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4212A -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4212A
CN116634212A CN202310567354.3A CN202310567354A CN116634212A CN 116634212 A CN116634212 A CN 116634212A CN 202310567354 A CN202310567354 A CN 202310567354A CN 116634212 A CN116634212 A CN 116634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data acquisition
screen
user equipment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673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连金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dra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673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4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4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4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02Content synchronisation processes, e.g. decoder synchronisation
    • H04N21/4307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 H04N21/43076Synchronising the rendering of multiple content streams or additional data on devices, e.g. synchronisation of audio on a mobile phone with the video output on the TV screen of the same content streams on multiple devices, e.g. when family members are watching the same movie on differe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 H04N7/0125Conversion of standards, e.g. involving analogue television standards or digital television standards processed at pixel level one of the standards being a high definition stand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015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主设备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显示设备开启且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主设备;发送主设备当前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基于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将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基于投屏连接实现分享内容的快速分享,且由于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无需有线接入外设设备的前提下,接收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进而简化了相关外设设备连接的繁琐操作,切实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用户的多媒体体验,相关技术中,往往存在用户设备投屏至大屏显示设备的交互需求,此外,其他交互相关的外设设备(例如,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液晶显示屏)往往需要通过数据线与用户设备有线接入,其存在操作繁琐的缺陷,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简化外设设备的连接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经高清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连接,所述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包括:
基于HDMI消费者电器控制(Consumer Electronics Control,CEC)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所述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
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并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上述方案中,所述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的所述数据流传送至服务器。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投屏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投屏管理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主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主设备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显示设备开启且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主设备;发送主设备当前连接的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基于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将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如此,不仅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投屏连接实现分享内容的快速分享,且利于保障分享内容的数据安全;此外,由于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无需有线接入外设设备的前提下,接收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进而简化了相关外设设备连接的繁琐操作,且有效保障了相关外设设备的使用率,切实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连接的层级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用户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投屏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投屏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管理方法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主设备、相关外设设备和至少一个用户设备。示例性地,以会议场景为例,主设备可以为智能会议主机盒子,用户设备可以为参会者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相关外设设备即会议室外设设备,该会议室外设设备可以包括:显示设备、音响设备和相关的数据采集设备,该相关的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摄像头和麦克风。
可以理解的是,主设备可以经HDMI连接支持HDMI CEC协议的显示设备(例如,大屏显示器),主设备还可以经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前述的音响设备、摄像头、麦克风等外设设备。示例性地,以会议室场景为例,会议室的摄像头可以为全景摄像头,利于全面采集参会者的图像数据;会议室的麦克风可以为全向阵列麦克风,利于有效采集会议室内的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不限于会议室场景,还可以为其他存在投屏需求的多媒体交互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主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可以经Wi-Fi网络或者局域网建立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支持基于虚拟驱动技术创建相关外设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从而可以省去用户设备与相关的外设设备有线接入的操作,并且能够将虚拟设备节点作为自身的外设设备来使用。
这里,用户设备可以为配置windows或者ios操作系统的PC,用户设备上可以预先配置用于创建虚拟设备节点的同频协作软件(如图2所示),该同频协作软件可以执行相应外设设备的虚拟驱动的安装,以及调用ios操作系统接口/Windows操作系统的接口,创建虚拟设备节点,使得操作系统认为虚拟设备节点是一个真实有效的外设设备。即虚拟设备节点对于i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而言,是一个真实可用的外设设备,区别在于其是通过软件创建的,而不是通过有线接入至PC上的。如此,只需要将相关的外设设备有线接入至主设备后,用户设备通过本地创建需要使用的外设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即可以基于用户设备与主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分享内容和外设控制指令传递至主设备,及主设备上外设设备的数据流传递至用户设备的目的,进而为实现分享者的分享内容的快捷分享、用户设备统一使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不同分享者的分享内容之间的快速切换提供保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如图3所示,该投屏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分享者需要分享内容时,可以在分享者的PC(即第一用户设备)上发出与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的投屏请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irplay、miracast、客户端投屏、win+k投屏等投屏方式发出投屏请求,主设备在接收到投屏请求后,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可以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示例性地,所述主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经HDMI连接,所述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包括:
基于HDMI CEC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这里,主设备可以基于HDMI CEC信号实现对显示设备的自动控制,进而可以省去相关的准备工作。具体而言,若内容分享开始之前,显示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且显示设备的信号源为主设备之外的其他端口,则主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后,可以基于HDMI CEC信号控制显示设备开机且信号源切换至与主设备连接的通道上。
示例性地,显示设备若已处于开启状态且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主设备,则显示设备可以忽略该HDMI CEC信号,并维持当前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分享者的PC无线直接经HDMI线连接大屏显示器,基于投屏连接,即可实现分享内容的快速投屏,且基于HDMI CEC信号对显示设备的智能控制,可以极大地简化相关操作,进而实现分享内容的快捷、简便分享。
步骤302,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在用户设备上建立虚拟设备节点,主设备可以将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这里,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采集设备的标识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的类型、数据采集设备的产品型号。
步骤303,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来自主设备的连接信息后,可以基于连接信息建立虚拟设备节点。示例性地,第一用户设备上的同频协作软件可以调用ios操作系统接口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的接口,创建虚拟设备节点。需要指出的是,在创建虚拟设备节点之前,需要先为对应的数据采集设备安装虚拟驱动。
示例性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选择建立虚拟设备节点,即在用户需要使用会议室的相关外设设备的情形下,创建相应的虚拟设备节点。第一用户设备在建立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然后再调用ios操作系统接口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的接口,创建虚拟设备节点。
第一用户设备在创建虚拟设备节点后,可以发送外设控制指令给主设备,即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给主设备,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例如,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选取的摄像头及麦克风的标识信息,便于主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传递数据。
步骤304,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这里,主设备基于该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并将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第一用户设备,如此,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基于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例如,基于虚拟摄像头节点接收全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流,基于虚拟麦克风节点接收全向阵列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流,实现将相关外设设备作为自身的外设设备使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管理方法,不仅可以由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投屏连接实现分享内容的快速分享,且利于保障分享内容的数据安全;此外,由于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无需有线接入外设设备的前提下,接收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进而简化了外设设备连接的繁琐操作,且有效保障了相关外设设备的使用率,切实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投屏管理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所述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若有新的分享者需要分享内容时,可以在新的分享者的PC(即第二用户设备)上发出与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的投屏请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irplay、miracast、客户端投屏、win+k投屏等投屏方式发出投屏请求,主设备在接收到新的投屏请求后,可以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进而将第二用户设备的投屏内容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此时,主设备可以断开与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连接,或者将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连接退到后台运行,以备后续切换时的快速唤醒。
为了便于在第二用户设备上建立虚拟设备节点,主设备需要将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接收到来自主设备的连接信息后,可以基于连接信息建立虚拟设备节点。
示例性地,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选择建立虚拟设备节点,即在用户需要使用相关外设设备的情形下,创建相应的虚拟设备节点。第二用户设备在建立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然后再调用ios操作系统接口或者Windows操作系统的接口,创建虚拟设备节点。
第二用户设备在创建虚拟设备节点后,可以发送外设控制指令给主设备,即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给主设备,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例如,第二指示信息可以为选取的摄像头及麦克风的标识信息,便于主设备基于该第二指示信息传递数据。主设备基于该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并将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第二用户设备,如此,第二用户设备可以基于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例如,基于虚拟摄像头节点接收全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流,基于虚拟麦克风节点接收全向阵列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流,实现将相关外设设备作为自身的外设设备使用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管理方法,新的分享者只需要通过投屏请求,则可以快速完成分享内容的切换,且还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交互,有效保障多媒体交互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如图4所示,该投屏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
步骤402,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03,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并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步骤404,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可以理解的是,分享者需要分享内容时,可以在分享者的PC上发出与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的投屏请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irplay、miracast、客户端投屏、win+k投屏等投屏方式发出投屏请求,主设备在接收到投屏请求后,响应于来自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可以与所述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为了便于在用户设备上建立虚拟设备节点,主设备可以将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发送给用户设备。连接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数据采集设备的标识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的类型、数据采集设备的产品型号。
用户设备接收到来自主设备的连接信息后,可以基于连接信息建立虚拟设备节点。用户设备可以基于用户的选择确定目标采集设备,并建立目标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即在用户需要使用相关外设设备的情形下,创建相应的虚拟设备节点。用户设备还将知识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指示信息发送给主设备,使得主设备将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流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基于已创建的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例如,用户设备基于虚拟摄像头节点接收全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流,基于虚拟麦克风节点接收全向阵列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流,实现将相关外设设备作为自身的外设设备使用的效果。
示例性地,所述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
示例性地,用户设备上可以预先配置用于创建虚拟设备节点的同频协作软件,该同频协作软件可以执行相应外设设备的虚拟驱动的安装,以及调用ios操作系统接口/Windows操作系统的接口,创建虚拟设备节点,使得操作系统认为虚拟设备节点是一个真实有效的外设设备。
示例性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的所述数据流传送至服务器。
示例性地,用户设备上可以安装音视频采集软件(如图2所示),该音视频采集软件可以将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的数据流传送至远程的服务器,使得远程的用户能够获取相关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流,进而可以依赖主设备本身所接入的摄像头外设以及麦克风外设保障远程的体验全程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投屏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会议场景中。语音会议或视频会议等多媒体会议作为一种新兴的会议方式,可以让身处异地的多方参会人员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具有沟通及时、效率高等优点,在企业中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相关技术中,由于会议室的相关外设设备需要通过有线接入的方式接入至分享者的PC,使得会议室的外设设备的接入操作繁琐,造成外设设备使用率降低,导致资源浪费;此外,当会议过程中需要切换分享者的分享内容时,需要更换座位并将新分享者的PC经HDMI线接入会议室的显示设备(例如大屏液晶显示器),不便分享内容的切换;再次,若新分享者使用自身PC的麦克风、摄像头等数据采集设备,由于每个PC对应的麦克风和摄像头等带来使用体验差别较大,会影响远程参会者的参会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会议结束后,亦需要将相关外设设备的数据线从分享者的PC上拔出,频繁的插拔动作亦会影响相关数据线的使用寿命。
在会议场景中,前述的主设备可以理解为会议主机,前述的各用户设备可以理解为参会终端,前述的相关外设设备可以理解为会议室外设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会议室场景中,需要将分享者的PC经HDMI线连接会议室的大屏显示器,若大屏显示器不响应,往往还需要进行多次插拨来确保连接可靠,影响参会体验。本申请实施例中,分享者的PC无线直接经HDMI线连接大屏显示器,基于投屏连接,即可实现分享内容的快速投屏,且基于HDMI CEC信号对显示设备的智能控制,可以极大地简化会议准备相关的操作,进而实现分享内容的快捷、简便分享。
此外,参会终端可以在无需有线接入外设设备的前提下,接收会议室的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进而简化了会议室相关的会议准备的繁琐操作,且有效保障了相关外设设备的使用率,切实地提升了参会人员的参会体验。进一步地,参会终端在接入云端会议的场景下,由于参会终端可以基于会议主机接收来自会议室的数据采集设备的数据流(例如,视频数据流及音频数据流),如此,可以依赖会议主机本身所接入的摄像头外设以及麦克风外设,解决云端会议外设差距带来的体验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会议室场景中,若需要使用会议室的相关外设设备,则往往需要在会议开始之前,手动将相关的外设设备接入至分享者的PC端口上,此外,会议过程中,若需要切换分享者的PC,则需要断开相关外设设备与上一分享者的PC的有线连接,并将相关外设设备有线接入至下一分享者的PC,导致会议准备的操作繁琐,且影响参会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有新的分享者需要分享内容时,可以在新的分享者的PC上发出与会议主机之间建立投屏连接的投屏请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airplay、miracast、客户端投屏、win+k投屏等投屏方式发出投屏请求,会议主机在接收到新的投屏请求后,可以与新的参会终端建立投屏连接,进而将新的参会终端的投屏内容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此时,会议主机可以断开与上一参会终端的投屏连接,或者将上一参会终端的投屏连接退到后台运行,以备后续切换时的快速唤醒。
下面结合应用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应用实施例中,假定会议期间存在A、B、C和D四人参会者,A、B、C三人为本地的会议室参会者,D为远程接入参会者,假设A、B、C三人都需分享对应的内容。
通过会议室的会议主机,A、B、C三人,可以选择提前将各自需要分享的分享内容投屏至会议主机,也可以等到需要自己分享时,选择投屏到会议主机,如此,无需更换座位至主持人位置,亦无需将会议室的相关外设设备有线接入至自己的PC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B、C三人的PC可以基于创建的虚拟设备节点,使用本地会议室的数据采集设备作为共用外设设备,可以依赖会议主机本身所接入的摄像头外设以及麦克风外设,解决云端会议外设差距带来的体验问题,进而使得云端会议的会议体验全程一致。
会议进行过程中,A、B、C三人在会议进程到达自己分享的时间点,若有需要将此会议室内容通过第三方软件传输,或者其单纯想使用会议室的外设设备,则同频协作软件可以将当前会议主机所接USB设备的连接状态以及外设设备所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推送至PC,同频协作软件会在操作系统上新建虚拟设备节点,可直接在PC上更改对应的外设设备的相关设置,且使用此外设设备无需有线接入,即可简单便捷的使用更高标准的外设设备,进而提高参会体验。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应用于主设备,该投屏管理装置与上述主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对应,上述主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投屏管理装置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投屏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501、第一发送模块502和第一接收模块503。第一控制模块501用于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第一发送模块502用于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第一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第一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示例性地,所述主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经HDMI连接,所述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包括:
基于HDMI CEC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示例性地,第一控制模块501还用于响应于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第一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发送所述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第一接收模块50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第一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实际应用时,第一控制模块501、第一发送模块502和第一接收模块503,可以由主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该投屏管理装置与上述用户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对应,上述用户设备侧的投屏管理方法实施例中的各步骤也完全适用于本投屏管理装置实施例。
如图6所示,该投屏管理装置包括:第二发送模块601、第二接收模块602和第二控制模块603。第二发送模块601用于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第二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第二控制模块603用于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第二发送模块601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第二接收模块602还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示例性地,所述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第二控制模块603还用于:
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
示例性地,该投屏管理装置还包括:数据流传送模块604,用于将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的所述数据流传送至服务器。
实际应用时,第二发送模块601、第二接收模块602、第二控制模块603和数据流传送模块604,可以由用户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处理器需要运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它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屏管理装置在进行投屏管理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投屏管理装置与投屏管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主设备。图7仅仅示出了该主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7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设备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存储器702、用户接口7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704。主设备7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7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7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7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7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705。
其中,用户接口7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主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主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投屏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701中,或者由处理器701实现。处理器7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投屏管理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7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7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702,处理器701读取存储器7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管理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主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或者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基于上述程序模块的硬件实现,且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图8仅仅示出了该用户设备的示例性结构而非全部结构,根据需要可以实施图8示出的部分结构或全部结构。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8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用户接口8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804。用户设备8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805耦合在一起。可以理解,总线系统8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8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8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805。
其中,用户接口8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用户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揭示的投屏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801中,或者由处理器801实现。处理器8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投屏管理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8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8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处理器801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802,处理器801读取存储器8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投屏管理方法的步骤。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ASIC、DSP、PLD、CPLD、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MCU、Microprocessor、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前述方法。
可以理解,存储器702、8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具体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7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主设备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步骤;又如,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802,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由用户设备的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步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与所述显示设备之间经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连接,所述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包括:
基于HDMI消费者电器控制CEC信号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来自第二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
发送所述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将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4.一种投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
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并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存在未安装虚拟驱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则加载并安装相应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的所述数据流传送至服务器。
7.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主设备,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投屏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来自第一用户设备的投屏请求,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建立投屏连接,并控制所述显示设备开启且所述显示设备的信号源来自所述主设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所述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的连接信息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选取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传送至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8.一种投屏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投屏管理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投屏请求至主设备,所述投屏请求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主设备之间建立投屏连接;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主设备的连接信息,所述连接信息用于表示所述主设备当前连接的数据采集设备;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连接信息选取需要使用的目标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的虚拟设备节点;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给所述主设备,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数据采集设备;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虚拟设备节点接收相应的目标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流。
9.一种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与显示设备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设备有线连接,所述主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用于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567354.3A 2023-05-18 2023-05-18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634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7354.3A CN116634212A (zh) 2023-05-18 2023-05-18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67354.3A CN116634212A (zh) 2023-05-18 2023-05-18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4212A true CN116634212A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2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67354.3A Pending CN116634212A (zh) 2023-05-18 2023-05-18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42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24860A1 (zh) 分布式无线多屏虚拟机服务系统
CN107357585B (zh) 视频获取方法、装置、视频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39718A1 (e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Switch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3338346B (zh) 一种实现多媒体数字会议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15258B (zh) 信息处理方法、程序、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系统
CN103905213A (zh) 一种待机方法、家庭智能设备及待机系统
CN1038563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家庭互联系统
WO2018010504A1 (zh) 视频会议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144024A1 (zh) 多屏互动方法及装置
WO2021244018A1 (zh) 一种摄像头共享方法、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841466A (zh) 屏幕投影方法、计算机端和移动终端
WO2024045985A1 (zh) 屏幕控制方法、屏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程序及介质
WO2014161404A2 (zh) 一种视频会议方法、终端和系统
TW202147834A (zh) 同步本地房間和遠端共享
CN113794996B (zh) 设备通信、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43202A1 (zh) 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云服务器、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70078B (zh) 一种视频会议终端融合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16033A1 (zh) 协同操作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581607A (zh) 使用远程摄像机设备将视频流传递到本地端点主机的方法
US20200329083A1 (en) Video conferenc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cu
CN112269631A (zh) 虚拟机共享键鼠系统
CN116634212A (zh) 投屏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9980227U (zh) 一种智能显示系统及装置
CN113726534A (zh) 会议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97356B (zh) 设备交互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