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90800B -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90800B
CN116590800B CN202310582785.7A CN202310582785A CN116590800B CN 116590800 B CN116590800 B CN 116590800B CN 202310582785 A CN202310582785 A CN 202310582785A CN 116590800 B CN116590800 B CN 116590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fixed pipe
cylinder
pip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827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90800A (zh
Inventor
程璐
韦蕊
华雪娇
蔡雪峰
孙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LV Chemical Fiber Proces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LV Chemical Fiber Proces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LV Chemical Fiber Proces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LV Chemical Fiber Proces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827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90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90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0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90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90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4Dry spinning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涉及氨纶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甬道本体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套设在甬道本体外壁上,并且甬道本体外壁和密封筒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通过连通孔与甬道本体内部连通。甬道本体内部的含DMAC废气出现逸散的情况时,会逸散到密封腔内部,密封腔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重新进入甬道本体内部,而且能够将泄压时逸出的含DMAC废气,重新送入甬道本体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氨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背景技术
氨纶生产过程中废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MAC的无组织挥发。在干法纺丝工艺过程中,纺丝原液经过计量泵由喷丝板向下喷出,原液中的DMAC在高温甬道内快速挥发,并由SM风机带走回收,聚合物继续向下经过卷绕机缠绕成丝饼。
目前,申请号为201811033582.8的中国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风管装置风管装置,包括上设T型送风机的控制电机箱、设于所述T型送风机底部出口两侧的自动恒压器和送风阀、固定连接于所述T型送风机下方的倒U型送风管道,虽然可以将剩余风力和温度再次利用,节能环保,但是由于纺丝甬道的不完全密封性,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溶剂DMAC会逸散到空气中,以及甬道风管上呼吸阀排放的含DMAC废气,会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并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纺丝甬道的不完全密封性,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溶剂DMAC会逸散到空气中,以及甬道风管上呼吸阀排放的含DMAC废气,会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并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其包括甬道本体和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套设在甬道本体外壁上,并且甬道本体外壁和密封筒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通过连通孔与甬道本体内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管、第二固定管、第三固定管、第一活动筒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管一端,第一固定管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一端,第二固定管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管,第一固定管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活动筒,第一活动筒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一端,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内端壁,所述第一活动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管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回流组件,所述回流组件包括第四固定管、第五固定管、第二活动筒、第二弹簧和第六固定管,所述第四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第四固定管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第五固定管通过第六固定管连通密封腔,第五固定管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筒,第二活动筒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一端,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内端壁,所述第二活动筒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五固定管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流组件还包括第七固定管、第八固定管、第九固定管、第三活动筒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七固定管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第七固定管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第八固定管固定连接第九固定管一端,第八固定管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活动筒,第三活动筒固定连接第三弹簧一端,第三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内端壁,第三活动筒上设置有第三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八固定管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环。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缸筒、第一活塞头、电动伸缩杆、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伸缩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第一活塞头滑动连接缸筒内壁;缸筒连接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一端,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连接伸缩件,伸缩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动筒和第一固定管内端壁,第二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筒,第一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内端壁,第三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活动筒,第二伸缩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内端壁。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件包括固定筒、第二活塞头和活动杆,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内端壁,固定筒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第二活塞头固定连接活动杆一端,活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筒,并且第一连接管远离缸筒一端连接固定筒。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容纳筒、风机、第二容纳筒和气压表,所述第一容纳筒一侧连接第三固定管,第三固定管上设置有控制阀,第一容纳筒上设置有气压表,第一容纳筒连接风机一端,风机另一端第二容纳筒一侧,第二容纳筒另一侧连接第九固定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甬道本体内部的含DMAC废气出现逸散的情况时,会逸散到密封腔内部,密封腔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重新进入甬道本体内部,而且能够将泄压时逸出的含DMAC废气,重新送入甬道本体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甬道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泄压组件、回流组件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固定筒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动伸缩杆伸长时泄压组件、回流组件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电动伸缩杆收缩时泄压组件、回流组件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甬道本体1,密封组件2,密封筒21,密封腔22,连通孔23,泄压组件3,第一固定管31,第一固定环301,第二固定管32,第三固定管33,控制阀331,第一活动筒34,第一通孔341,第一弹簧35,回流组件4,第四固定管41,第二固定环401,第三固定环402,第五固定管42,第二活动筒43,第二通孔431,第二弹簧44,第六固定管45,第七固定管46,第八固定管47,第九固定管48,第三活动筒49,第三通孔491,第三弹簧410,控制组件5,缸筒51,第一活塞头52,电动伸缩杆53,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第三连接管56,伸缩件57,固定筒571,第二活塞头572,活动杆573,第一伸缩杆58,第二伸缩杆59,驱动组件6,第一容纳筒61,风机62,第二容纳筒63,气压表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包括甬道本体1和密封组件2,所述密封组件1包括密封筒21,所述密封筒21套设在甬道本体1外壁上,并且甬道本体1外壁和密封筒2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22,所述密封腔22通过连通孔23与甬道本体1内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挥发的含DMAC废气在甬道本体1内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密封筒21设置在甬道本体1外壁上,甬道本体1内部的含DMAC废气出现逸散的情况时,会逸散到密封腔22内部,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能够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实施例2
参照图3~6,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和图3,还包括泄压组件3,所述泄压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管31、第二固定管32、第三固定管33、第一活动筒34和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固定管31一端,第一固定管3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一端,第二固定管3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管33,第一固定管3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活动筒34,第一活动筒34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5一端,第一弹簧35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所述第一活动筒3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4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甬道本体1内部气压力过大时,甬道本体1内部气体推动第一活动筒34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活动筒34克服第一弹簧35的弹力,第一活动筒34上的第一通孔341移动到第二固定管32的位置时,第一固定管3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然后进入第三固定管33中,进行泄压。
所述第一固定管3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30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固定环301能够对第一活动筒3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第一弹簧35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活动筒34向图3中的左侧过度移动。
参照图3,还包括回流组件4,所述回流组件4包括第四固定管41、第五固定管42、第二活动筒43、第二弹簧44和第六固定管45,所述第四固定管41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第四固定管4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第五固定管42通过第六固定管45连通密封腔22,第五固定管42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筒43,第二活动筒43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4一端,第二弹簧44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内端壁,所述第二活动筒4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3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能够进入第四固定管41中,然后通过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第二固定管32中气体压力过大时,气压推动第二活动筒43向图3中的上方移动,此时第二活动筒43克服第二弹簧44的弹力,第二通孔431移动到第六固定管45的位置后,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431进入第六固定管45,然后进入密封腔22内部。通过回流组件4能够使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通过第四固定管41、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
所述第五固定管42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40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固定环401能够对第二活动筒43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第二弹簧44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活动筒43向图3中的下方过度移动。
参照图3和图6,所述回流组件4还包括第七固定管46、第八固定管47、第九固定管48、第三活动筒49和第三弹簧410,所述第七固定管46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第七固定管46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第八固定管47固定连接第九固定管48一端,第八固定管47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活动筒49,第三活动筒49固定连接第三弹簧410一端,第三弹簧410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内端壁,第三活动筒49上设置有第三通孔49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往第九固定管48内部泵入气体,第九固定管48中气体进入第八固定管47中,在气压作用下,气体推动第三活动筒49向图3中的上方移动,此时第三活动筒49克服第三弹簧410的弹力,第三通孔491移动到第七固定管46的位置时,第八固定管47中的气体通过第三通孔491进入第七固定管46中,然后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气体通过第四固定管41、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此时在气压作用下第一活动筒34位于图6中的位置,此时气体无法从第二固定管32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一固定管31中。
所述第八固定管47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环402。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固定环402能够对第三活动筒49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在第三弹簧410弹力的作用下,第三活动筒49向图3中的下方过度移动。
参照图3至图6,还包括控制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缸筒51、第一活塞头52、电动伸缩杆53、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第三连接管56、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所述电动伸缩杆53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52,第一活塞头52滑动连接缸筒51内壁;
缸筒51连接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一端,第一连接管54另一端连接伸缩件57,伸缩件57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动筒34和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第二连接管55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58,第一伸缩杆58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筒43,第一伸缩杆58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内端壁,第三连接管56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59,第二伸缩杆59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活动筒49,第二伸缩杆59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内端壁。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电动伸缩杆53伸长时,参照图5中位置,电动伸缩杆53推动第一活塞头52向图5中的上方移动,第一活塞头52压缩缸筒51内的气体,将气体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压入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中,此时伸缩件57收缩时,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伸长。伸缩件57收缩时,带动第一活动筒34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活动筒34克服第一弹簧35的弹力,第一活动筒34上的第一通孔341移动到第二固定管32的位置时,第一固定管3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然后进入第三固定管33中,能够对甬道本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主动持续泄压,防止其压力过大。
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伸长时,将第二活动筒43和第三活动筒49向图3中的下方推动,此时第二活动筒43的位置被固定,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此时第三活动筒49的位置被固定,第七固定管46中的气体不能通过三活动筒49上的第三通孔491进入第九固定管48中,防止第九固定管48内部的气体逆行。
控制电动伸缩杆53收缩时,参照图6中位置,电动伸缩杆53推动第一活塞头52向图6中的下方移动,第一活塞头52上缸筒51内的气压减少,通过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作用于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上,此时伸缩件57伸长,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收缩。
伸缩件57伸长时,推动第一活动筒34移动到图6中的位置,对第一活动筒34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一固定管31中。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收缩时,第一伸缩杆58带动第二活动筒43移动到图6中的位置,此时第二活动筒43上的第二通孔431移动到第六固定管45的位置后,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431进入第六固定管45,然后进入密封腔22内部。通过回流组件4能够使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通过第四固定管41、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同时第二伸缩杆59带动第三活动筒49移动到图6中位置,第三通孔491移动到第七固定管46的位置,第八固定管47中的气体通过第三通孔491进入第七固定管46中,然后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气体通过第四固定管41、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
参照图4,所述伸缩件57包括固定筒571、第二活塞头572和活动杆573,所述固定筒57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固定筒571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572,第二活塞头572固定连接活动杆573一端,活动杆573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筒34,并且第一连接管54远离缸筒51一端连接固定筒571。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气体通过第一连接管54进入固定筒571时,气压推动第二活塞头572向图4中的右侧移动,此时第二活塞头572带动活动杆573往固定筒571内部收缩,此时伸缩件57整体长度变短。通过第一连接管54抽取固定筒571内部气体时,此时第二活塞头572带动活动杆573伸出固定筒571,伸缩件57整体长度变长。
参照图7,还包括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容纳筒61、风机62、第二容纳筒63和气压表64,所述第一容纳筒61一侧连接第三固定管33,第三固定管33上设置有控制阀331,第一容纳筒61上设置有气压表64,第一容纳筒61连接风机62一端,风机62另一端第二容纳筒63一侧,第二容纳筒63另一侧连接第九固定管48。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阀331打开时,第三固定管33保持通畅,第三固定管33内部含DMAC废气,进入第一容纳筒61进行暂时收集,当气压表64大于预定的气压值时,关闭控制阀331,封闭第三固定管33,启动风机62,将第一容纳筒61内部内部含DMAC废气,吹入第二容纳筒63,然后气体进入第九固定管48中。
工作时,被动泄压状态时,打开控制阀331,第三固定管33保持通畅,将电动伸缩杆53伸缩控制在图3中的位置,此时在第一弹簧35、第二弹簧44和第三弹簧410弹力作用下,第一活动筒34、第二活动筒43和第三活动筒49位于图6中初始位置。甬道本体1内部含DMAC废气的气压力过大时,甬道本体1内部气体推动第一活动筒34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第一活动筒34上的第一通孔341移动到第二固定管32的位置时,第一固定管3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会进入第四固定管41、第七固定管46和第二固定管32中,气体进入第七固定管46中后,此时第七固定管46中的气体不能推动第三活动筒49移动,第七固定管46中的气体不能通过三活动筒49上的第三通孔491进入第九固定管48中,第二固定管32中进入第三固定管33中,进入第一容纳筒61进行暂时收集,防止泄压的含DMAC废气逸散到外界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能够对甬道本体1内部含DMAC废气进行暂时存储和收集。
进入第四固定管41中气体通过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可以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第二固定管32中气体压力过大时,气压推动第二活动筒43向图3中的上方移动,此时第二活动筒43克服第二弹簧44的弹力,第二通孔431移动到第六固定管45的位置后,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431进入第六固定管45,然后进入密封腔22内部。通过回流组件4能够使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通过第四固定管41、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能够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主动泄压状态时,打开控制阀331,第三固定管33保持通畅,启动风机62,将第一容纳筒61内部内部含DMAC废气,吹入第二容纳筒63,然后气体进入第九固定管48中,能够对甬道本体1内部的气体进行主动持续泄压,防止其压力过大。
然后控制电动伸缩杆53伸长到图5中位置,电动伸缩杆53推动第一活塞头52向图5中的上方移动,第一活塞头52压缩缸筒51内的气体,将气体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压入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中,此时伸缩件57收缩时,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伸长。伸缩件57收缩时,带动第一活动筒34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此时第一活动筒34克服第一弹簧35的弹力,第一活动筒34上的第一通孔341移动到第二固定管32的位置时,第一固定管31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二固定管32中,然后进入第三固定管33中,第三固定管33内部含DMAC废气,进入第一容纳筒61进行暂时收集,同时,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伸长时,将第二活动筒43和第三活动筒49向图3中的下方推动,此时第二活动筒43的位置被固定,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二通孔431和第六固定管45重新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此时第三活动筒49的位置被固定,第七固定管46中的气体不能通过三活动筒49上的第三通孔491进入第九固定管48中,防止第九固定管48内部的气体逆行。
第一容纳筒61上的当气压表64大于预定的气压值时,关闭控制阀331,封闭第三固定管33,控制控制电动伸缩杆53收缩,参照图6中位置,电动伸缩杆53推动第一活塞头52向图6中的下方移动,第一活塞头52上缸筒51内的气压减少,通过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作用于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上,此时伸缩件57伸长,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收缩。
伸缩件57伸长时,推动第一活动筒34移动到图6中的位置,对第一活动筒34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二固定管32中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一通孔341进入第一固定管31中。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收缩时,第一伸缩杆58带动第二活动筒43移动到图6中的位置,此时第二活动筒43上的第二通孔431移动到第六固定管45的位置,启动风机62,将第一容纳筒61内部内部含DMAC废气,吹入第二容纳筒63,然后气体通过第九固定管48、第八固定管47、第二固定管32进入第四固定管41中,第四固定管41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通孔431进入第六固定管45,然后进入密封腔22内部,密封腔22内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23重新进入甬道本体1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能够将泄压时逸出的止含DMAC废气,重新送入甬道本体1内部,通过SM风机带走回收,防止含DMAC废气逸散到空气中,避免含DMAC废气在车间换气系统的带动下快速进入车间及周边厂区,对员工身体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Claims (4)

1.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甬道本体(1);
密封组件(2),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密封筒(21),所述密封筒(21)套设在甬道本体(1)外壁上,并且甬道本体(1)外壁和密封筒(21)内壁之间形成密封腔(22),所述密封腔(22)通过连通孔(23)与甬道本体(1)内部连通;
泄压组件(3),所述泄压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管(31)、第二固定管(32)、第三固定管(33)、第一活动筒(34)和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固定管(31)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一端,第二固定管(3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管(33),第一固定管(3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活动筒(34),第一活动筒(34)固定连接第一弹簧(35)一端,第一弹簧(35)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所述第一活动筒(3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41);
回流组件(4),所述回流组件(4)包括第四固定管(41)、第五固定管(42)、第二活动筒(43)、第二弹簧(44)、第六固定管(45)、第七固定管(46)、第八固定管(47)、第九固定管(48)、第三活动筒(49)和第三弹簧(410),所述第四固定管(41)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第四固定管(41)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第五固定管(42)通过第六固定管(45)连通密封腔(22),第五固定管(42)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动筒(43),第二活动筒(43)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4)一端,第二弹簧(44)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内端壁,所述第二活动筒(4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31);所述第七固定管(46)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管(32),第七固定管(46)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第八固定管(47)固定连接第九固定管(48)一端,第八固定管(47)内壁滑动连接第三活动筒(49),第三活动筒(49)固定连接第三弹簧(410)一端,第三弹簧(410)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内端壁,第三活动筒(49)上设置有第三通孔(491);
控制组件(5),所述控制组件(5)包括缸筒(51)、第一活塞头(52)、电动伸缩杆(53)、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第三连接管(56)、伸缩件(57)、第一伸缩杆(58)和第二伸缩杆(59),所述电动伸缩杆(53)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塞头(52),第一活塞头(52)滑动连接缸筒(51)内壁;
缸筒(51)连接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管(54)、第二连接管(55)和第三连接管(56)一端,第一连接管(54)另一端连接伸缩件(57),伸缩件(57)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动筒(34)和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第二连接管(55)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58),第一伸缩杆(58)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活动筒(43),第一伸缩杆(58)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五固定管(42)内端壁,第三连接管(56)另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59),第二伸缩杆(59)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活动筒(49),第二伸缩杆(59)另一端固定连接第八固定管(47)内端壁;
所述伸缩件(57)包括固定筒(571)、第二活塞头(572)和活动杆(573),所述固定筒(57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管(31)内端壁,固定筒(571)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活塞头(572),第二活塞头(572)固定连接活动杆(573)一端,活动杆(573)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筒(34),并且第一连接管(54)远离缸筒(51)一端连接固定筒(571);
驱动组件(6),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容纳筒(61)、风机(62)、第二容纳筒(63)和气压表(64),所述第一容纳筒(61)一侧连接第三固定管(33),第三固定管(33)上设置有控制阀(331),第一容纳筒(61)上设置有气压表(64),第一容纳筒(61)连接风机(62)一端,风机(62)另一端第二容纳筒(63)一侧,第二容纳筒(63)另一侧连接第九固定管(4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31)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环(3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固定管(42)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环(40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固定管(47)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固定环(402)。
CN202310582785.7A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Active CN116590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2785.7A CN116590800B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82785.7A CN116590800B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0800A CN116590800A (zh) 2023-08-15
CN116590800B true CN116590800B (zh) 2023-11-14

Family

ID=8761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82785.7A Active CN116590800B (zh) 2023-05-23 2023-05-23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9080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68482A (de) * 1967-05-01 1969-02-15 Inventa Ag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von Luftwirbelbildung im Spinnschacht
CN101235550A (zh) * 2008-02-01 2008-08-06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48头方形纺丝甬道
CN201424524Y (zh) * 2009-04-13 2010-03-17 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甬道热风真空集管压力系统
CN101851792A (zh) * 2010-06-25 2010-10-06 浙江四海氨纶纤维有限公司 氨纶纺丝甬道氮气补加装置及其工艺
CN203440514U (zh) * 2013-08-14 2014-02-19 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纤维纺制固化区的溶剂回收装置
CN206902300U (zh) * 2017-05-07 2018-01-19 光山县群力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环吹风纺丝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68482A (de) * 1967-05-01 1969-02-15 Inventa Ag 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von Luftwirbelbildung im Spinnschacht
CN101235550A (zh) * 2008-02-01 2008-08-06 江阴中绿化纤工艺技术有限公司 48头方形纺丝甬道
CN201424524Y (zh) * 2009-04-13 2010-03-17 杭州舒尔姿氨纶有限公司 自动调节甬道热风真空集管压力系统
CN101851792A (zh) * 2010-06-25 2010-10-06 浙江四海氨纶纤维有限公司 氨纶纺丝甬道氮气补加装置及其工艺
CN203440514U (zh) * 2013-08-14 2014-02-19 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纤维纺制固化区的溶剂回收装置
CN206902300U (zh) * 2017-05-07 2018-01-19 光山县群力化纤有限公司 一种环吹风纺丝冷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90800A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90800B (zh) 一种氨纶纺丝甬道泄压系统
CN103453166A (zh) 机车风源系统过滤器用气控排水阀
CN116937360A (zh) 一种智能式无功补偿配电箱
CN107588185B (zh) 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润滑油供给装置
CN213744229U (zh) 一种密封液压油缸
CN215949758U (zh) 一种智能控制的充气泵
CN212250681U (zh) 一种单活塞蓄能式液压驱动缸装置
CN209651630U (zh) 一种用于收放卷设备的机械胀轴
CN208536025U (zh) 移动式快速排烟装置
CN219419465U (zh) 一种注液机构
CN212960103U (zh) 一种自锁式智能燃气阀门结构
CN208416845U (zh) 两级压缩机及具有该两级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CN108679033A (zh) 一种气动控制元件
CN206054272U (zh) 一种卸压空载启动汽车空压机
CN203571150U (zh) 机车风源系统过滤器用气控排水阀
CN219655227U (zh) 一种电动缸输出端用维护装置
CN214331051U (zh) 一种新型弹簧复位气动执行器气缸
CN214037818U (zh) 一种储罐容积稳压控制装置
CN214344651U (zh) 一种医药用快速过滤活性炭柱
CN211179181U (zh) 一种空气采集设备
CN216518468U (zh) 一种气体压缩装置
CN117095910A (zh) 一种配电房变压器非电气量保护装置
CN104329237B (zh) 大型储能高真空维持泵
CN219410038U (zh) 一种用于纺纱的纱管自动收集装置
CN220049597U (zh) 一种新型自动吸绵笛管翻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