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3986A -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3986A
CN116583986A CN202280008125.1A CN202280008125A CN116583986A CN 116583986 A CN116583986 A CN 116583986A CN 202280008125 A CN202280008125 A CN 202280008125A CN 116583986 A CN116583986 A CN 1165839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egion
secondary battery
predetermined distance
soft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812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圣伦
吴世橒
金佑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200004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099905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22/00020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49867A1/ko
Publication of CN116583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39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容纳电极组件的外部中,沿着电极组件的外周形成密封部,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距在软包中形成的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Description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1月0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1-0002203和于2022年01月0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22-0000415的优先权的权益,前述专利申请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可重复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制造方法可以分为圆柱型二次电池、棱柱型二次电池和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软包型二次电池通过将电极组件容纳在软包型片材中然后密封该片材来制造。当与其它类型的二次电池相比时,软包型二次电池具有简单的结构和高的单位体积的容量,因此广泛用于车辆电池或储能装置中。
更详细地,在软包型二次电池中,在软包型片材中形成凹入的形状的杯部之后,将电极组件容纳在杯部中,并且折叠软包型片材使得软包型片材的一个区域覆盖电极组件。然后,形成密封电极的外围的密封部以制造软包型二次电池。
软包型二次电池设置有突出的电极引线以与外部组件电连接。这里,形成密封部以覆盖电极引线。然而,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电极引线周围产生裂纹的问题。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平面图。
参照图1,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二次电池1中,电极组件20容纳在软包30中,并且密封部30a形成在电极组件20的周围。
电极组件20的外围的未形成密封部30a的区域形成有折叠部F,构成软包30的片材在该折叠部F处被折叠。根据现有技术,由于在折叠部F上未形成密封部,因此,构成软包的片材不与折叠部F接合,而是与折叠部F接触。
然而,由于构成软包的片材不与折叠部F接合,所以当密封部30a弯曲时,应力集中于折叠部F的邻近密封部30a的区域,从而引起形成有折叠部F的软包的破坏(例如,裂纹)。
特别地,该问题经常发生在形成以覆盖折叠部F处的电极引线20a和20b的密封部附近(见图1的附图标记A)。例如,在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的情况下,堆叠有多个软包型二次电池,并且从软包型二次电池向外延伸的电极引线被收集以被焊接以形成一束电极引线。由此,可以形成一束电极引线,并且可以组装多个二次电池的组以制造电池模块或电池组。然而,在组装过程中,电极引线会相对于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向上或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力会集中于折叠部F的位于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20a和20b的密封部附近(见图1的附图标记A)的部分,由此,会发生密封部被尖锐地(sharply)折叠的现象。因此,如果密封部被弯曲超过预定角度,则存在应力集中并引起软包破裂(包括内部铝破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软包的折叠部F的邻近覆盖电极引线的密封部的区域损坏或破裂的问题。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软包型外部,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以容纳电极组件的杯部(P);以及电极引线,电极引线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并且从外部的外周向外突出,其中,沿着电极组件的外周在外部上形成密封部,电极引线包括从外部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第一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之内的区域上。
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以分别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左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和距杯部(P)的外周的右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电极引线可以包括从外部的下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密封部可以包括形成为覆盖第二电极引线的第二密封部,并且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以分别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左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和距杯部(P)的外周的右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这里,预定距离可以是5mm。
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具有直线形状。
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具有直线形状和弯曲形状。
当从电极组件观察时,弯曲形状可以形成为凹陷形。
当从电极组件观察时,弯曲形状可以形成为凸起形。
软包型外部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软包型外部中,可以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折叠部,使得当第一区域相对于第二区域折叠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彼此面对,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被设置为邻近折叠部的一端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被设置为邻近折叠部的一端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这里,预定距离可以是5mm。
密封部还可以包括形成为连接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
第三密封部的上端可以与第一密封部连接,并且第三密封部的下端可以与第二密封部连接。
第三密封部可以在电极组件的厚度(t)的方向上弯曲。
上角落部和下角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可以具有倒圆的形状。
第一密封部可以包括: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 1),在该正常引线密封区域上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方的区域,以覆盖第一电极引线;以及附加密封区域(S2),在该附加密封区域上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
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 1)和附加密封区域(S2)对于各个段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封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制备电极组件和软包型外部的工序,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并且在软包型外部中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的杯部(P);将电极组件容纳在杯部中的工序;折叠外部的工序,使得外部的一个区域和另一区域彼此面对;设置从外部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和从外部的下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的工序;在外部上形成第一密封部以覆盖第一电极引线的工序;以及在外部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以覆盖第二电极引线的工序,其中,在形成第一密封部的工序中,第一密封部的一端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在形成第二密封部的工序中,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可以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形成第一密封部的工序可以包括两阶段密封工序,包括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附加密封工序。
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可以是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方的区域,使得第一区域的软包和第二区域的软包覆盖第一电极引线以形成正常引线密封区域的工序(S 1),附加引线密封工序可以是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使得第一区域的软包和第二区域的软包彼此接合以形成附加密封区域的工序(S2)。
在形成第一密封部的工序中,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 1)和附加密封区域(S2)对于各个段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封厚度。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沿着电极组件的外周形成的第三密封部以连接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工序。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解决软包的折叠部F的邻近覆盖电极引线的密封部的区域损坏或破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形成在软包型二次电池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当沿着图2的线C-C截取时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垂直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现场在软包型二次电池中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示出通过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附加密封工序形成第一密封部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软包型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软包型二次电池中形成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当沿着图2的线C-C截取时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垂直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第一密封部的构造的放大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在软包型二次电池中形成的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2、图3和图7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10(下文称为“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的电极组件100;以及软包型外部(下文称为“外部”)200,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以容纳电极组件100的杯部P。
如图3中所示,外部200可以包括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这里,在外部200中,折叠部F形成在第一区域210与第二区域220之间的边界处,使得当第一区域210相对于第二区域220折叠时,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彼此面对。这可以理解为第二区域220在折叠部F处相对于第一区域210折叠。虽然图3示出了杯部P形成在设置在外部200的下侧的第二区域220中的状态,但是与此不同,杯部P可以形成在设置在上侧的第一区域210中,或者杯部P可以形成在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两者中。在图2中,作为在外部200中形成的杯部P的外周的边界L以虚线示出。
随后,参照图2和图7,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还包括电极引线310和320,电极引线310和320电连接至电极组件100并且从外部200的外周向外突出。
这里,电极引线310和320可以包括从外部200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310和从外部200的下外周向外突出并且具有与第一电极引线不同的极性的第二电极引线320。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中,第一电极引线310和第二电极引线320可以沿相反的方向突出(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沿相反的方向突出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第一电极引线和第二电极引线沿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情况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
参照图2和图7,密封部400可以沿着电极组件100的外周在外部200上形成。密封部400可以通过将外部200的第一区域210和第二区域220彼此接合来形成。这里,密封部400可以形成在外部200的除了形成有折叠部F的区域之外的围绕电极组件100的外周的区域上。
密封部400可以包括形成为覆盖第一电极引线310的第一密封部410、形成为覆盖第二电极引线320的第二密封部420和形成为将第一密封部410连接至第二密封部420的第三密封部430。参照图7,第三密封部430的上端可以连接至第一密封部410,并且第三密封部430的下端可以连接至第二密封部420。此外,第三密封部430可以形成为面对折叠部F,并且二者之间有电极组件100或杯部P。此外,如下文将描述的,第三密封部430可以晚于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根据需要使用一个密封工具,则可以同时形成第三密封部430、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
参照图2和图7,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10的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或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可以形成为面对折叠部F。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可以形成在距外部200的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420-1可以形成在距外部200的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图2示出了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形成在以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为中心的半径为R的假想圆上的结构。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形成在距外部200的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是指,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形成在该假想圆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如图2和图7中所示,第一密封部410的左端和右端两者都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密封部410的左端和右端两者也都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
具体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以分别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左上角落部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和距杯部P的外周的右上角落部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此外,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可以分别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左下角落部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和距杯部P的外周的右下角落部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预定距离R可以是5mm。如果预定距离R太大,则密封部不能到达软包的破裂区域,如果预定距离R太小,则会不得不密封至过度且不必要的位置。因此,预定距离R可以是5mm。
然而,与此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密封部410的左端和右端中仅设置为邻近折叠部F的一端(即,图7中的邻近折叠部F的左端)可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并且第二成型部420的左端和右端中的仅设置为邻近折叠部F的一端(即,图2和图7中的邻近折叠部F的左端)可以形成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预定距离R也可以是5mm。如果预定距离R太大,则密封部不能到达软包的破裂区域,如果预定距离R太小,则会不得不密封至过度且不必要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密封部410的覆盖第一电极引线310和第二电极引线320的一端可以形成为朝向折叠部F延伸,使得进入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或者可以形成为朝向折叠部F延伸,使得进入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从而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在折叠部或折叠部附近出现裂纹。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端部中的设置为邻近折叠部的一端朝向折叠部向下或向上延伸,因此即使是在根据现有技术制造软包型二次电池时经常出现裂纹的区域(见图1的附图标记A)上也可以防止出现裂纹。
例如,在组装多个二次电池的组以制造电池模块和电池组的过程中,电极引线可以相对于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向上或向下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形成为覆盖电极引线20a和20b的密封部的附近(见图1的附图标记A)的折叠部F被密封,所以不会发生其中折叠部F被尖锐地折叠的现象,从而防止发生由于应力集中引起的软包破裂。也就是说,如果引线未被密封,则引线相对于二次电池的厚度方向向上或向下弯曲,软包的部分A会被尖锐地折叠。然而,如果引线被密封,即使引线弯曲,软包的密封部的部分A也仅为曲线形(即,仅弯曲),而不会尖锐地折叠。因此,可以防止发生软包破裂。
实施例1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密封部410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具有弯曲形状。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密封部420的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的内周也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实施例2
另一方面,如图5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密封部410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具有直线形状。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第二密封部420的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的内周也可以具有直线形状。
实施例3
可替代地,如图6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第一密封部410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可以包括直线和曲线。此外,根据第三实施例,第二密封部420的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的内周也可以包括直线和曲线。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实施例,当从电极组件100观察时,在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的内周上形成的各个曲线可以形成为凹陷形(见图4)。然而,当从电极组件100观察时,该曲线可以形成为凸起形(见图6)。此外,其可以形成为包括凹陷形和凸起形两者。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上角落部510或下角落部5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形成为圆弧形状。参照图8,图8示出了上角落部510形成为圆弧形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即,当上角落部形成为圆弧形状时),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是指,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410-1形成在与具有倒圆的形状的上角落部510隔开预定距离R的假想圆弧Q的范围内的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预定距离R可以是5mm。
即使当下角落部520形成为圆弧形状时,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应用这种方式的分析。此外,此时,与下角落部520的距离预定距离可以是5mm。
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中,第三密封部430可以在电极组件100的厚度t的方向(见图3)上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由第三密封部430占据的体积以改善二次电池的单位体积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组可以包括多个二次电池10。关于二次电池10的内容由上述内容代替。
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参照图2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制备电极组件100和软包型外部200的工序,电极组件100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并且在软包型外部200中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的杯部P;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在杯部P中的工序;折叠外部200,使得外部200的一个区域210和另一区域220彼此面对的工序;设置从外部200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310和从外部200的下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320的工序;以及在外部200上形成第一密封部410以覆盖第一电极引线310,并且在外部200上形成第二密封部420以覆盖第二电极引线320的工序。
这里,在形成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的工序中,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可以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51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并且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可以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下角落部520预定距离R内的区域上。这里,预定距离R可以是5mm。
另外,此时,第一密封部410的一端可以是第一密封部410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设置为邻近折叠部F的一端,并且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可以是第二密封部420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设置为邻近折叠部F的一端。
更具体地,形成第一密封部410的工序可以是以两阶段进行密封的工序。该两阶段密封可以指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附加密封工序。
图8是示出通过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附加密封工序形成第一密封部410的状态的平面图。
参照图8,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可以指通过密封工具密封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工序,使得第一区域210的软包和第二区域220的软包覆盖第一电极引线310。由此,可以形成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
另外,附加密封工序可以指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距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的工序,使得第一区域210的软包和第二区域220的软包彼此接合。由此,可以形成附加引线密封区域S2。在附加密封工序中可以密封与上角落部510隔开预定距离R的假想圆弧Q内部的部分。假想圆弧Q内部的区域可以指相对于假想圆弧Q更靠近上角落部510的软包区域。
第一密封部410通过密封工序可以包括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和附加密封区域S2。
这里,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可以是通过密封工具密封的区域,使得设置在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方的区域覆盖第一电极引线。
附加密封区域S2可以是在距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该区域被密封使得第一区域210的软包和第二区域220的软包彼此接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中,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和附加密封S2的各个段具有不同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对于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和附加密封区域S2中的各个部分具有不同的密封厚度的二次电池。
例如,参照图8,密封厚度在图8的段a-b和段b-c可以不同。段a-b可以表示正常软包-软包密封厚度(基准密封厚度),并且段b-c的厚度可以大于或小于段a-b的厚度。此外,即使在一个段内,密封厚度也可以是恒定的或变化的。也就是说,密封厚度可以在一个段a-b内是恒定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密封厚度可以在段a-b中不断增加或减小。此外,即使在一个段内,密封厚度也可以无规地变化。此外,即使在一个段b-c内也可以应用上述描述。
当以这种不同形式实施密封形式时,由于根据软包的尺寸、形状、类型、材料、厚度等变化的情况来配置用于防止发生软包破裂的最优化的密封部,因此,可以制造对于各个软包类型都最大限度地防止发生软包破裂的优异的二次电池,这是本发明的内在的技术效果。
另外,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的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形成沿着电极组件100的外周形成的第三密封部430,以将第一密封部410连接至第二密封部420的工序。第三密封部430可以在形成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之后形成(然而,如果如上所述使用一个密封工具,则可以同时形成第三密封部430、第一密封部410和第二密封部420)。这里,第三密封部430的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一密封部410,并且第三密封部43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第二密封部420。
尽管已经参照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如下面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附图标记]
10:二次电池
100:电极组件
200:外部
210:第一区域
220:第二区域
300:电极引线
310:第一电极引线
320:第二电极引线
400:密封部
410:第一密封部
410-1:第一密封部的一端
420:第二密封部
420-1:第二密封部(420)的一端
430:第三密封部
510:杯部的外周的上角落部
520:杯部的外周的下角落部
P:杯部
L:杯部的边界
F:折叠部
S1:正常引线密封区域
S2:附加密封区域
Q:与上角落部隔开预定距离的假想圆弧

Claims (25)

1.一种软包型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
软包型的外部,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以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杯部(P);以及
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引线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并且从所述外部的外周向外突出,
其中,沿着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在所述外部上形成密封部,
所述电极引线包括从所述外部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
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第一密封部,并且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之内的区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左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和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右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极引线包括从所述外部的下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
所述密封部包括形成为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第二密封部,并且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左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和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右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是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具有直线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具有弯曲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设置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的区域的内周具有直线形状和弯曲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当从所述电极组件观察时,所述弯曲形状形成为凹陷形。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当从所述电极组件观察时,所述弯曲形状形成为凸起形。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软包型外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在所述软包型外部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边界处形成有折叠部,使得当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折叠时,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彼此面对,
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设置为邻近所述折叠部的一端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并且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左端和右端中的设置为邻近所述折叠部的一端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是5mm。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形成为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第三密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三密封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密封部连接,并且
所述第三密封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密封部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三密封部在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t)的方向上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上角落部和下角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具有倒圆的形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
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在所述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上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所述杯部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方的区域,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以及
附加密封区域(S2),在所述附加密封区域(S2)上通过所述密封工具密封距所述杯部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软包型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和所述附加密封区域(S2)对于各个段具有不同的密封厚度。
19.一种电池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
20.一种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电极组件和软包型的外部的工序,所述电极组件具有电极和隔膜交替设置的结构,并且在软包型的所述外部中形成有具有凹入的形状的杯部(P);
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杯部中的工序;
折叠所述外部的工序,使得所述外部的一个区域和另一区域彼此面对;
设置从所述外部的上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一电极引线和从所述外部的下外周向外突出的第二电极引线的工序;
在所述外部上形成第一密封部以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外部上形成第二密封部以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引线的工序,
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工序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的一端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外周的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工序中,所述第二密封部的一端被密封以形成在距所述杯部(P)的所述外周的下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工序包括两阶段密封工序,所述两阶段密封工序包括正常引线密封工序和附加密封工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常引线密封工序是通过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所述杯部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上方的区域,使得第一区域的软包和第二区域的软包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引线以形成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的工序,并且
所述附加引线密封工序是通过所述密封工具密封设置在距所述杯部的所述外周的所述上角落部预定距离内的区域,使得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软包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软包彼此接合以形成附加密封区域(S2)的工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工序中,所述正常引线密封区域(S1)和所述附加密封区域(S2)的各个段具有不同的密封厚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形成沿着所述电极组件的外周形成的第三密封部以连接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工序。
CN202280008125.1A 2021-01-07 2022-01-06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5839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02203 2021-01-07
KR10-2022-0000415 2022-01-03
KR1020220000415A KR20220099905A (ko) 2021-01-07 2022-01-03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전지 팩 및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PCT/KR2022/000209 WO2022149867A1 (ko) 2021-01-07 2022-01-06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전지 팩 및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3986A true CN116583986A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8125.1A Pending CN116583986A (zh) 2021-01-07 2022-01-06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398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44337B1 (ko) 전극 단자의 고정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배터리 팩 및 자동차
KR101998092B1 (ko) 전지용 가스켓과 격막
US895675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KR102194984B1 (ko) 이차 전지
EP237547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EP2325926A1 (en) Connection tab for connecting battery cells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111989795B (zh) 二次电池壳体和二次电池
US853007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10770956A (zh) 电化学电池单元的堆叠式棱柱形架构
EP2650943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KR102328993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JP7436115B2 (ja) パウチ型二次電池、電池パックおよびパウチ型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EP4037071A1 (en)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KR101520064B1 (ko) 이차전지용 캡 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과 그에 따라 제조된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채용한 이차전지
CN116583986A (zh) 软包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和该软包型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14600303B (zh) 袋型二次电池、电池组及制造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US20230395912A1 (en)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KR20220099905A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전지 팩 및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KR102578784B1 (ko)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및 이차전지
KR101175008B1 (ko) 원통형 이차전지
JP7379713B2 (ja) 電池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19513296U (zh) 圆筒形二次电池
JP7475767B2 (ja) パウチ型二次電池及びその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4503356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EP4307446A1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includ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