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1094A -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1094A
CN116671094A CN202280000738.0A CN202280000738A CN116671094A CN 116671094 A CN116671094 A CN 116671094A CN 202280000738 A CN202280000738 A CN 202280000738A CN 116671094 A CN116671094 A CN 116671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mart phone
wired
housing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07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俊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6671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1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4Supports for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4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包括:充电部,选择性地提供用于智能手机充电的有线充电电力及无线充电电力;拆装部,用于紧固智能手机外壳,以使智能手机外壳能够在上述充电部拆装;以及有线传递部,设置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内,用于将上述充电部的有线充电电力传递到收容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上述充电部包括:紧固本体,紧固在自行车;无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用于产生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电磁波;有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提供用于对收容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的电力;以及开关,用于选择性地开闭(On/Off)上述无线充电部及上述有线充电部。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摩托车等的自行车挂置智能手机而设置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更详细地,涉及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智能手机的有线充电及无线充电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通常,智能手机支架除挂置智能手机的功能之外,不存在其他功能,虽然一部分智能手机支架具备充电功能,但在此情况下,仅具备有线充电功能或无线充电功能中的一种功能。
但是,在仅提供有线充电功能的情况下,每当在智能手机支架拆装时,将面临每次需要插在插孔并拔出的麻烦,在仅提供无线充电的情况下,因智能手机支架向外部露出的自行车的特性,在夏季,由于智能手机支架及智能手机的过热而导致充电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智能手机的有线充电及无线充电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包括:充电部,选择性地提供用于智能手机充电的有线充电电力及无线充电电力;拆装部,用于紧固智能手机外壳,以使智能手机外壳能够在上述充电部拆装;以及有线传递部,设置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内,用于将上述充电部的有线充电电力传递到收容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上述充电部包括:紧固本体,紧固在自行车;无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用于产生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电磁波;有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提供用于对收容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的电力;以及开关,用于选择性地开闭(On/Off)上述无线充电部及上述有线充电部,上述拆装部包括:第一充电连接部,其设置区域脱离与上述紧固本体的前部面的上述无线充电部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与上述有线充电部的阳电极连接;第二充电连接部,在与上述紧固本体的上述前部面的上述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的脱离区域,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隔开设置,与上述有线充电部的阴电极连接;第一外壳连接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后面壁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对应的位置,通过磁力(Magnetism)在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拆装;以及第二外壳连接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的上述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设置在与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对应的区域,通过磁力在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拆装,上述有线传递部包括:充电插孔,供智能手机的充电连接器插入连接;以及有线连接部件,用于将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电连接到上述充电插孔,上述有线连接部件设置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的内侧面的上述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的位置。
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上述金属盖可包括永磁体及包围上述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可包括铁,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上述金属盖可包括永磁体及包围上述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可包括铁。
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可从上述紧固本体的上述前部面向内侧弯入,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可分别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向外侧突出,以便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结合,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的弯入深度可与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的突出长度对应。
上述有线连接部件可包括: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连接;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连接;以及连接线部,用于将上述第一端子及上述第二端子电连接到上述充电插孔,上述连接线部体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智能手机的有线充电及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电部的后部面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电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4为图1的智能手机外壳的后视图。
图5为示出在图1的智能手机外壳及充电部相互附着的状态下,形成第一充电连接部及第一外壳连接部的一部分区域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适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智能手机外壳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有线传递部的主视图。
图8为示出图6所示的有线传递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有线传递部的主视图。
图10为示出可紧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热线部的一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
以下,明确并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轻松实施本发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电部的后部面的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1所示的充电部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参照图1至图3,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可设置在摩托车或脚踏车等的自行车并挂置智能手机,可选择性地通过有线及无线方式对所挂置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根据一实施例,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可包括充电部1100、拆装部1200及有线传递部1300。
充电部1100选择性地提供用于智能手机充电的有线充电电力及无线充电电力。根据一实施例,充电部1100可包括紧固本体1110、无线充电部1120、有线充电部1130、开关1140、显示发光部1150、电源部1160及控制部1170。
在紧固本体1110设置无线充电部1120、有线充电部1130、开关1140、显示发光部1150、电源部1160及控制部1170。紧固本体1110紧固在自行车。根据一实施例,在朝向一个方向的后部面可以提供能够与直接设置在自行车的结构紧固的紧固部件1112,上述方向为朝向紧固本体1110的智能手机外壳10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根据一实施例,直接设置在自行车的结构可以包括多种夹具。紧固部件1112可以通过球接头方式与直接设置在自行车的结构紧固。因此,紧固本体1110能够以球接头为基准轻松调节方向。
在除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第一充电部1100、第二充电部1100及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可附着弹性材质的弹性板1113。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为朝向紧固本体1110的智能手机外壳10的面。例如,弹性板1113可以由橡胶或环氧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由于形成弹性板1113,因此可以防止充电部1100及智能手机外壳10因相互解除而损伤。
无线充电部1120产生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电磁波。根据一实施例,无线充电部1120可设置在紧固本体1110内。无线充电部1120可包括产生电磁波的发射线圈。
有线充电部1130提供对收容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的电力。根据一实施例,有线充电部1130设置在紧固本体1110内。
开关1140选择性地关闭无线充电部1120及有线充电部1130。根据一实施例,开关1140可设置在紧固本体1110的后面壁。例如,在开关1140中,若按压开关1140的一侧,则开启(On)无线充电部1120并产生电磁波,关闭(Off)有线充电部1130,若按压开关1140的另一侧,则开启有线充电部1130,向以下说明的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间施加电力,关闭无线充电部1120。并且,若开关1140从一侧及另一侧的紧固本体1110的后部面突出的长度位于相同位置,则有线充电部1130及无线充电部1120均可被关闭。与此不同,开关1140可提供能够选择性地开闭无线充电部1120及有线充电部1130的多种结构。
显示发光部1150利用是否亮灯及亮灯时的颜色来显示有线充电部1130及无线充电部1120的开闭状态。例如,当有线充电部1130处于开启状态,无线充电部1120处于关闭状态时,显示发光部1150可以发出第一颜色的光。而且,当无线充电部1120处于开启状态,有线充电部1130处于关闭状态时,显示发光部1150可以发出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光。显示发光部1150可以为三色发光二极管(RGB LED)。显示发光部1150可位于紧固本体1110的外侧面中的一位置。根据一实施例,显示发光部1150可位于即使在智能手机外壳10附着在充电部1100的状态下使用人员也可以轻松看到的两侧面中的至少一个。
电源部1160向无线充电部1120、有线充电部1130及显示发光部1150等需要电力的所有结构供电。根据一实施例,电源部1160可从外部的电源接收电力。在此情况下,电源部1160可包括用于与外部的电源连接的供电线1161。除电源部1160的供电线1161之外的结构可设置在紧固本体1110内。供电线1161可贯通紧固本体1110的后面壁来向外侧延伸。电源部1160可从自行车接收电力。供电线1161可以与自行车的点烟器或配电盘连接。与此不同,电源部1160可包括内置型电池或干电池等更换型电池。
控制部1170控制充电部1100的结构。根据一实施例,若使用人员以开启有线充电部1130的方式操作开关1140,则开关1140向控制部1170传递无线充电部1120开启的信号,控制部1170使有线充电部1130开启,使无线充电部1120关闭,使显示发光部1150发出第一颜色的光。若使用人员以开启无线充电部1120的方式操作开关1140,则开关1140向控制部1170传递无线充电部1120开启的信号,控制部1170使无线充电部1120开启,使有线充电部1130关闭,使显示发光部1150发出第二颜色的光。而且,若使用人员以均关闭有线充电部1130及无线充电部1120的方式操作开关1140,则开关1140向控制部1170传递有线充电部1130及无线充电部1120关闭的信号,控制部1170使有线充电部1130及无线充电部1120关闭,使显示发光部1150灭灯。从电源部1160供给的电力可通过控制部1170分配到充电部1100的各个结构。
图4为图1的智能手机外壳的后视图。图5为示出在图1的智能手机外壳及充电部相互附着的状态下,形成第一充电连接部及第一外壳连接部的一部分区域的一例的剖视图。参照图1、图4及图5,拆装部1200将智能手机外壳10以可拆装的方式紧固在充电部1100。
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可适用于多种智能手机外壳10。例如,智能手机外壳10可适用于日记本型、翻盖型、保险杠型、果冻型及防水包等当前市场上的多种智能手机外壳及多种智能手机收纳包。
根据一实施例,拆装部1200可包括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
从有线充电部1130供给的电力向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传递。
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的设置区域脱离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可以与有线充电部1130的阳电极连接。
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在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的脱离区域,与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隔开设置。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可以与有线充电部1130的阴电极连接。
通常,接收可进行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器的电磁波的接收线圈位于智能手机的中心区域。因此,根据一实施例,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可位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中心区域。在此情况下,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位于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的上方,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可位于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的下方。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从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隔开的距离可以与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从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1111隔开的距离相同。
向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传递的电力传递到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
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脱离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设置在与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对应的位置。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为遮挡形成有智能手机的显示器的面的相反面的壁。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通过磁力(Magnetism)在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拆装。
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脱离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设置在与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对应的位置。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通过磁力在第二充电连接部拆装。
根据一实施例,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可位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中心区域。在此情况下,与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的位置对应地,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可位于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的上方,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可位于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的下方。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从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隔开的距离可以与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从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隔开的距离相同。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1231、1241,上述金属盖包括永磁体和包围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1231、1241包括铁。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上述金属盖包括永磁体和包围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1231,上述金属部件1231包括铁。
金属盖及金属部件1231可以有不锈钢形成。如上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的永磁体被金属部件1231包围,由此,即使与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多处接触,也可以防止损伤。
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可通过螺栓1211及螺母1212的紧固结构紧固在向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的内侧弯入的区域。根据一实施例,依次贯通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紧固本体1110的螺栓1211紧固在形成于紧固本体1110的内侧的螺母1212。在螺母1212及紧固本体1110之间可形成被螺栓1211贯通的垫圈1213。在垫圈1213及螺母1212之间,与有线充电部1130的阳电极连接的端子1132被螺栓1211贯通形成。因此,有线充电部1130的阳电极与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的金属盖电连接。
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可通过螺栓1232及螺母1233紧固结构紧固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根据一实施例,依次贯通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智能手机外壳10的螺栓1232与形成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相反侧的螺母1233紧固。根据一实施例,用于紧固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的螺母1233可形成为包括沿着螺丝孔的长度方向与金属部件1231相邻的末端的一部分区域的直径大于剩余区域的直径,直径小的区域可以与螺栓1232一同贯通智能手机外壳10,由此,将螺母1233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向前部面方向突出的长度最小化,可以充分确保能够插入螺栓1232的螺丝面的螺丝孔的长度。在螺母1233的直径大的区域及智能手机外壳10之间可形成被螺栓1232贯通的垫圈1234。在垫圈1234及螺母1233的直径大的区域之间,以下说明的第一端子1321被螺栓1232贯通形成。因此,金属部件1231与以下说明的有线连接部件1320电连接。
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可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1241,上述金属盖包括永磁体及包围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1241包括铁。与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及有线充电部1130的阴电极连接的端子的构成、结构及紧固结构可以与和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有线充电部1130的阳电极连接的端子1132相同或类似。并且,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及以下说明的第二端子1322的构成、结构及紧固结构可以与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一端子1321相同或类似。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可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向内侧弯入。而且,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以分别与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结合的方式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向外侧突出。在此情况下,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的弯入深度可以与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突出长度对应。即,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的弯入深度可以与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突出长度相同。只是,如上所述,在弹性板1113的情况下,从弹性板1113的前部面的弯入深度可以为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的弯入深度。如上所述,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及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和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以分别结合的方式弯入并突出,由此,在智能手机外壳10及充电部1100之间不发生游隙,并把住来防止智能手机外壳10沿着与紧固本体1110的前部面平行的方向晃动,从而,可以将自行车行驶时智能手机晃动及从充电部1100脱离的可能性最小化。并且,智能手机与无线充电部1120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有线传递部1300设置在智能手机外壳10内。有线传递部1300将充电部1100的有线充电电力传递到收容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智能手机。根据一实施例,有线传递部1300可包括充电插孔1310及有线连接部件1320。
充电插孔1310可供收容于智能手机外壳10的智能手机的充电连接器插入连接。从以下说明的有线连接部件1320供给的电力通过充电插孔1310供给到智能手机。若在智能手机的充电连接器插入紧固在充电插孔1310的状态下,上述智能手机被收容在智能手机外壳10,则一部分可通过智能手机外壳10的充电连接器孔13向外部露出。
有线连接部件1320使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电连接到充电插孔1310。当进行无线充电时,为了避免与来自用于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部1120的电磁波发生干扰,有线连接部件1320设置在一个位置,上述位置脱离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的智能手机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
根据一实施例,有线连接部件1320可包括第一端子1321、第二端子1322及连接线部1323。
第一端子1321与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连接,第二端子1322与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连接。根据一实施例,第一端子1321及第二端子1322可以为环形端子。
连接线部1323使第一端子1321及第二端子1322分别与充电插孔1310电连接。根据一实施例,连接线部1323可包括连接第一端子1321及充电插孔1310的电线和连接第二端子1322及充电插孔1310的电线。各个电线可以脱离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根据本实施例,充电插孔1310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充电连接器孔13相邻,在充电插孔1310与第一端子1321之间形成与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连接第一端子1321及充电插孔1310的电线能够以弯曲的状态设置在智能手机外壳10,以超出与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12。
根据一实施例,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及有线传递部1300可以为自己动手(DIY,Do It Yourself)类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的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及有线传递部1300可通过使用人员紧固在多种智能手机外壳10。
使用人员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的金属部件1231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金属部件1241紧固的各个位置贯通形成由螺栓1232贯通的孔。通常,用于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可位于智能手机的中心区域或者可根据智能手机的种类形成于不同位置。并且,根据智能手机的种类,摄像头的位置有所不同,因此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设置位置可以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为了购买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的使用人员,可通过说明书或互联网等传递与避开用于各个智能手机机型的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与避开用于每个智能手机机型的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的位置来设置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的位置有关的信息可提供以智能手机的一位置为基准的坐标,或者可将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的内侧面结合且表示各个螺栓1232贯通的孔的位置的印刷物在以直接结合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的方式附着的状态下钻孔。
在形成螺栓1232所贯通的孔之后,为了紧固金属部件1231、1241,在螺母1233的直径小的区域贯通第一端子1321或第二端子1322的状态下,将螺母1233的直径小的区域插入在所形成的孔,将贯通金属部件1231、1241及垫圈1234的螺栓1232紧固在螺母1233。
之后,利用胶带1324等来将连接第一端子1321及充电插孔1310的电线固定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以脱离与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在此情况下,胶带1324等可以由生产者或销售者提供。图1示出为了呈现电线的结构而仅在电线的一部分区域形成胶带1324,根据需要,胶带1324可以附着比电线更多的区域。
之后,使用人员在将智能手机的充电连接器插入在充电插孔1310的状态下,可将智能手机收容在智能手机外壳10内,从而利用拆装部1200来在充电部1100拆装,通过充电部1100对智能手机进行充电。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可以为自己动手类型,由此可适用于多种智能手机外壳或防水包。
图6为示出适用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智能手机外壳的一例的立体图。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有线传递部的主视图。参照图6及图7,连接线部1323可以体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以维持可以脱离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的弯曲的形状。
图8为示出图6所示的有线传递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参照图8,在有线传递部1300中,在与连接线部1323的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接触的面形成涂敷有粘结剂的粘结层1325,粘结层1325可处于被可从粘结层1325轻松脱落的柔性材质的盖1326覆盖的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的有线传递部1300仅去除盖1326之后,可按照第一端子1321及第二端子1322的位置轻松附着,由此,与使用人员使电线变形并利用胶带1324等来附着,以脱离与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的情况相比,可以轻松附着在智能手机外壳10。并且,与一般电线相比,柔性印刷电路较薄,因此,可以更轻松地放置在智能手机与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之间。
可适用图6至图8的有线传递部1300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之外的构成、结构及功能等可以与图1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相同或类似。
图9为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有线传递部的主视图。参照图9,与连接线部1323的第一端子1321相邻的一部分区域可以是作为一般电线的延伸线1323a。因此,使用人员可切断延伸线1323a的一部分来去除,利用焊接等来接合剩余部分并调节连接线部1323的长度。因此,当因误差而导致第一充电连接部1210与第二充电连接部1220之间的间隔稍微变短时,可调节连接线部1323的长度来紧固。
适用图9的有线传递部1300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之外的构成、结构及功能等可以与图6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相同或类似。
图10为示出可紧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的热线部的一例的主视图。参照图10,本发明实施例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1000还可包括热线部1400。热线部1400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连接在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与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之间,以此通过有线充电部1130的电力产生热量。
热线部1400可适用于在上述图1至图9中说明的各个实施例。根据一实施例,热线部1400可以为柔性印刷电路,上述柔性印刷电路包括:端子1420,与各个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连接;端子1430,与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连接;以及热线1410,连接在各个端子1420、1430之间。
根据需要,使用人员可分别将各个端子1420、1430紧固在第一外壳连接部1230及第二外壳连接部1240,以分别与第一端子1321及第二端子1322重叠,将热线部1400紧固在智能手机外壳10的后面壁11的内侧面以覆盖有线传递部1300。热线部1400通过有线充电部1130的电力产生热量。因此,如冬季,当智能手机的温度过低导致充电效率下降时,如上所述,若将热线部1400紧固在智能手机外壳10,利用有线充电部1130来执行充电,则可通过从热线部1400产生的热量来提高温度并提升充电效率。
上述内容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除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可包括能够简单设计变更或轻松变更的实施例。并且,本发明也可包括能够利用实施例来轻松变形并实施的技术。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需要通过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和与上述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的内容定义。

Claims (4)

1.一种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充电部,选择性地提供用于智能手机充电的有线充电电力及无线充电电力;
拆装部,用于紧固智能手机外壳,以使智能手机外壳能够在上述充电部拆装;以及
有线传递部,设置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内,用于将上述充电部的有线充电电力传递到收容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
上述充电部包括:
紧固本体,紧固在自行车;
无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用于产生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电磁波;
有线充电部,设置在上述紧固本体内,提供用于对收容在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智能手机进行充电的电力;以及
开关,用于选择性地开闭上述无线充电部及上述有线充电部,
上述拆装部包括:
第一充电连接部,其设置区域脱离与上述紧固本体的前部面的上述无线充电部的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与上述有线充电部的阳电极连接;
第二充电连接部,在与上述紧固本体的上述前部面的上述发射线圈相向的区域的脱离区域,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隔开设置,与上述有线充电部的阴电极连接;
第一外壳连接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后面壁的智能手机的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对应的位置,通过磁力在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拆装;以及
第二外壳连接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的上述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设置在与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对应的区域,通过磁力在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拆装,
上述有线传递部包括:
充电插孔,供智能手机的充电连接器插入连接;以及
有线连接部件,用于将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电连接到上述充电插孔,
上述有线连接部件设置在脱离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的内侧面的上述接收线圈相向的区域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上述金属盖包括永磁体及包围上述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包括铁,
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盖,另一个包括金属材质的金属部件,上述金属盖包括永磁体及包围上述永磁体的外侧面的铁,上述金属部件包括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从上述紧固本体的上述前部面向内侧弯入,
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分别从上述智能手机外壳的上述后面壁向外侧突出,以便与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结合,
上述第一充电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充电连接部的弯入深度与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及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的突出长度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有线连接部件包括:
第一端子,与上述第一外壳连接部连接;
第二端子,与上述第二外壳连接部连接;以及
连接线部,用于将上述第一端子及上述第二端子电连接到上述充电插孔,
上述连接线部体现为柔性印刷电路。
CN202280000738.0A 2021-09-06 2022-01-11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Pending CN1166710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18175A KR102337093B1 (ko) 2021-09-06 2021-09-06 바이크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10-2021-0118175 2021-09-06
PCT/KR2022/000443 WO2023033267A1 (ko) 2021-09-06 2022-01-11 바이크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1094A true CN116671094A (zh) 2023-08-29

Family

ID=78868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0738.0A Pending CN116671094A (zh) 2021-09-06 2022-01-11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3) KR102337093B1 (zh)
CN (1) CN116671094A (zh)
WO (1) WO20230332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37093B1 (ko) * 2021-09-06 2021-12-07 신준섭 바이크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20230166185A (ko) 2022-05-30 2023-12-07 백운학 바이크용 휴대폰 유무선충전 거치대
KR102551355B1 (ko) * 2022-08-12 2023-07-03 신준섭 스마트폰 케이스
KR102520024B1 (ko) * 2023-03-21 2023-04-10 김경철 주행 중 이탈방지수단이 적용된 모터사이클용 무선충전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118413A (ko) * 2012-04-20 2013-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회로
KR20130006987U (ko) * 2013-11-14 2013-12-04 이형수 이륜차용 휴대기기 거치부재
KR101809061B1 (ko) 2017-08-31 2017-12-14 최상억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20190055449A (ko) * 2017-11-15 2019-05-23 김혜린 차량용 핸드폰 거치대
JP7116002B2 (ja) * 2019-03-29 2022-08-09 トン イン キム モバイル端末機用ケース
KR102289815B1 (ko) * 2020-01-16 2021-08-12 금오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유무선 충전기능을 지원하는 스마트폰 보호장치
KR200494536Y1 (ko) * 2020-01-31 2021-11-03 김현주 이륜차량용 휴대폰 무선충전 거치대
KR102152673B1 (ko) * 2020-03-05 2020-09-07 이정화 차량의 무선 충전용 휴대폰 거치대
KR102262092B1 (ko) * 2020-09-11 2021-06-07 오정희 무선충전 폰케이스를 갖는 바이크용 휴대폰 거치장치
KR102239517B1 (ko) * 2021-01-26 2021-04-12 김경철 모터사이클용 무선 충전장치
KR102337093B1 (ko) * 2021-09-06 2021-12-07 신준섭 바이크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37093B1 (ko) 2021-12-07
KR102551235B1 (ko) 2023-07-03
WO2023033267A1 (ko) 2023-03-09
KR20230106549A (ko) 2023-07-13
KR20230036025A (ko) 202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71094A (zh) 自行车用智能手机支架
CN201985281U (zh) 电线组件、线缆插头和应力消除构件
US20160198247A1 (en) Wireless speaker and system
JP2006510101A5 (zh)
KR200494737Y1 (ko) 오토바이용 자석식 무선충전 휴대폰 거치대
US20190137034A1 (en) Combined magnetic hanger frame and charger
KR101986147B1 (ko) 차량용 급속 충전기
JP2000231910A (ja) 電池パッ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US20060097692A1 (en) Charger
CN109421886A (zh) 自行车用连接器
US20200124241A1 (en) Multiple mount led light with two way usb
CN114034022A (zh) 连接结构及照明设备
CN209944264U (zh) 一种led灯的电缆线连接结构
CN115085299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配件和方法
CN212970101U (zh) 一种助听器充电铜针定位结构
CN219918468U (zh) 移动充电装置
CN218463575U (zh) 一种充电式车载无线摄像头
CN21431464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充电盒
CN217540675U (zh) 一种电源盒及使用其的灯具
CN212012199U (zh) 磁吸充电接头及充电设备
CN218586925U (zh) 车载式麦克风的充电设备
CN216217372U (zh) 一种具有发光结构的喇叭网罩
CN214755746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以及电子系统
CN214624417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蜂鸣器
CN221102574U (zh) 一种车模上的磁吸式连接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