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70581A -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70581A
CN116670581A CN202180087142.4A CN202180087142A CN116670581A CN 116670581 A CN116670581 A CN 116670581A CN 202180087142 A CN202180087142 A CN 202180087142A CN 116670581 A CN116670581 A CN 116670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adiation
imaging
bottom wall
light
imag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71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福超
李红山
黄永结
彭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70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705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56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leaning other parts or devices than front windows or wind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装置(100),设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包括成像模组(10)、包围结构(20)和热辐射结构(30);成像模组(10)能够朝向可移动平台(1000)的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用于感测穿过透光组件(2001)的环境光线,以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包围结构(20)设于成像模组(10)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包括底壁(21)以及与底壁(21)连接的其他壁(22),底壁(21)与其他壁(22)围合预设区域(2002),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成像模组(10);热辐射结构(30)设于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用于在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还涉及可移动平台(1000)。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移动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交通越来越便利,交通方式也越发多样和普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与此同时,对交通工具的性能和体验要求也明显提高,图像获取设备在交通工具上也随之逐渐普及,并且功能和运用场景也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的交通工具的玻璃起雾、结冰等问题时常出现,如此会影响图像获取设备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旨在对可移动平台的透光组件进行除雾或者除冰,保证成像模组正常工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其他壁,所述底壁与其他壁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所述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底壁和其他壁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包围结构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包围结构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热辐射结构与所述包围结构形成一体结构。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平台,包括:
平台主体;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设于所述平台主体,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能够对可移动平台的透光组件进行除雾或者除冰,保证成像模组正常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公开内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包围结构和热辐射结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可移动平台;
100、成像装置;
10、成像模组;11、第一成像单元;12、第二成像单元;13、承载架;14、成像组件;
20、包围结构;201、第一端;202、第二端;203、围合空间;21、底壁;22、其他壁;221、侧壁;2211、第一侧壁;2212、第二侧壁;222、顶壁;23、第一包围件;24、第二包围件;
30、热辐射结构;31、热辐射膜;321、第一热辐射件;322、第二热辐射件;33、延伸部;331、第一延伸子部;3311、第一延伸段;3312、第二延伸段;332、第二延伸子部;333、延伸连接部;34、第一电连接部;35、第二电连接 部;
40、导电连接体;50、固定件;51、第一面;511、第一区域;512、第二区域;
200、平台主体;2001、透光组件;2002、预设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平台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移动平台1000包括:可移动车辆、可移动船舶、可移动机器人、飞行器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可移动平台1000可以是可移动车辆,该可移动车辆可以是具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也可以是不具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
下面以可移动平台1000为可移动车辆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可移动平台1000包括成像装置100和平台主体200。平台主体200包括透光组件2001。成像装置100设置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具体地,成像装置100设于平台主体200内,用于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示例性地,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可以包括停车位的信息、障碍物的信息和车辆的位置信息等。
示例性地,环境信息包括环境图像信息或者环境视频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主体200还可以实时呈现环境信息,驾驶员可以根据环境信息进行驾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平台主体200也可以根据环境信息进行自动驾驶。
请参阅图2,透光组件2001包括玻璃或者采用非玻璃材料制成透光结构,比如挡风玻璃或者车窗玻璃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台主体200还可以包括车内顶棚、仪表台、A柱、B柱、C柱、D柱等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地,在一定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情况下,当透光组件2001的内表面的温度低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的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就会在透光组件2001的内表面发生起雾或者结冰的现象,而当透光组件2001发生起雾或者结冰现象时,很容易对成像装置100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难以准确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因此,需要防止透光组件2001上产生雾气或者结冰,当有雾气或结冰时应该尽快消除掉,以保证成像装置100能够正常工作。当透光组件2001表面温度不低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的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就可以避免在透光组件2001出现起雾或者结冰现象。因此,为了对透光组件2001进行除雾或者除冰,需要对透光组件2001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模组10、包 围结构20和热辐射结构30。成像模组10能够朝向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成像模组10用于感测穿过透光组件2001的环境光线,以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包围结构20设于成像模组10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包围结构20围合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包围结构20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成像模组10。热辐射结构30设于包围结构20上,用于在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
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热辐射结构30在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从而对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调整预设区域2002的温度,防止预设区域2002起雾或结冰,从而保证成像模组10的正常使用,节能且成本低。
示例性地,在热辐射结构30的作用下,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如此对透光组件2001或者平台主体200的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小,并能够使得除雾或除冰的效果更佳。
请参阅图2和图3,包围结构20包括底壁21以及与底壁21连接的其他壁22。底壁21与其他壁22围合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热辐射结构30设于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
热辐射结构30不仅布置在底壁21上,还布置在与底壁21连接的其他壁22上。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和位于其他壁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能够在包围结构20的不同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底壁21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以及,位于其他壁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其他壁22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从而能够朝向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发射,进而对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加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加热,使得预设区域2002受热更均匀,运用更加灵活,防止预设区域2002的边角无法被加热到而起雾或结冰,或者防止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无法被均匀地加热而起雾或结冰,对透光组件2001或者平台主体200的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小,并能够使得除雾或除冰的效果更佳,进而为成像模组10的正常使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热辐射结构30布置在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以尽可能地使得预设区域2002各处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即使在 热辐射结构30上有两个点离透光组件2001的最短距离互不相同,或者,即使底壁21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不等距,由于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和位于其他壁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能够同时发热,预设区域2002各区域所接收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也可以近似或基本相等,从而能够使得预设区域2002被均匀加热。
示例性地,成像模组10可以包括能够感测可见光和/或红外光的摄像装置。
热辐射结构30相对透光组件2001或者预设区域2002具体的几何结构或者几何布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请参阅图2和图3,示例性地,底壁21上存在至少两个点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互不相同,或者,底壁21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不等距。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组件2001与底壁21之间的距离以逐渐增大的方式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朝向第二端202延伸。
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上有两个点距离预设区域2002的最短距离互不相同。此时,可以通过将热辐射结构30设计在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和/或,通过设计热辐射结构30的具体排布和/或厚度,实现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均匀加热。
请参阅图3,可以理解地,包围结构20的其他壁22与底壁21配合形成围合空间203(请参阅图6),用于限制成像模组10的视野范围。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壁22包括与底壁21连接的侧壁221。热辐射结构30中的一部分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上。热辐射结构30中的另一部分设于包围结构20的侧壁221上。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和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能够从包围结构20的不同位置或方向形成热辐射源。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底壁21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以及,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侧壁221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从而能够朝向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发射,进而对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加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加热,使得预设区域2002受热更均匀,运用更加灵活。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底壁2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底壁21的形状基本呈梯形,即底壁21呈梯形或者近似梯形。
示例性地,底壁21中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部位沿预设方向延 伸尺寸大于底壁21中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部位沿预设方向延伸尺寸。
示例性地,沿预设方向的延伸尺寸是指部件在预设方向上延伸的延伸尺寸。
示例性地,预设方向如图3中的X方向。
示例性地,预设方向与包围结构20的第一侧壁2211和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排列方向平行或者重合。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包围结构20的其他壁22包括第一侧壁2211和第二侧壁2212。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均与底壁21连接。
底壁与侧壁可以是一体成型连接。底壁与侧壁也可以是分体设置,二者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底壁21与侧壁22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示例性地,底壁21与第一侧壁22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底壁21与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第一侧壁2211和第二侧壁2212相对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侧壁2211和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0度、锐角、直角或者钝角。比如,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平行。又如,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以限缩成像模组10的可视范围。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第一侧壁2211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与第二侧壁2212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大于第一侧壁2211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与第二侧壁2212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之间的最小间隔距离,从而限缩成像模组10的可视范围。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以第一侧壁2211与第二侧壁221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的方式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包围结构20的第二端202延伸,从而有效限缩成像模组10的可视范围。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他壁22还包括与侧壁221连接并与底壁21相对的顶壁222。热辐射结构30还设于顶壁222上。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和位于顶壁2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能够从不同位置或方向产生热辐射。
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底壁21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侧壁221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以及位于顶 壁2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在顶壁222的表面所形成的热辐射源,从而能够朝向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发射,进而对预设区域2002的不同区域加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加热,使得预设区域2002受热更均匀,运用更加灵活。
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即使在热辐射结构30上有两个点离透光组件2001的最短距离互不相同,或者,即使底壁21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不等距,由于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和位于顶壁222上的热辐射结构30能够同时发热,能够实现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加热,预设区域2002各区域所接收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也可以近似相等或者基本相等,从而使得预设区域2002能够被均匀加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也可以仅设置在底壁21和其他壁22的其中一者上。比如,热辐射结构30包括热辐射膜31(请参阅图7),热辐射膜31可以仅设置在底壁21上,以便于热辐射结构30布置在包围结构20上。当然,热辐射膜31也可以既布置在底壁21上,又布置在其他壁22上,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顶壁221所在平面可以与底壁21所在平面平行或者相交,在此不作限制。顶壁221和/或底壁21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等。
示例性地,包围结构20的第一侧壁2211、底壁21、第二侧壁2212和顶壁222首尾连接,并形成围合空间203(请参阅图6)。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组10包括第一成像单元11。包围结构20包括第一包围件23。第一包围件23设于第一成像单元11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第一成像单元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为双目成像模组10,比如包括双目相机。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为单目成像模组10,比如包括单目相机。
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组10还包括第二成像单元12。包围结构20包括第二包围件24。第二包围件24与第一包围件23连接。第二包围件24设于第二成像单元12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第二成像单元12。
请参阅图3,示例性地,第一包围件23与第二包围件24并列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示例性地,第一包围件23与第二包围件24沿第一成 像单元11和第二成像单元12的排列方向排列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示例性地,第一包围件23与第二包围件24对称设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包围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热辐射结构30。具体地,第一包围件23和第二包围件24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热辐射结构30。
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个热辐射结构30的其中一部分设于第一包围件23上,同一个热辐射结构30的另一部分设于第二包围件24上。
示例性地,包围件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比如,包围件的数量与成像单元的数量适配。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和/或包围结构20关于预设平面对称设置,预设平面垂直于底壁21且相交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
示例性地,预设平面如图3中的ω平面。
请参阅图3和图4,示例性地,第一包围件23和第二包围件24关于上述预设平面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示例性地,第一包围件23上的热辐射结构30与第二包围件24上的热辐射结构30关于上述预设平面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如此,热辐射结构30的设计和制造简单,热辐射结构30的可靠性高,实用性强,进一步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地,单位区段可以是单位面积区段,也可以是单位长度区段,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5,示例性地,由于热辐射结构30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因而热辐射功率可以根据热辐射结构30的热辐射发射位置和/或发射方向进行控制,并可以与预设区域2002的热量需求相适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及导体厚度基本相同,对热辐射结构30的排布和导体厚度要求低,设计和制造简单。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是基于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及导体厚度基本相同而实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不同。 即热辐射结构30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具有区域性差别。热辐射功率可以根据发射位置和/或发射方向进行控制,并可以与预设区域2002的热量需求相适应。
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可以包括多个单位区段。多个单位区段的其中至少两个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和/或导体厚度不同。热辐射结构30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具有区域性差别,是基于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和/或导体厚度不同实现的。
比如,热辐射结构30在两个不同单位区段内导体的密度不同,从而在电源一致的情况下产生的热量与导体密度呈比例。又如,在不同位置的导体厚度也可以不同。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热辐射结构30进行区域性供电,使得热辐射结构30不同的区域达到不同的温度,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热量。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和/或其他壁22内。如此,能够减小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二者的整体占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可以理解地,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和/或其他壁22内,包括:a)、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内;b)、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其他壁22内;c)热辐射结构30中的其中一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内,热辐射结构30中的另一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其他壁22内。
示例性地,发热单元包括电阻丝。
示例性地,发热单元呈点状、线状、面状等中的至少一者方式嵌入底壁和/或其他壁内。比如,发热单元呈点状、线状、面状等中的至少一者方式嵌入底壁上。又如,发热单元呈点状、线状、面状等中的至少一者方式嵌入侧壁上。再如,发热单元呈点状、线状、面状等中的至少一者方式嵌入底壁和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每个发热单元全部或者部分嵌设于底壁21和/或其他壁22内,以尽可能地减小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二者的整体占用空间,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发热单元中的一部分嵌设于底壁21内,每个发热单元中的另一部分嵌设于其他壁22内。
比如,每个发热单元中的一部分嵌设于底壁21内,每个发热单元中的另一 部分嵌设于第一侧壁2211内。
又如,每个发热单元中的一部分嵌设于底壁21内,每个发热单元中的另一部分嵌设于第二侧壁2212内。
再如,每个发热单元中的一部分嵌设于底壁21内,每个发热单元中的另一部分嵌设于第一侧壁2211内,每个发热单元中的又一部分嵌设于第二侧壁221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包括多个发热单元。多个发热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热单元嵌设于底壁21内,多个发热单元中的至少另一个发热单元嵌设于其他壁22内。
请参阅图3和图4,比如,位于底壁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上。位于侧壁221上的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侧壁22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形成一体结构,以减轻热辐射结构30的加工难度,并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通过激光雕刻、化学镀、电镀、喷镀、物理气相沉积、模内装饰成型方式(In-Mold Decoration,IMD)、嵌件成型方式等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包围结构20上。通过该成型方式可以将热辐射结构30与至少部分包围结构20制造成一个零件,减少成像装置100的零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大大降低了热辐射结构30的失效风险,并且能够避免热辐射结构30受热后脱落的问题,制造和加工成本低。
此外,上述成型方式对包围结构20中用于与热辐射结构连接的的被连接面的要求低,适用性广。包围结构20的被连接面可以是平面、曲面、圆弧面、圆柱面、凹凸不平面、陡变面、其他规则面或者不规则面等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的成型方式包括激光直接成型技术(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激光成型技术(Laser Applications,LAP),激光重构印刷技术(Laser Restructuring Print,LRP),化学镀后激光雕刻再电镀等技术。
示例性地,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在包围结构20上利用计算机按照导电图形的轨迹控制激光的运动,将激光投照到包围结构20上,活化出电路图案,电路图案电镀或化学镀后变成电导体,该电导体即构成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对 此电导体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示例性地,通过激光成型技术,在包围结构20上利用计算机按照导电图形的轨迹控制激光的运动,将激光投照到包围结构20上,活化出电路图案,电路图案电镀或化学镀后变成电导体,该电导体即构成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对此电导体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示例性地,通过激光重构印刷技术,将导电银浆高速精准地涂敷到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电路图案,然后通过三维控制激光修整,以形成高精度的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即构成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对此电路结构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示例性地,通过化学镀后激光雕刻再电镀技术,将包围结构20先化学镀后,用激光雕刻出电镀区域和非电镀区域,然后选择性电镀出需要导电的区域,经电镀后所形成的导电区域形成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对导电区域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内装饰技术,先对薄膜进行印刷加工,将导电图案印刷到薄膜上,然后在模具内进行注塑成型,将带导电图案的薄膜成型到包围结构20上。该导电图案和薄膜形成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对导电图案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通过嵌件成型形成一体结构。
示例性地,通过嵌件成型工艺技术,将导电材料零件(其成型工艺可以但不限于压铸、冲压、机加、挤压成型等)作为嵌件,在包围结构20注塑成型前,作为嵌件放置在模具内注塑成型,使两者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体结构。其中,导电材料零件构成热辐射结构30。对导电材料零件通电使其产生热量,达到加热的作用。
可以理解地,热辐射结构3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如包括条状、阵列状或者面状等。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通过导电连接体40与成像模组10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也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体40连接可移动平台1000的其他电气元件,比如连接控制器或者电源等。
示例性地,导电连接体40包括柔性扁平电缆、柔性线路板、软排线等中的 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体40至少部分设于包围结构20内。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中的电连接接口设于包围结构20内,该电连接接口可以与导电连接体40电连接,并通过导电连接体40电连接至成像模组10或者可移动平台1000的其他电气元件。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包括热辐射膜31。示例性地,热辐射膜31与包围结构20分别独立加工,二者加工完成后再进行组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的连接方式以下至少一种;胶粘连接、层压、喷镀等。示例性地,该热辐射膜31与包围结构20胶粘连接。
包围结构20与热辐射结构30可以点接触、线接触或者面接触,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8,热辐射结构30包括第一热辐射件321和第二热辐射件322。第一热辐射件321设于底壁21上。第二热辐射件322设于其他壁22上,第二热辐射件322与第一热辐射件321间隔独立设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热辐射件321与第二热辐射件322相互间隔、彼此互不连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场景加热需求对第一热辐射件321和第二热辐射件322通不同的电流,或者通相同的电流。
示例性地,第二热辐射件322可以设于包围结构20的第一侧壁2211、第二侧壁2212和顶壁222中的至少一者上。
示例性地,第一热辐射件321和第二热辐射件32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热辐射膜31。
示例性地,第一热辐射件321和第二热辐射件322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激光雕刻、化学镀、电镀、喷镀、物理气相沉积、模内装饰成型方式、嵌件成型方式等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包围结构20上。
示例性地,第一热辐射件321和第二热辐射件322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电阻丝。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热辐射件321可以与第二热辐射件322连接。比如第一热辐射件321与第二热辐射件322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8和图9,热辐射结构30包括一根或者多根电阻丝。比如,请参阅图8,热辐射结构30包括两根电阻丝,两根电阻丝分别设于第二侧壁2212 和底壁21上。又如,请参阅图9,热辐射结构30包括一根电阻丝,其一部分设于底壁21上,另一部分设于第二侧壁2212上。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包括多根电阻丝。多根电阻丝沿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分区域设置,且能够被提供不同大小的电流,以使得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如此,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多根电阻丝通不同大小的电流,实现预设区域2002的均匀加热,对透光组件2001或者平台主体200的其他部件的不良影响小,并能够使得除雾或除冰的效果更佳。
请参阅图10,结合图3,底壁21靠近第一端201的部位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小于底壁21远离第一端201的部位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电阻丝所通的电流小于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电阻丝所通的电流。
请参阅图10,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包括电阻丝30a和电阻丝30b,电阻丝30a设于底壁21和/或侧壁221上,电阻丝30b设于底壁21和/或侧壁221上。电阻丝30a和电阻丝30b沿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分区域设置,即沿图10中的Y方向间隔设置。即电阻丝30a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设置,电阻丝30b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设置。
当底壁21中靠近第一端201的部位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小于底壁21中远离第一端201的部位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对电阻丝30a通第一电流,对电阻丝30b通第二电流,第一电流小于第二电流,以使得电阻丝30a所产生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小于电阻丝30b所产生的单位热辐射功率,进而使得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
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包括多根电阻丝。成像装置100用于根据电阻丝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确定电阻丝是否向电阻丝通电。
请参阅图10,结合图3,比如,热辐射结构30包括电阻丝30a和电阻丝30b,电阻丝30a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小于电阻丝30b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向电阻丝30b通电,而对电阻丝30a不通电。
示例性地,成像装置100用于若电阻丝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 者等于预设距离,确定向电阻丝通电。若电阻丝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确定不向电阻丝通电。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电阻丝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距离是指电阻丝的中部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用于获取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并根据预设位置处的温度确定向热辐射结构30是否通电。
可以通过在预设位置处或者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预设位置处的温度。
示例性地,预设位置位于透光组件2001的内侧上或者内侧前。具体地,该预设位置可以位于预设区域2002内侧上或者内侧前。
示例性地,预设位置位于包围结构20内。比如,预设位置位于其他壁22与底壁21配合形成的围合空间203内。又如,预设位置位于形成该围合空间203的内壁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用于若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小于预设阈值温度,确定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若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温度,确定不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预设阈值温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装置100用于根据成像模组10所获取的环境信息确定是否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比如,若成像模组10所获取的环境信息清晰,则表明环境光线能够正常透过透光组件2001或者预设区域2002,成像模组10能够正常获取环境信息,无需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进行除雾或者除冰。若成像模组10所获取的环境信息不清晰,则表明透光组件2001或者预设区域2002存在起雾或者结冰现象,环境光线无法正常透过透光组件2001或者预设区域2002,因而成像模组10无法正常获取环境信息,此时需要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进行除雾或者除冰。
示例性地,成像装置100用于若环境信息的清晰度小于预设清晰阈值,确定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若环境信息的清晰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阈值,确定不向热辐射结构30通电。预设清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为一体结构。比如,热辐射结构30为一张热辐射膜31或者一根电阻丝。示例性地,一张热辐射膜31或者一根电阻丝可以从底壁21上弯折延伸至侧壁221。
请参阅图9,热辐射结构30包括延伸部33、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延伸部33在底壁21和其他壁22上延伸。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分别连接于延伸部33的两端。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用于与成像模组10或者其他电气元件电连接。
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在任意合适位置。比如,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均设于底壁21上,便于走线。
延伸部33采用导电材料制成。示例性地,延伸部33包括电阻丝。
请参阅图9,示例性地,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均位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如此便于将第一电连接部34和第二电连接部35同导电连接体40进行电连接,走线方便。
请参阅图9,其他壁2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2211和第二侧壁2212。延伸部33包括第一延伸子部331和第二延伸子部332。第一延伸子部331设于底壁21和第一侧壁2211上。第一延伸子部331与第一电连接部34连接。第二延伸子部332设于底壁21和第二侧壁2212上,且第二延伸子部332与第二电连接部35连接。延伸连接部333设于底壁21上。延伸连接部3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延伸子部331和第二延伸子部332。
请参阅图9,第一延伸子部331包括多个第一延伸段3311和多个第二延伸段3312。多个第一延伸段3311间隔设于底壁21上。多个第二延伸段3312间隔设于第一侧壁2211上。除位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一延伸段3311外,其他第一延伸段3311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第二延伸段3312。如此,在包围结构20尺寸一定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地增大第一延伸子部331的延伸长度,从而提高热辐射结构30的加热效率和除雾效率。
请参阅图9,示例性地,位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一延伸段3311连接第一电连接部34和一个第二延伸段3312。
请参阅图9,示例性地,多个第一延伸段3311沿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间隔排布在底壁21上。多个第二延伸段3312沿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间隔排布在第一侧壁2211上。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一延伸段3311的延伸长度大于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一延伸段3311的延伸长度。示例性地,多个第一延伸段3311以延伸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间隔排列。
请参阅图9,结合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二延伸段3312的延伸长度小于远离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的第二延伸段3312的延伸长度。示例性地,多个第二延伸段3312以延伸长度逐渐增大的方式从包围结构20的第一端201向第二端202间隔排列。
第一延伸子部331与第二延伸子部33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请参阅图9,示例性地,第一延伸子部331与第二延伸子部332对称设置。
可以理解地,成像装置1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在平台主体200的任意合适位置,比如安装在透光组件2001内侧,或者,安装在可移动平台1000内与透光组件2001靠近的其他部件上。该其他部件可以包括车内顶棚、仪表台、A柱、B柱、C柱、D柱等中的至少一种。
包围结构20和/或成像模组10可以通过胶粘等装配方式固定于透光组件2001和/或平台主体200的其他部件上。
请参阅图2,成像装置100还包括固定件50。固定件50连接于透光组件2001和包围结构20。该固定件50能够为包围结构20和/或成像模组10提供固定、支撑或者定位作用。
可以理解地,可以通过热辐射结构30的直接热辐射,以及,热辐射结构30与空气、固定件50之间的热传导,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还用于对固定件50进行加热。示例性地,热辐射结构30或者另一加热器可以对固定件50进行加热。固定件50中用于与透光组件2001连接的部位被加热后,通过透光组件2001内部的热传导,将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
固定件50的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和图11,固定件5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51和第二面。第一面51与透光组件2001固定连接,第二面与包围结构2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成像模组10与透光组件2001的固定连接,固定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示例性地,固定件50还形成有与预设区域2002对应设置的可视开窗(未 标示)。环境光线能够透过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和固定件50的可视开窗到达成像模组10,以使得成像模组10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示例性地,该可视开窗可以为开口结构,也可以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以保证成像模组10能够正常获取环境信息。
请参阅图2和图11,第一面51包括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2。第一区域511与透光组件2001固定连接,第二区域512用于与平台主体200的其他部件固定连接,从而保证成像装置100的连接可靠性。
示例性地,第二区域512用于与平台主体200的车内顶棚、仪表台、A柱、B柱、C柱、D柱等中的至少一种固定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区域511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粘结于透光组件2001。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区域512也可以省略,通过第一区域511与透光组件200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成像装置100与透光组件2001的固定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511也可以省略,通过第二区域512固定连接于平台主体200的车内顶棚、仪表台、A柱、B柱、C柱、D柱等中的至少一者上。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模组10包括承载架13和成像组件14。承载架13连接于包围结构20和/或固定件50连接。成像组件14承载于承载架13上。包围结构20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成像组件14。
示例性地,包围结构20设于成像组件14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和/或,设于承载架13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
承载架13可以与包围结构20为一体结构,二者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部件。
成像组件14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成像单元,比如包括上述第一成像单元11和第二成像单元12。
示例性地,当成像组件14包括多个成像单元时,多个成像单元可以承载在同一个承载架13上。
示例性地,多个成像单元也可以分别承载在互不相同的多个承载架13上。
示例性地,多个成像单元中的其中至少两个承载在同一个承载架13上,多 个成像单元的至少另一个承载在另一个独立的承载架13上。
示例性地,成像单元包括摄像头等。
示例性地,成像组件14的朝向可以朝向预设区域2002。当然,成像组件14的朝向也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需要朝向其他任意合适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组件14还集成有夜视功能,通过热辐射结构30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从而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除雾或者除冰,可以减少出射的增强夜视光线(激光、红外光等)的损失,也可以减少入射的夜视光线(激光、红外光等)的损失,使成像组件14获得更清晰、稳定、亮度更高的图像或者环境信息。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装置100。可移动平台1000设有透光组件2001。成像装置100设置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模组10、包围结构20和热辐射结构30。成像模组10能够朝向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成像模组10用于感测穿过透光组件2001的环境光线,以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包围结构20设于成像模组10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包围结构20围合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包围结构20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成像模组10。热辐射结构30设于包围结构20上,用于在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其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
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热辐射结构30能够对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从而调整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的温度,防止预设区域2002起雾或结冰而影响成像模组10的使用,节能且成本低。此外,由于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因而热辐射结构30的设计和制造简单,热辐射结构30的可靠性高,实用性强,进一步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地,单位区段可以是单位面积区段,也可以是单位长度区段,在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成像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及导体厚度基本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热辐射结构30的作用下,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1000的成像装置100。可移动平台1000设有透光组件2001。成像装置100设置于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成像装置100包括成像模组10、包围结构20和热辐射结构30。成像模组10能够朝向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成像模组10用于感测穿过透光组件2001的环境光线,以获取可移动平台1000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包围结构20设于成像模组10与透光组件2001之间。包围结构20围合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包围结构20用于减少可移动平台1000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成像模组10。热辐射结构30设于包围结构20上,用于在包围结构20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其中,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形成一体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热辐射结构30能够对透光组件2001的预设区域2002进行加热,从而调整透光组件2001的的预设区域2002的温度,防止预设区域2002起雾或结冰而影响成像模组10的使用,节能且成本低。此外,由于热辐射结构30与包围结构20形成一体结构,因而减轻了热辐射结构30的加工难度,并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示例性地,成像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通过激光雕刻、化学镀、电镀、喷镀、物理气相沉积、模内装饰成型方式、嵌件成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包围结构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辐射结构30至少部分嵌设于包围结构20的底壁21和/或其他壁22内。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 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步骤、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方法步骤、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3)

  1. 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包括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连接的其他壁,所述底壁与其他壁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所述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底壁和其他壁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壁包括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所述热辐射结构中的一部分设于所述底壁上,另一部分设于所述侧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壁还包括与所述侧壁连接并与所述底壁相对的顶壁,所述热辐射结构还设于所述顶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及导体厚度基本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和/或导体厚度不同。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底壁和/或其他壁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至少一个发热单元,每个所述发热单元全部或者部分嵌设于所述底壁和/或其他壁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包括电阻丝。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呈点状、线状或面状嵌入所述底壁和/或其他壁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一部分嵌设于所述底壁内,每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另一部分嵌设于所述其他壁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多个发热单元,多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热单元嵌设于所述底壁内,多个所述发热单元中的至少另一个发热单元嵌设于所述其他壁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与所述其他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直角;和/或,
    所述底壁的形状基本呈梯形。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中靠近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的部位沿预设方向的延伸尺寸大于所述底壁中远离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的部位沿所述预设方向的延伸尺寸。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0度、锐角或者直角。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壁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壁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的方式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向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二端延伸。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通过激光雕刻、化学镀、电镀、喷镀、物理气相沉积、模内装饰成型方式、嵌件成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所述包围结构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通过 导电连接体与所述成像模组电连接。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体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包围结构内;和/或,
    所述导电连接体包括柔性扁平电缆、柔性线路板、软排线中的至少一种。
  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热辐射膜。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与所述包围结构的连接方式以下至少一种;胶粘连接、层压、喷镀。
  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形状包括条状、阵列状或者面状。
  2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组件与所述底壁之间的距离以逐渐增大的方式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延伸。
  26. 根据权利要求1-25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第一成像单元,所述包围结构包括:
    第一包围件,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第一成像单元。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还包括第二成像单元,所述包围结构包括:
    第二包围件,与所述第一包围件连接,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第二成像单元。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围件与所述第二包围件对称设置。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包围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热辐射结构。
  30.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和/或所述包围结构关于预设平面对称设置,所述预设平面垂直于所述底壁且相交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3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为一体结构。
  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延伸部,在所述底壁和其他壁上延伸;
    第一电连接部和第二电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两端。
  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设于所述底壁上。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均位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
  35.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壁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延伸部包括:
    第一延伸子部,设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上,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连接;
    第二延伸子部,设于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上,与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连接;
    延伸连接部,设于所述底壁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子部和所述第二延伸子部。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子部包括:
    多个第一延伸段,间隔设于所述底壁上;
    多个第二延伸段,间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除位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的第一延伸段外,其他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段以延伸长度逐渐减小的方式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间隔排列。
  38.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以延伸长度逐渐增大的方式从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间隔排列。
  39. 根据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子部与所述第二延伸子部对称设置。
  4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第一热辐射件,设于所述底壁上;
    第二热辐射件,设于所述其他壁上,与所述第一热辐射件间隔独立设置。
  4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一根或者多根电阻丝。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
    多根电阻丝,沿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向第二端分区域设置,且能够被提供不同大小的电流,以使得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靠近所述第一端的部位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底壁远离所述第一端的部位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距离;靠近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的电阻丝所通的电流小于远离所述包围结构的第一端的电阻丝所通的电流。
  4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获取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并根据所述预设位置处的温度确定向所述热辐射结构是否通电。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包围结构内;或者,所述预设位置位于所述透光组件的内侧上或者内侧前。
  46.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若所述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小于预设阈值温度,确定向所述热辐射结构通电;若所述预设位置处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温度,确定不向所述热辐射结构通电。
  4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成像模组所获取的环境信息确定是否向所述热辐射结构通电。
  4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若所述环境信息的清晰度小于预设清晰阈值,确定向所述热辐射结构通电;若所述环境信息的清晰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清晰阈值,确定不向所述热辐射结构通电。
  4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包括多根电阻丝;所述成像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电阻丝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电阻丝是否向所述电阻丝通电。
  50. 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用于若所述电阻丝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确定向所述电阻丝通电;若所述电阻丝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确定不向 所述电阻丝通电。
  5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连接于所述透光组件和所述包围结构。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还用于对所述固定件进行加热。
  53.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透光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包围结构固定连接。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透光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区域用于与所述平台主体的其他部件固定连接。
  55.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模组包括:
    承载架,与所述包围结构和/或所述固定件连接;
    成像组件,承载于所述承载架上,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组件。
  56. 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包围结构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单位热辐射功率基本相同。
  57.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不同单位区段的导体密度及导体厚度基本相同。
  58. 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辐射结构的作用下,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能够接收基本均匀的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
  59. 一种用于可移动平台的成像装置,所述可移动平台设有透光组件,其 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设置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所述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能够朝向所述透光组件的预设区域,用于感测穿过所述透光组件的环境光线,以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包围结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与所述透光组件之间,所述包围结构围合所述透光组件的所述预设区域,所述包围结构用于减少所述可移动平台内部的杂散光射入所述成像模组;
    热辐射结构,设于所述包围结构上,用于在所述包围结构的表面形成热辐射源,以对所述预设区域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热辐射结构与所述包围结构形成一体结构。
  60.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通过激光雕刻、化学镀、电镀、喷镀、物理气相沉积、模内装饰成型方式、嵌件成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固定于所述包围结构上。
  61.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辐射结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包围结构的底壁和/或其他壁内。
  62. 一种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主体;
    权利要求1-61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设于所述平台主体内部,用于获取所述可移动平台所处环境的环境信息。
  63. 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可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平台包括:可移动车辆、可移动船舶、可移动机器人或者飞行器。
CN202180087142.4A 2021-03-15 2021-03-15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ending CN1166705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0850 WO2022193091A1 (zh) 2021-03-15 2021-03-15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70581A true CN116670581A (zh) 2023-08-29

Family

ID=8332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7142.4A Pending CN116670581A (zh) 2021-03-15 2021-03-15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70581A (zh)
WO (1) WO20221930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65385U (zh) * 2011-02-14 2011-09-0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雾摄像机
US11150448B2 (en) * 2016-11-06 2021-10-19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windshield mounted camera module
JP2019087659A (ja) * 2017-11-08 2019-06-06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1679536A (zh) * 2019-03-11 2020-09-1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83766A (zh) * 2019-12-31 2020-11-24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成像模组
CN111907726A (zh) * 2020-07-30 2020-11-10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一种高速飞行器外视相机热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3091A1 (zh)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7860B2 (en) Arrangement for a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in a vehicle
CN106060346B (zh) 成像装置及其电路板
JP6184506B2 (ja) 埋め込み型の不透明エッジ帯を有するポリマー車両ガラス
EP1057693B1 (en) Electrochromic anti-glare mirror
US10246001B2 (en) Carrier of one or more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S) for a signaling module
CN116670581A (zh)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14647952U (zh) 成像装置及可移动车辆
US7967458B2 (en) Mirror assembly with single heating element for multiple surfaces
GB2424985A (en) Flat panel display heater system
US20230240015A1 (en) Object sensor including deposited heater
WO2021200590A1 (ja) 防曇発熱体
WO20171255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a display device of a motor vehicle with two circuit boards, display device, motor vehicle as well as production method
US20230122739A1 (en)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US11997373B2 (en) Camera module for a vehicle
US20220289126A1 (en) Camera bracket assembly
CN214429741U (zh) 交通工具、加热膜、灯具及信息采集组件
CN213717047U (zh) 透明天线及汽车玻璃
KR102196640B1 (ko) 히터 패드, 히팅 및 라이팅 유닛, 글래스 조립체 및 리어뷰 미러 장치
CN213753020U (zh) 透明天线及汽车玻璃
CN100522697C (zh) 带有集成发光膜的镜子玻璃组件
CN213594183U (zh) 一种汽车外后视镜用低电磁干扰加热装置
WO2022197539A1 (en) Camera bracket assembly
CN115997478A (zh) 嵌装玻璃热传感器
WO2023144546A1 (en) Sensor bracket glazing
CN117597265A (zh) 相机支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28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Xunm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No. 8 Keyuan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7, 1634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Zhuoyu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57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6/F, Shenzhen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Build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 9 Yuexingdao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Z DJI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