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81C -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 Google Patents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81C
CN1165781C CNB008040370A CN00804037A CN1165781C CN 1165781 C CN1165781 C CN 1165781C CN B008040370 A CNB008040370 A CN B008040370A CN 00804037 A CN00804037 A CN 00804037A CN 1165781 C CN1165781 C CN 11657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even surface
prism
protective film
protuberance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040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41216A (zh
Inventor
大西威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ji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uji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ji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ji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41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41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7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1/10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置在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山字形棱柱15连续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出射的、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上的合成树脂制透明保护膜,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面对棱柱15的面上,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24,构成粗糙面24的各凸部24a的顶部由基本包含在同一平面25内的、具有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一定宽度的平坦面或曲率小的凸曲面所构成,以使在保护膜20与棱柱透镜14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凸部24a的平坦面均与多个棱柱15的棱线15a同时接触。因为保护膜20相对棱柱透镜14移动时,保护膜20侧的凸部24a在棱柱15上平滑滑动,所以,不会发生如传统的那样,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的棱线15a被保护膜20侧的粗糙面22(的凸部24a)擦划而缺损的不良情况。

Description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光出射面即棱柱形成面上的合成树脂制透明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尤其涉及至少在其背面形成有由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如图19所示,在荧光管等光源2的前面侧,依次配置合成树脂制的漫散板(漫散膜)3和一片或两片合成树脂制的棱柱透镜4而构成背光部1,在该背光部1的前面侧,配置有具有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显示部6,光源2的光透过漫散板3而发生漫散,透过棱柱透镜4而使向着液晶显示部5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光变平行,以确保正对着液晶显示画面的方向的亮度。符号2a表示收容光源2的盒子,符号1a表示背盖组件。
此外,在棱柱透镜4的棱柱形成面上,放置有保护棱柱透镜4的透明合成树脂制保护膜8。在保护膜8的至少背面侧(面临棱柱透镜4的一侧),形成有由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8a,以便在棱柱透镜4层叠起来的情况下,抑制因棱柱透镜相互贴紧而产生的波纹、棱柱透镜特有的渗斑及闪烁,并缓和光的反转现象(与正对着棱柱透镜的方向的亮度相比,斜向亮度急剧下降的现象)。
但在组装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工序中,由于保护膜8相对棱柱透镜4移动,或因液晶显示装置使用时发生的热量导致保护膜8与棱柱透镜4有伸缩之差,使保护膜8与棱柱透镜4沿图21的左右方向作相对移动时,如图20所示,会在棱柱透镜4的棱柱4a的棱线4b上形成划痕,发生不能获得适当的配光、棱柱透镜4的商品价值下降之类的问题。
发明人对此进行研究后得知,在保护膜8的面临棱柱透镜4的一侧形成有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8a,当保护膜8与棱柱透镜4作相对移动时,如图21所示,保护膜8背面侧的粗糙面8a的凸部9描划棱柱透镜4的棱柱4a的棱线4b,留下划痕5。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伤棱柱透镜的棱柱棱线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是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并且,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其各凸部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凸部的顶部由基本包含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一定宽度的平坦面或曲率小的凸曲面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所述多个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均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作用)放置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保护膜,因为构成保护膜侧粗糙面的多个凸部的顶部平坦面或凸曲面始终与多个棱柱的棱线保持基本接触的形态,所以,当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移动时,保护膜侧的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与棱柱透镜侧的棱柱的棱线滑动接触。即,保护膜(侧的凸部)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滑动。
关于凸部的大小,为了在抑制棱柱透镜相互贴紧时产生的波纹及棱柱透镜特有的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有效,并为了使凸部的图案不显眼,例如凸部的顶部端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时,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长度最好大约不到150μm,而为了使凸部完全难于识别,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长度最好大约不到50μm。此外,如果考虑粗糙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性能,凸部即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大小及形成凸部即圆的间距最好约数μm以上。
在技术方案2中,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褶皱面构成。
(作用)褶皱面构成的粗糙面(凹凸)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是复杂的,但容易对粗糙面(褶皱面)成形用的成形面进行加工,以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褶皱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均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呈基本接触形态。
在技术方案3中,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单纯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几何学形状相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作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正多边形是单纯的形状,容易做成这些形状相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以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均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呈基本接触形态,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成形面的加工也方便。
在技术方案4中,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L字形或コ字形单独相连续,或者,由L字形与矩形或コ字形与矩形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作用)L字形、コ字形及矩形均是单纯的形状,容易做成这些形状单独连续,或者这些形状多种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以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均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呈基本接触形态,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成形面的加工也方便。
在技术方案5中,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以等间距或随机配置将一个至数个单一正方形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多种正方形组合单元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作用)因为由连接一个至数个正方形的多种正方形组合单元形成大小各异的凸部,所以,与用单一正方形形成凸部时相比,在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是有效的,其配置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技术方案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是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并且,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使各凹部周围的凸部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凹部由肉眼不能识别的有一定宽度的孔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延伸成网状的所述凸部端面均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作用)放置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保护膜,因为保护膜侧的连续成网状的凸部端面(孔周边部端面)始终保持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的形态,所以,当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移动时,保护膜侧的凸部端面(孔周边部端面)与棱柱透镜侧的棱柱的棱线滑动接触。即,保护膜侧的凸部(孔周边部)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滑动。
关于凹部(孔)的大小,为了在抑制当棱柱透镜相互贴紧时产生的波纹、棱柱透镜特有的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有效,且不让人注意到凹部(孔)的图案,例如当凹部(孔)为圆形或多边形时,最好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长度约为不到150μm,而要使凹部(孔)完全难于识别,则凹部(孔)即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长度最好约不到50μm。此外,若考虑到粗糙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性,则凹部(孔)即圆(正多边形)的直径(对角线)的长度最好约在数μm以上。
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褶皱复制面构成。
(作用)由褶皱复制面构成的粗糙面(凹凸)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是复杂的形状,但容易成形粗糙面(褶皱复制面)成形用的成形面,以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凹部(孔)周边部的连续成网状的凸部端面均呈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的形态。
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是由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单纯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几何学形状连续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构成的。
(作用)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是单纯的形状,容易做成这些形状相连续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以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各凹部周边部的端面(包围各孔的周边部的端面)均呈与多个棱柱的棱线接触的形态,且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是由L字形或コ字形单独连续、或者L字形与矩形或コ字形与矩形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构成的。
(作用)L字形、コ字形及矩形均是单纯的形状,容易做成这些形状单独连续、或者这些形状数种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以使在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凹部(孔)周边部的端面均呈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的形态,且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是由将单一正方形以一至数个的范围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数种正方形组合单元等间距或随机配置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的。
(作用)因为用一个正方形至数个正方形连接而成的正方形组合单元能形成大小各异的凸部,所以,与用单一正方形形成凸部的场合相比,在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是有效的,其配置自由度也高,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技术方案11涉及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是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并且,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其各凹部周围的凸部大致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凹部由具有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一定宽度的孔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网状延伸的所述凸部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所述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由在其表面连续形成有无数用勺挖基本平坦的平面形成的各种大小的坑状凹部这样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作用)放置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保护膜,因为保护膜侧的网状延伸的凸部的棱线保持始终与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的形态,所以,当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移动时,保护膜侧的网状延伸的凸部的棱线与棱柱透镜侧的棱柱的棱线滑动接触。即,保护膜侧的凸部(孔周边部)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滑动。
坑状凹部(孔)的大小,为了在抑制棱柱透镜彼此贴紧时产生的波纹、棱柱透镜特有的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有效,且使凹部(孔)的图案不显眼,最好使口径不到约150μm,而要完全难于识别坑状凹部(孔),凹部(孔)的口径最好不到约50μm。此外若考虑粗糙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性,由坑状凹部(孔)的口径最好为约数μm以上。
技术方案12是在技术方案11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构成所述坑状凹部的凸部的顶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并将其顶角形成为钝角。
(作用)构成坑状凹部的凸部之顶是圆的,且其顶角是钝角,故当保护膜与棱柱透镜作相对滑动时,提高了其滑动性,且不易损伤棱柱透镜(的棱柱)。
技术方案13是在技术方案1至12的任一项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在膜基材层的平滑面复制形成凸部而形成的规定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或非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作用)例如利用照相凹版印刷用复印辊,可以在膜基材层表面形成构成粗糙面的向上隆起的凸部。因为在膜基材层表面仅形成构成粗糙面的凸部,保护膜翘起等变形的可能性相应就少,保护膜可以相应地形成得较薄。
技术方案14是在技术方案1至13的任一项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在所述保护膜的前侧面,形成有用于与背面侧的粗糙面合作,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或用于将因使用棱柱透镜而变窄的视野扩大一些的光漫散层构成的第二粗糙面,
(作用)形成于保护膜前侧面的第二粗糙面的作用是,为了与形成于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合作,进一步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及为了将因使用棱柱透镜而变窄的视野放大。
此外,该第二粗糙面也具有漫反射外来光的防眩作用。
技术方案15是在技术方案1至14的任一项记载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中,所述保护膜的构成为,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上,一体层叠有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粗糙面的微小凹凸的另一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
(作用)在第一合成树脂层(膜基材层)上一体层叠形成有微小凹凸的另一树脂层,保护膜的强度提高。
在形成为长方形的片基材层上一体层叠形成有微小凹凸的第二树脂层,能形成长方形的保护膜。
尤其是,当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背面侧,一体层叠第二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并在其前面侧,一体层叠第三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构成所述保护膜的情况下,成为三层层叠结构,保护膜的强度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具有应用本发明的保护膜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2所示为棱柱透镜的放大剖视图。图3所示为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图4所示为形成在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凸图形的放大平面图。图5所示为该图形的放大立体图。图6所示为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移动情况的说明图。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该图(a)为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该图(b)为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该图(a)为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该图(b)为该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即保护膜的放大图,该图(a)是该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立体图,该图(b)为该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剖视图。图14所示为该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平面图。图15(a)所示为本发明第9实施例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图15(b)所示为本发明第10实施例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图16所示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图17所示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图18所示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图19所示为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20所示为棱柱上带有划痕的棱柱透镜的立体图。图21所示为说明棱柱上划上划痕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至图6示出收容在液晶显示装置正下方方式的背光部内的保护膜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所示为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2所示为棱柱透镜的放大剖视图,图3所示为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图4所示为保护膜背面所形成的粗糙面的凹凸图形的放大平面图,图5所示为该图形的放大立体图,图6所示为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移动的情况说明图。
在这些图中,液晶显示装置主要由背面侧形状平坦的背光部10、配置在背光部10前面侧、大小与背光部10基本匹配的平坦的液晶显示部30所构成。
在上方开口的盒子11内,按规定间隔并列设有作为光源的荧光管12,在盒子11的开口部分,配置合成树脂制的漫散板13覆盖荧光管12,在漫散板13的上方,配置合成树脂制的棱柱透镜14,在棱柱透镜14之上,放置合成树脂制的透明的透镜保护膜20,并作为背光部10成为一体。
在盒子11的内侧涂有反射涂层,以将荧光管12射出的光引导至漫散板13。漫散板13是使出射光漫散的传统公知的漫散板,来自荧光管12的直射光或被盒子11的内侧面反射后引导至漫散板13的光透过漫散板13,就成为漫散光,基本均匀地被导至棱柱透镜14的整体区域。
棱柱透镜14如图2所示,在透镜前面侧,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15以规定间距相连续,从平坦的透镜背面侧入射的光通过前面侧的棱柱15,控制成对每一棱柱基本平行的光,导至液晶显示部30内的液晶显示元件(未图示)。因此,射向液晶显示部30内的各液晶显示元件的平行光增加,正对着液晶显示部30的显示画面方向的亮度得以提高。
另外,作为棱柱透镜14的具体侧,除了如图2(a)所示,由聚碳酸酯树脂单层构成的之外,也可以如图2(b)所示,在聚酯树脂基材层14A之上,层叠形成有棱柱15的丙烯树脂层14B。
又如图2(a)所示,棱柱透镜由聚碳酸酯树脂单层构成的,形成为例如透镜厚度为230μm,棱柱角度90度,棱柱间距50μm,而如图2(b)所示,在聚酯树脂层14A之上,层叠形成有棱柱15的丙烯树脂层14B的棱柱透镜,形成为例如透镜厚度为145μm,棱柱角度为90度,棱柱间距为31μm的大小。
另一方面,在与棱柱透镜14的棱柱以接触状态放置的保护膜20的前面侧,形成有抑制因层叠的棱柱透镜彼此贴紧引起的波纹、棱柱透镜特有的渗斑、闪烁及缓和光的反转现象用的粗糙面22。所谓光的反转现象,指的是“设置棱柱透镜14,提高液晶显示部30的正对显示画面方向的亮度,使斜对着显示画面方向的亮度极大减弱,因此画面斜向的亮度迅速变暗的现象”,利用保护膜20的粗糙面22,可以缓和该反转现象。此外,该粗糙面22也具有将外来光漫反射的防眩作用。作为粗糙面22,例如如图3(a)所示,由凸部22a和凹部22b构成的褶皱面,及如图3(b)所示,在合成树脂粘结剂中混入圆球状透明合成树脂制微小粒子进行涂布而形成的、由凸部22a和凹部22b构成的凹凸面这样的传统公知的凹凸结构。
此外,在保护膜20的背面侧(正对棱柱透镜14的一侧),形成有与保护膜20前面侧的粗糙面22合作,抑制因层叠的棱柱透镜彼此贴紧引起的波纹、棱柱特有的渗斑及闪烁及减缓光的反转现象用的粗糙面24。
粗糙面24如图3、4、5所示,由在正交的两方向(X、Y方向)分别等间隔配置的正六边形的凸部24a,以及包围该凸部24a的连续的凹部24b构成的,一定几何学形状图形P1所构成。即,图形P1构成为正六边形的各凸部24a周围的凹部24b相互连续而呈延伸成网状的形态,与技术方案3对应。图4中的斜线部分表示凹部24b。
构成粗糙面24的正六边形的各凸部24a的顶部端面包含在同一平面25内(参见图3),形成配置成规定大小和规定间距,在该规定大小和规定间距下,在保护膜20与棱柱透镜14间沿同一平面25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多个凸部24a的端面(正六边形)均呈与多个棱柱15的棱线15a接触的形态。例如,当棱柱透镜14的棱柱间距为31μm时,具有直径32μm的外接圆的正六边形以左右方向及倾斜方向31μm间距(相邻的正六边形的中心是边长31μm正三角形的各顶点位置的形态),配置形成左右方向间距31μm,上下方向间距31√3μm。
因此,当保护膜相对棱柱透镜14移动时,如图6所示,保护膜20侧的多个凸部24a的顶部端面与棱柱透镜14侧的多个棱柱15的棱线15a同时滑动接触,保护膜20(侧的凸部24a)在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上滑动,不会发生保护膜20(侧的凸部24a)与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摩擦而损伤棱柱15(的棱线15a)等的不良情况。
此外,凸部24a的大小(直径32μm)及间距(左右31μm,上下31√3μm)并不受此限,在图形不引人注目且不影响波纹、渗斑及闪烁的抑制和反转现象的缓和作用的范围(例如凸部的大小为数μm至约150μm)内,可以适当调整。
此外,凸部24a(凹部24b)的高度(深度)为7μm,当然对波纹、渗斑及闪烁的抑制有效,因为在保护膜20的正反两个面形成有凹凸(粗糙面22、粗糙面24),所以,其优点是,用手摸时,即使保护膜20沾上了指纹,该指纹也几乎不引人注目。又,凸部24a(凹部24b)的高度(深度)并不限于7μm,可以在对波纹、渗斑及闪烁的抑制和反转现象的缓和作用无影响的范围内作适当调整。
另外,作为保护膜20的具体例,除了如图3(a)所示,用聚碳酸酯树脂单层构成的之外,也可以如图3(b)所示,在聚酯树脂基材层20A的下面侧,一体层叠形成由凸部24a和凹部24b构成的一定几何学形状图形P1的丙烯树脂层20B,而在上面侧,一体层叠形成由凸部22a和凹部22b构成的粗糙面22的丙烯树脂层20C。
又,如图3(b)所示用三层构成时,保护膜的强度提高。此外,因为在较柔软的聚酯树脂基材层20A的表面及背面侧,形成了较硬的丙烯树脂层20B、20C,所以,不易损伤保护膜20的表面。
此外,因为基材层20A的表面及背面侧的第二、第三合成树脂层是用相同的材料(丙烯树脂)构成的,所以,保护膜20不会发生翘起等变形。
另外,图3(a)、(b)对保护膜为单层的情况和三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做成二层结构。
此外,保护膜20也可以如图3(c)所示,在聚酯树脂基材层20A的上面侧,层叠形成有粗糙面22的紫外线硬化丙烯树脂层20D,而在聚酯树脂基材层20A的下面侧,直接形成构成几何学形状图形P1的凸部24a。此外,凸部24a通过使用照相凹版印刷用复印辊,能在聚酯树脂基材层20A的下面侧方便地复制形成凸部24a。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技术方案8对应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保护膜20背面的粗糙面24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1是由正六边形的凸部24a和包围它的连续的凹部24b所构成的,在该第2实施例中,作为凹部的孔24c(用斜线表示)形成为正六边形,凹部(孔)24c的周边部24d分别连续,由凹部(孔)24c与凹部周边部24d构成的蜂窝状几何学形状图形P2构成粗糙面24。即,图形P2构成为正六边形的各凹部24c周围的凸部24d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
并且,图形P2的凹部(孔)24c、凸部(周边部)24d形成与图形P1的凸部24a、凹部24b对应的大小和配置。
凸部(凹部周边部)24d相互连续而形成一个平面,即使保护膜20与棱柱透镜14作相对移动时,也不会损伤棱柱15的棱线15a。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
在上述两个实施例中,保护膜20背面的粗糙面24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1、P2将凸部24a或凹部24c形成为正六边形,但在第3实施例中,保护膜20的粗糙面24由L字形和矩形这样两种凸部24e、24f交替连续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3所构成。符号24g是包围凸部24e、24f的连续的凹部。即,图形P3构成为凸部24e、24f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4对应的实施例。
此外,保护膜20的粗糙面24也可以做成L字形和矩形的凹部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图8所示的符号24e、24f所示区域为凹部,包围24e、24f所示区域的连续的区域(符号24g)由成为凸部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构成,该图形是与技术方案9对应的实施例。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a)为该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b)为该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
该第4实施例具有的特点是,保护膜20背面的粗糙面24由褶皱(皱纹组织)构成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4所构成,褶皱(皱纹组织)的凸部24h的顶部由包含在同一平面25内的平坦面所形成。符号24i是包围凸部24h的连续的凹部。即,图形P4做成褶皱(皱纹组织)的凸部24h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2对应的实施例。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例4中,凸部24h的顶部由包含在同一平面25内的平坦面所形成,但在本实施例中,凸部24h的顶部由基本包含在同一平面25内的曲率小的凸曲面所形成。在图中的凸部24h’比平面25稍向外凸起,这样形成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5(=P4)的凸部24h的顶部的凸曲面的高度与平面25基本对齐即可。
此外,也可以利用将图9、图10所示褶皱的凸部24h和凹部24i的凹凸相反的褶皱复制面,构成如图11所示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6。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a)所示为该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b)所示为该保护膜的放大剖视图。
凹部(孔)24j的周边部24k在相同高度连续形成,由粗糙面24(褶皱复制面)构成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6。即,图形P6做成凸部24j周围的凹部24k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7对应的实施例。
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
在该实施例中,保护膜20的粗糙面24由在X方向长的第一凸部24l和在Y方向长的第二凸部23m分别等间隔配置而形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7所构成。即,图形P7做成长度不同的矩形凸部24l和矩形凸部24m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3对应的实施例。
符号24n是凹部。第一凸部24l形成为长度1mm(1000μm),第二凸部24m形成为长度140μm,因为凸部24l和24m均宽度很窄(20μm),故用肉眼不能识别。
此外,第一、第二凸部24l、24m均形成在X方向有1100μm的间距,在Y方向有100μm的间距,在X方向相邻的第2凸部24m、24m在Y方向重合20μm,而在Y方向相邻的第1凸部24l、24l在X方向重合450μm,呈在保护膜2与棱柱透镜14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保护膜20的多个凸部24l、24m的端面必然与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的棱线15a接触的形态。
另外,为了使肉眼不能识别,凸部24l、24m的宽度最好在50μm以下,若考虑成形性,则最好宽度在10μm以上。
此外,因为凸部24l、24m的宽度窄(50μm以下),肉眼难于识别,所以,凸部24l的长度也可以做成1mm(1000μm)以上。
图13(a)、(b)及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a)所示为该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立体图,(b)所示为该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剖视图,图14所示为保护膜的粗糙面的放大平面图(显微镜照相的复印图)。
该第8实施例所示的保护膜的粗糙面24是由作为凹部的坑相邻并无数连续而成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8所构成的,图形P8做成坑状凹部24p周围的凸部相互连续并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11、12对应的实施例。
即,图13(a)所示为用电子显微镜取得的粗糙面的立体放大相片,如该图所示,粗糙面24的图形P8由通过用勺挖基本平坦的面,并使挖取部分的周边相互重叠,从而无数个大小各异的坑状凹部24p相邻并连续的凹凸所构成的。
此外,各坑状凹部24p的大小,口径约为数μm至150μm,理想的是,最好以凭肉眼图案不显眼、且在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上有效的、口径约数μm至50μm的范围进行分布。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将粗糙面24的平面放大2500倍后示出的图14所示,连续形成有口径约数μm至20μm的坑状凹部24p。在图14中,看上去白色网状的轮廓是画出坑状凹部24p的凸部24q,如箭头1的长度为14.720μm,箭头2的长度为6.795μm……,各坑状凹部的直径以箭头1至9标出实际尺寸。
此外,画出各坑状凹部24p的凸部24q基本沿同一平面延伸成网状,凸部24q的顶部如图13(b)所示,带有圆角,且其顶角θ形成为钝角。因此,保护膜20侧的延伸成网状的凸部24q的带有圆角的棱线始终保持与多个棱柱15的棱线基本接触的形态,所以,当保护膜20相对棱柱透镜14移动时,保护膜20侧的网状延伸的凸部24q与棱柱透镜14侧的棱柱15的棱线滑动接触,保护膜20(侧的凸部24q)在棱柱透镜14(的棱柱15)上平滑滑动而不损伤棱柱15的棱线。
图15(a)、(b)所示为本发明第9、第10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即保护膜的放大平面图。
在图15(a)所示的粗糙面24上形成有几何学形状图形P9,这是将边长约10μm的正方形单元u以1至5个的范围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5种正方形组合单元所构成的凸部24a1至24a5等间距(约40μm)配置而形成的。
在图15(b)所示的粗糙面24上形成有几何学形状图形P10,这是将边长约10μm的正方形单元u以1至5个的范围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5种正方形组合单元所构成的凸部24a1至24a5随机配置而形成的。即,图形P9、P10做成凸部(24a1至24a5)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5对应的
实施例。
在这些第9、第10实施例中,因为是由大小各异的5种凸部24a1至24a5形成粗糙面24,所以,与将凸部形成单一大小时相比,在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上是有效的。此外,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作为粗糙面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9、P10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此外,在所述第9、第10实施例(参照图15)中,对将构成粗糙面24的凸部24a1至24a5用正方形组合单元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用与凸部24a1至24a5对应的孔构成凹部,这些孔等间距或随机配置的结构。这些图形做成凹部周围的凸部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的形态,是与技术方案10对应的实施例。
图16所示为将本发明应用于放置在设有侧光方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棱柱透镜上的保护膜的实施例,是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
在光从侧面入射的平板状导光板44的上方,配置有漫散膜13A,在漫散膜之上,以各棱柱的棱线15a、15b正交的形态配置有两片棱柱透镜14、14,在上侧的棱柱透镜14上,放置有保护膜20,并且作为背光部10成为一体。符号41表示盒子。
在中央平板状的导光板44的左右相对侧面上,设有内装冷阴极管或热阴极管42的剖面U字形的反射器43,光从左右两侧入射导光板44。此外,在导光板44的背面侧,设有反射膜46,以将入射到导光板44的光全部导至漫散膜13A。漫散膜13A与漫散板相比,不同点是其厚度形成得较薄,但使出射光漫散的作用也漫散板13是完全一样的。
两片棱柱透镜14、14配置成棱柱15的棱线15a相互正交,透过棱柱透镜14、14的光变成平行光,被导至液晶显示部的液晶显示元件。
保护膜20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一样,在前面侧形成有粗糙面22,在背面侧形成有粗糙面24,该粗糙面24由正六边形的凸部24a和凹部24b构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1构成。
图17所示也与图16一样,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放置在具有侧光方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棱柱透镜上的保护膜的实施例,是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棱柱透镜14是两片重叠使用的,但在本实施例中,棱柱透镜14是一片,其它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相同,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8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放置在具有侧光方式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内的棱柱透镜导光体上的保护膜的实施例,是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部的整体构成图。
在该实施例中,光仅从导光板44的一个侧面入射,并且在导光板44的前面侧,一体形成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15以规定间距连续的棱柱透镜14。即,导光板44也具有棱柱透镜14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对用这些图形即:凸部(凹部)做成正六边形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1、P2,凸部做成L字形、矩形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3,凸部(凹部)用褶皱形成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P4、P5、P6、P8,以及,将由1至5个正方形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5种凸部24a1至24a5等间距或随机配置的几何学形状图形P9、P10,来构成保护膜20的粗糙面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保护膜20的粗糙面24也可以由使凸部(凹部)为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单纯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的几何学形状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或者,由使L字形、コ字形单独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使L字形与矩形或コ字形与矩形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从以上说明可知,若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则因为保护膜侧的凸部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平滑滑动,所以,即使保护膜与棱柱透镜发生相对移动,也不会如传统的那样,发生棱柱透镜的棱柱棱线被保护膜侧的粗糙面(的凸部)擦划而缺损的不良情况。
若采用技术方案2,因为容易形成作为粗糙面的褶皱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3,因为容易形成作为粗糙面的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4,因为容易形成保护膜的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5,与用单一正方形形成凸部时相比,对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有效,其配置自由度也高,作为粗糙面的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若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因为保护膜侧的网状凸部(凹部周边部)能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平滑滑动,所以,即使保护膜与棱柱透镜发生相对移动,也不会如传统的那样,发生棱柱透镜的棱柱棱线被保护膜侧的粗糙面(的凸部)擦划而缺损的不良情况。
若采用技术方案7,因为容易形成作为粗糙面的褶皱复制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8,因为容易形成作为粗糙面的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9,因为容易形成保护膜的粗糙面即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所以相应地可以提供价廉的保护膜,进而能提供使用该保护膜的价廉的装置。
若采用技术方案10,与用单一正方形形成凸部时相比,在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方面有效,其配置的自由度也高,作为粗糙面的凹凸部(几何学形状图形)成形用的成形面的加工也容易。
若采用技术方案11涉及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因为保护膜侧的网状凸部(凹部周边部)能在棱柱透镜的棱柱上平滑滑动,所以,即使保护膜与棱柱透镜发生相对移动,也不会如传统的那样,发生棱柱透镜的棱柱的棱线被保护膜侧的粗糙面(的凸部)擦划而缺损的不良情况。
若采用技术方案12,因为保护膜侧的网状凸部(凹部周边部)顶端部带有圆角,且其顶角为钝角,所以,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相对滑动性良好,相应地,不易损伤棱柱的棱线。
若采用技术方案13,因为保护膜不易变形,且能形成得较薄,故其商品价值高。
若采用技术方案14,能可靠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且因为还具有防眩作用和光漫散作用,故可获得适当的配光。
若采用技术方案15,因为是合成树脂的层叠结构,故强度也优秀。
此外,保护膜可以形成为长方形,将其切断,就可以大量获得规定大小的保护膜,所以,适合保护膜的批量生产。
尤其是,作为层叠在基材层表面和背面侧的合成树脂层的构成材料,当使用比基材层构成材料硬度高的材料时,保护膜的表面就不易损伤。
此外,当层叠在基材层表面和背面两侧的合成树脂用相同材料构成时,保护膜也不会发生翘曲。

Claims (19)

1.一种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其各凸部周围的凹部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凸部的顶部由基本包含在同一平面内的、具有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一定宽度的平坦面或曲率小的凸曲面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所述多个凸部的平坦面或凸曲面均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褶皱面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将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单纯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几何学形状相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L字形或コ字形单独相连续,或者,由L字形与矩形或コ字形与矩形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凸部由以等间距或随机配置将一个至数个单一正方形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多种正方形组合单元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6.一种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使各凹部周围的凸部基本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凹部由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有一定宽度的孔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延伸成网状的所述凸部端面均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褶皱复制面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由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单纯多边形的一种或多种几何学形状连续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由L字形或コ字形单独连续、或者L字形与矩形或コ字形与矩形交替连续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凹部即孔由将单一正方形以一至数个的范围连接而成的大小各异的数种正方形组合单元等间距或随机配置而成的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11.一种放置在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的棱柱上的合成树脂制棱柱透镜用保护膜,所述棱柱透镜将从侧面或背面入射的光从以规定间距连续设有剖面为山字形的棱柱的前面侧的棱柱形成面射出,在所述保护膜的至少背面,形成有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其特征在于,形成在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的构成为,其各凹部周围的凸部基本在同一平面内相互连续延伸成网状,且所述各凹部由具有肉眼不能识别程度的一定宽度的孔所构成,在所述保护膜与棱柱透镜的沿所述同一平面的二维方向任何相对位置,延伸成网状的所述凸部均与所述多个棱柱的棱线基本接触,
所述微小凹凸构成的粗糙面由在其表面连续形成有无数用勺挖基本平坦的平面形成的各种大小的坑状凹部这样的非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画出所述坑状凹部的凸部的顶带有圆角,且其顶角形成为钝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背面的粗糙面由在膜基材层的平滑面复制形成有凸部的规定几何学形状图形或非几何学形状图形所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膜的前侧面,形成有用于与背面侧的粗糙面合作,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或用于将因使用棱柱透镜而变窄的视野扩大一些的光漫散层构成的第二粗糙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膜的前侧面,形成有用于与背面侧的粗糙面合作,抑制波纹、渗斑、闪烁及反转现象用的微小凹凸,或用于将因使用棱柱透镜而变窄的视野扩大一些的光漫散层构成的第二粗糙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是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上,层叠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粗糙面的微小凹凸的另一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并成为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是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上,层叠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粗糙面的微小凹凸的另一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并成为一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是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上,层叠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粗糙面的微小凹凸的另一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并成为一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棱柱透镜用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是在第一合成树脂构成的膜基材层上,层叠表面形成有构成所述粗糙面的微小凹凸的另一合成树脂构成的粗糙面形成层并成为一体。
CNB008040370A 1999-08-24 2000-08-11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57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7194/1999 1999-08-24
JP237194/99 1999-08-24
JP23719499 1999-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1216A CN1341216A (zh) 2002-03-20
CN1165781C true CN1165781C (zh) 2004-09-08

Family

ID=17011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0403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5781C (zh) 1999-08-24 2000-08-11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50234B1 (zh)
KR (1) KR20010101367A (zh)
CN (1) CN1165781C (zh)
TW (1) TW559676B (zh)
WO (1) WO20010149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5478B2 (ja) 2004-10-28 2013-09-18 エーユー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90421B1 (ko) * 2005-09-16 2008-01-02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CN100454043C (zh) * 2005-12-16 2009-01-21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增亮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模组
WO2008120419A1 (ja) * 2007-04-02 2008-10-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学部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08120420A1 (ja) * 2007-04-02 2008-10-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光学部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5304029B2 (ja) * 2008-05-30 2013-10-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レンズ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017503A1 (en) * 2008-08-07 2010-02-11 Uni-Pixel Displays, Inc. Microstructures to reduce the apperance of fingerprints on surfaces
KR101597550B1 (ko) * 2009-03-20 2016-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윈도우 및 이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1214648B1 (ko) * 2010-04-13 2012-12-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밀착 방지 성능 및 모아레 방지 효과가 우수한 집광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8599483B1 (en) * 2012-06-05 2013-12-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igh angle rear projection system
US10317578B2 (en) 2014-07-01 2019-06-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lf-cleaning smudge-resistant structure and related fabrication methods
JP2019096577A (ja) * 2017-11-28 2019-06-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10731825B2 (en) * 2018-05-17 2020-08-04 Amerlux Llc Linear optic and LED lighting fixture
EP3822234A4 (en) * 2018-07-09 2022-04-27 Nippon Sheet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PLATE SUITABLE FOR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348807B2 (ja) * 2019-10-24 2023-09-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賦形フィルムおよび賦形フィルムを備える光学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1101A (en) * 1969-07-25 1972-06-20 Dan M Finch Light control material
US5247390A (en) * 1991-11-05 1993-09-21 Aharon Zeev Hed Lightweight low-loss refractive light diffusion system
US5629784A (en) * 1994-04-12 1997-05-13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holographic diffuser and prism sheet on viewer side
US5808784A (en) 1994-09-06 1998-09-15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ens array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transmission type display device
JP3732253B2 (ja) * 1995-05-18 2006-01-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レンズ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5995288A (en) * 1997-04-22 1999-11-3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sheet optical sheet lamin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transmissive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H11174207A (ja) 1997-12-11 1999-07-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
JP2000284105A (ja) 1999-03-30 2000-10-13 Hitachi Ltd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を備えた映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573946B2 (ja) * 2000-05-16 2010-11-04 株式会社きもと 光拡散性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41216A (zh) 2002-03-20
TW559676B (en) 2003-11-01
KR20010101367A (ko) 2001-11-14
US6950234B1 (en) 2005-09-27
WO2001014913A1 (fr) 200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781C (zh) 棱柱透镜用保护膜
CN101978311B (zh) 光学薄膜和包含该光学薄膜的发光装置
CN101031826A (zh) 独立光学元件的随机化图案
CN1226640C (zh) 面光源装置、漫射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910399A (zh) 反射器以及背光装置
TWI434075B (zh) 光學平板及具該光學平板之背光單元
CN1716027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棱镜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CN1442731A (zh) 反射板,反射型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光反射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467511A (zh) 棱镜片和具有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303459C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842735A (zh) 显示装置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CN1828381A (zh) 反射型显示器和生产该显示器的方法
TW201030383A (en) Optical sheet for LCD device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CN1664669A (zh) 导光板、使用导光板的表面发光装置和导光板制造方法
CN101038392A (zh) 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应用其的背光单元
TW201637803A (zh) 在基板上形成凹凸結構的方法與模具制作的方法
JP6002410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17768B1 (ko) 광학시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675496A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中使用的导光体
JP2010032739A (ja) レンズ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光学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WO2008038920A1 (en)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8010321A (ja) 導光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1409992B1 (ko) 휘도강화 확산필름
CN200959037Y (zh) 扩散聚光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8

Termination date: 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