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16A -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16A
CN1166416A CN96105325A CN96105325A CN1166416A CN 1166416 A CN1166416 A CN 1166416A CN 96105325 A CN96105325 A CN 96105325A CN 96105325 A CN96105325 A CN 96105325A CN 1166416 A CN1166416 A CN 11664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group
motors
moto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5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146C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6105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46C/zh
Publication of CN1166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1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4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是由内燃机引擎输出转轴经传动装置耦合于电机组、引擎及输出轴之间,电机组为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辅助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经传动轮与引擎输出轴耦合,其与引擎输出轴间的传动装置依电极组驱动方向呈不同系统运行:(1)电机组启动引擎;(2)电机组在引擎运转中作为发电机;(3)电机组与引擎共同驱动负载;(4)电机组驱动负载;(5)负载静止中以引擎驱动电机组作发电机运转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Description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近年来能源及噪音污染日趋严重,用电力驱动交通工具较适于缓解上述问题;对于电动交通工具的研究及发展至今因受电瓶容量的局限而无法获得较大行程,如果增加电瓶的体积及数量来加以克服,相对地也增加交通工具本身的重量而耗费较多的电能,经济上不合算,故在电瓶技术问题未获得重大突破之前,较为实用的驱动方式为采用复合式驱动结构的设计,目前已被发展出来的有:
(A)串联动力式:此种形式为电动汽车最典型的结构形式,即,由引擎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对电瓶充电,再由电瓶供电给驱动马达以带动车辆,用此项方式因能源多次转换,总效率偏低,如通用汽车所发表的GMHX3;
(B)同步功率共轴式:是将引擎的动力输出轴由离合器直接串连结合驱动马达的转轴,再对车辆产生驱动及控速作用,如西德大众汽车的VWCHICO。
上述(B)项中所述的引擎与马达两者仅能择其中之一作输出驱动而无法作功率相加。
本案所揭示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是用于驱动交通工具,如车辆、船舶、飞行器或其他机械结构(或其他工业或产业设备)的旋转驱动,主要由内燃引擎的旋转输出轴经传动齿轮、皮带或链条等构成特定的传动装置耦合连结于电机组、引擎及输出轴之间,电机组为一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和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转矩增加的功能,经传动轮与引擎输出轴耦合,其特征在于与引擎输出轴间所具有的特定传动装置为一种依电机组驱动方向呈两种不同系统运行,即同输出轴间的传动耦合是借助于特定安排的单向离合器及离心式离合器以及对电机组旋转方向作控制而获得:(1)电机组启动引擎(2)电机组在引擎运转中作为发电机(3)电机组在引擎运转中与引擎同时驱动负载(4)电机组驱动负载(5)负载静止中以引擎驱动电机作发电机运转以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以上为本发明的发明主题。
本项设计主要结构特征含有:
-内燃引擎IC101:为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愈小转速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操作控制增加转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操作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
-单向传动离合器SWC101、SWC102:为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装置或棘轮机构以配合电机组作正转及反转运转而改变系统各动力元件的运行关系;
-离心式离合器FC101、FC102:为双端轴传动结构,具有到达额定转速以上时闭合传动及在低于额定转速时脱离而切断传动关系;
-人工操作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操作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根据人工操作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操作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操作控制电机组用于发电及控制其发电量,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
借助上述元件本发明人用以构成下列特征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特征为:
(1)电机组为由驱动控制装置D101所控制作为马达功能作正转或反转驱动,或作为发电机功能封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2)借助电机组的正转及反转驱动以构成下列系统运行:正转时供启动引擎IC101,引擎启动后供驱动负载,电机组呈待机状态;
(3)引擎驱动负载中由人工操作控制界面M101及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D101操作控制电机组作为发电机时,则引擎同时驱动负载及发电机以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4)引擎驱动负载中操作控制电机组作为马达时,则由电瓶输入电能使马达与引擎共同驱动负载;
(5)电机组作为马达并作反向驱动时,由于传动结构的转换,其负载运转方向与引擎驱动时相同,仅由电机组作为马达驱动负载,引擎静止;
(6)引擎驱动负载时,动能回收包括以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以及引擎本身磨擦阻尼作为制动;
(7)电机组作为马达驱动负载时,动能回收为由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8)静止中充电:为停止对负载驱动而由引擎牵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4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5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五。
图6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六。
图7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七。
图8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八。
图1为本发明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之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转;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愈小转速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操作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转轴S101分别呈相反方向装配单向传动结构SWC101及SWC102,再结合齿轮G101及G103;
-齿轮G101供啮合引擎IC101转动轴S102结合的齿轮G102,齿轮G101与马达传动轴S101之间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1,而FC101随旋转速度操作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齿轮G101,被动侧结合于电机组传动轴S101;
-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为两端分别结合引擎传动轴S102及输出传动轴S103;而FC102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片的主动侧结合于S102,而被动侧结合于输出传动轴S103;
-借助于小齿轮G103与内齿轮G104啮合,传动轴S101及S103作同方向驱动,此项传动亦可由外齿轮加设中间轮,或以同转向的链轮或皮带以构成同方向驱动的功能;
-人工控制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交通工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E101作发电机作用及控制其发电量以对电瓶BAT101充电或其他负载供电,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此项实施例的功能如表一所示。
图2为此项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其输出轴具有负荷愈小转速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之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转轴分别呈相反方向装配单向传动结构SWC101及SWC102,再结合齿轮G101及G103;
-齿轮G101供啮合与引擎IC101传动轴S102结合的齿轮G102;
-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为两端分别结合引擎传动轴S102及输出传动轴S103;而FC102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片的主动侧结合S102,而被动侧结合于输出传动轴S103;
-借助于小齿轮G103与内齿轮G104啮合传动轴S101及S103作同方向驱动,此项传动亦可外齿轮加设中间轮,或以同转向的链轮或皮带以构成同方向驱动;
-人工控制界面M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此项实施例的功能如表二所示。
图3为本发明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为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作;
-电机组E101:具有随负荷愈小转速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电机组的输出轴套设两组不同作用方向之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及SWC102,其中转轴S101经单向传动装置SWC102驱动齿轮G111以啮合输出传动轴的齿轮G112进而带动输出轴S103,以及套设单向传动结构SWC101于链轮G121与马达转轴S101间,而链轮与马达转轴S101之间并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1,而由链轮G121结合离心式离合器随旋转度控制磨擦块之主动侧,以及由电机组转轴结合离心式离合器之被动侧;与链轮G121通过链条C111相互传动的另一组链轮G122结合于引擎传动轴S102,而引擎传动轴S102与输出轴S103间则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而由引擎驱动轴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而输出轴S103则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侧;
-人工控制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之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作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率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之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此项实施例之功能如表三所示。
图4为本发明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之控制作为马达运转或发电机运转,其转轴S101经两组呈不同旋转作用方向以分别牵动齿轮G111及经单向传动结构SWC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离心式离合器主动侧结合于引擎驱动轴S111,离心式离合器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101,引擎转轴S111上设有链轮G121由链条C111牵动设于辅助轴S102上的链轮G122,第二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2设置于辅助轴S102及输出轴S103之间,而由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与辅助轴S102结合,而由被动侧与输出轴S103结合,而输出轴S103上同时设有齿轮G112与齿轮G111相啮合,齿轮G111与电机转轴间设有单向传动结构SWC102,其作用方向与SWC101相反;
-人工控作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用以人工控作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依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作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此项实施例的功能如表四所示。
图5为此项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五,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用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之控制作为马达运转或发电机运转,其转轴S100为呈中空管状,供结合链轮G201以向内套合供结合引擎转轴S101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2及向外套合另一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供结合传动齿轮G101,两组单向传动装置旋转作用方向为相反,其中引擎转轴并由离心式离合器FC201与上述链轮G201相耦合,而FC201的随旋转速度牵动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101,被动侧结合于链轮G201,输出轴S201上设有链轮G202而由链条G211与链轮G201作动力传动,以及设有齿轮G102与齿轮G101啮合;
-人工控制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作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之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作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此项实施例之功能如表五所示。
图6为此项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六,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运转或发电机运转,电机组输出轴S200分别经单向传动装置SWC302结合传动链轮G201以及相反作用方向套设单向传动装置SWC301以单向牵动齿轮G211,离心式离合器FC301设置于电机组输出轴S200及齿轮G211之间,FC301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与齿轮G211相结合,而被动侧则与电机组转轴S200相结合,引擎IC101的转轴S101设有齿轮G101与齿轮G211啮合,输出轴S201上设有齿轮G212啮合于齿轮G211以及设有链轮G202由链条C211与链轮G201间作动力传输;
-人工控制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作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作用及控制其发电,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此项实施例之功能如表六所示。
图7所示此项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之七,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之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运转或发电机运转,其输出轴S401呈双端结构,输出离合器CL401一端结合于输出齿轮箱GB401,另一端结合于电机组输出轴S401之一侧,而由输出齿轮箱GB401的输出轴S403驱动负载,电机组输出轴S401的另一端则由单向传动装置SWC401与引擎IC101的转轴S400相结合,而离心式离合器FC401则设置于引擎转轴S400与电机组转轴S401之间,而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400,而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401,齿轮箱GB401能在输入轴作正转及反转输入驱动,也能作同旋转方向输出;
-人工控制界面M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者;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电直流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此项实施例之功能如表七所示。
图8为此项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实施例八,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油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输出轴S401呈双端结构,其一端供结合于输出齿轮箱GB401而由输出齿轮箱GB401的输出轴S403驱动负载;电机组输出轴S401的另一端则由单向传动装置SWC401与引擎IC101之转轴S400相结合,而离心式离合器FC401则设置于引擎转轴S400与电机组转轴S401之间,而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400,而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401,齿轮箱GB401能在输入轴作正转及反转输入驱动,也能进行同旋转方向输出;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操作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此项实施例的功能如表八所示。
前述各项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异轴同转向的传动方式及引擎组及电机组或单向传动元件匹配位置在原理不变情况下有下列各种选择:
(1)所采用的单向传动结构设置位置除各例中所列位置外亦可视传动方向关系设置于具有固定相对运动轴中的任何一轴;
(2)引擎组的传动界面位置亦可在其转轴所匹配传动结构具有固定相对运动关系轴的中作选择;
(3)电机组之传动界面位置亦可在其转轴所匹配传动结构具有固定相对运动关系轴之中进行选择;其对外输出入可集中于单侧或双侧;
(4)输出离心式离合器FC102可进行各种不同动作速度的关系配合,特别是选择具有比联结电机组与引擎组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具有较高的闭合及脱离速度,以便在静止充电中使引擎在低速运转,输出离合器呈脱离状态;
(5)用以启动引擎的离心式离合器组,其闭合转速可选择较高且大于作为马达单独驱动负载时所设定的空转转速以防止在马达驱动中牵动引擎。
综合上述,此项设计以特定传动结构匹配于引擎及电机组,借助电机组的正反转以选择启动引擎或单独作马达驱动输出,对仅需作单向驱动的负载如摩托车等,控制方便,在交通日益拥挤、驾驶中走走停停情况日益严重的闹市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更具有实效,申请人检索了现有技术,并无此揭示,恳请中国专利局依法审查此案。
元件符号说明BAT101:电瓶C111,C211:链条CCU101:中央控制器CL401:输出离合器D101:驱动控制装置E101:电机组FC101,FC102:离心式离合器FC201:离心式离合器FC301:离心式离合器FC401:离心式离合器G101,G102,G103:齿轮G104:内齿轮G111,G112:齿轮G121,G122:链轮G201,G202:链轮G211,G212:齿轮GB401:齿轮箱IC101:引擎M101:人工控制界面S100:转轴S101:传动轴S102:引擎传动轴S103:输出传动组S111:引擎驱动组S200:电机组转轴S201:输出轴S400:引擎转轴S401:电机组转轴S402:转轴S403:齿轮箱输出轴SWC101,SWC102:单向传动装置SWC301,SWC302:单向传动装置SW401:单向传动装置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01 G102 G103 G104 FC101 FC102    SWC101     SWC102 S101 S102 S103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正向)    CCW(反向) CW C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CW CCW CCW CW CCW CCW
IC101运转    0~MAXCCW运转 空转 准备 CW CCW CCW CCW CW CCW C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CW CCW CCW CW CCW C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CW CCW CCW   关或开 CW CCW C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CW CCW C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或作不定频或定频交流发电输出 0~MAXC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CW CW CCW
备 注 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为适用于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
       表一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01 G102 G103 G104 FC102   SWC101   SWC102 S101 S102 S103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正向)   CCW(反向) CW CCW
IC101运转   0-MAXCCW运转 空转 准备 CW CCW CCW CCW CW CCW C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CW CCW CCW CW CCW C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W CCW CCW CCW CCW
                  表二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21 G122 G111 G112 FC101 FC102   SWC101    SWC102 S101 S102 S103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正向) CW    CW(反向) CW CW CW 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CW CW CW CW CW
IC101运转    0~MAXCW运转 空转 准备 CW CW CCW CW CW CW 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W CCW CW CW CW 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CW CW CW CW 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W CW CCW CW CW 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或作不定频或定频交流发电输出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CW或停   CW或停   关或开 CW CW   CW或停
备 注 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为适用于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之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
              表三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11 G112 G121 G122 FC101 FC102   SWC101    SWC102 S101  S102S111 S103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反向)    CW(正向) CW CW CW CW 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IC101运转   0~MAXCW运转 空转 准备 CCW CW CW CW CW CW 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W CW CW     关或开    关或开 CW CW 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W CCW 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或作不定频或定频交流发电输出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或停    CW或停 CW CW    关或开 CW CW   CW或停
备注 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为适用于F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之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
                      表四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01 G102 G201 G202 FC201   SWC101   SWC102 S100 S101 S201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IC101运转   0~MAXCW运转 空转 准备 CCW CW CW CW CW CW 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W CW CW CCW CW
静争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或作不定频或定频交流发电输出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W CW CW CW CW CW
备  注 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为适用于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
               表五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G101 G201 G202 G211 G212 FC301   SWC301   SWC302 S200 S201 S101
     停     停     停   断   准备     停   停    停  停  停   开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IC101运转   0~MAXCCW运转 空转 准备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CW CCW CW CCW CCW CCW C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或作不定频或定频交流发电输出 0~MAXC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CW CCW CCW CW CCW CW CCW CCW
             表六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FC401   SWC401 CL401 S400 S401 S402 S403
      停止    停     停   断   准备   开   开   停   停  停   停   停
起动    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W CW
IC101运转  0~MAXCW运转 空转 准备 CW CW CW 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W CW 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W CW
电动CCW  电动机低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CW 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表七
M101/CCU101 IC101 E101 D101 BAT101 FC401   SWC401 S400 S401 S403
     停止    停止    停止   断   准备   开   开    停    停    停
起动     CW起动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W CW
     IC101运转及充电   0~MAXCW运转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W
IC101运转   0~MAXCW运转 空转 准备 CW CW CW
混合动力驱动   0~MAXCW运转   电动机CW运转 放电 CW CW CW
滑行制动 MAX→0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W
电动CCW   电动机速CCW运转 放电 CCW CW
静止充电(可控量充电或定时停机)   0~MAX发电功能     CW发电功能 充电 CW CW CW
               表八

Claims (14)

1.一种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用于旋转地驱动交通工具,如车辆、船舶、飞行器或其他机械结构(或其他工业或产业设备),主要由内燃引擎的旋转输出轴经传动齿轮、皮带或链条等构成特定的传动装置耦合连结于电机组、引擎及输出轴之间,电机组为一具有随负荷愈小转速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之功能,经传动轮与引擎输出轴耦合,其特征在于与引擎输出轴间所具有的特定传动装置为一种根据电机组驱动方向呈两种不同系统运行,即同输出轴间的传动耦合为借助于特定安排的单向离合器及离心式离合器以及对电机组旋转方向作控制而获得(1)电机组启动引擎;(2)电机组在引擎运转中作为发电机;(3)电机组在引擎运转中与引擎同时驱动负载;(4)电机组驱动负载;(5)负载静止中以引擎驱动电机作发电机运转以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其中: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电机或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
-单向传动离合器SWC101、SWC102:为具有单向传动功能的装置或棘轮机构以配合电机组作正转及反转运转而改变系统各动力元件的运行关系;
-离心式离合器FC101、FC102:为双端轴传动结构,具有到达额定转速以上时闭合传动及在低于额定转速时脱离而切断传动关系;
-人工控制界面M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
(1)电机组是由驱动控制装置D101所控制作为马达作正转或反转驱动,或作为发电机对电瓶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2)借助电机组之正转及反转驱动以构成下列系统运行:正转时供启动引擎IC101,引擎启动后供驱动负载,电机组呈待机状态;
(3)引擎驱动负载中由人工控制界面M101及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D101控制电机组作为发电机时,则引擎同时驱动负载及发电机以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
(4)引擎驱动负载中控制电机组作为马达时,则由电瓶输入电能使马达与引擎共同驱动负载;
(5)电机组作为马达并作反向驱动时,由于传动机构转换,其负载旋转方向与引擎驱动时相同,仅由电机组作为马达驱动负载,引擎静止;
(6)引擎驱动负载时,动能回收包括以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以及引擎本身磨擦阻尼作为制动;
(7)电机组作为马达驱动负载时,动能回收为由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对其他负载供电;
(8)静止中充电:为停止对负载驱动而由引擎牵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对电瓶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之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主要构成如下: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定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转轴S101分别呈相反方向套设单向传动结构SWC101及SWC102,再结合齿轮G101及G103;
-齿轮G101供啮合与引擎IC101传动轴S102结合的齿轮G102,齿轮G101与马达传动轴S101之间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1,而FC101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齿轮G101,被动侧结合于电机组传动轴S101;
-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为两端分别结合引擎传动轴S102及输出传动轴S103;而FC102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片的主动侧结合于S102,而被动侧结合于输出传动轴S103;
-通过小齿轮G103与内齿轮G104啮合,传动轴S101及S103作同方向驱动,此项传动亦可由外齿轮加设中间轮,或以同转向的链轮或皮带以构成同方向驱动方向;
-人工控制界面M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E101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以对电瓶BAT101充电或其他负载供电,若用于交流发电输出功率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之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其功能如表一所述的部分或全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之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其输出轴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转轴分别呈相反方向套设单向传动结构SWC101及SWC102,再结合齿轮G101及G103;
-齿轮G101供啮合与引擎IC101传动轴S102结合的齿轮G102;
-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为两端分别结合引擎传动轴S102及输出传动轴S103;而FC102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片的主动侧与S102结合,而被动侧结合于输出传动轴S103;
-传动轴S101及S103作同方向驱动,借助于小齿轮G103与内齿轮G104啮合,此项传动亦可由外齿轮加设中间轮,或以同转向的链轮或皮带以构成同方向驱动;
-人工控制界面M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作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为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其功能如表二所示的部分或全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辅助电机或可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电机组的输出轴套设两组不同作用方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及SWC102,其中转轴S101经单向传动装置SWC102驱动齿轮G111以啮合输出传动轴的齿轮G112进而带动输出轴S103,以及套设单向传动结构SWC101于链轮G102与马达转轴S101间,而链轮与马达转轴S101之间还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1,而由链轮G121结合离心式离合器随旋转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以及由电机组转轴结合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侧;与链轮G121由链条C111相互传动的另一组链轮G122与引擎传动轴S102结合,而引擎传动轴S102与输出轴S103间则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而由引擎驱动轴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而输出轴S103则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之被动侧;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者;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者;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其功能如表三所示的部分或全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进行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者,其转轴S101经两组呈不同旋转作用方向以分别牵动齿轮G111及经单向传动机构SWC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离心式离合器主动侧结合于引擎驱动轴S111,离心式离合器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101,引擎转轴S111上设有链轮G121由链条C111牵动设于辅助轴S102上的链轮G122,第二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2设置于辅助轴S102及输出轴S103之间,而由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与辅助轴S102结合,而由被动侧与输出轴S103结合,而输出轴S103上同时设有齿轮G112与齿轮G111相啮合,齿轮G111与电机转轴间设有单向传动结构SWC102,其作用方向与SWC101相反;
-人工控制界面M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之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作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其功能如表四所示之部分或全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转轴S100为呈中空管状,供结合链轮G201以向内套合于供结合引擎转轴S101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2及向外套合另一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供结合传动齿轮G101,两组单向传动装置旋转作用方向相反,其中引擎转轴还由离心式离合器FC201与上述链轮G201相耦合,而FC201之随旋转速度牵动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101,被动侧结合于链轮G201,输出轴S201上设有链轮G202而由链条C211与链轮G201作动力传输,以及设有齿轮G102与齿轮G101啮合;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的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作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其功能如表五所示之部分或全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件为发电机运作;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之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电机组输出轴S200分别经单向传动装置SWC302结合传动链轮G201以及相反作用方向套设单向传动装置SWC301以单向牵动齿轮G211,离心式离合器FC301设置于电机组输出轴S200及齿轮G211之间,FC301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与齿轮G211相结合,而被动侧则与电机组转轴S200相结合,引擎IC101之转轴S101设有齿轮G101与齿轮G211啮合,输出轴S201上设有齿轮G212啮合于齿轮G211以及设有链轮G202由链条C211与链轮G201间作动力传输;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含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其功能如表六所示的部分或全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输出轴S401呈双端结构,输出离合器CL401一端结合于输出齿轮箱GB401,另一端结合于电机组输出轴S401之一侧,而由输出齿轮箱GB401的输出轴S403驱动负载,电机组输出轴S401的另一端则由单向传动装置SWC401与引擎IC101的转轴S400相结合,而离心式离合器FC401则设置于引擎转轴S400与电机组转轴S401之间,而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400,而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401,齿轮箱GB401能在输入轴作正转及反转输入驱动,皆能作同旋转方向输出;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为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为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的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能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的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由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功能,其功中表七所示的部分或全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构成进一步含:
-内燃机引擎IC101:是由汽油、柴油、酒精、瓦斯或其他燃料所驱动的内燃引擎,用以驱动负载或驱动电机组作为发电机运行;
-电机组E101:具有负荷越小转速越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积复激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电机,以产生随负荷控制增加扭矩的功能,以接受人工控制界面的控制作为马达功能运转或发电机功能运转,其输出轴S401呈双端结构,其一端供结合于输出齿轮箱GB401而由输出齿轮箱GB401之输出轴S403驱动负载,电机组输出轴S401的另一端则由单向传动装置SWC401与引擎IC101的转轴S400相结合,而离心式离合器FC401则设置于引擎转轴S400与电机组转轴S401之间,而随旋转速度控制磨擦块的主动侧结合于引擎转轴S400,而被动侧则结合于电机组转轴S401,齿轮箱GB401能在输入轴作正转及反转输入驱动,也能作同旋转方向输出;
-人工控制界面M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由人工控制发出相关载具运行的指令至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CCU101:是由微处理器或固态元件或机电式元件所构成之中央处理器,以根据人工控制界面及反馈信号进行判别优先数值处理以发出控制指令至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D101:是由固态或机电元件所构成,以接受中央控制器之指令以控制电机组作发电机用及控制其发电量,若作为交流发电输出功率时,其E101为选用具有交流发电功能之电机组,包括设有永磁式或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激磁式磁极的变频驱动型电机装置,或同一电枢绕组同时设有供作交流输出导电环及供作直流输出输入换向器的有刷整流子式电机装置,其交流输出可为不定频输出或通过引擎定速控制做定频输出,或作为马达运转并控制其转向及转速,其功能如表八所示的部分或全部。
10.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所采用的单向传动结构设置位置除各例中所列位置外亦可视传动方向关系设置于具有固定相对运动轴中的任何一轴。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引擎组的传动界面位置亦可在其转轴所匹配传动结构具有固定相对运动关系轴之中进行选择。
12.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电机组之传动界面位置亦可在其转轴所匹配传动结构具有固定相对运动关系轴中作选择者,其对外输出入可集中于单侧或双侧。
13.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输出离心式离合器FC102可作各种不同动作速度的关系配合,特别是选择具有较联结电机组与引擎组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具有较高之闭合及脱离速度,以便在静止充电中使引擎运转于低速,输出离合器呈脱离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述的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其用以启动引擎的离心式离合器组其闭合转速可选择较高且大于作为马达单独驱动负载时所设定的空转转速,以防止在马达驱动中牵动引擎。
CN96105325A 1996-05-24 1996-05-24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1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5325A CN1078146C (zh) 1996-05-24 1996-05-24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6105325A CN1078146C (zh) 1996-05-24 1996-05-24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16A true CN1166416A (zh) 1997-12-03
CN1078146C CN1078146C (zh) 2002-01-23

Family

ID=5118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5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8146C (zh) 1996-05-24 1996-05-24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46C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924B (zh) * 2006-12-19 2010-09-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驱动系统
CN101010213B (zh) * 2004-06-18 2010-11-10 易通公司 车用混合式动力系系统
CN102137789A (zh) * 2008-07-03 2011-07-27 瑞典透平机集团有限公司 包括电机/发电机和内燃机的用于水中的船舶的推进装置和包括这样的推进装置的船舶
CN10244220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吴健铭 具有双重变速器功能的双重变速系统
CN102723808A (zh) * 2011-02-08 2012-10-10 亚飞欧股份有限公司 飞行器动力发生组件
CN103109447A (zh) * 2010-06-25 2013-05-15 朴勋根 两档变速电机
CN106697991A (zh) * 2016-11-27 2017-05-24 苏州君丰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旋式布粮器的双体粮仓
CN111332088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控制系统、稳定杆总成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2821660A (zh) * 2020-01-22 2021-05-18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系统及其发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93926B2 (en) * 2009-02-12 2013-03-12 Twin Disc, Inc. Hybrid marine power trai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71284A (en) * 1946-07-06 1951-10-16 Chrysler Corp Power transmission
US3566717A (en) * 1969-03-17 1971-03-02 Trw Inc Power train using multiple power sources
US5427196A (en) * 1992-07-08 1995-06-27 Kabushikikaisha Equos Research Electric motor drive system
US5285111A (en) * 1993-04-27 1994-02-0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hybrid transmission with inertia assisted launc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0213B (zh) * 2004-06-18 2010-11-10 易通公司 车用混合式动力系系统
CN101204924B (zh) * 2006-12-19 2010-09-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车驱动系统
CN102137789A (zh) * 2008-07-03 2011-07-27 瑞典透平机集团有限公司 包括电机/发电机和内燃机的用于水中的船舶的推进装置和包括这样的推进装置的船舶
CN102137789B (zh) * 2008-07-03 2013-12-04 北京环宇领航商贸有限公司 包括电机/发电机和内燃机的用于水中的船舶的推进装置和包括这样的推进装置的船舶
CN103109447A (zh) * 2010-06-25 2013-05-15 朴勋根 两档变速电机
CN10244220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吴健铭 具有双重变速器功能的双重变速系统
CN102723808A (zh) * 2011-02-08 2012-10-10 亚飞欧股份有限公司 飞行器动力发生组件
CN102723808B (zh) * 2011-02-08 2017-04-12 Ge亚飞欧有限责任公司 飞行器动力发生组件
CN106697991A (zh) * 2016-11-27 2017-05-24 苏州君丰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自旋式布粮器的双体粮仓
CN111332088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控制系统、稳定杆总成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1332088B (zh) * 2018-12-18 2021-09-1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稳定杆控制系统、稳定杆总成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2821660A (zh) * 2020-01-22 2021-05-18 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系统及其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46C (zh) 2002-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14896Y (zh) 电子多功能无级变速装置
CN1292931C (zh) 混合驱动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US8307924B2 (en) Hybrid power output system
AU2005201651B2 (en) Series & parallel combined dual power drive system
EP2086781B1 (en) Hybrid power output system
CN1071644C (zh) 分配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KR101514471B1 (ko) 모터사이클용 하이브리드 추진 및 트랜스미션 시스템
KR101739525B1 (ko) 차량의 구동 시스템 제어방법, 구동 시스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컴퓨터 프로그램 제품 및 차량
CN202180738U (zh) 汽车混合动力系统
CN1849469A (zh) 电动机械的连续可变传动装置
CN1757533A (zh) 用于汽车机电混合驱动系统的周转轮系机电合力驱动机构
EP0806314A1 (en) Hybrid power system with clutches for drive mode control
CN1078146C (zh) 多功能复合动力系统
CN1911704A (zh) 双电机三离合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724898A (zh) 具有机械倒档模式的电变速传动装置
CN1866686A (zh) 带有行星齿轮系统的传动系电动机
CN1958329A (zh)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轮毂驱动装置
CN1057880C (zh) 藉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CN106864245B (zh) 一种带锁止功能的双电机双行星排式动力耦合结构及控制方法
CN110329057A (zh) 一种新型混合动力变速系统及方法
CN1071645C (zh) 分配式差动混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07310374A (zh) 一种混合动力无级变速系统
CN1521033A (zh) 并联式混合动力传动单元
JPH10122006A (ja) 主動電動機の速度制御による複合動力装置
CN1250409C (zh) 并联式双动力元复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