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3589A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3589A
CN116613589A CN202310110538.7A CN202310110538A CN116613589A CN 116613589 A CN116613589 A CN 116613589A CN 202310110538 A CN202310110538 A CN 202310110538A CN 116613589 A CN116613589 A CN 116613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assurance
connecto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105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贵大
饭田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613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抑制电磁波的辐射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11)具备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31)。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22);第1端子(23);将第1端子的周围覆盖的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以及在第1端子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保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第2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32)、第2端子(33)以及将第2端子的周围覆盖的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第1壳体具有能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组装到保证位置的第1开口部(27a)及第2开口部(28a),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能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组装到保证位置的屏蔽开口部(24e),第2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将屏蔽开口部封住的封闭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以往,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高压电池、逆变器等车载机器。车载机器彼此通过线束及连接器组件连接。连接器组件具备第1连接器和能与该第1连接器连接的第2连接器。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和第1端子。第2连接器具有相对于第1壳体沿着第1轴线相对移动而能与其嵌合的第2壳体、和能与第1端子连接的第2端子。作为这样的第1连接器,有具有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例如在第1端子位于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壳体内的保证位置。第1壳体具有能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第1轴线正交的方向组装到保证位置的壳体开口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通过壳体开口部组装到保证位置的状态下保持第1端子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95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特别是在与高压电池等连接的线束中,需要利用编织构件等电磁屏蔽构件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连接器组件中也需要抑制电磁波的辐射。因此,例如考虑到在第1壳体设置将第1端子的周围覆盖的第1电磁屏蔽构件,但是在上述的第1壳体中,与壳体开口部相应地,在第1电磁屏蔽构件也需要开口部。
因此,在连接器组件中,有可能从开口部辐射电磁波。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电磁波的辐射的连接器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具备第1连接器和能与所述第1连接器连接的第2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第1端子,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以及第1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将所述第1端子的周围覆盖;以及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所述第1端子位于所述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所述第1壳体内的保证位置,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沿着第1轴线相对移动而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能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以及第2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将所述第2端子的周围覆盖,所述第1壳体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壳体开口部,所述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屏蔽开口部,所述第2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将所述屏蔽开口部封住的封闭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能抑制电磁波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组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第1电磁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6中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5中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俯视图。
图12是一实施方式中的第2电磁屏蔽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
[1]具备第1连接器和能与所述第1连接器连接的第2连接器,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第1端子,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以及第1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将所述第1端子的周围覆盖;以及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所述第1端子位于所述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所述第1壳体内的保证位置,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沿着第1轴线相对移动而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能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以及第2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将所述第2端子的周围覆盖,所述第1壳体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壳体开口部,所述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屏蔽开口部,所述第2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将所述屏蔽开口部封住的封闭部。
根据该结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第1端子位于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通过壳体开口部及屏蔽开口部从与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保证位置。由此,能保证第1端子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另外,电磁波从第1连接器的辐射被第1电磁屏蔽构件抑制。电磁波从第2连接器的辐射被第2电磁屏蔽构件抑制。并且,在第2连接器连接到第1连接器的状态下,第1电磁屏蔽构件的屏蔽开口部被第2电磁屏蔽构件的封闭部封住,因此也可以抑制电磁波从屏蔽开口部的辐射。
[2]优选地,所述第1壳体具有: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第1端子;和壁部,设置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侧,形成有所述壳体开口部,所述端子保持部和所述壁部是一体成形品。
根据该结构,保持第1端子的端子保持部、和设置于端子保持部的外侧且形成有壳体开口部的壁部是一体成形品,因此构成第1壳体的部件数量减少。此外,在端子保持部和壁部为分体的情况下,能构成为不设置壳体开口部及屏蔽开口部。例如,也可以在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组装到保证位置后在端子保持部组装壁部。与此相对,在该结构中,端子保持部和壁部是一体成形品,得到能减少部件数量的效果,而且能得到也抑制电磁波从屏蔽开口部辐射的效果。
[3]优选地,所述壁部具有:第1壁部,在内侧保持有所述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作为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第1开口部;和第2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壁部的外侧,具有作为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第2开口部,所述第2壳体具有密封壁部,所述密封壁部插入到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阻止液体从外部向第1开口部内浸入。
根据该结构,在第2连接器连接到第1连接器的状态下,密封壁部插入而介于第1壁部与第2壁部之间,因此可阻止液体从外部向第1开口部内浸入。因此,可防止第1端子、第1电磁屏蔽构件等的浸水。
[4]优选地,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具有卡止部,所述第1壳体具有:正式卡止部,在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所述保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卡止部卡合而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卡止;和临时卡止部,在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到达所述保证位置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卡止部卡合而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卡止,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1端子向所述第1壳体的组装。
根据该结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与正式卡止部卡合而卡止。因此,例如可抑制在第2壳体与第1壳体嵌合前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保证位置移动。另外,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与临时卡止部卡合而卡止。并且,第1端子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被容许向第1壳体组装。因此,例如能在将
第1端子组装到第1壳体前预先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由此,例如第1端子组装前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部件管理变得容易。
[5]优选地,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
根据该结构,第2壳体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被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阻止向第1壳体的嵌合。因此,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保证位置前的阶段,可防止第1壳体和第2壳体误组装。
[6]优选地,所述第2壳体在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状态下阻止配置于所述保证位置的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第2壳体与第1壳体嵌合的状态下被第2壳体阻止移动。因此,在第2壳体与第1壳体嵌合的状态下,能维持第1端子位于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组件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本说明书中的“平行”、“正交”、“正圆”不仅包括严格为平行、正交、正圆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大致为平行、正交、正圆的情况。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连接器组件11的结构]
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11具备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31,第2连接器31通过相对于第1连接器21在沿着第1轴线X的第1方向X1相对移动而能与第1连接器21连接。连接器组件11设置于车辆。例如,车辆具备高压电池、逆变器等车载机器,该车载机器彼此通过电线D连接。并且,连接器组件11例如是作为用于连接车载机器和电线D的部件而设置的。此外,在图中图示第1轴线X、与第1轴线X正交的第2轴线Y、以及与第1轴
线X和第2轴线Y正交的第3轴线Z。另外,在图中图示第1方向X1和第1反方向X2,第1方向X1是沿着第1轴线X的一方向,第1反方向X2是沿着第1轴线X的另一方向且是第1方向X1的反方向。
[第1连接器21的结构]
如图2~5所示,第1连接器21具有第1壳体22和保持于第1壳体22内的第1端子23。另外,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1连接器21具有第1电磁屏蔽构件24(参照图7),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保持于第1壳体22,将第1端子23的绕第1轴线X的周围覆盖。另外,第1连接器21具有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第1端子23位于第1壳体22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第1壳体22内的保证位置。
[第2连接器31的结构]
如图2及图3所示,第2连接器31具有第2壳体32和第2端子33,第2壳体32通过相对于第1壳体22在沿着第1轴线X的第1方向X1相对移动而能与第1壳体22嵌合,第2端子33保持于第2壳体32内,能与第1端子23连接。另外,如图2所示,第2连接器31具有第2电磁屏蔽构件34(参照图12),第2电磁屏蔽构件34保持于第2壳体32,将第2端子33的绕第1轴线X的周围覆盖。
[第1壳体22的结构]
第1壳体2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3所示,第1壳体22形成为四方筒状,在第1反方向X2开口。如图4所示,第1壳体22具有保持第1端子23的端子保持部26。端子保持部26设置于第1壳体22中的第1反方向X2侧。端子保持部26形成为沿着第1轴线X贯穿的四方筒状。端子保持部26沿着第2轴线Y排列设置有两个。
另外,第1壳体22在端子保持部26的外侧具有作为壁部的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第1壁部27将端子保持部26的绕第1轴线X的周围覆盖。第1壁部27将两个端子保持部26一起覆盖。端子保持部26在第1方向X1侧与第1壁部27相连。第2壁部28
将第1壁部27的绕第1轴线X的周围覆盖。第2壁部28在第1方向X1侧与第1壁部27相连。端子保持部26、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是一体成形品。
另外,端子保持部26各自具有组装开口部26a。组装开口部26a设置于端子保持部26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外侧的壁26b。第1壁部27具有作为壳体开口部的第1开口部27a。第1开口部27a设置于第1壁部27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两个壁27b。第2壁部28具有作为壳体开口部的第2开口部28a。第2开口部28a设置于第2壁部28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两个壁28b。组装开口部26a、第1开口部27a及第2开口部28a沿着第2轴线Y排列设置。另外,在第1壁部27中第1方向X1侧的外周面设置有密封橡胶29。
[第1端子23的结构]
如图5所示,第1端子23沿着第1轴线X延伸。第1端子23分别保持于端子保持部26的内侧。第1端子23从第1方向X1侧向第1反方向X2插入到端子保持部26。第1端子23在沿着第1轴线X的中间部具有缩颈部(中间变细部)23a。缩颈部23a与其他部位相比,第2轴线Y方向的宽度变小。第1端子23在第1反方向X2侧具有阴端子部23b。此外,在图2、图4~图6中,示意性地图示阴端子部23b的截面。另外,阴端子部23b具有矛状部23c。矛状部23c通过以向第1方向X1侧延伸并且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延伸而与端子保持部26卡合,从而防止第1端子23从端子保持部26脱落。另外,第1端子23在第1方向X1侧具有电线连接部23d。电线连接部23d与电线D的芯线D1连接。此外,在图2、图4~图6中,示意性地图示电线D的截面。
[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结构]
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由金属板材构成。
如图4及图5所示,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保持于第1壁部27的内周面。
如图7所示,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整体形成为四方筒状。第1电磁屏蔽构件24在第1反方向X2侧具有第1接触片24a及第2接触片24b。第1接触片24a设置于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中与第
3轴线Z交叉的两个壁24c。第1接触片24a在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内侧具有间隙并且折回,能够挠曲。第1接触片24a沿着第2轴线Y排列设置有三个。第2接触片24b设置于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两个壁24d。第2接触片24b通过周围被冲切而沿着第1轴线X延伸,能够挠曲。此外,在第2接触片24b的顶端部形成有向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内侧突出的触点。第1电磁屏蔽构件24具有屏蔽开口部24e。屏蔽开口部24e设置于第1电磁屏蔽构件24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两个壁24d。如图5所示,屏蔽开口部24e与组装开口部26a、第1开口部27a及第2开口部28a沿着第2轴线Y排列设置。此外,电线D在芯线D1的外侧具有内侧包覆部、编织构件等电磁屏蔽构件以及外侧包覆部,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第1方向X1侧与电线D的电磁屏蔽构件电连接(省略图示)。
[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结构]
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由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3、图8及图9所示,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形成为U字形状。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U字形状的两端部能够向相互分离的方向挠曲。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具有卡止部25a。卡止部25a从U字形状的两端部使宽度减小并进一步延伸,从其顶端部进一步向相对置侧延伸。另外,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具有从U字形状的中央部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5b。
如图5、图8及图9所示,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能从第1壳体22的外侧组装到端子保持部26。详细地讲,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能从与第1轴线X交叉的方向且沿着第2轴线Y的方向通过第2开口部28a、第1开口部27a及屏蔽开口部24e组装到端子保持部26的组装开口部26a。
如图9所示,端子保持部26具有正式卡止部26c,正式卡止部26c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卡止部25a卡合而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卡止。另外,如图8所示,端子保持部26具有临时卡止部26d,临时卡止部26d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配置于到达保证位置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时的状态下,通过与卡止部25a卡合而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卡止。
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第1端子23位于第1壳体22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突出部25b嵌入到第1端子23的缩颈部23a,从而组装到保证位置。即,如图5及图9所示,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位于保证位置的状态下嵌入到缩颈部23a。另外,如图6及图8所示,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25b不进入端子保持部26的内侧,容许第1端子23向端子保持部26的组装。另外,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端子保持部26与第1壁部27之间,从而阻止第2壳体32向第1壳体22的嵌合。
另外,如图10及图11所示,卡止部25a偏离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中的沿着第1轴线X的中央位置而设置。由此,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防止误组装。即,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沿着第3轴线Z的一方侧和另一方侧为反向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25a与设置于端子保持部26的卡合部26e碰撞,从而不能向端子保持部26组装。
[第2壳体32的结构]
第2壳体3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2所示,第2壳体32具有能插入到端子保持部26与第1壁部27之间的四方筒状的内侧壁部35。内侧壁部35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介于端子保持部26与第1壁部27之间。另外,内侧壁部35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阻止将组装开口部26a覆盖并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移动。另外,第2壳体32具有能插入到第1壁部27与第2壁部28之间的四方筒状的密封壁部36。密封壁部36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介于第1壁部27与第2壁部28之间。另外,密封壁部36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与密封橡胶29紧贴,阻止液体从外部向第1开口部27a内浸入。
[第2端子33的结构]
如图2所示,第2端子33沿着第1轴线X延伸。第2端子33在第1方向X1侧具有阳端子部33a。阳端子部33a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嵌入到阴端子部23b与其连接。
[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的结构]
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由金属板材构成。
如图2所示,第2电磁屏蔽构件34保持于内侧壁部35的外周面。
如图12所示,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的整体形成为四方筒状。第2电磁屏蔽构件34具有封闭部34a。封闭部34a由第2电磁屏蔽构件34中与第2轴线Y交叉的两个壁34b构成。封闭部34a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将屏蔽开口部24e封住。另外,第2电磁屏蔽构件34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被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第1接触片24a及第2接触片24b(参照图7)按压接触,与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电连接。
接着,对构成为上述的连接器组件11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第1端子23通过从第1方向X1侧向第1反方向X2插入到端子保持部26,从而组装到第1壳体22内。并且,当第1端子23配置于第1壳体22内的正常位置时,如图5所示,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被治具等按压而组装到保证位置。并且,如图2所示,当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时,则第1端子23和第2端子33电连接,并且第1电磁屏蔽构件24和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电连接。
接着,以下记载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
(1)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第1端子23位于第1壳体22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通过第1开口部27a、第2开口部28a以及屏蔽开口部24e从与第1轴线X交叉的方向组装到保证位置。由此,能保证第1端子23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另外,电磁波从第1连接器21的辐射被第1电磁屏蔽构件24抑制。电磁波从第2连接器31的辐射被第2电磁屏蔽构件34抑制。并且,在第2连接器31连接到第1连接器21的状态下,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的屏蔽开口部24e被第2电磁屏蔽构件34的封闭部34a封住,因此也可以抑制电磁波从屏蔽开口部24e的辐射。
(2)端子保持部26、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是一体成形品,因此构成第1壳体22的部件数量减少。此外,在端子保持部
26和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为分体的情况下,能构成为不设置第1开口部27a、第2开口部28a以及屏蔽开口部24e。例如,也可以在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组装到保证位置后在端子保持部26组装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保持部26和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是一体成形品,得到能减少部件数量的效果,而且能得到也抑制电磁波从屏蔽开口部24e辐射的效果。
(3)在第2连接器31连接到第1连接器21的状态下,密封壁部36插入介于第1壁部27与第2壁部28之间,因此可阻止液体从外部向第1开口部27a内浸入。因此,可防止第1端子23、第1电磁屏蔽构件24等的浸水。
(4)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25a与正式卡止部26c卡合,从而与端子保持部26卡止(参照图9)。因此,例如可抑制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前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从保证位置移动。另外,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卡止部25a与临时卡止部26d卡合,从而与端子保持部26卡止(参照图8)。并且,第1端子23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被容许向第1壳体22组装。因此,例如能在将第1端子23组装到第1壳体22前预先将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由此,例如第1端子23组装前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部件管理变得容易。
(5)第2壳体32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被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阻止向第1壳体22的嵌合。因此,在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配置于保证位置前的阶段,可防止第1壳体22和第2壳体32误组装。
(6)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被第2壳体32阻止移动。因此,在第2壳体32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能维持第1端子23位于第1壳体22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能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结合而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22构成为具有作为壁部的第1壁部27及第2壁部28,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具有一个壁部。另外,第2壳体32构成为具有密封壁部36,但是在第1壳体22仅具有一个壁部的情况等下,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密封壁部3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22具有正式卡止部26c和临时卡止部26d,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临时卡止部26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在配置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阻止第2壳体32向第1壳体22的嵌合,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阻止第2壳体32的嵌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32在与第1壳体22嵌合的状态下阻止配置于保证位置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移动,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阻止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的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构成为按每个第1端子23设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能用单一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保证多个第1端子23位于正常位置的状态。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第1壳体22具有在沿着第3轴线Z的方向开口的壳体开口部,通过该壳体开口部,单一的端子位置保证构件能组装到作为能与多个第1端子23卡合的位置的保证位置。此外,在该情况下,构成为屏蔽开口部也在沿着第3轴线Z的方向开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器21具有两个第1端子23,第2连接器31具有两个第2端子33,但是第1端子23及第2端子33的数量也可以变更为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其他数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端子23具有矛状部23c,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不具有矛状部23c。在这样的情况下,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也可以构成为防止第1端子23从端子保持部26脱
落。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提及,但是端子位置保证构件25例如具有在矛状部23c破损的情况等下能与阴端子部23b卡合而防止第1端子23从端子保持部26脱落的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11连接器组件
21第1连接器
22第1壳体
23第1端子
23a 缩颈部
23b 阴端子部
23c 矛状部
23d 电线连接部
24第1电磁屏蔽构件
24a第1接触片
24b第2接触片
24c 壁
24d 壁
24e 屏蔽开口部
25 端子位置保证构件
25a 卡止部
25b 突出部
26 端子保持部
26a 组装开口部
26b 壁
26c 正式卡止部
26d 临时卡止部
26e 卡合部
27第1壁部(壁部)
27a第1开口部(壳体开口部)
27b壁
28第2壁部(壁部)
28a第2开口部(壳体开口部)
28b 壁
29密封橡胶
31第2连接器
32第2壳体
33第2端子
33a阳端子部
34第2电磁屏蔽构件
34a 封闭部
34b 壁
35 内侧壁部
36 密封壁部
D 电线
D1 芯线
X第1轴线
X1第1方向
X2第1反方向
Y第2轴线
Z第3轴线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具备第1连接器和能与所述第1连接器连接的第2连接器,
所述第1连接器具有:第1壳体;第1端子,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内;以及第1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1壳体,将所述第1端子的周围覆盖;以及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所述第1端子位于所述第1壳体内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能组装到所述第1壳体内的保证位置,
所述第2连接器具有:第2壳体,通过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沿着第1轴线相对移动而能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第2端子,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内,能与所述第1端子连接;以及第2电磁屏蔽构件,保持于所述第2壳体,将所述第2端子的周围覆盖,
所述第1壳体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壳体开口部,
所述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能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从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方向组装到所述保证位置的屏蔽开口部,
所述第2电磁屏蔽构件具有将所述屏蔽开口部封住的封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1壳体具有:
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第1端子;和
壁部,设置于所述端子保持部的外侧,形成有所述壳体开口部,
所述端子保持部和所述壁部是一体成形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壁部具有:
第1壁部,在内侧保持有所述第1电磁屏蔽构件,具有作为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第1开口部;和
第2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壁部的外侧,具有作为所述壳体开口部的第2开口部,
所述第2壳体具有密封壁部,所述密封壁部插入到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阻止液体从外部向第1开口部内浸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具有卡止部,
所述第1壳体具有:
正式卡止部,在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所述保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卡止部卡合而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卡止;和
临时卡止部,在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配置于到达所述保证位置之前的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卡止部卡合而将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卡止,
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容许所述第1端子向所述第1壳体的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在配置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阻止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的嵌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第2壳体在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的状态下阻止配置于所述保证位置的所述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移动。
CN202310110538.7A 2022-02-16 2023-02-03 连接器组件 Pending CN1166135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2267A JP2023119386A (ja) 2022-02-16 2022-02-16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2022-022267 2022-0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589A true CN116613589A (zh) 2023-08-18

Family

ID=86271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10538.7A Pending CN116613589A (zh) 2022-02-16 2023-02-03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19386A (zh)
CN (1) CN116613589A (zh)
FR (1) FR31327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6095B2 (ja) * 1998-03-27 2002-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68638B2 (ja) 2001-03-02 2007-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318311B2 (ja) * 2019-05-29 2023-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9386A (ja) 2023-08-28
FR3132796A1 (fr) 2023-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2413B2 (en) Shield connector
JP5197635B2 (ja) 高電圧シールド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US9742116B1 (en) Connector
US925777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a lock to retain a terminal within a housing
EP3578421B1 (en) Liquid-proof structure of fitting body,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US20120244746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paths
US10644447B2 (en) Connector with front retainer
JP2008508689A (ja) 電気プラグ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WO2018168367A1 (ja)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JP5844572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止水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570831B2 (en)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terminal fitting
CN109314374B (zh) 保护器以及线束
US6109975A (en) Electric connector
WO2018168368A1 (ja) 端子ユニット及びコネクタ
CN102576961A (zh) 用于内保持器和保护外壳的装配结构
US10135175B2 (en) Water stop structure of shield connector
US20210391668A1 (en) Connector
CN116613589A (zh) 连接器组件
US9818568B2 (en) Fuse holder
JP7146717B2 (ja) コネクタ
CN110098498B (zh) 接地端子的组装构造
US9735513B2 (en) Shielded shell and shielded connector
CN112600039B (zh) 连接器
KR101704255B1 (ko) 커넥터
CN218448613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