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5809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5809A
CN1955809A CNA2006101425076A CN200610142507A CN1955809A CN 1955809 A CN1955809 A CN 1955809A CN A2006101425076 A CNA2006101425076 A CN A2006101425076A CN 200610142507 A CN200610142507 A CN 200610142507A CN 1955809 A CN1955809 A CN 1955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entioned
convex lens
liquid crystal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5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山清一
吉田弘之
户边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Hitachi Display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Hitachi Display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5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58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6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two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a plane, e.g. honeycomb arrangement of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3Prismatic sheet or laye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element, sheet or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使在导光板的上方配置的光学片有效地利用来自点光源的光,能够实现高亮度和高面亮度均匀性。在导光板和该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有点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该光学片,具有透明基体材料和在背光源装置侧的表面排列的多个凸状透镜而形成,该凸状透镜,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透镜的底面中心周期性地排列。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配置了侧光(sidelight)型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具有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大致区分为具有侧光型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直下型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侧光型背光源装置在导光板和该导光板的侧面作为光源配置了CCFL、LED而构成背光源装置,上述直下型背光源装置在液晶显示板的正下方配置了多个CCFL、LED而构成背光源装置。
在专利文献1(USP.5126882)中公开了在侧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一侧,面向导光板配置有形成多个棱镜单元的棱镜片的结构。该棱镜片的棱镜单元,在平行于配置在导光板侧面的线状光源(灯)的方向延伸,截面为三角形状。
专利文献2(Japanese Patent Laid-Open No.2004-302329)中公开了在直下型背光源装置中代替CCFL等线状光源而配置有作为点光源的多个LED的背光源装置。并且,公开了面向该多个LED光源配置有形成了锥状透镜的光学片的结构。
专利文献3(Japanese Patent Laid-Open Hei07-218707)中公开了在侧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导光板之上配置有光漫射板的结构。记载了该光漫射板配置有面向与导光板相反的一侧、即液晶显示板侧的圆锥状的凸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基本上是以配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光源为CCFL等的线状光源为前提的技术。即,专利文献1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使光在垂直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入射,使光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在垂直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出射,使该出射光入射到具有在平行于线状光源的方向延伸的棱镜单元的棱镜片,使光从棱镜片在液晶显示板的正面方向高效地出射。即,配置棱镜形状的棱镜片来有效利用光,上述棱镜片有效地利用在垂直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入射的光。
但是,将LED等的点光源配置在侧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导光板的一个侧面时,入射光的角度因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位置而异。尤其是在点光源和点光源的中间位置,光在相对于光入射面的垂直方向倾斜的方向入射,因此,从在点光源和点光源的中间区域中的、靠近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区域的导光板的出射面出射的光,垂直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成分少。这种光,即便使用具有在平行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延伸的棱镜单元的棱镜片,也不能使光高效地从棱镜片在液晶显示板的正面方向出射。其结果,当从液晶显示板的正面方向观察时,在点光源和点光源的中间区域中的、靠近导光板的光入射面区域的导光板的出射面,与其它区域相比,亮度减弱。即,在液晶显示板的显示画面内,面内亮度均匀性变差。
专利文献2仅公开了直下型背光源装置中的光学片,未考虑用于侧光型的背光源装置的情况。
专利文献3虽然公开了侧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但配置在导光板之上的是配置有面向与导光板相反的一侧、即液晶面板侧的圆锥状的突起的光漫射板,而不是使从导光板以预定的角度入射的光有效地射向垂直方向的部件。
因此,在这些现有技术中,具有在光学片的透镜面向导光体配置的状态下使用的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虽然能用很少的部件个数得到高亮度,但面内亮度均匀性的水平不高,因此被应用的产品的数量有限。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将点光源使用于侧光型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可以使配置在导光板上方的光学片有效地利用来自点光源的光,能够实现高亮度和高的面内亮度均匀性,结果能降低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具有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该背光源装置是配置有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有点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在该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该光学片具有片状的透明基体材料和在背光源装置侧的表面排列的多个凸状透镜而形成,该凸状透镜是,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透镜的底面中心周期性地排列。
另外,该光学片是,相互邻接的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在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平行的方向上、和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垂直的方向上不同。
该光学片的相互邻接的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在平行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的方向(即平行于配置有点光源的侧面的方向)的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比垂直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的方向(即垂直于配置有点光源的侧面的方向)的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短。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排列凸状透镜使得各凸状透镜的底面的一部分重迭,也是有效的。此时的底面是指底面附近。
在此,本发明的导光板的一个侧面,显然是指至少在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点光源,也可在与该一个侧面相对的导光板的侧面配置另一个光源。仅在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有光源时,能够减少光源的数量,因而能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具有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该背光源装置是配置有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有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在该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该光学片具有片状的透明基体材料和在背光源装置侧的表面排列的多个凸状透镜而形成,该凸状透镜是,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透镜的底面中心周期性地排列。
另外,该光学片是,相互邻接的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在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平行的方向上、和在与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垂直的方向上不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排列凸状透镜使得各凸状透镜的底面的一部分重迭,也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使用了点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能够实现高的亮度和高的面内亮度均匀性,结果能降低功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通过增加可应用产品的数量而得到作为整个背光源装置的材料费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实施例1的图1的另一个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结构的侧视图中垂直于光入射面的方向的、来自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出射光的角度分布的图。
图4是表示导光板的光入射面附近的来自出射面的出射光的情况的图。
图5表示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光学片的立体斜视图。
图7表示实施例2的光学片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3的结构的侧视图的图。
图9是实施例3的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0表示实施例3的光学片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光学片的斜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光学片的立体斜视图。
图13是表示比较例1的结构的侧视图的图。
图14是比较例1的结构的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在比较例1的结构的侧视图中垂直于光入射面的方向的、来自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出射光的角度分布的图。
图16是表示在比较例1中来自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出射光的图。
图17是表示在比较例1中光学片的光出射面的正面方向的面内亮度分布的图。
图18是表示比较例2的结构的侧视图的图。
图19是比较例2的结构的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比较例2的结构的光学片的出射面的正面方向的面内亮度分布的图。
图21是实施例4的光学片的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
图22是实施例4的光学片的立体斜视图。
图23表示实施例5的光学片的剖视图。
图24表示实施例6的光学片的剖视图。
图25表示实施例7的光学片的剖视图。
图26表示实施例8的光学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表示配置有液晶显示板1、配置在液晶显示板背面的导光板2、配置在导光板2的一个侧面9的点光源3、以及配置在液晶显示板1和导光板2之间并入射了来自导光板2的出射光后使光在预定的方向出射的光学片4。另外,在导光板2的背面配置有反射板5。在此,集合导光板2、点光源3和反射板5,称为背光源装置6,当然,包含光学片4也能称作背光源装置。
光学片4构成为在透明基体材料7的表面周期性地配置有凸状透镜8。凸状透镜的底面形状是圆形。在图1的情况下,凸状透镜是圆锥形状。并且,该棱镜是面向导光板2配置的。
图2是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图1的另一个侧视图。
如由图1、图2所明确的那样,形成在透明基体材料7上的圆锥形状的透镜8,平行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上述一个侧面9)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p2)和垂直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p1)相等。
图1、图2是设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底面的半径为R时p1=p2=2R的情况的实施例。
图3是说明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的、来自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出射光14的角度分布的图。为了使出射光14和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法线方向的夹角θ2为60度~80度左右,预先在导光板2的光反射板5侧的表面形成槽图案等。
光学片4的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顶角θ1为50度以上100度以下。圆锥的顶角,最好为68度(±1度),较好是68度(±2度),能够允许68度(±5度)左右,在50度以上100度以下为允许范围。
以与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法线方向成60~80度左右的角度出射的光14,从光学片4的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一个面入射/折射,在透镜8的另一个面被反射后,以接近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法线方向的角度从光学片4的光出射面11出射。
图4是表示光入射面9附近的来自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出射光的情况的图。在点光源3附近,出射光14在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出射。在点光源和点光源的中间附近,相对于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具有角度的出射光15出射。
在图1、图2的实施例中,光学片4的透镜8呈圆锥形状,因此,能够使图4的出射光14和出射光15均高效地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出射。由此,能够得到高的面内亮度均匀性。
图5表示本实施例的光学片4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5的右侧的图是从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5的下侧的图表示从与图2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当设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底面半径为R时,相互邻接的圆锥形状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为2R,且连结了相互邻接的圆锥形状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形状13为正方形。
图6是光学片4的立体斜视图。
该光学片4,在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透镜8面向导光板地配置,而且图6的透明基体材料7的短边侧为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一侧,在与该光入射面9相对的位置配置点光源。
<实施例2>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说明图,是表示光学片4的变形例的图。
图7表示光学片4的俯视图和侧视图。该光学片4,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透镜8面向导光板地配置,而且图7的透明基体材料7的短边侧为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一侧,在与该光入射面9相对的位置配置点光源。当设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底面的半径为R时,相互邻接的圆锥形状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为2R,且连结了相互邻接的圆锥形状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形状13呈正三角形。与第1实施例的图5的光学片4相比,尽管圆锥的形状相同,但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圆锥的密度,因此,能够得到更高的正面亮度。
<实施例3>
图8、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从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侧面观察的侧视图,图9是从配置有光源的一侧观察图8的另一个侧视图。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配置在导光板2的上方的光学片4的结构。
实施例3的光学片4,在透明基体材料7的表面周期性地配置有圆锥形状的透镜8。并且,该透镜8是面向导光板2配置的。
如由图8、图9所明确的那样,形成在透明基体材料7上的圆锥形状的透镜8,平行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上述的一个侧面9)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p2)、和垂直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p1)不同。即,图8、图9是设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底面半径为R时p2=R、p1=2R的情况的实施例。
由于光学片4的透镜8呈圆锥形状,因此,能够使由图4说明的光入射面9的附近的来自导光板2的出射面10的垂直成分的出射光14、和倾斜成分的出射光15均高效地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出射。由此,能够得到高的面内亮度均匀性。
另外,图8、图9所示的光学片4,能够使从配置有光源3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的透镜8的面积,大于实施例1的图2所示的从配置有光源3的一侧观察的侧视图的透镜8的面积,。由此,能够使来自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垂直成分的出射光14和倾斜成分的出射光15高效地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出射,能够得到高的正面亮度。
图10表示本实施例的光学片4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0的右侧的图是从与图8相同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0的下侧的图表示从与图9相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如图10的100所示,连结了相互邻接的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底面中心的形状呈长方形。
图11是实施例3的光学片4的斜视图,表示从不同的两个方向观察的斜视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光学片4的立体斜视图。
该光学片4,在使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时,透镜8面向导光板地配置,而且图10的透明基体材料7的短边侧为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一侧,在正对该光入射面9的位置配置点光源。
<比较例1>
图13表示设光源为CCFL那样的线状光源,且使光学片21构成为在透明基体材料7的面向配置有导光板2的一侧、周期性地配置有在平行于线状光源的方向延伸的、截面为三角形状的透镜22的例子。
图13表示配置有液晶显示板1、配置在液晶显示板1的背面的导光板2、配置在导光板2的一个侧面9的线状光源12、以及配置在液晶显示板1和导光板2之间的光学片21,该光学片21在入射了来自导光板2的出射光后使光在预定的方向出射。在导光板2的背面配置有反射板5。
图14是从配置有线状光源12的一侧观察图13的另一个侧视图。
在该比较例中,如图15所示,光在垂直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的方向入射,从导光板2的出射面10在垂直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9的方向出射。使该出射光14入射到具有在与线状光源12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截面为三角形状的透镜22的光学片21,使光从光学片21的出射面11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高效地出射。即,配置有效利用在垂直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的方向入射的光的透镜形状的光学片,来有效地利用光。
但是,如图16所示,在线状光源12的两端部存在不发光的区域16,因此,在该不发光区域16的附近的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光不能在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入射。因此,从不发光区域16的附近的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10,相对于与光入射面9垂直的方向、倾斜方向的出射光15出射。
倾斜方向的出射光15,不能垂直入射到在与线状光源12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凸状透镜22,因此,不能使光从光学片21的出射面11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高效地出射。
因此,如图17所示,在光学片21的出射面11的正面方向的面内亮度分布方面产生如下问题,即、在线状光源12的两端部的不发光区域16的附近产生亮度低的区域17。
<比较例2>
图18是表示另一比较例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8表示配置有液晶显示板1、配置在液晶显示板1的背面的导光板2、配置在导光板2的一个侧面9的点光源3、以及配置在液晶显示板1和导光板2之间的光学片21,该光学片21在入射了来自导光板2的出射光后使光在预定的方向出射。另外,在导光板2的背面配置有反射板5。
光学片21,在透明基体材料7的表面周期性地配置截面为三角形状的透镜22而构成。截面为三角形状的透镜22在平行于导光板2的一个侧面(光入射面9)的方向延伸。并且,该截面为三角形状的透镜22是面向导光板2配置。
图19是从配置有光源3的一侧观察图18的另一个侧视图。
再次使用图4来说明,光入射面9附近的来自导光板2的光出射面10的出射光,在点光源3的附近,出射光14在垂直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出射,而在点光源和点光源的中间附近,相对于与光入射面9垂直的方向具有角度的出射光15出射。倾斜方向的出射光15,不能垂直入射到在平行于光入射面9的方向延伸的凸状透镜22,因此,不能使光从光学片21的光出射面11向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高效地出射。
因此,如图20所示,在光学片21的光出射面11的正面方向的面内亮度分布方面,产生如下问题,即、在点光源3和点光源3的中间附近,产生亮度低的区域17。
<实施例4>
由图21和图22,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
实施例4是表示光学片的变形例的实施例,图21表示光学片4的俯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另外,图22是光学片4的斜视图。实施例4所示的光学片4以外的结构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
图21是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平行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为p2、垂直于导光板2的光入射面9的方向的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为p1时p2=R、p1=1.5R的情况的实施例。
在形成了这种关系的情况下,与实施例3所示的图10那样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圆锥形状的透镜的总面积,因此,能够使背光源装置的正面方向的亮度提高。
<实施例5>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图。
实施例5是光学片4的变形例的实施例,图23表示光学片4的剖视图。在实施例5说明的特征点以外的结构,能采用与实施例1至4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23所示,实施例5中的光学片4,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顶点附近是平坦的。其原因是通过使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顶点附近平坦,能够提高光学片4的生产率。
作为光学片的材质的一个例子,对于透明基体材料可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于透镜可使用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酰胺类树脂。
作为光学片的生产方法的一个例子,首先,在排列了圆锥形状的铸型和PET薄片之间流入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酰胺系树脂,在使铸型与PET薄片紧密接触的状态下照射紫外线来使树脂硬化。然后,从铸型剥离PET薄片,由此制成光学片。本发明的透镜,透镜的底面是圆形,在纵向和横向上周期性地排列,因此,与平行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面的方向延伸的现有的透镜相比,难以从铸型上剥离PET薄片。通过使圆锥形状的透镜8的顶点附近平坦,透镜的顶点附近的角度变大,且透镜的高度也有所降低,由此能够改善紫外线硬化型丙烯酰胺系树脂硬化后的、从铸型剥离PET薄膜的剥离性。
<实施例6>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图。
实施例6是与实施例5同样的光学片4的变形例的实施例,图24表示光学片4的剖视图。用实施例6说明的特征点以外的结构,能采用与实施例1至4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24所示,实施例6中的光学片4,其包含凸状透镜的顶点的透镜的剖面的形状的结构如下:透镜的斜面由至少两条以上的直线构成,靠近透镜的顶点一侧的斜面和透镜底面形成的角度θ4比靠近透镜底面一侧的斜面和透镜底面形成的角度θ3小。
通过形成该形状,能够与实施例5所说明的情况同样地改善从铸型剥离透明基体材料的剥离性。
<实施例7>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图。
实施例7与实施例5、6相同,是光学片4的变形例的实施例,图25表示光学片4的剖视图。用实施例7说明的特征点以外的结构,能采用由实施例1至4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25所示,实施例7中的光学片4,其包含凸状透镜顶点的透镜的剖面形状的结构如下:透镜的剖面的斜面由曲线构成,靠近透镜的顶点一侧的斜面的切线和透镜底面形成的角度θ6比靠近透镜底面一侧的斜面的切线和透镜底面形成的角度θ5小。
通过形成该形状,能够与用实施例5说明的情况同样地改善从铸型剥离透明基体材料的剥离性,除此之外,还能够使来自光学片4的光出射面11的出射光在液晶显示板1的正面方向会聚且出射,因此,能够提高液晶显示板的正面方向的亮度。
<实施例8>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图。
实施例8与实施例5、6、7同样,是光学片4的变形例的实施例,图26表示光学片4的剖视图。用实施例8说明的特征点以外的结构,能采用与实施例1至4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来构成液晶显示装置。
如图26所示,实施例8中的光学片4,在与透明基体材料7的凸状透镜相反侧的面配置有具有光漫射效果的部件。作为具有光漫射效果的部件的一个例子,可通过在透明基体材料7的表面与粘合剂一起涂敷树脂制玻璃珠(beads)而形成。
利用该结构,能够控制来自光学片4的出射面11的出射光的角度分布、防止由光学片和液晶显示板的干涉引起的干扰条纹。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构成光学片的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但圆形的底面形状在本说明书中是最佳的,此外也能考虑底面形状为椭圆形状的情况。在底面为椭圆形状的情况下,透镜的周期性能够由椭圆的焦点位置来确定。另外,也能考虑底面形状为多角形的情况。

Claims (21)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源装置是配置有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有点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
在该背光源装置和上述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
该光学片,具有透明基体材料和在该透明基体材料的上述背光源装置侧的表面排列的多个凸状透镜而形成,
该凸状透镜,该凸状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该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周期性地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连结了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形状为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连结了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形状为正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连结了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形状为长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在与上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平行的方向上、和与上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垂直的方向上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以各凸状透镜的底面的一部分重迭的方式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是圆锥形状的透镜,
该圆锥形状的透镜的顶角为50度以上100度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透镜的顶端部是平坦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该透镜的高度小于等于该透镜的底面直径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是,
平行于上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比垂直于上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光源是多个点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
在平行于上述导光板一个侧面的方向排列的透镜和在垂直于上述导光板的一个侧面的方向排列的透镜都是5μm以上500μm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基体材料,在该透明基体材料的内部或与配置有上述凸状透镜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配置有具有光漫射效果的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具有光漫射效果的部件是光漫射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上述凸状透镜的顶点的截面的形状为,透镜的斜面由至少两条以上的直线构成,靠近透镜的顶点侧的斜面与透镜的底面的夹角小于靠近透镜底面侧的斜面与透镜底面的夹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上述凸状透镜的顶点的截面的形状为,透镜的截面的斜面由曲线构成,靠近透镜的顶点侧的斜面的切线与透镜的底面的夹角小于靠近透镜底面侧的斜面的切线与透镜底面的夹角。
17.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板和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光源装置是配置有导光板、在该导光板的一个侧面配置了光源的侧光型背光源装置,
在该背光源装置和上述液晶显示板之间配置有光学片,
该光学片,具有片状的透明基体材料和在该透明基体材料的上述背光源装置侧的表面排列的多个凸状透镜而形成,
该凸状透镜,该凸状透镜的底面形状为圆形,该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周期性地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互邻接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是,平行于上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比垂直于上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上述凸状透镜的底面中心的间隔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以各凸状透镜的底面的一部分重迭的方式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是圆锥形状的透镜,
该圆锥形状的透镜的顶角为50度以上100度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状透镜,透镜的高度小于等于该透镜的底面直径的长度。
CNA2006101425076A 2005-10-28 2006-10-27 液晶显示装置 Pending CN19558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3691/2005 2005-10-28
JP2005313691A JP2007121675A (ja) 2005-10-28 2005-10-28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5809A true CN1955809A (zh) 2007-05-02

Family

ID=38063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425076A Pending CN1955809A (zh) 2005-10-28 2006-10-27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29729A1 (zh)
JP (1) JP2007121675A (zh)
CN (1) CN19558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99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背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2906B2 (ja) 2007-08-27 2013-06-0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033545B2 (ja) * 2007-09-05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映像表示装置
US20160131898A1 (en) * 2014-11-11 2016-05-12 Himax Display, Inc.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80036881A (ko) * 2016-09-30 2018-04-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91775B1 (ko) * 2018-10-01 2023-10-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12215124B (zh) * 2020-09-30 2022-09-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12320C (en) * 1987-11-12 1993-01-05 Makoto Oe Plane light source unit
US5598281A (en) * 1993-11-19 1997-01-28 Alliedsignal Inc. Backlight assembly for improved illumination employing tapered optical elements
JP2001051272A (ja) * 1999-08-11 2001-02-2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フロントライト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1991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头戴式显示器及其背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29729A1 (en) 2007-10-04
JP2007121675A (ja) 200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6640C (zh) 面光源装置、漫射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209666C (zh) 液晶显示器中的照明方法、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器
CN1213332C (zh) 背照明装置和用背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88456C (zh) 菲涅耳透镜片和透过型屏幕
CN1740864A (zh) 液晶显示器的棱镜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CN195580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03459C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922515A (zh) 光导板和使用该光导板的平面照明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65609A (zh) 导光板、使用该导光板的面状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802534A (zh) 面光源装置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904691A (zh) 光学单元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其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696788A (zh) 液晶显示器
CN1878984A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面光源装置的设备
CN1910399A (zh) 反射器以及背光装置
CN1639619A (zh) 光学元件、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519625A (zh) 具有倾斜的光引导部分的光导板
CN1675495A (zh) 面光源装置
CN1779530A (zh) 侧向发光装置、背光单元以及液晶显示器设备
CN1617025A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
CN1515937A (zh) 导引光束的方法、光导设备、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38392A (zh) 液晶显示器的导光板及应用其的背光单元
CN1888959A (zh) 棱镜片以及包括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223896C (zh) 双凸透镜片
CN1196016C (zh) 液晶显示装置用背光
CN101076754A (zh) 显示板的制造方法和显示板的制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02