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774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7742A
CN116597742A CN202310673386.1A CN202310673386A CN116597742A CN 116597742 A CN116597742 A CN 116597742A CN 202310673386 A CN202310673386 A CN 202310673386A CN 116597742 A CN116597742 A CN 116597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layer
edge
ref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733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733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77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7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77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显示面板在增大显示视角的情况下,对于光线的损耗较大,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像素界定层,设置于衬底层的一侧,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封装层,设置于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层的一侧,封装层包括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至少两个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范围逐渐增大,对于显示面板在全显示角度范围内的显示效果的要求也随之逐渐提高。对于存在多视角观看需求的显示面板,例如,车载显示屏,电视机显示屏等,需要增强主视角范围外的其他角度的显示亮度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增大方法会导致光线的损耗,导致显示面板的出光量减少,从而造成显示面板亮度下降,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目前的显示面板在增大显示视角的情况下,对于光线的损耗较大,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层;
像素界定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所述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至少两个所述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一个高折射层和至少一个低折射层,所述高折射层设置于所述低折射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层包括多个高折射结构,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和/或,
至少两个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超出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
和/或,
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其中,所述第一结构部设置于所述镂空内,所述第二结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结构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具有坡度角,所述坡度角为直角或锐角;
和/或,
所述第二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为多边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结构部的至少两个侧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相等;
和/或,
所述第二结构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坡度角大于靠近所述衬底层一侧的坡度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结构部靠近所述衬底层一侧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阳极层;
阴极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
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或,
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层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还包括辅助折射层,所述辅助折射层设置于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辅助折射层与所述高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所述辅助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辅助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
和/或,
所述辅助折射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高折射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辅助折射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和/或,
所述高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辅助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低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所述曲面上至少两点的连线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层还包括至少两个无机层,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层和至少一个所述低折射层设置于两个所述无机层之间;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层包括有机材料;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低折射层包括有机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封装层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光线通过封装层出射的过程中,会先后经过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交界处发生折射,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实现发散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改变折射层的形状,使得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还可以减少光线在封装层内部的反射次数,便于光线在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处出射,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从而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在各视角下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光路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下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范围逐渐增大,对于显示面板在全显示角度范围内的显示效果的要求也随之逐渐提高。对于存在多视角观看需求的显示面板,例如,车载显示屏,电视机显示屏等,需要增强主视角范围外的其他角度的显示亮度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然而,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增大方法会导致光线的损耗,造成显示面板亮度下降,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解决目前的显示面板在增大显示视角的情况下,对于光线的损耗较大,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像素界定层和封装层;像素界定层设置于衬底层的一侧,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封装层设置于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层的一侧,封装层包括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至少两个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示例性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其中,高折射层500设置于低折射层600与发光层300之间,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光线的折射原理:光线由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会向远离法线的方向折射。第一光线L1在封装层400内部形成的光路如图1所示,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第一光线L1,第一光线L1经过高折射层500到达与低折射层6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一光线L1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出射角度增大。第二光线L2在封装层400内部形成的光路如图1所示,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第二光线L2,第二光线L2经过高折射层500到达与低折射层600的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二光线L2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出射角度增大。
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其中,低折射层600设置于高折射层500与发光层300之间,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光线的折射原理:光线由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会向靠近法线的方向折射。第三光线L3在封装层400内部形成的光路如图2所示,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第三光线L3,第三光线L3经过低折射层600到达与高折射层5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后的第三光线L3向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靠近,出射角度增大。
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其中,低折射层600设置于高折射层500与发光层300之间,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第四光线L4在封装层400内部形成的光路如图3所示,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第四光线L4,第四光线L4经过低折射层600到达与高折射层500的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折射后的第四光线L4向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靠近,即第四光线L4的光路向水平方向倾斜,出射角度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显示面板显示视角增大方法,需要通过向液晶分子施加边缘电场,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布形态,以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从而调节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但在改变光线的偏振方向调节显示角度的过程中,对于液晶分子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发生漏光,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光线在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上还会发生反射现象。通过与厚度方向的夹角形成锐角,或形成平行关系的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可以改变光线的光路,在膜层内部形成漫反射,可以减少光线在膜层内部发生反射的次数,便于光线的出射,增加膜层的出光量,进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提高显示面板在各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封装层400为透明材料层。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效果设置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其中,目标显示效果包括目标显示角度及对应的目标显示亮度。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角度确定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角度关系,接触面与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对于光线的扩散能力越强,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越大。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角度确定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折射率。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目标显示亮度确定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各接触面的面积,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的面积越大,可以垂直出射的光线量越多,正视角的显示亮度越高,显示面板的正视角的显示效果越好;与厚度方向的夹角形成锐角,或形成平行关系的面积越大,可以发生扩散的光线越多,大角度显示视角的显示亮度越高,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的增强效果越好。
封装层400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光线通过封装层400出射的过程中,会先后经过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交界处发生折射,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实现发散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改变折射层的形状,使得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还可以减少光线在封装层400内部的反射次数,便于光线在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处出射,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从而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在各视角下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封装层400包括至少一个高折射层500和至少一个低折射层600,高折射层500设置于低折射层600与发光层300之间,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大于低折射层600的折射率。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包括多个高折射结构510,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镂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4所示,在如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高折射层500包括高折射结构510。
发光层300内的发光器件发出光线,通过像素界定层200内的镂空结构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出射,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覆盖像素界定层200上的镂空结构,可以使光线全部经过高折射结构510,在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处发生折射后,再从低折射层600的表面出射,可以提高高折射层500对于光线的吸收能力,提高封装层400对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的调节能力,进一步扩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
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可以增加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在两个高折射结构510之间,至少可以产生两个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与厚度方向平行的接触面,从而可以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扩散能力,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高折射结构510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超出像素界定层200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
通过设置高折射结构510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超出像素界定层200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可以便于在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形成锐角夹角,或使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从而可以为光线提供折射的初始倾角,可以减少镂空对折射面的限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扩散能力,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镂空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无法包围镂空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的情况下,镂空结构内同时设置有高折射结构510和低折射层600,光线在镂空结构内会发生折射,使得部分光线入射到镂空结构的侧壁,造成光线损耗,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量,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设置高折射结构51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镂空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防止光线在镂空结构内会发生折射,减少光线的损耗,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结构510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其中,第一结构部设置于镂空内,第二结构部设置于第一结构部远离衬底层100的一侧;第二结构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具有坡度角,坡度角为直角或锐角。
如图3所示,高折射结构510包括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虚线表示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的交界面。
示例性的,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可以为折射率相同的材料形成的,也可以为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光线在不同折射率形成的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的交界面可以发生折射,可以进一步改变光线的光路,便于扩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在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为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像素界定层200的形状确定第一结构部511和第二结构部512的折射率。
通过将第一结构部511设置于镂空内,可以减少镂空结构内发生折射的光线量,从而可以减少镂空结构侧壁的光线射入量,提高第二结构部512的光线射入量,通过设置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的侧面具有坡度角,可以在光线经过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的情况下,提供初始倾角,便于增大光线的出射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具有坡度角的侧面可以为发生折射的光线提供初始倾角,扩大光线的出射角度。为保证大视角下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均一性,需要增大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具有坡度角的侧面的表面积,增大侧面的光线入射量,从而可以提高大视角下的显示面板的出光量,提高显示画面的均一性。通过相较于直角,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可以便于显示面板的减薄,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为多边形的情况下,第二结构部512的至少两个侧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相等。
在第二结构部512的至少两个侧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相等的情况下,可以便于在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的一侧形成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表面,使得光线可以垂直出射于第二结构部512,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正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的侧面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大于靠近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的侧面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大于靠近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可以形成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积小于靠近衬底层100一侧的表面积的上窄下宽结构。相较于上宽下窄的结构,在第二结构部512与低折射层6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上,可能会发生光线向衬底层100一侧偏折的情况,造成光线的损耗,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量,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
通过第二结构部512厚度方向上的侧面远离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大于靠近衬底层100一侧的坡度角,可以减少向衬底层100一侧偏折的光线量,降低光线在封装层400内部的损耗量,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第一结构部511出射的光线可以完全进入第二结构部512,避免光线在第一结构部511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导致部分光线向像素界定层200的镂空结构的侧壁入射,从而可以降低光线的损耗量,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的均一性,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不同的高折射结构510相接触,可能导致光线发生进一步的折射,影响光线的出射,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可以使得各高折射结构510相互独立,可以使得第一结构部511出射的光线可以完全进入与其相连接的第二结构部512,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一侧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结构部511靠近衬底层100一侧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结构部511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第二结构部512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的情况下,会导致部分光线在第一结构部511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导致部分光线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差值较小,导致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出光量较小,影响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影响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通过设置第二结构部512远离衬底层100一侧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结构部511靠近衬底层100一侧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可以保证第一结构部511内的光线完全入射至第二结构部512,可以提高第二结构部512与低折射层6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上的出光量,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光线出射量,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阳极层;阴极层,发光层300设置于阳极层与阴极层之间;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阴极层700,阳极层800和驱动基板900,其中,高折射层500设置于低折射层600与发光层300之间,驱动基板900包括多个驱动晶体管910,驱动晶体管910包括漏极911,源极912,有源层913和栅极914。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与阳极层800中的电极直接接触的位置发光强度较高,未与电极直接接触的位置发光强度较低。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全部入射到高折射层500,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可以避免同一高折射层500中相邻的高折射结构510之间相接触,可以使得各高折射结构510相互独立,可以避免光线在各高折射结构510之间再次发生折射,影响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通过设置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中的各发光器件的发光量最大,进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大部分光线可以入射至高折射层500,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光线出射量,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可以使得发光层300中各发光器件内的光线完全入射至高折射层500,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光线出射量,可以使得高折射层500中的各高折射结构510相互独立,可以避免光线在各高折射结构510之间再次发生折射,影响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通过设置发光层3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可以充分发光,提高发光层300的利用率和发光效率,提高显示面板在大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远离衬底层100一侧发出的平行于厚度方向的光线,垂直入射到高折射层500,并在高折射层50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表面垂直出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在正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表面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与阳极层800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可以使得发光层300发出的垂直入射到高折射层500的光线,可以全部垂直出射,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在正视角下的显示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封装层400还包括辅助折射层,辅助折射层设置于高折射层500与发光层300之间,辅助折射层与高折射层5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辅助折射层的折射率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不同。
示例性的,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辅助折射层520和低折射层600。
示例性的,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可以小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可以发出出射角度不同的光线,光线可以通过辅助折射层520入射高折射层500,形成一次折射,或,光线可以通过高折射层500入射辅助折射层520,再经过辅助折射层520入射高折射层500,形成二次折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线发生一次折射的情况下,光线可以根据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之间的折射率,确定光路相对于法线的移动方向,通过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提供折射面的初始倾角,使得通过低折射层600的光线的光路相对于发光层300中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的光路,进一步发生聚拢或扩散。在光线发生二次折射的情况下,光线在两个接触面上分别发生一次靠近法线方向的折射和一次远离法线方向的折射。
通过将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高折射层500与发光层300之间,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可以在光线到达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前,对光线的出射角度进行进一步调节,可以避免光线在经过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后,向靠近衬底层100的一侧偏折,从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量,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平行于厚度方向的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发光层300中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位于法线靠近衬底层100的一侧,折射后的光线均会向远离衬底层100的一侧偏折。因此,通过设置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量,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大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
示例性的,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光路图。如图7所示,提供第五光线L5在如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内的封装层400内部形成的光路,其中,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大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发光层300的发光器件发出第五光线L5,第五光线L5经过辅助折射层520到达与高折射层5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五光线L5的折射方向向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靠近,到达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另一个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五光线L5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到达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五光线L5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出射角度增大。发光层300的发光器件发出第六光线L6,第六光线L6经过辅助折射层520到达与高折射层500的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第六光线L6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到达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垂直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在接触面上发生折射,第六光线L6的折射方向与垂直于接触面的法线方向相远离,出射角度增大。
通过设置辅助折射层520的折射率大于高折射层500的折射率,可以在光线在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前,增大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
示例性的,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与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重合。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
示例性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发光层300与高折射层500之间,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辅助折射层520入射到高折射层500,使得光线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上发生一次折射,从而可以调节光线在低折射层600的入射角度。
示例性的,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发光层300与高折射层500之间,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一部分光线通过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出射,另一部分光线通过辅助折射层520与低折射层600的接触面出射,可以便于通过调节辅助折射层520、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折射率,调节显示面板的出射光线的显示角度,从而可以实现部分光线聚拢,部分光线扩散的显示效果,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避免发光层300中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之间串扰,形成色偏,进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示例性的,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发光层300与高折射层500之间,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高折射层500内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高折射层500内部,不与发光层300直接相接触,可以使得进入辅助折射层520内部的光线均可以发生二次折射,提高发生二次折射的光线量,进一步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调节能力,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辅助折射层520设置于发光层300与高折射层500之间,辅助折射层520的一端与像素界定层200相接触。辅助折射层520的一端与像素界定层200相接触,可以使得无法通过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直接出射的部分光线,在辅助折射层520与像素界定层200的接触面发生反射,改变光线的光路,从而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量,提高光线的出射量,可以通过调节辅助折射层520与像素界定层200的位置关系,调节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对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角度进行亮度增强,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在衬底层100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光线能够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可以增加部分光线的折射次数,增强封装层400对于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调节能力,从而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角度,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折射层5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高折射层500的厚度。
示例性的,辅助折射层520的厚度可以大于高折射层500的厚度,可以增大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的面积,增加光线在封装层400内部的折射次数,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调节能力。
通过设置辅助折射层5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高折射层500的厚度,可以使得入射到辅助折射层520的光线,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折射,从而可以增加光线在封装层400内部的折射次数,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调节能力,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折射层520靠近衬底层100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远离衬底层100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辅助折射层520靠近衬底层100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远离衬底层100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提高辅助折射层520内的光线入射量,使得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辅助折射层520入射到高折射层500,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上发生一次折射,从而可以调节光线在低折射层600的入射角度,提高封装层400对光线的出射角度的调节能力,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靠近衬底层100的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靠近衬底层100的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靠近衬底层100的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辅助折射层520靠近衬底层100的一端在衬底层100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使得发光层300中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通过辅助折射层520入射到高折射层500,使得光线在辅助折射层520与高折射层500的接触面上发生一次折射,从而可以调节光线在低折射层600的入射角度,增大显示面板的显示视角,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曲面上至少两点的连线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层100,像素界定层200,发光层300,封装层400包括高折射层500和低折射层600,其中,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接触面为曲面,曲面上存在A点和B点,且A点与B点的连线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通过设置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曲面上至少两点的连线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可以使得光线可以通过高折射层500与低折射层600的曲面接触面均匀发散,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封装层400还包括至少两个无机层,至少一个高折射层500和至少一个低折射层600设置于两个无机层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器件直接处于水氧环境中,会造成发光器件的腐蚀,影响发光器件的性能,缩短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将至少一个高折射层500和至少一个低折射层600设置于两个无机层之间,可以通过无机层隔绝外部的水氧环境,避免发光器件直接处于水氧环境中,从而可以延长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高折射层500包括有机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材料的硬度较高,通过设置有机高折射层500可以有效保护发光层内的发光器件,减少外部冲击对发光器件造成的损害,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安全性能,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低折射层600包括有机材料。
通过设置有机低折射层600可以有效保护发光层内的发光器件,减少外部冲击对发光器件造成的损害,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安全性能,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的显示面板。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0。
封装层400中设置有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光线通过封装层400出射的过程中,会先后经过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在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交界处发生折射,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以实现发散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改变折射层的形状,使得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的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可以进一步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还可以减少光线在封装层400内部的反射次数,便于光线在与厚度方向形成夹角,或,平行于厚度方向的接触面处出射,可以减少光线的损耗,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可显示角度,提高显示面板在各视角下的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效果,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智能穿戴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智能手表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层;
像素界定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镂空,所述镂空内设置有发光层;
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两个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层,至少两个所述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包括至少一个高折射层和至少一个低折射层,所述高折射层设置于所述低折射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射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层包括多个高折射结构,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镂空;和/或,
至少两个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之间无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超出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
和/或,
所述高折射结构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镂空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其中,所述第一结构部设置于所述镂空内,所述第二结构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结构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具有坡度角,所述坡度角为直角或锐角;
和/或,
所述第二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表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为多边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结构部的至少两个侧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相等;
和/或,
所述第二结构部厚度方向上的侧面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的坡度角大于靠近所述衬底层一侧的坡度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第一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结构部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部远离所述衬底层一侧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结构部靠近所述衬底层一侧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阳极层;
阴极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阳极层与所述阴极层之间;
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或,
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所述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层垂直于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或,所述高折射层与厚度方向垂直的至少一个表面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阳极层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还包括辅助折射层,所述辅助折射层设置于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发光层之间,所述辅助折射层与所述高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和/或,至少一个接触面与厚度方向平行;
所述辅助折射层的折射率与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折射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高折射层的折射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辅助折射层在所述衬底层上的正投影的边缘;
和/或,
所述辅助折射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高折射层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包围所述辅助折射层远离所述衬底层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
和/或,
所述高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辅助折射层靠近所述衬底层的一端在所述衬底层上正投影的边缘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层与所述低折射层的至少一个接触面为曲面,所述曲面上至少两点的连线与厚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层还包括至少两个无机层,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层和至少一个所述低折射层设置于两个所述无机层之间;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高折射层包括有机材料;
和/或,
至少一个所述低折射层包括有机材料。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673386.1A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5977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386.1A CN116597742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73386.1A CN116597742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7742A true CN116597742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9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73386.1A Pending CN116597742A (zh) 2023-06-07 2023-06-0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77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454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214528B2 (ja) 自動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RU263808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стереоскопическог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CN107238974A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9061932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KR20150026044A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CN11319315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2093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WO200815587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187536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717765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9852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
US20150146132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1196901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004702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50123345A (ko) 광학기재,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장치
US20040114066A1 (en) Optical element, planar lighting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CN1165977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06116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5407544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21184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H0854517A (ja) 導光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4540314U (zh) 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应用其的Mini LED背光模组
CN220326165U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