与主流道3221连通的各个分流道3223分别与进液分管81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转子50旋转状态下由循环罐20向进液区502的连续进液。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1、图2及图6,本实施例中的循环罐20上设有加液盒21和放液阀门22,加液盒21通过管路连接并高于混合器40;芯柱322的顶端设有与主流道3221连通的泄压阀3224。由于循环罐20设置在支座10的底部,因此在循环罐20上设置放液阀门22对分散混合完成的液体进行排放,为了确保排放干净,在放液时可打开泄压阀3224;同样的,加液盒21设置在高于混合器40的高度位置,在初始加入基础液体可以直接向加液盒21内进行加注即可,同时在加液时也打开泄压阀3224,避免内部集气而影响正常液体进入;此外,在正常运转过程中,泄压阀3224处于关闭状态,而当运行过程若出现压力失衡如主流道3221负压过大等现象时泄压阀3224自动开启,从而保证设备运行稳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及图3,转子50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加粉料管53,各个加粉料管53的一端分别与各个加粉通道511对应连接,加粉料管53的另一端转子50的中心正上方延伸,且各个加粉料管53的延伸端一并连接有落料套54,落料套54与粉料罐60的底端连接以承接粉末原料。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落料套54与转子50上下同轴,粉料罐60的底端设有下料管61,下料管61伸入落料套54并与落料套54转动配合。
实际上加粉与进液相同,都是在转子50旋转过程中进行,而加粉通道511同样偏离转子50的中心,因此通过设置向转子50中心位置倾斜的加粉料管53实现向加粉通道511的物料添加,将各个加粉料管53的上端集中连接在转子50中心上方的落料套54上,然后粉料罐60直接向落料套54内落料即可,粉末原料落至各个加粉料管53后,在重力和旋转离心力的双重作用下进入加粉通道511,从而实现了利用静态的粉料罐60向动态旋转的加粉通道511内排放粉末原料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参见图4理解,空腔400为偏心腔体,混料区501基于偏心腔体而形成狭缝混合段5011和宽缝混合段5012;其中,在转子50的旋转方向上,出液管70沿混合器40的周壁切向与宽缝混合段5012连通,且连通位置处于液体旋转经过狭缝混合段5011后、进入宽缝混合段5012前的空腔400的腔壁上。同样是利用文丘里效应,液体在狭缝混合段5011的流速高,在宽缝混合段5012的流速低,从而使液体形成时快时慢的旋转状态,能够避免液体形成稳态旋流而影响混合效果和效率;由于液体在刚通过狭缝混合段5011时流速高并开始呈现离心分散趋势,因此将出液管70设置在该位置上并沿混合器40的周壁切向延伸,从而能够使液体通过狭缝混合段5011之后部分进入出液管70而排入循环罐20,其余部分进入宽缝混合段5012继续旋转,不仅能够提高出液流畅性,还能够提高液体在混料腔内的旋转混合时间,进而提升粉末原料的混合效果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底部设有循环罐,顶部设有驱动件;
混合器,设于所述支座上,具有适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穿入的空腔;
转子,设于所述空腔内,且中心套接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转子沿其周向与所述空腔的腔壁之间形成混料区,所述转子的中间区域具有进液区,所述进液区和所述混料区之间通过圆周阵列分布的多个过液流道连通,相邻两个所述过液流道之间均形成为一个隔绝部,每个所述隔绝部内均设有加粉通道,且每个所述加粉通道分别与各个所述过液流道对应连通;
粉料罐,设于所述混合器上,且与各个所述加粉通道分别连接;
出液管,一端与所述混料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循环罐连通;
进液总管,一端与所述进液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循环罐连通;
其中,所述转子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在所述空腔内旋转,所述进液区的液体在旋转离心力作用下经各个所述过液流道而进入所述混料区,并在所述混料区旋转过程中经所述出液管排入所述循环罐,同时所述进液区形成负压以使所述循环罐内的液体经所述进液总管返回所述进液区;经过各个所述过液流道的液体均在所述加粉通道与所述过液流道的连通区域形成抽离负压力,所述粉料罐落入各个所述加粉通道内的粉末原料在所述转子的旋转离心力和所述抽离负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分别进入相应的所述过液流道与液体混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上,所述过液流道靠近所述进液区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所述加粉通道与所述过液流道连通的一端位于其另一端的旋转后方,且所述加粉通道与所述过液流道连通的一端靠近所述混料区、另一端靠近所述进液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液流道靠近所述混料区的位置上设有收缩段,所述加粉通道与所述过液流道的连通区域位于所述收缩段靠近所述混料区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的中心设有适于套接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外周壁为波纹壁面,所述波纹壁面与各个所述隔绝部之间共同围成所述进液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座上,输出端套设有第一齿轮;
驱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上,一端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配合的第二齿轮,另一端向上穿入所述空腔并与所述转子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内设有芯柱,所述芯柱内部设有主流道,所述芯柱的下端设有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进液总管连接;所述芯柱的上端伸出所述驱动轴并于周壁设有多个分流道,各个所述分流道分别通过一条进液分管与所述进液区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罐上设有加液盒和放液阀门,所述加液盒通过管路连接并高于所述混合器;所述芯柱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泄压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加粉料管,各个所述加粉料管的一端分别与各个所述加粉通道对应连接,所述加粉料管的另一端所述转子的中心正上方延伸,且各个所述加粉料管的延伸端一并连接有落料套,所述落料套与所述粉料罐的底端连接以承接粉末原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套与所述转子上下同轴,所述粉料罐的底端设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伸入所述落料套并与所述落料套转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偏心腔体,所述混料区基于所述偏心腔体而形成狭缝混合段和宽缝混合段;其中,在所述转子的旋转方向上,所述出液管沿所述混合器的周壁切向与所述宽缝混合段连通,且连通位置处于液体旋转经过所述狭缝混合段后、进入所述宽缝混合段前的所述空腔的腔壁上。
CN202310967521.3A 2023-08-03 2023-08-03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Active CN1166729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7521.3A CN116672908B (zh) 2023-08-03 2023-08-03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67521.3A CN116672908B (zh) 2023-08-03 2023-08-03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2908A CN116672908A (zh) 2023-09-01
CN116672908B true CN116672908B (zh) 2023-10-20

Family

ID=8778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67521.3A Active CN116672908B (zh) 2023-08-03 2023-08-03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290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149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湖南超牌科技有限公司 配浆机及配浆系统
CN107519780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上海弗鲁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效化糖设备及其转子
CN111773943A (zh) * 2020-07-07 2020-10-16 上海富昶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分散吸料机及制浆系统
US11110409B1 (en) * 2020-05-27 2021-09-07 Hockmeyer Equipment Corp. Producing particle dispersions
CN215876933U (zh) * 2021-07-30 2022-02-22 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液混合机
CN218654185U (zh) * 2022-11-04 2023-03-21 无锡理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结构的粉液混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19780A (zh) * 2016-06-21 2017-12-29 上海弗鲁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效化糖设备及其转子
CN106861490A (zh) * 2017-03-28 2017-06-20 湖南超牌科技有限公司 配浆机及配浆系统
US11110409B1 (en) * 2020-05-27 2021-09-07 Hockmeyer Equipment Corp. Producing particle dispersions
CN111773943A (zh) * 2020-07-07 2020-10-16 上海富昶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分散吸料机及制浆系统
CN215876933U (zh) * 2021-07-30 2022-02-22 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粉液混合机
CN218654185U (zh) * 2022-11-04 2023-03-21 无锡理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结构的粉液混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2908A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9698A (zh) 一种粉液混合机
CN218307353U (zh) 一种制浆机
CN114984796B (zh) 适用于高固含量浆料的搅拌装置
US20240082794A1 (en)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and Dispersing Solid and Liquid
CN116672908B (zh) 粉末原料分散溶解工艺装置
CN109589852A (zh) 一种气固液混合搅拌装置
CN215876933U (zh) 一种粉液混合机
CN106179100B (zh) 一种双速搅拌传动装置
CN205164554U (zh) 一种高效非均相搅拌设备
CN114011314A (zh) 一种高效匀浆系统
CN113209923A (zh) 有效移除混合过程放出热量的装置
CN109207350B (zh) 一种提高液体发酵罐中发酵液溶氧度的搅拌方法
CN206668612U (zh) 叶轮、多相流反应器及多相流连续反应系统
CN218741347U (zh) 一种差速分层搅拌机
CN105268340A (zh) 螺旋搅拌装置
CN206152745U (zh) 一种双速搅拌传动装置
CN217140211U (zh) 一种用于化工工艺的混合装置
CN201632217U (zh) 搅拌泵送同轴悬臂支撑高速制送浆机
CN218442986U (zh) 一种生产丁苯胶乳冷却装置
CN210410419U (zh) 一种印制铁罐用涂料混合装置
CN214182595U (zh) 一种造纸助剂的添加混合装置
CN214681148U (zh) 一种混合机用搅拌装置
CN108970433A (zh) 一种固液混输装置
CN219051173U (zh) 一种粉液加料与混合系统
CN219518614U (zh) 粉液混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