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061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0610A
CN116600610A CN202310609806.XA CN202310609806A CN116600610A CN 116600610 A CN116600610 A CN 116600610A CN 202310609806 A CN202310609806 A CN 202310609806A CN 116600610 A CN116600610 A CN 1166006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peep
sagg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098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00610B (zh
Inventor
吴来弟
王海亮
穆琦
周婷
李静
黄添钧
谢俊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098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006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006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06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00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06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发光层和遮光单元,所述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显示发光部和防窥发光部;所述遮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防窥发光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遮光单元包括主体部、下垂部和漏光区,所述下垂部和所述漏光区环绕所述主体部,所述下垂部至少遮挡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所述漏光区至少供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下垂部可遮挡防窥发光部至少一侧的斜向出光,显示面板一侧或多层斜视看不清楚,从而实现一侧或多层防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轻薄、可实现弯曲、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清晰度高、色域广等优点,正越来越多地用在电视、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中。
有机发光二极管主动发光的特性使OLED显示面板具有更宽的视角,视角一般可达到170度。显示面板具有更宽的视角,可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有时用户也希望显示面板的视角可调小,从而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
现有的防窥显示面板,通过防窥膜防窥,不需要防窥功能时,只能撕离防窥膜,开关防窥功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解决防窥功能开关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在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显示单元,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发光部和防窥发光部;
遮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防窥发光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防窥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遮光单元包括主体部、下垂部和漏光区,所述下垂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一侧且向靠近所述防窥发光部方向延伸,所述下垂部和所述漏光区环绕所述主体部,所述下垂部至少遮挡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所述漏光区至少供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下垂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可选的,所述下垂部贯穿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垂部全部设置在所述有机封装层内,所述下垂部和所述主体部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下垂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所述显示发光部在所述色阻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内,所述黑矩阵位于相邻所述色阻之间,所述黑矩阵和所述主体部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遮光单元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至少所述下垂部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下垂部均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可选的,所述下垂部包括第一电极、变色结构层和第二电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驱动电路层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发光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发光层包括显示发光部和防窥发光部,遮光单元包括主体部、下垂部和漏光区,下垂部位于主体部一侧且向靠近防窥发光部方向延伸,下垂部和漏光区环绕主体部,下垂部至少遮挡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漏光区至少供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下垂部可遮挡防窥发光部至少一侧的斜向出光,显示面板一侧或多层斜视看不清楚,从而实现一侧或多层防窥,一侧或多层不防窥。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防窥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五中遮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六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衬底基板;200、驱动电路层;
310、阳极层;311、第一阳极;312、第二阳极;320、像素定义层;330、发光层;331、防窥发光部;332、显示发光部;340、阴极层;350、封装层;351、第一无机封装层;352、有机封装层;353、第二无机封装层;360、遮光层;361、遮光单元;3611、主体部;3612、下垂部;3613、漏光区;3614、第一电极;3615、变色结构层;3616、第二电极;370、色阻层;380、平坦层;
10、显示面板;20、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驱动电路层200、发光层330和遮光单元361。衬底基板100可包括玻璃基板和聚酰亚胺(Pi)基板。驱动电路层20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一侧,驱动电路层200包括像素驱动电路。
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在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显示单元,至少部分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发光部332和防窥发光部331。也就是说,可设置每个显示单元均包括显示发光部332和防窥发光部331,也可设置部分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发光部332和防窥发光部331,部分显示单元不包括防窥发光部331。像素驱动电路用于控制每个显示发光部332和每个防窥发光部331的开启、关闭及其亮度。
显示单元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显示发光部332,例如红色显示发光部332(R)、绿色显示发光部332(G)和蓝色显示发光部332(B),以实现RGB显示。红色显示发光部332、绿色显示发光部332和蓝色显示发光部332可分别采用发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制作。红色显示发光部332、绿色显示发光部332和蓝色显示发光部332可采用RGB排列,也可采用其它的排列方式。防窥发光部331可为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的防窥发光部331。
遮光单元361设置在防窥发光部331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防窥发光部33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单元36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遮光单元361包括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下垂部3612位于主体部3611一侧且向靠近防窥发光部331方向延伸,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环绕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至少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漏光区3613至少供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
也就是说,防窥发光部331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中至少一侧被下垂部3612遮挡,防窥发光部331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中至少一侧的光线可通过漏光区3613射出,用于和显示发光部332的光线混光。具体下垂部3612遮挡防窥发光部331一侧、两侧或三侧可视情况而定。例如,显示面板用于汽车副驾驶位的显示屏时,下垂部3612可遮挡防窥发光部331的上侧、下侧和右侧,实现显示屏左侧防窥,避免显示屏的娱乐内容影响驾驶员。
参见图2所示,显示面板具有防窥模式,当防窥模式关闭时,显示发光部332正常显示,防窥发光部331关闭,显示面板正视或斜视下均可清晰显示。当防窥模式开启时,防窥发光部331开启,防窥发光部331的正向出光被遮光单元361的主体部3611遮挡,显示发光部332的正向出光不受干扰,正视时显示面板可清晰显示;防窥发光部331的斜向出光没有被遮光单元361的主体部3611遮挡,但下垂部3612可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至少一侧的斜向出光,没有被下垂部3612的一侧或多层,防窥发光部331的斜向出光和显示发光部332的斜向出光混光,显示面板一侧或多层斜视看不清楚,从而实现一侧或多层防窥,一侧或多层不防窥。
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显示发光部332和防窥发光部331,遮光单元361包括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下垂部3612位于主体部3611一侧且向靠近防窥发光部331方向延伸,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环绕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至少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漏光区3613至少供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下垂部3612可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至少一侧的斜向出光,显示面板一侧或多层斜视看不清楚,从而实现一侧或多层防窥,一侧或多层不防窥。
示例的,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350,封装层350位于发光层33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封装层350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有机封装层3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主体部3611位于第二无机封装层353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下垂部3612至少部分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内。
为了保证下垂部3612的遮光效果,下垂部3612可延伸至与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但不限于此,下垂部3612也可贯穿第一无机封装层351,具体可视情况而定。由于第一无机封装层351的厚度远小于有机封装层352的厚度,本实施例中,下垂部3612贯穿有机封装层352与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
封装层350包括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352,无机封装层用于阻隔水氧,即防止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水汽进入显示面板内部,有机封装层352用于阻隔水氧以及调控无机封装层的应力。与有机封装层352相比,无机封装层阻隔水氧的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下垂部3612贯穿有机封装层352与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也就是说,下垂部3612没有贯穿第一无机封装层351,这样设计,可避免下垂部3612的设置影响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下垂部3612贯穿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与主体部3611一体连接。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一体连接,也就是说,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采用同种材料制作。例如,遮光单元361整体采用黑色遮光有机材料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下垂部3612可贯穿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与主体部3611连接,但不限于此,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也可分别位于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两侧,即下垂部3612没有贯穿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下垂部3612上下端面分别与第二无机封装层353、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下垂部3612贯穿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与主体部3611一体连接,这样设计,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可同层设置。在本申请中“同层设置”指的是采用同一成膜工艺形成用于形成特定图形的膜层,然后利用同一掩模板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的层结构,即一次构图工艺对应一道掩模板(mask,也称光罩)。根据特定图形的不同,一次构图工艺可能包括多次曝光、显影或刻蚀工艺,而形成的层结构中的特定图形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这些特定图形还可能处于不同的高度或者具有不同的厚度。从而简化制作工艺,节省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和阴极层340。阳极层310、像素定义层320、发光层330、阴极层340以及封装层350一侧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上,遮光单元361设置在封装层350上。阳极层310包括第一阳极311和第二阳极312。像素定义层320包括防窥像素开口和显示像素开口,防窥发光部331至少部分位于防窥像素开口中,并与第一阳极311连接,显示发光部332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像素开口中,并与第二阳极312连接。阴极层340覆盖防窥发光部331、显示发光部332以及像素定义层320。驱动电路层200的每个像素驱动电路至少与每个第二阳极312连接,全部第一阳极311可相连接,即每个显示发光部332可单独开启或关闭,全部防窥发光部331同时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全部第一阳极311可相连接,但不限于此,每个第一阳极311也可与每个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实现每个防窥发光部331单独开启或关闭,具体可视情况而定。像素定义层320可设置防窥像素开口,防窥发光部331设置在防窥像素开口中,但不限于此,第一阳极311也可直接设置在像素定义层32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防窥发光部331设置在第一阳极311上,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间隔设置。
参见图3所示,下垂部3612全部设置在有机封装层352内,下垂部3612的上下端面分别与第二无机封装层353、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主体部3611设置在第二无机封装层353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间隔设置。主体部3611可采用黑色遮光有机材料制作,下垂部3612可采用黑色遮光有机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
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间隔设置,下垂部3612全部设置在有机封装层352内,主体部3611设置在第二无机封装层353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这样设计,第二无机封装层353没有破损,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更好。下垂部3612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下垂部3612内侧还可以反射光线,从而可提高防窥发光部331的光线利用率,显示面板的防窥效果更好。
参见图3所示,下垂部3612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主体部3611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内。
在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间隔设置时,将下垂部3612设置在主体部3611覆盖范围内,可防止防窥发光部331的光线从下垂部3612和主体部3611之间缝隙射出,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遮光单元361整体位于第二无机封装层353靠近衬底基板100一侧。
参见图4所示,遮光单元361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之间,至少下垂部3612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内。下垂部3612上端与主体部3611连接,下垂部3612下端与第一无机封装层351接触。遮光单元361可整体采用黑色遮光有机材料制作。
遮光单元361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53之间,第一无机封装层35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353均没有破损,可保证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参见图4所示,主体部3611和下垂部3612均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内。也就是说,主体部3611埋设在有机封装层352内,主体部3611的上端面与有机封装层352的上端面齐平。
在薄膜封装结构中,有机封装层352的主要作用在于,阻隔水氧以及调控无机封装层的应力,主体部3611和下垂部3612均位于有机封装层352内,主体部3611的上端面与有机封装层352的上端面齐平,这样设计,承载第二无机封装层353的基面为平面,有利于调控第二无机封装层353的应力,保证第二无机封装层353成膜质量,进而保证显示面板的封装效果。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四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370。
参见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360、色阻层370和平坦层380,色阻层370和遮光层360均设置在封装层35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色阻层370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多个不同颜色的色阻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红色显示发光部332在色阻层370上正投影位于红色色阻内,绿色显示发光部332在色阻层370上正投影位于绿色色阻内,蓝色显示发光部332在色阻层370上正投影位于蓝色色阻内。遮光层360至少包括主体部3611和黑矩阵,黑矩阵至少位于相邻色阻之间。此外,遮光层360也可包括下垂部3612,具体可视情况而定。平坦层380覆盖主体部3611、黑矩阵以及色阻。
为了提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并实现一体黑效果,OLED显示面板通常都会采用偏光片,偏光片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光在屏幕上的反射强度。然而,偏光片的光透过率一般只有44%左右,为了达到更高的出光亮度,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功耗。此外,偏光片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色阻层370,色阻层370可阻隔外界光线及过滤显示发光单元出光,OLED显示面板的偏光片可以取消,不仅功能层的厚度将大大降低,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4%提高至80%,大大增加了出光亮度,由此OLED显示面板的功耗得以降低。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和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五中,遮光单元361的材料不同。
参见图1和图6所示,遮光单元361包括下垂部3612,下垂部3612可包括第一电极3614、变色结构层3615和第二电极3616。在第一电极3614和第二电极3616之间施加有电压时,变色结构层3615变成不透明并能够遮光,在第一电极3614和第二电极3616之间电压撤销时,变色结构层3615变成透明并能够透光。
下垂部3612可包括第一电极3614、变色结构层3615和第二电极3616,下垂部3612可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在需要单侧防窥时,可将下垂部3612切换为不透明以遮挡光线,在不需要单侧防窥时,可将下垂部3612切换为透明态,从而实现各个方向的防窥。
此外,遮光单元361还包括主体部3611,主体部3611也可包括第一电极3614、变色结构层3615和第二电极3616。也就是说,主体部3611也可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在主体部3611切换为不透明时,可遮挡光线,从而达到防窥效果,在主体部3611切换为透明时,防窥发光部331可参与显示。
防窥发光部331参与显示时,防窥发光部331可发蓝光,解决蓝色显示发光部332效率低的问题。防窥发光部331也可发白光,形成RGBW显示。
在防窥模式开启时,主体部3611能够遮光,在防窥模式关闭时,主体部3611能够透光,这样设计,在关闭防窥模式时,防窥发光部331可参与显示,防窥发光部331参与显示的情况下,具有防窥发光部331的显示面板和常规红绿蓝三色显示子像素的显示面板相比,开口率几乎没有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部3611和下垂部3612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可单独控制,但不限于此,遮光单元361也可整体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切换,具体可视情况而定。
实施例六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见图7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主板20,主板20与显示面板10连接,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显示画面。显示面板10包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公开的显示面板10。
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显示面板10中驱动电路层20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0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发光层330包括显示发光部332和防窥发光部331,遮光单元361包括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下垂部3612位于主体部3611一侧且向靠近防窥发光部331方向延伸,下垂部3612和漏光区3613环绕主体部3611,下垂部3612至少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漏光区3613至少供防窥发光部331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下垂部3612可遮挡防窥发光部331至少一侧的斜向出光,显示面板10一侧或多层斜视看不清楚,从而实现一侧或多层防窥,一侧或多层不防窥。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发光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在行方向和列方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显示单元,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显示发光部和防窥发光部;
遮光单元,设置在所述防窥发光部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防窥发光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所述遮光单元包括主体部、下垂部和漏光区,所述下垂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一侧且向靠近所述防窥发光部方向延伸,所述下垂部和所述漏光区环绕所述主体部,所述下垂部至少遮挡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所述漏光区至少供所述防窥发光部行方向或列方向一侧的光线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下垂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部贯穿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与所述主体部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部全部设置在所述有机封装层内,所述下垂部和所述主体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主体部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和黑矩阵,所述色阻层包括多个色阻,所述显示发光部在所述色阻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色阻内,所述黑矩阵位于相邻所述色阻之间,所述黑矩阵和所述主体部同层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依次形成的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
所述遮光单元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至少所述下垂部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下垂部均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垂部包括第一电极、变色结构层和第二电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主板,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
CN202310609806.XA 2023-05-25 2023-05-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6006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9806.XA CN116600610B (zh) 2023-05-25 2023-05-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09806.XA CN116600610B (zh) 2023-05-25 2023-05-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0610A true CN116600610A (zh) 2023-08-15
CN116600610B CN116600610B (zh) 2024-05-17

Family

ID=8760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09806.XA Active CN116600610B (zh) 2023-05-25 2023-05-2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0061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6669A1 (zh) * 2018-01-11 2019-07-18 深圳市前海威斯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CN111384141A (zh) * 2020-03-24 2020-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266257A1 (en) * 2018-04-20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peep preven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299721A (zh) * 2021-05-26 2021-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884617A (zh) * 2022-12-28 2023-03-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15859A (zh) * 2023-02-17 2023-04-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28A (zh) * 2023-02-17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6056491A (zh) * 2022-12-27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6669A1 (zh) * 2018-01-11 2019-07-18 深圳市前海威斯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膜及防窥显示屏及制备防窥膜的设备
US20200266257A1 (en) * 2018-04-20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peep prevention method thereof
CN111384141A (zh) * 2020-03-24 2020-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299721A (zh) * 2021-05-26 2021-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056491A (zh) * 2022-12-27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84617A (zh) * 2022-12-28 2023-03-3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15859A (zh) * 2023-02-17 2023-04-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28A (zh) * 2023-02-17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0610B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690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4319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59227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577610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95994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94282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613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93690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88461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651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60061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58172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2343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71060A (zh) 防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4279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221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9558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96947A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601802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437724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80300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08101B (zh) 畫素結構及顯示裝置
CN11617107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06245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58039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