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5238B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5238B
CN116595238B CN202310868716.2A CN202310868716A CN116595238B CN 116595238 B CN116595238 B CN 116595238B CN 202310868716 A CN202310868716 A CN 202310868716A CN 116595238 B CN116595238 B CN 1165952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file
files
user file
user f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687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5238A (zh
Inventor
杨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tu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t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u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t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687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52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5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5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5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5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3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3Details of arch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6File or folder operations, e.g. details of user interfa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file systems
    • G06F16/164File meta data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63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using personal physical data of the operator, e.g. finger prints, retinal images, voice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9/0091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safes, strong-rooms, vault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户档案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本发明在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入库时通过依据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及入库,实现了人事档案的关联归档入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出库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人事档案调阅出库管理时通过将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查阅者通过扫描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获得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由此确定是否需要调阅指定用户档案,当需要调阅时发出调阅指令,实现了基于调阅需求明确化的人事档案精准调阅,大大减少了无效调阅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档案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才管理的主要信息源,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管理好人事档案,对人才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包括归档入库管理、调阅出库管理、盘点核实管理等,其中归档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调阅出库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重心,这两方面的管理效果直接决定了人事档案的管理质量。然而目前人力资源档案馆在进行人事档案归档入库管理和调阅出库管理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人事档案的主体是用户,其相对其他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来说,类别属性没有那么强烈,这使得目前人力资源档案馆在进行人事档案归档入库时基于是按照档案的形成时间进行入库,这种归档入库方式使得相邻存放区域的档案之间缺乏关联性,当查阅者需要调阅多个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档案时就会给档案的出库造成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档案的查找时长,降低了档案的出库效率,不利于档案的及时出库。
2、目前人力资源档案馆在进行档案调阅出库管理时一般是采取调阅信息登记的方式,具体是由查阅者填写需要调阅的用户档案信息,然后由档案管理者根据登记的信息进行档案调阅出库,这种调阅出库方式只适用于对需要调阅的用户档案信息了解清晰全面的情况,当查阅者对需要调阅的用户档案信息了解比较模糊片面时给档案管理者传达的调阅需求是不明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调阅出来的档案不符合查阅者的调阅需求,无形之中增大了无效调阅的发生率,导致调阅效果不佳,实用价值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包括:(1)用户档案属性信息提取:统计当前待入库的用户档案数量,并将各用户档案按照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此同时提取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
(2)用户档案关联集合构成:基于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
(3)用户档案归档入库:按照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划定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进而设置各用户档案对应的入库档案柜编号,由此将各用户档案的纸质材料存放在相应的档案柜中。
(4)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生成:将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将其存储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
(5)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查阅者通过登录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调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利用系统自带的RFID扫描阅读器对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进行扫描,进而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若有效,则由RFID扫描阅读器显示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反之则由查阅者重新进行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调取。
(6)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发出:查阅者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阅,当需要调阅时发出调阅指令。
(7)指定用户档案出库:档案管理者在接收到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时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入库档案柜编号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自动开启档案柜,完成指定用户档案出库。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属性、教育属性和工作属性,其中身份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和籍贯,所述籍贯由各级行政区划构成,教育属性包括各级学历及其对应的毕业院校,工作属性为工作单位。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具体参见下述步骤:(21)按照各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依次提取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
(22)从各用户档案的身份属性中提取籍贯,并从籍贯中提取各级行政区划,进而 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进行 对比,计算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身份关联度,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的身 份关联度,其中i表示为用户档案编号,j表示为其他用户档案编号,且j的约束 条件为表示为第d级行政区划的比例因子,d表示为行政区划级 别编号,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 区划的相似度。
(23)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教育属性与其他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教育关联度,式中分别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第f级学历 对应的学历相似度、第f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相似度,其中f表示为学历级别编号,表示为第f级学历对应的权重系数。
(24)从各用户档案的工作属性中提取工作单位,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工作 单位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进行对比,若工作单位对比一致,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 为,反之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为,由此将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相 似度作为工作关联度,记为
(25)将导入属性关联度模型,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 度,e表示为自然常数。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的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 第d级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表示为参考相隔距离,R1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 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致,R2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 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名称不一致。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的获取方式为从各用户 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级学历,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各级学历与其他用户档 案的各级学历进行对比,若某级学历对比一致,则将取值为,反之则将取 值为
从各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进而将目标用户 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与其他用户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进行匹配,若 某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匹配成功,则将取值为,反之则将取值为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对应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首位的用户档案,记为首位用户档案,进而将首位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用户档案,作为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二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次位的用户档案,记为次位用户档案,进而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剔除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得到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此时将次位用户档案与其他有效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作为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三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继续提取用户档案,直至提取到排在末位的用户档案,并按照第二步继续进行关联用户档案集合构成,直至构成末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的具体识别方式为:记录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间和扫描时间,并据此获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
将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与预设的有效调取时长进行对比,若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小于或等于有效调取时长,则判断当前扫描有效,反之则判断当前扫描失效。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对应的实现过程为: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向周围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当捕捉到人脸图像时将捕捉的人脸图像与人脸信息库中档案管理者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
在一些可独立实施的设计方案中,还包括(8)用户档案动态归档:当某用户档案的某项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进行用户档案属性信息完善,并基于该用户档案完善后的属性信息重新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和入库存放,与此同时重新生成该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入库时通过依据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及入库,实现了人事档案的关联归档入库,有效避免了传统以档案形成时间为入库依据造成的相邻存放区域档案之间缺乏关联性的问题,这种归档入库方式在当查阅者需要调阅多个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档案时有利于减少档案的查找时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出库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的查阅体验感。
2.本发明在进行人事档案调阅出库管理时通过将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将其存储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查阅者利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获得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由此确定是否需要调阅指定用户档案,当需要调阅时发出用户档案调阅指令,实现了在运用RFID技术情况下基于调阅需求明确化的人事档案精准调阅,提高了调阅出来的档案与调阅需求的匹配度,大大减少了无效调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本发明在进行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时通过记录标签码调取时长,进而判断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是否有效,在判断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失效时RFID扫描阅读器无法显示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由此通过设定用户档案标签码的时效有力保障了用户档案属性信息的显示安全。
4.本发明在当用户档案的某项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通过对用户档案属性信息进行完善,由此重新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和入库存放,同时重新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实现了用户档案的动态灵活性归档,大大避免了在用户档案属性信息变更的情况下还采用之前的属性信息给档案调阅出库造成的困难,最大限度节省用户档案调阅出库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档案管理水平。
5.本发明在进行指定用户档案出库时通过在各档案柜上设置摄像仪,并事先存储档案管理者的人脸图像,从而在确定需要调阅的用户档案时启动相应档案柜上的摄像仪进行人脸图像捕捉匹配比对,进而根据匹配结果实现档案柜的自动开启,一方面由于只启动相应档案柜上的摄像仪,不开启其他档案柜上的摄像仪,大大避免了档案误出库的出现,最大化地保障了档案出库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通过将摄像仪的人脸图像匹配结果与档案柜的开启相联动,很大程度规避了非档案管理者拿走档案的情况,从而强化了档案的出库安全。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实施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包括:(1)用户档案属性信息提取:统计当前待入库的用户档案数量,并将各用户档案按照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此同时提取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其中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属性、教育属性和工作属性,其中身份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和籍贯,所述籍贯由各级行政区划构成,教育属性包括各级学历及其对应的毕业院校,工作属性为工作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籍贯由各级行政区划构成,示例性的,籍贯由省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划和区级/县级行政区划构成。
再次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各级学历包括但不限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2)用户档案关联集合构成:基于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
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具体参见下述步骤:(21)按照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依次提取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用户档案依次编号为1,2,3,4,5,6,7,8,9,10,此时按照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首先提取编号为1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并依次将1与2、1与3,1与4,1与5,1与6,1与7,1与8,1与9,1与10进行属性关联度解析,解析完成之后提取编号为2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并依次将2与3、2与4,2与5,2与6,2与7,2与8,2与9,2与10进行属性关联度解析,由此类推直至解析到9与10的属性关联度。
(22)从各用户档案的身份属性中提取籍贯,并从籍贯中提取各级行政区划,进而 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进行 对比,计算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身份关联度,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 的身份关联度,其中i表示为用户档案编号,,j表示为其他用户档案编号,且j的 约束条件为表示为第d级行政区划的比例因子,d表示为行政区 划级别编号,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 行政区划的相似度。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的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表 示为参考相隔距离,R1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 名称一致,R2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名称不一 致,e表示为自然常数。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中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可以在行政地图上获取。
应用于上述实施例,若某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区划名称不一致,则从行政地图上定位提取出相应用户档案及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进而取省级行政区划轮廓的中心点作为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由此获取该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该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
(23)从各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级学历,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 各级学历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各级学历进行对比,若某级学历对比一致,则将学历相似度记 为,反之则将学历相似度记为,并在此基础上从各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 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与此同时将目标用户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与其他用户 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进行匹配,若某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匹配成功,则将毕 业院校相似度记为,反之则将毕业院校相似度记为,此时利用公式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教育关联度,式中分别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第f级学历 对应的学历相似度、第f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相似度,其中f表示为学历级别编号,的取值为的取值为表示为第f级学历对应 的权重系数。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
(24)从各用户档案的工作属性中提取工作单位,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工作 单位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进行对比,若工作单位对比一致,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 为,反之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为,由此将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相 似度作为工作关联度,记为,其中
(25)将导入属性关联度模型,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
在更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对应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首位的用户档案,记为首位用户档案,进而将首位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用户档案,作为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二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次位的用户档案,记为次位用户档案,进而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剔除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得到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此时将次位用户档案与其他有效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作为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三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继续提取用户档案,直至提取到排在末位的用户档案,并按照第二步继续进行关联用户档案集合构成,直至构成末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3)用户档案归档入库:按照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划定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进而设置各用户档案对应的入库档案柜编号,由此将各用户档案的纸质材料存放在相应的档案柜中。
在上述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按照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划定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可以依据用户档案关联集合中存在的用户档案数量,并尽量留存富余量,使得入库的档案柜区域中存在的档案柜数量满足用户档案关联集合中存在的用户档案数量。
本发明在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入库时通过依据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及入库,实现了人事档案的关联归档入库,有效避免了传统以档案形成时间为入库依据造成的相邻存放区域档案之间缺乏关联性的问题,这种归档入库方式在当查阅者需要调阅多个具有一定关联性的档案时有利于减少档案的查找时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出库效率,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的查阅体验感。
(4)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生成:将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将其存储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
(5)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参见图2所示,查阅者通过登录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选择一个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作为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进而调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由查阅者利用系统自带的RFID扫描阅读器对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进行扫描,进而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若有效,则由RFID扫描阅读器显示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反之表明当前调用的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失效,此时需要由查阅者重新登录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重新进行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调取。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的具体识别方式为:记录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间和扫描时间,并将扫描时间与调取时间相减,获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
将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与预设的有效调取时长进行对比,若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小于或等于有效调取时长,则判断当前扫描有效,反之则判断当前扫描失效。
本发明在进行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时通过记录标签码调取时长,进而判断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是否有效,在判断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失效时RFID扫描阅读器无法显示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由此通过设定用户档案标签码的时效有力保障了用户档案属性信息的显示安全。
(6)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发出:查阅者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阅,当需要调阅时发出调阅指令。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上述中调阅指令的发出可以通过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点击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下方的调阅按键发出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
(7)指定用户档案出库:档案管理者在接收到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时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入库档案柜编号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自动开启档案柜,完成指定用户档案出库。
上述中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对应的实现过程为: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向周围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当捕捉到人脸图像时将捕捉的人脸图像与人脸信息库中档案管理者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
本发明在进行指定用户档案出库时通过在各档案柜上设置摄像仪,并事先存储档案管理者的人脸图像,从而在确定需要调阅的用户档案时启动相应档案柜上的摄像仪进行人脸图像捕捉匹配比对,当捕捉的人脸图像属于档案管理者时才进行档案柜自动开启,一方面由于只启动相应档案柜上的摄像仪,不开启其他档案柜上的摄像仪,即便是档案管理者出现在其他档案柜周围,也不会存在其他档案柜自动开启的情况,大大避免了档案误出库的出现,最大化地保障了档案出库的准确度,另一方面通过将摄像仪的人脸图像匹配结果与档案柜的开启相联动,很大程度规避了非档案管理者拿走档案的情况,从而强化了档案的出库安全。
本发明在进行人事档案调阅出库管理时通过将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将其存储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查阅者利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获得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由此确定是否需要调阅指定用户档案,当需要调阅时发出用户档案调阅指令,实现了在运用RFID技术情况下基于调阅需求明确化的人事档案精准调阅,提高了调阅出来的档案与调阅需求的匹配度,大大减少了无效调阅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8)用户档案动态归档:当某用户档案的某项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进行用户档案属性信息完善,并基于该用户档案完善后的属性信息重新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和入库存放,与此同时重新生成该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
本发明在当用户档案的某项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通过对用户档案属性信息进行完善,由此重新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和入库存放,同时重新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实现了用户档案的动态灵活性归档,大大避免了在用户档案属性信息变更的情况下还采用之前的属性信息给档案调阅出库造成的困难,最大限度节省用户档案调阅出库时长,有利于提升用户档案管理水平。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发明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用户档案属性信息提取:统计当前待入库的用户档案数量,并将各用户档案按照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与此同时提取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
(2)用户档案关联集合构成:基于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并据此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
所述解析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具体参见下述步骤:
(21)按照各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依次提取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
其中,用户档案依次编号为1,2,3,4,5,6,7,8,9,10,此时按照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首先提取编号为1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并依次将1与2、1与3,1与4,1与5,1与6,1与7,1与8,1与9,1与10进行属性关联度解析,解析完成之后提取编号为2的用户档案作为目标用户档案,并依次将2与3、2与4,2与5,2与6,2与7,2与8,2与9,2与10进行属性关联度解析,由此类推直至解析到9与10的属性关联度;
(22)从各用户档案的身份属性信息中提取籍贯,并从籍贯中提取各级行政区划,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各级行政区划进行对比,计算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身份关联度,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的身份关联度,其中i表示为用户档案编号/>,j表示为其他用户档案编号,且j的约束条件为/>,/>表示为第d级行政区划的比例因子,d表示为行政区划级别编号,/>,/>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的相似度;
所述的计算表达式为/>,式中/>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表示为参考相隔距离,R1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名称一致,R2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第d级行政区划名称不一致;
其中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在行政地图上获取;若某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区划名称不一致,则从行政地图上定位提取出相应用户档案及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进而取省级行政区划轮廓的中心点作为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由此获取该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象征点之间的距离,作为该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籍贯中省级行政区划的相隔距离;
(23)从各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级学历,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各级学历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各级学历进行对比,若某级学历对比一致,则将学历相似度记为,反之则将学历相似度记为/>,并在此基础上从各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信息中提取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与此同时将目标用户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与其他用户档案中各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进行匹配,若某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匹配成功,则将毕业院校相似度记为/>,反之则将毕业院校相似度记为/>,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教育属性与其他用户档案的教育属性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教育关联度/>,式中/>、/>分别表示为第i用户档案与第j其他用户档案对应第f级学历对应的学历相似度、第f级学历对应的毕业院校相似度,其中f表示为学历级别编号,/>,/>表示为第f级学历对应的权重系数;/>的取值为/>或/>的取值为/>或/>,/>,/>
(24)从各用户档案的工作属性中提取工作单位,进而将目标用户档案对应的工作单位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进行对比,若工作单位对比一致,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为,反之则将工作单位相似度记为/>,由此将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工作单位相似度作为工作关联度,记为/>,其中/>
(25)将、/>和/>导入属性关联度模型,计算出各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e表示为自然常数;
(3)用户档案归档入库:按照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划定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进而设置各用户档案对应的入库档案柜编号,由此将各用户档案的纸质材料存放在相应的档案柜中;
(4)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生成:将各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生成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将其存储在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上;
(5)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扫描:查阅者通过登录用户档案服务管理系统调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并利用系统自带的RFID扫描阅读器对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进行扫描,进而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若有效,则由RFID扫描阅读器显示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反之则由查阅者重新进行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调取;
(6)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发出:查阅者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调阅,当需要调阅时发出调阅指令;
(7)指定用户档案出库:档案管理者在接收到指定用户档案调阅指令时基于指定用户档案的入库档案柜编号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当匹配成功时自动开启档案柜,完成指定用户档案出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身份属性、教育属性和工作属性,其中身份属性包括姓名、性别和籍贯,所述籍贯由各级行政区划构成,教育属性包括各级学历及其对应的毕业院校,工作属性为工作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用户档案构成用户档案关联集合对应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首位的用户档案,记为首位用户档案,进而将首位用户档案与其他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用户档案,作为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二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提取排在次位的用户档案,记为次位用户档案,进而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用户档案中剔除首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得到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此时将次位用户档案与其他有效用户档案的属性关联度与设定的属性关联度阈值进行对比,由此从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中筛选出大于或等于属性关联度阈值的其他有效用户档案,作为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构成次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第三步、基于用户档案的编号顺序继续提取用户档案,直至提取到排在末位的用户档案,并按照第二步继续进行关联用户档案集合构成,直至构成末位用户档案对应的关联用户档案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扫描是否有效的具体识别方式为:
记录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间和扫描时间,并据此获取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
将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与预设的有效调取时长进行对比,若指定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的调取时长小于或等于有效调取时长,则判断当前扫描有效,反之则判断当前扫描失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进行周围区域的人脸图像采集匹配对应的实现过程为:启动相应档案柜的摄像仪向周围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当捕捉到人脸图像时将捕捉的人脸图像与人脸信息库中档案管理人的人脸图像进行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8)用户档案动态归档:当某用户档案的某项属性信息发生变更时进行用户档案属性信息完善,并基于该用户档案完善后的属性信息重新进行用户档案入库档案柜区域划定和入库存放,与此同时重新生成该用户档案显示标签码。
CN202310868716.2A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Active CN1165952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8716.2A CN116595238B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68716.2A CN116595238B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5238A CN116595238A (zh) 2023-08-15
CN116595238B true CN116595238B (zh) 2023-09-19

Family

ID=87608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68716.2A Active CN116595238B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523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5831A1 (fr) * 2005-05-27 2006-11-30 Thomas Henry Dispositifs et procedes permettant a un utilisateur de gerer une pluralite d'objets et notamment de documents papier
CN104361111A (zh) * 2014-11-28 2015-02-18 青岛大学 一种档案自动编研方法
CN204557517U (zh) * 2012-05-29 2015-08-12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档案自动管理系统
CN108830355A (zh) * 2018-06-29 2018-11-16 郑州中博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档案管理方法
CN112990853A (zh) * 2021-02-25 2021-06-18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化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CN113902421A (zh) * 2021-11-01 2022-01-07 重庆市镜中缘档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档案分类管理系统
CN113986821A (zh) * 2021-10-12 2022-01-28 北京新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签的档案文件管理方法
CN114201658A (zh) * 2022-02-16 2022-03-18 广东图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档案快速检索方法
CN114548336A (zh) * 2022-02-25 2022-05-27 魏见黎 一种档案柜、集中档案管理终端以及档案管理系统
CN115422385A (zh) * 2022-09-07 2022-12-02 武汉盟诚图文数字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4756B2 (en) * 2014-03-28 2019-08-27 Vayavya Labs Private.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stomizing archive of a device driver generator tool for a use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25831A1 (fr) * 2005-05-27 2006-11-30 Thomas Henry Dispositifs et procedes permettant a un utilisateur de gerer une pluralite d'objets et notamment de documents papier
CN204557517U (zh) * 2012-05-29 2015-08-12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档案自动管理系统
CN104361111A (zh) * 2014-11-28 2015-02-18 青岛大学 一种档案自动编研方法
CN108830355A (zh) * 2018-06-29 2018-11-16 郑州中博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档案管理方法
CN112990853A (zh) * 2021-02-25 2021-06-18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智能化人事档案管理方法
CN113986821A (zh) * 2021-10-12 2022-01-28 北京新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签的档案文件管理方法
CN113902421A (zh) * 2021-11-01 2022-01-07 重庆市镜中缘档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档案分类管理系统
CN114201658A (zh) * 2022-02-16 2022-03-18 广东图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档案快速检索方法
CN114548336A (zh) * 2022-02-25 2022-05-27 魏见黎 一种档案柜、集中档案管理终端以及档案管理系统
CN115422385A (zh) * 2022-09-07 2022-12-02 武汉盟诚图文数字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部人事档案存储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RFID技术的房地产档案管理;王大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第26期);第144-146页 *
基于大数据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与监管机制;戴玲;彭长根;;档案与建设(第06期);全文 *
基于属性关联的人事档案数据智能分类方法;周毛;甘肃科技纵横;第4-6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5238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4727B (zh) 自助电子政务处理方法
US9753951B1 (en) Presenting image search results
CN103530652B (zh) 一种基于人脸聚类的视频编目方法、检索方法及其系统
US7684651B2 (en) Image-based face search
EP2618289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corporate automatic face recognition in digital image collections
CN111444793A (zh) 基于ocr的票据识别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3824053A (zh) 一种人脸图像的性别标注方法及人脸性别检测方法
CN105373978A (zh) 基于ocr的人工评判试卷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682309A (zh) 一种基于模板学习的人脸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11860523B (zh) 一种声像档案的智能著录系统与方法
CN109299324B (zh) 一种标签式视频文件的检索方法
CN111723256A (zh) 一种基于信息资源库的政务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及其系统
CN108280389A (zh) 医疗票据icr识别系统及其医疗票据识别方法
CN116595238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用户档案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CN116343210B (zh) 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1815108A (zh) 一种电网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审批单的评价方法
CN104978623A (zh) 个人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CN114840748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22645A (zh) 一种面试管理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3972009A (zh) 一种基于临床检验医学大数据的医学检验咨询系统
CN111640491A (zh) 一种医学检测单据自助上传和信息管理的系统及方法
Kleber et al. Matching table structures of historical register books using association graphs
CN111597385B (zh) 基于人像识别的视频档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7195860B (zh) 智能巡检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Muhammad et al. A generic face detection algorithm in electronic attendance system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