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4270A -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 Google Patents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4270A
CN116664270A CN202310730332.4A CN202310730332A CN116664270A CN 116664270 A CN116664270 A CN 116664270A CN 202310730332 A CN202310730332 A CN 202310730332A CN 116664270 A CN116664270 A CN 116664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ty information
stock
comparison result
target objec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303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雅峰
熊浩
王伟
曾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7303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4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4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4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2Banking, e.g. interest calculation or account mainten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采用本方法能够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办理业务时的效率提升并降低业务办理的出错率。

Description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数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对象身份识别是指金融机构需要了解对象的真实身份、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以及实际控制对象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对象身份识别是反洗钱三大核心义务之一,也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防线。
根据反洗钱工作要求,金融机构需建立对象身份识别制度,审查对象身份,即金融机构必须能够检测到同一对象的全部业务视图。针对个人对象,可以利用个人证件编码等身份信息进行身份信息融合。但由于系统中不同业务部门记录的个人身份信息不完全统一,导致系统中存量对象身份信息混乱,或生成的客户编号没有相互同步,从而使得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重复。而现有的判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疑似同一对象的方式,仍存在数据冗余的情形,导致业务人员办理业务时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并降低出错率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
响应于对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的处理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使用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差异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证件编码;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字段内容;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与所述存量对象的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包括:
在任意一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所述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基于身份信息生成;
将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第一信息比较模块,用于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第一判定模块,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根据多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属于同一对象进行判定,以避免遗漏掉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从而可以确保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后能够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合并更新,以减少系统中数据的冗余,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可以查询到的存量对象的完整且准确地身份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出错率。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情况下,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再次进行对比,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再次确认,从而可以对第一次信息对比出现失误的情况及时纠正,使得最终得到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更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更新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10另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且相关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处理需要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器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器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器上。服务器104首先对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进行获取。然后,服务器104根据制定的各对象识别规则中进行身份信息对比时各自所需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各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各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表征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一比较结果。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其中,目标对象可以是新注册的对象,也可以是已经注册的对象。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可以指新注册对象录入系统的所有身份信息。例如,新注册的对象录入的姓名、住址等信息。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也可以指已经注册的对象在信息录入历史中从未录入过的身份信息。例如,已经注册的对象新增的借款人委扣账户信息。
可选地,服务器在目标对象进行信息录入时,若目标对象为新注册的对象,则对目标对象录入的全部新增身份信息进行获取,若目标对象为已经注册的对象,则将目标对象在信息录入历史中从未录入过的新增身份信息进行获取。
步骤204,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其中,第一比较结果指的是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字符串,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字符串之间的比较结果。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所对应的字符串可以是在进行比较时确定的,也可以是预先就确定好的。身份信息类型则表示各对象识别规则中所需要用到的身份信息的类型。例如,姓名、出生日期、配偶证件编码属于同一身份信息类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象识别规则可以是根据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配偶证件编码判断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象识别规则可以是根据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判断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象识别规则可以是根据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判断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规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象识别规则还可以是根据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的字段内容判断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规则。
可选地,服务器按照对象识别规则,将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配偶证件编码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配偶证件编码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字符串比较,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一比较结果。
可选地,服务器按照对象识别规则,将目标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地址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字符串比较,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一比较结果。
可选地,服务器按照对象识别规则,将目标对象的证件编码所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比较,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206,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其中,在进行同一对象的确定时,只要对象识别规则中其中一条规则的第一比较结果表征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属于同一对象,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属于同一对象。若对象识别规则中每一条规则的第一比较结果均表征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不为同一对象,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属于同一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根据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在存在任意一条规则所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判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在各个对象识别规则所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均表征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不属于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判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
上述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中,通过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根据多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属于同一对象进行判定,以避免遗漏掉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从而可以确保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后能够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合并更新,以减少系统中数据的冗余,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可以查询到的存量对象的完整且准确地身份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出错率。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情况下,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再次进行对比,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再次确认,从而可以对第一次信息对比出现失误的情况及时纠正,使得最终得到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还包括:
步骤302,在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包括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
其中,同一对象提示信息是在信息录入系统的显示界面所展示的。当第一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时,不会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直接新建对象。当第一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时,则会输出疑似同一对象的提示信息,并在业务人员确认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后,将目标对象的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信息进行合并,不需要重新新建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根据各个对象识别规则所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在任意一个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在信息录入系统的显示界面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以对业务办理人员进行提示。
步骤304,响应于对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的处理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其中,处理操作指的是业务办理人员基于输出的提示消息,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再次对比的操作。进行再次对比时,主要是根据提示信息中包含的客户编号、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编码、出生日期、国籍、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公司电话、地址、配偶姓名、配偶证件编码进行对比。
可选地,服务器对业务办理人员将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编码、出生日期、国籍、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公司电话、地址、配偶姓名、配偶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姓名、性别、证件类型、证件编码、出生日期、国籍、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公司电话、地址、配偶姓名、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再次比对后的第二比较结果进行获取,以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属于同一对象进行确定。
步骤306,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得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
可选地,服务器在得到业务办理人员进行再次比较的第二比较结果后,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得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并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存储至系统中,以便于进行后续的业务办理。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的提示消息,可以对业务办理人员进行提示,以便于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再次确认,可以在单次识别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及时更正,从而提升同一对象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其中,身份信息进行更新的过程是将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更新为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例如,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联系电话为A,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联系电话为B,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之间的联系电话存在差异,就将存量对象的联系电话更新为A。在进行更新之前,还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向目标对象再次进行身份信息的确认,已确保信息的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身份信息的更新是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具体地,服务器在检测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时,先确定存量对象与目标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的身份信息,然后将存量对象中存在差异的身份信息更新为目标对象中对应的身份信息,从而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身份信息的更新还可以是将存量对象没有的信息进行补充。具体地,服务器在检测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时,根据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确定存量对象所缺失的身份信息,然后将新增身份信息中与所缺失的身份信息对应的信息补充至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例如,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有公司地址,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没有,则将该公司地址合并至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可以使得系统存储的身份信息为存量对象的完整且真实的身份信息,从而使得在业务人员进行业务办理时可以根据真实且完整的身份信息进行业务办理,提升业务办理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出错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使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包括:
步骤402,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差异信息。
其中,差异信息指的就是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属于同一属性,但是具体内容不同的信息。例如,目标对象的家庭住址为X,而在存量对象的家庭住址为Y,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之间的家庭住址信息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更新。
可选地,服务器通过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每一信息分别与存量对象的对应信息一一进行对比,得到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的差异信息。
步骤404,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
其中,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为差异信息对应的具体内容。例如,差异信息为姓名,第一身份信息则为姓名X,第二身份信息则为姓名Y。
可选地,服务器在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的差异信息后,基于差异信息,从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中确定与差异信息相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同时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确定与差异信息相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
步骤406,使用第一身份信息对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可选地,服务器在获取到目标对象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后,将存量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更换为目标对象的第一身份信息,得到存量对象信息更新后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进行信息更新还可以是业务人员通过联系目标对象,以确定差异信息所对应的真实信息,并使用真实信息对存量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在检测到真实信息与第二身份信息一致时则不需要对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首先确定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之间存在差异的差异信息,然后根据差异信息去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可以实现对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的准确获取,并通过使用第一身份信息对第二身份信息更新,从而可以使得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为完整且真实的身份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步骤502,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其中,在确定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时,还需要确定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各自的字符串,以便于进行比较。
可选地,服务器从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确定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在确定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后,再对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各自的字符串进行确定,以便于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
步骤504,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其中,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是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三者的比较结果,只有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三者的字符串比较均相同时,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才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也就是说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中存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不相同时,则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将目标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分别与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比较,根据字符串之间的距离对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判断,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证件编码的唯一性,通过不仅将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的姓名及出生日期进行对比,还将目标对象的配偶证件编码和存量对象配偶证件编码进行对比,可以排除掉仅有姓名和出生日期相同的存量对象的干扰,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准确判断,使得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步骤602,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
其中,在确定目标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时,还需要确定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各自的字符串,以便于进行比较。联系方式可以是手机号码和座机号码,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和公司地址。
步骤604,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与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其中,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是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三者的比较结果,只有目标对象的姓名与存量对象的姓名相同、且目标对象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与存量对象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中的任意一者相同时,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才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例如,目标对象的姓名与存量对象的姓名相同,目标对象的手机号码与存量对象的手机号码相同,则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又例如,目标对象的姓名与存量对象的姓名相同,但是目标对象的联系方式与住址与存量对象的均不相同,则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为同一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可选地,服务器将目标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分别与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住址各自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比较,根据字符串之间的距离对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判断,在姓名相同、且联系方式或者地址中的任意一者相同的情况下,得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本实施例中,由于姓名相同且联系方式或者地址均相同的对象几乎没有,通过不仅将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的姓名进行对比,还将目标对象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与存量对象配偶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进行对比,可以排除掉仅有姓名相同的存量对象的干扰,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准确判断,使得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证件编码。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步骤702,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
步骤704,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其中,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是根据目标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确定的。若目标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之间相同,则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若目标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应的字符串之间不同,则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所对应的字符串,与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所对应的字符串进行比较,在两者的字符串相同的情况下,输出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在两者的字符串不同的情况下,输出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的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证件编码具有唯一性,通过仅使用目标对象的证件编码和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判断,可以减少身份信息对比的时间,快速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同时也可以增加第三身份信息对比结果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字段内容。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步骤802,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
其中,第一目标字段指的是目标对象在信息录入历史中从未录入过的信息属性,具体可以是委扣账号。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则表示具体委扣账号。
步骤804,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与存量对象的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其中,第二目标字段具体指的是委扣账号的户主姓名,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则表示委扣账号户主的具体姓名。例如,根据录入委扣账号的目标对象的姓名所对应的字符串和委扣账号户主姓名所对应的字符串之间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当录入委扣账号的目标对象的姓名所对应的字符串和系统中委扣账号的户主姓名所对应的字符串相同时,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根据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委扣账号,从系统中查询到委扣账号的存量对象,然后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和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表征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第四身份比较结果。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目标对象录入的委扣账号为X,经过查询可知系统中存储的委扣账号X的户主姓名为Y,而目标对象的姓名也为Y,则表示目标对象与委扣账号X所对应的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得到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目标对象录入的委扣账号,可以查询到委扣账号所属的存量对象的姓名,从而可以将目标对象的姓名将存量对象的姓名进行比较,实现对录入的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准确判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包括:
在任意一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可选地,服务器各个对象识别规则所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在任意一个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在信息录入系统的显示界面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以对业务办理人员进行提示。
可选地,服务器各个对象识别规则所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在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均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不是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直接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中,以便于业务办理人员在目标对象办理业务时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减小出错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还包括:
步骤902,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基于身份信息生成。
其中,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会自动生成,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之间的最终处理结果无论是否为同一对象,在目标对象录入新增身份信息的时候,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与存量客户的编号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各对象识别规则中,还包含了客户编号不同这个要求。
可选地,服务器根据第二比较结果,在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后,获取存量对象在信息录入时基于录入的身份信息所生成的客户编号。
步骤904,将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客户编号的更新时,还可以将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更新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即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的最终编号都为基于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生成的客户编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对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进行更新,能够避免为相同对象建立多个客户编号,从而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以便于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能根据唯一的客户编号获取到存量对象的全部身份信息。
根据反洗钱工作要求,金融机构需建立对象身份识别制度,审查对象身份,即金融机构必须能够检测到同一对象的全部业务视图。针对个人对象,可以利用个人证件编码等身份信息进行身份信息融合。但由于系统中不同业务部门记录的个人身份信息不完全统一,导致系统中存量对象身份信息混乱,或生成的客户编号没有相互同步,从而使得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重复。而现有的判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疑似同一对象的规则比较简单且单一,并且只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之间进行单次识别确认,然后就更新存量客户的信息,这会造成数据冗余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业务人员办理业务时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基于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设定四条对象识别规则,分别是:规则1,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姓名、出生日期、配偶证件编码相同”,但客户编号不同;规则2,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姓名相同,且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公司电话或地址中有一项相同”,但客户编号不同;规则3,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证件编码相同”,但客户编号不同;规则4,借款人姓名和委扣账户户主的姓名相同,但是客户编号不同。
其次,如图10所示,在目标对象录入新增身份信息时,若录入的新增身份信息符合规则1、规则2、规则3、以及规则4中的任意一条,则信息录入系统的显示界面弹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疑似同一对象的提示消息。业务办理人员再根据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得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第二比较结果。然后,对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存在差异的差异信息进行获取,得到第一身份信息和第二身份信息。再使用第一身份信息对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最后,在存量对象需要办理业务时,则可以基于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办理业务。
本实施例中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通过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根据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判定,以判断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通过在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情况下,业务办理人员根据疑似同一对象的提示消息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再次进行对比,可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再次确认,从而可以对第一次对比出现失误的情况进行更正,提升最终处理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在第二比较结果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从而可以避免系统中留存同一对象的多个相同信息,以减少系统中的数据冗余,从而使得在业务办理人员办理业务时的效率提升并降低业务办理的出错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1100,包括: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02、第一信息比较模块1104以及第一判定模块1106,其中: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第一信息比较模块1104,用于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第一判定模块1106,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上述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通过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根据多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对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是否属于同一对象进行判定,以避免遗漏掉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从而可以确保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录入系统后能够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合并更新,以减少系统中数据的冗余,使得业务办理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可以查询到的存量对象的完整且准确地身份信息,从而可以提高业务办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出错率。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和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情况下,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再次进行对比,以对存量对象和目标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进行再次确认,从而可以对第一次信息对比出现失误的情况及时纠正,使得最终得到的结果具有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1100还包括:
信息提示模块1202,用于在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包括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
第二信息比较模块1204,用于响应于对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的处理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第二判定模块1206,用于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得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还包括: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息更新模块还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差异信息。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和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使用第一身份信息对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与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证件编码。确定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与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字段内容。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将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与存量对象的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第一比较结果包括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判定模块还用于:在任意一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为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1100还包括:
客户编号获取模块1302,用于在第二比较结果表征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基于身份信息生成。
客户编号更新模块1304,用于将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
上述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4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象识别规则、第一比较结果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4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
响应于对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的处理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差异信息;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证件编码;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字段内容;
所述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
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与所述存量对象的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包括:
在任意一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所述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基于身份信息生成;
将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
11.一种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身份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
第一信息比较模块,用于基于各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类型,将所述目标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新增身份信息,与存量对象的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
第一判定模块,基于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信息提示模块,用于在各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所述第一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输出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包括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
第二信息比较模块,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疑似同一对象提示信息的处理操作,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第二判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得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最终处理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对象的确定装置还包括: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对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更新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差异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一身份信息,和所述存量对象的身份信息中与所述差异信息对应的第二身份信息;使用所述第一身份信息对所述第二身份信息进行更新,得到所述存量对象的更新身份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出生日期及配偶证件编码分别进行比较,得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一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及地址;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与所述存量对象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地址进行比较,得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二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证件编码;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证件编码,与所述存量对象的证件编码进行比较,得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三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比较模块还用于:所述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身份信息包括字段内容;获取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将所述目标对象的新增身份信息中的第一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与所述存量对象的第二目标字段的字段内容进行比较,得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包括所述第四身份信息比较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定模块还用于:在任意一个对象识别规则对应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存量对象是否为同一对象。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客户编号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比较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存量对象为同一对象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所述客户编号在身份信息录入系统时基于身份信息生成;
客户编号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存量对象的客户编号确定为目标对象的客户编号。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730332.4A 2023-06-19 2023-06-19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Pending CN116664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0332.4A CN11666427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30332.4A CN11666427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4270A true CN116664270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5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30332.4A Pending CN116664270A (zh) 2023-06-19 2023-06-19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427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2729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100161634A1 (en) Best-value determination rules for an entity resolution system
WO2020155771A1 (zh) 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41022B (zh) 电子政务前端信息共享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897729B (zh) 一种交易模板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664270A (zh) 同一对象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产品
CN114490415A (zh) 业务测试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155270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05458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real estate property matching across disparate data sources
CN116910069A (zh) 数据库更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18593A (zh) 识别金融数据异常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CN113987322A (zh) 指标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7649303A (zh) 保全业务受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71563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7708151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6248481A (zh) 报文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08772A (zh) 金融产品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30904A (zh) 用于金融分析的测试数据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7951135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95518A (zh) 银行积分系统的物品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8071512A (zh) 穿透式风险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83691A (zh) 异常企业甄别方法及装置
CN117216164A (zh) 金融数据同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599968A (zh)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25676A (zh) 业务数据的对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