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2272A -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2272A
CN116662272A CN202310584598.2A CN202310584598A CN116662272A CN 116662272 A CN116662272 A CN 116662272A CN 202310584598 A CN202310584598 A CN 202310584598A CN 116662272 A CN116662272 A CN 116662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our
grid
file
information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45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志浩
吕彬
廖祥君
杨楚骅
罗穗红
曾庆祥
丁秀平
王存慧
欧阳乐颖
贾力宁
刘博文
陈冰清
黄殷婷
邱浩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45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62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62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2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4File meta data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3File access structures, e.g. distributed ind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采用本发明可以将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与设计软件分离,且在设计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只需给定设计地形范围即可自动生成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地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设计软件加载等高线地形数据进行建模的。在制作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需要将大量等高线加载至设计软件的模型空间,由于设计软件加载的等高线体量较大,容易导致设计软件运行不流畅、卡顿及设计软件崩溃等问题,且在需要调整设计方案时需要重新加载等高线,严重影响设计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所述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模块,用于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所述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采用上述技术,可以将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与设计软件分离,且在设计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只需给定设计地形范围即可自动生成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cell元素的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格网的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方格网控制点坐标和等高线控制点坐标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Index.xml的数据存储结构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Block.xml的数据存储结构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设计地形范围的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取设计地形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计地形和原始地形比较的示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设计地形提取结果的示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式大多是通过设计软件加载等高线地形数据进行建模的。在制作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需要将大量等高线加载至设计软件的模型空间,由于设计软件加载的等高线体量较大,容易导致设计软件运行不流畅、卡顿及设计软件崩溃等问题,且在需要调整设计方案时需要重新加载等高线,严重影响设计效率。基于此,本发明实施提供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缓解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
可删除原始等高线地形图文件中的非等高线元素,仅保留原始等高线地形图文件中的全部等高线元素,并将保留下来的等高线元素存储至指定存储空间。
步骤S104,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上述格网由多个尺寸完全相同的格子排列而成,格子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矩形等,对此不进行限定。每个格子均可通过分配相应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唯一表征,且不同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均不同。
步骤S106,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
步骤S108,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采用上述技术,可以将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与设计软件分离,且在设计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只需给定设计地形范围即可自动生成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S104(即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可以包括:
(11)生成一个覆盖全部等高线的几何元素,并基于几何元素确定格网参数;其中,格网参数包括格网基点和格网范围。
为了方便提取全部等高线的边界范围,参见图2所示,可为全部等高线生成一个cell元素(即所有等高线的最小外接矩形),之后将cell元素的左下角点确定为格网基点P0,并将cell元素沿X方向的范围length_X和沿Y方向的范围length_Y确定为格网范围(即格网在X、Y方向的最小范围)。
(12)基于格网参数和预设格子尺寸将几何元素划分成多个格子,并将全部格子组成格网。
接续前例,参见图3所示,在得到P0、length_X和length_Y后,可设置每个格子的尺寸为b×b,从而将cell元素划分成多个b×b的格子(即block),这些格子便组成了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序号(如block_1、block_2、……、block_i、……、block_N,N为格网中格子的总数量),且格网中的每个格子的四个角点具有相应的位置坐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索引文件可以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上述等高线文件可以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基于此,上述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的步骤可以包括:
(21)获取每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对于每个格子,可将该格子在格网中的序号作为该格子的索引信息提取出来,并将该格子的全部角点在格网中的位置坐标作为该格子的位置信息提取出来。
接续前例,参见图4所示,对于b×b的格子block_i,可提取出该格子的序号“block_i”,并提取出该格子的四个角点的位置坐标point1、point2、point3、point4。
(22)获取每个格子的等高线信息。
对于每个格子,将位于该格子内的全部等高线的控制点坐标作为该格子的等高线信息提取出来。
接续前例,参见图4所示,可先将位于格子block_i内的全部等高线(即Line1、Line2、……、Line13)提取出来,再提取出每条等高线上的控制点坐标。图4示出了等高线Line3上的多个控制点坐标(如p_1、p_2、……p_i、……、p_n,n为Line3上控制点坐标的总数量),依次类推可提取出位于该格子内的每条等高线上的全部控制点坐标。
(23)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索引文件。
接续前例,在提取出每个格子的序号和四个角点位置坐标后,可据此按照图5所示的数据存储结构生成一个xml格式的索引文件(可将其命名为Index.xml)。此外,索引文件的格式还可根据不同数据存储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对此不进行限定。
(24)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生成等高线文件。
接续前例,在提取出每个格子的序号和位于每格子内的全部等高线的控制点坐标后,可据此按照图6所示的数据存储结构生成一个xml格式的等高线文件(可将其命名为Block.xml)。此外,等高线文件的格式还可根据不同数据存储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对此不进行限定。
另外,上述索引文件和上述等高线文件均可采用具有一定数据存储结构的数据库进行替代,对此不进行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S108(即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包括:
(31)从索引文件中确定设计地形范围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并将全部目标位置信息对应在索引文件中的目标索引信息提取出来。
(32)从等高线文件中提取出目标索引信息对应的目标等高线信息,并基于目标等高线信息生成新等高线,以及基于全部新等高线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上述设计地形范围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操作方式:
操作方式1:在格网中直接给定至少一个封闭区域作为设计地形范围。
操作方式2:在格网中生成至少一条设计轴线,并通过左右偏移的方式为每条设计轴线生成相应的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将对应左侧边界线的端点和对应右侧边界线的端点相连,得到每条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将全部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确定为设计地形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在此以图7为例为了对上述操作方式2进行示例性描述如下:
参见图7所示,给定一条设计轴线及该设计轴线左侧的偏移距离LB、该设计轴线右侧的偏移距离RB,通过左右偏移该设计轴线的方式得到相应的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分别通过辅助线1和辅助线2将左侧边界线的端点与右侧边界线的端点相连,从而使左侧边界线、右侧边界线、辅助线1和辅助线2构成一个封闭区域(可记作Range),该封闭区域即为设计地形范围。
上述设计轴线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多段线或者其他自定义曲线,对此不进行限定。由于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均是由设计轴线偏移而成,因而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的形状应与设计轴线的形状相同,而用于连接边界线对应端点以形成相应封闭区域的辅助线一般采用直线。
除上述操作方式1和上述操作方式2以外,还可采用其他操作方式确定上述设计地形范围,对此不进行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31)和上述(32)可以按照以下操作方式进行:
接续前例,参见图8所示,在通过操作方式2得到设计地形范围Range后,可遍历Index.xml文件中所有block的序号,并判断每个block的序号下四个位置坐标(即point1、point2、point3和point4)与Range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位置坐标位于Range内或与Range的边界相交,则将该block的序号添加至新建的SelectBlock列表中,否则不将该block的序号添加至SelectBlock列表中;遍历Index.xml文件中所有block的序号,并判断每个block的序号是否在SelectBlock列表中,如果该block的序号在SelectBlock列表中,则提取出该block的序号下各条等高线对应的控制点坐标;之后调用设计软件的预设接口基于提取的控制点坐标生成等高线,并将生成的等高线加载至设计软件的模型空间以生成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述生成等高线并在模型空间内生成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又可被认为是提取地形的过程,图8中提取的设计地形即构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为了便于理解,在此以某一具体应用为例对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如下。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等高线预处理。
上述步骤1中,可按照图层(或其他方式)删除(或隐藏)原始等高线地形图文件中的非等高线元素,仅保留等高线元素,并将处理后的等高线地形图文件另存为新的等高线地形文件。
步骤2,等高线分块处理。
上述步骤2可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实现,即上述步骤2均可由预先编写好代码的程序后台执行,程序后台的输入为经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等高线地形文件、地形分块尺寸(即方格尺寸)b,程序后台的输出为索引文件Index.xml、等高线文件Block.xml。
上述步骤2中,可为经上述步骤1处理后的等高线地形文件中的所有等高线元素生成一个cell格式元素(即图2中的cell元素),并直接获取P0、length_X、length_Y等参数;用户可向程序后台输入方格尺寸b,之后程序后台以P0、length_X、length_Y、b作为参数创建覆盖所有等高线元素的方格网(如图3所示),方格网的基点为P0,方格网中的每个block在X、Y方向的增量均为b,方格网中的每个block具有各自的序号(可用“block_i”形式表示第i个block的序号),方格网中的每个block的四个角点具有相应的位置坐标(可用point1、point2、point3、point4进行表示)。
上述步骤2中,可提取出每个block的序号“block_i”及每个block的四个角点位置坐标(可简称为“方格网控制点坐标”),之后遍历方格网中的所有block,以每个block对应的point1、point2、point3、point4生成封闭的LineString并以LineString为边界截取位于其范围内的等高线,得到每个block所覆盖的等高线,之后提取每个block所覆盖的每条等高线上的控制点坐标(可简称为“等高线控制点坐标”)。
上述步骤2中,可基于方格网中所有block的序号和方格网控制点生成索引文件Index.xml(其数据存储结构如图5所示),并将Index.xml保存在本地磁盘;可基于方格网中所有block的序号、等高线和等高线控制点坐标生成等高线文件Block.xml,并将Block.xml保存在本地磁盘。
步骤3,设计地形提取。
上述步骤3可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实现,即上述步骤3均可由预先编写好代码的程序后台执行,程序后台的输入为上述步骤2生成的Index.xml、Block.xml、设计轴线、LB、RB,程序后台的输出为需要提取的等高线地形(即设计等高线地形,也即设计地形)。
上述步骤3中,可基于设计轴线、LB、RB生成设计轴线对应的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并通过新建辅助线的方式将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的端点连接,从而生成封闭的设计地形范围Range;之后新建一个空的SelectBlock列表,并遍历Index.xml中的所有序号以判断每个序号对应的方格网控制点坐标与Range之间的关系,如果该序号对应的方格网控制点坐标中有位于Range内或与Range的边界相交的,则将该序号添加至SelectBlock列表中,否则不添加;之后遍历Index.xml文件中的所有序号,并将SelectBlock列表中每个序号对应的等高线控制点坐标提取出来;之后利用设计软件提供的接口(如创建多段线的接口)生成等高线加载至模型空间,从而得到需要提取的设计地形。
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经过上述步骤2对大体量等高线地形的处理后,生成的Index.xml及Block.xml存放在本地磁盘,可以实现大体量等高线地形图源数据与设计软件的分离;在需要提取设计地形时,可根据给定设计轴线及左右侧范围直接从本地磁盘读取相应数据,从而生成等高线并加载至设计软件的模型空间,极大减少了加载至模型空间的等高线体量,解决了一般设计软件因加载的等高线体量过大而导致设计软件运行不流畅、卡顿及设计软件崩溃等问题;此外,由于Index.xml及Block.xml在创建过一次后即可多次使用,当设计方案需要调整时,可根据新的设计轴线按照上述步骤3提取设计地形,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设计效率提升明显。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步骤1至上述步骤3及验证上述有益效果,以长距离引调水工程作为具体应用案例,应用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对126.4km输水干线进行原始地形分块处理及设计地形提取。
参见图9所示,原始等高线地形图在X和Y方向上的范围分别为154000m和162000m,测绘部门提供的.dwg格式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分9个CAD文件,文件总大小为7.8GB;应用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将CAD地形图文件进行地形分块处理(即等高线分块处理),分块尺寸b=300m,block数量共计277560个。
参见图9所示,应用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进行长度为126400m的设计轴线两侧300m范围的设计地形提取。由图9可见,对于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或其他长距离线性工程,特定设计轴线方案下设计地形的范围远比原始地形范围小。图10示出了两个不同设计轴线方案(即方案一和方案二)下2000m范围的设计地形提取结果。在不同设计轴线方案下提取设计地形所需加载的等高线地形图文件大小为50MB左右,相比于原始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的文件总大小来说体量缩减明显。
基于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参见图11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1102,用于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
创建模块1104,用于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所述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建立模块1106,用于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
生成模块1108,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建立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采用上述技术,可以将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与设计软件分离,且在设计大范围等高线地形图时只需给定设计地形范围即可自动生成等高线地形图,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上述索引文件可以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上述等高线文件可以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基于此,上述建立模块1106还可以用于:获取每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获取每个格子的等高线信息;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索引文件;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生成所述等高线文件。
上述建立模块1106还可以用于:对于每个格子,将该格子在所述格网中的序号作为该格子的索引信息提取出来,并将该格子的全部角点在所述格网中的位置坐标作为该格子的位置信息提取出来。
上述建立模块1106还可以用于:对于每个格子,将位于该格子内的全部等高线的控制点坐标作为该格子的等高线信息提取出来。
上述生成模块1108还可以用于:从所述索引文件中确定所述设计地形范围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并将全部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在所述索引文件中的目标索引信息提取出来;从所述等高线文件中提取出所述目标索引信息对应的目标等高线信息,并基于所述目标等高线信息生成新等高线,以及基于全部新等高线生成所述新等高线地形图。
上述创建模块1104还可以用于:生成一个覆盖全部等高线的几何元素,并基于所述几何元素确定格网参数;其中,所述格网参数包括格网基点和格网范围;基于所述格网参数和预设格子尺寸将所述几何元素划分成多个格子,并将全部格子组成所述格网。
参见图11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110,用于:在所述格网中生成至少一条设计轴线,并通过左右偏移的方式为每条设计轴线生成相应的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将对应左侧边界线的端点和对应右侧边界线的端点相连,得到每条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将全部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确定为所述设计地形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2所示,为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21和存储器120,该存储器120存储有能够被该处理器121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处理器121执行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
在图1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122和通信接口123,其中,处理器121、通信接口123和存储器120通过总线122连接。
其中,存储器120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2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总线122可以是ISA(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12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12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2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2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121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前述实施例的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
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所述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
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文件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所述等高线文件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的步骤包括:
获取每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每个格子的等高线信息;
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索引文件;
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生成所述等高线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每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每个格子,将该格子在所述格网中的序号作为该格子的索引信息提取出来,并将该格子的全部角点在所述格网中的位置坐标作为该格子的位置信息提取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每个格子的等高线信息的步骤包括:
对于每个格子,将位于该格子内的全部等高线的控制点坐标作为该格子的等高线信息提取出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索引文件中确定所述设计地形范围对应的目标位置信息,并将全部所述目标位置信息对应在所述索引文件中的目标索引信息提取出来;
从所述等高线文件中提取出所述目标索引信息对应的目标等高线信息,并基于所述目标等高线信息生成新等高线,以及基于全部新等高线生成所述新等高线地形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的步骤包括:
生成一个覆盖全部等高线的几何元素,并基于所述几何元素确定格网参数;其中,所述格网参数包括格网基点和格网范围;
基于所述格网参数和预设格子尺寸将所述几何元素划分成多个格子,并将全部格子组成所述格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地形范围的确定步骤包括:
在所述格网中生成至少一条设计轴线,并通过左右偏移的方式为每条设计轴线生成相应的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
将对应左侧边界线的端点和对应右侧边界线的端点相连,得到每条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
将全部设计轴线对应的封闭区域确定为所述设计地形范围。
8.一种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原始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全部等高线;
创建模块,用于创建覆盖全部等高线的格网;其中,所述格网中的每个格子具有各自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格网的索引文件和等高线文件,并对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进行存储;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预先确定的设计地形范围以及所述索引文件和所述等高线文件,生成新等高线地形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引文件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所述等高线文件包含各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所述建立模块还用于:
获取每个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
获取每个格子的等高线信息;
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位置信息生成所述索引文件;
基于全部格子的索引信息和等高线信息生成所述等高线文件。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310584598.2A 2023-05-22 2023-05-22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662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4598.2A CN116662272A (zh) 2023-05-22 2023-05-22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4598.2A CN116662272A (zh) 2023-05-22 2023-05-22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2272A true CN116662272A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11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4598.2A Pending CN116662272A (zh) 2023-05-22 2023-05-22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6227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57843B (zh) 三维管线模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077446B (zh) 从数字化三维模型中提取二维电气施工图的方法及系统
CN115317916A (zh) 虚拟场景中重叠对象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177518A (zh) 实现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和设备
CN116662272A (zh) 大范围地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679305B (zh) 路网模型创建方法及装置
CN117390714A (zh) 点云数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630555A (zh) 地形高度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109773A (zh) 一种三维渣场建模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CN112337093B (zh) 一种虚拟对象的分簇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2861240A (zh) 二次构件的算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67391A (zh) 地形图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63477A (zh) 模型贴图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169576A (zh) 风资源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919027A (zh) Bim模型中的构件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36285A (zh) 一种地理围栏数据点密度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111476308A (zh) 基于先验几何约束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057868A (zh) 游戏模型的合批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822106B (zh) 基于Dynamo辅助出图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7726748A (zh) 生成建筑信息模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858519B (zh) 一种dem平整方法和装置
CN117745784A (zh)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69986B (zh) 一种告警信号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和系统
CN113066151B (zh) 一种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246096A (zh) 厂站网络拓扑图布局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